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唐 玄奘譯200卷CBETA T1545大于一万字 257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六十九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有情納息第三之七
此中欲界異生聖者幾隨眠隨增幾結繫耶。答異生九十八隨眠隨增九結繫。聖者十隨眠隨增六結繫。此中者謂前來所說諸有情中一切有情總唯有六。謂三界各有異生及聖者。欲界異生具九十八隨眠隨增具九結繫。欲界聖者唯有修所斷十隨眠隨增。見所斷者皆已斷故。六結繫者除見取疑此三聖者亦已斷故。色界異生聖者幾隨眠隨增幾結繫耶。答異生六十二隨眠隨增六結繫。聖者六隨眠隨增三結繫。異生六十二隨眠隨增者。謂色無色界各三十一。欲界三十六彼已斷故。六結繫者除恚嫉慳定界無故。聖者六隨眠隨增者。謂色無色界修所斷各三。彼已斷欲界修所斷四故。
在这里,欲界的凡夫和聖者分别有多少隨眠隨增和多少結繫呢?回答是,凡夫有九十八隨眠隨增和九結繫。聖者有十隨眠隨增和六結繫。这里的“此中”指的是之前提到的所有有情众生中,总的来说只有六种,即三界中各有凡夫和聖者。欲界的凡夫具有九十八隨眠隨增和九結繫。欲界的聖者只有修所斷的十隨眠隨增,因为见所斷的都已经断除了。六結繫的除去见取、疑,这三种聖者也已经断除了。色界的凡夫和聖者分别有多少隨眠隨增和多少結繫呢?回答是,凡夫有六十二隨眠隨增和六結繫。聖者有六隨眠隨增和三結繫。凡夫六十二隨眠隨增,指的是色界和无色界各有三十一,欲界的三十六已经断除了。六結繫的除去恚、嫉、慳,因为定界中没有这些。聖者六隨眠隨增,指的是色界和无色界的修所斷各有三,他们已经断除了欲界的修所斷四。
三結繫者。謂愛慢無明。餘已斷故。無色界異生聖者幾隨眠隨增幾結繫耶。答異生三十一隨眠隨增六結繫。聖者三隨眠隨增三結繫。異生三十一隨眠隨增者。謂無色界三十一種。餘已斷故。六結繫者。除恚嫉慳彼界無故。聖者三隨眠隨增者。謂無色界修所斷三。餘已斷故。三結繫者。謂愛慢無明。餘已斷故。問欲界有情非上二界隨眠隨增。此何故說欲界異生具九十八隨眠隨增。欲界聖者修所斷十隨眠隨增。色界有情非無色界隨眠隨增。此何故說色界異生有六十二隨眠隨增。色界聖者修所斷六隨眠隨增。答依不解脫彼得說故。謂欲界異生雖非色無色界隨眠隨增。
被三种结所束缚的人,指的是贪爱、慢和无明。其他的已经断除了。无色界的凡夫和圣者分别有多少随眠随增和结系呢?回答是,凡夫有三十一种随眠随增和六种结系,圣者有三种随眠随增和三种结系。凡夫有三十一种随眠随增,指的是无色界的三十一种,其他的已经断除了。六种结系,除去瞋、嫉、悭,因为那个界没有这些。圣者有三种随眠随增,指的是无色界的修所断三种,其他的已经断除了。三种结系,指的是贪爱、慢和无明,其他的已经断除了。问:欲界的有情不是上两界的随眠随增,为什么说欲界的凡夫具有九十八种随眠随增?欲界的圣者修所断十种随眠随增。色界的有情不是无色界的随眠随增,为什么说色界的凡夫有六十二种随眠随增?色界的圣者修所断六种随眠随增。回答是,根据他们没有解脱的境界来说的。也就是说,欲界的凡夫虽然不是色界和无色界的随眠随增,但是……(文本未完)。
