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
吳 支謙譯10卷CBETA T0200大于一万字 1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撰集百緣經卷第九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聲聞品第九
(八一)海生商主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五百賈客,欲入大海採取珍寶。時彼商主,選擇族望,娉以為婦。將共入海,足滿十月,產一男兒,因為立字,名曰海生。有大福德,令諸商客,獲大珍寶,安隱迴還,咸共唱言:「安隱海生。」年漸長大,重復勸勉,更入大海,獲其珍寶,進引還來。值大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迴波黑風。時諸商人,各各跪拜諸天善神,無一感應救彼厄難。中有優婆塞,語商人言:「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晝夜六時,觀察眾生,護受苦厄,輙往度之。汝等咸當稱彼佛名,或能來此,救我等命。
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城中有五百名商人,打算进入大海寻找珍宝。商队的首领从名门望族中挑选了一位女子作为妻子,准备一同出海。在海上待了十个月,她生了一个男孩,因此给他取名为海生。海生拥有巨大的福德,使得商人们获得了大量珍宝,并安全返回,大家都齐声称赞:“平安的海生。”随着年岁的增长,海生再次鼓励商人们出海寻宝,他们再次获得珍宝并开始返回。途中遇到了巨大的黑风,吹翻了船只,漂流到了罗剎鬼国,又被黑风卷回。当时商人们各自跪拜诸天和善神,但没有感应来解救他们的苦难。其中有一位优婆塞对商人们说:“有一位佛世尊,常怀大悲心,昼夜六时观察众生,保护和救助受苦受难的人,我们应当称念佛陀的名号,或许他能来到这里,救我们的生命。”
」時諸商人,各共同時,稱南無佛陀。爾時世尊,遙見商客極遇厄難,即放光明,照耀黑風,風尋消滅。皆得解脫,各作是言:「我等今者,蒙佛威光,脫此諸難,今若平安達到,當為佛僧造立塔寺,請命佛僧,安置其中,設諸餚饍,供給所須,皆使無乏。」作是語已,咸皆然可。於是進引,皆悉平安達到鄉土。如先言要,造立塔寺,請命佛僧,設諸餚饍,供養訖竟,却坐一面,聽佛說法,心開意解,各獲道跡,即於佛前,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懃修習,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
那时,商人们一同高声念诵“南无佛陀”。当时,世尊远远看见商人们遭遇极大的困难,便放出光明,驱散了黑暗的风暴,风暴随即消散。所有人都得到了解脱,他们纷纷说道:“我们今天蒙受佛的威光,摆脱了这些灾难。如果能够平安到达目的地,我们将为佛陀和僧众建造塔寺,邀请他们居住其中,准备各种美食,供应所需,确保他们一切无缺。”说完这些话,大家都表示同意。于是他们继续前行,最终都平安回到了家乡。按照之前的承诺,他们建造了塔寺,邀请了佛陀和僧众,准备了各种美食,供养完毕,退坐到一旁,聆听佛陀讲法,心开意解,各自获得了道迹,随即在佛前请求出家。佛陀随即说道:“善来比丘!”他们的头发和胡须自然脱落,法服披身,成为了沙门。他们勤奋修习,最终证得了阿罗汉果,具备三明六通,拥有八解脱,受到诸天和世人的敬仰。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前白佛言:「不審,世尊!今此商人五百比丘,宿造何業,遭值如是種種厄難,蒙佛威光,得脫諸難,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非但今日救彼厄難,過去世時,我亦救彼脫諸厄難。」
那时,众比丘见到这些情况后,上前对佛陀说:“世尊,这些商人出身的五百比丘,过去造了什么业,遭遇了如此种种的困难,依靠佛的威光,得以脱离所有困难,又遇到了世尊,出家并得道?”佛陀告诉比丘们:“我不仅今天救他们脱离困难,在过去世时,我也救过他们脱离各种困难。”
