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
龍樹菩薩造 後秦 鳩摩羅什譯100卷CBETA T1509大于一万字 19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大智度論釋照明品第四十(卷六十二)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经文】
爾時,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
那时,慧命舍利弗对佛陀说:“世尊!这是般若波罗蜜吗?”
佛言:「是般若波羅蜜。」
佛陀回答:“是的,这是般若波罗蜜。”
「世尊!般若波羅蜜能照一切法,畢竟淨故。世尊!應禮般若波羅蜜。世尊!般若波羅蜜不著三界。世尊!般若波羅蜜除諸闇冥,一切煩惱諸見除故。世尊!般若波羅蜜一切助道法中最上。世尊!般若波羅蜜安隱,能斷一切怖畏苦惱故。世尊!般若波羅蜜能與光明,五眼莊嚴故。世尊!般若波羅蜜能示導墮邪道眾生,離二邊故。世尊!般若波羅蜜是一切種智,一切煩惱及習斷故。世尊!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母,能生諸佛法故。世尊!般若波羅蜜不生不滅,自相空故。世尊!般若波羅蜜遠離生死,非常非滅故。世尊!般若波羅蜜無救者作護,施一切珍寶故。世尊!般若波羅蜜具足力,無能破壞故。世尊!般若波羅蜜能轉三轉十二行法輪,一切諸法不轉不還故。世尊!般若波羅蜜能示諸法性,無法有法空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能照亮一切法,因为它能彻底清净。世尊!应当向般若波罗蜜致敬。世尊!般若波罗蜜不依附于三界。世尊!般若波罗蜜能消除一切无明和烦恼,以及各种错误见解。世尊!在所有辅助修行的法门中,般若波罗蜜是最为卓越的。世尊!般若波罗蜜带来安宁,能够断除一切恐惧和苦恼。世尊!般若波罗蜜能赐予光明,因为它装饰着五眼。世尊!般若波罗蜜能指引误入歧途的众生,使他们远离极端。世尊!般若波罗蜜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因为它能断除一切烦恼和习气。世尊!般若波罗蜜是所有大菩萨的母亲,因为它能孕育出所有佛法。世尊!般若波罗蜜不生也不灭,因为它本质上是空的。世尊!般若波罗蜜超越了生死轮回,它既非无常也非灭绝。世尊!般若波罗蜜无需外力保护,它本身就能施予一切珍贵之物。世尊!般若波罗蜜拥有完整的力量,没有什么能够破坏它。世尊!般若波罗蜜能够转动三次法轮,涵盖十二种行为的法则,而所有法都不会转变或回归。世尊!般若波罗蜜能够揭示诸法的本性,即使在无法中也能看到有法,因为它是空的。”
佛言:「當如供養世尊。禮般若波羅蜜,當如禮世尊。何以故?世尊不異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異世尊;世尊即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是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中出生諸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般若波羅蜜中生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五神通,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是般若波羅蜜中生佛十力、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種智。」
佛陀说:“应当像供养世尊一样供养般若波罗蜜,应当像礼敬世尊一样礼敬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因为世尊与般若波罗蜜无二无别,般若波罗蜜与世尊也无二无别;世尊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世尊。在般若波罗蜜中,诞生了所有的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般若波罗蜜中生出了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从内空到无法有法空,从四念处到八圣道分;在般若波罗蜜中,生出了佛的十力、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
爾時,釋提桓因心念:「何因緣故舍利弗問是事?」念已,語舍利弗:「何因緣故問是事?」
那时,释提桓因心中思考:“是什么因缘使得舍利弗提出这个问题?”思考之后,他问舍利弗:“是什么因缘让你提出这个问题?”
