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譯60卷CBETA T0026大于一万字 109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五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中阿含晡利多品(有十經)(第五後誦)
持齋、晡利多 羅摩、五下分
持斋、晡时利益多,罗摩、五次分别。
心穢、箭毛二 隨摩那修學
心不纯净、箭上的羽毛一样,随着修学。
法樂比丘尼 拘絺羅在後
法乐比丘尼,拘絺罗跟在后面。
(二〇二)中阿含晡利多品持齋經第一
我聞如是:
我听到这样的话: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於東園鹿子母堂。
有一次,佛陀在游历舍卫国的时候,来到了东园的鹿子母堂。
爾時,鹿子母毘舍佉平旦沐浴,著白淨衣,將子婦等眷屬圍繞,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却住一面。世尊問曰:「居士婦!今沐浴耶?」
那时候,鹿子母毘舍佉在清晨洗浴完毕,穿上了洁白的衣服,带着子女和其他家人一起,前往佛陀所在的地方,恭敬地鞠躬致敬,然后站在一旁。世尊问她:“你,这位居士的妻子!你今天洗过澡了吗?”
答曰:「世尊!我今持齋。善逝!我今持齋。」
答道:“尊贵的佛陀!我现在正在斋戒。善逝的佛陀!我现在正在斋戒。”
世尊問曰:「居士婦!今持何等齋耶?齋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放牛兒齋,二者尼揵齋,三者聖八支齋。居士婦!云何名為放牛兒齋?若放牛兒朝放澤中,晡收還村,彼還村時,作如是念:『我今日在此處放牛,明日當在彼處放牛。我今日在此處飲牛,明日當在彼處飲牛。我牛今在此處宿止,明日當在彼處宿止。』居士婦!如是有人若持齋時,作是思惟:『我今日食如此之食,明日當食如彼食也。我今日飲如此之飲,明日當飲如彼飲也。我今含消如此含消,明日含消如彼含消。』其人於此晝夜樂著欲過,是謂名曰放牛兒齋。若如是持齋放牛兒齋者,不獲大利,不得大果,無大功德,不得廣布。
世尊问道:“居士的妻子,你现在持的是什么样的斋呢?斋有三种,分别是什么呢?第一种是放牛儿斋,第二种是尼揵斋,第三种是圣八支斋。居士的妻子,什么叫做放牛儿斋呢?如果像放牛儿一样,早上把牛放到沼泽中,傍晚再把牛收回村里,回到村里的时候,他会这样想:“我今天在这个地方放牛,明天应该在那个地方放牛。我今天在这个地方给牛喝水,明天应该在那个地方给牛喝水。我今天让牛在这个地方过夜,明天应该让牛在那个地方过夜。”居士的妻子,如果有人在持斋的时候,这样想:“我今天吃的是这样的食物,明天应该吃那样的食物。我今天喝的是这样的饮料,明天应该喝那样的饮料。我今天消化的是这样的食物,明天应该消化那样的食物。”这个人在这一天中,总是沉浸在欲望中,这就叫做放牛儿斋。如果像这样持斋的人,他不会得到大的利益,也不会得到大的果报,没有大的功德,也不会得到广泛的传播。
「居士婦!云何名為尼揵齋耶?若有出家學尼揵者,彼勸人曰:『汝於東方過百由延外有眾生者,擁護彼故,棄捨刀杖,如是南方、西方、北方過百由延外有眾生者,擁護彼故,棄捨刀杖,是為彼勸進人。或有想護眾生,或無想不護眾生,汝當十五日說從解脫時,脫衣裸形,東向住立,作如是說:「我無父母,非父母有,我無妻子,非妻子有,我無奴婢,非奴婢生。」』居士婦!彼欲勸進於真諦語,而反勸進虛妄之言,彼人日日見其父母,便作此念:『是我父母。』父母日日見其兒子,亦作此念:『是我兒子。』彼見妻子,而作此念:『是我妻子。』妻子見彼,亦作此念:『是我尊長。』彼見奴婢,復作此念:『是我奴婢。』奴婢見彼,亦作此念:『是我大家。』彼用此欲,不與而用,非是與用,是謂名曰尼揵齋也。若如是持尼揵齋者,不獲大利,不得大果,無大功德,不得廣布。
“你问什么叫做尼揵斋呢?如果有出家修行的人,他劝告别人说:‘你在东方百里之外有生命存在的地方,为了保护它们,放弃使用武器。同样的,在南方、西方、北方百里之外有生命存在的地方,也要为了保护它们,放弃使用武器。这就是他劝诫别人的方式。无论你是否想要保护生命,或者你没有想法也不保护生命,你应该在每月十五日说出你的解脱之时,脱下衣服,裸露身体,面向东方站立,然后这样说:‘我没有父母,不是父母的产物,我没有妻子,不是妻子的产物,我没有奴隶,不是奴隶的主人。’”你这位居士的妻子!他想要用真实的话语去劝诫别人,但实际上他却在劝诫虚假的话。他每天都看到他的父母,然后他就会想:‘这是我的父母。’父母每天看到他们的儿子,也会这样想:‘这是我的儿子。’他看到妻子,就会想:‘这是我的妻子。’妻子看到他,也会想:‘这是我的丈夫。’他看到奴隶,就会想:‘这是我的奴隶。’奴隶看到他,也会想:‘这是我的主人。’他用这种欲望,不是真正的实践,不是真正的修行,这就是所谓的尼揵斋。如果像这样修行尼揵斋的人,他不会得到大的利益,不会得到大的果报,没有大的功德,也不会得到广泛的传播。
