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

隋 闍那崛多譯60卷CBETA T0190大于一万字 7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本行集經卷第六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上託兜率品下
「爾時,兜率天眾之中,有一天子,名曰金團,往昔已來,數曾下到閻浮提地。護明知已,告金團言:『金團天子!汝數下至閻浮提中,汝應知彼城邑聚落諸王種族。一生菩薩,當生何家?』金團天子報言:『尊者!我甚知之,尊者善聽,我今當說。』護明言:『善。』金團說言:『此之三千大千世界,有一菩提道場處所,在彼閻浮摩伽陀國境界之內,是昔諸王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尊者護明!彼中有河名為恒河,其河南岸,有於一山,是舊仙人所居停處,然其彼處名毘闍羅,亦名般荼婆毘富羅,耆闍崛山,共相圍繞,以為眷屬。
彼山牢固,其色猶如綠摩尼寶,中有聚落,名曰山饒。去山不遠,有一大城,名為王舍。其城往昔有一王仙,名優荼波梨,種姓以來常為王治,妃是善見大王之族,為大夫人,其子為王,名婆奚迦,今現治在摩伽陀國,繼彼優荼王仙之後。尊者護明!往生閻浮,堪為彼王作於長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雖有此理,但彼王種,父母不淨,其城處邊,地勢堆阜,高下不平,純是溝坑,土沙礫石,荊棘諸草,少有泉池、諸河流水、樹木苑囿、花果園林。是故汝今,可更別觀餘剎利種。』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尊者護明!彼迦尸國波羅奈城,善光王仙有子,名為善丈夫王,彼王堪為尊者作父。』護明菩薩報金團言:『此理雖然,但迦尸國善丈夫王,有四種法,染著邪見。是故汝今可更別觀其餘王種,堪我生處。』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尊者護明!憍薩羅國舍婆提城,彼城有王,名歧(居移反)羅耶,是憍薩羅大國之主,其身巨力,多有人民,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此理雖然,但彼國主憍薩羅王,是摩登伽苗裔種類,父母不淨雜穢而生,兼上世來非是王種,小心下賤,意氣不高;又其家中,資財薄少,雖有七寶,金銀琉璃瑪瑙真珠,不能具足。是故汝今別更為我觀諸剎利堪我生處。』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尊者護明!彼跋蹉國拘睒彌城,王名千勝,其王有子,名為百勝。彼王多有象馬七珍、四兵具足。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此理雖然,但跋蹉王,母不賢良,從他丈夫,生於是子,非正王種;然其彼王,亦長宣說斷見之事。是故汝更觀餘剎利,我何處生。』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此金剛國,有一城邑,名毘耶離,穀米豐饒,無有飢饉,人民安樂,國土莊嚴,譬如天宮,一種無異。彼城國王,樹王之子,種姓清淨,無可穢嫌。彼國王宮庫藏之內,多有金銀珍寶等物,一切具足,無所乏少。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此理實然,毘耶離主,上世已來,真是王種;但彼國人,心性剛強,各各自用,稱我是王,憍慢熾盛,放逸自高,不共其餘異類相雜,又無尊卑大小禮節,自言我解,自言我知,雖復有王,不肯承事,云自法是,不從他求。是故汝今更觀餘處剎利王種,我生何家。』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尊者護明!彼摩波槃提國,有優闍耶那城,明燈王子,名為滿足,居住彼城。其王身體,大有威力,多諸左右,能破一切敵國怨家。