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語錄

宋 賾藏主集48卷CBETA X1315大于一万字 92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古尊宿語錄卷第五
臨濟禪師語錄之餘
臨濟禪師的語錄補遺
師問洛浦云。從上來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箇親。 洛浦云。總不親。 師曰。親處作麼生。洛浦便喝。師便打。 一日。大覺到參。師舉起拂子。大覺敷坐具。師擲下拂子。大覺收坐具。入僧堂。眾僧云。這僧莫是和尚親故。不禮拜又不喫棒。 師聞。令喚覺。覺出。師云。大眾道。汝未參長老。 覺云。不審。便自歸眾。 麻谷到參。敷坐具問。十二面觀音。阿那面正。 師下繩牀。一手收坐具。一手搊麻谷云。十二面觀音向什麼處去也。麻谷轉身擬坐繩牀。師拈拄杖打。麻谷接却。相捉入方丈。 師問僧。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劒。
師父問洛浦:“從前有一人執行棒打,一人執行喝斥,哪個更親近本性?”洛浦說:“都不算親近。”師父問:“那什麼是親近的?”洛浦立刻喝斥,師父便打他。一天,大覺來參拜,師父舉起拂子,大覺鋪開坐具,師父扔下拂子,大覺收起坐具,進入僧堂。眾僧說:“這個僧人莫非和和尚有親,既不禮拜也不挨棒。”師父聽到後,叫人叫來大覺,大覺出來,師父說:“大家說你還沒有拜見長老。”大覺說:“不審。”然後自行歸入眾僧中。麻谷來參拜,鋪開坐具問:“十二面觀音,哪一面是正?”師父下繩牀,一手收起坐具,一手推麻谷說:“十二面觀音到哪裡去了?”麻谷轉身想坐繩牀,師父拿起拄杖打他,麻谷接住,兩人相隨進入方丈。師父問一位僧人:“有時一喝如同金剛王寶劍。”
有時一喝如踞地金毛師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麼生會。僧擬議。師便喝。 師問一尼。善來。惡來。尼便喝。 師拈棒云。更道。更道。尼又喝。師便打。 龍牙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云。與我過禪板來。牙便過禪板與師。師接得便打。 牙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意。 牙後到翠微。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微云。與我過蒲團來。牙便過蒲團與翠微。翠微接得便打。 牙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意。 牙住院後。有僧入室請益云。和尚行脚時參二尊宿因緣。還肯佗也無。 牙云。肯即深肯。要且無祖師意。
有时候一声叱喝如同威武的金毛狮子。有时候一声叱喝如同探竿影草。有时候一声叱喝并不作为叱喝使用。你如何领会?僧人正要议论,师父便叱喝了一声。师父问一位尼姑,是善来还是恶来?尼姑便叱喝了一声。师父拿起棒子说,再说,再说。尼姑又叱喝了一声,师父便打她。龙牙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师父说,给我拿禅板来。龙牙便拿禅板给师父,师父接过禅板就打他。龙牙说,打就任你打,但仍然没有祖师意。龙牙后来到了翠微,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翠微说,给我拿蒲团来。龙牙便拿蒲团给翠微,翠微接过蒲团就打他。龙牙说,打就任你打,但仍然没有祖师意。龙牙住持寺院后,有僧人入室请教说,和尚行脚时参访了两位尊宿的因缘,还肯他吗?龙牙说,肯就深深肯,但仍然没有祖师意。
