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譯51卷CBETA T0125大于一万字 76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者,天帝釋告三十三天:『卿等若入大戰中時,設有恐怖畏懼之心者,汝等還顧視我高廣之幢,設見我幢者,便無畏怖。若不憶我幢者,當憶伊沙天王幢;以憶彼幢者,所有畏怖,便自消滅。若不憶我幢,及不憶伊沙幢者,爾時當憶婆留那天王幢;以憶彼幢,所有恐怖,便自消滅。』
「我今亦復告汝等,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有畏怖衣毛竪者,爾時當念我身,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出現於世。設有恐怖衣毛竪者,便自消滅。
「若復不念我者,爾時當念於法。如來法者甚為微妙,智者所學。以念法者,所有恐怖,便自消滅。
「設不念我,復不念法,爾時當念聖眾。如來聖眾極為和順,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四雙八輩,此是如來聖眾,可敬可事,世間福田,是謂如來聖眾。爾時若念僧已,所有恐怖,便自消滅。
「比丘當知,釋提桓因猶有淫、怒、癡,然三十三天念其主即無恐怖;況復如來無有欲、怒、癡心,當念有恐怖乎?若有比丘有恐怖者,便自消滅。是故,諸比丘!當念三尊:佛、法、聖眾。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拔祇國界有鬼,名為毘沙。在彼國界,極為兇暴,殺民無量,恒日殺一人,或日殺二人、三人、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三十人、四十人、五十人。爾時,諸鬼神、羅剎充滿彼國。
是時,拔祇人民皆共集聚,而作是說:「我等可得避此國至他國界,不須住此。」
是時,毘沙惡鬼知彼人民心之所念,便語彼人民曰:「汝等莫離此處至他邦土。所以然者,終不免吾手。卿等日日持一人祠吾,吾要不觸擾汝。」
是時,拔祇人民日取一人祠彼惡鬼。是時,彼鬼食彼人已,取骸骨擲著他方山中,然彼山中骨滿谿谷。
爾時,有長者名善覺,在彼住止,饒財多寶,積財千億,騾、驢、駱駝不可稱計,金、銀、珍寶、車璩 、馬瑙、真珠、虎珀亦不可稱。爾時,彼長者有兒,名那優羅,唯有一子,甚愛敬念,未曾離目前。爾時,有此限制,那優羅小兒,次應祠鬼。
是時,那優羅父母沐浴此小兒,與著好衣,將至塚間,至彼鬼所。
到已,啼哭喚呼,不可稱計,並作是說:「諸神,地神,皆共證明:我等唯有此一子,願諸神明當證明此;及二十八大鬼神王當共護此,無令有乏,及四天王咸共歸命,願擁護此兒,使得免濟;及釋提桓因亦向歸命,願濟此兒命;及梵天王亦復歸命,願脫此命;諸有鬼神護世者亦向歸命,使脫此厄;諸如來弟子漏盡阿羅漢,我今亦復歸命,使脫此厄;諸辟支佛無師自覺亦復自歸,使脫此厄;彼如來今亦自歸,不降者降,不度者度,不獲者獲,不脫者脫,不般涅槃者使般涅槃,無救者與作救護,盲者作眼目,病者作大醫王,若天、龍、鬼神、一切人民、魔及魔天,最尊、最上,無能及者,可敬可貴,為人作良祐福田,無有出如來上者。然如來當鑒察之,願如來當照此至心。」是時,那優羅父母即以此兒付鬼已,便退而去。
爾時,世尊以天眼清淨,復以天耳徹聽,聞有此言,那優羅父母啼哭不可稱計。爾時,世尊以神足力,至彼山中惡鬼住處。時,彼惡鬼集在雪山北鬼神之處。是時,世尊入鬼住處而坐,正身正意,結跏趺坐。
是時,那優羅小兒漸以至彼惡鬼住處。是時,那優羅小兒遙見如來在惡鬼住處,光色炳然,正身正意,繫念在前,顏色端政,與世有奇,諸根寂靜,得諸功德,降伏諸魔,如此諸德不可稱計。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如須彌山,出諸山頂,面如日月,亦如金山,光有遠照。見已,便起歡喜心向於如來,便生此念:「此必不是毘沙惡鬼。所以然者,我今見之,極有歡喜之心,設當是惡鬼者,隨意食之。」
