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譬喻經
失譯2卷CBETA T0205大于一万字 2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一五)
昔罽賓國中有一比丘,廣訓門徒數百餘人,中有得四禪者、得五通者、得須陀洹者、得阿羅漢者。時有安息人到罽賓國,見比丘教化如是,有信樂心,為作弟子。未久之間成五通行,便現神足於眾人前。師告之曰:「汝雖得五通,意結未解,莫現神足以自貢高也!」便心恚師,謂師妬奇,自念曰:「當還生地現道德耳!」即飛到本國,詣安息王殿前,現神足飛來。王為作禮而問:「道人是何國人?」比丘言:「我王國人,詣罽賓國學道,今所以還,欲福土地報所生恩。」王大歡喜即長跪白:「願道人自從今日常住我宮中,受我供養。」比丘即可之。
王手自供養,或使夫人及婇女來,比丘便有欲意向青衣,諸臣下知之,以白於王,王逆呵之;王所以不信者,本見其飛來故也。未久之間青衣腹大,諸臣復啟王,王以夫人為驗,乃知其實,即奪法衣,遣使令去出宮,以是道人故不加楚毒。比丘出外行作劫人賊,無當前者,王不知是前比丘也,謂:「募雄士使人生捕。」將來,定是前比丘,王問曰:「汝前犯慾謂為誤耳,云何復劫人乎?」比丘叩頭曰:「窮,無復餘計故也!」王曰:「我本見汝神足飛來,故不忍加於汝毒。復赦汝,勿復犯我界中。」解放令去。比丘念曰:「如行客作,求生活也!」即自衒。有屠家顧使搥牛刺羊,事事皆為,後使打骨,迸挑中面壞其眼根,無所復見,不復中使,主人遣令其去。於是持一破杅,順巷行乞遂成賤人。
比丘更變其間數年,師以道眼觀察,欲知所在,見比丘如此在安息市乞。時門徒中但學五通不求斷苦者五百餘人,師告之曰:「汝等速嚴,今當共行省往日安息弟子。」弟子皆喜曰:「彼道德必大茂盛。」師乃自屈往省,皆承神足須臾以到住於其前。師呼其名,即答師聲言:「和上來耶!」師言:「爾故來相省。」師問曰:「何緣乃爾?」弟子具陳本末,辯說所犯意。師語諸弟子:「得五通,非堅固道也,不可恃怙矣!」師說是時,五百弟子皆得六通成應真道,彼一弟子慚愧無辭,師徒一切更還本所。
(一六)
昔有一國豐熟饒人,他國欲來取之,即興兵往。國中已知便大發兵,十五以上六十已下盡當征行。
時有一人為織[疊*毛] (音楪 ) 公,年向六十,其婦端正常輕慢夫主,聟每敬難丈夫事之,聟語婦言:「今應行,被勅自具兵仗及資糧器物。
願時發遣。」婦與夫一五升器以用盛糧,織[疊*毛] 杼木一枚長丈一尺。婦言:「汝持是行鬪,無有餘物也,設令破是器、失是紵木,不復共汝作居家。
」夫便辭去,不念當為軍所傷害,但畏二物差錯失於婦矣!道逢彼兵共鬪,軍不如即退,[疊*毛] 上二物差錯則失婦意,眾人皆走,便舉執杼著頭上向賊而獨住。彼軍見之,謂呼:「勇猛!」不敢復進却退。於是國軍更得整陣,并力進戰即大得勝;彼軍不如,死散略盡。
王大歡喜當賞有功,眾人白王:「織[疊*毛] 者應與上功。」王因呼見,問其意故:「汝何緣獨得却大軍乎?」對曰:「實非武士,家婦見給從軍二物,設當失此二物者,婦則委去不成家居,是以分死欲成二物,因之却軍,實非勇健所致也!」王謂諸臣:「此人本雖畏婦,要濟國難,當與上功,即拜為臣,賜其寶貨宅舍婇女,其次於王,子孫承福世世相繫。」此世間示現因緣所得。
(一七)