「居士婦!云何名為聖八支齋?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作是思惟:『阿羅訶真人盡形壽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慙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彼於殺生淨除其心,我亦盡形壽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慙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我今於殺生淨除其心,我以此支於阿羅訶等同無異。』是故說齋。
“居士的妻子,什么叫做圣八支斋呢?那些博学的圣弟子在持斋的时候,会这样思考:“阿罗汉这样的真人会避免杀戮,断绝杀戮,放弃使用刀剑,他们会感到羞愧,有慈悲之心,惠及所有生物,甚至是微小的虫蚁。他们在心中彻底排除杀戮。我也要像他们一样,避免杀戮,断绝杀戮,放弃使用刀剑,感到羞愧,有慈悲之心,惠及所有生物,甚至是微小的虫蚁。我现在在心中彻底排除杀戮,我以此行为与阿罗汉等人无异。”因此,这就是斋戒的含义。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作是思惟:『阿羅訶真人盡形壽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而後取,樂於與取,常好布施,心樂放捨,歡喜無恡,不望其報,不以盜覆心,能自制己。彼於不與取淨除其心,我亦盡形壽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而後取,樂於與取,常好布施,心樂放捨,歡喜無恡,不望其報,不以盜覆心,能自制己。我於不與取淨除其心,我以此支於阿羅訶等同無異。』是故說齋。
再次,居士的妻子啊!那些博学的圣弟子在持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想法:“阿罗汉这样的真人,他们在整个生命中都不会贪图别人的东西,也不会强取,只有在别人愿意给予的时候才会接受,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给予,常常喜欢施舍,心中愿意放下,乐于无私,不期待回报,不会因为贪婪而困扰自己的心,能够自我控制。他们在不贪图别人的东西上清净了自己的心,我也要在整个生命中不贪图别人的东西,不强取,只有在别人愿意给予的时候才会接受,我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给予,常常喜欢施舍,心中愿意放下,乐于无私,不期待回报,不会因为贪婪而困扰自己的心,我也能够自我控制。我在不贪图别人的东西上清净了自己的心,我以此来支持阿罗汉等同无异。”因此,他们才会持斋。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作是思惟:『阿羅訶真人盡形壽離非梵行、斷非梵行,修行梵行,至誠心淨,行無臭穢,離欲斷婬。彼於非梵行淨除其心,我於此日此夜離非梵行、斷非梵行,修行梵行,至誠心淨,行無臭穢,離欲斷婬。我於非梵行淨除其心,我以此支於阿羅訶等同無異。』是故說齋。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作是思惟:『阿羅訶真人盡形壽離妄言、斷妄言,真諦言,樂真諦,住真諦,為人所信,不欺世間。彼於妄言淨除其心,我亦盡形壽離妄言、斷妄言,真諦言,樂真諦,住真諦,為人所信,不欺世間。我於妄言淨除其心,我以此支於阿羅訶等同無異。』是故說齋。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作是思惟:『阿羅訶真人盡形壽離酒放逸、斷酒放逸。彼於酒放逸淨除其心,我亦盡形壽離酒放逸、斷酒放逸。我於酒放逸淨除其心,我以此支於阿羅訶等同無異。』是故說齋。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作是思惟:『阿羅訶真人盡形壽離高廣大床、斷高廣大床,樂下坐臥,或床或敷草。彼於高廣大床淨除其心,我於此日此夜離高廣大床、斷高廣大床,樂下坐臥,或床或敷草。我於高廣大床淨除其心,我以此支於阿羅訶等同無異。』是故說齋。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作是思惟:『阿羅訶真人盡形壽離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觀聽,斷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觀聽。彼於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觀聽淨除其心。我於此日此夜離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觀聽,斷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觀聽。我於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觀聽淨除其心,我以此支於阿羅訶等同無異。』是故說齋。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作是思惟:『阿羅訶真人盡形壽離非時食、斷非時食、一食,不夜食、樂於時食。彼於非時食淨除其心,我於此日此夜離非時食、斷非時食、一食,不夜食、樂於時食。我於非時食淨除其心,我以此支於阿羅訶等同無異。』是故說齋。