是時,世尊告曰:「那優羅!如汝所言,我今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故來救汝,及降此惡鬼。」
是時,那優羅聞此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便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世尊與說妙義。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穢惡,漏不淨行,出家為要,去諸亂想。爾時,世尊以見那優羅小兒心意歡喜,意性柔軟,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是時世尊具與彼說。彼即於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彼以見法、得法,成就諸法、承受諸法,無有狐疑,解如來教,歸佛、法、聖眾,而受五戒。
是時,毘沙惡鬼還來到本住處。爾時,惡鬼遙見世尊端坐思惟,身不傾動。見以,便興恚怒,雨雷電霹靂向如來所,或雨刀劍;未墮地之頃,便化優鉢蓮華。是時,彼鬼倍復瞋恚,雨諸山河石壁;未墮地之頃,化作種種飲食。是時,彼鬼復化作大象,吼喚向如來所。爾時,世尊復化作師子王。是時,彼鬼倍化作師子形向如來所。爾時,世尊化作大火聚。是時,彼鬼倍復瞋恚,化作大龍而有七首。爾時,世尊化作大金翅鳥。
是時,彼鬼便生此念:「我今所有神力,今以現之,然此沙門衣毛不動,我今當往問其深義。」是時,彼鬼問世尊曰:「我今毘沙欲問深義,設不能報我者,當持汝兩脚擲著海南。」
世尊告曰:「惡鬼當知,我自觀察,無天及人民、沙門、婆羅門、若人、非人,能持我兩脚擲海南者。但今欲問義者,便可問之。」
是時,惡鬼問曰:「沙門!何等是故行?何等是新行?何等是行滅?」
世尊告曰:「惡鬼當知,眼是故行,曩時所造,緣痛成行;耳、鼻、口、身意,此是故行,曩時所造,緣痛成行。是謂,惡鬼,此是故行。」
毘沙鬼曰:「沙門!何等是新行?」
世尊告曰:「今身所造身三、口四、意三,是謂,惡鬼!此是新行。」
時惡鬼曰:「何等是行滅?」
世尊告曰:「惡鬼當知,故行滅盡,更不興起,復不造行,能取此行,永以不生,永盡無餘,是謂行滅。」
是時,彼鬼白世尊曰:「我今極飢,何故奪我食?此小兒是我所食,沙門!可歸我此小兒。」
世尊告曰:「昔我未成道時,曾為菩薩,有鴿投我,我尚不惜身命,救彼鴿厄。況我今日已成如來,能捨此小兒令汝食噉?汝今惡鬼盡其神力,吾終不與汝此小兒。云何,惡鬼,汝曾迦葉佛時,曾作沙門,修持梵行,後復犯戒,生此惡鬼。」
爾時,惡鬼承佛威神,便憶曩昔所造諸行。爾時,惡鬼至世尊所,頭面禮足,並作是說:「我今愚惑,不別真偽,乃生此心向於如來,唯願世尊受我懺悔。」如是三、四。
世尊告曰:「聽汝悔過,勿復更犯。」爾時,世尊與毘沙鬼說微妙法,勸令歡喜。
時,彼惡鬼手擎數千兩金,奉上世尊,白世尊曰:「我今以此山谷施招提僧,唯願世尊與我受之,及此數千兩金。」如是再三。
爾時,世尊即受此山谷,便說此偈:
「園果施清涼, 及作水橋樑,
設能造大船, 及諸養生具。
晝夜無懈息, 獲福不可量,
法義戒成就, 終後生天上。」
是時,彼鬼白世尊曰:「不審世尊更有何教?」
世尊告曰:「汝今捨汝本形,著三衣,作沙門,入拔秖城,在在處處作此教令:『諸賢當知,如來出世,不降者降,不度者度,不解脫者令知解脫,無救者與作救護,盲者作眼目,諸天、世人、天、龍、鬼神、魔、若魔天、若人、非人,最尊、最上,無與等者,可敬、可貴,為人作良祐福田。今日度那優羅小兒及降毘沙惡鬼,汝等可往至彼受化。』」