 徑山有五百眾。少人參請。黃檗令師到徑山。乃謂師曰。汝到彼作麼生。 師云。某甲到彼自有方便。 師到徑山。裝腰上法堂見徑山。徑山方舉頭。師便喝。徑山擬開口。師拂袖便行。尋有僧問徑山。這僧適來有什麼言句便喝和尚。 徑山云。這僧從黃檗會裏來。你要知麼。自問取佗。徑山五百眾太半分散。 普化一日於街市中。就人乞直裰。人皆與之。普化俱不要。師令院主買棺一具。普化歸來。師云。我與汝做得箇直裰了也。 普化便自擔去繞街市。呌云。臨濟與我做直裰了也。我往東門遷化去。 市人競隨看之。普化云。我今日未。來日往南門遷化去。 如是三日。人皆不信。至第四日。無人隨看。獨出城外。自入棺內。倩路行人釘之。即時傳布。市人競往。開棺。乃見全身脫去。祇聞空中鈴響隱隱而去。
径山有五百僧众,少有人前来求学请教。黄檗让师父前往径山,并对师父说:“你到那里会怎么做?”师父回答:“我到那里自有随机应变的方法。”师父到达径山后,束腰上法堂见径山,径山刚一抬头,师父便大声喝斥。径山正要开口,师父挥袖便走。不久有僧人问径山:“刚才那僧人说了什么话就喝斥和尚?”径山说:“这僧人从黄檗那里来,你想知道吗?自己去问他。”径山的五百僧众大多分散离去。普化一天在街市中,向人乞求直裰,人们都给他,普化都不要。师父让院主买一具棺材。普化回来后,师父说:“我给你做了一件直裰。”普化便自己担着棺材绕街市,边走边喊:“临济给我做了直裰,我要去东门迁化。”市民争相跟随观看。普化说:“我今天不去,明天去南门迁化。”如此三天,人们都不相信。到了第四天,无人跟随观看,普化独自出城,自己进入棺内,请求路人钉上棺盖,随即传开。市民争相前往,打开棺材,只见普化全身脱去,只听见空中铃响隐隐而去。
行錄
師初在黃檗會下。行業純一。首座乃歎曰。雖是後生。與眾有異。遂問。上座在此多少時。 師云。三年。 首座云。曾參問也無。 師云。不曾參問。不知問箇什麼。 首座云。汝何不去問堂頭和尚。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師便去。問聲未絕。黃檗便打。師下來。首座云。問話作麼生。 師云。某甲問聲未絕。和尚便打。某甲不會。 首座云。但更去問。師又去問。黃檗又打。如是三度發問。三度被打。 師來白首座云。幸蒙慈悲。令某甲問訊和尚。三度發問。三度被打。自恨障緣。不領深旨。今且辭去。 首座云。汝若去時。須辭和尚去。師禮拜退。
师父最初在黃檗的门下修行,行为纯净无瑕。首座赞叹说,虽然是年轻人,但与众人不同。于是问,上座在这里待了多久?师父回答,三年。首座说,曾去请教过问题吗?师父说,没有请教过,不知道要问什么。首座说,你何不去问问堂头和尚,佛法的真正要义是什么?师父便去问,话音未落,黃檗便打他。师父下来后,首座问,提问的情况如何?师父说,我话还没说完,和尚就打我,我不明白。首座说,你再去问。师父又去问,黃檗又打他。这样三次提问,三次被打。师父来告诉首座,承蒙您的慈悲,让我去问和尚,三次提问,三次被打,我自恨业障,不能领悟深意,现在打算告辞。首座说,你如果要走,必须去向和尚辞行。师父礼拜后退下。
 首座先到和尚處云。問話底後生甚是如法。若來辭時。方便接佗。向後穿鑿成一株大樹。與天下人作陰凉去在。 師去辭黃檗。檗云。不得往別處去。汝向高安灘頭大愚處去。必為汝說。 師到大愚。大愚問。什麼處來。 師云。黃檗處來。 大愚云。黃檗有何言句。 師云。某甲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過無過。 大愚云。黃檗與麼老婆心切。為汝得徹困。更來這裏問有過無過。 師於言下大悟。云。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 大愚搊住云。這尿牀鬼子。適來道有過無過。如今却道黃檗佛法無多子。你見箇什麼道理。速道。速道。
