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唐 玄奘譯200卷CBETA T1545大于一万字 257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十七
此中隨眠於諸隨眠。為所緣縛及相應縛。寬狹不等應作四句。或有隨眠。於諸隨眠為所緣縛非相應縛。謂有漏緣不共無明。或有隨眠。於諸隨眠為相應縛非所緣縛謂除無漏緣不共無明。諸餘無漏緣隨眠。或有隨眠。於諸隨眠為所緣縛亦相應縛。謂除有漏緣不共無明。諸餘有漏緣隨眠。此即總說。若別說者若於彼為所緣縛即於彼非相應縛。若於彼為相應縛即於彼非所緣縛。或有隨眠。於諸隨眠非所緣縛亦非相應縛。謂無漏緣不共無明。於此義中。霧尊者說。四句有異。或有隨眠。於諸隨眠為所緣縛非相應縛。謂自地不共無明緣彼未斷。或有隨眠。
在这里,隨眠(烦恼或其种子)对于其他隨眠来说,有的成为所緣縛(心被外在境界所束缚),有的成为相應縛(心被与其相应的烦恼所束缚),它们在范围和程度上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形成四句。有些隨眠对于其他隨眠来说是所緣縛而不是相應縛,比如有漏緣的不共無明。有些隨眠对于其他隨眠来说是相應縛而不是所緣縛,比如除了无漏緣的不共無明之外,其他的无漏緣隨眠。有些隨眠对于其他隨眠既是所緣縛也是相應縛,比如除了有漏緣的不共無明之外,其他的有漏緣隨眠。这只是一个总体的说明。如果具体来说,如果对于某个隨眠是所緣縛,那么对于它就不是相應縛;如果对于某个隨眠是相應縛,那么对于它就不是所緣縛。有些隨眠对于其他隨眠既不是所緣縛也不是相應縛,比如无漏緣的不共無明。关于这个意义,霧尊者说,四句有不同的解释。有些隨眠对于其他隨眠来说是所緣縛而不是相應縛,指的是同一地的不共無明,因为还未断除而成为緣。有些隨眠……
於諸隨眠為相應縛非所緣縛。謂除自地他界緣。或他地緣。或自界他界緣。或自地餘法緣。或無漏緣不共無明諸餘自地他界緣。或他地緣。或自界他界緣。或自地餘法緣。或無漏緣隨眠未斷。或有隨眠。於諸隨眠為所緣縛亦相應縛。謂除自地緣彼不共無明。諸餘自地緣彼隨眠未斷。此即總說。若別說者。若於彼為所緣縛即於彼非相應縛。若於彼為相應縛。即於彼非所緣縛。或有隨眠。於諸隨眠非所緣縛亦非相應縛。謂諸隨眠已斷。設未斷者。若他地隨眠。若自地他界緣。或他地緣。或自界他界緣。或自地餘法緣。或無漏緣不共無明。
对于各种随眠,它们是相应缚而非所缘缚。这是指除了自身所在地的他界缘,或者他地缘,或者自身界他界缘,或者自身地其他法缘,或者无漏缘不共无明等其他自身地他界缘,或者他地缘,或者自身界他界缘,或者自身地其他法缘,或者无漏缘随眠未断,或者有随眠。对于各种随眠,它们既是所缘缚也是相应缚,这是指除了自身地缘那些不共无明。其他自身地缘那些随眠未断,这就是总体的说法。如果分别来说,如果对某物是所缘缚,那么对它就不是相应缚;如果对某物是相应缚,那么对它就不是所缘缚。或者有些随眠,对于各种随眠既非所缘缚也非相应缚,这是指那些随眠已经断除的,或者未断的,如果是他地随眠,或者自身地他界缘,或者他地缘,或者自身界他界缘,或者自身地其他法缘,或者无漏缘不共无明。
問若諸隨眠有尋有伺。彼於有尋有伺法為所緣縛耶。答應作四句。有諸隨眠。有尋有伺而於有尋有伺法非所緣縛。謂諸隨眠有尋有伺而已斷。設未斷而他界緣。或他地緣。或自界他界緣。或自地餘法緣。或無漏緣。有諸隨眠。於有尋有伺法為所緣縛而非有尋有伺。謂諸隨眠無尋唯伺。是有漏緣緣彼未斷。有諸隨眠。有尋有伺亦於有尋有伺法為所緣縛。謂諸隨眠有尋有伺。是自地有漏緣緣彼未斷。有諸隨眠非有尋有伺。亦於有尋有伺法非所緣縛。謂諸隨眠無尋唯伺而已斷。設未斷而他界緣。或他地緣。或自界他界緣。或自地餘法緣。或無漏緣及諸隨眠無尋無伺。
问:如果所有的随眠(烦恼种子)都伴随着有尋有伺(心理活动的探寻与观察),那么它们是否被有尋有伺法(与尋伺相应的法则)所束缚?答:应该分为四类情况来讨论。有些随眠虽然伴随着有尋有伺,但不被有尋有伺法所束缚,比如那些已经断除的随眠,或者未断除但缘于他界、他地、自界他界、自地其他法、或无漏法的随眠。有些随眠被有尋有伺法所束缚,但并不伴随着有尋有伺,比如那些无尋唯伺(仅有观察)的随眠,它们是有漏缘(存在煩惱的状态)且未断除。有些随眠既伴随着有尋有伺,也被有尋有伺法所束缚,比如那些自地有漏缘且未断除的有尋有伺的随眠。还有些随眠既不伴随着有尋有伺,也不被有尋有伺法所束缚,比如那些已经断除的无尋唯伺的随眠,或者未断除但缘于他界、他地、自界他界、自地其他法、无漏法的随眠,以及无尋无伺(心不主动寻求也不被动等待)的随眠。
問若諸隨眠無尋唯伺。彼於無尋唯伺法為所緣縛耶。答應作四句。有諸隨眠無尋唯伺。而於無尋唯伺法非所緣縛。謂諸隨眠無尋唯伺而已斷。設未斷而他界緣。或他地緣。或自界他界緣。或自地餘法緣。或無漏緣。有諸隨眠於無尋唯伺法為所緣縛。而非無尋唯伺。謂諸隨眠有尋有伺。是自地有漏緣緣彼未斷。有諸隨眠無尋唯伺。亦於無尋唯伺法為所緣縛。謂諸隨眠無尋唯伺。是有漏緣緣彼未斷。有諸隨眠非無尋唯伺。亦於無尋唯伺法非所緣縛。謂諸隨眠有尋有伺而已斷。設未斷而他界緣。或他地緣。或自界他界緣。或自地餘法緣。或無漏緣。若諸隨眠有尋有伺而是他地。及諸隨眠無尋無伺。
