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唐 玄奘譯200卷CBETA T1545大于一万字 257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具見納息第三之三
心起住滅分名何法。答此增語所顯。剎那臘縛牟呼栗多。問此應半月等前說。所以者何。由剎那等積成晝夜。晝夜積成半月月等半月月等積成劫故。何故前說麁後說細耶。答彼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有作是說。阿毘達磨應以相求不以先後。但不違法相隨說無失。有餘師說。此作論中先說麁後說細令諸學者漸次入故。此中起分。謂生住分。謂老。滅分。謂無常。有為法有三分齊。謂時色名。時之極少。謂一剎那。色之極少。謂一極微。名之極少。謂依一字。積此以為漸多分齊名分齊。如雜蘊說。
問彼剎那量云何可知。有作是言。施設論說。如中年女緝績毳時。抖擻細毛不長不短。齊此說為怛剎那量。彼不欲說毳縷短長。但說毳毛從指間出。隨所出量是怛剎那。問前問剎那。何緣乃引施設論。說怛剎那量。答此中舉麁以顯於細。以細難知不可顯故。謂百二十剎那成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成一臘縛。此有七千二百剎那。三十臘縛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剎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晝夜。此有少二十不滿六十五百千剎那。此五蘊身一晝一夜。經於爾所生滅無常。有說。此麁非剎那量。如我義者。如壯士彈指頃經六十四剎那。有說。不然。如我義者。
如二壯夫掣斷眾多迦尸細縷。隨爾所縷斷經爾所剎那。有說。不然。如我義者。如二壯夫執挽眾多迦尸細縷。有一壯士以至那國百練剛刀捷疾而斷。隨爾所縷斷經爾所剎那。有說。猶麁非剎那量。實剎那量。世尊不說。云何知然。如契經說。有一苾芻來詣佛所。頂禮雙足却住一面。白世尊言。壽行云何。速疾生滅。佛言。我能宣說汝不能知。苾芻言。頗有譬喻能顯示不。佛言。有今為汝說。譬如四善射夫各執弓箭。相背攢立欲射四方。有一捷夫來語之曰。汝等今可一時放箭。我能遍接俱令不墮。於意云何。此捷疾不。苾芻白佛。甚疾。世尊。佛言。
彼人捷疾不及地行藥叉。地行捷疾不及空行藥叉。空行捷疾不及四大王眾天。彼天捷疾不及日月輪。二輪捷疾不及堅行天子。此是導引日月輪車者。此等諸天展轉捷疾壽行生滅捷疾於彼。剎那流轉無有暫停。由此故知世尊不說實剎那量。問何故世尊不為他說實剎那量。答無有有情堪能知故。問豈舍利子亦不知耶。答彼雖能知而於彼無用是故不說。佛不空說法故。
一歲有十二月。晝夜增減略為二時。由減及增各六月故。然晝與夜增減相違。雖各二時而無四位。晝夜增減各一臘縛。月則各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晝夜。於中晝夜多少四類不同。增位極長不過十八。減位極短唯有十二。晝夜停位各有十五。謂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晝夜各十五牟呼栗多。從此以後晝減夜增各一臘縛。至末伽始羅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六牟呼栗多。晝十四至報沙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七晝十三。至磨伽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八晝十二。從此以後夜減晝增各一臘縛。至頗勒窶那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七晝十三。至制怛羅月白半第八日。
夜有十六晝十四。至吠舍佉月白半第八日。晝夜各十五。從此以後夜減晝增各一臘縛。至誓瑟搋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四晝十六。至阿沙茶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三晝十七。至室羅筏拏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二晝十八。從此以後晝減夜增各一臘縛。至婆達羅鉢陀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三晝十七。至阿濕縛庾闍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四晝十六。如是復至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晝夜停等。是名略說時之分齊。
問彼極微量復云何知。答應知極微是最細色不可斷截破壞貫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長非短。非方非圓。非正不正。非高非下。無有細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見。不可聽聞。不可嗅甞。不可摩觸故說極微。是最細色。此七極微成一微塵。是眼眼識所取色中最微細者。此唯三種眼見。一天眼。二轉輪王眼。三住後有菩薩眼。七微塵成一銅塵。有說。此七成一水塵。七銅塵成一水塵。有說。此七成一銅塵。七水塵成一兔毫塵。有說。七銅塵成一兔毫塵。七兔毫塵成一羊毛塵。七羊毛塵成一牛毛塵。七牛毛塵成一向遊塵。七向遊塵成一蟣。七蟣成一虱。七虱成一穬麥。
