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唐 玄奘譯200卷CBETA T1545大于一万字 257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十二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緣納息第二之二
問若堅不堅物轉相作者。諸法云何不捨自相。云何相作。如水性軟至冬凝結。斧斫猶難金等性堅。若置炎鑪便銷如水。如是等豈非諸法捨自相耶。答非諸堅物轉作不堅。亦非不堅轉成堅物。然堅不堅法住未來世。若遇堅緣。則不堅法滅堅法續生。遇不堅緣則堅法滅不堅續生。餘亦如是。故無諸法捨自相過。
问:如果坚固与不坚固的物质相互转化,那么各种事物如何不放弃自己的特性?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比如水的性质是柔软的,到了冬天会结冰,斧头砍击都难以破坏;金属等物质性质坚固,但如果放在火炉中就会像水一样融化。这些情况难道不是各种事物放弃了自己的特性吗?答:不是坚固的物质转化为不坚固的,也不是不坚固的转化为坚固的。然而,坚固与不坚固的法则在未來世中恒定存在。如果遇到坚固的因缘,那么不坚固的法则会消失,坚固的法则会持续产生。如果遇到不坚固的因缘,坚固的法则会消失,不坚固的法则会持续产生。其他情况也是如此。因此,没有各种事物放弃自己特性的过失。
問大種等聚中有間隙不。設爾何失。二俱有過。若有間隙寧不相離。間隙若無何不成一。答有說。此有間隙空界於中相雜住故。問若爾。云何名不相離。答空界於中能自隱匿。令於諸物見不相離。如叢中女自蔽其身。有說。此無間隙展轉相逼無間住故。問若爾。云何不成一耶。答雖無間隙而不成一。如蘊處界三世等中。間隙雖無而不成一。彼亦如是。又大種等自體作用。各各異故不可成一。
问:四大元素聚集时是否存在间隙?假设有或没有,会有什么过失?如果存在间隙,它们怎能不相互分离?如果间隙不存在,为何不合成一体?答:有观点认为,存在间隙,因为空界在其中混杂存在。问:如果是这样,为何称它们不相离?答:空界在其中能够自我隐藏,使得在各种物质中看起来不相离,就像林中的女子自己隐藏身体一样。有观点认为,它们之间没有间隙,相互逼迫而无间地居住。问:如果是这样,为何不合成一体呢?答:虽然没有间隙,但它们不会合成一体,就像五蕴、十二处、三世等,虽然间隙不存在,但不会合成一体。它们的情况也是如此。另外,四大元素各自的本体和作用各不相同,因此不能合成一体。
問諸極微互相觸不。設爾何失。二俱有過。若相觸者寧不成一。或成有分。若不相觸擊時應散或應無聲。答應作是說。極微互不相觸。若觸則應或遍或分。遍觸則有成一體過。分觸則有成有分失。然諸極微更無細分。問聚色相擊寧不散耶。答風界攝持故令不散。問豈不風界能飄散耶。答有能飄散。如壞劫時。有能攝持。如成劫時。問若不觸者。即相擊時云何發聲。答即由此因故使聲發。若相觸者。如何發聲。謂諸極微體相觸者。手等相和體應相糅。中無間隙如何發聲。尊者世友作如是說。若諸極微互相觸者。彼應得住至後剎那。大德說言。實不相觸。
问:各种极微是否相互接触?假设有错误,会有什么过失?两种情况都有过失。如果它们相互接触,怎能不合成一体,或者变成有分?如果它们不接触,那么撞击时应该分散或无声。回答:应当这样认为,极微之间不相互接触。如果接触,就会存在全面接触或部分接触的问题。全面接触会导致合成一体的过失,部分接触则会导致变成有分的错误。然而,所有极微没有更细小的分割。问:聚集的物质相撞击时,难道不会分散吗?答:风界的作用使其不分散。问:难道风界不能使物质分散吗?答:有些情况下风界能分散,如在破坏期。有些情况下风界能维持,如在形成期。问:如果不接触,那么在撞击时如何产生声音?答: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声音得以产生。如果接触,又如何产生声音?假设所有极微相互接触,它们应该能够停留到下一个瞬间。尊者世友这样说:如果所有极微相互接触,它们应该能够持续到下一个瞬间。大德说:实际上它们并不接触。
但於合集無間生中。隨世俗諦假名相觸。問諸是觸物。為是觸為因故生。為非觸為因故生。諸非觸物。為非觸為因故生。為是觸為因故生。答有時是觸為因生於非觸。謂和合物正離散時。有時非觸為因生於是觸。謂離散物正和合時。有時是觸為因生於是觸。謂和合物復和合時。有時非觸為因生於非觸。謂向遊塵同類相續。
但在各种事物的连续生成中,我们根据世俗的道理,用假名和名相来称呼“触”。问:所有被称为触的事物,是因为触本身作为原因而产生,还是因为非触作为原因而产生?所有不被称为触的事物,是因为非触作为原因而产生,还是因为触作为原因而产生?答:有时候,触作为原因产生非触,比如当事物正在分散时。有时候,非触作为原因产生触,比如当分散的事物正在重新组合时。有时候,触作为原因产生触,比如当事物再次组合时。有时候,非触作为原因产生非触,比如尘埃连续移动时。
