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

隋 闍那崛多譯60卷CBETA T0190大于一万字 7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六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大迦葉因緣品中
爾時,跋陀羅身正著睡眠,其夫起立經行之時,彼地方所有一黑蛇欲得行過。時跋陀羅既著睡眠,而其一手懸垂床梐,畢鉢羅耶見於黑蛇欲從彼過,跋陀羅手既垂下懸,心作是念,畏彼黑蛇蜇螫其手,即衣裹手,擎跋陀羅臂安床上。
那时,跋陀羅正处于沉睡之中,她的丈夫起身行走时,发现有一条黑蛇想要穿过那个地方。由于跋陀羅正沉睡着,她的一只手悬挂在床边。畢鉢羅耶看到黑蛇想要从那里经过,而跋陀羅的手正垂下来,他担心黑蛇会咬伤她的手,于是用衣服裹住她的手,轻轻地把她的手臂放回床上。
爾時,跋陀羅以觸臂故,睡眠即覺,心生恐怖,愁憂不樂,意中疑怪,即便諮白畢鉢羅耶,作如是言:「賢善聖子!仁於前時,可不與我有是要誓,我意不憙行於五慾,願修梵行。今為何故?發如是心?」畢鉢羅耶報言:「如是!我不行慾。」跋陀羅言:「聖子!今若不行於慾,何故向者忽觸我臂。」
那时,跋陀羅因为手臂被触碰而醒来,心中充满了恐惧、忧虑和不快,她感到疑惑,于是询问畢鉢羅耶,说:“贤善的圣人之子!你之前不是向我承诺过,你不喜欢沉溺于五欲之中,愿意修行梵行吗?现在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畢鉢羅耶回答说:“是的,我没有沉溺于欲望。”跋陀羅说:“圣人之子,如果你现在不沉溺于欲望,为何刚才突然触碰我的手臂?”
爾時,畢鉢羅耶依實報言:「向有黑蛇從此而過,我見汝臂懸在床前,我於彼時作如是念,恐畏彼蛇吐毒螫汝。我於彼時以衣裹手擎持汝臂,安置床上,實不故觸。」如是次第,彼之二人一處居止經十二年,同在室內各不相觸。過十二年,後有一時,畢鉢羅耶父母命終,家業既廣,即便經營,畢鉢羅耶身自撿挍家外田作,其跋陀羅修緝家內所有一切資生之業。
那时,畢鉢羅耶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说:“刚才有一条黑蛇从这里经过,我看见你的手臂悬挂在床边,我那时想到,担心那条蛇会吐出毒液咬你。于是我用衣服裹住手,提起你的手臂放回床上,真的不是故意触碰。”就这样,他们两人同住一处,共同生活了十二年,虽然同在一室,却彼此没有触碰。十二年后,畢鉢羅耶的父母去世,家业庞大,他便开始经营。畢鉢羅耶亲自管理家外的田地工作,而跋陀羅则负责整理家中所有生活必需品的事务。
爾時,畢鉢羅耶曾於一時,語跋陀羅作如是言:「賢善仁者!汝處分教壓烏麻油,今欲將與諸牛等飲。」其跋陀羅即報夫主:「如聖子教,我不敢違。」聞是教已,喚諸使女而告之言:「汝等速疾壓烏麻油,聖子欲將飲於諸牛。」
那时,畢鉢羅耶在某个时刻对跋陀羅说:“贤善仁者!你负责榨取麻油,现在打算给那些牛喝。”跋陀羅随即回答他的主人:“按照圣子的教导,我不敢违背。”听到这个指示后,他叫来女仆并告诉她们:“你们快点榨取麻油,圣子想要给那些牛喝。”
爾時,使女聞跋陀羅如是言已,即將烏麻,置日中曬,而見諸虫,百千蠕動。見已各各共相謂言:「我等當得無量諸罪。」或復有言:「我等今者知有何罪?此之罪過屬跋陀羅,其使我等作如是事。」跋陀羅聞諸使女等作是言已,即語之言:「若有如是眾罪過者,汝等當更莫壓於油。」爾時,跋陀羅遣人摒擋彼烏麻已,入於室內,閉門思惟,心中不樂,低頭默然寂靜而坐。其畢鉢羅,撿挍田地,觀看迴還,見諸眾生受彼種種無量苦惱,復覩諸牛受於困厄,作使駈逐暫不得停,見已憂惱,低頭默然,作是思惟:「嗚呼一切諸眾生輩!受是苦惱。」還至其家,心大憂愁,顏色不樂,低頭念坐。
那时,女仆们听到跋陀羅的话后,便将乌麻放在太阳下晾晒,却见到许多虫子,成千上万地蠕动。看到这些后,她们相互讨论说:“我们可能会因此得到许多罪过。”也有人这样说:“我们现在知道有什么罪过呢?这些罪过应该归咎于跋陀羅,是他让我们做这样的事。”跋陀羅听到女仆们这样说后,就告诉她们:“如果真有这样的罪过,你们就不要再榨油了。”那时,跋陀羅派人处理了那些乌麻后,回到室内,关上门沉思,心中感到不快乐,低头沉默,静静地坐着。畢鉢羅耶检查完田地,回来时看到众生遭受种种无量的痛苦,又看到那些牛受到困苦,被驱赶而无法停歇,看到这些后感到忧虑和烦恼,低头沉默,这样思考:“唉,所有的众生啊!遭受这样的痛苦。”回到家后,心中非常忧愁,面带不悦之色,低头沉思而坐。