问:如果所有的随眠(烦恼种子)都是无寻唯伺(不主动寻找,只有观察),那么它们是否被无寻唯伺法所束缚?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解答。有些随眠是无寻唯伺,但不被无寻唯伺法所束缚,比如那些已经被断除的随眠,或者未被断除但与他界、他地、自界他界、自地其他法、无漏法相关联的随眠。有些随眠被无寻唯伺法所束缚,但它们并非无寻唯伺,比如那些有寻有伺的随眠,它们与自地有漏法相关联且未被断除。有些随眠既是无寻唯伺,也被无寻唯伺法所束缚,比如那些与有漏法相关联且未被断除的无寻唯伺随眠。有些随眠既不是无寻唯伺,也不被无寻唯伺法所束缚,比如那些已经被断除的有寻有伺随眠,或者未被断除但与他界、他地、自界他界、自地其他法、无漏法相关联的随眠。如果随眠有寻有伺且属于他地,以及所有无寻无伺的随眠。
問若諸隨眠無尋無伺。彼於無尋無伺法為所緣縛耶。答應作四句。有諸隨眠無尋無伺。而於無尋無伺法非所緣縛。謂諸隨眠無尋無伺而已斷。設未斷而他界緣。或他地緣。或自界他界緣。或無漏緣。有諸隨眠於無尋無伺法為所緣縛。而非無尋無伺。謂諸隨眠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是自地有漏緣緣彼未斷。有諸隨眠無尋無伺。亦於無尋無伺法為所緣縛。謂諸隨眠無尋無伺。是自地有漏緣緣彼未斷。有諸隨眠非無尋無伺。亦於無尋無伺法非所緣縛。謂諸隨眠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而已斷。設未斷而他界緣。或他地緣。或自界他界緣。或自地餘法緣。或無漏緣。
问:如果所有的随眠(烦恼种子)都不涉及主动思考与期待的心理状态,那么它们是否被无寻无伺法所束缚?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讨论。有些随眠不涉及主动思考与期待的心理状态,但它们并不被无寻无伺法所束缚,这是指那些已经断除的随眠,或者未断除但与他界、他地或自界他界相关联的随眠,或者是与无漏法相关联的随眠。有些随眠被无寻无伺法所束缚,但它们本身并不处于无寻无伺的状态,这是指那些有主动思考与期待的心理状态的随眠,或者是无寻唯伺的状态,它们是自地有漏法,且未被断除。有些随眠既不涉及主动思考与期待的心理状态,也被无寻无伺法所束缚,这是指那些无寻无伺的随眠,是自地有漏法,且未被断除。有些随眠既不涉及主动思考与期待的心理状态,也不被无寻无伺法所束缚,这是指那些有主动思考与期待的心理状态的随眠,或者是无寻唯伺的状态,它们已经断除,或者未断除但与他界、他地或自界他界相关联,或者是与自地其他法相关联,或者是与无漏法相关联。
問若諸隨眠有尋有伺。彼於有尋有伺法為相應縛耶。答若諸隨眠於有尋有伺法為相應縛彼必有尋有伺。或有隨眠有尋有伺。而於有尋有伺法非相應縛。謂諸隨眠有尋有伺而已斷。問若諸隨眠無尋唯伺。彼於無尋唯伺法為相應縛耶。答應作四句。有諸隨眠無尋唯伺。而於無尋唯伺法非相應縛。謂諸隨眠無尋唯伺而已斷。有諸隨眠於無尋唯伺法為相應縛。而非無尋唯伺。謂諸隨眠有尋有伺。於無尋唯伺法為相應縛。有諸隨眠無尋唯伺。亦於無尋唯伺法為相應縛。謂諸隨眠無尋唯伺而未斷。有諸隨眠非無尋唯伺。亦於無尋唯伺法非相應縛。謂諸隨眠有尋有伺而已斷。
问:如果所有的随眠(烦恼种子)都伴随着有尋有伺(心理活动中的探寻与观察),那么它们是否与有尋有伺法(与尋伺相应的法则)相应地被束缚呢?答:如果随眠与有尋有伺法相应地被束缚,那么它们一定伴随着有尋有伺。或者有些随眠虽然伴随着有尋有伺,但并不与有尋有伺法相应地被束缚,比如那些已经断除的随眠。问:如果所有的随眠都不进行主动探寻而只有观察,那么它们是否与无尋唯伺法(不主动寻找而是对相应的法则保持敏感和应对)相应地被束缚呢?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四种情况来讨论。有些随眠不进行主动探寻而只有观察,但并不与无尋唯伺法相应地被束缚,比如那些已经断除的随眠。有些随眠与无尋唯伺法相应地被束缚,但并不进行主动探寻而只有观察,比如那些伴随着有尋有伺的随眠。有些随眠不进行主动探寻而只有观察,并且与无尋唯伺法相应地被束缚,比如那些还未断除的随眠。有些随眠既进行主动探寻又有观察,并且不与无尋唯伺法相应地被束缚,比如那些已经断除的随眠。
及諸隨眠無尋無伺。問若諸隨眠無尋無伺。彼於無尋無伺法為相應縛耶。答應作四句。有諸隨眠無尋無伺。而於無尋無伺法非相應縛。謂諸隨眠無尋無伺而已斷。有諸隨眠於無尋無伺法。為相應縛而非無尋無伺。謂諸隨眠無尋唯伺。於無尋無伺法為相應縛。有諸隨眠無尋無伺。亦於無尋無伺法為相應縛。謂諸隨眠無尋無伺而未斷。有諸隨眠非無尋無伺。亦於無尋無伺法非相應縛。謂諸隨眠無尋唯伺而已斷。及諸隨眠有尋有伺。
以及各种随眠和无寻无伺的状态。问:如果各种随眠是无寻无伺的,那么它们对于无寻无伺的法则是否相应束缚呢?回答:应当分为四句来解释。有些随眠是无寻无伺的,但对无寻无伺的法则并非相应束缚,指的是那些已经断除的无寻无伺的随眠。有些随眠对无寻无伺的法则是相应束缚的,但并非无寻无伺,指的是那些无寻唯伺的随眠,对无寻无伺的法则是相应束缚的。有些随眠既是无寻无伺的,也对无寻无伺的法则是相应束缚的,指的是那些未断的无寻无伺的随眠。有些随眠既不是无寻无伺的,也对无寻无伺的法则不是相应束缚的,指的是那些已经断除的无寻唯伺的随眠,以及那些有寻有伺的随眠。
頗有法是有漏是心所。無尋唯伺未斷未遍知。而非無尋唯伺隨眠隨增耶。答有。謂欲界尋。頗有法是有漏是心所。無尋唯伺未斷未遍知。而為有尋有伺隨眠隨增耶。答有。謂欲界初靜慮尋。頗有法是有漏是心所無尋無伺。而非無尋無伺隨眠隨增耶。答有。謂靜慮中間伺。頗有聚。一時生。一時住。一時滅。一所依。一所緣。同行相。生時俱生。滅時俱滅。而隨眠於彼有是相應縛有非相應縛耶。答有。謂不共無明聚。無明於彼有是相應縛。謂於無明相應法有非相應縛。謂於無明自性。
