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唐 玄奘譯200卷CBETA T1545大于一万字 257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二
或有二俱不繫。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此中諸法能繫所繫俱已斷故皆離二結。謂恚見結俱離繫故。問欲界有恚。彼於恚結得離繫時可說不繫。色無色界本無恚結。如何言彼恚結不繫。
有些情况下,两种束缚都不存在。比如,当集智已经产生而滅智尚未产生时,对于通过见苦集所断的法,以及在色界和无色界中通过见滅道所断的见結和不相應法,还有在色界和无色界中通过修所断的法,都不会受到两种結的束缚。当滅智已经产生而道智尚未产生时,对于通过见苦集滅所断的法,以及在色界和无色界中通过见道所断的见結和不相應法,还有在色界和无色界中通过修所断的法,也不会受到两种結的束缚。具备全面理解的世尊弟子,如果还未摆脱欲界的污染,那么对于通过见所断的法以及在色界和无色界中通过修所断的法,都不会受到两种結的束缚。如果已经摆脱欲界的污染,那么对于欲界的法就不会受到两种結的束缚。如果已经摆脱色界的污染,那么对于欲界和色界的法就不会受到两种結的束缚。如果已经摆脱无色界的污染,那么对于三界的法就不会受到两种結的束缚。在这些情况下,所有能够导致束缚的法和受到束缚的法都已被断除,因此都摆脱了两种結,即恚結和見結都已摆脱束缚。问:欲界存在恚,那么可以说欲界在摆脱恚結的束缚时不会受到束缚。但色界和无色界本来就没有恚結,如何能说它们不受恚結的束缚呢?
答不繫有二種一從繫得不繫。二本性無繫。故名不繫。欲界諸法有恚結故。得解脫時說彼從繫而得不繫。上二界法本無恚結。故說彼為本性不繫。以不繫言含二種義故此說為二俱不繫。如毘奈耶說有二種補特伽羅。名為清淨。一者本來不犯禁戒。二者犯已如法悔除。第一本性無染故名清淨。第二從染得淨故名清淨。不繫亦爾。故無有失。問色無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何者是耶。答彼邪見自性及見取戒禁取疑貪慢不共無明等聚相應不相應法。相應法者。謂邪見自性及見取乃至不共無明聚中心心所法。不相應法者。謂邪見乃至不共無明聚中。
回答说不繫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繫缚中获得不繫缚,另一种是本性上就没有繫缚,因此称为不繫缚。欲界的法因为有恚結,所以在解脱时说它们是从繫缚中获得不繫缚。而色界和无色界的法则本无恚結,因此说它们是本性上不繫缚。由于不繫缚的说法包含了这两种意义,所以这里说两者都是不繫缚。就像律藏中提到有两种补特伽罗,称为清净。一种是本来就不违反禁戒的,另一种是违反后依法悔除的。第一种因为本性上无染污,所以称为清净;第二种因为从染污中获得清净,所以称为清净。不繫缚也是如此,因此没有错误。问:在色界和无色界中,哪些是见滅道所断的见結不相應法?回答说:那些邪见的自性以及见取、戒禁取、疑、貪、慢、不共无明等聚相应的和不相应的法。相应的法,指的是邪见的自性以及见取乃至不共无明聚中的心理活动。不相应的法,指的是邪见乃至不共无明聚中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其他事物。
所有四相及彼諸得聚中能相所相。如對見結。對疑結亦爾。謂如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疑結亦爾。是故恚結若對疑結如對見結。若於此事有恚結繫亦有取結繫耶。答應作四句。此中恚結唯欲界通五部。唯有漏緣非遍行。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五部事。若有恚結繫亦有取結繫。若有取結繫亦有恚結繫。於色無色界五部事。有取結繫無恚結繫。不具縛者恚結唯欲界非遍行故短。通五部故長。取結唯四部故短。通三界遍行非遍行故長。此二互有長短義故。所問應作四句而答。或有恚結繫無取結繫。謂未離欲染。
所有四相以及它们所涉及的能相和所相。就像针对见结一样,针对疑结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见结遍及三界,只涉及四部,既涉及有漏也涉及无漏的缘,遍行和非遍行。疑结也是如此。因此,恚结如果针对疑结,就像针对见结一样。如果在这件事上有恚结的束缚,是否也有取结的束缚呢?回答是应该分为四句。这里恚结只限于欲界,涉及五部,只有有漏的缘,不是遍行。取结遍及三界,只涉及四部,有漏的缘,遍行和非遍行。所有具缚者对于欲界的五部事物,如果有恚结的束缚,也有取结的束缚;如果有取结的束缚,也有恚结的束缚。对于色界和无色界的五部事物,有取结的束缚,但没有恚结的束缚。不具缚者,恚结只限于欲界,不是遍行,因此是短的;涉及五部,因此是长的。取结只涉及四部,因此是短的;遍及三界,遍行和非遍行,因此是长的。这两者互相有长短的意义,所以对于所问的问题,应该分为四句来回答。有的有恚结的束缚,但没有取结的束缚,指的是未离开欲界的染污。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品恚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恚結未斷。由未斷故有恚結繫無取結繫。所以者何。遍行取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非遍行取結於修所斷法未斷已斷俱不能繫故。修所斷部無取結故。或有取結繫無恚結繫。謂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取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此中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欲界見苦所斷恚結取結二俱已斷。欲界見集所斷取結未斷故。