其跋陀羅見畢鉢羅如是憂惱低頭思惟,見已到邊,到已白言:「聖子!何故如是憂愁?心內不樂,低頭而坐。仁今可不作如是念,我處分汝跋陀羅令使人壓油,不為我壓,以此因緣,心不樂也?」彼即報言:「賢善仁者!我今不以如此因緣,心中不樂,低頭而住。我於今朝,從此而去,撿挍田作,見諸眾生,受種種苦,來去行住,不得暫安。復見諸牛,種種作事,不曾停息,我見是已,作如是念:『嗚呼嗚呼!諸眾生等,乃受是苦。』我以是故,心中不樂,低頭而住。」
跋陀羅见到畢鉢羅如此忧虑烦恼,低着头沉思,见到他后走到旁边,走到旁边后说道:“圣子啊!为何如此忧愁?心中不快乐,低着头坐着。仁者现在可以不要这样想,我安排你跋陀羅去压榨油,而不是让你去压榨,因为这个原因,心中不快乐吗?”他立即回答说:“贤善的仁者!我现在不是因为这样的因缘,心中不快乐,低着头。我今天早上,从这里离开,去检查田地的工作,看到众生承受种种苦难,来去行走,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又看到那些牛,做各种事情,不曾停歇,我看到这些后,这样想:‘唉!众生等,竟承受这样的苦难。’我因此缘故,心中不快乐,低着头。”
時,跋陀羅復報夫言:「善仁聖子!我今亦見如是大患。」其夫問言:「賢善仁者!汝見何患?」其跋陀羅次第即說如是因緣。爾時,畢鉢羅耶語跋陀羅女作如是言:「賢善仁者!住在家內,難行清淨,無缺無犯,無損無害,終不能盡,一形一命,可得稱心,修行梵行。」
那时,跋陀羅又对她的丈夫说:“善良的圣人之子!我也看到了这样的大灾难。”她的丈夫问道:“贤善之人!你看到了什么灾难?”跋陀羅随即详细地讲述了这样的因缘。那时,畢鉢羅耶对跋陀羅女说:“贤善之人!在家修行,难以保持清净,无过失无损害,无法完全做到,一生一世,能够称心如意地修行梵行。”
其跋陀羅報言:「聖子!是故我等二人,詳共捨家出家。」是時畢鉢羅耶,即便報彼跋陀羅言:「賢善仁者!汝今且住,我當求師,若尋得已,當告汝知,汝於後時,捨家出家。」
跋陀羅回答说:“圣人之子!因此我们两人,仔细考虑后一起舍弃家庭出家吧。”这时畢鉢羅耶,就回答跋陀羅说:“贤善之人!你暂且留下,我将去寻找导师,如果找到了,我会告诉你,你之后再舍弃家庭出家。”
爾時,畢鉢羅耶即喚家內所有作使諸男女等,而告之言:「汝輩可有當我錢財,或復穀米,皆屬汝等,皆放為良,我欲出家修行梵行,為厭離故。」
那时,畢鉢羅耶立即召集家中所有的仆役男女,告诉他们说:“你们如果有欠我的钱财,或者谷物,都归你们所有,我释放你们为自由人,我打算出家修行梵行,出于对世俗的厌倦。”
爾時,畢鉢羅耶取己白[疊*毛]無價之衣,即時用作彼僧伽梨,即請一人,剃其鬚髮,而作是言:「世間可有大阿羅漢而出家者,我今隨其出家修道。」當於彼時,世間未有一阿羅漢,唯除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那时,毕钵罗耶取了自己的白色羊毛无价之衣,立刻将其作为僧伽梨,随即请了一位剃头匠,剃去自己的胡须和头发,并说:‘世间如果有大阿罗汉出家,我现在就随他出家修道。’在那个时候,世间并没有一位阿罗汉,除了如来、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明相現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畢鉢羅耶迦葉,當於是日,夜分已過,日始初出,尋亦出家。是畢鉢羅耶迦葉,生於大迦葉種姓之內故,於世間得迦葉名。彼出家已,於聚落內,次第乞食,漸次而行。復一時間,次第遊行到摩伽陀國,摩伽陀聚落,至那荼陀村王舍大城,其間忽見如來在彼一神祇處,爾時是神名曰多子,在於彼坐,甚大端正,其身正直,猶如虛空之內眾宿莊嚴。
那时,世尊在清晨,明相出现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毕钵罗耶迦叶,在那天,夜幕过去,太阳刚刚升起,也随即出家。这位毕钵罗耶迦叶,因为出生在大迦叶种姓之中,所以在世间得到迦叶的名字。他出家后,在村落里,依次乞食,逐步前行。又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步游行到摩伽陀国,摩伽陀村落,到达那荼陀村王舍大城,在那里突然看到如来在一处神祇的地方,那时的神名为多子,坐在那儿,非常端正,身体挺直,宛如虚空中的众多星辰一样庄严。
迦葉見已,即得清淨,得無二想:「我於今者,必見教師;我於今者,必見婆伽婆;我於今者,必見一切智;我於今者,必見世尊一切見者,我見世尊;我見無礙知見者,我見世尊。」彼大迦葉,如是得淨心已,心心相續,正念不散,頂禮世尊足下已畢,右膝著地,在於佛前,白佛言:「世尊!我是世尊聲聞弟子,唯願世尊,與我為師,我是世尊聲聞弟子也。