對曰:「如是。世尊!」
爾時,毘沙鬼作沙門,披服著三法衣,入諸里巷,作此教令:「今日世尊度那優羅小兒,及降伏毘沙惡鬼,汝等可往受彼教誨。」
當於爾時,拔祇國界人民熾盛。是長者善覺聞此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將八萬四千人民眾生,至彼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拔祇人民或有禮足者,或有擎手者。爾時,八萬四千之眾,已在一面坐。
是時,世尊漸與說微妙之法。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漏為大患。爾時,世尊觀察彼八萬四千眾,心意歡悅。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普與彼八萬四千眾而說此法,各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猶如白淨之衣,易染為色。此八萬四千眾亦復如是,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得法、見法、分別諸法,無有狐疑,得無所畏,自歸三尊:佛、法、聖眾,而受五戒。
爾時,那優羅父長者白世尊曰:「唯願世尊當受我請。」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時彼長者以見世尊默然受已,即從坐起,頭面禮足,退還所在,辦種種飲食,味若干種,清旦自白:「時到。」
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鉢,入拔祇城,至長者家,就座而坐。是時,長者以見世尊坐定,自手斟酌,行種種飲食,以見世尊食訖,行清淨水已,便取一座,在如來前坐,白世尊曰:「善哉!世尊!若四部之眾,須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盡使在我家取之。」
世尊告曰:「如是,長者!如汝所言。」
世尊即與長者說微妙之法,以說法竟,便從坐起而去。
爾時,世尊如屈申臂頃,從拔祇不現,還來至舍衛祇洹精舍。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四部之眾,須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者,當從那優羅父舍取之。」
爾時,世尊復告比丘:「如我今日優婆塞中第一弟子,無所愛惜,所謂那優羅父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
聞如是:
一時,佛在釋翅尼拘留園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釋種諸豪姓者數千人眾,往詣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諸釋白世尊曰:「今日當作王,治領此國界,我等種姓便為不朽,無令轉輪聖王位於汝斷滅。若當世尊不出家者,當於天下作轉輪聖王,統四天下,千子具足,我等種姓名稱遠布,轉輪聖王出於釋姓。以是故,世尊!當作王治,無令王種斷絕。」
世尊告曰:「我今正是王身,名曰法王。所以然者,我今問汝:『云何,諸釋!言轉輪聖王七寶具足,千子勇猛?』我今於三千大千剎土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成就七覺意寶,無數千聲聞之子以為營從。」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今用此位為? 得已後復失。
此位最為勝, 無終無有始,
以勝無能奪, 此勝最為勝,
然佛無量行, 無跡誰跡將?