而未解脫彼隨眠得故說隨增。欲界聖者雖非色無色界修所斷隨眠隨增。而未解脫彼隨眠得故說隨增。由此色界異生聖者說無色界隨眠隨增亦不違理。復次此依彼得現行說故。謂欲界異生雖非色無色界隨眠隨增。而有彼得現在轉故亦說隨增。欲界聖者雖非色無色界修所斷隨眠隨增。而有彼得現在轉故亦說隨增。由此色界異生聖者說無色界隨眠隨增亦不違理。復次此依彼得已得未得正得說故亦不違理。已得者說彼過去得。未得者說彼未來得。正得者說彼現在得。謂欲色界異生聖者雖非上界隨眠隨增。而有三世彼隨眠得流轉未斷故說隨增。復次依容現起故作是說。
尚未解脱那些随眠的人因此被称为随增。欲界的聖者虽然不是色界和无色界的修所断随眠随增,但由于尚未解脱那些随眠,因此也被称为随增。因此,色界的凡夫和聖者说无色界的随眠随增,这并不违背道理。再次,这依据他们是否得到现行来说。也就是说,欲界的凡夫虽然不是色界和无色界的随眠随增,但由于他们有得到现行的情况,因此也被称为随增。欲界的聖者虽然不是色界和无色界的修所断随眠随增,但由于他们有得到现行的情况,因此也被称为随增。因此,色界的凡夫和聖者说无色界的随眠随增,这并不违背道理。再次,这依据他们是否已经得到、尚未得到��正在得到来说,因此并不违背道理。所谓已经得到的,是指他们在过去已经得到;所谓尚未得到的,是指他们在未来将会得到;所谓正在得到的,是指他们现在正在得到。也就是说,欲界和色界的凡夫和聖者虽然不是上界的随眠随增,但由于他们有三世的随眠得到流转未断,因此被称为随增。再次,依据他们可能现在生起的情况,因此这样说。
謂欲界異生聖者雖非色無色界隨眠隨增。而容現起彼隨眠故亦說隨增。謂離欲染已彼容現起故。由此色界異生聖者說無色界隨眠隨增應知亦爾。雖彼退已亦容現起下界隨眠。而已斷故有能畢竟不復退故不說下界隨眠隨增。復次顯彼等流曾現起故作如是說亦不違理。謂欲界有情從不可知本際已來。無不曾起色無色界諸隨眠者故說隨增。色界有情從不可知本際已來。無不曾起無色界諸隨眠者故說隨增。問色無色界有情從不可知本際已來。無不曾起欲色二界諸隨眠者。何故不說亦為下界隨眠隨增。答雖亦曾起而已斷故不說隨增。問亦有聖者具九十八隨眠。
指的是欲界的普通众生和聖者,虽然他们并非色界和无色界的煩惱种子所增长,但有可能在当前生起这些煩惱种子,因此也被认为是煩惱种子所增长。比如,当他们摆脱了对五欲的贪染之后,有可能在当前生起这些煩惱种子。基于这个原因,色界的普通众生和聖者也被认为是无色界的煩惱种子所增长,情况也是一样。尽管他们有可能在退失之后再次生起下界的煩惱种子,但由于已经断除了这些煩惱,有能力达到最终不再退失的境地,因此不说是下界煩惱种子所增长。再进一步,表明他们过去曾经生起过这些煩惱种子,因此这样说也是合理的。比如,欲界的有情从无法知晓的本际以来,无不曾经生起过色界和无色界的各种煩惱种子,因此被认为是煩惱种子所增长。色界的有情从无法知晓的本际以来,无不曾经生起过无色界的各种煩惱种子,因此被认为是煩惱种子所增长。问:色界和无色界的有情从无法知晓的本际以来,无不曾经生起过欲界和色界的各种煩惱种子,为什么不也被认为是下界煩惱种子所增长?答:虽然也曾经生起过,但由于已经断除了这些煩惱,因此不说是煩惱种子所增长。问:也有聖者具备九十八种煩惱种子。