证悟集諦的无漏智慧已经产生,而对涅槃或灭度真理的彻底理解与智慧尚未产生。在欲界中,通过修行能够断除的法中,恚結还未完全断除。对涅槃或灭度真理的彻底理解与智慧已经产生,但证悟道理真谛的智慧还未产生。在欲界中,通过修行能够断除的法中,恚結还未完全断除。全面理解并实践四圣谛,断除四种邪见和无知,破除疑惑,具备无漏智慧和决定圣智的世尊弟子,还未脱离欲界的不洁净状态,在欲界中通过修行能够断除的法中,恚結还未完全断除。这里可能有的人有九种不同品级的恚結还未断除,甚至可能只有一种品级的恚結还未断除。因为还未断除,所以有恚結的束缚而没有取結的束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普遍活动的取結涉及五部的执着已经断除了。非普遍活动的取結对于通过修行能够断除的法,无论是未断除还是已断除,都不能造成束缚,所以在通过修行能够断除的部分没有取結。或者有的人有取結的束缚而没有恚結的束缚,比如还未脱离欲界的不洁净状态,对苦諦有深刻理解和认识的智慧已经产生,但证悟集諦的无漏智慧还未产生。在欲界中,通过信仰和法行对苦的观察与忍耐能断除的法中,有见集所断的取結还未断除。在色界和无色界中,取結还未断除。这里还未脱离欲界的不洁净状态,对苦諦有深刻理解和认识的智慧已经产生,但证悟集諦的无漏智慧还未产生。欲界中通过信仰和法行对苦的观察与忍耐能断除的恚結和取結都已经断除,但欲界中见集所断的取結还未断除。
於欲界見苦所斷法為所緣繫。欲界見集所斷恚結雖未斷而於欲界見苦所斷法。非所緣繫非遍行故。非相應繫是他聚故。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者。或有八地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取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四部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取結未斷。由未斷故有取結繫無恚結繫。彼無恚故。或有二俱繫。謂具縛者於欲界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具縛者於欲界見苦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繫二部取結繫。於欲界見集所斷法亦爾。於欲界見滅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繫三部取結繫。於欲界見道所斷法亦爾。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繫二部取結繫。復次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於欲界見集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繫一部取結繫。於欲界見滅道所斷法。各有一部恚結繫二部取結繫。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繫一部取結繫。爾時於欲界見苦所斷法。雖有取結繫而無恚結繫。故此不說。
在欲界中,那些被见苦所断的法是心识攀附的对象,因此被束缚。对于欲界中见集所断的恚结,即使没有被断除,它们也不是见苦所断法的心识攀附对象,因此不被束缚,也不是普遍活动的原因,也不是互相呼应的关系,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集合。在色界和无色界中,那些未断的法有取结,可能在八个地或至少在一个地未断,可能四个部分的取结未断,甚至可能只有一个部分的取结未断。由于未断,所以有取结的束缚而没有恚结的束缚,因为他们没有恚。或者两者都被束缚,即具缚者在欲界见修所断的法中,有两个结的束缚。这里,具缚者在欲界见苦所断的法中,有一个部分的恚结束缚和两个部分的取结束缚。在欲界见集所断的法中也是如此。在欲界见灭所断的法中,有一个部分的恚结束缚和三个部分的取结束缚。在欲界见道所断的法中也是如此。在欲界修所断的法中,有一个部分的恚结束缚和两个部分的取结束缚。再次,未离开欲界的染污,苦智已生而集智未生,对于欲界见集、灭、道、修所断的法有两个结的束缚。这里,对于欲界见集所断的法,有一个部分的恚结束缚和一个部分的取结束缚。对于欲界见灭道所断的法,各有一部门的恚结束缚和两个部分的取结束缚。对于欲界修所断的法,有一个部分的恚结束缚和一个部分的取结束缚。那时,对于欲界见苦所断的法,虽有取结的束缚但没有恚结的束缚,因此这里没有提及。
復次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見滅道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亦未離欲染。於欲界見滅道所斷法。各有一部恚結繫一部取結繫。爾時於欲界修所斷法。雖有恚結繫而無取結繫。故此不說。復次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見道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亦未離欲染。於見道所斷法。有一部恚結繫一部取結繫。爾時於欲界修所斷法。雖有恚結繫而無取結繫。故此不說。或有二俱不繫。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