首座先到和尚那里说,提问的后生非常符合佛法。如果来辞别时,用方便的方法接待他。以后他会成为一棵大树,为天下人提供阴凉。师父去辞别黄檗,黄檗说,不要去别的地方,你去高安滩头大愚那里,他一定会为你讲解。师父到了大愚那里,大愚问,从哪里来。师父说,从黄檗那里来。大愚问,黄檗有什么言教。师父说,我三次问佛法的真正要义,三次被打,不知道我有没有过错。大愚说,黄檗这样亲切叮咛,为你彻底解除困惑,你还来这里问有没有过错。师父听了这话顿时大悟,说,原来黄檗的佛法并不多。大愚抓住他说,你这尿床鬼子,刚才还说有没有过错,现在却说黄檗的佛法并不多,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快说,快说。
 師於大愚脅下築三拳。大愚托開云。汝師黃檗。非干我事。 師辭大愚。却回黃檗。黃檗見來。便問。這漢來來去去。有什麼了期。 師云。祇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侍立。 黃檗問。什麼處去來。 師去。昨奉慈旨。令參大愚去來。 黃檗云。大愚有何言句。師遂舉前話。 黃檗云。作麼生。得這漢來。待痛與一頓。 師云。說什麼待來。即今便喫。隨後便掌。 黃檗云。這風顛漢却來這裏捋虎鬚。師便喝。 黃檗云。侍者。引這風顛漢參堂去。 後溈山舉此話問仰山。臨濟當時得大愚力。得黃檗力。 仰山云。非但騎虎頭。亦解抵虎尾。 師栽松次。
师父在大愚尊者那里筑了三座小塔。大愚尊者推开说,你的师父是黄檗,与我无关。师父辞别大愚,回到黄檗那里。黄檗见到他,便问,这个人来来去去,何时是个头?师父说,只是因为关心深切,便把事情了结了,然后站在一旁。黄檗问,你从哪里来?师父回答,昨天奉您的命令,去参拜大愚。黄檗问,大愚有什么言教?师父于是提起之前的话。黄檗说,这人怎么来的,准备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师父说,说什么等待,现在就接受,随即就给了一巴掌。黄檗说,这个疯癫的汉子却来这里挑衅。师父便大喝一声。黄檗说,侍者,带这个疯癫的汉子去参堂。后来溈山提起这个故事问仰山,临济当时是得到了大愚的力量,还是黄檗的力量?仰山说,不仅骑在虎头上,也懂得如何对付虎尾。师父在种松的时候。
黃檗問。深山裏栽許多作什麼。 師云。一與山門作境致。二與後人作標榜。道了。將钁頭打地三下。 黃檗云。雖然如是。子已喫吾三十棒了也。 師又以钁頭打地三下。作噓噓聲。 黃檗云。吾宗到汝。大興於世。 後溈山舉此語問仰山。黃檗當時祇囑臨濟一人。更有人在。 仰山云。有。祇是年代深遠。不欲舉似和尚。 溈山云。雖然如是。吾亦要知。汝但舉看。 仰山云。一人指南。吳越令行。遇大風即止(讖風穴和尚也)。 師侍立德山次。
黃檗问,深山里种这么多树做什么?师父说,一是给山门增添景色,二是给后人留下榜样。说完,用锄头敲了三下地。黃檗说,虽然如此,你已经受了我三十棒的惩罚。师父又用锄头敲了三下地,发出嘘嘘声。黃檗说,我的宗派传到你这里,将会在世间大兴。后来溈山提起这段话问仰山,黃檗当时只嘱咐了臨濟一个人,还有别人吗?仰山说,有,只是年代久远,不想在你面前提起。溈山说,虽然如此,我还是想知道,你只管说。仰山说,一人指引方向,吴越地区遵行,遇到大风就停止(预言风穴和尚)。师父在德山旁边侍立。
山云。今日困。 師云。這老漢語作什麼。山便打。師掀倒繩牀。山便休。 師普請鋤地次。見黃檗來。拄钁而立。黃檗云。這漢困那。 師云。钁也未舉。困箇什麼。黃檗便打。師接住棒。一送送倒。 黃檗喚維那。維那。扶起我。 維那近前扶云。和尚爭容得這風顛漢無禮。黃檗纔起。便打維那。 師钁地云。諸方火葬。我這裏一時活埋。 後溈山問仰山。黃檗打維那。意作麼生。
山说,今天很累。师父说,这老头说什么梦话。山便打他,师父推翻了绳床,山便停止。师父在普请锄地时,看到黃檗来了,停下锄头站着。黃檗说,这人累了吗?师父说,锄头还没举,累什么。黃檗便打他,师父接住棒子,顺势推倒黃檗。黃檗叫维那,维那,扶起我。维那上前扶他说,和尚怎能容许这疯癫汉无礼。黃檗刚起来,就打维那。师父锄地说,别的地方火葬,我这里一时活埋。后来溈山问仰山,黃檗打维那,是什么意思?
