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譯雜阿含經

失譯16卷CBETA T0100大于一万字 30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二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初誦第二
(二三)
如是我聞:
我是这样听说的:
一時,佛在王舍城,住寒林中。爾時,佛告諸比丘:「人生壽淺,會必歸終,應勤行道,淨修梵行,是故汝等不應懈怠,應修善行,修於法義,及以真行。」
那时候,佛陀在王舍城的寒林中。在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所有的比丘们:“人的生命短暂,终究会走向生命的终点,应该努力修行,精心修炼梵行。因此,你们都不应该懈怠,应该修炼善行,修炼法义,以及真实的行为。”
爾時,魔王聞是說已,即作是念:「沙門瞿曇在王舍城,住寒林中,為諸聲聞而說法要,我當至彼而作壞亂。」爾時魔王作是念已,化為摩納,往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而說偈言:
那时候,魔王听完这个说法后,立刻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沙门瞿曇现在在王舍城,住在寒林中,为了所有的声闻弟子讲解佛法的要点,我应该去那里搞破坏。”那时候,魔王产生这样的想法后,就变成了一个摩纳,来到了佛的所在地,向佛敬礼,站在一边,然后开始说诗句。
「人生壽長, 無諸嬈惱, 常得安隱,
「人的寿命长久,没有任何烦恼困扰,总是得到安宁,
無有死徑。」
并且没有死亡的威胁。」
佛作是念:「魔王波旬來作嬈亂。」即說偈言:
佛陀这样想:「魔王波旬来了,要制造混乱。」然后他说了一首诗:
「人命短促, 多諸嬈害, 宜急修善,
"人的生命短暂,充满了各种困扰和伤害,应该立即修行善事,
如救頭燃。 當知波旬, 欲來惱觸。」
就像救头着火一样紧急。要知道魔难,随时可能来到,给我们带来困扰和触动。"
爾時,魔王聞說偈已,即作是念:「沙門瞿曇知我心念。」愁憂苦惱,深生悔恨,便即隱形,還于天宮。
那时候,魔王听完偈语后,立刻心生念头:“沙门瞿曇看透了我的心思。”他感到忧虑痛苦,深深地后悔,于是立刻隐身,返回天宫。
(二四)
如是我聞:
如是我听到:
一時,佛在王舍城寒林之中。爾時,佛告諸比丘:「諸行無常,迅速不停,無可恃怙,是敗壞法,應當速離,趣解脫道。」
爾時,魔王波旬復作是念:「沙門瞿曇住王舍城在寒林中,為諸聲聞說如是法,我當往彼而為嬈亂。」爾時魔王作是念已,化為摩納,往至佛所,在一面立,而說偈言:
「晝夜恒在, 命常迴來, 如輪軸轉,
周迴無已。」
佛知魔王來作嬈亂,即說偈言:
「命欲日夜盡, 壽者多患難,
猶如陷下河, 速盡無遺餘,
是故汝波旬, 不應作壞亂。」
魔作是念:「佛知我心。」愁憂苦惱,極生悔恨,隱形而去,還于天宮。
(二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世尊於夜後分,經行林中。於其晨朝,洗足已,正身端坐,繫念在前。爾時,魔王作是念言:「沙門瞿曇在王舍城,於夜後分,林中經行。於其晨朝,洗足已,入於靜室,正身端坐,繫念在前。我今當往,而作嬈亂。」作是念已,即便化為摩納之形,在佛前立,而說偈言:
「我心能化作, 羅網遍虛空,
沙門於我所, 終不得解脫。」
佛作是念:「魔來嬈亂。」即說偈言:
「世間有五欲, 愚者為所縛,
能斷此諸欲, 永盡一切苦。
我已斷諸欲, 意亦不染著,
波旬應當知, 我久壞欲網。」
爾時,魔王聞說偈已,不果所願,憂愁苦惱,隱形而去,還于天宮。
(二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世尊於初夜後分,坐臥經行。於其晨朝,洗足入房,右脇著地,足足相累,繫心在明,修於念覺,而生起想。爾時,魔王波旬即作是念:「沙門瞿曇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中,經行坐臥。於其晨朝,洗足入房,右脇著地,足足相累,繫心在明,修於念覺,作於起想。我當至彼,而作嬈亂。」作是念已,化為摩納,在佛前住,而說偈言:
「何以睡眠? 何以睡眠? 云何睡眠,
如入涅槃? 如所作辦, 而自安眠,
乃至日出, 故復眠也。」
佛知天魔來作嬈亂,即說偈言:
「愛網著諸有, 遍覆一切處,
我今破斯網, 諸愛永已斷。
一切有生盡, 安隱涅槃樂,
波旬汝今者, 於我復何為?」
爾時,魔王聞說偈已,憂愁苦惱,即便隱形,還于天宮。
(二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值天雲霧,降少微雨,電光暉赫,處處晃耀。爾時,世尊即於其夜露地經行。魔王波旬而作是念:「沙門瞿曇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值天雲霧,降少微雨,電光暉赫,處處光耀,於其夜中露地經行。我當往彼,而作壞亂。」爾時,魔王作是念已,在其山上,推大石下,欲到佛所。時,彼大石,自然碎壞。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汝壞靈鷲山, 令如粉微塵,
巨海及大地, 悉皆分碎裂。
欲使正解脫, 生於怖畏相,
欲令毛髮竪, 終無有是處。」
爾時,魔王作是念言:「沙門瞿曇知我所念。」憂愁苦惱,即便隱身,還于天宮。
(二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爾時,世尊於其中夜露地經行,洗足已,入靜房中,整身端坐,繫念在前。魔王波旬作是念言:「瞿曇沙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露地經行。我當往彼,而作嬈亂。」爾時,魔王即自變形作蟒蛇身,其形長大,猶如大船。雙目晃朗,如憍薩羅鉢。吐舌炎炎,又如掣電。出入息聲,如大雷震。住於佛前,以身遶佛,引頸舉頭,當佛頂上。
爾時,世尊知魔嬈亂,而說偈言:
「我處于閑寂, 繫心正解脫,
安禪修其身, 如昔諸佛法。
毒蛇極猛暴, 狀貌甚可畏,
蚊虻及蚤蝨, 種種諸惱觸,
不動我一毛, 況能令我畏?
假使虛空裂, 大地皆振動,
一切諸眾生, 皆生大驚懼,
欲令我怖畏, 終無有是處。
設復有毒箭, 中于我心者,
當于被箭時, 終不求救護,
然復此毒箭, 亦不能中我。」
爾時,魔王聞佛說偈,而作是念:「瞿曇沙門已知我心。」生大怖畏,憂愁悔恨,即變形去,還于天宮。
(二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曼直林中。佛於初夜坐禪經行。初夜以訖,洗足入室,右脇著地,足足相累,繫心在明,作於起想。魔王波旬知佛心已,而作是念:「沙門瞿曇在王舍城曼直林中,於其初夜,坐禪經行。至中夜前,洗足入房,右脇著地,足足相累,繫心在明,作於起想。我今當往,而作壞亂。」爾時,魔王化作摩納,在如來前,而說偈言:
「云何無事務, 而作於睡眠?
安寢不[寤-吾+告]寤, 如似醉人眠。
人無財業者, 乃可自恣睡,
大有諸財業, 歡樂快睡眠。」
爾時,世尊知魔來嬈亂,而說偈言:
「我非無作睡, 亦非醉而眠。
我無世財故, 是以今睡眠,
我多得法財, 是以安睡眠。
我於睡眠中, 乃至出入息,
皆能有利益, 未甞有損減。
寤則無疑慮, 睡眠無所畏。
譬如有毒箭, 人射中其心,
數數受苦痛, 猶尚能得睡。
我毒箭已拔, 何故而不睡?」
魔聞是偈,作是念:「沙門瞿曇已知我心。」心懷憂惱,於即還宮。
(三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毘婆波世山七葉窟中。爾時,有一比丘名曰求悳,獨住仙山黑石窟中,處於閑靜,勤行精進,以不放逸,斷於我見,得時解脫,自身作證,復還退失。第二第三,乃至第六,亦還退失。比丘念言:「我今獨處,修行精進,六返退失,若更退失,以刀自割。」魔王波旬知佛在王舍城毘婆波世山七葉窟中,瞿曇弟子名曰求悳,亦在王舍城獨住仙山黑石窟中,勤行精進,心不放逸,得時解脫,自身作證。得已,退失,如是六返。爾時,魔王而作是念:「求悳比丘若第七得,必自傷害,出魔境界。」作是念已,捉琉璃琴,往到佛所,扣琴作偈:
「大智大精進, 有大神通達,
於法得自在, 威光極熾盛。
汝聲聞弟子, 今將欲自害,
人中最上者, 汝今應遮斷。
云何樂汝法? 何故學他死?」
爾時,魔王說是偈已,佛告魔言:「波旬!汝今乃是諸放逸者之大親友,汝今所說自為說耳,乃不為彼比丘說也。」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若人不怯弱, 堅修行精進,
恒樂於禪定, 晝夜修眾善。
乾竭愛欲使, 壞汝魔軍眾,
今捨後邊身, 永入於涅槃。」
爾時,魔王憂悲苦惱,失琉璃琴,愁毒悔恨,還本宮殿。
佛告諸比丘:「當共汝等詣仙人山求悳比丘所。」佛將諸比丘詣求悳所,見求悳尸東猶如煙聚。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此煙聚已不?」諸比丘言:「已見,世尊。」尸南西北亦如是聚。佛告比丘:「此是波旬隱形遶求悳所,覓其心識。」佛告比丘:「求悳比丘以入涅槃,無有神識,無所至方。」
爾時,魔王化形摩納,而說偈言:
「上下及四方, 推求求悳識,
莫知所至方, 神識竟何趣?」
爾時,世尊告波旬言:「如此健夫,破汝軍眾,以入涅槃。」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優樓比螺聚落尼連禪河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魔王而作是念:「佛在優樓比螺聚落尼連禪河菩提樹下,成佛未久。我當詣彼,伺求其便。」作是念已,往詣佛所,而說偈言:
「汝獨處閑靜, 閉默常寂然,
光顏顯神體, 諸根悉悅豫。
譬如失財者, 後還獲於財,
汝今翫禪寂, 歡喜亦如是。
既能遺國榮, 亦不悕名利,
何不與諸人, 而共為親友?」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我久獲禪定, 其心常寂然,
破壞汝欲軍, 得於無上財。
我根恒恬豫, 心中得寂滅,
以壞汝欲軍, 修道情歡喜。
獨一離憒閙, 安用親友為?」
爾時,魔王復說偈言:
「汝已獲正道, 安隱向涅槃,
既以得妙法, 宜常戢在懷,
誠應獨了知, 何以教眾人?」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人不屬魔者, 諮吾彼岸法,
我為正分別, 諦實得盡滅,
止心不放逸, 魔不得其便。」
爾時,魔王復說偈言:
「譬如白石山, 其色類脂膏,
群鳥不別知, 飛來而噏食。
既不得其味, [口*(隹/乃)]傷而虛還,
我今亦如是, 徒來無所為。」
爾時,魔王說是偈已,憂愁苦惱,極生悔恨,向一空處,蹲踞獨坐,以箭畫地,思作方計。時,魔三女:一名極愛,二名悅彼,三名適意。時,魔三女往至魔邊,向父說偈:
「父今名丈夫, 何以懷憂愁?
我當以欲羂, 羂彼如捕鳥,
將來至父所, 使父得自在。」
爾時,魔王說偈答言:
「彼人善斷欲, 不可以欲牽,
已過魔境界, 是故我懷憂。」
彼魔三女化其形容,極為端嚴,往至佛所,即禮佛足,在一面立。三女同聲,俱白佛言:「我故來供養,與佛策使。」爾時,世尊無上斷愛,了不顧視,第二第三,亦作是語,佛不觀察。
時,魔三女退在一處,自共議論:「男子之法,所好各異,或愛小者,或愛中者,或愛大者。」即時一女,化作六百女人,或作小女,或作童女,或作未嫁女,或作已嫁女,或作已產女,或作未產女,化作如是眾多女已,俱往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今來供養世尊,為其策使,給侍手足。」佛不觀察,第二第三,亦如是說,都不顧視。
時,魔女等復退一處,更共語言:「此必得無上斷愛欲解脫故,若不爾者,應見我等狂亂吐血,或能心裂。我等當往其所,以偈問難。」魔女極愛以偈問曰:
「端拱樹下坐, 閑靜獨思惟,
為失於財寶, 為欲求大財?