再次,当集智已经产生而滅智尚未产生时,在欲界中,对于见滅道所断的法,存在两种结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也未能脱离欲界的染污。对于欲界中见滅道所断的法,各有一部被恚結束缚,一部被取結束缚。那时,对于欲界修所断的法,虽然有恚結的束缚,但没有取結的束缚,因此这里没有提及。再次,当滅智已经产生而道智尚未产生时,在欲界中,对于见道所断的法,存在两种结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也未能脱离欲界的染污。对于见道所断的法,有一部被恚結束缚,一部被取結束缚。那时,对于欲界修所断的法,虽然有恚結的束缚,但没有取結的束缚,因此这里没有提及。或者,两种束缚都不存在,指的是未脱离欲界的染污,集智已经产生而滅智尚未产生时,对于见苦集所断的法,以及对于色界和无色界修所断的法,没有两种结的束缚。滅智已经产生而道智尚未产生时,对于见苦集滅所断的法,以及对于色界和无色界修所断的法,没有两种结的束缚。具备全面理解的世尊弟子,未能脱离欲界的染污。
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此中諸法能繫所繫俱已斷故皆離二結。謂恚取結俱離繫故。若於此事有恚結繫亦有嫉結繫耶。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繫。必有恚結繫。或有恚結繫無嫉結繫。謂於欲界見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此中恚結唯欲界通五部。唯有漏緣非遍行嫉結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事。若有恚結繫亦有嫉結繫。若有嫉結繫。亦有恚結繫於欲界見所斷事。有恚結繫無嫉繫結。不具縛者若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事具二結繫。
在通过观察和忍耐来断除八十八种随眠及其相应法的过程中,以及在无色界通过修行能够断除的法中,没有两种结的束缚。已经远离五欲的污染,对于欲界的法没有两种结的束缚。已经远离色界的污染,对于欲色界的法没有两种结的束缚。已经远离无色界的污染,对于三界的法没有两种结的束缚。这里所有能够束缚和被束缚的法都已经断除,因此都远离了两种结,即恚结和取结都已经断除。如果在这件事上有恚结的束缚,是否也有嫉结的束缚呢?答案是,如果在这件事上有嫉结的束缚,那么一定有恚结的束缚。或者有恚结的束缚而没有嫉结的束缚,比如在欲界见所断法中有恚结尚未断除。这里恚结只与欲界相通,涉及五部,只有漏缘非遍行;嫉结只与欲界修所断有关,有漏缘非遍行。所有具缚者对于欲界修所断的事,如果有恚结的束缚,那么也有嫉结的束缚。如果有嫉结的束缚,那么也有恚结的束缚。对于欲界见所断的事,有恚结的束缚而没有嫉结的束缚。不具缚者如果还没有远离五欲的污染,对于欲界修所断的事,具有两种结的束缚。
於欲界見所斷事隨未斷處有恚結繫無嫉結繫。若已斷處無二結繫。若已離欲染於欲界五部事無二結繫。於色無色界五部事。若具縛若不具縛一切時無二結繫。由恚結長嫉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繫必有恚結繫。謂於欲界修所斷未離繫事。或有恚結繫無嫉結繫。謂於欲界見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此中或有四部恚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恚結未斷。由未斷故有恚結繫無嫉結繫。所以者何。見所斷部無嫉結故。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謂嫉與慳俱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故。
在欲界中,对于见所断的事,如果还未断除,就会被恚结所束缚,而不会被嫉结所束缚。如果已经断除,就不会被两种结所束缚。如果已经远离了欲界的污染,对于欲界的五部事,就不会被两种结所束缚。对于色界和无色界的五部事,无论是具缚还是不具缚,任何时候都不会被两种结所束缚。由于恚结的影响较深远,而嫉结的影响较短暂,所以对于提出的问题,应该按照顺后句来回答。如果对某事有嫉结的束缚,那么一定有恚结的束缚,这是指在欲界中,修所断还未断除的束缚事。或者有恚结的束缚而没有嫉结的束缚,这是指在欲界中,见所断的法有恚结还未断除。这里或者有四部恚结还未断除,甚至或者只有一部恚结还未断除。因为还未断除,所以有恚结的束缚而没有嫉结的束缚。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见所断的部类中没有嫉结。就像对嫉结一样,对慳结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嫉和慳都只在欲界中修所断有漏緣,不是遍行的。
若於此事有無明結繫亦有見結繫耶。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繫必有無明結繫。或有無明結繫無見結繫。乃至廣說。此中無明結通三界五部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無明結繫亦有見結繫。若有見結繫亦有無明結繫。不具縛者無明結長見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繫必有無明結繫。謂於三界五部有見結未斷事。或有無明結繫無見結繫。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
如果在某个问题上存在无明结的束缚,是否也存在见结的束缚呢?回答是,如果在某个问题上存在见结的束缚,那么必定存在无明结的束缚。或者存在无明结的束缚而没有见结的束缚。详细来说,无明结涉及三界、五部、有漏无漏、缘遍行和非遍行。见结涉及三界,仅限于四部,包括有漏无漏、缘遍行和非遍行。所有被束缚的众生在三界的五部事务中,如果存在无明结的束缚,也存在见结的束缚;如果存在见结的束缚,也存在无明结的束缚。不被束缚的众生,无明结的影响较深远而见结的影响较短暂,因此,所提的问题应该按照后续的回答来理解。如果在某个问题上存在见结的束缚,那么必定存在无明结的束缚,这指的是在三界五部中见结尚未断除的事务。或者存在无明结的束缚而没有见结的束缚,这指的是集智已经产生而灭智尚未产生,在见灭道所断的见结不相应的法,以及在修所断法中无明结尚未断除。