謂具縛者住苦法智忍時。此中何故說欲界聖者但有十種隨眠隨增耶。答雖亦有此而時少故但說有十隨眠隨增。謂初剎那具九十八。此剎那後即已斷十倏忽便至第十六心。時間既促故。但說有修所斷十隨眠隨增。復次入見道者有七十三。前九有情初剎那頃。雖具成就九十八種而不現行。以見道位善有漏心尚不得起況起染污無覆無記。此中唯依現行煩惱建立有情分位差別。故說聖者極多唯十隨眠隨增。唯此十種容現起故。餘處亦依現行煩惱建立有情分位差別。如契經說。有一梵志來詣佛所問言。世尊當為天耶。佛言不也。
所谓具缚者在苦法智忍的阶段,为什么这里只说欲界的聖者只有十种随眠随增呢?回答说,虽然也有其他的,但由于时间短暂,所以只说有十种随眠随增。在最初的一刹那,具缚者具有九十八种随眠,但在这一刹那之后,就已断除了十种,很快就达到了第十六心。由于时间非常短暂,所以只说有修所断的十种随眠随增。再者,进入见道位的有七十三种,前九种有情在最初的一刹那,虽然具有九十八种,但并不现行。因为在见道位的善有漏心尚且不能生起,更不用说生起染污、无覆无记了。这里只根据现行的烦恼来建立有情的分位差别,所以说聖者最多只有十种随眠随增,只有这十种可能现行。其他地方也根据现行的烦恼来建立有情的分位差别,如契经所说,有一位梵志来到佛前问道:“世尊,您是天吗?”佛说:“不是。”
復問當為龍阿素洛健達縛揭路荼緊[木*柰]落莫呼洛伽藥叉邏剎娑非人人耶。佛言不也。所以者何。梵志當知。若有諸漏未斷未遍知以現行故。當生天趣可當為天。廣說乃至當生人趣可當為人。我於諸漏已斷已遍知。如斷樹根截多羅頭。由此諸漏永不現行。於諸後有得不生法故。我決定不當為天。廣說乃至不當為人。有處亦依現行異熟建立有情分位差別。如契經中有伽他曰。
又问:是否会成为龙、阿修罗、乾闥婆、迦楼罗、紧那罗、摩呼洛伽、夜叉、邏、剎、娑等非人众生呢?佛陀回答说不会。原因是什么呢?应当知道,如果有人未断除一切煩惱,也未完全理解它们,因为这些煩惱的现行,他们可能会投生到天界,详细说来,甚至可能投生到人界。但我已断除并完全理解了所有煩惱,就像砍断了树根,切断了多羅树的头一样,因此这些煩惱将不再现行。由于我已获得不再有后世的果报,所以我决定不会成为天人,详细说来,甚至不会成为人。在某些情况下,也根据现行的异熟果来建立有情众生的分位差别。正如契经中的颂所说。
佛是真人 自調常定 恒遊梵路
佛陀是已证得真理之人,他总是自我调整,常处于心静定的修行状态,恒常行走在清净的道途上。
心樂寂靜
内心因寂静而感到愉悦。
若受此界異熟相續即名此界受生有情。謂受欲界異熟相續即名欲界受生有情。若受色界異熟相續即名色界受生有情。若受無色界異熟相續即名無色界受生有情。佛既受人異熟相續。證真實法故名真人。此論亦依現行異熟建立有情界地差別。如十門中說。誰成就眼根。謂生色界若生欲界已得未失。誰不成就眼根。謂生無色界。若生欲界未得已失。此依三界異熟相續。若現在前名生此界餘法不定故不依說問何故尊者此納息中數依中有而作論耶。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三界受生皆無中有如分別論者。或復有說。欲色界生定有中有如應理論者。問分別論者依何量。故執無中有。答依至教量。謂契經說。若有一類造作增長五無間業。無間必定生地獄中。既言無間必生地獄故知中有決定為無。又伽他說。