時諸比丘,重白佛言:「不審,世尊!過去世時,其事云何?唯願世尊!敷演解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中,波羅[木*奈] 國,有五通仙人,住河岸邊。時有五百商人,欲入大海,路由河岸,見彼仙人,各共往彼問訊安吉,勸彼仙人,令共入海。仙人答言:『汝等自去,設有恐難,但稱我名,當護汝等。』爾時商人,聞是語已,進引入海,大獲珍寶,還欲來歸,道逢羅剎黑風諸難。爾時商人,咸共一心,稱仙人名,即往救護脫諸厄難。」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彼仙人者,則我身是;彼時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
那时,众比丘再次对佛陀说:“世尊,我们不了解,在过去世时,那是怎么回事?恳请世尊,详细解释说明。”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你们仔细听!我将为你们分别解释说明。在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位具有五神通的仙人,住在河边。当时有五百位商人,想要进入大海,路经河边,见到那位仙人,都去向他问候并祝愿平安,邀请仙人一同出海。仙人回答说:‘你们自己去吧,如果遇到危险,只要呼唤我的名字,我会保护你们。’那时,商人们听到这话后,就启程进入大海,获得了大量的珍宝,准备返回时,途中遇到了羅剎和黑风等困难。那时,商人们齐心协力,呼唤仙人的名字,仙人立刻前去救护,使他们脱离了所有困难。”佛陀告诉众比丘:“要知道,那时的那位仙人,就是我;那时的五百位商人,就是现在的五百比丘。”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那时,众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教诲,内心充满喜悦,并且遵循佛陀的教导去实践。
(八二)須曼花衣隨身產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選擇高門,娉以為婦,種種音樂,以娛樂之。足滿十月,產一男兒,端政殊妙,須曼花衣,與身俱生。召諸相師,占相此兒。相師覩已:「此兒產時,有何瑞相?」父母答言:「有須曼花衣裹身而生。」因為立字,名須曼那。體性賢柔,慈心孝順。年漸長大,衣亦隨大。父母愛念,便將小兒,與阿那律,令作沙彌,教使坐禪。未久之間,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時阿那律勅沙彌言:「汝今可往拔提河邊取淨水來。」尋往彼河,盛滿瓶水,擲虛空中,隨後飛來。
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拥有无数财宝,无法计量,他选择了一个高贵的家庭,娶了一位妻子,用各种音乐来娱乐她。怀孕满十月后,她生下一个男孩,相貌端正,非常奇妙,须曼花衣随着他一同出生。他们召集了相师来占卜这个孩子的命运。相师看到孩子后问:“这孩子出生时有什么吉祥的征兆吗?”父母回答说:“他出生时身上裹着须曼花衣。”因此,他们给孩子取名为须曼那。他天性贤良温和,心地善良,孝顺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衣服也随之变大。父母非常疼爱他,便带他去见阿那律,让他成为沙弥,教他坐禅。不久,他证得了阿罗汉果,具备三明六通,拥有八解脱,受到诸天和世人的敬仰。那时,阿那律命令沙弥说:“你现在可以去拔提河边取净水来。”他立即前往那条河,用瓶子装满水,将瓶子抛向空中,随后飞来。
時諸比丘,見是沙彌,歎未曾有,白佛言:「世尊!今此須摩那沙彌,宿殖何福,生巨富家,須摩那衣隨身俱生;出家未久,獲阿羅漢果?」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善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波羅[木*奈] 國,有佛出世,號毘婆尸,教化周訖,遷神涅槃。時有國王,名梵摩達多,收其舍利,造四寶塔,而供養之。時有童子,見彼塔故,心生欣樂,即便出家,年至老耄,空無所獲,深自剋嘖,買須曼花,持縷貫之,遍覆塔上,發願而去。緣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墮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常有須曼花衣與身俱生,受天快樂,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