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此理雖然,但彼國王,無有一法可軌之行,嚴酷暴惡,不信因果。是故汝今可更別觀餘王種姓,任我生處。』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尊者護明!彼閻浮提摩頭羅城,有一大王,名曰善臂,其子稱為自在健將。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此理雖然,但彼國王邪見家生,以如是故,一生補處菩薩大士,不得生彼邪見之家。是故汝今可更別觀餘王種姓,我何處生。』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尊者護明!此白象城,般紐王種,勇健威猛,可憙端正,世無有雙,能破強隣一切怨敵。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此理雖然,但般紐王,種姓清淨,為彼雜類之所擾亂。何以故?彼王長子,名踰地師絺羅,是於梵天法王之子;第二名為毘摩斯那風神王子,第三名為頞純那者,是帝釋子;復有二子,別母而生,一名那拘羅,二名娑呵提婆,此二子者,是星宿天阿輸那子。是故汝今可更別觀餘王種姓,我何處生。』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尊者護明!彼閻浮提洟羅城,洟羅種,王名善友,多饒象馬車乘牛羊,一切資生,悉皆具足,無量眾寶,庫藏豐盈,金銀真珠,未甞乏少,彼王有友常樂勤修法行之事。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此理實然,其善友王,雖有如是具足之法,但彼國王年老衰邁,更不復能營理國務,又其王今多饒諸子。是故汝今可更別觀餘王種類,我何處生。』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此等並是中國之王,復更別有邊地之國邪見諸王。毘紐海洲,有一國主,婆羅門種,治化在於毘紐之上,名月支王;父母種姓清淨具足,兼解祭祀諸天之法,四毘陀論,皆悉了知。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此理雖然,但我下生,出家成道,要須剎利,不欲生彼婆羅門家。是故汝今唯覓剎利,我生何處。』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我於閻浮一切諸國,處處聚落,處處諸王,處處村舍,處處城邑,處處剎利,各住諸城,而是剎利,造種種業。我為尊者,經歷已來,生於無量疲極苦惱,心迷意亂,更不復能觀看餘處;設復觀察,口亦不能如是宣說。』護明菩薩報金團言:『實如汝語,然汝要須為我選覓一剎帝利清淨之家,堪我生處。』
「金團天子復作是言:『我為尊者,苦惱愁憂,處處觀察,忽然忘失一剎利家。』護明菩薩問金團言:『其名云何?』金團白言:『有一剎利,元本已來,從於大眾,平量安立,世世轉輪聖王之種,乃至苷蔗苗裔已來,子孫相承,在彼迦毘羅婆蘇都釋種所生,其王名為師子頰王,其子名為輸頭檀王;一切世間天人之中,有大名稱。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善哉善哉!金團天子!汝善觀察諸王種家,我亦念在於此家生,我今深心如汝所說。金團當知!我定往生彼家作子。金團!往昔一生補處菩薩,所託家者,有六十種功德具足,滿於彼家。
何等六十?彼家本來清淨好種(一)。一切諸聖恒觀彼家(二)。彼家不行一切惡事(三)。彼家所生悉皆清淨(四)
彼家種姓真正無雜(五)。彼家體胤嫡嫡相承,無有斷絕(六)。彼家昔來不斷王種(七)
彼家所生一切諸王,皆是往昔深種善根(八)。生彼家者,常為諸聖之所讚歎(九)。彼家生者,具大威德(十)
彼家多有端正婦女(十一)。彼家多有智慧男兒(十二)。彼家所生,心性調順(十三)。彼家所生,無有戲調(十四)
彼家生者,無所可畏(十五)。彼家生者,不曾怯弱(十六)。彼家生者,聰明多智(十七)
彼家生者,多解工巧(十八)。彼家生者,皆畏過罪(十九)。彼家所生,不與世間工巧雜合,亦不貪財以為活命(二十)
彼家所生,常存朋友(二十一)。彼家所生,不以殺害諸蟲諸獸以自活命(二十二)。彼家種姓恒知恩義(二十三)
