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語錄
宋 賾藏主集48卷CBETA X1315大于一万字 92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古尊宿語錄卷第十一
慈明禪師語錄(南嶽下十世嗣汾陽)
師諱楚圓。族出全州清湘李氏。少為書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隱靜寺得度。其母有賢行。使之遊方。師連眉秀目。頎然豐碩。然忽繩墨。所至為老宿所呵。以為少叢林。師笑曰。龍象蹴踏。非驢所堪。 甞橐骨董箱。以竹杖荷之。遊襄沔間。與守芝.谷泉俱結伴入洛中。聞汾陽昭禪師道望為天下第一。決志親依。時朝廷方問罪河東。澤潞皆屯重兵。多勸其無行。師不顧。渡大河。登太行。易衣類廝養。竄名火隊中。露眠草宿。至龍州。遂造汾陽。 先是汾陽預語首座。非久有異僧至。傳持吾道。 一日。忽率首座遊山。首座云。何往。 汾州云。接侍者去。
楚圆禅师,出身于全州清湘的李氏家族。年轻时是个书生,二十二岁时,在城南湘山隐静寺出家。他的母亲品行贤良,鼓励他外出游学。楚圆禅师眉清目秀,身材高大,但因不拘小节,常被资深修行者斥责,认为他不适合在大寺院修行。楚圆禅师笑着说,龙象的践踏,不是驴子所能承受的。他曾背着一个装满杂物的箱子,用竹杖挑着,游历于襄沔之间,与守芝、谷泉结伴前往洛阳。听说汾阳昭禅师的道望是天下第一,决心亲自去拜访。当时朝廷正在河东问罪,澤潞地区都驻扎着重兵,许多人劝他不要去,但楚圆禅师不顾这些,渡过大河,登上太行山,换上普通士兵的衣服,混入火队中,露宿草野。到达龙州后,便去拜访汾阳昭禅师。在此之前,汾阳昭禅师曾预言不久将有不同寻常的僧人到来,传承我的教法。一天,汾阳昭禅师忽然带着首座去游山,首座问去哪里,汾阳昭禅师说,去迎接侍者。
首座云。和尚顛倒作什麼。 汾州云。但去。 果逢師至。即與同歸。經二年。未許入室。師每詣方丈。汾州揣其志。必罵詬使令者。或毀詆諸方。及有所訓。皆流俗鄙事。一夕。訴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念歲月飄忽。己事未明。有失出家之利。 語未卒。汾陽叱曰。是惡知識。敢裨販我。舉杖逐之。師擬伸救。汾陽忽掩其口。乃大悟。曰。是知臨濟道出常情。 乃服役七稔。去謁唐明嵩.神鼎諲.洞山聰。暨登楊大年.李都尉之門。機語契投。於是法道大振。宜春守黃公宗旦請開法南源。次遷道吾.石霜.福嚴.興化。都尉李矦遵勗奏賜命服.徽號。 僧問。如何是道。 曰。踏著不瞋。 云。如何是道中人。 曰。胷駄背負。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曰。渾家送上渡頭船。 問。如何是異類中人。 曰。頭長脚短。 云。謝師指示。 曰。半幅全封。 云。直恁麼去也。 曰。闍。
首座说:“和尚颠倒做什么?”汾州回答:“只管去。”果真等到师父到来,就与他一同回去。经过两年,师父没有允许他入室。每次师父去方丈,汾州揣摩他的志向,总是责骂使者,或者诋毁其他各处,以及有所教导,都是些世俗鄙陋之事。一天晚上,他诉说道:“自从来到法席,没有得到指示,岁月流逝,自己的事还未明了,失去了出家的好处。”话未说完,汾阳呵斥道:“你这恶知识,敢贩卖我。”举起杖子驱逐他。师父想要辩解,汾阳忽然掩住他的口,于是他大悟,说:“这才知道临济的道超出常情。”于是他服侍了七年。离开后去拜访唐明嵩、神鼎諲、洞山聰,以及登上杨大年、李都尉的门。机语契合,于是法道大为振兴。宜春守黄公宗旦请他去南源开法,后来又迁至道吾、石霜、福嚴、興化。都尉李矦遵勗上奏赐予法服、徽号。僧人问:“什么是道?”他回答:“踩着它不生气。”又问:“什么是道中人?”他回答:“胸驼背负。”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回答:“全家送上渡头船。”问:“什么是异类中人?”他回答:“头长脚短。”说:“感谢师父指示。”他回答:“半幅全封。”说:“就这样直接去吗?”他回答:“闍黎。”