所有不稳定的法都是有漏的,属于心所。它们没有寻求只有观察,未断未遍知,但并非没有寻求只有观察的随眠随增。回答是肯定的,例如欲界的寻求。所有不稳定的法都是有漏的,属于心所。它们没有寻求只有观察,未断未遍知,但有寻求有观察的随眠随增。回答是肯定的,例如欲界初禅的寻求。所有不稳定的法都是有漏的,属于心所,没有寻求没有观察。但并非没有寻求没有观察的随眠随增。回答是肯定的,例如禅定中的中间观察。所有不稳定的法一时生起,一时持续,一时消失,依赖于同一所依,缘于同一对象,具有相同的行相,生起时同时生起,消失时同时消失,但随眠对它们有的是相应的束缚,有的不是相应的束缚。回答是肯定的,例如不共无明的聚集。无明对它们有的是相应的束缚,例如与无明相应的法,有的不是相应的束缚,例如无明的自性。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緣識及緣緣識於九十八隨眠中。一一有幾隨眠隨增耶。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義故。謂譬喻者作如是說。眼等六識身所緣境各別。彼說意識別有所緣。不緣眼等五識所緣。又說六識唯緣外境。不緣內根亦不緣識。為遮彼意顯前五識各別所緣。唯緣外境不緣根識。意識所緣與五識境。有同有異亦緣內根亦緣諸識。復次為欲顯示諸法正理令他了知故作斯論。
从眼根到无色界的修所断无明随眠,缘识以及缘缘识在九十八随眠中,每一种随眠有多少随增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反驳他宗并显扬正见。譬喻者有这样的说法:眼等六识身所缘的境界是各自不同的,他们认为意识有别的所缘,不缘眼等五识所缘的境界。还有人说六识只缘外境,不缘内根也不缘识。为了反驳这些观点,我们明确指出前五识各有其特定的所缘,只缘外境不缘根识。意识的所缘与五识的境界有相同也有不同,既缘内根也缘各种识。再次,为了展示诸法的正理,使他人能够了解,因此提出了这个论述。
應知此中所緣諸法有十六種。謂三界各五部。及無漏法能緣諸識。亦有如是十六種異。問此中何法幾識所緣。答欲界見苦所斷法五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三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四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五法智品無漏識。欲界見集所斷法。五識所緣亦爾。有差別者。謂見集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欲界見滅所斷法六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三欲界見滅所斷有漏緣隨眠相應識。四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
应当知道,这里所说的所缘诸法有十六种。即三界各有五部,以及无漏法能缘诸识,也有这样的十六种差异。问这里哪些法是几种识所缘的。回答是,欲界见苦所断法是五识所缘的。一是欲界见苦所断所有随眠相应的识。二是欲界见苦所断一切随眠相应的识。三是欲界见集所断遍行随眠相应的识。四是欲界修所断善及无覆无记识。五是法智品无漏识。欲界见集所断法也是五识所缘的,有区别的是,见集所断所有随眠相应的识,见苦所断遍行随眠相应的识。欲界见灭所断法是六识所缘的。一是欲界见苦所断遍行随眠相应的识。二是欲界见集所断遍行随眠相应的识。三是欲界见灭所断有漏缘随眠相应的识。四是欲界修所断善及无覆无记识。
五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六法智品無漏識。欲界見道所斷法六識所緣亦爾。有差別者。謂見道所斷有漏緣隨眠相應識。欲界修所斷法五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三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四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五法智品無漏識。色界見苦所斷法八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集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三欲界修所斷善識。四色界見苦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五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六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七無色界修所斷善識。
在色界中,通过修行可以断除的善法以及不被无明等烦恼所覆蔽的无记识,共有五种。六种法智品中的无漏识。欲界中,通过见道阶段所能断除的法,六识所攀附的对象也是如此。有所不同的是,见道阶段所能断除的有漏法,与随眠相应的识。欲界中,通过修行可以断除的法,五识所攀附的对象。第一种是欲界中,通过见苦阶段所能断除的遍行随眠相应的识。第二种是欲界中,通过见集阶段所能断除的遍行随眠相应的识。第三种是欲界中,通过修行可以断除的善法,以及染污和不被无明等烦恼所覆蔽的无记识。第四种是色界中,通过修行可以断除的善法以及不被无明等烦恼所覆蔽的无记识。第五种是法智品中的无漏识。色界中,通过见苦阶段所能断除的法,八识所攀附的对象。第一种是欲界中,通过见苦阶段所能断除的他界缘遍行随眠相应的识。第二种是欲界中,通过见集阶段所能断除的他界缘遍行随眠相应的识。第三种是欲界中,通过修行可以断除的善识。第四种是色界中,通过见苦阶段所能断除的所有随眠相应的识。第五种是色界中,通过见集阶段所能断除的遍行随眠相应的识。第六种是色界中,通过修行可以断除的善法以及不被无明等烦恼所覆蔽的无记识。第七种是无色界中,通过修行可以断除的善识。
