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曜經
姚秦 竺佛念譯30卷CBETA T0212大于一万字 43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出曜經卷第二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無常品之二
「如河駛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就像河流的急流,一去不复返,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逝者不還。」
逝去的人不再回来。
是時,彼比丘聞此語已,內自慚愧,解知一切萬物皆當歸死,無常變易不可久居,恩愛別離怨憎會苦,思惟無我無人無命,心意專正趣泥洹門,江水所漂蓋不足言,死河所溺永劫不解,當求方便去離駛流。爾時比丘聞佛切教,心開意解淡然無想,即於佛前離生死難成阿羅漢,三自稱善,快哉福報所願者得。爾時坐上無數眾生,聞此比丘成道果證,皆發無欲清淨之行,皆得須陀洹果。
那时,那位比丘听到这些话后,内心感到羞愧,意识到所有事物终将死亡,无常变化无法长久停留,亲密的别离和怨恨的相遇都是痛苦,深思无我、无人、无命的道理,心志专一地追求涅槃之道,江水的漂流不足挂齿,死亡之河的沉溺则永劫难解,应当寻求方法脱离生死的洪流。那时,比丘听到佛陀的教诲,心灵顿开,意解无想,即刻在佛前超越生死,成就阿罗汉果,三次称赞自己的善行,感叹福报的实现。那时在座的无数众生,听到这位比丘证得道果,都发起无欲清净的修行,都获得了须陀洹果。
所造功勞, 永世乃獲, 如杖擊水,
所积累的修行功夫,将在永恒的时间里得到回报,就像用杖击打水面。
離則還合。
分离之后又重新结合。
昔佛在毘耶離城甘梨園中。爾時眾多比丘觀見土界,國豐民盛所居平正,穀食豐賤縱情恣意,不隨法禁上下相慢各謂真正。爾時世尊愍彼愚惑,以種種方便導引法味,即集大眾告諸比丘:「夫為智者以譬喻自解,猶如地界水滿其中,東西南北地無空缺處,有一瞎鼈無數千劫不可稱計生長於水,有一薄板縱廣一肘唯有一孔,為風所吹,然彼瞎鼈經歷百歲一舉東看,風吹板在南方,云何比丘!彼瞎鼈者為值孔不?」對曰:「不也。世尊!」「復經百歲復得南看,風吹板復在西方。云何比丘!彼瞎鼈者為值孔不?」對曰:「不也。
过去佛陀在毘耶離城的甘梨园中。那时,许多比丘观察到土地肥沃,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居住的地方平坦而公正,食物丰富且价格低廉,人们纵情享乐,不遵守法律,上下互相轻视,各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那时,世尊怜悯那些愚昧迷惑的人,用各种方便的方法引导他们体会佛法的深意,于是召集大众告诉比丘们:“智者会用譬喻来自己理解,就像地界中充满了水,东西南北没有空缺的地方,有一只盲龟在无数千劫中无法称计地在水中生长,有一块薄薄的板子,长宽只有一肘,只有一个孔,被风吹动,然而那只盲龟每百年抬头看一次,风吹板子在南方,比丘们,那只盲龟能遇到孔吗?”回答说:“不能,世尊!”“再过百年,盲龟再次抬头看,风吹板子又在西方。比丘们,那只盲龟能遇到孔吗?”回答说:“不能。”
世尊!」「如是四方隅角亦復如是,云何比丘!彼瞎鼈者會當值孔不乎?」對曰:「不也。世尊!」時諸比丘白世尊曰:「此瞎鼈身會當與孔相值不耶?」世尊告曰:「此事極難,時乃有相值期耳。受畜生身復難,於此畜生求人復甚難。於此如是,比丘!人身難得,雖得為人值命促短,不類古人壽命無量。毘婆尸世尊出現於世,如來、至真、等正覺,自佛去世人壽七萬歲,復有佛出,名曰式棄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
世尊!“就像这样,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角落也都是如此,比丘们,那个盲龟会偶然遇到孔洞吗?”回答说:“不会的,世尊!”这时,比丘们向世尊提问:“这个盲龟会偶然与孔洞相遇吗?”世尊回答说:“这极其困难,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才可能相遇。投生为畜生已经很困难,而在这畜生道中寻求人身更是难上加难。正如这样,比丘们!得到人身非常难得,即使得到了人身,生命也是短暂,不像古人那样寿命无量。毗婆尸世尊出现于世,如来、至真、等正觉,从佛去世后人的寿命为七万岁,后来又有佛出现,名为式弃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就、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被尊称为佛、世尊。”