舍利弗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諸菩薩摩訶薩為般若波羅蜜守護,以漚和拘舍羅力故,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從初發心乃至法住,於其中間所作善根,一切和合隨喜,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緣故,我問是事。憍尸迦!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勝檀波羅蜜、尸羅、羼提、毘梨耶、禪波羅蜜。譬如生盲人,若百、若千、若百千而無前導,不能趣道、入城。憍尸迦!五波羅蜜亦如是,離般若波羅蜜,如盲無導,不能趣道、不能得一切種智。憍尸迦!若五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將導,是時五波羅蜜名為有眼;般若波羅蜜將導,得波羅蜜名字。」
舍利弗对释提桓因说:“憍尸迦!所有大菩萨们因为守护般若波罗蜜,依靠善巧方便的力量,对于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佛陀,从最初发心直到法的恒常不变,他们在此期间所积累的善根,全部聚集并随喜,回向于无上正等正觉。因此,我询问这件事。憍尸迦!大菩萨们的般若波罗蜜胜过布施波罗蜜、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波罗蜜。就像天生的盲人,无论是一百、一千、还是一万,如果没有向导,他们无法找到道路、进入城市。憍尸迦!五波罗蜜也是如此,如果离开了般若波罗蜜,就像盲人没有向导,无法找到道路、无法获得一切种智。憍尸迦!如果五波罗蜜得到般若波罗蜜的引导,那时五波罗蜜才被称为有眼;般若波罗蜜的引导,使得五波罗蜜获得波罗蜜的名字。”
釋提桓因語舍利弗:「如汝所言,般若波羅蜜將導五波羅蜜故,得波羅蜜名字。舍利弗!若無檀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若無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若爾者,何以故獨讚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对舍利弗说:“正如你所说,般若波罗蜜因为引导五波罗蜜,所以得到了波罗蜜的名称。舍利弗!如果没有布施波罗蜜,五波罗蜜就不会有波罗蜜的名称;如果没有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五波罗蜜也不会有波罗蜜的名称。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唯独赞颂般若波罗蜜呢?”
舍利弗言:「如是!如是!憍尸迦!無檀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無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但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能具足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以是故,憍尸迦!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中,最上、第一、最妙、無上、無與等。」
舍利弗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憍尸迦!没有布施波罗蜜,五波罗蜜就不会有波罗蜜的名称;没有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五波罗蜜就不会有波罗蜜的名称。但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在般若波罗蜜中,能够完全实现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因此,憍尸迦!般若波罗蜜在五波罗蜜中,是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伦比的。”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應生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向佛陀提问:“尊敬的世尊,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色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受、想、行、識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檀波羅蜜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乃至禪波羅蜜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智,一切種智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如是諸法不生故,般若波羅蜜應生。」
佛陀告诉舍利弗:“因为色不生,所以般若波罗蜜得以生起;因为受、想、行、识不生,所以般若波罗蜜得以生起;因为布施波罗蜜不生,所以般若波罗蜜得以生起;乃至因为禅定波罗蜜不生,所以般若波罗蜜得以生起;因为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智,一切种智不生,所以般若波罗蜜得以生起。因此,所有这些法不生,般若波罗蜜应当生起。”
舍利弗言:「世尊!云何色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乃至一切諸法不生故般若波羅蜜應生?」
舍利弗问道:“世尊!为什么说色不生,般若波罗蜜就生起?乃至为什么说一切法不生,般若波罗蜜应当生起呢?”
佛言:「色不起、不生、不得、不失故,乃至一切諸法不起、不生、不得、不失故,般若波羅蜜生。」