「彼住此聖八支齋已,於上當復修習五法。云何為五?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如來:『彼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彼作如是憶念如來已,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多聞聖弟子緣如來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譬若如人,頭有垢膩,因膏澤、暖湯、人力、洗沐故,彼便得淨。如是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如來:『彼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彼作如是憶念如來已,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多聞聖弟子緣如來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是謂多聞聖弟子持梵齋,梵共會,因梵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於法:『此法世尊善說,究竟,恒不變易,正智所知,正智所見,正智所覺。』彼作如是憶念法已,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多聞聖弟子緣於法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猶人身有垢膩不淨,因麩、澡豆、暖湯、人力,極洗浴故,身便得淨。如是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於法:『此法世尊善說,究竟,恒不變易,正智所知,正智所見,正智所覺。』彼作如是憶念法已,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多聞聖弟子緣於法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是謂多聞聖弟子持法齋,法共會,因法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於眾:『世尊弟子眾善趣向質直,行要行趣,如來眾中實有阿羅訶真人趣、阿羅訶果證、阿那含趣、阿那含果證、斯陀含趣、斯陀含果證、須陀洹趣、須陀洹果證,是為四雙人八輩聖士。是謂世尊弟子眾,成就戒、定、慧、解脫、解脫見智,可呼、可請、可供養、可奉事、可敬重,則為天人良福之田。』彼作如是憶念眾已,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多聞聖弟子緣於眾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猶如人衣有垢膩不淨,因灰、皂莢、澡豆、湯水、人力浣故,彼便得淨。如是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於眾:『世尊弟子眾善趣向質直,行要行趣,如來眾中實有阿羅訶真人趣、阿羅訶果證、阿那含趣、阿那含果證、斯陀含趣、斯陀含果證、須陀洹趣、須陀洹果證,是為四雙人八輩聖士。是謂世尊弟子眾,成就戒、定、慧、解脫、解脫見智,可呼、可請、可供養、可奉事、可敬重,則為天人良福之田。』彼作如是憶念眾已,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多聞聖弟子緣於眾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是謂多聞聖弟子持眾齋,眾共會,因眾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自戒:『不缺不穿,無穢無污,極廣極大,不望其報,智者稱譽,善具善趣,善受善持。』彼作如是憶念自戒已,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多聞聖弟子緣於戒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猶若如鏡,生垢不明,因石磨鋥瑩,由人力治,便得明淨。