 仰山云。正賊走却。邏蹤人喫棒。 師一日在僧堂前坐。見黃檗來。便閉却目。黃檗乃作怖勢。便歸方丈。師隨至方丈禮謝。首座在黃檗處侍立。黃檗云。此僧雖是後生。却知有此事。 首座云。老和尚脚跟不點地。却證據箇後生。黃檗自於口上打一摑。 首座云。知即得。 師見普化。乃云。我在南方馳書到溈山時。知你先在此住待我來。及我來。得汝佐贊。我今欲建立黃檗宗旨。汝切須為我成褫。普化珍重下去。克符後至。師亦如是道。符亦珍重下去。 三日後。普化却上問訊。云。和尚前日道甚麼。師拈棒便打下。 又三日。克符亦上。問訊乃問。
仰山说,正贼逃走了,追踪的人却挨了打。有一天,师父在僧堂前坐着,看见黄檗来了,便闭上眼睛。黄檗于是做出恐怖的样子,便回方丈去了。师父随后到方丈礼拜感谢。首座在黄檗那里侍立,黄檗说,这僧人虽然是年轻人,却知道有这样的事。首座说,老和尚脚跟不沾地,却要证明这个年轻人。黄檗便在自己嘴上打了一下。首座说,知道就得了。师父见到普化,便说,我在南方送信到溈山时,知道你先在这里住着等我。等我来了,得到你的帮助。我现在想要建立黄檗的宗旨,你一定要为我完成。普化珍重地下去了。克符后来到,师父也这样说。符也珍重地下去了。三天后,普化又上来问候,说,和尚前日说了什么。师父拿起棒子就打下去。又过了三天,克符也上来了,问候后便问。
和尚前日打普化作什麼。師亦拈棒打下。 師會下有同學二人相問。離却中下二機。請兄道一句子。 一人云。擬問即失。 一人云。恁麼則禮拜老兄去也。 前人云。賊。 師聞得。陞堂云。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空中二禪客。便下座。 有僧來問。禮拜則是。不禮拜則是。師便喝。僧作禮。 師云。這賊。 僧亦云。這賊。便出去。 師云。莫道無事好。 首座侍立。師回顧云。還有過也無。 座云。有。 師云。賓家有過。主家有過。 座云。二俱有過。 師云。過在甚麼處。座便出去。 師云。莫道無事好。 後有僧舉似南泉。泉云。官馬相踏。 師問僧。什麼處來。僧便喝。師便揖坐。僧擬議。師便打。 師見僧來。便竪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又見僧來。亦竪起拂子。僧不顧。師亦打。
前天和尚打普化作了什么。师父也拿起棒子打下去。师会下有两个同学互相问。离开了中下二机,请兄说一句话。一人说,一问就失去。一人说,那么我就去礼拜老兄了。前一人说,贼。师父听到后,升堂说,要领会临济的宾主句,去问空中的两位禅客,然后下座。有僧人来问,礼拜是对,不礼拜也是对。师父便喝斥。僧人礼拜。师父说,这贼。僧人也说,这贼,然后出去。师父说,别说没事好。首座侍立。师父回顾说,还有过错没有。座说,有。师父说,宾家有过错,主家有过错。座说,两家都有过错。师父说,过错在哪里。座便出去。师父说,别说没事好。后来有僧人举似南泉。南泉说,官马相踏。师父问僧人,从哪里来。僧人便喝斥。师父便请坐。僧人想要议论。师父便打。师父见僧人来,便竖起拂子。僧人礼拜。师父便打。又见僧人来,也竖起拂子。僧人不顾。师父也打。