如果有情众生承受了这个界的異熟相續,就被称为这个界的受生有情。比如承受欲界的異熟相續,就被称为欲界的受生有情;承受色界的異熟相續,就被称为色界的受生有情;承受无色界的異熟相續,就被称为无色界的受生有情。佛陀既然承受了人类的異熟相續,并且证得了真實法,因此被称为真人。这部论著也依据现行的異熟来建立有情众生的界地差别,如在十门中所说。谁成就了眼根?指的是生在色界或者生在欲界但已经得到且未失去眼根的人。谁没有成就眼根?指的是生在无色界,或者生在欲界但未得到或已经失去眼根的人。这是依据三界的異熟相續来说的。如果现在前生,就称为生在这个界,其余的法则不固定,因此不依据来说。问为什么尊者在这篇納息中多次依据中有而作论呢?回答是为了制止其他宗派的主张,显示正理。有人认为三界的受生都没有中有,如分别论者所执;也有人说欲界和色界的生必定有中有,如应理论者所说。问分别论者依据什么量执无中有?回答是依据至教量,即契经所说,如果有一类造作增长五无间业,无间必定生在地狱中。既然说无间必定生地狱,因此知道中有决定是没有的。还有颂说。
再生汝今過盛位 至衰將近琰魔王
你如今已超越了再生的盛位,接近衰败,即将面对琰魔王。
欲往前路無資糧 求住中間無所止
想要前行却没有精神与物质的支持,想要停留却没有心灵的平静与专注。
既說中間無所止處。故知中有決定為無。又說過難證無中有。謂如影光中無間隙死有生有應知亦然。問應理論者依何量故說有中有。答依至教量。如契經說。入母胎者要由三事俱現在前。一者母身是時調適。二者父母交愛和合。三健達縛正現在前。除中有身何健達縛。前蘊已壞何現在前。故健達縛即是中有。又經說有中般涅槃。中有若無。此依何立。餘經復說。此身已壞餘身未生意成有情依止於愛而施設取。世尊既說此身已壞餘身未生意成有情依愛立取。故知中有決定非無。若無中有意成有情名何所表。又說過難證有中有。謂從此洲歿生北俱盧等。
若無中有此身既滅彼身未生中間應斷。是則彼身本無而有。此身亦則本有而無。法亦應爾。本無而有有已還無。勿有斯過故有中有。問應理論者云何釋通分別論者所引至教而說中有是有非無。答彼所引經是不了義是假施設有別意趣。所以者何。且彼經說若有一類造作增長五無間業。無間必定生地獄者。彼經意遮餘趣餘業不遮中有。遮餘趣者。謂無間業定招地獄不招餘趣。有此業者命終定生捺落迦中非餘趣故。遮餘業者。謂無間業順次生受非順現法受。非順後次受。由此業力命終定墮捺落迦中受異熟故。此是彼經所說意趣。若如經文而取義者。
彼經既說造作增長五無間業。無間必定生地獄中。豈造四三二一餘業不生地獄而但說五。又說無間生地獄中。豈造業已第二剎那即墮地獄。然造業已有經百年方墮地獄。是故不應如文取義便執中有決定為無。所引伽他亦同此釋。謂遮餘趣及遮餘業說無中間不遮中有。問應理論者云何釋通分別論者所說過難。而說中有定有非無。答彼所設難不必須通。所以者何非三藏故世俗法異賢聖法異。不應引世俗法而詰難賢聖法。若必須通應說喻過喻。既有過為證不成謂如影光非有情數。無根無心死有生有豈同彼耶。又如影光俱時而起。死有生有豈俱生耶。
又此影光無間隙喻乃證中有是有非無。謂如影光無間無隙。如是死有趣中有時無間無隙。復從中有趣生有時亦無間隙。是故中有定有非無。問分別論者云何釋通應理論者所引至教。而執中有決定為無。答彼所引經是不了義。是假施設。有別意趣。所以者何。且初經說入母胎者要由三事廣說乃至。三健達縛正現在前。健達縛言經不應說彼無鼓等諸樂器故應說蘊行彼蘊行故。應理論者便詰彼言縱說蘊行或健達縛俱證中有是有非無。異此蘊行言何所表。分別論者復作責言。汝說四生皆有中有胎卵可有三事入胎。濕化二生云何可爾。故所引經非應正理。應理論者箴喻彼言。