「是故,諸瞿曇!當求方便,正法王治。如是,諸釋!當作是學。」
爾時,諸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比丘白世尊曰:「頗有此色,恒在不變易耶?久在於世,亦不移動?頗有痛、想、行、識,恒在不變易耶?久存於世,亦不移動耶?」
世尊告曰:「比丘!無有此色,恒在不變易、久存於世者,亦復無痛、想、行、識,恒在不變易、久存於世者。若復,比丘!當有此色,恒在不變易、久存於世者,則梵行之人,不可分別。若痛、想、行、識,久存於世、不變易者,梵行之人,不可分別。是故,比丘!以色不可分別,不久存於世故、是故梵行之人乃能分別盡於苦本,亦無痛、想、行、識,不久存於世,是故梵行乃可分別盡於苦本。」
爾時,世尊取少許土,著爪上,語彼比丘曰:「云何,比丘!見此爪上土不?」
比丘對曰:「唯然,見已,世尊!」
佛告比丘:「設當有爾許色恒在於世者,則梵行之人不可分別得盡苦際。以是,比丘!以無爾許色在,便得行梵行,得盡苦本。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我昔曾為大王!領四天下,以法治化,統領人民,七寶具足。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居士寶、典兵寶。
「比丘當知,我於爾時,作此轉輪聖王,領四天下,有八萬四千神象,象名菩呼。復有八萬四千羽寶之車,或用師子皮覆,或用狼狗皮覆者,盡懸幢高蓋。復有八萬四千高廣之臺,猶如天帝所居之處。復有八萬四千講堂,如法講堂之比。復有八萬四千玉女之眾,像如天女。復有八萬四千高廣之座,皆用金銀七寶廁間。復有八萬四千衣被服飾,皆是文繡柔軟。復有八萬四千飲食之具,味若干種。
「比丘當知,我爾時乘一大象,色極白好,口有六牙,金銀交具,身能飛行,亦能隱形,或大、或小,象名菩呼。我爾時,乘一神馬,毛尾朱色,行不身動,金銀交飾,身能飛行,亦能隱形,或大、或小,馬名毛王。我於爾時,八萬四千高廣之臺,住一臺中,臺名須尼摩,純金所作。爾時,我在一講堂中止宿,講堂名法說,純金所造。我於爾時,乘一寶羽之車,車名最勝,純金所造。我於爾時,將一玉女,左右使令亦如姊妹。我於爾時,於八萬四千高廣之座,在一座上,金銀、瓔珞不可稱計。我於爾時,著一妙服,像如天衣。所食之食,味如甘露。
「當於爾時,我作轉輪聖王,時八萬四千神象朝朝來至,門外多有傷害,不可稱計。我於爾時,便作是念:『此八萬四千神象朝朝來至,門外多有傷害,不可稱計。我今意中欲使分為二分,四萬二千朝朝來賀。』爾時,比丘!我作是念:『昔作何福?復作何德?今得此威力,乃至於是。』復作是念:『由三事因緣故,使我獲此福祐。云何為三?所謂惠施、慈仁、自守。』比丘當觀,爾時諸行永滅無餘,爾時遊於欲意無有厭足。所謂厭足,於賢聖戒律乃為厭足。云何,比丘!此色有常耶?無常耶?」
比丘對曰:「無常也。世尊!」
「若復無常,為變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許,我是彼所乎?」
對曰:「不也。世尊!」
「痛、想、行、識是常也?是無常耶?」
比丘對曰:「無常也。世尊!」
「設使無常,為變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許,我是彼所。」
對曰:「不也。世尊!」
「是故,比丘!諸所有色,過去、當來、今現在者。若大、若小。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此色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此是智者之所學也。諸所有痛,過去、當來、今現在,若遠、若近,此痛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如是智者之所覺知。比丘當作是觀,若聲聞之人,厭患於眼,厭患於色,厭患眼識,若緣眼生苦樂,亦復厭患。亦厭患於耳,厭於聲,厭於耳識,若依耳識生苦樂者,亦復厭患。鼻、舌、身、意、法亦復厭患,若依意生苦樂者,亦復厭患。已厭患,便解脫;已解脫,便得解脫之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爾時,彼比丘得世尊如是之教,在閑靜之處,思惟自修,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三法衣,離家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是彼比丘便成阿羅漢。