七穬麥成指一節。二十四指節成一肘。四肘為一弓。去村五百弓。名阿練若處。從此已去名邊遠處。則五百弓成摩揭陀國一俱盧舍。成北方半俱盧舍。所以者何。摩揭陀國其地平正去村雖近而不聞聲。北方高下遠猶聲及。是故北方俱盧舍大。八俱盧舍成一踰繕那。贍部洲人身長三肘半。或有過者。毘提訶人身長八肘。瞿陀尼人身長十六肘。俱盧洲人身長三十二肘。四大王眾天身長俱盧舍四分之一。三十三天身長半俱盧舍。天帝釋身長一俱盧舍。夜摩天身長。俱盧舍四分之三。覩史多天身長俱盧舍。樂變化天身長俱盧舍。及俱盧舍四分之一。
他化自在天身長俱盧舍半。梵眾天身長半踰繕那。梵輔天身長一踰繕那。大梵天身長一踰繕那半。少光天身長二踰繕那。無量光天身長四踰繕那。極光淨天身長八踰繕那。少淨天身長十六踰繕那。無量淨天身長三十二踰繕那。遍淨天身長六十四踰繕那。無雲天身長百二十五踰繕那。福生天身長二百五十踰繕那。廣果天身長五百踰繕那。無想天身亦爾。無煩天身長千踰繕那。無熱天身長二千踰繕那。善現天身長四千踰繕那。善見天身長八千踰繕那。阿迦膩瑟搋天身長十六千踰繕那。如是名為色之分齊。頗有法四緣生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
答為止說緣無實者意顯諸緣性皆是實有故作斯論。從緣生法有三種。一色。二心心所法。三心不相應行。色復有三。謂善染污無覆無記。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亦爾。此中善色。及異熟所不攝。無覆無記色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染污色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遍行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異熟色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
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異熟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善心心所法及異熟所不攝。無覆無記心心所法生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二緣者增上等無間。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則此滅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二緣者增上所緣。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相應因。染污心心所法生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二緣者。增上等無間。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遍行因。則此滅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二緣者增上所緣。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相應因。異熟心心所法生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
二緣者。增上等無間。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異熟因。則此滅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二緣者。增上所緣。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相應因。善心不相應行中無想等至。滅盡等至生時。二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二緣者。增上等無間。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餘善及異熟所不攝。無覆無記心不相應行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染污心不相應行生時。
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遍行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異熟心不相應行生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同類因異熟因。則此滅時一緣一少分。於此有作用。一緣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緣。則俱有因。是謂此處略毘婆沙頗有法四緣生耶。答有。謂一切心心所法。問此法生時但由二緣半。於此有作用。云何乃說四緣生耶。答生位滅位合說四緣。起未已滅總名生故。問生時滅時各二緣半。若合說者應有五緣。何故說四。答依種類說不過四故。