八類智品無漏識。色界見集所斷法八識所緣亦爾。有差別者。謂色界見集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色界見滅所斷法九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集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三欲界修所斷善識。四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五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六色界見滅所斷有漏緣隨眠相應識。七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八無色界修所斷善識。九類智品無漏識。色界見道所斷法九識所緣亦爾。有差別者。謂色界見道所斷有漏緣隨眠相應識。色界修所斷法八識所緣。
一欲界見苦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集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三欲界修所斷善識。四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五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六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七無色界修所斷善識。八類智品無漏識。無色界見苦所斷法十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集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三欲界修所斷善識。四色界見苦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五色界見集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六色界修所斷善識。七無色界見苦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八無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
九無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十類智品無漏識。無色界見集所斷法十識所緣亦爾。有差別者。謂無色界見集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無色界見滅所斷法十一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集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三欲界修所斷善識。四色界見苦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五色界見集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六色界修所斷善識。七無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八無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九無色界見滅所斷有漏緣隨眠相應識。十無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十一類智品無漏識。
無色界見道所斷法十一識所緣亦爾。有差別者。謂無色界見道所斷有漏緣隨眠相應識。無色界修所斷法十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集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三欲界修所斷善識。四色界見苦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五色界見集所斷他界緣遍行隨眠相應識。六色界修所斷善識。七無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八無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九無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十類智品無漏識無漏法十識所緣。一欲界見滅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二欲界見道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三欲界修所斷善識。