迦葉见到佛陀后,心中立刻变得清净,并且产生了无二的想法:‘我现在一定能够见到我的导师;我现在一定能够见到婆伽婆;我现在一定能够见到拥有一切智慧的人;我现在一定能够见到所有观察者,我见到了世尊;我见到了无碍的知见者,我见到了世尊。’大迦葉在心中得到清净之后,心心相续,正念不散,向世尊的足下顶礼完毕,右膝着地,在佛前表白说:‘世尊!我是世尊的声闻弟子,恳请世尊,让我成为您的弟子,我是世尊的声闻弟子。’
「彼見佛在多子樹, 猶如金像光顯赫,
其心內發一切智, 合掌歡喜向世尊。
於彼林處禮佛足, 合掌尊前作是言:
『唯願世尊為我師, 猶如闇處燃燈照。』」
爾時,世尊告迦葉言:「迦葉!若有聲聞弟子,如是一心正念已訖,言是我師。如是之心,尊重供養;而彼教師,不知言知,不見言見。彼人以此虛妄語故,受是尊重供養之者,彼人頭破作於七分。然大迦葉!我今知實言知,見實言見,我為聲聞諸弟子等說法之時,說於因緣,非無因緣,非無開遮,非但開遮亦現神通,非唯現通,亦有開遮,非無開遮。
「復次迦葉!我於彼時,說於因緣,乃至亦有開遮,非無開遮。如我所說,應奉行之,勿得違也。隨順我言,若如是者,於當來世,長夜獲得自利益事,得大安樂也。
「復次,迦葉!汝應如是學。迦葉!汝若欲學如是行者,於梵行人內下中上所,應起敬重慚愧之心。迦葉!汝應如是學也。
「復次,迦葉!汝於彼時,常起正念,勿暫捨離。迦葉!汝於此事,復應當學。
「復次,迦葉!汝於彼時,於五陰中,應觀生滅之相。所謂此是色,此是色生,此是色滅,此是受,此是想,此是行,此是識,此是識生,此是識滅。迦葉!汝於是處,應如是學。」
於時,長老摩訶迦葉既蒙世尊作是教已,生是不淨,常乞食食,經於七日,至於八日,如教生智。於時世尊如是教已,從座而起,於是長老摩訶迦葉,侍送世尊。
爾時,世尊行路未久,便在路側,到一樹下,到彼樹已,然其長老摩訶迦葉,取己身上僧伽梨衣,四疊敷地,而白佛言:「世尊!是座為世尊設,憐愍我故,佛坐是座。」作是語已,於時世尊便坐彼座,坐已佛告長老摩訶迦葉言:「迦葉!如此僧伽梨,極為微妙,最勝最軟。」時長老迦葉,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世尊!今者憐愍我故,受我是座。」
於時,世尊告彼長老摩訶迦葉,作如是言:「迦葉!汝能持我所著糞掃衣不?」於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唯然世尊!我能持彼如來所著糞掃衣耳。」
於時,世尊即授長老摩訶迦葉麤糞掃衣,世尊便受摩訶迦葉所著妙服。(於世間中,有人作疑:「頗有世尊,憐愍他故,顯示大德福利之事,至於富勢在先棄捨,而受麤布糞掃之衣?」彼所疑者,唯應說此摩訶迦葉聲聞弟子是也。)乃至能從如來受彼麤糞掃衣,其長老迦葉乃至得阿羅漢果,盡於形壽,彼長老摩訶迦葉不捨此想。是故世尊授於彼記:「汝等比丘!若欲知我聲聞弟子少欲知足行於頭陀悉具足者,所謂長老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爾時,世尊復一時間,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於時世尊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我於昔時,離諸慾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於初禪,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離諸欲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行。
「我於爾時,滅於覺觀,內清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滅覺觀,乃至入於第二禪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離喜行捨憶念正智,受於身樂,如賢聖所歎,已捨諸事,住於安樂,入三禪行。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離喜行捨憶念正智,受於身樂,如賢聖所歎,已捨諸事,住於安樂入三禪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欲斷諸苦斷捨諸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四禪行。是迦葉比丘,亦復如是,斷苦斷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四禪行。