問極微當言可見不可見耶。答尊者妙音作如是說。極微當言可見。慧眼境故。阿毘達磨諸論師言。極微當言不可見非肉天眼所能見故。此中不依慧眼作問。以於諸法無差別故。頗有過去大種造過去色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止他義顯己義故。謂有餘部撥無去來說現在世是無為法。欲止彼意顯有去來。亦明現在是有為法。廣如前說。復有外道。依世現喻執有為法後為前因。彼作是言。現見泉水前為後逼令其涌流。如是諸法由未來法逼令現在。復由現法逼令過去。故有為法後為前因。今欲止彼外道所說。顯有為法前能生後非後前因。不爾便違內外緣起。
问:可以说极微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吗?答:尊者妙音这样说:极微是可见的,因为它属于慧眼的境界。阿毘达磨的论师们说:极微是不可见的,不是肉眼和天眼所能见到的。这里的问题不依据慧眼,因为在所有法中没有差别。有没有过去大种造成过去色的情况?等等。问: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论点?答:为了制止其他观点并展示自己的观点。有些其他部派否认过去和未来,认为现在世是无为法。我们想要制止这种观点,表明有过去和未来,也说明现在是有为法,如前所述。还有一些外道,依据世间的现喻坚持有为法是后因前果。他们说:就像泉水被前面的逼迫而涌流,所有法都是被未来的法逼迫而成为现在的,再被现在的法逼迫而成为过去的。因此,有为法是后因前果。现在想要制止这些外道的说法,表明有为法是前因生后,不是后因前果。否则,就违背了内外缘起的法则。
謂世父母應從子生。眼色應從眼識而起。應無明等從行等生。種等應從芽等而起。先受苦樂報後造善惡業。先得菩提然後修行。既未作而得應已作而失。若爾便無得解脫理。又欲遮說大種造色必同世者。顯有異世。由此因緣故作斯論。諸有對所造色。及隨心轉無表色。隨在何世即彼世大種造。謂過去造過去現在造現在。未來造未來。若表所起諸無表色。復有三類造時不等。謂初剎那如有對等。各為同世大種所造。第二剎那若在過現。俱為過去大種所造。若在未來通為現未大種所造。後諸剎那過現如前。若在未來通為三世大種所造。所以者何。
比如世俗观念认为父母应该由孩子产生,眼色应该由眼识产生,无明等应该由行等产生,种子等应该由芽等产生。先受苦乐报后造善恶业,先得菩提然后修行。既然未作而得,应已作而失。如果这样,就没有获得解脱的道理。又想阻止说大种造色必须同世,显示有异世。因此因缘故作此论。所有有对所造色,以及随心转无表色,随在何世即彼世大种造。比如过去造过去,现在造现在,未来造未来。如果表所起的诸无表色,又有三类造时不等。比如初刹那如有对等,各为同世大种所造。第二刹那若在过现,都为过去大种所造。若在未来,通为现未大种所造。后诸刹那过现如前。若在未来,通为三世大种所造。所以者何。
諸有依表發起律儀及不律儀非二無表。初剎那頃表無表色。與此及餘能造大種現在俱滅。滅至第二剎那以後表及大種俱在過去。諸無表色有在過去。有在未來。有在現在。是謂此處略毘婆沙頗有過去大種造過去色耶。答有。謂過去一切有對所造色。隨心轉無表。表所起無表。唯為過去大種所造。頗有過去大種造未來色耶。答有。謂有未來表所起無表。唯為過去大種所造。頗有過去大種造現在色耶。答有。謂有現在表所起無表。唯為過去大種所造。頗有未來大種造未來色耶。答有。謂未來一切有對所造色。隨心轉無表。及有未來表所起無表。唯為未來大種所造。
所有存在的形式依据表色发起戒律和非戒律,不涉及两种无表色。在最初的瞬间,表色和无表色与能造大种同时存在并消失。当它们消失到第二瞬间之后,表色和大种都存在于过去。无表色有的存在于过去,有的存在于未来,有的存在于现在。这里简要解释了过去大种是否造过去色。回答是有的,指的是过去所有有对的所造色,随心转的无表色,以及表色所起的无表色,都是由过去的大种所造。过去大种是否造未来色?回答是有的,指的是未来表色所起的无表色,都是由过去的大种所造。过去大种是否造现在色?回答是有的,指的是现在表色所起的无表色,都是由过去的大种所造。未来大种是否造未来色?回答是有的,指的是未来所有有对的所造色,随心转的无表色,以及未来表色所起的无表色,都是由未来的大种所造。
頗有未來大種造過去現在色耶。答無。謂無果先因後理故。頗有現在大種造現在色耶。答有。謂現在一切有對所造色。隨心轉無表。及有現在表所起無表。唯為現在大種所造。頗有現在大種造過去色耶。答無。謂無果先因後理故。頗有現在大種造未來色耶。答有。謂有未來表所起無表。唯為現在大種所造。諸隨心轉無表。是等流。無執受有情數攝。彼能造大種是長養。無執受有情數攝。諸表所起無表。是等流。無執受有情數攝。彼能造大種是等流。有執受有情數攝。諸隨心轉無表。有二種。一靜慮律儀所攝。二無漏律儀所攝。此各有七。謂離害生命。