三事入胎隨應而說。誰令三事要遍四生。非設此言便遮中有。分別論者通第二經。言有中天住彼入滅。由此經說中般涅槃。又捨欲界已未至色界而入滅者名中般涅槃。或受色界眾同分已未經多時而入滅者名中般涅槃。或生色界壽量未盡而入滅者名中般涅槃。是故此名非證中有。應理論者便詰彼言。此中天名佛何處說。經但說有二十八天。謂四大王眾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不說有中天。汝依何而說。又經說有生般涅槃。汝亦應許有天名生住彼入滅。又契經說有行般涅槃乃至上流。汝亦應許有天名有行乃至上流。既無別天名為生等如何別立有天名中。
又汝所說捨欲界已未至色界而入滅者名中般涅槃亦不應理。所以者何。既捨欲界未至色界。若無中有依何身住而般涅槃。故汝所言空無實義。又汝所說或受色界眾同分已未經多時而入滅者名中般涅槃此亦非理。所以者何。生般涅槃依此立故。又無色界亦應說有中般涅槃。生彼未久有盡餘結而入滅故。若爾無色亦應說有七善士趣便違契經。以契經說七善士趣唯色界故。又汝所說或生色界壽量未盡而入滅者名中般涅槃此亦非理。所以者何。一切有情多分中殀唯除人趣北俱盧洲。及住覩史多天一生所繫菩薩。諸餘中殀而入滅者皆應名為中般涅槃。
是則此名非唯色界故彼所說皆不應理。分別論者通第三經言。意成有情即是無色界。謂有出家犢子梵志。已離欲染得天眼通。彼有同學已離色染先此命終生無色界。犢子梵志以天眼通。欲色界中遍觀不見。便作是念彼斷滅耶為決自疑來至佛所。以所疑事而白佛言。喬答摩尊。願為解說。此身已壞餘身未生。意成有情依止何法而施設取。世尊告曰。梵志當知。此身已壞餘身未生。意成有情依止於愛而施設取。佛意告言。汝之同學從此命終。生無色界依愛立取非謂斷滅。應理論者便詰彼言。經說意成表多種義。或表中有。或表化身。或表劫初人。或表上二界。
何緣知此表無色天不表中有。分別論者作如是說。寧知此言唯表中有不表無色。應理論者作如是言。即以此經知表中有。謂此經說此身已壞餘身未生。意成有情依愛立取。此身已壞餘身未生。意成有情豈離中有。非無色界可名未生故。彼通經定不應理。問分別論者云何釋通應理論者所設過難而執中有決定為無。答諸從死有至生有時要得生有方捨死有。如折路迦緣草木等。先安前足方移後足。是故死生中無斷過。應理論者便詰彼言。若作是說則有大過。謂人中死生地獄者應先得地獄諸蘊。後方捨人中諸蘊。若爾趣壞所依身壞。有一身內二心俱生。趣壞者。
謂彼於爾時是地獄趣亦人趣攝。身壞者。謂彼於爾時是地獄身亦人身攝。有一身內二心俱生者。謂死有生有二心俱生。一有情身二心並起心既有二身應非一。故彼所說非為釋難。問此二論師於一中有一說為有一執為無。如是二說。何者為勝。答應理論者所說為勝。所引至教及設過難彼不通故。然分別論者是無知果。黑闇果。無明果。不勤加行果。由此決定撥無中有。然此中有是實有物與實有物性相相應。如是為止他宗所說及顯自宗所說正理故作斯論。復次勿為止他顯己宗說。然為顯示諸法正理開悟學者故作斯論。