城邑聚落中, 都無愛著心,
何不與眾人, 而共作親友?」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我以得大財, 心中得寂滅,
我壞愛欲軍, 妙色都不著。
獨處而坐禪, 最受第一樂,
以是因緣故, 都不求親友。」
魔女適意復說偈言:
「比丘住何處, 能度五駛流,
六駛流亦過? 入何禪定中,
得度大欲岸, 永離有攝縛?」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身獲柔軟樂, 心得善解脫,
心離於諸業, 意不復退轉。
得斷覺觀法, 得離瞋愛掉,
得住此處住, 能度五駛流。
并度第六者, 作如是坐禪,
能度大欲結, 并離有攝流。」
魔女悅彼復說偈言:
「已斷於愛結, 離眾所著處,
多欲度駛流, 多欲度死岸,
唯有黠慧者, 能度如斯難。」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大精進濟拔, 如來正法度,
如法得度脫, 智者莫不欣。」
三女不果所願,還至父所。爾時,魔王呵責三女,因說偈言:
「三女占壞彼, 形容猶如電,
向彼大精進, 如風吹兜羅。
爪以欲壞山, 齒齚於鐵丸,
嬰愚以藕絲, 欲懸於太山。
佛已度眾著, 欲共彼講論,
羂摾欲捕風, 欲下虛空月。
以手掬大海, 望欲得乾竭,
佛已離諸著, 欲往共講論。
舉脚度須彌, 大海中覓地,
佛已出諸著, 而往共講論。」
魔王憂愁悔恨,於即滅沒,還于天宮。
(三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靈鷲山。爾時,佛與諸比丘讚嘆涅槃法。魔王作是念:「佛在王舍城,與諸比丘讚涅槃法。我今當往,而作壞亂。」作是念已,即便化形,作一百人,五十人極為端正,五十人極為醜惡,時,諸比丘皆生驚怪,今以何故,極為端正,復有極醜?
佛知魔來欲作壞亂。爾時,世尊告波旬言:「汝於長夜生死之中,具受如是好惡之形,汝當云何得度苦岸?如是變化,復何用為?若有愛著於男女者,汝當變化作眾形相。我今都無男女之相,何用變化作眾形為?」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長壽、何帝及羂摾 睡眠、經行、大毒蛇
無所為、求悳、魔女 壞亂變形及好惡
(三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堅持七行,必得帝釋。何以故?昔者,帝釋為人之時,發初履行:孝順父母;恭敬尊長;所言柔軟,斷於兩舌;好施;無慳;恒修實語,終不欺誑;不起瞋恚,設生嫌恨,尋思滅之。」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於父母所, 極能孝順, 於諸尊長,
深心恭敬。 恒作軟善, 恩柔好語,
斷於兩舌, 慳貪瞋恚。 三十三天,
各作是語: 『如是行者, 勝我等輩,
應當別住, 以為天王。』」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獼猴彼岸大講堂中。有一離車,名摩訶離,來詣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頗曾見帝釋不?」佛言:「我見。」離車白佛言:「有夜叉鬼,狀似帝釋,世尊所見將無是彼夜叉鬼耶?」佛告離車:「是帝釋身,我善識之。夜叉之形如帝釋者,我亦識知。帝釋本行,及所行事,我亦盡知。帝釋本為人時,極孝順父母;敬於尊長;所言柔軟,斷於兩舌;除去慳嫉;常好布施;口常實語;除於瞋恚,不起嫌恨。」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於父母所, 極能孝順, 於諸尊長,
深心恭敬, 恒作軟善, 恩柔好語,
斷於兩舌, 慳貪瞋恚。 三十三天,
各作是語: 『如是行者, 勝我等輩,