彼家種族能修苦行(二十四)。彼家所生,不隨他轉(二十五)。彼家所生,不曾懷恨(二十六)
彼家所生,不結癡心(二十七)。彼家生者,不以怖畏隨順於他(二十八)。彼家生者,畏殺害他(二十九)
彼家生者,無有罪患(三十)。彼家生者,乞食得多(三十一)。至彼家者,無空發遣(三十二)
彼家剛強難可降伏(三十三)。彼家法則恒出禮律(三十四)。彼家常樂布施眾生(三十五)
彼家建立因果勤劬(三十六)。彼家所生,世間勇健(三十七)。彼家恒常供養一切諸仙諸聖(三十八)
彼家恒常供養神靈(三十九)。彼家恒常供養諸天(四十)。彼家恒常供養大人(四十一)。彼家歷世無有怨讎(四十二)
彼家名聲威振十方(四十三)。彼家,一切諸家為最(四十四)。彼家生者,上世已來悉是聖種(四十五)
彼家生者,於聖種中最為第一(四十六)。彼家生者,恒是轉輪聖王之種(四十七)。彼家生者,是大威德人之種姓(四十八)
彼家生者,多有無量眷屬圍繞(四十九)。彼家生者,所有眷屬不可破壞(五十)。彼家生者,所有眷屬勝一切人(五十一)
彼家生者,悉孝養母(五十二)。彼家生者,皆孝順父(五十三)。彼家生者,悉皆供養一切沙門(五十四)
彼家生者,悉皆供養諸婆羅門(五十五)。彼家生者,豐饒五穀,倉庫盈溢(五十六)
彼家生者,多有金銀車瑪瑙,一切資財無所乏少(五十七)。彼家生者,多畜奴婢象馬牛羊,一切具足(五十八)
彼家生者,不曾事他(五十九)。彼家生者,如是一切眾事具足,於世間中無所乏少(六十)
「『金團天子!凡是一生補處菩薩,處於母胎,彼母若有三十二種相具足者,乃能堪受菩薩在胎。何等名為三十二事?一彼母人,正德而生。二彼母人,支體具足。三彼母人,德行無缺。四彼母人,所生得處。五彼母人,為行庶幾。六彼母人,種類清淨。七彼母人,端正無比。八彼母人,名字德稱。九彼母人,身體形容,上下相稱。十彼母人,未曾產生。十一彼母有大功德。十二彼母恒念樂事。十三彼母心常隨順一切善事。十四彼母無有邪心。十五彼母身口及心自然調伏。十六彼母心無所畏。十七彼母多聞總持。十八彼母極女工巧。十九彼母心無諂曲。
二十彼母心無誑詐。二十一者彼母人,心無有瞋恚。二十二者彼母人,心無有嫉妬。二十三者彼母人,心無有慳悋。二十四者彼母人,心無有急速。二十五者彼母人,心難可迴轉。二十六者彼母人,體有至德相。二十七者彼母人,心能懷忍辱。二十八者彼母人,心有慚有愧。二十九者彼母人,行薄婬怒癡。三十者彼母人,行無女家過。三十一者彼母人,行孝順向夫。三十二者彼母出生一切諸德,一切諸行皆悉具足。如是母人,乃能堪受一生補處後身菩薩。菩薩欲入母胎之時,取鬼宿日,然後乃入於母胎中,其受一生補處菩薩胎母已前,其母必須受八關齋,然後菩薩入於彼胎。』
「護明菩薩復作是言:『我今受有不為世間一切錢財五欲快樂故,下人間受此一生,唯欲安樂諸眾生故,哀愍苦惱諸眾生故。』
「爾時,眾中有一天女,告於其餘一天女言:『我等大家護明菩薩,必下人間;我等此宮違離護明菩薩大士!云何令我心樂此處?』第二天女,即報之言:『奈何奈何!我等今者,共作何事,令於我等得往人間,善觀彼家護明菩薩所生之處?』第三復有一天女言:『願我等今捨此天壽,令我等往彼處受生。何以故?我等亦願至於彼處,共我護明菩薩同生。』第四復有一天女言:『汝等相與莫生悔心。何以故?我等大家護明菩薩,尚捨天壽生於人間,況復我等?』更復有一天女稱言:『尊者護明!今者下生於閻浮提,唯願大士!莫忘我等。』時護明菩薩告於彼等諸天女言:『汝等莫大生於苦惱,我前已為汝等說於一切有處,皆悉無常,如芭蕉莖,無有堅實;如借物用,必須還他,非我已有;猶如陽焰幻化水泡。一切有處,皆是誑惑;愚癡之人,謂言常生。』
「爾時,眾中有一天子,悵怏心愁,口復唱言:『觀此菩薩所說生處,無常不真,咄哉我等!何假須樂於此生處?我等今見護明菩薩,如是功德具足之體,生兜率天,此兜率宮,如是福聚,如是端正,如是微妙,如是莊嚴。護明菩薩捨離下生,咄哉我等!云何獨在此無常境?』
「爾時,復有第二天子,答彼第一初天子言:『善哉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而作偈言:
「『我此護明大菩薩, 往昔在於諸有中,
常捨極所愛婦兒, 奴僕象馬財珍寶,
或復割截身骨肉, 頭目髓腦血皮膚,