四色界見滅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五色界見道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六色界修所斷善識。七無色界見滅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八無色界見道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九無色界修所斷善識。十法類智品無漏識。問此十六識一一有幾隨眠隨增。答欲界見苦所斷識。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欲界見集所斷識。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欲界見滅所斷識。欲界見滅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欲界見道所斷識。欲界見道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欲界修所斷識。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色無色界各五部識亦爾。有差別者。謂各應說自界無漏識。非隨眠隨增義如前說。
復次此中所緣法有三十二種。謂前十六法各有二種。前四部二種者。一相應。二不相應。修所斷二種者。一染污。二不染污。無漏法二種者。一有為。二無為。有為無漏。謂法類智品。無為無漏。謂三無為。能緣識亦有三十二種。謂前十六識各有二種。見苦集所斷二者。一遍行隨眠相應識。二不遍行隨眠相應識。見滅所斷二者。一有為緣隨眠相應識。二無為緣隨眠相應識。見道所斷二者。一有漏緣隨眠相應識。二無漏緣隨眠相應識。修所斷二者。一染污識。二不染污識。無漏有二者。一法智品無漏識。二類智品無漏識。此中一一法有爾所識所緣。一一識有爾所隨眠隨增。各隨所應准前應說。
復次此中所緣法有百二十。謂三界五部染污法有九十八。即九十八隨眠品。此中若彼自性。若彼相應。若彼等起。皆名彼品。三界修所斷不染污法有十七。謂欲界七。色界六。無色界四。欲界七者。謂善有二。一生得善法。二加行善法。無記有五。一異熟生法。二威儀路法。三工巧處法。四通果無記法。五自性無記法。色界六者。謂善有二。如欲界說。無記有四。除工巧處。餘如欲界說。無色界四者。謂善有二。如欲界說。無記有二。一異熟生。二自性無記。無漏法有五。謂法智品類智品。及三無為。能緣識有百一十四。謂三界五部染污識有九十八。
即九十八隨眠相應識。三界修所斷不染污識有十四。謂欲界有六。一生得善識。二加行善識。三異熟生識。四威儀路識。五工巧處識。六通果無記識。色界有五。除工巧處識。餘如欲界說。無色界有三。一生得善識。二加行善識。三異熟生識。無漏識有二。一法智品無漏識。二類智品無漏識。此中一一法有爾所識所緣。一一識有爾所隨眠隨增。各隨所應准前應說。問生得善識能緣何法。答欲色界者。能緣三界及無漏一切法。無色界者。能緣自上地有漏無漏一切法及虛空。問加行善識能緣何法答欲色界者。能緣三界及無漏一切法。無色界者。
能緣自上地有漏無漏一切法及虛空。并次下地有漏法。問異熟生無記識能緣何法。答欲界不善果者。唯緣欲界修所斷法。善果者。唯緣欲界五部法。色界者。緣自下地一切有漏法。有說唯緣自地五部法。無色界者。唯緣自地五部法。問威儀路識能緣何法。答欲界者。唯緣欲界五部法。色界者。唯緣欲色界五部法。問工巧處識能緣何法。答唯緣欲界五部法。問通果無記識能緣何法。答欲界者。唯緣欲界修所斷法。色界者。唯緣欲色界修所斷法。
問虛空非擇滅何識所緣。答三界修所斷善識所緣。
眼根緣識欲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緣緣識。三界四部者眼根通欲色界五地唯修所斷。十六識內八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此識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二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此識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三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此識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四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此識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五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此識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