彼佛去世後人壽六萬歲,爾時有佛,名曰毘舍浮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出現於世。彼佛去世後人壽五萬歲,爾時有佛,名曰迦鳩留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句義出現於世。彼佛去世後人壽四萬歲,爾時有佛,名曰迦那迦牟尼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句義。彼佛去世後人壽二萬歲,有佛出世,名曰迦葉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句義。彼佛去世後人壽百歲,我今出世,名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句義。比丘當知,極壽百歲出者無幾,壽百歲者時時乃有,是故說曰,所造功勞永世乃獲。古人積德,壽命無量眾行備具,亦無疾病凶疫惡氣,人壽八萬四千歲,時有三疾患:一曰所欲,二曰飢渴,三曰衰老。如今,比丘!五濁鼎沸,世人壽極短,四百四病纏裹人體。
在那位佛陀涅槃后,人们的寿命是六万年。那时有一位佛陀,名叫毘舍浮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被尊称为佛、世尊,出现在世间。那位佛陀涅槃后,人们的寿命是五万年。那时有一位佛陀,名叫迦鳩留如来、至真、等正觉,具有十号的佛陀出现在世间。那位佛陀涅槃后,人们的寿命是四万年。那时有一位佛陀,名叫迦那迦牟尼如来、至真、等正觉,具有十号的佛陀。那位佛陀涅槃后,人们的寿命是二万年,有一位佛陀出现于世,名叫迦葉如来、至真、等正觉,具有十号。那位佛陀涅槃后,人们的寿命是一百岁,我如今出现于世,名叫释迦牟尼如来、至真、等正觉,具有十号。比丘们应当知道,能活到一百岁的人非常少,能活到一百岁的人偶尔才会出现,因此说,所积累的功德将在永恒中获得回报。古人积累德行,寿命无量,行为完美,也没有疾病、瘟疫和恶气,人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岁,那时只有三种疾病:一是贪欲,二是饥渴,三是衰老。而如今,比丘们啊!五浊恶世,世人的寿命极短,四百零四种疾病困扰着人体。
「『諸患集為體, 為老死所伺,
“所有灾祸聚集成身,被衰老和死亡所觊觎,
毒劍熾火逼, 萬患守營衛。』
如毒剑和炽热火焰的逼迫,无数的祸患守护着生命。”
「是故說曰:『所造功勞,永世乃獲;如杖擊水,離則還合。』如今,比丘!人命危脆不可久保,誰當貪慕願受此生?唯有凡夫無知之人願生三有。」時諸人民聞佛所說,皆發清淨不退轉行。
因此说:“所造的功德,长久之后才能获得;就像用杖击打水面,分开后又重新合拢。”现在,比丘们!人的生命脆弱,不能长久保持,谁会贪恋并希望承受这样的生命呢?只有那些凡夫和无知的人才会渴望在三有中再生。当时,人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话,都发起了清净且不退转的修行。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猶然,
比如有人拿着杖,去放牧吃草的牛,老死还是这样。
亦養命蟲。
昔佛在摩竭國界羅閱城中,佛將阿難著衣持鉢,道見有人驅牛千頭,就其美草放烟瞻候。佛問阿難:「汝見有人驅放群牛不乎?」對曰:「唯然見之。」佛語阿難:「此群牛本有千頭,在外瞻守掌不牢固,為虎惡獸所見噉食死者過半,餘不覺知方相抵觸跳踉喚吼,傷其無智何乃甚哉?」佛語阿難:「眾生處世亦復如是,計於吾我不知非常,貪著五欲養育其軀,快心極意共相殘害。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曚曚不覺,何異於彼群牛者乎?雖好水草長養其膚,但促其命無益於己。」佛還精舍,以此因緣誡勵眾會四輩弟子,中有二百餘人聞法意悟,得六神通成阿羅漢。佛告比丘:「或有眾生應聞切教而得度者,或有眾生應聞妙智思惟分別而得度者,或有譬喻而得度者,或有愚闇趣聞一句便得度脫。應聞喻者,此偈則是。其義隨時料量而得度者,是故說曰,譬人操杖其事如斯。