舍利弗白佛言:「如是生般若波羅蜜,與何等法合?」
佛言:「無所合,以是故得名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合何等法?」
佛言:「不與不善法合,不與善法合;不與世間法合,不與出世間法合;不與有漏法合,不與無漏法合;不與有罪法合,不與無罪法合;不與有為法合,不與無為法合。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為得諸法故生,以是故於諸法無所合。」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亦不合薩婆若?」
佛言:「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羅蜜亦不合薩婆若,亦不得。」
釋提桓因言:「世尊!云何般若波羅蜜亦不合薩婆若,亦不得?」
佛言:「般若波羅蜜不如名字、不如相、不如起作法合。」
釋提桓因言:「今云何合?」
佛言:「若菩薩摩訶薩如不取、不受、不住、不著、不斷,如是合,亦無所合。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羅蜜、一切法合,亦無所合。」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為一切法不起、不生、不得、不失故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作是念:『般若波羅蜜,若一切法合、若不合。』是菩薩摩訶薩則捨般若波羅蜜、遠離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復有因緣,菩薩摩訶薩捨般若波羅蜜、遠離般若波羅蜜。若菩薩摩訶薩作是念:『是般若波羅蜜無所有、空虛、不堅固。』是菩薩摩訶薩則捨般若波羅蜜、遠離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以是因緣故,捨離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信般若波羅蜜,為信何法?」
佛告須菩提:「信般若波羅蜜,則不信色,不信受、想、行、識;不信眼乃至意;不信色乃至法;不信眼界乃至意識界;不信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不信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信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不信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信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不信菩薩道;不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切種智。」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信般若波羅蜜時,不信色乃至一切種智?」
佛告須菩提:「色不可得故,信般若波羅蜜,不信色;乃至一切種智不可得故,信般若波羅蜜,不信一切種智。以是故,須菩提!信般若波羅蜜時,不信色乃至不信一切種智。」
【論】
釋曰:
上佛、彌勒、須菩提、釋提桓因共說隨喜義。舍利弗雖默然,聽聞是般若波羅蜜隨喜義甚深,無量無邊,大利益眾生;雖漏盡寂滅,發歡喜心,從坐起,合掌,白佛言:「能作隨喜、斷諸戲論、利益無量眾生令入佛道者,是般若波羅蜜。」佛可其語,故言「是」。
般若波羅蜜中說諸法實相;諸法實相中無戲論垢濁,故名「畢竟清淨」;畢竟清淨,故能遍照一切五種法藏,所謂過去、未來、 現在、無為及不可說。是故舍利弗言:「世尊!般若波羅蜜能照一切法,畢竟淨故。」
般若波羅蜜能守護菩薩,救諸苦惱,能滿所願,如梵天王守護三千大千世界,故眾生皆禮。
三界中三毒泥所不污,故言「不著三界」。
破一切愛等百八煩惱、我見等六十二見,故言「破無明黑闇」。
諸法中智慧最上,一切智慧中般若波羅蜜為上;以智慧為本,分別四念處等三十七品,是故言「一切助道法中最上」。
能斷生、老、病、死等諸怖畏苦惱,故言「安隱」。
是般若波羅蜜中攝五眼,故言「能與光明」。
離有邊、無邊等諸二邊,故言「能示正道」。
菩薩住金剛三昧,斷一切煩惱微習,令無遺餘,得無礙解脫,故言「一切種智」。
復次,知一切法總相、別相,一切種智因緣,故名「一切種智」。
能生十方三世無量諸佛法故言「諸菩薩母」。
一切法中各各自相空故言「不生不滅」。
斷、常是諸見本,諸見是諸結使本,諸結使是一切生死中苦本,是故言「遠離生死」。
能令眾生信三寶等諸善法寶;得諸善法寶故,得世間、出世間樂。能令眾生得二種樂故言「無救者作護」。
是般若波羅蜜相,乃至十方諸佛所不能壞。所以者何?畢竟不可得故,何況餘人!故言「具足波羅蜜」。
是般若波羅蜜中無自性故,說諸法不轉生死中,不還入涅槃——不生故不轉,不滅故不還,故言「能轉三轉十二行法輪」。三轉十二行法輪義,如先說。
一切法有二分:若有、若無。是般若中,有亦不應取,無亦不應取;離是有、無,即是諸法性,是故言「能示諸法性」。
如是等無量因緣,讚歎般若,後當廣說。
是般若波羅蜜是無相相。有人心未淳熟,求其定相不能得,便生慢心。是故舍利弗問:「應云何供養?」
佛教言:「當如供養佛。」以人從久遠已來深著眾生相,於貴法情薄,是故言:「如供養世尊。」
智者觀之,佛與般若等無異。所以者何?般若修集,即變為一切智。此中佛自說因緣:「是般若波羅蜜中,出生賢聖等,出生十善道等,世間、出世間法,乃至一切種智。」
「爾時,帝釋作是念」者,帝釋意:「以舍利弗漏盡離欲人,如似著法人讚歎般若。」
今舍利弗自說因緣:「菩薩為般若守護故,以方便力,能隨喜福德迴向,而不破般若波羅蜜相,是事希有,故尊敬般若波羅蜜。是故問佛云何供養。」
復次,憍尸迦!般若波羅蜜自力勢故,勝五波羅蜜。
問曰:
五波羅蜜應以五盲人作喻,何以乃說「百千」?
答曰:
此中說其力勢,不論多少。
復次,若言導五不足為貴,故說「百千」。
復次,波羅蜜亦多,如《賢劫三昧》中有八萬四千種波羅蜜,廣說則無量。
問曰:
檀波羅蜜亦有眼。所以者何?信有罪福,破邪見等無明,故能布施,何以故喻無眼?