六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此識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七無色界修所斷善識。即空無邊處近分善心。此識無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八無漏識。謂苦集法類智品。此識非隨眠隨增。故說眼根緣識欲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眼根緣識。十六識內十三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等。故此識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二欲界見集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等。
故此識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三欲界見道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苦集法智品相應識。故此識欲界見道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四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欲界修所斷識等。故此識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五色界見苦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等。故此識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六色界見集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等。
故此識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七色界見道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苦集類智品相應識。故此識色界見道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八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色界修所斷識等。故此識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九無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無色界修所斷善識。故此識無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十無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無色界修所斷善識。故此識無色界見集所斷一切。
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十一無色界見道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苦集類智品相應識故。此識無色界見道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十二無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無色界修所斷善識等。故此識無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十三苦集道智品無漏識。是眼根緣緣識。緣緣眼根。有漏無漏識。故此識非隨眠隨增。故說眼根緣緣識。三界四部隨眠隨增。耳鼻舌身根亦爾者。謂耳等根亦通欲色界五地。唯修所斷如眼根故。女根緣識欲界三部。色界遍行。及修所斷緣緣識。欲界四部。色界三部。
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者。女根唯欲界修所斷十六識內五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此識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二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此識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三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此識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四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此識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五無漏識。謂苦集法智品此識非隨眠隨增。故說女根緣識。欲界三部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女根緣緣識。十六識內九識所緣。