那时,众比丘见到这位沙彌,赞叹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向佛说道:“世尊!现在这位须摩那沙彌,前世积累了什么福德,出生在巨富之家,须摩那衣随他的身体一同出生;出家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你们仔细听!我将为你们详细解说。在过去九十一劫前,波罗奈国,有一位佛出现于世,名为毗婆尸,教化圆满后,便入涅槃。那时有一位国王,名叫梵摩达多,收集了佛的舍利,建造了四座宝塔,供养它们。那时有一个童子,见到这些塔,心中生起欢喜,便出家了,直到年老,却一无所获,他深深自责,买了须曼花,用线穿成串,覆盖在塔上,发愿后才离开。因为这个功德,九十一劫中,他没有堕入地狱、畜生、饿鬼,而在天上人间,总有须曼花衣随他的身体一同出生,享受天界的快乐,直到现在,他遇到了我,出家并得道。”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那时,各位比丘听到佛陀所说的教诲,内心充满喜悦并遵循奉行。
(八三)寶手比丘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選擇族望,娉以為婦,作倡伎樂,以娛樂之。其婦懷妊,足滿十月,產一男兒,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其兩手中,有金錢出,取已還有,如是展轉,取不可盡。召諸相師,占相此兒。相師覩已:「此兒產時,有何瑞相?」父母答言:「其兩手中,有金錢出,取以還生。」因為立字,名曰寶手。年漸長大,稟性賢柔,慈心孝順,好憙惠施,有從乞者,申其兩手,有好金錢,尋以施之。
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拥有无数财宝,他从名门望族中挑选了一位女子为妻,经常举办音乐和舞蹈来娱乐她。这位妻子怀孕满十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相貌端正、非凡,世间罕见,他的两只手中能生出金钱,取之不尽。他们请来相师为这个孩子看相。相师问:“这孩子出生时有什么吉祥的征兆吗?”父母回答说:“他两手中能生出金钱,取之不尽。”因此给孩子起名为宝手。随着年龄的增长,宝手天性温和,心地善良,孝顺父母,乐于施舍。每当有人乞求,他便伸出双手,手中便有金钱,随即施舍给他们。
將諸親友出城觀看,漸次遊行到祇洹中,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懷憙悅,前禮佛足,合掌請佛及比丘僧:「慈哀憐愍納受我供。」時彼阿難,在佛左右,問小兒言:「若欲設供,當須財寶。」於是小兒聞阿難語,尋申兩手,金錢雨落,須臾積聚。佛勅阿難:「汝今取此金錢寶物,營理餚饍,請佛及僧。」阿難受教,營理飲食。供養訖竟,佛為說法,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歸白父母,求索入道。父母愛念,不能違逆,將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懃修習,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