示眾云。參學之人。大須子細。如賓主相見。便有言論往來。或應物現形。或全體作用。成把機權喜怒。或現半身。或乘師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學人便喝。先拈出一箇膠盆子。善知識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作模作樣。便被學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醫治。喚作賓看主。或是善知識不拈出物。祇隨學人問處即奪。學人被奪。抵死不肯放。此是主看賓。或有學人應一箇清淨境。出善知識前。知識辨得是境。把得拋向坑裏。學人言。大好。善知識。知識即云。咄哉。不識好惡。學人便禮拜。此喚作主看主。或有學人披枷帶鎻出善知識前。
向众人讲解说,修行学习的人,必须非常细致。就像宾客与主人相见,就会有言论交流。或者根据事物显现形态,或者整体展现作用。掌握机缘,表现出喜怒哀乐。或者显现半身,或者乘骑狮子,或者乘骑象王。如果遇到真正的修行人就会喝斥,先提出一个难以摆脱的纠缠。善知识不能分辨这是境界,就会在他境界上模仿样子。就会被修行人再次喝斥。前面的人不肯放下,这是难以治愈的病。称为宾看主。或者善知识不提出事物,只是随着修行人的提问就夺走。修行人被夺走,坚决不肯放下。这是主看宾。或者有修行人应对一个清净境界,出现在善知识前。善知识能辨别这是境界,能够抛弃到坑里。修行人说,非常好。善知识说,咄哉,不识好歹。修行人就礼拜。这称为主看主。或者有修行人带着枷锁出现在善知识前。
知識更與安一重枷鎻。學人歡喜。彼此不辨。喚作賓看賓。大德。山僧所舉。皆是辨魔揀異。知其邪正。 師到明化。化問。來來去去作什麼。 師云。祇徒踏破草鞋。 化云。畢竟作麼生。 師云。老漢話頭也不識。 又往鳳林。路逢一婆。婆問。甚處去。 師云。鳳林去。 婆云。恰值鳳林不在。 師云。甚處去。婆便行。師乃喚婆。婆回頭。師便行。
知识反而给人加上了一层枷锁。修行者们却因此感到欢喜,彼此之间无法分辨,只是相互间以宾客的身份看待对方。尊敬的大德,山僧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为了辨别魔障和识别异端,了解其邪正。师父到了明化,明化问,来来去去是为了什么?师父说,只是白白地磨损了草鞋。明化问,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师父说,连老汉的话头都不认识。又前往凤林,路上遇到一位老妇人。老妇人问,去哪里?师父说,去凤林。老妇人说,正巧凤林不在。师父问,那去哪里?老妇人就走了。师父叫住老妇人,老妇人回头,师父便走了。
師陞堂。有僧出。師便喝。僧亦喝。便禮拜。師便打。 問僧。甚處來。 曰。定州來。師拈棒。僧擬議。師便打。僧不肯。 師曰。已後遇明眼人去在。 僧後參三聖。纔舉前話。三聖便打。僧擬議。聖又打。 師應機多用喝。會下參徒亦學師喝。師曰。汝等總學我喝。我今問汝。有一人從東堂出。一人從西堂出。兩人齊喝一聲。這裏分得賓主麼。汝且作麼生分。若分不得。已後不得學老僧喝。
示眾云。我有時先照後用。有時先用後照。有時照用同時。有時照用不同時。先照後用有人在。先用後照有法在。照用同時。駈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鍼錐。照用不同時。有問有答。立賓立主。合水和泥。應機接物。若是過量人。向未舉已前撩起便行。猶較些子。 師見僧來。舉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又有僧來。師亦舉拂子。僧不顧。師亦打。又有僧來參。師舉拂子。僧曰。謝和尚指示。師亦打。 師在堂中睡。黃檗下來見。以拄杖打板頭一下。師舉頭。見是黃檗。却睡。黃檗又打板頭一下。却往上間見首座坐禪。乃云。下間後生却坐禪。