如是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自戒:『不缺不穿,無穢無污,極廣極大,不望其報,智者稱譽,善具善趣,善受善持。』彼作如是憶念自戒已,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多聞聖弟子緣於戒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是謂多聞聖弟子持戒齋,戒共會,因戒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復次,居士婦!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諸天:『實有四王天,彼天若成就信,於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聞、施、慧,於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慧。實有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哆天、化樂天、他化樂天,彼天若成就信,於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聞、施、慧,於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慧。』彼作如是憶念已,及諸天信、戒、聞、施、慧。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居士婦,多聞聖弟子緣諸天故,心靖得喜。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猶如上色金,生垢不淨,因火排鉆椎赤土、人力,磨拭瑩治,便得明淨。如是多聞聖弟子若持齋時,憶念諸天:『實有四王天,彼天若成就信,於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聞、施、慧,於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慧。實有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多天、化樂天、他化樂天,彼天若成就信,於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聞、施、慧,於此命終,得生彼間,我亦有彼慧。』彼作如是憶念已,及諸天信、戒、聞、施、慧,若有惡伺,彼便得滅,所有穢污惡不善法,彼亦得滅。
「居士婦!若行如是聖八支齋,若有十六大國,謂一者鴦迦,二者摩竭陀,三者迦尸,四者拘薩羅,五者拘樓,六者般闍羅,七者阿攝貝,八者阿和檀提,九者枝提,十者跋耆,十一者跋蹉,十二跋羅,十三蘇摩,十四蘇羅吒,十五喻尼,十六劍浮。此諸國中所有錢寶、金、銀、摩尼、真珠、琉璃、壞伽、碧玉、珊瑚、留邵、鞞留、鞞勒、馬瑙、蝳蝐、赤石、旋珠,設使有人於中作王,隨用自在者,彼一切比丘持聖八支齋,不直十六分。
「居士婦!我因此故說,人王者不如天樂。若人五十歲是四王天一晝一夜,如是三十晝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如此五百歲是四王天壽。居士婦!必有是處,若族姓男、族姓女持聖八支齋,身壞命終,生四天王中。居士婦!我因此故說,人王者不如天樂。若人百歲是三十三天一晝一夜,如是三十晝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如此千歲是三十三天壽。居士婦!必有是處,若族姓男、族姓女持聖八支齋,身壞命終,生三十三天中。
「居士婦!我因此故說,人王者不如天樂。若人二百歲是焰摩天一晝一夜,如是三十晝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如此二千歲是焰摩天壽。居士婦!必有是處,若族姓男、族姓女持聖八支齋,身壞命終,生焰摩天中。居士婦!我因此故說,人王者不如天樂。若人四百歲是兜率陀天一晝一夜,如是三十晝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如此四千歲是兜率陀天壽。居士婦!必有是處,若族姓男、族姓女持聖八支齋,身壞命終,生兜率哆天中。
「居士婦!我因此故說,人王者不如天樂。若人八百歲是化樂天一晝一夜,如是三十晝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如此八千歲是化樂天壽。居士婦!必有是處,若族姓男、族姓女持聖八支齋,身壞命終,生化樂天中。居士婦!我因此故說,人王者不如天樂。若人千六百歲是他化樂天一晝一夜,如是三十晝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如此萬六千歲是他化樂天壽。居士婦!必有是處,若族姓男、族姓女持聖八支齋,身壞命終,生他化樂天中。」