是日已過, 命則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佛告比丘:「夫人處世,所行不同所見亦異,一日過去人命隨減,雖壽百年臥消其半。」便與眾會而說此偈:
「夫人欲立德, 日夜無令空,
日夜速如電, 人命迅如是。」
時來會者觀察此義分別修行,日夜已過死緣難計,愚人依憑染著受有,當念勤加興勇猛心無失軀 體,是故說曰:
「是日已過, 命則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汝等比丘當明此理,大海江河猶有枯竭,萬刃大魚曝脊在外,況是少水而不然乎?或有時溝澗 瀑雨溢滿,流疾趣下聲震四遠,彼岸人喚此不聞聲,此間人喚彼不聞聲。或時溝澗水盡無餘,四趣眾生雖受形分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或有眾生壽命極長,諸天壽八萬四千劫,地獄壽一劫,畜生與地獄同壽,餓鬼壽命無有限量。如尊者滿願至時持鉢正服,入弗迦羅國。
時有餓鬼倚城門立,比丘滿願問餓鬼曰:「汝今在此何所求索?」鬼報彼曰:「汝今見我耶?」比丘報曰:「我先見矣。」鬼復語曰:「我夫入城于今未還,故於此立,自待夫主耳。」比丘問曰:「汝夫入城為何所求?」時鬼報言:「今此城中有大長者患癰積久,今日當潰膿血流溢,夫主將來二人共食以濟其命。」比丘復問:「汝夫主入城經幾許時?」然彼城郭逼近江河,舉手指城語比丘曰:「此城於彼,此岸成敗以來今為第七,我夫入城經爾許時。」餓鬼受形壽不可稱亦無齊限,然人受形極壽百歲雖出無幾,是故說曰,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故別說人不墮四趣。
不寐夜長, 罷惓道長, 愚生死長,
莫知正法。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有四夜,睡眠者少覺寤者多。云何為四?女與男想,睡眠者少覺寤者多;男與女想,睡眠者少覺寤者多;三曰盜賊,睡眠者少覺寤者多;比丘求定勤修正法,睡眠極少覺寤者多。三覺夜長,修正法比丘不覺夜長。罷惓,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那邠邸阿藍,有一梵志緣本宿世造立功業緣至應度,暫聞此偈愚生死長。然彼梵志多饒財寶僕從給使居業成就,所納妻室顏貌殊特與世無雙,女人姿容一以無闕。
時,彼梵志內自思惟:「我宜往彼至如來所,當來諸佛為有幾乎?」梵志出城至祇洹精舍到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立,叉手合掌白世尊曰:「願欲所問,若見聽者敢自陳啟。」世尊告曰:「恣汝所問,如來為汝敷演其義。」梵志白曰:「云何世尊!於當來世,為有幾許等正覺耶?」世尊告曰:「將來世諸佛數如恒沙。」時彼梵志聞佛所說,瞻仰喜踊不能自勝,善心生焉。「當來諸佛數如恒沙,於諸佛所善修梵行,興功立德為福不惓。然吾處世饒財多寶,僕從給使居業成就,所納妻室顏貌殊特與世無雙,我依此業便當分檀布施,有所求索不逆人意。
」爾時梵志聞佛教誡,戢在心懷,繞佛三匝舉手辭讓便退而去。爾時梵志行道未遠,復作是念:「我向所啟問將來佛,然吾退忘不問過去諸佛世尊,我今宜還至世尊所問過去佛。」梵志即還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立,爾時梵志白世尊曰:「過去諸佛為有幾所?」佛告梵志:「過去諸佛數如恒沙。」梵志復前便自悲泣,並自舉聲而作是說:「愚處生死纏綿積久,恒沙諸佛吾不及覩,斯何苦哉?」復自投地宛轉自責:「斯由放逸,行不從本,使我退在處凡夫地,或在泥梨地獄畜生餓鬼長夜受苦,刀山劍樹火車爐炭,或伏雪山劫敗乃移,或處炙獄受痛無量。
雖出為人值生邊地,有佛興世不值不覩。先有比丘教誨我言愚生死長,誠哉斯言!我今宜加精勤用意自歸如來,復待將來諸佛為乎?田業妻婦斯是外役,何必貪慕毀敗聖教?」爾時梵志叉手合掌佛前長跪白世尊曰:「唯然世尊!聽為道次得修梵行。」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將此梵志,教授威儀度為比丘。」比丘受教即度為沙門。在閑靜處思惟挍計修上人法,所以族姓子出家學道,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以信堅固於家出家,修無上梵行,潔身受證以自娛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已得為道,在無餘境得阿羅漢果。爾時世尊觀察此義思惟本末,亦使諸比丘速取滅度,為後眾生現其大明,然熾正法久存於世,重與梵志而說此偈:「不寐夜長,罷惓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