「汝等比丘!我於爾時,正以慈心,遍於一方,入定安住,如是第一第二第三至第四方,如是上下,於一切處一切世間,以於慈心,遍滿一切,入定安住,廣大無量,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悲喜之心,亦復如是。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其捨心,遍滿一方,入定安住,如是第一第二第三至第四方,如是上下,於一切處一切世間,以於捨心,悉皆遍滿,入定安住,廣大無量,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是時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不害。
「汝等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思不念一切別異相,念無邊虛空處,即入無邊虛空處行。是時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過一切色相,乃至入無邊虛空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念無邊識處,即入無邊識處行。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無邊識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識相,念一切無所有相,即入一切無所有處行。汝諸比丘!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於一切無所有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無所有相,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行。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八解脫行,逆順出入,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八勝處行,逆順出入,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十一切處行,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諸比丘!我於爾時,遊戲種種神通境界,所謂一身分作多身,合於多身共作一身,從外入內,從內出外,從上入下,從下出上,石壁山障,徹過無礙,入出於地,如水不異。譬如火炎,現已尋滅,日之與月,有大威德,大威力,而能以手上捫摸之,身得自在,乃至梵天。汝諸比丘!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復遊戲種種神通,能以一身,分作多身,復以多身,共作一身,乃至身得自在,至於梵天。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淨天耳過於人耳,所聞眾聲,或是天聲,或是人聲,皆悉了聞。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復能用清淨天耳過於人耳,乃至一切皆悉了聞。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他心智,知他富伽羅等心行之事,即如實知如是心念。若願心,即如實知願心,若無願心,即如實知無願心。如是有瞋心,如實知有瞋心,無瞋心,如實知無瞋心。有癡心,如實知有癡心,無癡心,如實知無癡心。有愛心,如實知有愛心,無愛心,如實知無愛心。有為心,如實知有為心,無為心,如實知無為心。小心廣心,大心狹心,亂心不亂心,無量心,無邊心,有上心,無上心,入定心,不入定心,住定心,不住定心,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即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以他心智,知富伽羅等心行之事,即如實知如是心念。若有願心,若無願心,乃至如實知,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能知。