爾時阿難,見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寶手比丘,宿殖何福,生於豪族大長者家,然其兩手,有此金錢,取以還生;值佛世尊,復獲道果?」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木*奈] 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教化周訖,遷神涅槃。時彼國王,名曰迦翅,收取舍利,造四寶塔。時有長者,見其竪棖,心生隨喜,持一金錢,安置棖下,發願而去。緣是功德,不墮惡趣,天上人中,常有金錢申手而出,乃至今者,遭值於我,故有金錢,取以還有,出家得道。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四)三藏比丘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夫人懷妊,足滿十月,生一男兒,端政殊妙,世所希有,身被袈裟,生已能語,問父王言:「如來世尊,今者在不?大德迦葉、舍利弗、大目揵連,如是遍問諸大弟子,悉為在不」父王答曰:「今悉都在。」「唯願大王!為我設供,請佛及僧。」尋勅為設,請佛入宮,見其太子,而問之曰:「汝自憶念迦葉佛時,是三藏比丘不?」答言:「實是。」「處此胞胎,為安隱不?」「蒙佛遺恩,得存性命,得過日夕。」時王夫人,見此太子與佛世尊共相答問,喜不自勝,而白佛言:「今此太子,宿殖何福,生便能語,乃能與佛感有答問?唯願世尊!敷演解說。
「宿造諸善業, 百劫而不朽,
善業因緣故, 今獲如是報。」
是時波斯匿王及其夫人,聞佛世尊說此偈已,前白佛言:「不審,世尊!過去世時其事云何?唯願世尊!敷演解說。」爾時世尊,告大王曰:「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木*奈] 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將諸比丘,遊行教化,到迦翅王國。時王太子,名曰善生,見佛世尊,深生信敬,歸白大王,求索入道。
王不聽許:『我唯一子,當繼王位,養育民眾,終不聽汝出家入道。』時王太子,聞是語已,愁悴躃地,斷穀不食,一日二日乃至六日,絕不飲食。時諸群臣,啟白王言:『太子不食,已經六日,恐命不全。願王今者,聽使出家,故得相見。』時彼大王聞臣語已,不能違逆,勅彼太子:『共作要誓,汝今若能讀誦三藏經書通利,聽汝出家,然後見我。』時彼太子聞王勅已,心懷喜悅,尋即出家,懃加誦習三藏經書,盡令通利,還來見王。王問比丘:『我先勅汝,要誦三藏經書通利,然後見我。今為利不?』比丘答曰:『今悉通利。』
王大歡喜,即語比丘:『我今庫藏,所有財物,隨汝取用,終不悋惜。』於時王子比丘聞王教已,大取財物,施設種種百味餚饍,請迦葉佛及二萬比丘,供養訖已,一一比丘各施三衣六物。緣是功德,不墮惡趣,天上人中,常有袈裟裹身而生,乃至今者,遭值於我,故有袈裟,出家得道。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五)耶舍蜜多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選擇族望,娉以為婦,作倡伎樂,以娛樂之。其婦懷妊,足滿十月,生一男兒,端政殊妙,世所希有。當生之日,天降大雨,父母歡喜,召諸相師,占相此兒。相師覩已:「此兒福德,生則降雨。」舉國聞知,因為立字,名耶奢蜜多。不飲乳哺,其牙齒間,自然而有八功德水,用自充足。年漸長大,與諸親友遊行觀看,到祇桓中,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懷歡喜,前禮佛足,求索出家。佛即聽許:「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懃修習,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耶奢比丘,宿殖何福,生降甘雨,不飲乳哺,其牙齒間,自然而有八功德水,以自充足;又值世尊,出家得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善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木*奈] 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於彼法中,有一長者,年齒老耄,出家入道,懈慢懶墮,不能精懃,又復重病。良醫占之,云當服酥,病乃可差。