問一切中有為是趣攝非趣攝耶。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是趣攝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彼論說。為五趣攝四生為四生攝五趣。答四生攝五趣非五趣攝四生。不攝何等不攝中有。法蘊論說復云何通。如彼論說。云何眼界。答四大種所造清淨色是眼。及眼根眼處眼界地獄傍生鬼天人眼。修所成眼及中有眼。品類足論復云何通。如彼論說。云何眼根。謂四大種所造淨色。能視能見眼界眼處眼根所攝。地獄傍生鬼天人眼。或復所餘中有等眼。若非趣攝。尊者達羅達多所說當云何通。如說。中有趣向彼趣即彼趣攝。如稻穀芽雖非稻穀能引彼故亦名稻穀。有作是說。
諸趣中有即諸趣攝問若爾善通尊者達羅達多所說。施設論說當云何通。答施設論文應作是說。四生五趣展轉相攝隨其種類。而不爾者應知彼文誦者錯謬。問法蘊論說復云何通。答法蘊論文應作是說。地獄傍生鬼天人眼修所成眼。不應復說及中有眼。而復說者有別意趣。謂中有眼雖即趣攝以微細故復別顯之。如賊軍將雖賊軍攝以罪重故。訶諸賊已復別訶之。又如女人雖欲具攝以過重故。毀欲具已復別毀之。中有亦爾。雖即趣攝以微細故。復別顯之。由此已通品類足說。有說。中有非趣所攝。問若爾善通施設論等。尊者達羅達多所說當云何通。答彼不須通非三藏故。
文頌所說或然不然。達羅達多是文頌者言多過實故不須通。若必須通應求彼意。謂諸中有似所趣形故。說攝在所向諸趣。地獄中有形如地獄。乃至人中有形即如人。而實中有非趣所攝。評曰。此二說中後說為善。所以者何。趣謂所趣。即所至處。中有趣彼非所至處。猶如道路故非趣攝。復次趣非擾亂中有擾亂。是故中有非趣所攝。復次趣多安住中有不住。如風陽焰故非趣攝。復次諸趣是果中有是因。因不即果故非趣攝。如因非果作非所作取非所取向非所向應知亦爾。復次諸趣相麁中有相細細不即麁故非趣攝。如細非麁不現見非現見。不明了非明了應知亦爾。復次中有在彼二趣中間故非趣攝。如田邑土世界中間非田等攝。復次趣是根本善惡業招。彼加行業招於中有。因既有異故。不相攝。
問何界地處有中有耶。有作是說。業猛利者即無中有。業遲鈍者即有中有。由此地獄及諸天中皆無中有。業猛利故。人傍生鬼或有中有或無中有。業不定故。復有說者。化生有情即無中有業猛利故。三生有情或有中有或無中有業不定故。有餘師說若用順定受業而招生者即無中有。若用順不定受業而招生者即有中有。應作是說。欲色界生定有中有。連續處別死有生有令不斷故。無色界生定無中有。問何故無色界定無中有耶。答非田器故。謂色法是中有田器。無色界生無諸色故。定無中有。復次連續處別死有生有令不斷故而起中有。無色界生無方處別。
可須連續而起中有故無色界定無中有。復次若界地處受二種業異熟果者便有中有。二種業者。一順中有受業。二順生有受業。復有二種。一順起受業。二順生受業。復有二種。一順起異熟業。二順生異熟業。復有二種。一順細果業。二順麁果業。無色界中唯受一種業異熟果故無中有。一種業者。謂順生有受業乃至順麁果業。復次若界地處受加行根本二種業異熟果者便有中有。無色界中唯受根本業異熟果故無中有。復次若界地處受二種業異熟果者便有中有。二種業者。一有色業。二無色業。復有二種。一相應業。二不相應業。復有二種。一有所依業。二無所依業。