答曰:
布施中,智慧是客來,非正體。譬如四大常和合,不得相離;諸波羅蜜和合亦如是。
不能趣道,道者,菩薩十地道;城者,一切種智等諸佛法。
復次,道者,八聖道分;城者,涅槃。
如盲人雖有手足力,不能得隨意有所至;得有眼人示導,則隨意所往,皆能成辦。五波羅蜜雖各各有事能,不得般若示導,尚不得二乘,何況無上道!五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將導故,得波羅蜜名字,至成佛道。
帝釋問:「汝自說諸波羅蜜和合,互相佐助,如四大不得相離。如是者,般若波羅蜜亦待五法,何以獨說以般若故五法得波羅蜜名字?」
答曰:雖六事和合、互相佐助,但般若波羅蜜力大故,五法因得波羅蜜名字。譬如合散,雖眾藥各各有力,石勢大故,名為石散。又如大軍摧敵,雖各各有力,主將力大故,主得名字。
舍利弗已問供養般若事,今問:「行者云何生般若波羅蜜?」
佛答:「若行者觀色等諸法不生相,是則生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復問:「云何觀色等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
答曰:「色等,因緣和合起,行者知色虛妄,不令起;不起故不生,不生故不得,不得故不失。」
爾時,舍利弗問意:「般若無生緣處,行者亦無生,如是般若與何法合?終歸何處住?得何果報?」
答曰:「般若波羅蜜無生相故無所合。」若般若波羅蜜有法合者,若善、若不善等,是不名般若波羅蜜;今無所合,故入般若波羅蜜數中。
問曰:
若爾者,帝釋已知一切法不合,何以獨問「薩婆若不合」?
答曰:
帝釋貴重深著是般若,於薩婆若愛未斷,故言:「乃至薩婆若亦不合耶?」
佛答:「般若波羅蜜、薩婆若亦不合。」一切法畢竟無生故。
此中佛破斷滅邪見故說「合」;般若波羅蜜不如凡夫人取相、著名、作起有為法合,如佛心合。
問曰:
云何如佛心合?
答曰:
一切相虛誑,故「不取相」;一切法中有無常等過咎,故「不受」;吾我心縛著世間,皆動相,故「不住」;能生種種苦惱,後變異,故「不著」;一切世間顛倒,顛倒果報不實,如幻、如夢,無所滅,故「不斷」。是故佛不著法、不生高心,入畢竟空善相中,深入大悲,以救眾生,菩薩應如佛心合。
帝釋歡喜,讚言:「希有!是般若波羅蜜不破壞諸法,不生、不得、不失故,而能成就菩薩,令得至佛。」
須菩提言:「若菩薩用有所得如是分別一切智等,一切法若合、若不合,是菩薩則失般若波羅蜜。」
佛然可其言,如是更有因緣:「菩薩若取汝所說『一切法無合不合』,取是空相,言『般若空無所有、不牢固』,是亦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知般若波羅蜜不可得相,是故問:「若信般若波羅蜜,信何法?」般若波羅蜜空亦不可得,為決定心信於何法?
佛言:「色等一切法不可信。何以故?色等一切法自性不可得故不可信。」
【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名為摩訶波羅蜜。」
「須菩提!何因緣故,是般若波羅蜜名為摩訶波羅蜜?」
須菩提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不作色大、不作色小,受、想、行、識不作大、不作小;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不作大、不作小;檀波羅蜜乃至禪波羅蜜,不作大、不作小;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作大、不作小;四念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作大、不作小;諸佛法,不作大、不作小;諸佛,不作大、不作小。是般若波羅蜜,不作色合、不作色散,受、想、行、識不作合、不作散;乃至諸佛不作合、不作散。色不作無量、不作非無量;乃至諸佛不作無量、亦不作非無量。色不作廣、不作狹;乃至諸佛不作廣、不作狹。不作色有力、不作色無力;乃至諸佛不作有力、不作無力。世尊!以是因緣故,是般若波羅蜜,名摩訶波羅蜜。
「世尊!若新發意菩薩摩訶薩若不遠離般若波羅蜜、不遠離禪波羅蜜、不遠離毘梨耶波羅蜜、不遠離羼提波羅蜜、不遠離尸羅波羅蜜、不遠離檀波羅蜜,如是念:『是般若波羅蜜,不作色大、不作色小,乃至諸佛不作大、不作小;色不作合、不作散;不作色無量、不作色非無量;不作色有力、不作色無力;乃至諸佛不作有力、不作無力。』世尊!菩薩摩訶薩若如是知,是為不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非般若波羅蜜相,所謂作色大小,乃至諸佛作大小;色有力無力,乃至諸佛有力無力。
「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用有所得故,有大過失。所謂行般若波羅蜜時,作色大、作色小,乃至諸佛作有力、作無力。何以故?有所得相者,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眾生不生故,般若波羅蜜亦應不生;色不生故,般若波羅蜜不生;乃至佛不生故,般若波羅蜜不生。