於是,鹿子母毘舍佉叉手向佛,白曰:「世尊!聖八支齋甚奇!甚特!大利大果,有大功德,有大廣布。世尊!我從今始,自盡形壽持聖八支齋,隨其事力,布施修福。」
於是,鹿子母聞佛所說,善持,稽首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
佛說如是。鹿子母毘舍佉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持齋經第一竟(四千四十九字)
(二〇三)中阿含晡利多品晡利多經第二(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那難大,在波和利[木*奈]園之中。
爾時,晡利多居士著白淨衣,白巾裹頭,拄杖執蓋,著世俗屣,從園至園,從觀至觀,從林至林,遍遊從行彷徉。若見諸沙門、梵志者,便作是說:「諸賢!當知我離俗斷俗,捨諸俗事。」
彼諸沙門、梵志以濡軟柔和語曰:「唯然。賢晡利多離俗斷俗,捨諸俗事。」
於是,晡利多居士遍遊行彷徉,往詣佛所,共相問訊,當在佛前,拄杖而立,世尊告曰:「居士!有座,欲坐便坐。」
晡利多居士白曰:「瞿曇!此事不然,此事不可。所以者何?我離俗斷俗,捨諸俗事,而沙門瞿曇喚我為居士耶?」
世尊答曰:「汝有相幖幟如居士,是故我喚汝:『居士!有座,欲坐便坐。』」
世尊如是復至再三告曰:「居士!有座,欲坐便坐。」
晡利多居士亦至再三白曰:「瞿曇!此事不然,此事不可。我離俗斷俗,捨諸俗事,而沙門瞿曇喚我為居士耶?」
世尊答曰:「汝有相幖幟如居士,是故我喚汝:『居士!有座,欲坐便坐。』」
世尊問曰:「汝云何離俗斷俗,捨諸俗事耶?」
晡利多居士答曰:「瞿曇!我家一切所有財物盡持施兒,我無為無求遊,唯往取食,存命而已,如是我離俗斷俗,捨諸俗事。」
世尊告曰:「居士!聖法、律中不如是斷絕俗事。居士!聖法、律中有八支斷俗事也。」
於是,晡利多居士捨杖却蓋,及脫俗屣,叉手向佛,白曰:「瞿曇!聖法、律中云何八支斷俗事耶?」
世尊答曰:「居士!多聞聖弟子依離殺、斷殺,依離不與取、斷不與取,依離邪婬、斷邪婬,依離妄言,斷妄言,依無貪著、斷貪著,依無害恚、斷害恚,依無憎嫉惱、斷憎嫉惱,依無增上慢、斷增上慢。居士!多聞聖弟子云何依離殺、斷殺耶?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殺者必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殺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殺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寧可依離殺、斷殺耶?』便依離殺、斷殺。如是多聞聖弟子依離殺、斷殺也。
「居士!多聞聖弟子云何依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耶?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不與取者必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不與取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不與取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寧可依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耶?』便依離不與取、斷不與取。如是多聞聖弟子依離不與取、斷不與取也。
「居士!多聞聖弟子云何依離邪婬、斷邪婬?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邪婬者必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邪婬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邪婬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寧可依離邪婬、斷邪婬耶?』便依離邪婬、斷邪婬。如是多聞聖弟子依離邪婬、斷邪婬也。
「居士!多聞聖弟子云何依離妄言、斷妄言耶?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妄言者必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妄言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妄言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寧可依離妄言、斷妄言耶?』便依離妄言、斷妄言。如是多聞聖弟子依離妄言、斷妄言也。
