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普利道場性相通論
清 咫觀述9卷CBETA X1498大于一万字 11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普利道場性相通論卷第五
淨業行人 咫觀 鄭應房
請下堂 奉浴 說戒
(如果时间太长,可以在香灯房稍作休息和进食)。
第四日三更四更五更。
第四天的三更、四更、五更时分。
(法师进入坛场,四众中有一人随同进入。主法者持香炉,正表说)以至诚之心,归依十方法界中的佛法僧宝(一拜,敲磬,振铃)。
(正表云)称之为香,即是万法的总称。提起其本体,即是一心的全部量度。若燃烧一丸香,便能包含所有香气,不离当地,遍及十方。散布无尽的香云之光,聚集法界中所有含灵众生。一旦听闻号令,无人迟疑不归。希望各自命令其徒众,都不要失误而参加集会。我佛如来,有燃香传达信任的真言,现在应当宣读(焚香诵读说)。
唵 室伐[口*栗] 多末尼 阿鉢囉句吒 蘇破囉尼毗迦知 虎[合*牛](鳴磬振鈴)
(法师心中想象,香云如同大海一般,依靠佛的威力,遍及整个法界和六道众生之前。在冥冥之中熏陶他们的神识,使他们都能有所觉知,激发出欢喜之心,来到这个集会)。
(助表说)观察这一滴水,它必有源头。源自我们内心的阿耨达池,不断流通。汇入本性的薩婆若海,深广无边。以至于流入法器中,使之盈满;诵念真言时,脉脉含情。清净了这几张几席,净化了那些根尘。每个座位都是光明台,每位来者都是智慧的聚集。胜过冰壶洗涤魂魄,如同灯镜蕴含光辉。依据位次而居,本来不动。我佛如来,有洒净真言,现在应当宣读。
唵 什伐囉 賒咩耶 吽癹 悉哩摩呬 娑訶
(第二部分,边走边诵此经。同时向四方上下以及清净的佛道洒水,并在佛道上散布花瓣)。
(法师想象,水所到之处,即刻成为结界,庄严而清净,广阔无边,光华灿烂。同时想象清净的佛道,如同光明之云,从中显现出楼阁,清晰可见,层层显现)。
(正表说)鉴于圣者与凡夫之间没有间隔,情感与智慧被妄自区分。重要的是不失去常态,便能巧妙地领悟其本质。至于六根与六尘相对而起,主观与客观相互倾轧,所受的原因不同,受报的结果也各异。其天性,有的美丽有的丑陋;其承受的苦难,有的沉重有的轻微。忙碌地在水陆空之间行进,连续地在生死轮回中徘徊。若如此不了悟,最终将归向何方?因此,应当集合悲心与敬心,如同雨露般滋润,同时统一冤仇与亲爱的两种相貌,化作烟云。现在,吉祥的法会已经齐开,良辰已至,无数的贤圣已经云集于道场,护法神王遍布座席。十方如来共同伸出援手,接引众生。三乘妙法无二机缘,唯有此事,被威灵所摄。清凉的光辉包含着爱之光辉,全面覆盖。周全地消除了天衣的缝隙。借此离开恐惧,摆脱束缚,离开苦难,登上宝座,卸下鳞甲羽毛的不同相貌,显现出人间天上的完整形象。休息尘世的劳苦,归依法界,每个位置都成为佛子,每个心念都成为宝王。迅速寄托于安乐的莲花,圆满地证得菩提之果。
(共同默念)只愿佛光照耀。法寶提携。才听到召请之言。
盡攝威儀而至(鳴磬。振鈴) ○(此時法師案。移而向西。二表案。一面西。一面東。上下不背)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法師隨機運想。表白散華。同初位)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法師隨機運想。表白散華。同初位)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法師隨機運想。表白散華。同初位)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法師隨機運想。二表散華。同初位) 。
論曰。或問云。人何嘗來應乎。不變化者。人之常也。變而能應。復有幾乎。吾聞趙顏見。畫上畵一美人甚好。顧盼久之。畫工之笑其癡。紿之曰。君知其名乎。百日喚真真。則自畫中出而為人。顏如其言。果出而為人。既生子矣。因友議其妖。美人攜 子入畫。畫中遂有二人。儀徵歲荒。城外一僧寺斷炊。僧敲魚念佛不綴。縣令耳中便聞魚聲。久而疑其何來。尋聲至寺。遂布施焉。
善妙女追師海上。祝曰。我心若誠。箱即自到。投箱於海。風鼓其波。箱躍上師舟。女即自誓。隨師護法。投身入海。頃刻化為龍。護舟海行。至外國。顯靈護法。古有孝子。夫婦同入林。禱曰。有木可雕二老像。木即自動。一木果動。遂取雕之。像甚靈。有僧募緣。至一門首。主人曰。師能擊土中鐘有聲。我即施。擊之。應手鏗然。一女子有所思。凝神便往。遂為其人生一子。而自己未嘗離母。二童子夾水各行。甲持刀向乙曰。吾殺汝。乙即首落。甲即刀赤。官訊無情實。戽水令乾。泥上有履跡。如甲之足。而甲初未涉。衣履不濕。明皇幸蜀。見一太守生祠。