汝這裏妄想作什麼。 首座云。這老漢作什麼。黃檗打板頭一下。便出去。 後溈山問仰山。黃檗入僧堂。意作麼生。 仰山云。兩彩一賽。 一日。普請次。師在後行。黃檗回頭見師空手。乃問。钁頭在什麼處。 師云。有一人將去了也。 黃檗云。近前來。共汝商量箇事。師便近前。 黃檗豎起钁頭云。祇這箇。天下人拈掇不起。 師就手掣得。豎起云。為什麼却在某甲手裏。 黃檗云。今日大有人普請。便歸院。 後溈山問仰山。钁頭在黃檗手裏。為什麼却被臨濟奪却。 仰山云。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師為黃檗馳書去溈山。時仰山作知客。接得書便問。
這箇是黃檗底。那箇是專使底。師便掌。 仰山約住云。老兄知是般事便休。 同去見溈山。溈山便問。黃檗師兄多少眾。 師云。七百眾。 溈山云。什麼人為導首。 師云。適來已達書了也。 師却問溈山。和尚此間多少眾。 溈山云。一千五百眾。 師云。太多生。 溈山云。黃檗師兄亦不少。 師辭溈山。仰山送出云。汝向後北去。有箇住處。 師云。豈有與麼事。 仰山云。但去。已後有一人佐輔老兄在。此人祇是有頭無尾。有始無終。 師後到鎮州。普化已在彼中。師出世。普化佐贊於師。師住未久。普化全身脫去。 師因半夏上黃檗。見和尚看經。
師云。我將謂是箇人。元來是揞黑豆老和尚。 住數日。乃辭去。黃檗云。汝破夏來。不終夏去。 師云。某甲暫來禮拜和尚。黃檗遂打趂令去。師行數里。疑比事。却回終夏。 師一日辭黃檗。檗問。什麼處去。 師云。不是河南。便歸河北。 黃檗便打。師約住。與一掌。黃檗大笑。乃喚侍者。將百丈先師禪板.机案來。 師云。侍者。將火來。 黃檗云。雖然如是。汝但將去。已後坐却天下人舌頭去在。 後溈山問仰山。臨濟莫辜負佗黃檗也無。 仰山云。不然。 溈山云。子又作麼生。 仰山云。知恩方解報恩。 溈山云。從上古人還有相似底也無。
 仰山云。有。祇是年代深遠。不欲舉似和尚。 溈山云。雖然如是。吾亦要知。子但舉看。 仰山云。祇如楞嚴會上。阿難讚佛云。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豈不是報恩之事。 溈山云。如是。如是。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 師到達磨塔頭。塔主云。長老先禮佛。先禮祖。 師云。佛祖俱不禮。 塔主云。佛祖與長老是什麼冤家。師便拂袖而出。 師行脚時到龍光。光上堂。師出問云。不展鋒鋩。如何得勝。光據坐。 師云。大善知識豈無方便。 光瞪目云。嗄。 師以手指云。這老漢今日敗闕也。 到三峰。平和尚問曰。
什麼處來。 師云。黃檗來。 平云。黃檗有何言句。 師云。金牛昨夜遭塗炭。直至如今不見蹤。 平云。金風吹玉管。那箇是知音。 師云。直透萬重關。不住清霄內。 平云。子這一問太高生。 師云。龍生金鳳子。衝破碧琉璃。 平云。且坐喫茶。又問。近離甚處。 師云。龍光。 平云。龍光近日如何。師便出去。 到大慈。慈在方丈內坐。師問。端居丈室時如何。 慈云。寒松一色千年別。野老拈花萬國春。 師云。今古永超圓智體。三山鏁斷萬重關。慈便喝。師亦喝。 慈云。作麼。師拂袖便出。 到襄州華嚴。嚴倚拄杖作睡勢。師云。