「諸比丘!我於爾時,憶知種種宿命之事,或一生處,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十二十三十五十,或百或千,或壞一劫,或住一劫,壞已住,住已壞,或知無量壞劫成已壞、壞已成。我於彼處,如是名字,如是姓,如是生,如是食,如是樂,如是苦,如是受。若干時壽命,我於彼處死,於此處生,我於此處死,彼處生,如是相,如是形,種種宿命,皆悉念知。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以清淨天眼過於天人,見於宿命之事,或一生,乃至如是相貌,如是形,種種宿命,皆悉念知。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清淨天眼過於天人,見諸眾生,死此生彼,或好或醜,或生善道,或生惡道,隨其業報,乃至實知此等眾生,具足身惡行,具足口惡行,具足意惡行,及謗賢聖,邪見顛倒,此業和合,因緣成故,身壞命終,墮惡道中。此等眾生,具足身善行,具足口善行,具足意善行,不謗賢聖,正見業法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如是之事,以淨天眼過於天人,如實見於彼處死生於此處,或勝或劣,或好或醜,善道惡道,隨業受報,皆悉知見。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如實能知,如實能見。
「諸比丘!我於爾時,諸漏盡已,於無漏中,心得解脫,慧得解脫,於現法中,神通自在,證安樂行,唱如是言:『生死已斷,梵行成就,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諸漏盡已,乃至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長老摩訶迦葉,往昔之時,作何善業,生富貴家,資財具足,乃至所作已辦?身相端正,眾所樂觀,世間無比,最上最勝,狀如金像?作何業因,復得出家,具足眾戒,證羅漢果?又佛授記:『諸比丘中,少欲知足,頭陀第一,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我憶往昔過去之時,有一辟支佛,名曰多伽羅尸棄,恒住在彼波羅[木*奈]城。於彼時間,波羅[木*奈]處,穀貴飢儉,白骨滿地,人民多死,乞食難得,出家之人,不能舉措。
「爾時,辟支佛日在東方,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入波羅[木*奈]城,次第乞食不得,如先洗鉢,空鉢而出。
「爾時,波羅[木*奈]城中有一人,其家貧苦而少居積。而彼貧人,見辟支佛多伽羅尸棄,漸進而前,威儀庠序,視地而行,進止得所,舒顏平視,威儀具足,心得正念。於時貧人,見辟支佛,心得清淨,漸到彼已,白辟支佛,作如是言:『善哉大仙!於此城中,求乞飲食,可得以不?』尊者報言:『善哉仁者!我於此城,乞食不得。』
「時彼貧人,白辟支佛言:『善哉大仙!來詣我家。』於時彼人家內,唯有稗飯一升成熟已訖,遂將辟支來入家中,敷設安坐,以飯奉獻。而諸辟支佛,有如是法,以神通力,教化眾生,不以餘通。爾時,多伽羅辟支佛,於彼人所,受得食已,憐愍彼故,從彼貧舍,騰空而去。時彼貧人,見彼尊者辟支佛騰空而去,彼既見已,歡喜踊躍,身心遍滿,頂戴十指合掌恭敬,頭面作禮,乞如是願:『願於將來,值遇如是辟支聖人,或復勝者;若彼聖人,所說法要,願得聞持速疾解悟;又願生生世世,不墮惡道之中。』
「汝等比丘!欲知爾時波羅[木*奈]城貧苦之人,請多伽羅辟支世尊到其家內而施食者,摩訶迦葉比丘是也。時彼貧人,以少貯積,能以好心,施多伽羅辟支世尊一食緣故,千返生於北欝單越處,於無量世,往返恒生剎利大姓婆羅門種居士大家。藉是業報因緣力故,於迦葉佛出世之時,得為迦尸國王訖利尸子。
其迦尸國王訖利尸子,恭敬尊重迦葉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盡於一世,然後涅槃。是迦尸國王,為佛舍利造七寶塔,其七寶者,所謂金、銀、頗梨、琉璃、虎珀、瑪瑙及車等,其寶塔內七寶莊挍,外以石砌覆其寶塔,其塔高妙,極一由旬,廣半由旬。其王子名奢婆陵伽(隋言攀緣),於其塔上,造七寶蓋,遍覆其塔。
「(又有師說:『造塔八分,於比丘僧,布施衣服飲食靴履,施已作願:「願我將來值如是聖,彼聖說法,尋即領悟。又願不生惡道之中,所生之處,得金色身。」作是事已,遂從父王,求乞出家,其父不許。時彼王子,父命終後,乃得出家。既出家已,讀誦經典,成就禪定,於彼命終,往返恒生天人之內,無量世中,遊歷是已,於最後身,今得生於尼拘陀羯婆羅門家。其家巨富,具足財寶,乃至所須,皆無少乏。而是摩訶迦葉,於迦葉佛舍利塔上,造七寶蓋,供養尊重因緣力故,得金色身,以於彼時,乞如是願:「願我不生惡道。