此中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者謂彼邪見自性及見取戒禁取疑貪瞋慢不共無明等聚相應不相應法。於此諸法無明結未斷故有無明結繫。彼於自聚為所緣繫及相應繫。若於他聚為所緣繫非相應繫無見結繫。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此見結不相應法。非所緣繫無漏緣故。非相應繫是他聚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彼於修所斷法無明結未斷故有無明結繫或有九地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無明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九品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無明結未斷無見結繫。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修所斷部無見結故。
在这段经文中,提到了与滅道所断的見結不相应的法,指的是那些邪见的本质以及見取、戒禁取、疑、贪、瞋、慢、不共无明等聚集相应的法和不相应的法。由于这些法中无明結未断,因此存在无明結的束缚。它们对于自身的聚集是所緣的束缚和相应的束缚。如果对于其他聚集,则是所緣的束缚而不是相应的束缚,因为没有見結的束缚。这是因为遍行的見結已经断除了五部的束缚。其他未断的对于这些不相应的法,不是所緣的束缚,因为它们是无漏的緣,也不是相应的束缚,因为它们属于其他聚集。自身与自身不相应。它们对于修所断的法,由于无明結未断,因此存在无明結的束缚,或者有九地的无明結未断,甚至可能只有一地的无明結未断。在这些地中,可能有九品的无明結未断,甚至可能只有一品的无明結未断,没有見結的束缚。为什么呢?因为遍行的見結已经断除了五部的束缚。修所断的部没有見結的束缚。
復次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如前說。於此諸法及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繫無見結繫亦如前說。復次具見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地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無明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九品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無明結未斷。由未斷故有無明結繫無見結繫。所以者何。一切見結彼已斷故。如對見結。對疑亦爾。謂如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疑結亦爾。是故無明結若對疑結如對見結。若於此事有無明結繫亦有取結繫耶。
再次,当对涅槃的彻底理解与智慧已经产生,而证悟道理真谛的智慧尚未产生时,对于由见道所能消除的烦恼或无明中因邪见所生的煩惱和与心理活动不直接相关的物质、状态或行为,以及对于修所斷中法有的固执于法(事物、现象)为实有的见解和无明的束缚力,这些束缚力都未被完全断除。在这里,由见道所能消除的烦恼或无明中因邪见所生的煩惱和与心理活动不直接相关的物质、状态或行为,如前所述。对于这些法以及修所斷中的法有,无明的束缚力未断,邪见的束缚力也未断,情况也如前所述。再次,具备全面理解并实践四圣谛的世尊弟子,对于修所斷中的法有,无明的束缚力未断。在这里,或许有九地的无明的束缚力未断,甚至或许只有一地的无明的束缚力未断。在这些地中,或许有九品的无明的束缚力未断,甚至或许只有一品的无明的束缚力未断。由于未断,所以有无明的束缚力和邪见的束缚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邪见束缚力他们已经断除了。就像对邪见束缚力一样,对疑惑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就像邪见束缚力遍及三界,只涉及四部,涉及有漏无漏,涉及普遍相关和非普遍相关的行为,疑惑的束缚力也是如此。因此,无明的束缚力如果针对疑惑的束缚力,就像针对邪见的束缚力一样。如果对这些事有无明的束缚力,是否也有取的束缚力呢?
答若於此事有取結繫。必有無明結繫。或有無明結繫。無取結繫。乃至廣說。此中無明結通三界五部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無明結繫亦有取結繫。若有取結繫亦有無明結繫。不具縛者無明結長取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取結繫必有無明結繫。謂於三界五部有取結未斷事。或有無明結繫無取結繫。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地無明結未斷。