有没有未来的四大元素创造过去和现在的色相呢?回答是没有。因为没有结果先于原因的逻辑。有没有现在的四大元素创造现在的色相呢?回答是有。比如现在所有有障碍的所造色,随心转的无表色,以及现在表色所引起的无表色,都是由现在的四大元素所创造。有没有现在的四大元素创造过去的色相呢?回答是没有。因为没有结果先于原因的逻辑。有没有现在的四大元素创造未来的色相呢?回答是有。比如有未来的表色所引起的无表色,都是由现在的四大元素所创造。所有随心转的无表色,属于等流,无执受有情数所摄,它们能造的四大元素是长养。无执受有情数所摄的,所有表色所引起的无表色,属于等流,无执受有情数所摄,它们能造的四大元素也是等流。有执受有情数所摄的,所有随心转的无表色,有两种。一种是静虑律仪所摄,另一种是无漏律仪所摄。这两种各有七种,比如远离害命。
乃至離雜穢語。靜慮律儀所攝七種。共一四大種所造。無漏律儀七種亦爾。諸表所起無表有三種。一律儀所攝。二不律儀所攝。三非律儀非不律儀所攝。律儀所攝復有七種。謂離害生命。乃至離雜穢語。如是七種各一四大種所造。離害生命復有二種。謂表無表。此二各一四大種所造。有餘師說。此表無表共一四大種所造。故彼問言頗有一四大種造二處色耶。答有。謂色處法處。及聲處法處。尊者妙音亦作是說。阿毘達磨諸論師言。彼說非理。不可一四大種造麁細二果。是故如前所說者好。如離害生命。表與無表各一四大種所造。如是乃至離雜穢語亦爾。
甚至在远离不净语的修行中,由静虑律仪所包含的七种行为,都是由四大元素所构成的。无漏律仪所包含的七种行为也是如此。所有由表业所引发的无表业有三种,一种是由律仪所包含,第二种是由不律仪所包含,第三种既非律仪也非不律仪所包含。律仪所包含的又分为七种,即远离伤害生命,一直到远离不净语。这七种行为每一种都是由四大元素构成的。远离伤害生命又分为两种,即表业和无表业,这两种行为每一种都是由四大元素构成的。有其他论师说,表业和无表业是由同一四大元素构成的。因此,他们问是否有可能一个四大元素构成两种不同的色处。回答是有的,即色处、法处以及声处、法处。尊者妙音也这样说。阿毗达磨的诸论师说,那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不可能一个四大元素同时构成粗和细两种果。因此,像前面所说的一样,远离伤害生命,表业和无表业每一种都是由四大元素构成的,一直到远离不净语也是如此。
不律儀所攝亦有七種。謂害生命乃至雜穢語。非二所攝有二七種。謂害生命離害生命。乃至雜穢語離雜穢語。此諸七種各一四大種所造。如是諸七各復有二。謂表無表。此亦各一四大種造。餘師說等如前應知。若成就過去大種。彼過去所造色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止撥無去來二世。及說成就不成就體非實有者。意顯去來世。及成就等是實有法。故作此論。若成就過去大種。彼過去所造色耶。答無成就過去大種。有成就過去所造色。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語表不失。若生色界。
不律儀所包含的也有七种,即害生命直至杂秽语。非律儀非不律儀所包含的有二十七种,即害生命与离害生命,直至杂秽语与离杂秽语。这些七种各有四大种所造。这些七种又各有二种,即表业与无表业。这些也是各由四大种所造。其他的说法与前面相同,应当知道。如果成就了过去的大种,那么过去所造的色法是否成就呢?等等,广泛讨论。问为何要作此论?答为了阻止否认过去和未来两世的存在,以及说明成就与不成就的实体并非实有,意在表明过去和未来世,以及成就等是实有的法,因此作此论。如果成就了过去的大种,那么过去所造的色法是否成就呢?答没有成就过去的大种,但有成就过去的所造色法,比如圣者在胎藏中,如果生在欲界,住在律儀中,或住在不律儀中,或住在非律儀非不律儀中,先前的身体和语言表业不失。如果生在色界。
若諸學者生無色界。問亦有學者。生無色界不成就過去所造色。謂彼先在欲色界時。未起未滅諸無漏道。命終生無色界。都不成就過去所造色。如何乃說。若諸學者。生無色界成就過去所造色耶。答依成就者作如是說。謂有學者先欲色界。已起已滅諸無漏道。彼成就過去所造色故。有說。彼在欲色界時。必已起滅諸無漏道。如勝進道必起現前。無有住果而命終故。
如果有修行者投生到无色界,问是否有修行者投生到无色界时,不成就过去所造的色身?比如他们之前在欲界和色界时,未曾生起也未曾灭除的无漏道,在命终时投生到无色界,完全不成就过去所造的色身。如何能说,如果修行者投生到无色界,就成就了过去所造的色身呢?回答说,这是根据成就者的情况来说的。也就是说,有修行者在欲界和色界时,已经生起并灭除了无漏道,因此他们成就了过去所造的色身。有的说,他们在欲界和色界时,必定已经生起并灭除了无漏道,就像胜进道必定现前一样,没有安住在果位就命终的。