山僧手裏。僧無語。師便打。 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曰。水深蓋不得。 云。出水後如何。 曰。不礙往來看。 云。花開後如何。 曰。南北馨香。 云。結子後如何。 曰。餒魚餧鼈。 問。如何是禪。 曰。鼻孔入地。 師同大愚數輩辭汾陽。相讓不肯作參頭。汾陽云。此行不可以戒﨟推。聽吾偈曰。天無頭。吉州城外起戈矛。將軍疋馬林下過。員州城裏閙啾啾。 師遽出班云。楚圓何人。敢受和尚如此記莂。即領眾作禮。 汾復祝之曰。吾在先師處親證三昧。汝今已得。宜往南方。大興吾道。 即造洞山寶禪師席。終日面壁。寶問。達磨九年面壁。
山僧手中,僧人无言,师父便打他。有人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回答说,水深无法覆盖。又问,出水后如何?回答说,不妨碍自由来往。再问,花开后如何?回答说,南北香气四溢。又问,结子后如何?回答说,喂鱼喂鳖。有人问,什么是禅?回答说,鼻孔入地。师父与大愚等人辞别汾阳,相互推让不肯做参头。汾阳说,这次行动不能以戒律来推论,听我的偈语:天无头,吉州城外起戈矛,将军骑马林下过,员州城里闹啾啾。师父立刻出列说,楚圆何人,敢受和尚如此预言。随即领众行礼。汾阳又祝福说,我在先师那里亲自证得三昧,你现在已经得到,应该去南方,大力弘扬我的教法。于是前往洞山宝禅师的席位,整天面壁。宝问,达磨九年面壁。
意旨如何。 師云。空腹高心。寶翌日陞堂。請師充第一座。 師住南源。開堂日。白槌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 師乃云。大眾會麼。宜陽秀水。南嶽石橋。若也不會。謾你諸人去也。所以道。達磨西來。教外別傳一句。且道別傳個什麼。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祇如諸人盡是祖師指出底人。還信得及麼。若信得及。與祖佛同參。若信不及。可謂自生退屈。此日一會。不是小緣。將一瓣香為我無得禪師。且道諸人還識無得禪師麼。若也不識。有疑請問。 僧問。世尊出世。梵王前引。帝釋後隨。今日和尚出世。請師說法。 師云。好。 僧云。恁麼則粉骨碎身去也。 師云。三月野花鋪地錦。九秋黃葉以為陰。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云。畝地三蛇九鼠。
意旨如何?师云:空腹高心。宝翌日升堂,请师充第一座。师住南源,开堂日,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乃云:大众会么?宜阳秀水,南岳石桥。若也不会,谩你诸人去也。所以道:达磨西来,教外别传一句。且道别传个什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祇如诸人尽是祖师指出底人,还信得及么?若信得及,与祖佛同参。若信不及,可谓自生退屈。此日一会,不是小缘。将一瓣香为我无得禅师。且道诸人还识无得禅师么?若也不识,有疑请问。僧问:世尊出世,梵王前引,帝释后随。今日和尚出世,请师说法。师云:好。僧云:恁么则粉骨碎身去也。师云:三月野花铺地锦,九秋黄叶以为阴。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亩地三蛇九鼠。