乃至或有一地無明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九品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無明結未斷。由未斷故有無明結繫無取結繫。所以者何。遍行取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非遍行取結未斷已斷於修所斷法非能繫故。修所斷部無取結故。若於此事有無明結繫亦有嫉結繫耶。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繫必有無明結繫。或有無明結繫無嫉結繫。謂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無明結通三界五部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嫉結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事。若有無明結繫亦有嫉結繫。若有嫉結繫亦有無明結繫。於欲界見所斷四部事。
及色無色界五部事。有無明結繫無嫉結繫。不具縛者若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事具二結繫。於三界見所斷四部事。隨未離繫處有無明結繫無嫉結繫。若已離繫處無二結繫。於色無色界修所斷事。有無明結繫無嫉結繫。已離欲染於欲界五部事無二結繫。於色無色界五部事。隨未離繫處。有無明結繫無嫉結繫。若已離繫處無二結繫。由無明結長嫉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繫必有無明結繫。謂於欲界修所斷未離繫事。或有無明結繫。無嫉結繫。謂於欲界見所斷法有無明結未離此中或有四部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無明結未斷。
於色無色界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或有八地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無明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五部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無明結未斷。於此部中或有九品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無明結未斷。由未斷故有無明結繫無嫉結繫。所以者何。見所斷部無嫉結故。色無色界亦無嫉故。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謂嫉與慳俱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故。若於此事有見結繫亦有取結繫耶。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繫必有取結繫。或有取結繫無見結繫。乃至廣說。此中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
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見結繫亦有取結繫。若有取結繫亦有見結繫。不具縛者有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取結繫無見結繫。由見結短取結長故。所問應作順前句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繫必有取結繫。謂於三界五部未離見結繫事。或有取結繫無見結繫。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如前說。於此諸法取結未斷故有取結繫。彼於自聚為所緣繫及相應繫。若於他聚為所緣繫非相應繫無見結繫。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
餘未斷者於此見結不相應法非所緣繫無漏緣故。非相應繫是他聚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若於此事有見結繫亦有疑結繫耶。答應作四句。此中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疑結亦爾。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見結繫亦有疑結繫。若有疑結繫亦有見結繫。不具縛者見疑二結各於自聚有繫故長。各於他聚無繫故短。是故所問應作自本四句而答。或有見結繫無疑結繫。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見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見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者。謂彼邪見相應心心所法。
見結於彼有相應繫以未斷故。無所緣繫無漏緣故。疑結於彼全無繫義。所以者何。遍行疑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見結相應法非所緣繫無漏緣故非相應繫是他聚故。或有疑結繫無見結繫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疑結相應法有疑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疑結相應法有疑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疑結相應法者。謂彼疑相應心心所法。疑結於彼有相應繫以未斷故。無所緣繫無漏緣故。見結於彼全無繫義。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疑結相應法非所緣繫無漏緣故非相應繫是他聚故。或有二俱繫。