「眾生性無故,般若波羅蜜性無;色性無故,般若波羅蜜性無;乃至佛性無故,般若波羅蜜性無。
「眾生非法故,般若波羅蜜非法;色非法故,般若波羅蜜非法;乃至佛非法故,般若波羅蜜非法。
「眾生空故,般若波羅蜜空;色空故,般若波羅蜜空;乃至佛空故,般若波羅蜜空。
「眾生離故,般若波羅蜜離;色離故,般若波羅蜜離;乃至佛離故,般若波羅蜜離。
「眾生無有故,般若波羅蜜無有;色無有故,般若波羅蜜無有;乃至佛無有故,般若波羅蜜無有。
「眾生不可思議故,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色不可思議故,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乃至佛不可思議故,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
「眾生不滅故,般若波羅蜜不滅;色不滅故,般若波羅蜜不滅;乃至佛不滅故,般若波羅蜜不滅。
「眾生不可知故,般若波羅蜜不可知;色不可知故,般若波羅蜜不可知;乃至佛不可知故,般若波羅蜜不可知。
「眾生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不成就;色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不成就;乃至佛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不成就。
「世尊!以是因緣故,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名為摩訶波羅蜜。」
【論】
釋曰:
須菩提聞佛所說,疑心開解,讚歎般若波羅蜜言:「是般若名為摩訶波羅蜜。」
佛反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何以名為大波羅蜜?」
須菩提答:「色等諸法不作大、不作小故。」
凡夫人心於諸法中隨意作大、小。如人急時,其心縮小;安隱富樂時,心則寬大。又如八背捨中,隨心故,外色或大、或小。
又如凡夫人於眼見色中,非色事亦言色;如指業、指量、指數、指一異等法合為色,是名色作大。有人眼見色,可見處名色,不可見處不名色。有人言:麁色虛誑非真色,但微塵常故是真色;微塵和合時,假名為色,是名色作小。
如是等因緣,凡夫人於色或作大、或作小,隨憶想分別故,破諸法性;般若波羅蜜,隨色性如實觀,不作大、小。
「不合不散」者,般若波羅蜜,不說微色和合更有色生;但有假名,無有定相色,是故無合、無散。
色無邊故無量,無處不有色、無時不有色,故無有量。
色是作法;般若波羅蜜中,不以微塵合故有麁色;不以麁色散故還歸微塵,是故言不合不散;起法有分別籌量多少,不得言不合不散
無量,如凡人空故說無量,實故說有量;般若波羅蜜遠離空、實故言「非量非無量」。
凡夫人隨心憶念得解故,於色作廣、作狹;般若波羅蜜觀實法相,不隨心故,非廣、非狹。
凡夫人不知和合因緣生諸法,故言「色有力」。如合眾縷以為繩,不知者謂繩有力;又如牆崩殺人,言牆有力。若各各分散,則無有力。般若波羅蜜,知和合相,不說一法有力、不說言無力。
是故名「摩訶般若波羅蜜」。
復有大因緣,若菩薩不遠離六波羅蜜,色等諸法不作大、不作小。但行般若波羅蜜,則心散亂、不調順,多生疑悔、邪見,失般若波羅蜜相。若與五波羅蜜和合行,則調柔不錯,能成辦眾事。譬如八聖道分,正見是道,若無七事佐助,則不能辦事,亦不名正見。是故佛說:一切諸善法皆從因緣和合共生,無有一法獨自生者。是故和合時各各有力,但力有大小。是名行般若波羅蜜。
若菩薩離五波羅蜜,行般若波羅蜜,分別色等諸法若大、若小等,是人即墮用有所得,墮有邊中。若於色等諸法無所分別若大、若小,離五波羅蜜,著是不大不小等空相。先分別諸法大小,有所得為失;今著不大不小等空相,亦是失。
所以者何?此中須菩提說因緣:「有所得相者,乃至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寂滅相、無所得相、畢竟清淨相。有所得相者,生諸戲論、諍競;一切法無生無滅,無所得相。
如我、眾生,十方求索不可得,但有假名,實不生。眾生不生故,般若波羅蜜亦如眾生相,破吾我顛倒,故不生不滅。如色等諸法,生相不可得故不生。二法攝一切法:若眾生、若法。此二法因緣故和合生,但有假名,無有定性;若法無定性,此法即是無生。是二法無生故,當知色等諸法亦無生。
眾生、法,無性、無所有、空、離、不可思議、不滅、不可知亦如是。
「眾生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不成就」者,先說「一切法從因緣和合生,各各無自力」。般若波羅蜜,知諸法各各無自力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
般若波羅蜜從諸法生故無自力;無自力故,亦同諸法畢竟空。是故說「眾生及法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亦不成就」。
問曰:
先說「色等諸法不作有力、不作無力」,今何以更說「眾生及色等諸法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亦不成就」?