上堂云。若論此事。絕有言詮。侍者拈香。早成多事。所以釋迦掩室。已涉繁詞。居士默然。却成多說。何故。彼彼出家。彼彼行脚。且問諸人。作麼生是出家行脚底事。莫是著衣喫飯。行住坐臥。廣學多聞。無言無說麼。若恁麼會。大似掉棒打月。既不許恁麼會。又作麼生會。眾中還有識好惡者麼。有即出來。對眾證明。若也未能如是。有疑請問。 僧問。鼓聲纔罷。大眾雲臻。祖意西來。請師舉唱。 師云。汝從甚處來。 僧云。汾陽一句師親唱。南源今日事如何。 師云。汝見南源。 問。有言有說。皆是世諦之談。無言無說。未是衲僧行履處。幸對人天。請師垂示。 師云。放山僧一線道。與闍黎葛藤。 僧云。恁麼則專為流通。 師云。一片白雲橫世界。個中誰是出頭人。
上堂时说。若要讨论这件事,完全无法用言语来解释。侍者点香,已经多此一举。因此释迦掩室,已经落入繁复的言辞。居士默然,反而成了多说。为什么?每个出家人,每个行脚僧。暂且问大家,怎样才是出家行脚的实质?莫非是穿衣吃饭,行住坐卧,广泛学习多闻,无言无说吗?如果这样理解,就像用棒子打月亮一样徒劳。如果不允许这样理解,又该如何理解?众人中还有能辨识好坏的人吗?有的话请站出来,当众证明。如果还不能这样,有疑问请提问。一位僧人问:鼓声刚停,大众聚集。祖师西来之意,请师父举唱。师父说:你从哪里来?僧人说:汾阳一句师父亲自唱,南源今日之事如何?师父说:你见到南源了吗?僧人问:有言有说,都是世俗的谈论。无言无说,还未到衲僧行履之处。幸对人间与天界,请师父垂示。师父说:放山僧一条生路,与闍黎葛藤。僧人说:那么就是专为流通。师父说:一片白云横贯世界,其中谁是出头人。
師入州。崇勝和尚請。上堂云。者裏崇勝法堂。不可向者裏說佛說法去也。然雖如是。官不容針。私通車馬。恁麼大似擔水河頭賣。眾中還有檢點得底麼。試出來檢點看。有麼。有麼。 時有僧問。諸法已聞今日響。請師方便演真乘。 師云。天不高。地不遠。 僧云。孤峯出羣嶽。萬里百花新。 師云。不是直鈎客。徒勞到海壖。 問。昔日靈山分半座。二師相見意如何。 師云。來風可鑒。 進云。恁麼則大眾側聆。學人禮拜。 師云。伶俐人難得。 問。如何是古佛家風。 師云。金蟾初出海。何處不分明。 進云。還許學人請益否。 師云。大海無邊際。
不宿水雲人。乃云。若向言中取則。埋沒宗風。直饒句下精通。敢保此人未悟。所以道。山青水綠。雀 噪鴉鳴。萬派同源。海雲自異。未來諸佛。口似燈籠。過去諸佛。應病施方。現在諸佛。墮坑落壍。不落凡聖一句作麼生道。良久。云。矢上更加尖。便下座。
不过夜的水云游子说,如果从言语中寻找规则,就会埋没宗派的风化。即使句句精通,我敢保证这个人还没有悟道。所以说,山青水绿,鸟雀喧闹,万派同源,海云各自不同。未来的诸佛,口若明灯;过去的诸佛,因病施药;现在的诸佛,陷入困境。不落入凡圣的一句,该如何说。沉默良久后说,箭上再加尖,然后离开座位。
師至仰山。請上堂。云。寶鏡當臺。森羅自顯。太阿在手。殺活臨時。且道還有該不著者麼。有。即倒道將一句來。如無。後學初心。有疑請問。 時有僧問。知師久臥深潭裏。大仰陞堂事若何。 師云。雨來山裏暗。雲出洞中明。 進云。學人不會。再伸請益。 師云。拈取幡竿別處舂。僧無語。 師云。弄潮須是弄潮人。 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未審意旨如何。 師云。