尋用醫教,取酥服之。於其夜中,藥發熱渴,馳走求水,水器皆空。復趣泉池,皆亦枯竭,至趣河中,河亦枯竭,如是處處,求水不得。深自悔責,於彼河岸,脫衣繫樹,捨之還來,至其明旦,以狀白師,師聞是語,即答之言:『汝遭此苦,狀似餓鬼,汝今可取我瓶中水至僧中行。』即受師教,取瓶行水。水盡涸竭,心懷憂怖,謂其命終,恐墮餓鬼,尋詣佛所,具陳上事,而白世尊:『我遭此厄,甚為惶怖,恐墮餓鬼。唯願世尊!大慈憐愍,幸為見示。』佛告比丘:『汝今當於眾僧之中行好淨水,可得脫此餓鬼之身。』時彼比丘聞佛教已,心懷喜悅,即便僧中常行淨水。經二萬歲,即便命終。在所生處,其牙齒間,常有清淨八功德水,自用充足,不飲乳哺,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老耄比丘,今此耶奢蜜多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六)化生比丘緣
爾時世尊,在忉利天上波利質多羅樹下寶石殿上,安居三月,為母摩耶說法訖竟,欲還來下至閻浮提。爾時釋提桓因,知佛欲下,勅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究槃荼等,為佛造作三道寶梯。佛從天下,寶梯兩邊,有無量百千萬億諸天龍夜叉人非人等,見佛如來從天上下,莫不歡喜,渴仰聞法。爾時世尊,觀諸大眾善根已熟,即為說法,心開意解,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時彼會中,忽然有一化生比丘,告諸大眾:「汝等今者各受我請,餚饍飲食,百種所須,我悉能與。」作是語已,時諸大眾,各各自念,諸天寶器,百味飲食;皆悉獲得,充足飽滿。
爾時阿難,見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化生比丘,宿殖何福,今者乃能使此大眾,充足飽滿?不審,世尊!其事云何?」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波羅[木*奈] 國有佛出世,號毘婆尸。於彼法中,有諸比丘,夏坐三月,在於山林,坐禪行道,乞食處遠,妨廢行道,甚用疲勞。
時彼眾中,有一比丘,白眾僧言:『我為汝等!勸化檀越,供給眾僧,使無有乏。汝等但當安心行道,不足為慮。』時諸比丘,聞是語已,各共用心,行道三月,皆獲道果。由是功德,在所生處,常有種種百味飲食,應念即得;乃至今者,遭值於我,應念即至,供養大眾,使無有乏。
爾時阿難,復白佛言:「以何因緣,今得化生?」佛告阿難:「此賢劫中,迦葉佛時,有一商主,將諸商客,涉歷他邦,販賣求利。其婦懷妊,於其中路,值產甚難,求死不得。時彼商主,心生厭惡,捨之而去,出家入道,發大誓願:『持此出家善根功德,使我來世所生之處,莫受胞胎,常得化生。』是故今者,得是報耳。」佛告阿難:「欲知彼時商主者,今化生比丘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七)眾寶莊嚴緣
佛在迦毘羅衛國尼拘陀樹下。時彼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無有子息,祠祀神祇,求索有子。精誠感應,足滿十月,生一男兒,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家中自然有一泉水從地涌出,有諸珍寶充滿其中,復有花樹,天衣上服,懸之樹枝。時彼長者,見其如是,喜不自勝,召諸相師,占相此兒。相師覩已,問其父母:「此兒生時,有何瑞相?」父母答言:「此兒生時,家中自然有一泉水從地涌出,有諸珍寶,充滿其中,及以樹上,有好天衣。」因為立字,名眾寶莊嚴。年漸長大,稟性賢柔,慈心孝順。
將諸親友出城觀看,漸次遊行,到尼拘陀樹下,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懷歡喜,前禮佛足,却坐一面,聽佛說法,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歸白父母,求索入道。父母愛念,不能違逆,將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懃修習,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眾寶莊嚴比丘,宿造何福,生便有是奇特之事,出家未久,復獲道果?」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木*奈] 國有佛出世,號迦孫陀,化緣周訖,遷神涅槃。時彼國王,名梵摩達多,收取舍利,造四寶塔,高一由旬,而供養之。