若成就過去大種。彼未來大種耶。答無成就過去未來大種。問何故無成就過去未來大種耶。答由彼大種但有爾所成就勢力剎那現前則有成就。已滅未現無成就者。謂諸大種與成就得必同一世。今時彼得不現在前故不成就。有說。大種習氣不堅。故無成就去來世者。以是羸劣無記性故。謂善惡等習氣堅牢。故有成就去來世者。劣無記法則不如是。如暫執持極香花物。雖加洗拭習氣猶隨。非如執持餘木石等。手纔放捨此氣便無。有說。若成就去來世大種者。則一趣成就五趣大種。如是一身即五趣身。是則趣壞所依亦壞。欲令無如是過。是故大種不成就去來。問如生一趣。成就五趣諸業煩惱。而非趣壞。此亦應然。答以異熟果故說諸趣差別。不以業煩惱故。然諸大種或有是異熟果者。則有趣壞及所依壞過失。故彼非難。
若成就過去大種。彼未來所造色耶。答無成就過去大種。有成就未來所造色。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若諸聖者生無色界。以彼定成就未來所造色故若成就過去大種。彼現在大種耶。答無成就過去大種。有成就現在大種。謂生欲色界。無有生欲色界不成就大種故。若成就過去大種。彼現在所造色耶。答無成就過去大種。有成就現在所造色。謂生欲色界。無有生欲色界不成就所造色故若成就過去所造色。彼未來大種耶。答無成就未來大種。有成就過去所造色。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
先有身語表不失。若生色界若諸學者。生無色界。若成就過去所造色。彼未來所造色耶。答應作四句。有成就過去所造色。非未來所造色。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色界善心。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語表不失。有成就未來所造色。非過去所造色。謂阿羅漢生無色界。有成就過去所造色。亦未來所造色。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若諸學者生無色界。有非成就過去所造色。亦非未來所造色。
謂處卵[穀-禾+卵]。若諸異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無身語表。設有而失。若諸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過去所造色。彼現在大種耶。答應作四句。有成就過去所造色。非現在大種。謂諸學者生無色界。有成就現在大種。非過去所造色。謂處卵[穀-禾+卵]。若諸異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無身語表。設有而失。有成就過去所造色。亦現在大種。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語表不失。若生色界有非成就過去所造色。
亦非現在大種。謂阿羅漢若諸異生生無色界。若成就過去所造色。彼現在所造色耶。答應作四句。有成就過去所造色。非現在所造色。謂諸學者生無色界。有成就現在所造色。非過去所造色。謂處卵[穀-禾+卵]。若諸異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無身語表。設有而失。有成就過去所造色。亦現在所造色。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語表不失。若生色界有非成就過去所造色。亦非現在所造色。謂阿羅漢。若諸異生。生無色界。過去已捨故。現在無色身故。
若成就未來大種。彼未來所造色耶。答無成就未來大種。有成就未來所造色。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若諸聖者生無色界。若成就未來大種。彼現在大種耶。答無成就未來大種。有成就現在大種。謂生欲色界。無有生欲色界不成就大種故。若成就未來大種。彼現在所造色耶。答無成就未來大種。有成就現在所造色。謂生欲色界。無有生欲色界不成就現在所造色故。若成就未來所造色。彼現在大種耶。答應作四句有成就未來所造色非現在大種。謂諸聖者生無色界。有成就現在大種。非未來所造色。
謂處卵[穀-禾+卵]。若諸異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不得色界善心。有成就未來所造色。亦現在大種。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有非成就未來所造色。亦非現在大種。謂諸異生生無色界。若成就未來所造色。彼現在所造色耶。答應作四句。有成就未來所造色。非現在所造色。謂諸聖者生無色界。有成就現在所造色。非未來所造色。
謂處卵[穀-禾+卵]。若諸異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不得色界善心。有成就未來所造色。亦現在所造色。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有非成就未來所造色。亦非現在所造色。謂諸異生生無色界若成就現在大種。彼現在所造色耶。答如是。設成就現在所造色。彼現在大種耶。答如是。以非現在大種無果故。亦非現在所造色無因故。