师父到了仰山,请求上堂讲法。说,宝镜当前,万物自然显现;太阿剑在手,生杀由心。且问还有无法涵盖的吗?如果有,就颠倒道一句来。如果没有,后来学习佛法的人,有疑惑请提问。当时有僧人问,知道师父久居深潭,大仰升堂的事如何?师父说,雨来山里暗,云出洞中明。进一步问,学人不明白,再次请求指导。师父说,拿起旗杆到别处去舂米。僧人无言以对。师父说,弄潮的必须是弄潮的人。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能成佛道,不知其中含义如何?师父说。
一場懡[怡-台+羅] 。 進云。祇如大通智勝佛又如何。 師云。八十翁翁若少年。 進云。學人耳順之年。乞師再垂方便。 師云。眾人伏事。 問。如何是佛。 師云。蓮花捧足。
一场混乱。僧人进一步问:“那么,大通智胜佛又如何?”师父说:“八十岁的老翁像少年一样。”僧人又说:“学人我到了耳顺之年,恳请师父再次给予方便。”师父说:“众人都服从。”有人问:“什么是佛?”师父说:“莲花托足。”
上堂。僧問。油盡燈滅時如何。 師云。養子不及父。 問。海上雲遊時如何。 師云。苦。 問。如何是和尚受用處。 師云。困。僧擬進語。師便打。 問。失前忘後時如何。 師云。不。
上堂时,一位僧人问:“油尽灯灭时会如何?”师父回答说:“养育孩子不如父亲。”僧人又问:“在海上云游时会如何?”师父回答说:“苦。”僧人再问:“什么是和尚的受用处?”师父回答说:“困。”僧人想要进一步发言,师父便打他。僧人又问:“失去前忘记后时会如何?”师父回答说:“不。”
上堂。竪起拄杖云。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天下老和尚。總變成南源拄杖子去也。汝諸人向什麼處安身立命。看看拄杖子穿過你諸人髑髏去也。還有識痛癢者麼。有。即出來對眾[跳-兆+孛] 跳看。若無。南源今日失利。喝一喝。卓拄杖一下。下座。
上堂时,师父竖起拄杖说:“过去的诸佛��现在的诸佛、未来的诸佛、西天的二十八祖、唐土的六祖、天下的老和尚,都变成了南源的拄杖子。你们这些人在哪里安身立命?看这拄杖子穿过你们这些人的头骨。还有谁能感知痛痒吗?如果有,就出来在众人面前跳一跳。如果没有,那么南源今天失利。”师父喝一声,用拄杖敲了一下,然后下座。
示眾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諸仁者。若也信得去。不妨省力。可謂善財入彌勒樓閣。無邊法門悉皆周徧。得大無礙。悟法無生。是謂無生法忍。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且問諸人。阿那個是當念。只如諸人無明之性。即汝本覺妙明之性。葢為不了生死根源。執妄為實。隨妄所轉。致墮輪回。受種種苦。若能回光反照。自悟本來真性不生不滅。故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只如四大五蘊不淨之身。即無實義。如夢如幻。如影如響。從無量劫來。流浪生死。貪愛所使。無暫休歇。出此入彼。
向众人讲解说,不了解真理的精神状态实质上就是所有生灵固有且永不变异的觉悟之性。幻人所作及佛菩萨的变化通力所显现的空身,实际上就是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性。各位仁者,如果你们能够相信这一点,就可以省去很多力气,可以称之为善財进入了彌勒樓閣,广大无边际的教法全部都周遍。得到大无障碍,实现真理的深刻理解和体验,这就是无生法忍。广大无边际的境界,自己与他人之间没有丝毫的隔阂。十个时间段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不离于当前的一念。