復有二種。一有所緣業。二無所緣業。復有二種。一有行相業。二無行相業。復有二種。一有警覺業。二無警覺業。無色界中唯受一種業異熟果故無中有。一種業者。謂無色業乃至有警覺業。復次若界地處受能趣所趣業異熟果者便有中有。無色界中唯受所趣業異熟果故無中有。如能趣所趣能續所續應知亦爾。復次若界地處受身語意三種業異熟果者。便有中有。無色界中唯受一種意業異熟果故無中有。復次若界地處受善五蘊異熟果者便有中有。無色界中唯受善無色四蘊異熟果故無中有。復次若界地處受十善業道異熟果者便有中有。
無色界中唯受後三善業道異熟果故無中有。復次若界地處受黑黑或白白或黑白黑白業異熟果者便有中有。無色界中不受此三業異熟果故無中有。復次若界地處有鮮白因及鮮白果者便有中有。無色界中雖有鮮白因。而無鮮白果故無中有。復次若界地處有去有來便有中有。無色界中無去無來故無中有。問若此處死還生此處如聞有死生自屍中既無去來。何須中有。連續二有令不斷耶。答有情死已或生惡趣。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槃。生惡趣者識在腳滅。生人中者識在臍滅。生天上者識在頭滅。般涅槃者識在心滅。諸有死已生自屍中為蟲等者。
彼未死時多愛自面故彼死已生自面上。既從彼腳來生自面。若無中有誰能連續。無此處死還生此處。捨身受身必移轉故。設有是事無色亦無故無色界定無中有。問無色界歿生欲色界者。既隨當生處中有現前。彼無往來何用中有。答彼先已造感中有業雖無往來亦受中有業力所引必應起故。
問中有可轉不可轉耶。譬喻者說。中有可轉。以一切業皆可轉故。彼說所造五無間業尚可移轉。況中有業。若無間業不可轉者。應無有能出過有頂。有頂善業最為勝故。既許有能過有頂者。故無間業亦可移轉。阿毘達磨諸論師言。中有於界於趣於處皆不可轉。感中有業極猛利故。問若中有於界不可轉者。無聞苾芻事當云何通。有族姓子於佛法中適出家已不學多聞。即便居在阿練若處堅持禁戒心樂寂靜。乘宿因力修世俗定。若起世俗初靜慮時便謂得預流果。乃至若起世俗第四靜慮時便謂得阿羅漢果。彼一生中起增上慢。未得謂得。未獲謂獲。未解謂解。未證謂證。
不求勝進。彼命終時第四靜慮中有現前。便作是念。一切結縛我已永斷應般涅槃更無生處。何緣有此中有現前。遂起邪見撥無解脫。若有解脫我應得之。由謗涅槃邪見力故。第四靜慮中有便滅。無間地獄中有現前。命終後生無間地獄。是則中有於界可轉。寧說於界不可轉耶。答住本有時有此移轉非中有位故不相違。謂彼將死由業勢力第四靜慮生相現前。彼既見已便作是念。一切結縛我已永斷應般涅槃更無生處。何緣有此生相現前。遂起邪見撥無解脫。若有解脫我應得之。由謗涅槃邪見力故。第四靜慮生相便滅。無間地獄生相現前。命終後生無間地獄。
住本有位有此移轉。非中有位故不違理。問若中有於趣不可轉者。善惡行者事當云何通。室羅筏國昔有二人。一恒修善。一常作惡。修善行者於一身中恒修善行未嘗作惡。作惡行者於一身中常作惡行未嘗修善。修善行者臨命終時順後次受惡業力故。欻有地獄中有現前。便作是念。我一身中恒修善行未嘗作惡。應生天趣。何緣有此中有現前。遂起念言。我定應有順後次受惡業。今熟故此地獄中有現前。即自憶念。一身已來所修善業深生歡喜。由勝善思現在前故。地獄中有即便隱歿。天趣中有欻爾現前。從此命終生於天上。作惡行者臨命終時。順後次受善業力故。