老和尚瞌睡作麼。 嚴云。作家禪客。宛爾不同。 師云。侍者。點荼來與和尚喫。 嚴乃喚維那。第三位安排這上座。 到翠峯。峯問。甚處來。 師云。黃檗來。 峯云。黃檗有何言句指示於人。 師云。黃檗無言句。 峯云。為什麼無。 師云。設有。亦無舉處。 峯云。但舉看。 師云。一箭過西天。 到象田。師問。不凡不聖。請師速道。 田云。老僧祇與麼。 師便喝云。許多禿子在這裏覔什麼椀。 到鳳林。林問。有事相借問。得麼。 師云。何得剜肉作瘡。 林云。海月澄無影。遊魚獨自迷。 師云。海月既無影。遊魚何得迷。 林云。
觀風知浪起。翫水野帆飄。 師云。孤輪獨照江山靜。自笑一聲天地驚。 林云。任將三寸輝天地。一句臨機試道看。 師云。路逢劒客須呈劒。不是詩人莫獻詩。鳳林便休。 師乃有頌。大道絕同。任向西東。石火莫及。電光罔通。 溈山問仰山。石火莫及。電光罔通。從上諸聖。將什麼為人。 仰山云。和尚意作麼生。 溈山云。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仰山云。不然。 溈山云。子又作麼生。 仰山云。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到金牛。牛見師來。橫按拄杖。當門踞坐。師以手敲拄杖三下。却歸堂中第一位坐。牛下來見。乃問。夫賓主相見。各具威儀。
上座從何而來。太無禮生。 師云。老和尚道什麼。牛擬開口。師便打。牛作倒勢。師又打。 牛云。今日不著便。 溈山問仰山。此二尊宿還有勝負也無。 仰山云。勝即總勝。負即總負。 師臨遷化時。據坐云。吾滅後。不得滅却吾正法眼藏。 三聖出云。爭敢滅却和尚正法眼藏。 師云。已後有人問你。向他道什麼。三聖便喝。 師云。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却。言訖。端然示寂。
興化禪師語錄(南嶽下六世嗣臨濟)
師諱存獎。初謁臨濟。濟令師充侍者。濟問。新到甚處來。 云。鑾城。 濟云。有事相借問。得麼。 云。新戒不會。 濟云。打破大唐國。覓箇不會人難得。參堂去。 師問。適來新到是成褫伊耶。 濟云。我誰管你成褫不成褫。 師云。和尚只會將死就地彈。不解將一轉語葢覆却。 濟云。你又作麼生。 師云。請和尚作新到。 濟遂云。新戒不會。 師云。却是老僧罪過。 濟云。
你語藏鋒。師擬議。濟便打。 至晚。濟謂師云。我今日問新到。是將死就地彈。就窠裡打。及你出得語。又喝起。向青雲裡打。 師云。草賊大敗。濟又打。
師開堂日拈香云。此一炷香。本為三聖師兄。三聖為我太孤。便合承嗣大覺。大覺為我太賒。我於三聖處會得賓主句。若不遇大覺師兄。洎乎誤却我平生。我於大覺處喫棒。見得臨濟先師在黃檗處喫棒底道理。此一炷香。供養我臨濟先師。
示眾云。今日不問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興化與你證明。 時有旻德長老出作禮。起便喝。師亦喝。德又喝。師又喝。德作禮歸眾。師云。適來若是別人。三十棒一棒也不較。何故。為他旻德長老會一喝不作一喝用。 師入堂。見首座。乃云。我見你了也。座便喝。師打露柱一下便出去。 首座隨後上方丈云。適來觸忤和尚。便作禮。師就地打一棒。座無語。 師見同參來。纔上法堂。師便喝。僧亦喝。行三兩步。師又喝。僧亦喝。須臾近前。師拈棒。僧又喝。師云。你看。這瞎漢猶作主在。僧擬議。師便打。直打下法堂。 時有僧問。這僧有甚觸忤和尚處。