爾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摩竭國道場樹下,初始得佛。
爾時,世尊便作是念:「我今以得此甚深之法,難解、難了、難曉、難知,極微極妙智所覺知,我今當先與誰說法?使解吾法者是誰?」爾時,世尊便作是念:「羅勒迦藍諸根純熟,應先得度,又且待我有法。」作此念已,虛空中有天白世尊曰:「羅勒迦藍死已七日。」
是時,世尊復作念曰:「何其苦哉,不聞吾法,而取命終;設當聞吾法者,即得解脫。」是時,世尊復作是念:「我今先與誰說法,使得解脫?今欝頭藍弗先應得度,當與說之,聞吾法已,先得解脫。」世尊作是念,虛空中有天語言:「昨日夜半,以取命終。」是時,世尊便作是念:「欝頭藍弗何其苦哉!不聞吾法,而取命過;設得聞吾法者,即得解脫。」
爾時,世尊復作是念:「誰先聞法而得解脫?」是時,世尊重更思惟:「五比丘多所饒益,我初生時,追隨吾後。」是時,世尊復作是念:「今五比丘竟為所在?」即以天眼觀五比丘,乃在波羅[木*奈] 仙人鹿園所止之處。「我今當往先與五比丘說法,聞吾法已,當得解脫。」
爾時,世尊七日之中熟視道樹,目未曾眴。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我今此坐處, 經歷生死苦,
執御智慧斧, 永斷根元栽。
天王來至此, 及諸魔怨屬,
復以方便降, 令著解脫冠。
今於此樹下, 坐於金剛床,
以獲一切智, 逮無所礙慧。
我坐此樹下, 見生死之苦,
已却死元本, 老病永無餘。」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便從坐起而去,欲向波羅[木*奈] 國。
是時,優毘伽梵志遙見世尊光色炳然,翳日月明,見已,白世尊曰:「瞿曇!師主今為所在?為依何人出家學道?恒喜說何法教?為從何來?為欲所至?」
爾時,世尊向彼梵志,而說此偈:
「我成阿羅漢, 世間最無比,
天及世間人, 我今最為上。
我亦無師保, 亦復無與等,
獨尊無過者, 冷而無復溫。
今當轉法輪, 往詣加尸邦,
今以甘露藥, 開彼盲冥者。
波羅[木*奈] 國界, 加尸國王土,
五比丘住處, 欲說微妙法。
使彼早成道, 及得漏盡通,
以除惡法元, 是故最為勝。」
時,彼梵志歎吒,儼頭叉手,彈指含笑,引道而去。
時,世尊往詣波羅[木*奈] 。是時,五比丘遙見世尊來,見已各共論議:「此是沙門瞿曇從遠而來,情性錯亂,心不專精。我等勿復共語,亦莫起迎,亦莫請坐。」
爾時,五人便說此偈:
「此人不應敬, 亦莫共親視,
勿復稱善來, 亦莫請使坐。」
爾時,五人說此偈已,皆共默然。爾時,世尊至五比丘所,漸漸欲至。時,五比丘漸起來迎,或與敷座者,或與取水者。爾時,世尊即前就坐,作是思惟:「此是愚癡之人,竟不能全其本限。」爾時,五比丘稱世尊為卿,是時,世尊告五比丘曰:「汝等莫卿無上至真、等正覺。所以然者,我今已成無上至真、等正覺,已獲甘露善。自專念,聽吾法語。」
爾時,五比丘白世尊曰:「瞿曇!本苦行時,尚不能得上人之法,況復今日意情錯亂,言得道乎?」
世尊告曰:「云何,五人!汝等曾聞吾妄語乎?」
五比丘曰:「不也。瞿曇!」
世尊告曰:「如來、等正覺已得甘露,汝等悉共專心,聽吾說法。」是時,世尊便復作是念:「我今堪任降此五人。」
是時,世尊告五比丘:「汝等當知,有此四諦。云何為四?苦諦、苦習諦、苦盡諦、苦出要諦。彼云何名為苦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愁憂苦痛,不可稱記。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欲不得,亦復是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諦。
「云何苦習諦?所謂受愛之分,習之不惓,意常貪著,是謂苦習諦。
「彼云何苦盡諦?能使彼愛滅盡無餘,亦不更生,是謂苦盡諦。
「彼云何名為苦出要諦?所謂賢聖八品道。所謂等見、等治、等語、等業、等命、等方便、等念、等定。是謂名為四諦之法。