答曰:
上說「般若觀諸法,不作有力、不作無力」,聽者謂:「般若波羅蜜能作是觀,即有大力。」是故此中說「眾生、色等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亦不成就」。
如是等種種因緣故名「摩訶波羅蜜」。
【經】
爾時,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菩薩摩訶薩,信解是般若波羅蜜者,從何處終,來生是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來為幾時?為供養幾佛?行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來幾時,能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義?」
佛告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供養十方諸佛,來生是間。是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來無量無邊阿僧祇百千萬億劫。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常行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供養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諸佛,來生是間。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若見、若聞般若波羅蜜,作是念:『我見佛,從佛聞法。』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能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義,以無相、無二、無所得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可聞、可見耶?」
佛告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無有聞者、無有見者;般若波羅蜜無聞、無見,諸法鈍故。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無聞、無見,諸法鈍故。內空無聞、無見,諸法鈍故;乃至無法有法空無聞、無見,諸法鈍故。四念處無聞、無見,諸法鈍故;乃至八聖道分無聞、無見,諸法鈍故。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無聞、無見,諸法鈍故。須菩提!佛及佛道無聞、無見,諸法鈍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薩幾時行佛道,能習行如是深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是中應分別說。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習行深般若波羅蜜、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於諸法無所破壞,不見諸法無利益者;亦終不遠離行六波羅蜜,亦不遠離諸佛;從一佛世界至一佛世界,若欲以善根力供養諸佛,隨意即得;終不生母人腹中,終不離諸神通,終不生諸煩惱及聲聞、辟支佛心;從一佛世界至一佛世界,成就眾生、淨佛世界。須菩提!如是等諸菩薩摩訶薩能習行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多見諸佛若無量百千萬億,從諸佛所,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皆以有所得故。是菩薩聞說深般若波羅蜜時,便從眾中起去,不恭敬深般若波羅蜜及諸佛。是菩薩今在此眾中坐,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樂,便捨去。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先世聞深般若波羅蜜時棄捨去,今世聞深般若波羅蜜亦棄捨去,身心不和。是人種愚癡因緣業,種是愚癡因緣罪故,聞說深般若波羅蜜毀呰;毀訾般若波羅蜜故,毀呰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一切智、一切種智。
是人毀呰三世諸佛一切智,起破法業;因緣集故,無量百千萬億歲墮大地獄中。是破法人輩,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若火劫起時,至他方大地獄中生;在彼間,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彼間若火劫起時,復至他方大地獄中生;在彼間,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如是遍十方,彼間若火劫起故,從彼死,破法業因緣未盡故,還來是間大地獄中生。此間,亦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受無量苦,此間火劫起故,復至十方他世界生。畜生中,受破法罪業苦,如地獄中說。重罪漸薄,或得人身,生盲人家,生旃陀羅家,生除廁、擔死人種種下賤家;若無眼、若一眼、若眼瞎,若無舌、無耳、無手;所生處無佛、無法、無佛弟子處。何以故?種破法業,積集厚重具足故,受是果報。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五逆罪與破法相似耶?」