謂具縛者於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具縛者於見苦所斷法有二部見結繫二部疑結繫。於見集所斷法亦爾。於見滅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三部見結繫二部疑結繫。於見滅所斷疑結相應法。有三部疑結繫二部見結繫。於見滅所斷見疑一結不相應法。有二部見結繫二部疑結繫。於見道所斷法亦爾。於修所斷法。有二部見結繫二部疑結繫。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苦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苦所斷法。有一部見結繫一部疑結繫。於見集所斷法亦爾。於見滅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二部見結繫一部疑結繫。於見滅所斷疑結相應法。
有二部疑結繫一部見結繫。於見滅所斷見疑二結不相應法。有一部見結繫一部疑結繫。於見道所斷法亦爾。於修所斷法。有一部見結繫一部疑結繫。或有二俱不繫。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見滅道所斷見疑二結不相應法。并於修所斷法無二結繫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見道所斷見疑二結不相應法。并於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具見世尊弟子。於見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此中諸法能繫所繫俱已斷故皆離二結。謂見疑結俱離繫故。
見滅道所斷見疑二結不相應法。雖未離自部繫。而見疑二結於彼不繫故名無二結繫。若於此事有見結繫亦有嫉結繫耶。答應作四句。此中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嫉結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事。若有見結繫亦有嫉結繫。若有嫉結繫。亦有見結繫。於欲界見所斷四部事。及色無色界五部事有見結繫無嫉結繫。不具縛者若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三界見所斷四部事。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事。有見結繫無嫉結繫。於欲界修所斷事具二結繫。集智已生滅或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事有嫉結繫無見結繫。
於三界見滅或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見結繫無嫉結繫。於三界見苦集所斷法。及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無二結繫。若已離欲染於欲界五部事無二結繫。於色無色界五部事。隨未離見結者有見結繫無嫉結繫。若已離見結者無二結繫。此二互有長短義故。所問應作四句而答。或有見結繫無嫉結繫。謂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見結未斷。此中於欲界見所斷法有見結未斷者。或有四部見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見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見結未斷者。或有八地見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見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四部見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見結未斷。
由未斷故有見結繫無嫉結繫。所以者何。見所斷部及上二界無嫉結故。或有嫉結繫無見結繫。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品嫉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嫉結未斷。由未斷故有嫉結繫無見結繫。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修所斷法不能為繫無漏緣故。修所斷部無見結故。或有二俱繫。謂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部見結繫一部嫉結繫。復次未離欲染。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未離欲染者或有九品未離。乃至或有一品未離彼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一部見結繫一部嫉結繫。或有二俱不繫。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此中或有已斷故不繫。或有本無故不繫。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謂嫉與慳俱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故。如見結對後作一行。疑結對後作一行亦爾。謂見與疑俱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故。