過去大種與過去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謂俱有。同類。俱生互相望為俱有因。前生與後生為同類因。增上者。謂不礙生。及唯無障。過去大種與過去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五因。謂生因。依因。立因。持因。養因。增上者。如前說。過去所造色與過去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三因。謂俱有同類。異熟。增上者如前說。過去所造色與過去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異熟因。增上者如前說。
過去大種與未來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同類因。增上者如前說。未來大種與未來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俱有因。增上者如前說。未來大種與過去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過去大種與未來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五因。謂生等五。增上者如前說。未來所造色與未來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謂俱有因。異熟因。增上者如前說。未來所造色與過去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
過去大種與現在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同類因。增上者如前說。現在大種與現在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有說。此中依剎那現在為論故唯一因。謂俱有因。有說。此中通依剎那分位。一生現在為論故。有二因。謂俱有同類。增上者如前說。現在大種與過去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過去大種與現在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五因。生等五。增上者如前說現在所造色與現在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有說。此中依剎那現在為論故唯一因。謂俱有因。有說。此中通依剎那分位。一生現在為論故。有三因。謂俱有。同類。異熟。增上者如前說。現在所造色與過去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
過去所造色與未來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異熟因。增上者如前說未來大種與過去所造色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過去所造色與未來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謂同類。異熟。增上者如前說。未來所造色與過去所造色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
過去所造色與現在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異熟因。增上者如前說。現在大種與過去所造色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過去所造色與現在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謂同類。異熟。增上者如前說。現在所造色與過去所造色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
未來大種與未來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五因即生等五。增上者如前說。未來所造色與未來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異熟因。增上者如前說。
未來大種與現在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現在大種與未來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同類因。增上者如前說。未來大種與現在所造色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現在所造色與未來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異熟因。增上者如前說。