應當別住, 以為天王。』」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比丘往到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帝釋?云何作帝釋相?」佛告比丘:「帝釋本在人中,所有布施,生純信心,信心施於貧窮、沙門、婆羅門等。其所施時,施漿飲食,種種餚饍,種種華鬘,種種諸香,燒香、塗香,財帛床榻。以是因緣。時諸天等名為帝釋。」
比丘復白佛:「何故名帝釋為富蘭但那?」佛告比丘:「帝釋昔在人中,施無厭足,數數施故,諸天號名為富蘭但那。」
「以何因緣,復名帝釋為摩佉婆?」佛告比丘:「帝釋本作婆羅門,名摩佉婆。」
又問:「復何因緣,名婆娑婆?」佛言:「數數常以衣服施沙門、婆羅門,以是緣故,名婆娑婆。」
又問:「復何因緣,名憍尸迦?」佛告比丘:「帝釋本為人時,姓憍尸迦,故名憍尸迦。」「復何因緣,名舍脂夫?」佛告比丘:「帝釋娶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女,名舍脂。」
又問:「復以何緣,名為千眼?」佛告比丘:「帝釋本為人時,極大聰明,斷事之時,須臾之間,能斷千事,以是因緣,故名千眼。」
「復以何緣,名因陀羅?」佛告比丘:「帝釋居天王位,斷理天事故,名因陀羅。」
爾時,世尊告比丘:「能具上七事,以是緣故,諸天號曰帝釋。」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所有一夜叉,形狀甚小,顏色鄙惡,身形又黑,人不喜見,坐帝釋座上。爾時,三十三天見是夜叉坐於釋處,皆大瞋忿,種種毀罵。爾時,夜叉惡相漸滅,善色轉生,漸漸長大。諸天罵詈,瞋恚轉多,夜叉遂復身形長大,顏色鮮盛。諸天相將至帝釋所,白帝釋言:『有一夜叉,極為醜陋,身形甚小,坐帝釋處。我等諸天,盡共罵詈,而夜叉子顏色轉好,身形漸大。』帝釋語言:『有是夜叉,得諸罵詈,形色轉好,名助人瞋。』爾時,帝釋還向坐所,偏袒右肩,手擎香爐,語夜又言:『大仙!我是帝釋,我是帝釋。』三自稱名,夜叉轉小,形色轉惡,於是消滅。帝釋還復帝釋坐,告諸天言:『自今以往,莫生瞋恚。若有惡對,慎莫加瞋。』
「『若他來侵欺, 莫還侵欺彼,
於來侵害者, 皆生於慈心。
無瞋無害者, 常應親近之,
彼即是賢聖, 亦賢聖弟子。
諸有瞋恚者, 為瞋山所障。
若有瞋恚時, 能少禁制者,
是名為善法, 如轡制惡馬。』」
佛告諸比丘:「帝釋居天王位,受諸欲樂,猶能制瞋,又常讚嘆禁制瞋者,況汝比丘,信家非家,出家入道,剃除鬚髮,被服法衣,而不制瞋,讚離瞋者?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爾時,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晨朝時到,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已,洗足,攝坐具,詣得眼林中,遍觀察已,於閑靜處,在樹下,結加趺坐,住於天住。爾時,耆陀精舍中,有二比丘於僧斷事時,共生忿諍,一小默然忍,一瞋熾盛。彼熾盛者,自見己過,而來歸向默忍比丘,求欲懺悔。默忍比丘,不受其懺。如是展轉,諸比丘等共相論說,出大音聲。
如來爾時住於天住,以淨天耳過於人耳,遙聞是聲,即從坐起,至於僧中,在於僧前,敷座而坐。佛告諸比丘:「我於今朝著衣持鉢,入城乞食,乃至來入林中靜坐,聞諸比丘高聲大喚,為作何事?」
爾時,比丘即白佛言:「世尊!耆陀精舍有二比丘僧斷事時,共生忿諍。一比丘者,小自默忍;其一比丘,熾盛多語。熾盛比丘,自知己過,歸誠懺悔,默忍比丘,不受其懺。展轉共道,出大音聲。」
佛告比丘:「云何愚癡,不受他懺?諸比丘!當知昔日釋提桓因在善法堂諸天眾中,而說偈言:
「『譬如用瓢器, 斟酥以益燈,
火然轉熾盛, 反更燒瓢器。
瞋心亦如是, 還自燒善根,
我終不含怒, 瞋已尋復散。
不如水流, 迴復無窮已,
雖瞋不惡口, 不觸汝所諱。
所諱如要脈, 我終不傷害,
調伏於身已, 於己即有利。
無瞋無害者, 彼即是賢聖,
亦賢聖弟子, 常應親近之。