如是來索悉不違, 或百或千皆施與。』
「爾時,眾中復有天子,而說偈言:
「『咄哉我等身, 在此天宮生,
常恐今當墮, 人怖死亦然。
何有生法中, 福業不盡者,
諸是無常界, 眾生悉命終。』
「護明菩薩告諸天言:『汝等天人!須知一切世間別離生死為本,汝等為我莫苦憂愁。何以故?我往昔來不造凡業,今欲令我久住世間,終不可得。我於過去佛法僧邊,種諸善業,常發道心,乞求大願;今得善報,當成菩提,汝應歡喜,何得苦惱?』時彼諸天聞是語已,各相謂言:『汝等諸天!熟視護明菩薩大士,而此護明菩薩大士,今者不久下於人間。』口復唱言:『尊者護明!尊者不久生於人間,此兜率宮,所有威德,及諸天福,尊悉將去。尊受人間,末後有身,我等諸天,云何奉事?』護明菩薩告彼一切諸天眾言:『我前所生五種衰相,汝等復說無常因緣,如是法門,汝等常須繫念在心,勿令忘失。我今此處下生人間,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於無上最妙法輪。汝等諸天!可各願下人間受身,生彼處已,汝等當得解脫一切諸煩惱苦。』
「爾時,護明菩薩觀生家已,時兜率陀有一天宮,名曰高幢,縱廣正等,六十由旬,菩薩時時上彼宮中,為兜率天,說於法要。是時菩薩,上於彼宮,安坐訖已,告於兜率諸天子言:『汝等諸天!應來聚集。我身不久,下於人間,我今欲說一法明門,名入諸法相方便門,留教化汝,最後汝等憶念我故,汝等若聞此法門者,應生歡喜。』時,兜率陀諸天大眾,聞於菩薩如此語已,及天玉女一切眷屬,皆來聚集,上於彼宮。
護明菩薩見彼天眾聚會畢已,欲為說法,即時更化作一天宮,在彼高幢本天宮上,高大廣闊,覆四天下,可憙微妙,端正少雙,威德巍巍,眾寶莊飾,一切欲界天宮殿中,無匹喻者。色界諸天見彼化殿,於自宮殿,生如是心,如塜墓想。時護明菩薩,已於過去,行於實行,種諸善根,成就福聚,功德具足,所成莊嚴,師子高座,昇上而坐。護明菩薩在彼師子高座之上,無量諸寶莊嚴間錯,無量無邊種種天衣而敷彼座,種種妙香以熏彼座,無量無邊寶鑪燒香,出於種種微妙香花散其地上。高座周匝,有諸珍寶百千萬億,莊嚴放光顯耀彼宮。
彼宮上下寶網羅覆,於彼羅網多懸金鈴。彼諸金鈴出聲微妙。彼大寶宮復出無量種種光明。彼寶宮殿,千萬幡蓋,種種妙色,映覆於上。彼大宮殿,垂諸旈蘇,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天玉女,各持種種七寶音聲,作樂讚歎,說於菩薩往昔無量無邊功德。護世四王百千萬億,在於左右守護彼宮;千萬帝釋禮拜彼宮;千萬梵天恭敬彼宮;又諸菩薩百千萬億那由他眾,護持彼宮;十方諸佛,有於萬億那由他數,護念彼宮。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所修行行諸波羅蜜,福報成就,因緣具足,日夜增長,無量功德,悉皆莊嚴,如是如是,難說難說。
「彼大微妙師子高座,菩薩坐上,告於一切諸天眾言:『汝等諸天!今此一百八法明門,一生補處菩薩大士,在兜率宮,欲下託生於人間者,於天眾前,要須宣暢說此一百八法明門,留與諸天,以作憶念,然後下生。汝等諸天!今可至心諦聽諦受,我今說之。一百八法明門者何?
「『正信,是法明門,不破堅牢心故。
「『淨心,是法明門,無濁穢故。
「『歡喜,是法明門,安隱心故。
「『愛樂,是法明門,令心清淨故。
「『身行淨行,是法明門,三業淨故。
「『口行淨行,是法明門,斷四惡故。
「『意行淨行,是法明門,斷三毒故。
「『念佛,是法明門,觀佛清淨故。
「『念法,是法明門,觀法清淨故。
「『念僧,是法明門,得道堅牢故。
「『念施,是法明門,不望果報故。
「『念戒,是法明門,一切願具足故。
「『念天,是法明門,發廣大心故。
「『慈,是法明門,一切生處善根攝勝故。
「『悲,是法明門,不殺害眾生故。
「『喜,是法明門,捨一切不喜事故。
「『捨,是法明門,厭離五欲故。
「『無常觀,是法明門,觀三界欲故。
「『苦觀,是法明門,斷一切願故。
「『無我觀,是法明門,不染著我故。
「『寂定觀,是法明門,不擾亂心意故。
「『慚愧,是法明門,內心寂定故。
「『羞耻,是法明門,外惡滅故。
「『實,是法明門,不誑天人故。
「『真,是法明門,不誑自身故。
「『法行,是法明門,隨順法行故。