未來所造色與現在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現在大種與未來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五因。謂生等五。增上者如前說。未來所造色與現在所造色為幾緣。答一增上。增上義如前說。現在所造色與未來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謂同類。異熟。增上者如前說現在大種與現在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五因。謂生等五。增上者如前說。現在所造。色與現在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謂異熟因。增上者如前說。諸說此中依剎那分位。一生現在。為論者。則符此答。諸說此中但依剎那現在。為論者。則應答言。
但一增上。便與本論答不相應若成就欲界繫大種。彼欲界繫所造色耶。答如是。設成就欲界繫所造色。彼欲界繫大種耶。答如是。以無成就欲界繫大種而非果故。亦無成就欲界繫所造色而非因故。若成就欲界繫大種。彼色界繫大種耶。答應作四句。有成就欲界繫大種。非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色界大種不現在前。有成就色界繫大種。非欲界繫大種。謂生色界。不作欲界化。不發欲界語。有成就欲界繫大種。亦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色界大種現在前。若生色界。作欲界化。發欲界語。有非成就欲界繫大種。亦非色界繫大種。謂生無色界。若成就欲界繫大種。
彼色界繫所造色耶。答應作四句。有成就欲界繫大種。非色界繫所造色。謂生欲界。不得色界善心。有成就色界繫所造色。非欲界繫大種。謂生色界。不作欲界化。不發欲界語。有成就欲界繫大種。亦色界繫所造色。謂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作欲界化。發欲界語。有非成就欲界繫大種。亦非色界繫所造色。謂生無色界。
若成就欲界繫所造色彼色界繫大種耶。答應作四句。有成就欲界繫所造色。非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色界大種不現在前。有成就色界繫大種。非欲界繫所造色。謂生色界不作欲界化。不發欲界語。有成就欲界繫所造色。亦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色界大種現在前。若生色界。作欲界化。發欲界語。有非成就欲界所造色。亦非色界大種。謂生無色界。
若成就欲界繫所造色。彼色界繫所造色耶。答應作四句。有成就欲界繫所造色。非色界繫所造色。謂生欲界不得色界善心。有成就色界繫所造色。非欲界繫所造色。謂生色界不作欲界化。不發欲界語。有成就欲界繫所造色。亦色界繫所造色。謂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作欲界化。發欲界語。有非成就欲界繫所造色。亦非色界繫所造色。謂生無色界。
若成就色界繫大種。彼色界繫所造色耶。答諸成就色界繫大種。彼定成就色界繫所造色。有成就色界繫所造色。非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色界大種不現在前。問生欲界者。住色界何等心。令彼大種現在前。為一向住善。為三種耶。設爾何失。俱見其過。若一向住善心者。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說住此無聞異生由起色貪纏所纏故。五蘊色有於現法中以取為緣趣當來有。若住三種心者。善心可爾。有隨轉色為彼果故。染及無記為有何果令彼現前。有作是說唯住善心。問施設論說當云何通。答彼說身中所增長色。問若爾。彼說復云何通。
如說住此無聞異生。由起無色貪纏所纏故四蘊無色。有於現法中以取為緣趣當來有。彼身亦有所增長色。何故不說。有作是說。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起彼界纏時無增長色。是以不說。復有說者。住三種心。問善心可爾。有隨轉果故。餘二有何果令彼現前。答彼生欲界者。起色界善心時。由隨轉色故。令彼現前。起染污心時。由有彼地空界色。在此身中相雜住故。令彼現前。起無記心時。由有彼地化色。令彼現前故住三種心皆能起彼地大種。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