一欲界見苦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是女根緣緣識。緣緣女根。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等。故此識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二欲界見集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是女根緣緣識。緣緣女根。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等。故此識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三欲界見道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是女根緣緣識緣緣女根。苦集法智品相應識。故此識欲界見道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四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是女根緣緣識。緣緣女根。欲界修所斷識等。故此識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
五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是女根緣緣識。緣緣女根。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故此識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六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是女根緣緣識。緣緣女根。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故此識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七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是女根緣緣識緣緣女根。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等。故此識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八無色界修所斷善識。是女根緣緣識。緣緣女根。色界修所斷善及無覆無記識。故此識無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九苦集道智品無漏識。是女根緣緣識。緣緣女根。有漏無漏識。故此識非隨眠隨增。故說女根緣緣識。欲界四部。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男苦根亦爾者。謂男苦根亦唯欲界修所斷。如女根故。
命根緣識三界三部緣緣識。三界四部者。命根通三界九地唯修所斷。十六識內十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此識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二欲界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此識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三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此識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如欲界三部識。色無色界各三部識亦爾。合為九識。十無漏識。謂苦集法類智品。此識非隨眠隨增故。說命根緣識三界三部隨眠隨增。命根緣識。十六識內十三識所緣。一欲界見苦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是命根緣緣識。緣緣命根。
欲界見苦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等。故此識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二欲界見集所斷一切隨眠相應識。是命根緣緣識。緣緣命根。見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識等。故此識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三欲界見道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是命根緣緣識。緣緣命根。苦集法智品相應識。故此識欲界見道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四欲界修所斷善。及染污無覆無記識。是命根緣緣識。緣緣命根。欲界修所斷識等。故此識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如欲界四部識。色無色界各四部識亦爾。有差別者。謂見道所斷無漏緣隨眠相應識。緣緣命根。苦集類智品相應識。後准應知。合為十二識。十三苦集道智品無漏識。是命根緣緣識。緣緣命根有漏無漏識。故此識非隨眠隨增。故說命根緣緣識。三界四部隨眠隨增。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