若於此事有取結繫亦有疑結繫耶。答若於此事有疑結繫必有取結繫。或有取結繫無疑結繫。乃至廣說。此中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疑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緣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取結繫亦有疑結繫。若有疑結繫亦有取結繫。不具縛者有於見滅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有取結繫無疑結繫。由取結長疑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於此事有疑結繫必有取結繫。謂於三界五部未離疑結事。或有取結繫無疑結繫。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者。謂彼疑自性及見取戒禁取貪瞋慢不共無明等聚相應不相應法。於此諸法取結未斷故有取結繫。彼於自聚為所緣繫及相應繫。若於他聚為所緣繫非相應繫。無疑結繫。所以者何。遍行疑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此疑結不相應法。非所緣繫無漏緣故。非相應繫是他聚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若於此事有取結繫亦有嫉結繫耶。答應作四句。此中取結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緣通遍行非遍行。嫉結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事。若有取結繫亦有嫉結繫。
若有嫉結繫亦有取結繫。於欲界見所斷四部事及色無色界五部事。有取結繫無嫉結繫。不具縛者若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三界見所斷四部事。及色無色界修所斷事有取結繫。無嫉結繫。於欲界修所斷事具二結繫。集智已生滅或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事。有嫉結繫無取結繫。於三界見滅或道所斷事。有取結繫無嫉結繫。於三界見苦集所斷事無二結繫。若已離欲染。於欲界五部事無二結繫。於色無色界五部事隨未離取結者。有取結繫無嫉結繫若已離取結者無二結繫。此二互有長短義故。所問應作四句而答。或有取結繫無嫉結繫。謂於欲界見所斷法。
及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此中於欲界見所斷法有取結未斷者。或有四部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取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者。或有八地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取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四部取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取結未斷。由未斷故有取結繫無嫉結繫所以者何。見所斷部及上二界無嫉結故。或有嫉結繫無取結繫。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品未斷。乃至或有一品未斷。由未斷故有嫉結繫無取結繫。
所以者何。遍行取結緣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修所斷法不能為繫。非所緣故。修所斷部無取結故。或有二俱繫。謂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部取結繫一部嫉結繫。復次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繫。此中未離欲染者或有九品未離。乃至或有一品未離。彼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一部取結繫一部嫉結繫。或有二俱不繫。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此中或有已斷故不繫。或有本無故不繫。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謂嫉與慳俱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緣非遍行故。
若於此事有嫉結繫亦有慳結繫耶答如是。設有慳結繫復有嫉結繫耶。答如是。謂嫉慳結俱唯欲界修所斷故。所問應作如是句答。若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具二結繫。於三界見所斷法。及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已離欲染於三界一切法無二結繫。長短相似故言如是。問嫉結依他而轉慳結依自而轉。何緣互相問俱答如是耶。有作是說。嫉結於他能緣亦現起。於自能緣不現起。慳結於自能緣亦現起。於他能緣不現起。此據能緣故言如是。復有說者。此二俱緣自他而起。問嫉結緣他而起可爾。緣自而起云何。答如有施主為二苾芻作資生具。一則成好一不成好。不成好者見而生嫉。作是念言。彼資生具如我所得豈不快哉。此嫉亦能緣自而起。問慳結緣自而起可爾。緣他而起云何。答如有一類見他施時。便起慳心作如是念。彼人何用施他物為。然所施物自全無分。此慳亦能緣他而起故。答如是於理無違。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