諸有瞋恚者, 重障猶如山。
若有瞋恚時, 能少禁制者,
是名為善業, 如轡制惡馬。』」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處天王位,天中自在,尚能修忍,讚嘆忍者,況汝比丘,出家毀形,而當不忍讚嘆於忍?」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釋提桓因將諸天眾,將欲往與阿脩羅戰。時,釋提桓因語毘摩質多羅阿脩羅王言:『我等今者,不必苟須多將人眾,共相傷害,但共講論,以決勝負。』毘摩質多羅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我等講論,若有勝負,誰當分別?』釋提桓因言:『我等眾中,并阿修羅,亦有聰哲、智慧、辯才,能當善惡,決勝負者。』毘摩質多言:『帝釋汝今先說。』帝釋答言:『我亦能說;汝是舊天,應當先說。』
「毘摩質多即說偈言:
「『今我見忍過, 愚者謂忍法,
彼怖故生忍, 便以己為勝。』
「釋提桓因復說偈言:
「『隨彼言怖畏, 己利最為勝,
財寶及諸利, 無勝忍辱者。』
「毘摩質多羅復說偈言:
「『愚者無智慧, 要當須止制,
譬如彼後牛, 騰陌先牛上,
是故須刀杖, 摧伏於愚者。』
「釋提桓因以偈答言:
「『我觀止制愚, 默忍最為勝,
極大瞋恚忿, 能忍彼自息。
無瞋無害者, 彼即是賢聖,
亦賢聖弟子, 常應親近之。
諸有瞋恚者, 瞋重障如山。
若有瞋恚時, 能少禁制者,
是名為善業, 如轡制惡馬。』
「諸天及阿脩羅眾有智慧者,詳共評議,量其勝負。以阿脩羅說諍鬪為本,釋提桓因止息諍訟,心無忿競,以阿脩羅負,帝釋為勝。」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天中自在,長夜忍辱,讚忍辱法,汝等比丘,若能忍辱,讚嘆忍者,稱出家法。」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往昔之時,釋提桓因共阿脩羅將欲戰鬭,治嚴已辦。爾時,釋提桓因告諸天言:『我等諸天,若得勝者,必以五縛繫阿脩羅,將詣天宮。』時,阿脩羅亦勅己眾:『我等若勝,亦以五縛繫釋提桓因,詣阿脩羅宮。』爾時,諸天眾勝,即以五縛繫毘摩質多羅,將詣天宮。毘摩質多見帝釋時,瞋恚罵詈,極出惡言。帝釋爾時親聞罵聲,默不加報。爾時,御者摩得伽即說偈言:
「『釋脂之夫摩佉婆, 汝為怖畏無力耶?
毘摩質多面前罵, 極出惡言云何忍?』
「爾時,帝釋說偈答言:
「『我不怖畏而生忍, 亦不以我無力故,
而畏毘摩質多羅, 我以勝智自修忍。
愚者淺識智無及, 而常諍訟心不息,
若我以力用禁制, 與彼愚者同無異。』
「御者復說偈言:
「『孾愚若放縱, 轉劇不休息,
如彼後行牛, 騰陌前牛上,
健者為以力, 禁制彼愚者。』
「帝釋復說偈言:
「『我觀制禁愚, 莫過於忍默,
瞋恚熾盛時, 唯忍最能制。
愚者謂有力, 而實是無力,
愚不識善惡, 無法可禁制。
我身有勇力, 能忍愚劣者,
是名第一忍, 忍中之善者。
微者於有力, 不得不行者,
是名怖畏忍, 不名為實忍。
威力得自在, 為他所毀罵,
默然不加報, 是名為勝忍。
微劣怖威力, 默然不能報,
是名為怖畏, 不名為行忍。
孾愚無智等, 惡害以加他,
見他默然忍, 便以己為勝。
賢聖有智者, 謂忍最為勝,
是以聖賢眾, 恒讚忍功德。
除己并與他, 滅除諸難畏,
見他瞋恚盛, 但能行默忍。
彼瞋自然滅, 不煩刀杖力,
彼此得大利, 自利亦利他。
愚者謂忍怯, 賢智之所讚,
忍於勝己者, 怖畏患害故。
若於等己諍, 畏俱害故忍,
能忍卑劣者, 忍中最為上。』」