佛告舍利弗:「不應言相似。所以者何?若有人聽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時,毀呰不信,作是言:『不應學是法,是非法、非善、非佛教,諸佛不說是語。』是人自毀訾般若波羅蜜,亦教他人毀訾般若波羅蜜;自壞其身,亦壞他人身;自飲毒殺身,亦飲他人毒;自失其身,亦失他人身;自不知不信、毀訾深般若波羅蜜,亦教他人令不信不知。舍利弗!如是人,我不聽聞其名字,何況眼見!何以故?當知是人名為污法人,為墮衰濁黑性。如是人,若有聽其言、信用其語,亦受如是苦。舍利弗!若人破般若波羅蜜,當知是名為破法人。」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世尊說破法之人所受重罪,不說是人所受身體大小?」
佛告舍利弗:「不須說是人受身大小。何以故?是破法人若聞所受身大小,便當吐熱血,若死、若近死苦。是破法人聞如是身有如是重罪,是人便大愁憂,如箭入心,漸漸乾枯。作是念:『破法罪故,得如是大醜身,受如是無量苦。』以是故,佛不聽舍利弗問是人所受身體大小。」
舍利弗白佛言:「願佛說之,為未來世作明誡!令知破法業積集故,得如是大醜身,受如是大苦。」
佛告舍利弗:「後世人若聞是破法業積集厚重具足,受大地獄中久久無量苦,聞是久久無量苦時,足為未來世作明誡!」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白淨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足作依止,寧失身命,終不破法,自念:『我若破法,當受如是苦!』」
【論】
釋曰:
舍利弗聞般若波羅蜜甚深微妙,聞者尚難,何況能行!是故言:「信解般若者,是為希有!」是故問世尊:「若信解般若者,是人於何處終,來生是間?」
舍利弗作是念:「是人應從好世界終,來生是間。是人不應新發意,不應少供養佛,不應少行六波羅蜜,必是大德人,未聖而能知聖法故。」是故問:「發意幾時?供養幾佛?行六波羅蜜幾時?」
「能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義」者,是菩薩於諸法不取相、不著空,行空行,和合五波羅蜜行般若波羅蜜;用大慈悲心,為一切眾生行般若波羅蜜故。
「十方諸佛清淨世界中終,來生是間」者,為度有緣眾生,又與釋迦文尼佛共因緣故。雖有此間死、此間生者,但以從他方佛所來者貴故。
發心來無量阿僧祇劫,諸福德力集厚故,能信解隨順深義。
有人雖無量阿僧祇劫發心久,不行功德者,是故說:「從發心來,常行六波羅蜜。」
常行六波羅蜜福德故,能得見、能得供養無量無邊阿僧祇佛。
是菩薩成就上四因緣故,得無量無邊福德、智慧;是福德因緣故,諸煩惱薄,心柔軟。菩薩信、慧等諸根利,轉增得力故,深入般若波羅蜜,污厭世間事。若見般若波羅蜜經卷,即時心生「如見佛」;若披卷尋義,即時心生「如從佛聞」。信力成就、慧力成就故,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義,所謂一切無相故;出十二入二法;不二法中,心無所著故,名無所得。略說三相,是隨順解般若波羅蜜義。
須菩提聞說見經卷如見佛、讀經文如從佛聞,如似有著,是故問:「般若可見、可聞耶?」須菩提意:「以般若波羅蜜畢竟空,天眼、天耳猶不能見、聞,何況肉眼、肉耳!出世間慧眼亦不得見,何況世間眼!」
佛順其意答:「般若波羅蜜不可得見、聞。」
此中說因緣:「諸法入般若波羅蜜中,皆一相無相,是中無分別聞者、見者及可聞、可見。」三界凡夫人作分別:是眼、是色,是耳、是聲;六情是利,六塵是鈍;色等諸法是鈍,慧等是利。諸法入般若波羅蜜中,如百川歸海,皆為一味,是故說:「般若波羅蜜不可見、不可聞,以諸法鈍故。」從檀波羅蜜乃至佛道、須陀洹乃至佛,亦如是。
復次,眾生離法,不能聞、不能見;法離眾生,亦不能聞、不能見。
問曰:
上已問「菩薩發意幾時、供養幾佛,能順解深義」,今何以更問?
答曰:
上佛說「般若無聞、無見」,亦說「見般若經卷如見佛,讀般若如從佛聞」。二相說是般若——亦言「可見、可聞」,亦言「不可見、不可聞」。是故還問佛:「菩薩幾時行得是方便,能行有、能行無,行有不墮三界、行無不墮斷滅,能隨般若波羅蜜相行?」
佛答:「有,此事不定,應當分別說。」
或有菩薩初發心,便能習行甚深六波羅蜜。「習行」者,一心信受常行。「方便力故」者,雖行六波羅蜜,起福德因緣,而心不著。「諸法無所破壞」者,是菩薩信力、智慧力大故,聞摩訶衍深法,即時信;聞聲聞法亦信;聞外道在家、出家法,亦不破壞。而於中出二種利:一者、分別是道、非道,捨非道、行是道;二者、一切法入般若波羅蜜中,無是、無非,無破、無受。「不見諸法無利益」者,即是上說於中出利者。是德福具足故,終不遠離六波羅蜜,乃至淨佛世界,略說義。
有菩薩雖新發意,深信受是般若波羅蜜。
有菩薩久發意,供養千萬億諸佛,用有所得行六波羅蜜,不信受是般若波羅蜜。此中佛自說因緣:是人於過去世聞深般若波羅蜜,不信不受,從坐起去;今佛為說,不信不受。破般若波羅蜜罪業果報故,說是人不信不受業因緣故,即起愚癡業因緣;得愚癡業因緣故,疑悔惡邪,著心轉增;著心轉增故,於大眾中,毀訾破壞般若波羅蜜;破壞般若波羅蜜故,破三世十方諸佛一切智;破三世十方諸佛一切智罪故,轉身墮大地獄。
「大地獄」者,阿鼻地獄,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歲,受憂愁、苦惱。憂愁是心苦,惱是身苦。
「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者,如福德因緣故,上有六欲天;罪業因緣亦如是,下有八種大地獄。八種大地獄各有十六小地獄,是中阿鼻最大。餘須彌四天下,亦如是。是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億須彌山,有百億阿鼻地獄,是故說「從一阿鼻大地獄至一阿鼻大地獄」。如人從會至會;又如入正位者,從天上來受人間樂,從人中還至天上受樂。若此間火劫起,其罪未盡故,轉至他處十方世界大地獄中受罪;若彼間火劫起,復展轉至他方;他方火劫起,復還生此間阿鼻地獄中,展轉如前。
是破般若波羅蜜罪小滅,展轉生勤苦畜生中。此間火劫起,復生他方世界畜生中,展轉受苦;彼間火劫起,還來此間,復展轉如前。
罪轉微輕,或得人身,生下賤家,所謂生生盲家,不欲見般若波羅蜜罪故。輕賤說法人故,生旃陀羅及除糞、擔死人等下賤家。毀呰說法者故無舌,不欲聞故無耳,麾手非撥故無手。此人心雖愛佛,以愚癡無智故,毀滅佛母,破壞法藏;破壞法藏故,生無佛、法、眾處。
問曰:
何以不說生餓鬼中?