昔舍衛城中有豪貴梵志,財富無數聰識明慧,然墮邪見不信善,謂呼:「無益!」時舍利弗以道眼見,念是長者宿有大福得為豪富,念食故不復造新必還三塗,當往度之。便現神足當其坐前持鉢而住。時梵志方坐飲食,見舍利弗甚大瞋恚,即推門家撾打與手已還坐食,亦不請坐亦不遣去,食竟洗手漱口,含一口水吐著舍利弗鉢中言:「持是去,相施是。」舍利弗言:「使汝長夜受福無量。」即還去。長者懅,恐行訴言,使人尋之。舍利弗徑還精舍,以水和泥,泥佛所經行處,白佛言:「彼慳貪見施一口水,今用泥佛經行處,願佛經行其上,使彼長夜受福無量。」佛即為經行三昧。長者所遣伺候者,具見如是,還白長者:「佛所棄輪王位,行作沙門,持鉢求食,非有貪求也!欲度眾生故耳!」具以本末說之。長者大悔有不事心,舉家大小盡詣佛所懺悔謝過:「愚癡無狀,願恕重殃。」佛為受自歸,為其說法,疑解結除得不退轉。
(一八)
昔波利弗國比於餘國,最豐熾盛,真人神人下至不肖九品皆具道德,仙經及流俗書亦復具足,金銀穀帛無物不有,佛每稱之為聞物國。時諸外道九十六種,咸共議曰:「佛說國無不有,當共往求國所無者,因此折之,令不至誠,然後吾等必得敬事。」梵志議曰:「未聞此國有羅剎鬼,當故求之必不可得,此顯佛證道不政矣!」遍循行市里求欲買鬼皆無有,梵志喜曰:「謂以得策」。天帝知之梵志諜計,即便來下化作賈人,坐於肆上有如賣物。
梵志循肆次到其前,問:「有鬼賣不?」天帝言:「有,欲得幾頭?」梵志相謂:「此虛言耳,所從得鬼賣而言幾頭乎?」梵志等曰:「欲得數頭。」天帝便開肆門,惡鬼忽有數十頭,梵志見之甚大怖懅,各各心念知佛至誠,皆詣佛自歸言:「波利國雖眾物普有,其空手往者一物叵得,持財貨買無物不得。
(一九)
昔天竺國有松寺,中有四道人皆是六通。國中有四居士,各請一道人長供養之。四道人各行教化,一人至天帝釋所;一人至海龍王所;一人至金翅鳥所;一人至人王所。於是四道人所受供養,鉢中之餘還分檀越食之,百味具足所未曾見,各問道人:「所從得此?」道人即為各說本末。於是四居士各發一願。一人言:「願生天帝釋宮。」一人欲生海中作龍;一人欲生金翅鳥中;一人欲生人王中作子。壽盡皆得往生為四神王。同時有念,欲八關齋,遍觀靜處,唯摩竭王後園寂寞,皆到園中各坐樹下,慈心奉齋行六思念意,一日一夜。
明旦事訖乃相就語,摩竭王曰:「卿等何人也?」一人言:「我是天王。」一人言:「我是龍王。」一人言:「我是金翅鳥王。」一人言:「我是人王。」四人相本末已皆大歡喜。天王便言:「吾等俱齋,誰得福多者?」人王言曰:「吾之欲近在園外,音樂之響乃徹聞此,能於中專心,吾福第一。」天王曰:「吾之天上七寶宮殿,玉女眾妓衣食自然,不復想念,遠來全齋福應第一。」金翅王言:「吾之所好唯食龍為美甚於五樂,今共一處無有惡念大如毛髮,吾福第一。」龍王曰:「吾之等類是金翅糧供也,常恐見食畏怖藏竄,今在一處分死全齋,吾福第一。
」摩竭王曰:「吾有智臣名披陀類,吾當請之使令決義。」即召已到具語其意,披陀類便取青黃白黑四種之繒懸著空中,問於四王:「四色在空,各自異不?」四王曰:「異色灼然矣!」臣曰:「繒影在地為異無?」答曰:「不異也!」臣言:「今四種受形各異,譬如繒色質不同也,今之法齋志趣一味,譬如地影無若干也。今四尊王發大道意精進慈齋,得佛之時相亦一等無若干像。」四王歡喜,即得道眼。
(二〇)