暂且问大家,哪一个是当前的一念?正如大家不了解真理的精神状态,实际上就是你们固有的觉性,至高的智慧。因为不能了解生死的根源,固执地认为妄念是真实的,随着妄念而转变,导致堕入生死轮回,遭受各种苦难。如果能够反观自照,自我实现本来真性不生不灭,因此不了解真理的精神状态实质上就是所有生灵固有且永不变异的觉悟之性,幻人所作及佛菩萨的变化通力所显现的空身,实际上就是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性。正如地、水、火、風四大和色、受、想、行、识五蘊所构成的身体,没有真实的意义,如同梦境、幻象、影子、回声,从难以计数的极多的劫数以来,流浪在生死之中,被贪爱所驱使,没有片刻的休息。从这里出去,进入那里。
積骨如毗富羅山。飲乳如四大海水。何故。為無智慧。不能了知五蘊本空。都無所實。逐妄所生。貪欲所拘。不能自在。所以世尊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汝等若能了知幻身虗假。本來空寂。諸見不生。無我.人.眾生.壽者。法皆如故。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唯有聽法說法。虗玄大道。無著真宗。故云本源自性天真佛。 又云。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虗出沒。若如是者。為度一切苦厄。乃至無量無邊煩惱知解悉皆清淨。是為清淨法身。若到這個田地。便能出此入彼。捨身受身。地獄天堂。此界他方。縱橫自在。任意浮沉。應物舒光。隨機逗教。喚作千百億化身。恁麼說話。可謂無夢說夢。和泥合水。撒屎撒尿。不識好惡。乃呵呵大笑云。若向衲僧門下。十萬八千。未夢見他汗臭氣在。雖然如是。事無一向。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喝一喝。
堆积的骨头如同毗富羅山一般高,喝下的乳汁如同四大海水一样多。为何会这样?因为缺乏智慧,不能深刻理解五蘊本质上是空的,没有任何实质。追逐虚妄而生,被贪欲所束缚,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因此,世尊说,所有苦难的根源在于贪欲。如果消除了贪欲,就没有了依止之处。你们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个虚幻的身体是虚假的,本质上是空寂的,那么所有的邪见就不会产生,没有我、人、众生、寿者这些概念,一切法都保持原样。虚幻的身体即是法身,法身觉悟后发现没有任何事物,只有听法和说法。这是虚玄的大道,没有任何执着的真宗。因此说,本源就是自性的天真佛。又说,五陰如同浮云,空幻地来去;三毒如同水泡,虚妄地出现和消失。如果能够这样理解,就能超越一切苦难,乃至无量无边的烦恼和知解,都能变得清净。这就是清净的法身。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能自由地出入各种境界,舍弃身体和接受身体,无论是地狱还是天堂,这个世界还是其他世界,都能纵横自在,随心所欲地浮沉,顺应万物散发光芒,根据机缘施行教化,被称为千百億化身。这样说来,可以说是在无梦中说梦,和泥合水,随意排泄,不辨善恶,却呵呵大笑说,如果在衲僧的门下,即使是十万八千人,也未曾梦见过他的汗臭味。虽然如此,事情并非一成不变,只是用假名来引导众生。喝一声。