謂一緣唯於生時作用。一緣唯於滅時作用。二緣通於二時作用故合說四。頗有法三緣生耶。答有。謂無想等至滅盡等至。問此法生時但由二緣半。於此有作用。云何乃說三緣生耶。答生位滅位合說三緣。起未已滅總名生故。問此於生時有二緣半。滅時有一緣半。若合說者應有四緣。何故說三。答依種類說不過三故。謂一緣唯於生時作用。二緣通於二時作用故合說三。頗有法二緣生耶。答有。謂除無想滅盡等至。諸餘心不相應行。及一切色。問此法生時但由一緣半。於此有作用。云何乃說二緣生耶。答生位滅位合說二緣。起未已滅總名生故。問此於生時有一緣半。
滅時有一緣半。應有三緣。何故說二。答依種類說不過二故。謂二緣俱於生時滅時有作用故。頗有法一緣生耶。答無。所以者何。諸有為法性羸劣故。不自依故。依止他故。無作用故。不自在故。彼有為法最極少者。謂一剎那。一極微。法生位滅位除其自體。餘一切法為增上緣。於滅位中生等為彼俱有因故。說為因緣。由此定無一緣生者。
此中因緣攝一切有為法。等無間緣攝過去現在。除阿羅漢最後心聚。餘心心所法。所緣緣增上緣。攝一切法。又因緣攝五蘊。等無間緣。攝無色四蘊少分。所緣緣增上緣。攝五蘊及非蘊。又因緣攝三世。等無間緣攝二世少分。所緣緣增上緣。攝三世及非世。問如是四緣誰勝誰劣。有說。因緣勝餘劣。以因增長有生滅故。有說。等無間緣勝餘劣。以能開闢聖道門故。有說。所緣緣勝餘劣。諸心心所所依仗故。有說。增上緣勝餘劣。諸法生滅皆不障故。如是說者。皆勝皆劣功能差別故。問諦與忍智為所緣緣。於與三乘誰為親勝答無偏親勝如豆聚等。但由忍智上中下故。施設所緣有三差別。如三力士射堅洛叉。摩訶諾健那中而不破。鉢羅塞建提。破而不度。那羅延箭。破已直度更穿餘物。非彼洛叉有堅軟異。但由射者勢力不同。故說洛叉亦有差別。
問何緣闕故便般涅槃。有說。因緣流轉生死由因緣力。因緣斷故生死則斷。有說。等無間緣。以阿羅漢後心不續便涅槃故。有說。所緣緣。以諸爾焰不起此後心心所法便涅槃故。有說。增上緣。以阿羅漢最後心後無不障礙便斷絕故。如是說者。四緣闕故而般涅槃。以涅槃時四緣攝法。於彼相續皆無作用。便般涅槃。
云何因相應法。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止愚於相應法者執相應法體非實有。顯相應法體是實有。故作斯論。於此義中有作是說。此中但依一因作論。謂相應因。由此中說相應言故。依彼意趣釋此文者。云何因相應法。答一切心心所法。此是相應因自體法。與相應因自體法相應故名因相應。云何因不相應法。答色無為心不相應行。問色等既非相應因。自體如何乃說因不相應。答色等雖非相應因自體。而與相應因自體不相應故說為因不相應。斯有何失。云何因相應因不相應法。答則心心所法少分因相應。少分因不相應。少分因相應者。謂自於他。
少分因不相應者。謂自於自。云何非因相應。非因不相應法。答則心心所法少分非因相應。少分非因不相應。少分非因相應者。謂自於自。少分非因不相應者。謂自於他。有說。此中依二因作論謂相應因俱有因。由此二因恒與彼法不相離故。有說。此中依三因作論。謂相應因俱有因同類因。由此三因通三性故。有說。此中依四因作論。除同類因遍行因。由此四因通三世故。有說。此中依五因作論。除能作因。以通無為非親勝故。有說。此中依六因作論。由此所說因言總故。然相應法或有具作六因自體。或有但作五因自體。或有但作四因自體。何等具作六因自體。
謂不善遍行心心所法。何等但作五因自體。謂不善非遍行心心所法。若有覆無記遍行心心所法。若善有漏心心所法。何等但作四因自體。謂有覆無記非遍行心心所法。若無覆無記心心所法。若無漏心心所法。依彼意趣釋此文者。云何因相應法。答一切心心所法。謂六因自體法。與六因自體法相應。五因自體法。與五因自體法相應。四因自體法。與四因自體法相應故。名因相應。後三問答准前應知。
云何緣有緣法。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止愚於所緣緣性執所緣緣非實有法者意顯所緣緣體是實有故作斯論。云何緣有緣法。答若意識并相應法。緣心心所法。由有所緣法。為此所緣故。說此為緣有緣法。如明眼者見明眼人。彼明眼人復有所見。緣有緣法應知亦爾。云何緣無緣法。答五識身并相應法。若意識并相應法。緣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由無所緣法為此所緣故。說此為緣無緣法。如明眼者見生盲人。彼生盲人更無所見。緣無緣法應知亦爾。云何緣有緣緣無緣法。答若意識并相應法。緣心心所法。及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由有所緣無所緣法。為此所緣故。
說此為緣有緣緣無緣法。如明眼者見明眼人及生盲人。彼明眼人復有所見。彼生盲人更無所見。緣有緣緣無緣法應知亦爾。有餘。謂此第三句義。則合初二更無異體。此不應理。與本論相違故。如本論說。緣有緣法是有為。緣隨眠隨增。緣無緣法是一切隨眠隨增。緣有緣緣無緣法是有為緣隨眠隨增。非緣有緣非緣無緣法。是有漏緣隨眠隨增。然有意識并相應法。一剎那頃總緣有緣及無緣法。是故如前所說者好。云何非緣有緣非緣無緣法。答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由此法不緣有所緣無所緣法故說此為非緣有緣非緣無緣法。如生盲人都無所見。此亦如是。