「居士!多聞聖弟子云何依無貪著、斷貪著耶?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貪著者必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貪著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貪著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寧可依無貪著、斷貪著耶?』便依無貪著、斷貪著。如是多聞聖弟子依無貪著、斷貪著也。
「居士!多聞聖弟子云何依無害恚斷害恚耶?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害恚者必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害恚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害恚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寧可依無害恚、斷害恚耶?』便依無害恚、斷害恚。如是多聞聖弟子依無害恚、斷害恚也。
「居士!多聞聖弟子云何依無憎嫉惱、斷憎嫉惱耶?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憎嫉惱者必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憎嫉惱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憎嫉惱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寧可依無憎嫉惱、斷憎嫉惱耶?』便依無憎嫉惱、斷憎嫉惱。如是多聞聖弟子依無憎嫉惱、斷憎嫉惱也。
「居士!多聞聖弟子云何依無增上慢、斷增上慢耶?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增上慢者必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增上慢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增上慢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寧可依無增上慢、斷增上慢耶?』便依無增上慢、斷增上慢。如是多聞聖弟子依無增上慢、斷增上慢也。是謂聖法、律中有八支斷絕俗事。」
居士問曰:「瞿曇!聖法、律中但是斷俗事,復更有耶?」
世尊答曰:「聖法、律中不但有是斷絕俗事,更有八支斷絕俗事得作證也。」
晡利多居士聞已,便脫白巾,叉手向佛,白曰:「瞿曇!聖法、律中云何更有八支斷絕俗事得作證耶?」
世尊答曰:「居士!猶如有狗,飢餓羸乏,至屠牛處,彼屠牛師、屠牛弟子淨摘除肉,擲骨與狗。狗得骨已,處處咬嚙,破脣缺齒,或傷咽喉,然狗不得以此除飢。居士!多聞聖弟子亦復作是思惟:『欲如骨鏁。世尊說欲如骨鏁,樂少苦多,多有災患,當遠離之。』若有此捨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謂此一切世間飲食永盡無餘,當修習彼。居士!猶去村不遠,有小肉臠,墮在露地,或烏或鵄,持彼肉去,餘烏鵄鳥競而逐之。於居士意云何?若此烏鵄不速捨此小肉臠者,致餘烏鵄競而逐耶?」
居士答曰:「唯然。瞿曇!」
「於居士意云何?若此烏鵄能速捨此小肉臠者,餘烏鵄鳥當復競逐耶?」
居士答曰:「不也。瞿曇!」
「居士!多聞聖弟子亦復作是思惟:『欲如肉臠。世尊說欲如肉臠,樂少苦多,多有災患,當遠離之。』若有此捨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謂此一切世間飲食永盡無餘,當修習彼。居士!猶如有人,手把火炬、向風而行。於居士意云何,若使此人不速捨者,必燒其手、餘支體耶?」
居士答曰:「唯然。瞿曇!」
「於居士意云何?若使此人速捨炬者,當燒其手、餘支體耶?」
居士答曰:「不也。瞿曇!」
「居士!多聞聖弟子亦復作是思惟:『欲如火炬。世尊說欲如火炬,樂少苦多,多有災患,當遠離之。』若有此捨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謂此一切世間飲食永盡無餘,當修習彼。居士!猶去村不遠,有大火坑,滿其中火,而無烟[火*僉]。若有人來,不愚不癡,亦不顛倒,自住本心,自由自在,用樂不用苦,甚憎惡苦,用活不用死,甚憎惡死。於居士意云何?此人寧當入火坑耶?」
居士答曰:「不也。瞿曇!所以者何?彼見火坑,便作是思惟:『若墮火坑,必死無疑,設不死者,定受極苦。』彼見火坑,便思遠離,願求捨離。」
「居士!多聞聖弟子亦復作是思惟:『欲如火坑。世尊說欲如火坑,樂少苦多,多有災患,當遠離之。』若有此捨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謂此一切世間飲食永盡無餘,當修習彼。居士!猶去村不遠,有大毒蛇,至惡苦毒,黑色可畏。若有人來,不愚不癡,亦不顛倒,自住本心,自由自在,用樂不用苦,甚憎惡苦,用活不用死,甚憎惡死。於居士意云何?此人寧當以手授與及餘支體,作如是說:『蜇我蜇我耶?』」