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為死所迫, 無親可怙。
昔佛在摩竭國道場甘梨園北石室精舍中。時,有一男子將從嚴駕隨大導師入海採寶,餘小賈人以類相從,飲食[飢-几+燕] 樂施諸貧窮沙門婆羅門。以得入海採致珍寶,還至平岸共相娛樂,飲食歡[飢-几+燕] 日日不斷。
時,彼一人飲食麤惡唯服[麩-夫+少] 而已,不改常儀,然復多財珍寶所獲無量。時,大導師語其人曰:「汝今處世饒財多寶少有比類,何為自困不肯食噉?夫人處世當行二業:一者廣施,二者自食。」彼人聞已心不納受,乃更懷恨漸生憂悴,語導師曰:「吾設食噉,無以濟彼妻婦男女,後遇疾急,竟不至家,中道無常。
「夫人慳貪, 貯聚財產, 念家怨讐,
不覺命終。」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見彼導師興功採寶中道無常。爾時世尊以此因緣,觀察此義思惟本末,欲使諸比丘示現滅度,為後眾生現其大明,然熾正法久久於世。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為死所迫,
無親可怙。」
時諸大眾聞佛所說,心開意悟興功立德,拯濟窮乏持齋修戒,歲三月六未始有闕,四事供養,衣服、飯食、床座臥具、病瘦醫藥,須衣與衣須食與食,財寶七珍,金銀珍寶、車璩 馬瑙、真珠虎珀,有求索者不逆其意,遠來久住經過人者皆悉供給,華香脂粉亦用給與無所悋惜。無數大眾厭患生死,除貪著意執信堅固,出家修道,修增上法無退轉意,各以次第成阿羅漢道。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貯聚財產,
無不衰喪。
眾生居世馳趣四方,貪求財貨興欲無厭,盛夏冒焰冬履嚴霜,飢寒勤苦艱難憂慮,萬失一獲猶用自慶,施心難果意不開悟,既自不食復不施人,雖饒寶貨與無不異。坐禪之人裝以七寶,雖目視之意不甘樂,以慳貪故流轉生死,從今世至後世。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觀了眾生馳趣四方貪求財貨不顧後慮,皆為愚惑所見迷誤。世尊以此因緣尋究本末,為諸比丘導引法味,亦為將來眾生示現大明,然熾正法久存於世,三世諸佛盡見將護。爾時世尊於大眾中,而說此偈: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貯聚財產,
無不衰喪。」
時世坐上數千萬人,聞佛所說,專意聽受,各隨所念成得果證。
常者皆盡, 高者亦墮, 合會有離,
生者有死。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異梵志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爾時梵志白世尊曰:「願欲所問,若見聽者乃敢陳啟。」佛告梵志:「恣汝所問,如來當為敷演其義。」梵志白佛:「云何世尊!以何因緣,今世眾生轉微轉薄遂成減損,於人間世不見熾盛?」佛告梵志:「有三因緣,使眾生類轉微轉薄遂成減損,於人間世不見熾盛。云何為三?於是梵志!今世眾生貪欲無道、慳嫉堅固、習邪倒見。時彼眾生為此三事所見染污,風雨非時災害毒流,所種穀子各失時節,轉不成熟。
若彼眾生所食之物或生或熟,饒諸疾疹疫氣縱橫,死者填路不可稱計,是謂梵志最初因緣,使今世眾生轉微轉薄遂成減損,於人間世不見熾盛。風雨非時災害縱橫,所種穀子失時不收,轉不成熟苗亦不生,人民飢饉餓死者眾,是謂梵志第二因緣,使今世眾生轉微轉薄遂成減損不見熾盛。復次梵志!如今國王貪欲無道、慳嫉堅固、習邪倒見,治化失度托境無厭,越界攻伐共相傷害,刀劍鉾箭共相斫射,殺者無數不可稱量,是謂梵志由三因緣使此生類災害橫起,飢饉餓死攻伐無道。」佛說此已告目連曰:「吾患脊痛還詣靜室,汝今專意與梵志論,兼與來會永除狐疑。」對曰:「如是世尊!」爾時世尊襞欝多羅僧、枕僧伽梨,右脇倚地,脚脚相累繫念在明。時,大目連:「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梵志對曰:「願樂欲聞。
「今觀此土境, 及諸眾菓樹,
山河流泉源, 江海逝不停。
昔人瞻固守, 今為斯所在?