詢其名。知此人深受國恩。新反向賊。命侍衛以千牛刀斷像首。此人千里外。頭即無故墮地。一孝廉赴京試。路寓僧舍。夜未明。僧祭其祖。孝廉魂遊其間。登其座食其二棗。唄聲在耳。忽驚醒。口有棗味。起視僧供。實缺二棗。孝子母。因有人到。不能自呼其子。急而齩指。子即心痛自歸。一尺之鏡。現千里影。鏡不加大。影不加小。道場玲瓏。法界無外。結之以顯無遮。非以結而為遮也。且一切法事。縱橫利益。心無情量。則來會者。亦貫徹三心。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到。然乎。答。總是總。別是別。離此二途。另道一句來。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法師隨機運想。二表散華。同初位)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法師隨機運想。二表散華。同初位)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法師隨機運想。二表散華。同初位)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法師隨機運想。二表散華。同初位)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法師隨機運想。二表散華。同初位)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主法隨機運想。二表散華。同初位) 。
來趨法會○(鳴磬振鈴。問訊。同初位。主法隨機運想。二表散華。同初位) 。
論曰。此二位。以人多為妙。陪位亦同正度。面面齊平。方成法界。勿草率也。
唵 什伐囉 俱胝 阿揭吒 尾揭吒 娑訶(鳴磬振鈴)
論曰。鉤鎖索鈴。度生之四寶也。而為世間之四物所拘。則不能入佛法門。故須脫換。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唵 鉢那弭矃 婆伽縛帝 慕賀野 慕賀野 惹孽慕賀矃 娑縛訶(鳴磬。振鈴)
唵 怛你也他 伐帝陀矃 陀囉枳 俱盧度盧銘 莎訶(鳴磬。振鈴)
唵 吉利 鳩摩唎 咻[口*留] 咻[口*留] [口*叉] [口*留] [口*叉] [口*留] 莎訶(鳴磬。振鈴)
豈逃論對。於是更相責報。無有已時。皆緣釁起於一端。遂使禍延於多劫。今則三尊普會。六趣咸臻。將同稟於真修。必先袪於宿憾。忍心一發。辱境何存。念冤讐本我姻親。視男女皆我父母。全消結限。各起深歡。袂屬裾聯。直取菩提之路。心開意解。咸登解脫之場。無或誤於良時。宜自求於多益。我佛如來。有解冤結真言。謹當宣誦。
唵 三多囉 佉多莎訶(大眾鳴魚。同念四十九遍。畢。鳴磬。振鈴)
唵 底沙底沙 僧伽莎訶(鳴磬。振鈴。灑淨)
唵 旖 暮伽 [寧*立] [多*也] 縛塞室隸 主魯主魯 娑縛訶(鳴磬。振鈴。燒紙緞一百四十分。呪畢。鳴引磬。向上問訊)
論曰。治衣真言。實為最要。既以奉之下堂。故先於上堂補錄之。良以凡聖同靈。悉仗真言而待用。以紙代帛。以帛代衣。妙用天然。何虗何實。故得長短裁量而悉稱。一多自在而無拘。十彩交參。五銖並貴。得此而福慧之光愈足。失此而供養之心未圓也。至於上下堂。皆分兩池。似乎於上堂中。反多此痕迹。然細思之。亦不為多。我心未安。何得謬稱安心竟。必使毫髮無憾。自然覓心了不可得也。
論主頌曰。春光漸欲透蓬廬。竹樹洽然點太虗。一幅畫圖天不夜。夕陽明月挂燈初。
唵 薩網婆縛 薩婆達麼 薩網婆縛 述摩含(鳴磬。振鈴)
唵 什伐[口*栗] 多末尼 阿鉢囉句吒 蘇破囉尼毗迦知 虎[合*牛] (鳴磬。振鈴)
南無三滿多 母陀喃 唵 烏佐鉢囉諦 賀多諦 薩縛達多 孽多 俱舍冐地 唵 娑哩野沒哩 布羅迦也 莎訶(鳴磬振鈴)
始從三細。引生六麤。所謂業相轉相現相。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繫苦相。隨流入麤。焉知本妙。特以此一心威光。終不自滅。故於法界中。應機而現佛法僧寶。現此名相三寶者。將以引出心中一體三寶而已。三寶顯現。非外非中。三寶融通。非他非自。三寶常住。非滅非生。三寶圓涵。非三非一。見此者。悟此者。修此者。證此者。坦然正宗。遠離魔外。汝等既以因緣。得赴道場。當知汝等心中三寶還為汝等說法。
南無現坐道場毗盧遮那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垂光接引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大佛頂首棱嚴經 南無金光明最勝王經 南無孔雀 明王經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鳴磬。振鈴)
唵 弭補攞 鉢頭摩 暮伽 跛囉縒囉 跛囉弭含覩 矩嚕嚕 莎縛訶(鳴磬。振鈴)
唵 [可*欠] 暮伽 鉢頭摩 遜那隷 馱 囉馱 囉抳 漫拏隸 吽
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普利道場性相通論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