答曰:
是破壞法者,多以二煩惱,所謂瞋恚、愚癡。慳貪發故墮餓鬼,此中無慳故不說。
問曰:
舍利弗何以言「五逆罪與破法罪相似」?
答曰:
舍利弗是聲聞人,常聞五逆罪最重,墮阿鼻地獄,一劫受苦。聲聞人不悉知供養般若得大果報,又不知謗毀般若得大罪,故舉五逆,對問相似不?
答言不相似者,以相去懸遠故。所以者何?此人毀謗般若者,自失大利,亦令他失;自遠離般若,亦令他遠離;自破壞善根,亦破他善根;自塗邪見毒,亦塗他邪見毒;自失其身,亦失他身;自不知故、著法愛故破,亦令他破般若波羅蜜。
如父母愛子,恩極一世,又以因緣故愛;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於無邊世中,深心愛念眾生。父母念子,無能以一眼與者;行般若波羅蜜者,於無邊劫中,以頭、目、髓、腦,積過須彌,以施眾生。
出佛身血、殺阿羅漢,但壞肉身,不壞法身。壞僧是離眷屬,讚五法,不壞般若。是故五逆罪不得似壞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令人作佛,毀般若罪則無喻。是故破般若人,我不欲聽聞其名字,何況眼見!是破般若人,或先世福德因緣,廣學多聞、富貴威德、巧於談語、諸魔官屬常隨逐佐助故,未得阿鞞跋致菩薩見其多人供養,多有出家、在家弟子;是故若有說其名者,不聽聞之,何況親附禮拜、受其教訓!所以者何?菩薩欲增長善法,利益眾生;是人欲破法,令眾生墮大衰濁——二事相違故。
「衰濁」者,如人著衰,雖好衣美食,常無色力;雖勤身作務,財產日耗。是人壞一切佛上法寶故,雖身口業善,持戒、布施、讚經,善法終不增長;如濁水泥,不見面像,亦不中飲。是人不中親近,若親近者,則喜染著。是人破法故,邪見疑悔常擾亂心。先所聞法,深染愛著,不解般若波羅蜜相,故言:「般若波羅蜜無所有、空、不堅固,無有罪福。」如是濁亂蔽其心故,不能得見清淨實法相。「黑性」者,佛法中善法名白,不善法名黑。是人常積集不善法,故成不善性。若有信受其語,其罪亦同。
問曰:
舍利弗何以問是人受身大小,而佛不答?
答曰:
舍利弗既聞受罪時節及處所,不聞其身大小,意欲聞佛說其大身。又如帝釋身長十里,受樂遍滿;故欲知受罪身大,受苦亦多。
有二因緣故,佛不為說:一者、上已說「其在二惡道中,久受苦惱」;今復說「其身大醜惡」,人或不信,不信者當受久劇之苦故。二者、若信佛語,則大憂怖,憂怖故風發,吐熱血死;「若死等」者,設令不死,身常乾枯。若不信,後世受重罪,故佛不說。
舍利弗白佛:「今雖以二因緣故不說,願憐愍未來世人故說。」
佛言:「若有善根白性福德人,足作依止。」白性者,與黑性相違。依止者,聞是受苦,更不敢作。若不信,雖說身大亦不信;若信,聞上受苦久遠足可信。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