昔有富迦羅越有兩子,父得病臨困,囑大兒曰:「汝弟幼小未有所知,今以累汝善營濟之,勿使飢寒。」父子悲訣於是遂亡。後時婦語其夫曰:「君弟小長當嬈君家,所有之物皆當分之,曼其未大何不除遣?」兄始不肯,數語不已兄便隨之。將弟出城詣深塚間,縛著栢樹不忍手殺,欲使虎狼惡鬼害之。語弟曰:「汝數犯我,使汝在此宿昔思過,明日當相迎。」便捨之去。須臾日暮,鵄鵰狐狸所在鳴呼,弟大怖懅無所歸告,即仰天歎息曰:「三界之中寧有慈仁受自歸乎?今日困厄懷怖無量。」於是如來覩彼求救,正坐三昧放大光明,名曰除冥,照塚間,即時大明。
次放一光明曰解縛,光至兒所縛即緩身不復痛。次放一光名曰飽滿一切,兒見光明即不復飢。於是如來尋光詣彼,使手自解縛而告之曰:「欲何所趣乎?」兒白言:「願我作佛,脫一切厄如佛今日。」即發無上正真道意。佛為說法若干正要,逮得不起法忍。白佛言:「我兄雖有惡念違孝害我,因此得見佛斷生死苦,欲往報恩。」佛言:「善哉!宜知是時。」便以神足飛往兄家。兄婦見之慚懼無顏,即語兄曰:「雖用惡妻子之言縛我著塚間,因緣是事今日得道,皆兄恩也!」為兄嫂說法,便得須陀洹。
(二一)
昔佛在天王釋,數下供養三尊,唯摩訶迦葉獨不肯受。何以故?本願但欲度貧窮人故。於是天帝作權方便,夫人俱下作貧家公嫗,弊草屋下。時摩訶迦葉入城分衛,天帝公嫗迎為作禮,自說:「寒貧,願受麤食。」迦葉可之。反迦葉鉢盛滿甘露,使形色麤惡,其實而百味。方舉宮香甘非常,即三昧觀乃知天帝。迦葉言:「卿之福祚巍巍乃爾,何以故不厭足耶?」天帝報言:「三尊福報甚豐無量,是以智者未常厭足也!」
(二二)
昔外國有一松寺,中恒有眾僧百餘人共於中止學。有一優婆夷,精進明經,去寺不遠,日飯一沙門,眾僧自相差次,從頭至竟,周而復始。其有往者,優婆夷輒從問經義,自隱學淺者每不喜往。有一沙門摩訶盧,晚作沙門一無所知,次應往食,行道遲遲却不時至。優婆夷逢見之,言:「此長宿年老,行步庠序。」謂是大智慧,益用歡喜,與作好食。畢施高座欲令說法,道人上座實無所知,自陳體中言:「人愚無知實苦。」優婆夷聞是便思惟之:「愚無所知,則是十二因緣本。是生死不絕,致諸苦惱,是故言甚苦。
」思惟反覆即得須陀洹道,便起開藏室,欲取[疊*毛] 布施道人;道人便下座捨去,還於精舍。優婆夷出,不知道人處為所在,門中望亦復不見,真謂為得道神足飛去也。
優婆夷便持白[疊*毛] 衣詣精舍求道人,道人恐追呼,入房閉戶藏,其師以得六通見有追者,謂有所犯。即定意觀,知優婆夷得須陀洹道,呼摩訶盧令出受施。師為說本末,摩訶盧歡喜,亦得須陀洹道。
(二三)
昔有老母唯有一子,得病命終,載著塚間停尸哀慼不能自勝,念曰:「正有一子當以備老,而捨我死,吾用活為?」遂不復歸,便欲併命一處,不飯不食已四五日。佛以知見,將五百比丘詣塚間。老母遙見佛來,威神之光奕奕,寤醉醒,前趣佛作禮却住。佛告母:「何為塚間耶?」白言:「世尊!唯有一子捨我終亡,愛之情切,欲共死在一處。」佛告老母:「欲令子活不耶?」母喜:「實爾。世尊!」佛言:「索好香火來,吾當呪願,令子更生。」重告老母:「宜得不死家火。
」於是老母便行索火,見人先問:「汝家前後頗有死者未?」答曰:「言先祖以來皆死過去。」所問之家辭皆如是,以經數十家不敢取火,便還佛所,白言:「世尊!遍行求火,無有不死家,是以空還。」佛告老母:「天地開闢以來,無生不終之者,生者求活亦復可憙,母何迷索隨子死?」意便解寤,識無常理。佛因為廣說法要,老母即得須陀洹道;塚間觀者無數千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二四)