佛告諸比丘:「帝釋於三十三天最為自在,行於王法,尚能修忍,讚嘆於忍,況諸比丘,毀形入法,應當修忍,讚嘆於忍。若能修忍,及讚嘆者,是出家法。」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比丘:「昔釋提桓因欲詣遊戲園,勅御者摩得梨伽:『汝駕千馬車。』時,摩得梨伽疾駕車已,即白釋言:『嚴駕已訖,宜知是時。』帝釋出毘禪延堂上,叉手合掌,東面向佛。摩得梨見帝釋東向合掌,心生驚懼,失所捉鞭,并所執轡。帝釋語言:『汝見何事,驚怖乃爾,失馬鞭轡?』摩得梨言:『摩佉釋脂之夫,我見汝叉手東向,以是心懼,故失鞭轡。一切有生,皆敬於汝。一切地主,盡屬於汝。四天王及三十三天,皆禮敬汝。誰復有德,勝於汝者?叉手合掌,東向而立。』帝釋答言:『一切敬我,信如汝言。一切人天,所恭敬者,號之為佛。我今恭敬,禮向於佛。』
「『最大名稱世間尊, 汝摩得梨應當知,
我今於彼生敬信, 是故叉手合掌立。』
「摩得梨即說偈言:
「『爾時敬禮世間勝, 我亦隨汝恭敬禮。』
「作是語已,合掌禮敬,乘輦而去。」
佛告諸比丘:「帝釋自在處天王位,猶尚恭敬禮拜於佛,汝諸比丘,剃除鬚髮,出家學道,勤當敬佛,應出家法。」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釋提桓因欲詣遊戲園,勅御者摩得梨:『汝駕千馬車。』時,摩得梨尋駕車已,詣帝釋所,即白釋言:『嚴駕已訖,宜知是時。』爾時,帝釋出毘禪延堂,合掌南向。時,摩得梨見已,心亦驚怕,失鞭及轡。帝釋語言:『汝見何事,驚怖乃爾?』摩得梨言:『摩佉釋脂之夫!我今見汝合掌南向,心懷懼故,致失鞭轡。一切有生,皆敬於汝。一切地主,盡屬於汝。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皆禮敬汝。誰復有德,勝於汝者?叉手合掌,南向而立。』帝釋答言:『一切敬我,信如汝言。一切天人,所恭敬者,名之為法,我今恭敬禮具足戒法。』
「『有諸出家者, 以修不放逸,
長夜入寂定, 修最上梵行。
捨棄於三毒, 能得解脫法,
有如是等法, 我今恭敬禮。
諸大阿羅漢, 遠離於欲者,
能滅無明闇, 斷除諸結使;
并在家修善, 不作惡業者,
如是正法子, 今我皆敬禮。』
「摩得梨言:『汝禮最勝,我願隨禮。』爾時,帝釋作是語已,合掌敬禮,乘輦而去。」
佛告諸比丘:「帝釋處於人天,而得自在,尚能恭敬禮敬於法,況汝比丘,剃除鬚髮,出家學道,而當不勤恭敬於法?」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昔釋提桓因欲詣遊戲園,勅御者摩得梨:『汝嚴駕千馬車。』時,摩得梨駕車已訖,詣帝釋所,白帝釋言:『嚴駕已訖,宜知是時。』爾時,帝釋出毘禪延堂,合掌西向。時,御者摩得梨見是事已,亦生驚懼,失鞭及轡。帝釋語言:『汝見何事,驚怖乃爾?』摩得梨言:『摩佉釋脂之夫!我今見汝合掌西向,心懷懼,故致失鞭轡。一切有生,皆敬於汝。一切地主,盡屬於汝。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皆禮敬汝。誰復有德,勝於汝者?叉手合掌,敬向西方。』帝釋答言『一切敬我,如汝所言。一切天人,所恭敬者,名之為僧,今我恭敬信向於僧。』
「『人身膿汗滿, 劇於露死屍,
恒患飢渴苦, 豈羨彼無家?
汝今以何故, 極能恭敬彼?
彼有何威儀, 及以道德行?
願汝為我說, 我今至心聽。』
「爾時,釋提桓因即說偈言:
「『以彼無家故, 我實羨於彼,
彼亦無庫藏, 倉庫及穀米。
離諸眾事務, 節食諧全命,
善護於禁戒, 辯說美妙法。
勇健無怯心, 行聖默然法,
諸天阿脩羅, 恒共有戰諍。
一切諸人中, 悉各有忿競,
今我所敬者, 悉皆離刀杖。
一切皆積聚, 彼悉能遠離,
世間所愛著, 彼心皆捨棄。
我今敬禮者, 遠離一切過,
摩得梨!汝今 應當知此事。』
「爾時,摩得梨復說偈言:
「『汝禮者最勝, 我亦隨恭敬,
摩佉之所禮, 我今隨汝禮。』
「說是偈已,帝釋乘輿而去。」
佛告諸比丘:「彼帝釋者,處人天自在,尚能敬僧,況汝比丘,出家修道,各宜敬僧。」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帝釋、摩訶離 以何因、夜叉
得眼、得善勝 縛繫及敬佛
敬法、禮僧十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