時有長者,齎持花樹,懸諸珍寶種種衣服,及以瓶水,安置塔前,發願供養。緣是功德,無量世中,不墮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常有泉水及以花樹,隨共俱生,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奉上華樹供養塔者,今此眾寶莊嚴比丘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八)罽賓寧王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南方,有一國土,名曰金地,王名罽賓,與其夫人,共相娛樂。足滿十月,生一男兒,骨節肥壯,有大氣力;當生之日,復有一萬八千大臣子等,共彼王子同日俱生,亦大氣力。時彼王子,年漸長大,其王崩背,紹嗣王位,尋取一萬八千諸臣子等,賜為大臣,共理國事。時罽賓寧王,將諸群臣遊獵射戲,問諸臣言:「今此世間,叵有人能有大氣力如我者不?」時有商客在王從中,聞王語已,尋答王曰:「彼中都下,復有大王,名波斯匿,絕有大力,殊倍勝王,百千萬倍。
」時罽賓寧王聞商客語已,瞋恚隆盛,尋即遣使,告波斯匿王言:「却後七日,將諸侍從,仰卿來至,達吾國土,朝跪問訊;若不爾者,吾當往彼誅汝五族,使令滅盡。」時波斯匿王聞使者語,甚懷惶怖,無以為計,即詣佛所,白世尊言:「罽賓寧王,勅我七日,將諸侍從,令達彼國朝拜問訊;若不爾者,當來誅我。
爾時佛告波斯匿王:「汝莫憂懼!但語彼使云:『我是小王,更有大王,近在祇桓。卿今可往傳汝王命。』」時彼使者,尋即往至到祇桓中,見佛世尊作轉輪聖王,令大目連作典兵臣,將諸軍眾,圍遶祇桓,令其四邊,有七重塹七寶諸樹,行列相當,令其塹中有諸蓮花,若干種色不可稱計,光明赫奕照於城內,王在殿上,尊嚴可畏。時彼使者覩此王已,情甚驚悚,自念:「我君無狀招禍。」然不得已,前奉王書。時此化王得彼書已,蹋著脚底,告使者言:「吾為大王,臨統四域。汝今至彼,道吾教勅:『信至之日,馳奔來覲。
臥聞吾聲,便當起坐;坐聞吾聲,便當起立;立聞吾聲,便當涉路。剋期七日,將諸侍從,朝拜見我;若違斯制,罪在不請。』」使者還馳,具以上事,向彼王說。時王聞已,深自咎嘖,尋集諸臣三萬六千,嚴駕欲來朝拜大王。然有所疑,未及進引,先遣一使,白大王言:「臣等所領三萬六千諸小王輩,為當都去,將半來耶?」時此化王,報使者言:「將半速來。」使者還馳,白罽賓寧王:「大王約勅,聽留半住。」尋將一萬八千諸小王等,馳奔速來,朝拜王已,作是念言:「今者大王形貌雖勝,力不如我。」化王于時遙知彼意,勅典藏臣:「取我先祖大弓弩來。
」授與彼王,王不能勝。化王還取,以指張弓。復還持與,語令引挽,殊不動弦。化王還索,以指彈扣,聲震三千大千世界,皆悉震動。次復射箭,化為五撥,其諸箭頭,各有蓮華,一一花上,復有化佛,放大光明,照於三千大千世界,五道眾生,莫不蒙賴。諸天人民,有獲道果;地獄中者,湯冷火滅;餓鬼中者,悉得飽滿;畜生中者,脫於重擔;貪欲瞋恚,愚癡煩惱,遇斯光者,悉皆調伏,信敬佛法。時罽賓寧王見斯變已,向於化王,五體投地,心即調伏。
爾時化王,知調伏已,還服本形,四眾圍遶,即便為彼一萬八千諸小王等,種種說法,心開意解,各獲道跡,得須陀洹果。即於佛前,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懃修習,未久之間,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今此罽賓寧王等比丘,宿殖何福,皆生豪族,有大氣力,值佛世尊,各獲道果?」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波羅[木*奈] 國有佛出世,號毘婆尸,將諸比丘,到寶殿國。時王名曰槃頭末帝,聞佛來至,心懷喜悅,將諸群臣一萬八千,出城奉迎,前禮佛足,長跪請佛及比丘僧:『慈哀憐愍!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時彼佛僧,受王供已,佛即為王種種說法。王大歡喜,各發願言:『持此供養善根功德,使我等輩,在所生處,與其大王同日俱生。』發是願已,各還所止。