 師云。是伊適來也有權。也有實。也有照。也有用。及乎我將手向伊面前橫兩遭。便去不得。似這般瞎漢。不打更待何時。 僧問。四方八面來時如何。 師云。打中間底。僧作禮。 師云。興化今日赴箇村齋。中路遇一陣卒風暴雨。却去古廟裡避得過。 僧問。多子塔前。共談何事。 師云。一人傳虗。萬人傳實。 師舉。三聖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三聖云。臭肉來蠅。 師云。興化即不然。破脊驢上足蒼蠅。
上堂云。我聞三聖道。我逢人即出。出即不為人。興化即不然。我逢人即不出。出即便為人。下座。 師巡堂次。埀語云。我有一隻聖箭。遇作家即分付。 至下間。有一道者云。便請。 師云。你喚什麼作聖箭。道者把衲衣便拂。 師接住。云。祇者箇。別更有在。道者擬議。師便打。 師到雲居。問。權借一問以為影草時如何。雲居道不得。師三度舉話頭。雲居無語。 師云。情知和尚道不得。且禮三拜。 雲居一日上堂。云。我二十年前興化問。我當時機思遲鈍。道不得。為他致得問頭奇特。不敢辜他。如今祇消一箇何必。 後有僧舉似師。師云。
二十年祇道得箇何必。興化即不然。不消一箇不必。 後三聖拈云。二十年道得底是雲居。如今商量。猶較興化半月程。 師見僧來。云。你未恁麼來。山僧早行了也。僧便喝。 師云。據令而行。僧又喝。 師云。作家。僧又喝。師便打。 問。王程有限時如何。 師云。日馳五百。
同光帝駕幸河北。回至魏府行宮。常坐朝。僧錄名員來朝後。帝遂問左右。此間莫有德人否。 近臣奏曰。適來僧錄名員皆是德人。 帝曰。此是名利之德。莫有道德之人否。 近臣奏曰。此間有興化長老。甚是德人。帝乃召之。 師來朝見。帝賜坐。茶湯畢。帝遂問。朕收下中原。獲得一寶。未曾有人酧價。 師云。如何是陛下中原之寶。帝以手舒幞頭脚。 師云。君王之寶。誰敢酧價。 聖顏大悅。賜紫衣.師號。師皆不受。宣馬一疋與師乘騎。馬忽驚。墜。師遂傷足。帝聞。宣藥救療。 師喚院主。院主至。侍立次。師云。與我作箇木柺子。 院主做了將來。師接得。遶院行。問僧云。汝等還識老僧麼。 僧云。和尚爭得不識。 師云。癘脚法師說得行不得。 又至法堂上。令維那聲鐘上堂。師如前埀示。眾皆無對。師擲下柺子。端然而逝。勅諡廣濟大師。墖曰通寂。
臨濟慧照禪師塔記
師諱義玄。曹州南華人也。俗姓邢氏。幼而頴異。長以孝聞。及落髮受具。居於講肆。精究毗尼。愽賾經論。俄而歎曰。此濟世之醫方也。非教外別傳之旨。即更衣游方。 首參黃檗。次謁大愚。其機緣語句載于行錄。既受黃檗印可。尋抵河北鎮州城東南隅臨滹沱河側小院住持。其臨濟因地得名。時普化先在彼。佯狂混眾。聖凡莫測。師至即佐之。師正旺化。普化全身脫去。乃符仰山小釋迦之懸記也。 適丁兵革。師即棄去。太尉默君和於城中捨宅為寺。亦以臨濟為額。迎師居焉。後拂衣南邁至河府。府主王常侍延以師禮。住未幾。即來大名府興化寺。居于東堂。 師無疾。忽一日攝衣據坐。與三聖問答畢。寂然而逝。時唐咸通八年丁亥孟陬月十日也。門人以師全身建塔於大名府西北隅。勑諡慧照禪師。塔號澄靈。合掌稽首。記師大略。
住鎮州保壽嗣法小師延沼謹書
住大名府興化嗣法小師存獎校勘
古尊宿語錄卷第五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