」以是業報因緣力故,從是已來,不墮惡道,常得生於天人之處,受於無量無邊樂報。而於彼時,復乞願言:「願我將來值是聖人,既得值已,勿令背我,或勝此聖,彼若說法,聞已即解。」以彼業報因緣力故,得值於我如是教化,即值我已,即得出家,具足眾戒,證羅漢果。我所授記,諸比丘中,少欲知足,即此上座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諸比丘!此是摩訶迦葉,往昔所造功德業報因緣力故,生於大富婆羅門家,乃至無所乏少,身相端正,最妙最勝,狀如金像,復得出家,具持眾戒,證阿羅漢果。故我授記:少欲知足,頭陀第一者,即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爾時,世尊經於多時,復一時間,告大迦葉作如是言:「迦葉!汝今將邁,少年已過老年復至,汝身所著糞掃奢那麤弊之服,宜須捨棄,今可取我上妙衣服。迦葉!汝來,如是之服,長者所施,微細輕軟,刀所割成,縫治著身,受他人請,常在佛邊,勿離於我。」作是語已,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我於長夜,在阿蘭若,亦常讚歎阿蘭若法。我於長夜,乞食活命,亦復讚歎乞食功德。我於長夜,著糞掃衣,亦復常歎糞掃衣德。我於長夜,不非時食,亦復讚歎不非時法。我於長夜,修一坐食,亦復讚歎一坐食法。
我於長夜,受一摶食節量飡噉,亦復讚歎受一摶食,及以讚歎節量食法。我於長夜,在於塜間,亦復讚歎在塚間法。我於長夜,在於露地,亦復讚歎在露地法。我於長夜,住在樹下,亦復讚歎住樹下法。我於長夜,在於經行,亦復讚歎在經行法。我於長夜,常坐不臥,亦復讚歎常不臥法。我於長夜,唯畜三衣,亦復讚歎畜三衣法。我於長夜,少欲知足,亦復讚歎少欲知足。我於長夜,樂於寂靜,亦復讚歎樂寂靜法。我於長夜,不曾樂說無益之語,亦復讚歎不樂無益言語之法。我於長夜,常行精進,亦復讚歎常精進法。我於長夜,成就正念,亦復讚歎成正念法。我於長夜,成就正定,亦復讚歎成正定法。我於長夜,成就智慧,亦復讚歎成智慧法。我於長夜,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入禪定法。
佛告迦葉,作如是言:「迦葉!汝見何利益故,長夜自行阿蘭若法,亦復讚歎行阿蘭若法,乃至長夜自入禪定,亦復讚歎入禪定法?」
於是,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見二種利故,長夜在阿蘭若處,亦復讚歎行阿蘭若者,乃至長夜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常入定者。何等為二?一者我今現得安樂行法;二者為後世眾生,生憐愍故。唯願將來人眾,見我等故,學我等行,應作是言:『過去之世,有老宿上座聲聞比丘,彼等長夜樂阿蘭若,讚歎阿蘭若行,乃至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常入禪定者。我等云何學於彼行,乃至自入禪定,讚歎常入禪定者。』世尊!我見此二種利故,長夜在於阿蘭若行,亦復讚歎行阿蘭若者,乃至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常入禪定者。」
佛告大迦葉言:「善哉善哉!大迦葉!汝於來世,為多眾生,作大利益,作大安樂,安隱無量諸天人民。是故汝今隨意所樂,住阿蘭若處,汝於隨時,欲見如來,時時來見。」
於時,諸比丘問佛言曰:「希有世尊!是長老摩訶迦葉,何故乃能為多眾生,作大利益?」作是語已,佛告彼等諸比丘言:「諸比丘!是摩訶迦葉,非但現今為眾多人作大利益,過去之世,亦為多人,作大利益。」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唯然世尊!願說因緣。」
佛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我念往昔,此摩訶迦葉曾作帝釋天王。於彼時間,無佛出世,亦無辟支佛出世。於彼時中,一切人輩,從人道中命終已後,捨人身已,多生惡道,少生人天。如是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墮已,多生惡道,少生人天。於彼之時,天處人處,多有空曠。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