昔王舍城中人民多豐饒,九品異居不相雜錯,別有一億里,有一億財者,便入中。時有居士,規欲居中,便行治生,苦身節用廣諸方計,數十年中九十萬數未滿一億,得病甚篤自知不濟。有一子年七八歲,囑語其妻曰:「吾子小大,付與財物令廣治生,使足滿一億,必居其中,全吾生存之願矣!」言竟終亡。喪送事畢,將子入,示其寶物:「父有遺教,須汝長大具一十萬足滿一億,居億里中。」子報母言:「何必須大?便可付我早共居之。」母即付之。於是童子以財物珍寶,供養三尊施與貧乏者,半年之中財物盡了。其母愁惱,怪子所作。
童子未幾身得重病,遂便喪亡。其母既失物,子又幼喪,憂愁憶之。中有最富者,八十居而無子姓,於是童子往生其家,為第一婦作子。滿十月生,端正聰明自識宿命,母自抱乳確不肯食,青衣抱養亦復如是。兒前母聞生子如是,偶往看。見愛之,即抱嗚噈,開口求食。長者大喜,重雇其價使養護子。長者便與夫人議曰:「吾少子性,他人抱養不肯飲食,此婦抱撮兒輒歡喜,吾今欲往迎取以為小妻,令養視吾子,為可爾不?」夫人聽之,便以禮娉迎來,別作屋宅分財給與無所乏短。兒便語母:「為相識不?」母大怖懅而言:「不相識。
」兒白母言:「我是母之前子,取母九十萬分用布施,今共來作八十億主,不勞力而食福,為何如耶!」母聞是言,且悲且喜。其兒長大,化一億里為摩訶衍道。故謂:「正便億千出之,一邑里能為室舍,安諸施以道,菩薩 所入如是」。
(二五)
昔外國有人,多種白[疊*毛] 草,若過時不取,失色不好。至時大雇客,晨夜兼功略不得息,主人以作人勤苦,大為作好肉羹故飯。時羹欲熟香氣四聞,有一老鵄當其上飛,爪擭糞正墮著羹中,厨士見之,即欲斷取,即消散盡。厨人念曰:「欲更作羹,時節已晚;欲持食人中有不淨。計此少糞不足敗味,可食人,但自當不噉耳。」客皆來坐飯斟羹,客作既厨且飢,食之其羹,客呼厨士人,取好肉以噉之。厨士知不淨,恐失人意,強咽吞之,不以為味也。
(二六)
昔者阿難入城分衛,時蠱道家女,出行汲水,見阿難端正有慾意向,還語母言:「外有瞿曇弟子,為我致之。」母便召所奉鬼使惑,阿難不覺忽到其家。時蠱道母語阿難曰:「今以女相施,不復得去也。」阿難報:「我不隨其語。」蠱母作一火坑謂阿難言:「寧就火焚?寧就我女?」阿難恐怖一心,佛即申手遙摩阿難頭,蠱道家鬼見佛手在空中來,威神無量,皆奔波走,過撥蠱母著火坑中,身體燋爛,既且然得濟。阿難即時得還佛所。
後時蠱道母還召鬼神而責數:「汝等不能轉瞿曇弟子使惑,何因推我著火坑中?」鬼神答曰:「吾昔與波旬合八十億眾,詣貝多羅樹欲壞菩薩,菩薩以手指地,其手纖長合鞔,掌內外握千輻輪,威神無量,八十億眾皆顛倒墮不得復形,今復申來趣,吾等實迮怖,是以散走不當住也。我等鬼神自常儀,若行中人,不中便自害想。亦久知,何所責吾?」蠱道母乃知佛為尊,即三自歸,得須陀洹道。
(二七)
昔者海邊有樹木,數十里中有獼猴五百餘頭。時海水上有聚沫,高數十丈像如雪山,隨潮而來住於岸邊。諸獼猴見,自相與語:「吾等上是山頭,東西遊戲不亦樂乎!」時一獼猴便上頭徑下沒水底,眾獼猴見,怪久不出,謂沫山中快樂無極,是以不來。皆競踊跳入沫聚中,一時溺死。佛借以為喻:「海者謂生死海也,沫山者五陰身也,獼猴者人識神也,不知五陰無所有,愛欲癡著,從是沒生死海莫有出期。」故維摩詰言:「是身如聚沫,澡浴強忍。」
(二八)
昔長者須達七貧,後貧最劇乃無一錢,後糞壤中得一木斗,其實栴檀,出市賣之,得米四斗,語婦曰:「併炊一斗,吾當索菜茹還。」時佛念曰:「當度須達令福更生。」炊米方熟,舍利弗往,婦見歡喜,一斗米飯悉投著鉢中。更炊一斗方熟,目連復往,亦歡喜與之。復炊一斗,迦葉復往,亦復與之。適有一斗尋復炊熟,如來自往,婦自念言:「間日乏糧莫有降者,今有是米,如來躬顧,得無罪畢,福將欲生者哉!」一斗米飯盡施如來。佛口呪:「願罪滅福生,從今日始。