如世尊說。內無色想觀外色。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內無色想觀外色。雖作是說而不分別。云何內無色想觀外色。乃至廣說。今欲分別。故作斯論。云何內無色想觀外色耶。答謂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將死。已死將上輿。已上輿將往塚間。已往塚間將置地。已置地將為種種蟲食。已為種種蟲食。彼於最後不見內身。唯見外蟲。是名內無色想觀外色。謂彼由先多勝解。力不見身相。但見違逆損害內身外諸蟲相。復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將死。已死將上輿。已上輿將往塚間。
已往塚間將置薪[卄/積] 。已置薪[卄/積] 將為火焚。已為火焚彼於最後不見內身。唯見外火。是名內無色想觀外色。謂彼由先多勝解力。不見身相。但見違逆損害內身外諸火相。復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
甚為虛偽。如雪或雪摶。如沙糖或沙糖摶。如生熟酥或生熟酥摶。將為火炙。已為火炙將融銷。已融銷。彼於最後不見內身唯見外火。是名內無色想觀外色。謂彼由先多勝解力。不見身相。但見違逆損害內身外諸火相。此中如雪或雪摶者。謂北方諸瑜伽師。如沙糖或沙糖摶者。謂南方諸瑜伽師。如生熟酥或生熟酥摶者。謂一切處諸瑜伽師。問若時作內無色想則時觀外色耶。為爾時但觀外色。不作內無色想耶。設爾何過。若時作內無色想。則時觀外色者。云何一覺不作二解差別解耶。如是一覺便成多體。若爾時但觀外色。不作內無色想者。
此文所說內無色想觀外色復云何通答應說。爾時但觀外色。不作內無色想。問若爾此文所說內無色想觀外色當云何通。答依瑜伽師意樂而說。謂觀行者有如是意樂。我當內無色想觀外色隨彼而說。然於爾時唯觀外色。有說。依彼先時分別行相故作是說。謂瑜伽師先起如是分別行相。我當如是如是作內無色想觀外色觀。及修觀時唯觀外色。有說。此文依修加行成滿時說。謂內無色想者。說此善根加行時。觀外色者。說此善根成滿時。非於一時有二種解。有說。此文依義至說。謂若內無色想義至觀外色。若觀外色義至內無色想。非於一覺有二種解。有說。內無色想者。說所依觀外色者。說所緣。非於所緣俱起二解。有餘師說。若時作內無色想。則時亦觀外色。問若爾云何一覺不作二解差別解耶。答雖作二解而不相違故無有失。此不應理。有無二相互相違故。是故如前所說者好。
如世尊說。有除色想。乃至廣說。問何故復作此論。答彼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有說。為欲分別契經義故。謂契經中說除色想。而不廣辯。今欲辯之故作斯論。云何除色想耶。答謂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將死。已死將上輿。已上輿將往塚間。已往塚間將置地。已置地將為種種蟲食。已為種種蟲食。此種種蟲將散。已散。彼於最後不見自身。亦不見蟲。是名除色想。謂彼由先多勝解力不見身相。亦復不見違害內身外諸蟲相。復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將死。已死將上輿。已上輿將往塚間。
已往塚間將置薪[卄/積] 。已置薪[卄/積] 將為火焚。已為火焚此焚屍火將滅。已滅。彼於最後不見自身。亦不見火。是名除色想。謂彼由先多勝解力不見身相。亦復不見違害內身外諸火相。復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甚為虛偽。如雪或雪摶。如沙糖或沙糖摶。如生熟酥或生熟酥摶。將為火炙。已為火炙將融銷。已融銷。此能銷火將滅。已滅。彼於最後不見自身。亦不見火。是名除色想。謂彼由先多勝解力不見身相。亦復不見違害內身外諸火相。如雪摶等三種譬喻。隨方差別如前應知。
問彼瑜伽師何處曾見如是諸相。而今觀耶。答由彼曾與同梵行者作瞻病人。曾見苾芻大種乖適。斷諸飲食呻吟苦痛。雖加醫藥轉復增劇。乃至漸困暴汗交流。喘息奔急須臾命盡。為縛床輿安置其屍。同學悲酸送至葬所。若所至處薪難得者。便置坑中悒然捨去。後日重往見彼屍骸。已為狐狼鵄梟鵰鷲烏鵲餓狗之所噉食。須臾遠觀骨肉都盡。倐忽四散其處寂然。若處柴薪易可得者。便積薪木安置其屍。以火焚之俄頃皆盡。須臾火滅寂無所有。彼瑜伽師善取如是種種相已。疾還所住洗足敷座。結跏趺坐調直身心。令無熱惱遠離諸蓋。有所堪能憶念先時。
所取諸相以勝解力想見己身。次第有前所見眾相。若不曾作瞻養病人。彼於一時見雪摶等漸次為火之所銷融。乃至後時都無所見。取是相已。以勝解力想見己身。次第有前所見眾相。由此緣故諸瑜伽師。於其自身起斯勝解。問如是觀察分位不同。於諸觀門何等所攝。答是除色想及此加行。并此加行。加行所攝。謂不見身不見蟲火此最後位除色想攝。若不見身而見蟲火。是除色想加行所攝。若猶見身亦見蟲火。是此加行。加行所攝。有作是說。是除色想及第二初解脫所攝。謂不見身不見蟲火。是除色想。若不見身而見蟲火。是第二解脫。若猶見身亦見蟲火。是初解脫。有餘師說。顯三善根。謂不見身不見蟲火。此顯上品。若不見身而見蟲火。此顯中品。若猶見身亦見蟲火。此顯下品。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