「『三歸,是法明門,淨三惡道故。
「『知恩,是法明門,不捨善根故。
「『報恩,是法明門,不欺負他故。
「『不自欺,是法明門,不自譽故。
「『為眾生,是法明門,不毀呰他故。
「『為法,是法明門,如法而行故。
「『知時,是法明門,不輕言說故。
「『攝我慢,是法明門,智慧滿足故。
「『不生惡心,是法明門,自護護他故。
「『無障礙,是法明門,心無疑惑故。
「『信解,是法明門,決了第一義故。
「『不淨觀,是法明門,捨欲染心故。
「『不諍鬪,是法明門,斷瞋訟故。
「『不癡,是法明門,斷殺生故。
「『樂法義,是法明門,求法義故。
「『愛法明,是法明門,得法明門故。
「『求多聞,是法明門,正觀法相故。
「『正方便,是法明門,具正行故。
「『知名色,是法明門,除諸障礙故。
「『除因見,是法明門,得解脫故。
「『無怨親心,是法明門,於怨親中,生平等故。
「『陰方便,是法明門,知諸苦故。
「『諸大平等,是法明門,斷於一切和合法故。
「『諸入,是法明門,修正道故。
「『無生忍,是法明門,證滅諦故。
「『身念處,是法明門,諸法寂靜故。
「『受念處,是法明門,斷一切諸受故。
「『心念處,是法明門,觀心如幻化故。
「『法念處,是法明門,智慧無翳故。
「『四正懃,是法明門,斷一切惡成諸善故。
「『四如意足,是法明門,身心輕故。
「『信根,是法明門,不隨他語故。
「『精進根,是法明門,善得諸智故。
「『念根,是法明門,善作諸業故。
「『定根,是法明門,心清淨故。
「『慧根,是法明門,現見諸法故。
「『信力,是法明門,過諸魔力故。
「『精進力,是法明門,不退轉故。
「『念力,是法明門,不共他故。
「『定力,是法明門,斷一切念故。
「『慧力,是法明門,離二邊故。
「『念覺分,是法明門,如諸法智故。
「『擇法覺分,是法明門,照明一切諸法故。
「『精進覺分,是法明門,善知覺故。
「『喜覺分,是法明門,得諸定故。
「『除覺分,是法明門,所作已辦故。
「『定覺分,是法明門,知一切法平等故。
「『捨覺分,是法明門,厭離一切生故。
「『正見,是法明門,得漏盡聖道故。
「『正分別,是法明門,斷一切分別無分別故。
「『正語,是法明門,一切名字音聲語言,知如響故。
「『正業,是法明門,無業無報故。
「『正命,是法明門,除滅一切惡道故。
「『正行,是法明門,至彼岸故。
「『正念,是法明門,不思念一切法故。
「『正定,是法明門,得無散亂三昧故。
「『菩提心,是法明門,不斷三寶故。
「『依倚,是法明門,不樂小乘故。
「『正信,是法明門,得最勝佛法故。
「『增進,是法明門,成就一切諸善根法故。
「『檀度,是法明門,念念成就,相好莊嚴佛土教化慳貪諸眾生故。
「『戒度,是法明門,遠離惡道諸難教化破戒諸眾生故。
「『忍度,是法明門,捨一切瞋恚我慢諂曲調戲,教化如是諸惡眾生故。
「『精進度,是法明門,悉得一切諸善法,教化懈怠諸眾生故。
「『禪度,是法明門,成就一切禪定及諸神通,教化散亂諸眾生故。
「『智度,是法明門,斷無明黑暗及著諸見,教化愚癡諸眾生故。
「『方便,是法明門,隨眾生所見威儀,而示現教化,成就一切諸佛法故。
「『四攝法,是法明門,攝受一切眾生,得菩提已,施一切眾生法故。
「『教化眾生,是法明門,自不受樂,不疲惓故。
「『攝受正法,是法明門,斷一切眾生諸煩惱故。
「『福聚,是法明門,利益一切諸眾生故。
「『修禪,是法明門,滿足十力故。
「『寂定,是法明門,成就如來三昧具足故。
「『慧見,是法明門,智慧成就滿足故。
「『入無礙辯,是法明門,得法眼成就故。
「『入一切行,是法明門,得佛眼成就故。
「『成就陀羅尼,是法明門,聞一切諸佛法,能受持故。
「『得無礙辯,是法明門,令一切眾生皆歡喜故。
「『順忍,是法明門,順一切諸佛法故。
「『得無生法忍,是法明門,得受記故。
「『不退轉地,是法明門,具足往昔諸佛法故。
「『從一地至一地智,是法明門,灌頂成就一切智故。
「『灌頂地,是法明門,從生出家,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爾時,護明菩薩說是語已,告彼一切諸天眾言:『諸天當知!此是一百八法明門,留與諸天。汝等受持,心常憶念,勿令忘失。』
佛本行集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