「然復,五比丘!此四諦之法,苦諦者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本未聞法。復次,苦諦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世尊之所說,故名為苦諦。苦習諦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復次,苦習諦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世尊之所說,故名為苦習諦。苦盡諦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慧生、光生。復次,苦盡諦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世尊之所說,故名為苦盡諦。苦出要諦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復次,苦出要諦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世尊之所說,故名為苦出要諦。
「五比丘當知,此四諦者,三轉十二行,如實不知者,則不成無上正真、等正覺。以我分別此四諦三轉十二行,如實知之、是故成無上至真、等正覺。」
爾時,說此法時,阿若拘隣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是時,世尊告拘隣曰:「汝今以逮法、得法?」
拘隣報曰:「如是。世尊!以得法、逮法。」
是時,地神聞此語已,作是唱:「今如來在波羅[木*奈] 國轉法輪。諸天、世人、魔、若魔天、人及非人所不能轉者,今日如來轉此法輪,阿若拘隣已得甘露之法。」
是時,四天王從地神聞唱令聲,復傳告曰:「阿若拘隣以得甘露之法。」
是時,三十三天復從四天王聞,艶天從三十三天聞,乃至兜術天展轉聞聲,乃至梵天亦復聞聲:「如來在波羅[木*奈] 轉法輪,諸天、世人、魔、若魔天、人及非人所不轉者,今日如來轉此法輪。」爾時,便名為阿若拘隣。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汝等二人住受教誨,三人乞食,三人所得食者,六人當共食之;三人住受教誨,二人往乞食,二人所得食者,六人當取食之。」爾時教誨,此時成無生涅槃法,亦成無生、無病、無老、無死。是時,五比丘盡成阿羅漢。是時,三千大千剎土有五阿羅漢,佛為第六。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汝等盡共人間乞食,慎莫獨行。然復眾生之類,諸根純熟,應得度者,我今當往優留毘村聚,在彼說法。」
爾時,世尊便往至優留毘村聚所。爾時,連若河側有迦葉在彼止住,知天文、地理,靡不貫博,算數樹葉皆悉了知,將五百弟子,日日教化。去迦葉不遠有石室,於石室中,有毒龍在彼止住。
爾時,世尊至迦葉所。到已,語迦葉言:「吾欲寄在石室中一宿;若見聽者,當往止住。」
迦葉報曰:「我不愛惜,但彼有毒龍,恐相傷害耳。」
世尊告曰:「迦葉!無苦!龍不害吾,但見聽許,止住一宿。」
迦葉報曰:「若欲住者,隨意往住。」
爾時,世尊即往石室,敷座而宿,結跏趺坐,正身正意,繫念在前。是時,毒龍見世尊坐,便吐火毒。爾時,世尊入慈三昧,從慈三昧起,入焰光三昧。爾時,龍火、佛光一時俱作。
爾時,迦葉夜起,瞻視星宿,見石室中,有大火光。見已,便告弟子曰:「此瞿曇沙門容貌端政,今為龍所害,甚可憐慜!我先亦有此言:『彼有惡龍,不可止宿。』」是時,迦葉告五百弟子:「汝持水瓶,及輿高梯,往救彼火,使彼沙門得濟此難。」
爾時,迦葉將五百弟子,往詣石室,而救此火;或持水灑者,或施梯者,而不能使火時滅,皆是如來威神所致。爾時,世尊入慈三昧,漸使彼龍無復瞋恚。時,彼惡龍心懷恐怖,東西馳走,欲得出石室,然不能得出石室。是時,彼惡龍來向如來,入世尊鉢中住。
是時,世尊以右手摩惡龍身,便說此偈:
「龍出甚為難, 龍與龍共集,
龍勿起害心, 龍出甚為難。
過去恒沙數, 諸佛般涅槃,
汝竟不遭遇, 皆由瞋恚火。
善心向如來, 速捨此恚毒,
已除瞋恚毒, 便得生天上。」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