寧轉尊法輪, 示現天世人,
不樂取命終, 竟知趣何方?
欲覓昔舊人, 如今不見一。」
廣說如舊文。梵志聞偈心開意解即履道跡,是故說曰,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此是其義。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孤母而喪一子,得此憂惱愁憒失意恍惚倒錯,譬如狂人意不開悟。出城至祇洹精舍,轉聞人說佛為大聖天人所宗,演說經道忘憂除患,無不照鑒無不通達。於是孤母往至佛所,作禮長跪白世尊言:「素少子息唯有一息,卒得重病捨我喪亡,母子情愍不能自勝。唯願世尊!垂神開化釋我憂結。」佛告孤母:「汝速入城遍行衢巷,有不死家者求火持還。
」孤母聞已歡悟踊躍,入舍衛城至一街巷,家家告曰:「此中頗有不死者乎?吾欲須火還活我息。」諸人報曰:「我等曾祖父母今為所在?汝今荒錯,何須至巷狂有所說?」所至之家皆言死亡。形神疲惓所求不剋,便還歸家,抱小小兒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佛言:「受勅入城家家乞火皆言死喪,是故空還。」佛告孤母:「夫人處世有四事因緣不可久保。何謂為四?一者常必無常,二者富貴必貧賤,三者合會必別離,四者強健必當死。趣死向死為死所牽,無免此患。
」佛告孤母:「汝今何為不自憂慮?何不廣施持戒修齋?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任力堪能,給施孤窮、沙門婆羅門、遠行久住暫停止者,果獲其福不可計量。」孤母白佛言:「我今愛子入骨徹髓,為彼子故不惜身命。」爾時世尊欲化彼人令得開悟,即化作四大火坑圍繞孤母之身,火氣逼身以兒自障,兒復呼喚不堪火痛。佛語孤母:「汝向自陳愛子情重入骨徹髓,寧自喪身不使子亡;火氣逼己酸痛難堪,但當自受?以子障乎?人間微火蓋不足言,地獄火然痛苦無量。
畜生愚惑懷癡為苦,餓鬼福尠以飢為苦,能自利者乃得行道修諸善本,分檀布施持戒忍辱,不生地獄畜生餓鬼受諸苦惱,受天人福漸近泥洹。」時彼孤母聞佛所說極深之法,還自思惟,內心懇責,厭患恩愛除去想著,便念世間不可樂想,思惟分別五盛陰苦,即於佛前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成須陀洹。
「常者皆盡, 高者亦墮, 合會有離,
生者有死。 眾生相剋, 以喪其命,
隨行所墮, 自受殃福。」
一切眾生蜎飛蠕動蚑行喘息有形之類,皆歸磨滅無免死患,隨行所造而受其報,為善受福惡則禍隨,如影隨形有何可免?以此因緣故說此偈耳:
「惡行入地獄, 修善則生天,
若修善道者, 無漏入泥洹。」
昔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時,彼城中疫氣災害毒出縱橫,人民死亡不可稱限。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諸行惡者死入地獄。復有比丘厭患生死,觀此四大無可貪慕臭穢難近,便入無餘泥洹而般泥洹。爾時世尊觀察此義尋究本末,為後眾生示現大明,亦使正法久存於世。時,諸大會聞佛所說,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止不受死。
昔者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所。
時,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命促近在不遠,却後七日皆當命終,思共議言:「我等弟兄五通通達,以己神力翻覆天地,現身極大手捫日月,移山住流無所不辦,寧當不能避此難耶?」第一兄曰:「吾入大海,上下平等正處中間,無常殺鬼安知我處?」第二弟言:「吾入須彌山腹中間,還合其表使無際現,無常殺鬼焉知我處?」第三弟言:「吾處虛空隱形無跡,無常殺鬼安知我處?」第四弟言:「吾當隱大市之中,眾人猥閙各不相識,無常殺鬼趣得一人,何必取吾四人?」議訖相將辭王:「吾等計算餘命七日,各欲逃走欲求多福。