示眾云。馬大師即心即佛。當人未悟。盤山非心非佛。只成戲論之談。雪峯輥毬。誑諕小兒之作。雲門顧鑒。笑殺傍觀。小室自傷。一場大錯。德山入門便棒。未遇奇人。臨濟入門便喝。太殺輕薄。黃梅呈頌。人我未忘。更言祖祖相傳。遞相誹謗。到這裏。須是個人始得。所以道。鷹生鷹子。鶻生鶻兒。然雖如此。也是鞏縣茶瓶。乃彈指一下。
示眾云。上來也。步步登高。下去也。通身無礙。所以道。有時先敲後唱。有時先唱後敲。有時敲唱同時。有時敲唱不同時。所以王登寶殿。野老謳歌。如今還有謳歌者麼。良久。云。木人雖舉手。石女不擡頭。喝一喝。
示眾云。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義。總在心源。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既然如是。為甚麼那吒撲帝鍾。良久。云。波斯鼻孔長又長。
示眾。說佛說祖。合泥合水。向上向下。衲僧破草鞋。總不與麼。無繩自縛。且獨脫一句作麼生道。還有人道得麼。試對眾倒道將一句來。有麼。有麼。良久。云。塚上更加泥。喝一喝。 師問僧。名甚麼。 僧云。海滿。 師云。海無增減。為甚麼却滿。 云。和尚莫謾海滿。 師云。南源罪過。 師問僧。近離什麼處。 云。雲過千山碧。 師云。著忙作甚麼。 云。鴈去水聲淒。師便喝。僧亦喝。師便打。僧亦打。 師云。你這瞎漢。本分打出三門外。念汝是新到。且坐喫茶。 師問僧。行脚人須知有行脚事。作麼生是行脚事。 云。知。 師云。
知底事作麼生。 云。山高水深。 師云。念汝遠來。且坐喫茶。 僧云。諾。諾。 師問顯英首座。近離甚處。 云。金鑾。 師云。夏在甚處。 云。金鑾。 云。前後夏在甚處。 云。金鑾。 師云。先前夏甚處。 云。和尚何不領話。 師云。我也不能勘得你。教庫下供過奴子來勘。且點一椀茶與你濕口。 師問僧。近離甚處。僧以手面前一劃。 師云。是何言歟。僧便喝。 師云。作甚麼。僧撫掌一下。便打。 師云。瞎漢。亂做作麼。以坐具直打出法堂。 師道過瑯瑘。時覺禪師住焉。先是。舉道者到瑯琊。造方丈。覺問。近離甚處。 云。兩浙。
覺云。船來。陸來。 云。船來。 覺云。船在甚處。 云。步下。 覺云。不涉程途一句作麼生道。 舉以坐具摵一摵云。杜撰長老。如麻似粟。拂袖便出。 覺問侍者。此是甚人。 云。舉上座。 覺遂親下旦過堂問。莫是舉上座麼。勿恠適來相觸忤。 舉便喝云。我在浙江早聞你名。元來見解只如此。何得名播寰宇。 覺遂作禮云。慧覺罪過。 及師至瑯琊。覺留之。師為逗遛數日。因夜話及之。師笑曰。舉見處纔能自了。覺默然。 師為作牧童歌曰。 牧牛童。實快活。跣足披蘘雙角撮。橫眠牛上向天歌。人問如何牛未渴。回首看。平田闊。
四方放去休欄遏。八面無拘任意遊。要收只在索頭撥。小牛兒。順毛捋。角力未充難提掇。且從放在小平坡。慮上高峯四蹄脫。日已高。休喫草。担定鼻頭無少老。一時牽向圈中眠。和泥看伊東西倒。笑呵呵。好不好。又將橫笛順風吹。震動五湖山海島。倒騎牛。脫布襖。知音休向途中討。若問牧童何處居。鞭指東西無一寶。 覺默得其遊戲三昧。 僧問。如何是賓中賓。 師云。禮拜更殷勤。 如何是賓中主。 師云。拄杖常在手。 如何是主中賓。 師云。拄杖掇乾坤。 如何是主中主。 師云。劒握甑人手。 問。如何是佛。 師云。瀟湘斑竹杖。 問。
祖佛不立時如何。 師云。口上生茆。 問。纔見便回時如何。 師云。湖南鎮主。 進云。末後殷勤。請師道。 師云。多少分明。 進云。大眾側聆。 師云。未敢相許。 問。進前不得時如何。 師云。截斷眾疑。 問。步步登高時如何。 師云。雲生足下。 問。如何是南源狗。 師云。觜。 問。如何是禪。 師云。鼻孔入地。 問。如何是佛。 師云。石打不入。
上堂云。諸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乃竪起拄杖子云。者個是南源拄杖子。阿那個是實相義。你若見去。被見聞所轉也。若不見。行脚眼在什麼處。喝一喝。下座。