欻有天趣中有現前。便作是念。我一身中常作惡行未嘗修善。應生地獄。何緣有此中有現前。遂起邪見撥無善惡及異熟果。若有善惡異熟果者我不應然。由謗因果邪見力故。天趣中有尋即隱歿地獄中有欻爾現前。從此命終生於地獄。是則中有於趣可轉。寧說中有不可轉耶。答彼本有時有此移轉。非中有位故不相違。謂諸有情臨命終位。有愛非愛生相現前。如契經說。修善行者臨命終時。見妙堂閣園林池沼伎樂香花。處處陳列寶飾輿等似欲相迎。作惡行者臨命終時。見嶮溝壑猛火烟焰。刀山劍樹毒刺稠林。狐狼野干猫狸塚墓。穢惡眾具似欲相迎。修善行者臨命終位。
順後次受惡業力故。有地獄趣生相現前。彼既見已便作是念。我一身中恒修善行未嘗作惡。應生天趣。何緣有此生相現前遂起念言。我定應有順後次受惡業今熟。故此地獄生相現前。即自憶念一身已來所修善業。深生歡喜。由勝善思現在前故。地獄生相即便隱歿。天趣生相欻爾現前。從此命終生於天上。作惡行者。臨命終時。順後次受善業力故。欻有天趣生相現前。彼既見已便作是念。我一身中常作惡行。未嘗修善。應生地獄。何緣有此生相現前。遂起邪見撥無善惡及異熟果。若有善惡異熟果者我不應然。由謗因果邪見力故。天趣生相便即隱歿。
地獄生相欻爾現前。從此命終生於地獄。彼本有位有此移轉非中有位故不違理。問若中有於處不可轉者。彼影堅王事當云何通。摩揭陀國昔有大王名曰影堅。恒樂修集覩史多天勝妙善業。命終乘彼中有之身往彼天處。至妙高山脇多聞王宮邊。正遇為王造諸飲食。其色鮮潔香氣美妙。見已起愛作是念言。願且生此受斯飲食。然後乃趣覩史多天。作是念時彼天中有尋即隱歿。多聞天子中有現前。因此便生多聞天處。是則中有於處可轉。寧說中有不可轉耶。答彼本有時有此移轉非中有位故不相違。謂影堅王為假名子未生怨王閉在囹圄。斷諸飲食削足下皮。
飢渴所逼受諸苦惱。爾時佛在鷲峯山中。憐愍彼故身放慈光從窓牖入照觸王身。令王少時身心安隱。便作是念。世尊大慈。寧不垂愍救我苦厄。爾時世尊知王心念。便告尊者大目揵連。汝可速詣影堅王所。如我辭曰。大王當知。我於大王所應作者皆已作訖。謂已永拔諸惡趣苦。人中少時定受惡業。佛尚不免。況王小聖而得免耶。宜自安心勿甚憂惱。爾時尊者大目揵連承佛語已。即入勝定。起神境通鷲峯山沒於王宮出。如處泉池出沒自在。欻然踊現影堅王前。告彼王曰。大王當知。如來大慈所言無二。深見因果能善記別故。遣我來慰問於汝。令告汝曰。大王當知。
我於大王所應作者皆已作訖。謂已永拔諸惡趣苦。人中少時定受惡業。佛尚不免。況王小聖而得免耶。宜自安心勿甚憂惱。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因復為王說種種法。時王飢渴所逼惱故。於所說義不能領解。白目連曰。諸天食中何天段食最為美妙。宜為我說我願欲聞。時大目揵連次第讚說六欲天中美妙飲食。王初聞說四天王處多聞王宮美妙飲食。便即捨命生彼天宮。與多聞王而作太子。王為立號名最勝尊。尋從彼天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歡喜踊躍數自稱名。我最勝尊願佛垂念。彼住本有臨命終時。覩史多天生相先現。愛多聞室美妙食時。覩史多天生相便歿。多聞天子生相現前。從此命終受彼中有。乘斯中有而生彼天。既本有時有此移轉。非中有位故不相違。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