」王尋告曰:「善進其德。」於是別去各適所至,七日期滿各從其處而皆命終,處虛空者猶如熟菓自然凋落。市守白王:「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乃醒悟:「禍災無常,四人避對一人已死,其餘三人豈得免乎?」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知四梵志避無常對,各求度世免濟其難,然其宿命終不可避。以此因緣尋究本末,欲使後世人示其大明,亦使正法久存於世。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止不受死。」
老見苦痛, 死則意去, 樂家縛獄,
貪世不斷。
昔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眾多比丘白世尊曰:「如來今日為觀何義,有何事故,捨人間之樂極世之美,出家學道?」爾時世尊與諸比丘廣演生經:「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戢在心懷,吾今當說極微之法。」諸比丘對曰:「願樂欲聞。」世尊告曰:「爾時世尊廣與比丘生經。比丘當知!父真淨王敕諸臣佐:『吾今欲出後園觀看,可速嚴駕羽寶之車。』爾時臣佐至真淨王所而白王曰:『太子欲出後園觀看,被敕嚴駕羽寶之車。』時王聞此語,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告臣佐曰:『聽太子出後園遊觀,或能除去愁憂亂想。』
即自嚴駕集諸大眾三十部軍,左右翼從各十五部,除前後導引。比丘!我時至後園觀看,見有老人形衰色變皮緩面皺,拄杖呻吟氣力枯竭,時問御者:『斯是何人,形衰色變乃至於斯?』御者報曰:『此是老人。』太子問曰:『何謂為老?』御者報曰:『所謂老者形衰年邁伺命旦夕,衰耗之法漸近死趣,故謂為老。』我時,比丘!復問御者:『吾亦當復有此衰耶?』御者報曰:『尊及人天皆有斯患,無免此者。』時我自念:『夫人受形皆有此患,貧賤富貴皆當有此。』便敕御者迴車歸宮,清淨自守思惟道德。時,真淨王問彼御者:『太子出遊觀看,得遂意乎?』
御者曰:『太子出遊竟不至園。』王問御者曰:『以何因緣不至園觀?』御者報王:『太子出遊中道見老人,形變色衰憂思而還。』時真淨王得此罔然。『吾先有教令敕語街巷,諸有不淨穢污之物,無令太子見之,若有犯者左右前後當誅七家。』即遣尋究而無有家。所以然者,以其淨居天所化故也。時我,比丘!復作是念:『衰老年邁非適今有,人出胞胎已受形分則有衰老,及出胞胎行步出入、年盛力壯漸微轉衰,皆有此患。』
「『少時意盛壯, 為老所見逼,
形衰極枯槁, 氣竭憑杖行。』
「是時,比丘!吾出遊觀先見此變,如是數日,復告御者:『吾欲出遊至後園觀,速疾嚴駕羽寶之車。』
「爾時御者至真淨王所而白王曰:『太子欲出後園觀看,被敕嚴駕羽寶之車。』王聞此語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告臣佐曰:『聽太子出後園遊觀,或能除去愁憂亂想。』即自嚴駕集諸大眾三十部軍,左右翼從各十五部,除前後導引。比丘!我時至後園觀看,見有病人,形羸吐逆臥大小便,蠅噆其身,水腹痿黃臭穢難近。時我,比丘!問彼御者:『斯是何人?』御者對曰:『病人也。』『何謂為病?』對曰:『病者風差火錯心無歡樂,眾疹集聚食則不消,惡聞人聲,故謂為病。』時我問彼御者:『吾亦當復有此患耶?』御者報曰:『尊及人天亦有此病。』
時我,比丘!復作是念:『夫人受形不免此患,至園觀看竟何求乎?』即敕御者迴車歸宮,靜寂自修欲除其患。時真淨王問彼御者:『太子出遊後園觀看,為適意乎?』御者報曰:『太子出遊竟不至園。』王問御者:『以何因緣不至園觀?』御者報王:『太子出遊中道見病人,形羸吐逆臥大小便,蠅噆其身,水腹痿黃臭穢難近。』時真淨王得此罔然。『吾先有教敕語街巷,諸有不淨穢污之物,無令太子見之,若有犯者左右前後當誅七家。』即遣尋究,無有家聚。所以然者,以其淨居天所化故。時我,比丘!復作是念:『夫人受形必有此病,古來有是非適今也。』時,真淨王便作是念:『太子出遊所見瑞應,憂念世間必不樂家,會當出學。吾今當倍彼直衛侍護左側娛樂其志。』