上堂云。一塵纔舉。大地全收。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現。百億毛頭師子。一毛頭現。千頭萬頭。但識取一頭。乃竪起拄杖子云。者個是南源拄杖子。那個是一頭。喝一喝。卓拄杖一下。下座。 問。如何是佛。 師云。人老病生。 問。如何是接初機底句。 師云。一刀兩段。 問。如何是驗衲僧底句。 師云。寒山.拾得。 問。如何是正令行底句。 師云。來千去萬。 問。如何是立乾坤句。 師云。天高海闊。 問。與師並坐時如何。 師云。線穿黃葉。
上堂云。天地與我同根。萬法與我一體。乃竪起拄杖子云。者個是南源拄杖子。那個是體。良久。云。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喝一喝。卓拄杖一下。下座。
上堂。竪起拄杖云。河沙諸佛.河沙國土。總被南源拄杖子一口吞却。其中眾生。不覺不知。你衲僧鼻孔在什麼處。若知去處。橫擔拄杖。目視雲霄。若也不知。長連牀上。有粥有飯。喝一喝。下座。 俗官問。如何是南源境。 師云。鑿池秋待月。種竹夏遮陽。 如何是境中人。 師云。城中公子般般貴。林下道人事事貧。 問。久昧衣珠。請師指示。 師云。草賊大敗。 僧云。透走無路。 師云。脚踏不動。 座主問。承教有言因緣自然即不問。如何是因緣。 師云。記來多少時也。 進云。如何是自然。 師云。速退。速退。妨他別人問。
師住道吾。上堂。僧問。達磨西來。曲為今時。不屈宗乘。請師舉唱。 師云。雲雨灑長空。花開徧地春。 進云。澗 松清冷澹。曉月照長川。 師云。一言既流通。今古誰言異。 進云。雲生嶺上。花發巖前。 師云。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 進云。今日遭逢和尚。師便喝。
上堂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且道晝行夜臥一句作麼生道。良久。以拄杖卓一下。云。德山證明。下座。 問。獬 豸當軒。學人擬議。如何得入。 師云。還覺頭痛麼。
上堂云。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拈起拄杖子云。者個是道吾拄杖子。那個是諸人心。河沙國土.河沙諸佛.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盡在道吾拄杖子上轉大法輪。諸人還見麼。若見。朝遊西天。暮歸東土。若也不見。晨朝有粥。齋時有飯。卓拄杖一下。下座。
上堂云。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像主。不逐四時凋。拈拄杖云。者箇是道吾拄杖。那箇是萬像主。良久。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喝一喝。卓拄杖一下。下座。
上堂云。有時先照後用。有時先用後照。有時照用同時。有時照用不同時。所以道。有明有暗。有起有倒。乃喝一喝。云。且道是照是用。緇素辨得麼。試出來呈醜拙看。若無。道吾今日失利。喝一喝。下座。
上堂。僧出禮拜。起便喝。師云。作麼生。僧又喝。 師云。瞎。僧禮拜。 師云。三十棒且待別時來與你喫。 問。古人面壁。意旨如何。 師云。有年無德。