」須達尋歸,婦恐其恚便問曰:「如今佛來,及舍利弗、目連、迦葉盡來求食,家中所有米當與不耶?」答曰:「當與,福田難遭,若來求者是為值遇。」婦言:「向四斗米,吾盡用矣!」夫大歡喜,餘有飯汁公嫗共飲之。須臾彷徉諸室珍寶食穀疋帛自然實滿,如往時當富也。須達踊躍,知佛愍念,更請佛及僧供養盡空,佛為說法皆得道迹。
(二九)
昔有長者子,新迎婦,甚相愛敬。夫語婦言:「卿入厨中取蒲桃酒來共飲之。」婦往開瓮,自見身影在此瓮中,謂更有女人,大恚。還語夫言:「汝自有婦藏著瓮中,復迎我為?」夫自得入厨視之,開瓮見己身影,逆恚其婦,謂藏男子。二人更相忿恚,各自呼實。有一梵志與此長者子素情親厚,遇與相,見夫婦鬪,問其所由。復往視之,亦見身影,恚恨長者:「自有親厚藏瓮中,而陽共鬪乎?」即便捨去。復有一比丘尼,長者所奉,聞其所諍如是,便往視,瓮中有比丘尼,亦恚捨去。
須臾有道人亦往視之,知為是影耳,喟然歎曰:「世人愚惑,以空為實也!」呼婦共入視之。道人曰:「吾當為汝出瓮中人。」取一大石打壞瓮,酒盡,了無所有。二人意解,知定身影,各懷慚愧。比丘為說諸要法言,夫婦共得阿惟越致。佛以為喻:「見影鬪者,譬三界人,不識五陰、四大、苦、空、身三毒,生死不絕」。佛說是時,無數千人皆得無身之決也。
(三〇)
佛在世時有大富家,食口六人,奴婢金銀珍寶不可稱數。佛與阿難街里分衛,過宿因緣家。佛到其門,父母、兒子、妻婦、孫息,踊躍歡喜請佛入坐。室中但氍氀,布施食器皆以金銀琉璃。阿難長跪白佛:「此人本有何功德自致大富?」佛語阿難:「此人上世時,值飢餓之世,家中貧窮,草木枯旱唯詣水遍採取用係命,作羹適熟,外有道人分衛,出見沙門,父母便言:『以我分與之。』兒子、孫息各自以分讓父母令食。六人一時發意各一日食,唯恨家莫無以上道人者。緣此之福,得生天上人中,常得安隱豐饒財物,以其發心同等故,世世共作因緣,今重相值,父母兒子大小一時悉受五戒,命終即生天上受福無量。
(三一)
昔者有三人各爾貧窮,但行賣樵為業。時四月八日,眾比丘於寺中灌像佛,釋迦文佛時亦在其中作維那。三人過寺前,聞今日灌像,便入視之。三人各共發意,等持一錢著像前,各祈心願。一人言:「使我後世饒財寶,莫復令值此貧,命終得在大富家生。唯有一子,年過長大作佛弟子,常生天上人中。」一人言:「使我知作師主,治一切人病,使我大得物,命盡生耆域家,曉知醫方,治病莫不愈者,亦復生天上人中恒大富樂。」一人言:「使我後世長壽莫令短命,後生二十四天上壽六十劫。」佛言,爾三人各有一願,世世得福無量,今此三人皆為我作弟子,得阿羅漢道。
(三二)
世間人入海採寶有七難:一者四面大風同時起,吹船令顛倒;二者船中欲壞而漏;三者人欲墮水死乃得上岸;四者二龍上岸欲噉之;五者得平地,三毒蛇逐欲噉;六者地有熱沙,走行其上爛人脚;七者仰視不見、日月常冥,不知東西。甚大難也。佛告諸弟子:「若曹亦有此七事:一者四面大風起,謂生老病死;二者六情所受無限,譬船漏;三者墮水欲死,謂為魔所得;四者二龍上岸噉者,謂日月食命;五者平地三毒蛇者,謂人身中三毒;六者熱沙剝爛其脚,謂地獄中火;七者仰視不見日月者,謂受罪之處窈窈冥冥無有出期。」佛語諸弟子:「當識是言,莫與此會,勤行六事可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