居士答曰:「不也。瞿曇!所以者何?彼見毒蛇,便作是思惟:『若我以手及餘支體使蛇蜇者,必死無疑,設不死者,定受極苦。』彼見毒蛇,便思遠離,願求捨離。」
「居士!多聞聖弟子亦復作是思惟:『欲如毒蛇。世尊說欲如毒蛇,樂少苦多,多有災患,當遠離之。』若有此捨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謂此一切世間飲食永盡無餘,當修習彼。居士!猶如有人,夢得具足五欲自娛,彼若悟已,都不見一。居士!多聞聖弟子亦復作是思惟:『欲如夢也。世尊說欲如夢也。樂少苦多,多有災患,當遠離之。』若有此捨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謂此一切世間飲食永盡無餘,當修習彼。
「居士!猶如有人假借樂具,或宮殿樓閣,或園觀浴池,或象馬車乘,或繒綿被,或指環、臂釧,或香瓔珞頸鉗,或金寶華鬘,或名衣上服,多人見已,而共歎曰:『如是為善,如是為快。若有財物,應作如是極自娛樂。』其物主者,隨所欲奪,或教人奪,即便自奪,或教人奪,多人見已,而共說曰:『彼假借者,實為欺誑,非是假借。』所以者何?其物主者,隨所欲奪,或教人奪,即便自奪,或教人奪。居士!多聞聖弟子亦復作是思惟:『欲如假借,世尊說欲如假借,樂少苦多,多有災患,當遠離之。』若有此捨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謂此一切世間飲食永盡無餘,當修習彼。
「居士!猶去村不遠,有大果樹,此樹常多有好美果。若有人來,飢餓羸乏,欲得食果,彼作是念:『此樹常多有好美果,我飢羸乏,欲得食果,然此樹下無自落果可得飽食及持歸去,我能緣樹,我今寧可上此樹耶?』念已便上。復有一人來,飢餓羸乏,欲得食果,持極利斧,彼作是念:『此樹常多有好美果,然此樹下無自落果可得飽食及持歸去,我不能緣樹,我今寧可斫倒此樹耶?』即便斫倒。於居士意云何?若樹上人不速來下者,樹倒地時,必折其臂、餘支體耶?」
居士答曰:「唯然。瞿曇!」
「於居士意云何?若樹上人速來下者,樹倒地時,寧折其臂、餘支體耶?」
居士答曰:「不也。瞿曇!」
「居士!多聞聖弟子亦復作是思惟,欲如樹果,世尊說欲如樹果,樂少苦多,多有災患,當遠離之。若有此捨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謂此一切世間飲食永盡無餘,當修習彼,是謂聖法、律中更有此八支斷絕俗事而得作證。
「居士!彼有覺、有觀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已離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室,得第三禪成就遊。彼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已如是定心清淨,無穢無煩,柔軟善住,得不動心,修學漏盡智通作證。彼知此苦如真,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知此漏如真,知此漏習、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說此法時,晡利多居士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於是,晡利多居士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尊,不復由他,無有猶豫,已住果證,於世尊法得無所畏,稽首佛足,白曰:「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世尊!我本著白淨衣,白巾裹頭,拄杖執蓋,及著俗屣,從園至園,從觀至觀,從林至林,遍遊行彷徉,若見諸沙門、梵志者,便作是語:『諸賢!我離俗、斷俗,捨諸俗事。』彼諸沙門、梵志濡軟柔和,語我言:『唯然。賢晡利多離俗、斷俗,捨諸俗事。』
世尊!我於爾時,彼實無智安著智處,實無智祠,又無智食,實無智,奉事如智慧人。世尊!我從今日,諸比丘眾及世尊弟子,此實有智,安著智慧處,實有智祠,又有智食,實有智,奉事智慧人也。世尊!我今再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世尊!我本所信敬重外道沙門、梵志者,從今日斷。世尊!我從今三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晡利多居士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晡利多經第二竟(三千六百四十二字)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五(七千六百九十一字)(第五後誦)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