師住石霜。開堂日。僧問。維摩一默。未稱師宗。棒喝齊施。中流罔措。今日一會。請師方便。 師云。石笋逢春長。霜花向日開。 進云。與麼則陽鳥喃喃語。雨過百花新。 師云。不因漁父引。焉知水淺深。 僧云。峻水隨流急。雲開照碧天。 師云。我行荒草裏。你又入深村。 僧應諾。云。官不容鍼。更借一問。師意如何。 師云。放你三十棒。三十年後方始知痛癢。僧舞袖而退。 師云。夢見。 問。方木調弦時如何。 師云。幡竿一尺二。 進云。恁麼則和尚手出今時也。 師云。脚撥不動。 僧云。莫道不知音。 師云。三十年後悟去不定。 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師云。新羅打鼓。 進云。磨後如何。 師云。西天作舞。
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迦葉微微笑自謾。少室坐羞癡截臂。黃梅呈解頌多般。入門棒喝重重錯。向上宗乘肉自剜。公案現成誰懡[怡-台+羅] 。鑒咦啐啄 哂傍觀。一宿覺來知是誤。不言師範更無端。丈夫皆有衝天志。北斗南星背面看。
偈頌
因僧請益三玄三要頌
第一玄。三世諸佛擬何宣。垂慈夢裏生輕薄。端坐還成落斷邊。
第二玄。伶俐衲僧眼未明。石火電光知是鈍。揚眉瞬目涉關山。
第三玄。萬象森羅宇宙寬。雲散洞空山嶽靜。落花流水滿長川。
第一要。豈話聖凡妙。擬議涉長途。擡眸七顛倒。
第二要。峯頂敲犍召。神通自在來。多聞門外呌。
第三要。起倒令人笑。掌內握乾坤。千差都一照。
報你通玄士。棒喝要臨時。若明親的旨。半夜太陽輝。
因僧請益臨濟兩堂首座齊下喝頌
啐啄 之機箭拄鋒。瞥然賓主當時分。宗師愍物垂緇素。北地黃河徹底渾。
因人請益慧超佛話有頌
僧問如何是佛。師云汝是慧超。禮拜進前叉手。思量十萬迢迢。
因僧請益雲門超佛越祖之談
超佛越祖若何宣。充齋餬餅恣情飡。湖南展鉢新羅咬。大石波斯索渡船。
因僧請益乃述三訣頌
第一訣。大地山河泄。維摩纔默然。文殊便饒舌。
第二訣。展拓看時節。語默豈相干。夜半秋天月。
第三訣。遠路難登涉。陸地弄舟船。眼中藏日月。
三句頌
第一句。天上他方皆罔措。俱輪顛倒論多端。巍巍未到尼俱樹。
第二句。臨濟德山涉路布。未過新羅棒便揮。達者途中亂指注。
第三句。維摩示疾文殊去。對談一默震乾坤。直至如今作笑具。
因僧請益五位有頌
正中偏。半夜烏鷄室裏鳴。海底然燈光世界。石上栽花長枝靈。
偏中正。日落西山觀異影。分明影像顯宗乘。休把眉頭窺月井。
正中來。木馬生兒徧九垓。進退任行通鳥道。豈並巢居界內隈。
兼中至。彼彼丈夫全意氣。矛盾交互不傷鋒。展拓縱橫不相離。
兼中到。黑白已前休作造。須明露柱未生兒。莫認狂辭途路走。
都一頌
偏中歸正極幽玄。正去偏來理事全。須知正立非言說。朕兆依俙屬有緣。兼至去來興妙用。到兼何更逐言詮。出沒豈能該世界。蕩蕩無依鳥道玄。
因僧請益風穴佛話
杖林山下竹筋鞭。南北禪人萬萬千。莫恠相逢不下馬。東西各自有前程。
寄李駙馬
分身千百億。悲智願難窮。在俗還隨俗。居宮即順宮。頭頭皆巨護。處處現神通。珍重吾宗幸。多能立古風。仰觀天畔一論日。幾度清光四上出。大士蓬頭問志公。摩訶般若波羅蜜。
注杜順和尚頌
懷州牛喫禾(河沙世界) 。益州馬腹脹(螘衛椀送) 。天下召醫人(驢頭馬角) 。灸猪左膊上(畵虎成狸) 。
冬不人事頌一首。示眾云
東山林木高。幾歲幾回雨。南嶺松枝瘦。石生石畔土。金色見瞿曇。二三七八五。
僧請益古人十二時歌。乃頌之
鷄鳴丑。夢裏逢人莽莽鹵。平旦寅。覺來路上弄精魂。日出卯。赫爀光明影裏坐。食時辰。食飽還知是病因。禺中巳。買賣論量入市肆。日南午。萬像分明作笑具。日昳未。張公喫酒李公醉。晡時申。省來端坐醉醺醺。日入酉。茆蓬竹戶硬撑拄。黃昏戌。日落西山狐魅出。夜半子。一輪明月蘇嚧哩。人定亥。老鼠牀頭作隊隊。
古尊宿語錄卷第十一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