「復經數日敕告御者:『吾欲出遊觀看,速疾嚴駕羽寶之車。』王聞此語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告臣佐曰:『聽太子出後園遊觀,或能除去愁憂亂想。』即自嚴駕集諸大眾三十部軍,左右翼從各十五部,除前後導引。我時,比丘!至後園看見有死人,宗族五親散髮蓬頭,呼天扣地圍繞啼哭。時我,比丘!問彼御者:『斯是何人?宗族五親散髮蓬頭,呼天扣地圍繞啼哭。』御者報曰:『死人也。』問曰:『何謂為死?』御者報曰:『所謂死人,恩愛已離無復命根,妻子五親永與世別,風逝火滅水消土散各在異處,魂神遷轉形如乾木無所覺知,故曰死也。』
我時,比丘!問彼御者:『吾亦當復有此死耶?』御者報曰:『尊及人天皆有此患無有免者。』時我,比丘!復作是念:『夫人處世不免此患,至後園觀竟何求乎?』即敕御者迴車歸宮,靜寂自修欲除其患。時,真淨王問彼御者曰:『太子出遊後園觀看為何?適意乎?』御者報曰:『太子出遊竟不至園,中道見死人於是便還。』時真淨王得此罔然。『吾先有教令敕語街巷,諸有不淨穢污之物,無令太子見之,若有犯者左右前後當誅七家。』即遣尋究而無有家。所以然者,以其淨居天所化故也。時我,比丘!便作是念:『咄老病死無免之者!吾今宜可善求巧便出家學道。』時我,比丘!即捨家出,求無上道成最正覺,今得為佛度脫萬民,皆由積行無戀慕心,今我出現自致正覺。
「老見苦痛, 死則意去, 樂家縛獄,
貪世不斷。」
諸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即從坐起,禮佛而去。
老則形變, 喻如故車, 法能除苦,
宜以力學。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眾多比丘白世尊曰:「如來今日年已耆老,肌膚舒緩不與常同。」佛告比丘:「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我年已老。設當持戒梵行比丘,以如來身安處高床周行四海,雖與恭敬以報重恩。然我本修無憍慢心自證成佛,吾不說是。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所謂故車者。王家所造,或以金銀刻鏤作車,或水精琉璃雜廁其間,經年積歲猶有朽敗,況四大身筋纏血澆,眾事合集乃成此形?父母所造。十月懷抱推溫去濕,隨時瞻視乃名為人。唯有明智能除此苦,以法自將訓誨未悟,加以權化應適無方,宜以力學,稱佛世尊誘導之言,以無諭諂蠲除妄見,不犯身口意行,以第一義充飽一切,將育眾生,行不漏失無懼畏者,謂佛世尊如來弟子,教訓弟子以禁防非。
「老則形變, 喻如故車, 法能除苦,
宜以力學。」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咄嗟老至, 色變作耄, 少時如意,
老見蹈藉。
昔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爾時尊者阿難著衣正服,偏露右臂長跪叉手白佛言:「世尊!今觀如來形變色微,諸根舒緩形狀轉朽,眼根耳鼻舌身諸根不與常同。」佛告阿難:「如是如是,如汝所言。
所謂老者,能使極妙殊特之容變為異色,諸根具滿能使缺漏,與病結伴與死並流;色力豪貴財富盈溢能使闕減,身體平正內理充滿,能使僂步憑杖而行;髮如紺青亦如蜜王猶如純黑,能使變白髮落不住;眼如牛眴白黑分明,能使目中生膚睆瞖;額如油光晃昱照曜,能使面皺狀如皮燋;齒如白珂亦如白雪新[穀-禾+牛] 牛乳,如烏賊魚絕白胞滿,上下齊平觀無厭足,能使凋落虫齲疼痛。
取要言之,於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休勒、人及非人,能使衰耗無少壯心,痛中之苦莫甚於老。是故說曰,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老見蹈藉。如來世尊以三十二相而自纏絡,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圓光七尺無冥不照,八種音聲遠震十方,猶為老病所見蹈藉,況處凡夫得免此乎?」以此因緣尋究本末,為後眾生示現大明,亦使正法久存於世,於大眾中故說斯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