緣是功德,無量世中,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共同日生,受天快樂,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佛告阿難:「欲知彼時槃頭末帝王者,今此罽賓寧比丘是;彼時群臣者,今一萬八千比丘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九)拔提釋王作比丘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如來,六年苦行,始成正覺,滿十二年,將千二百五十比丘,方欲往詣迦毘羅衛國。每自念言:「我今往彼,不與常同,彼土諸釋,憍慢情多,咸須各各現於神變,可往彼土。」即勅千二百五十比丘:「我於今者,欲還本國。汝等各各現於神變,令彼諸釋歸誠信伏。」爾時世尊,放大光明,與諸比丘,乘虛詣彼迦毘羅衛國。時淨飯王,聞佛來至,勅諸釋等,平治道路,除去不淨,建立幢幡,懸諸寶鈴,香水灑地,散眾妙花,作諸伎樂,奉迎世尊。前禮佛足,請令入宮受王供養。時淨飯王,見佛翼從,雖有神力,形貌醜陋,不適人情。
「我今當選拔提釋等五百餘人,容貌端政,翼從世尊。」作是語已,尋勅選擇得五百人,將詣佛所,使優波離,剃除鬚髮。眼目流淚,墮釋王上。尋即問言:「汝今何故?涕泣如是。」優波離言:「以王今者諸釋中尊,不期一旦,毀形麤食,著糞掃衣。見王如是,眼目流淚。」時拔提釋聞是語已,心懷惆悵,猶生憍慢。除鬚髮竟,辦具衣鉢,欲受具戒,入於僧中,次第作禮,到優波離前,住而不禮。佛問釋王:「汝今何故,獨而不禮優波離耶?」拔提釋言:「彼賤我貴,是以不禮。」佛言:「我此法中,無有貴賤,猶如幻化,安危難保。
」拔提釋言:「彼是我奴,不忍為禮。」佛復告曰:「一切奴僕,貧富貴賤,恩愛分離,有何差別?」時拔提釋,聞佛語已,俛仰為禮,地大震動,天於空中,歎未曾有:「拔提釋王為求道故,乃能為彼下賤之人曲躬跪拜,我慢之幢,將為崩倒。」時拔提釋,受具戒竟,却坐一面,聽佛說法,心開意解,得阿羅漢果,執持應器,而行乞食。詣於塜間,止宿樹下,心意泰然,無復怖畏,而作是言:「我於昔日,在王宮時,募索健夫,執持器杖,安置左右,故懷危懼。我於今者,出家入道,在此塜間,無復怖畏,快不可言。
爾時阿難,聞拔提釋作是語已,前白佛言:「今此拔提釋比丘,宿殖何福,生於豪族,出家未久,獲羅漢果?」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木*奈] 國,有辟支佛,執持應器,而行乞食。時有一人,貧窮飢餓,涉路而行,唯有少餅,規欲自食。見辟支佛,威儀詳序而行乞食,心懷歡喜,尋即取餅,施辟支佛。
受其餅已,踊身虛空,現十八變,東踊西沒,南踊北沒,身出水火,如是種種,作十八變。時施餅人,見是變已,甚懷信敬,發願而去。緣是功德,無量世中,不墮地獄、畜生,天上人中,尊榮豪貴,常受快樂,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佛告阿難:「欲知彼時施餅人者,今此拔提釋王比丘是。
佛說是緣時,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〇)佛度王子護國出家緣
佛在拘毘羅國吐羅樹下,作是念言:「我於今者,當往度彼王子護國,使令出家。」作是念已,將諸比丘,至城門中,足蹈門閫,六種震動,雨諸天花,放大光明,照彼城內,盲者得視,聾者得聽,啞者能言,躄者能行。時彼王子,覩斯光已,歎未曾有。尋詣佛所,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威儀詳序,甚可愛樂,心懷歡喜,前禮佛足,却住一面,佛即為其說四諦法,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歸白父王,歎佛功德:「若在家者,應作轉輪聖王,典四天下,七寶隨從,遊行自在,尚能捨離,出家入道。
況我今者,而不隨從求佛出家?」作是念已,前白王言:「唯願大王!慈哀憐愍,聽我出家隨從世尊。」時須提王聞太子語,遮而不聽。心懷懊惱,斷穀不食,一日二日乃至六日。時諸群臣,見其太子不食六日,跪白王言:「太子今者,斷穀不食,以經六日,恐命不全。願王今者,聽使出家,故得相見。」時須提王聞諸臣語,聽使入道。尋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王子護國比丘,宿殖何福,生於王家,出家未久,便獲道果?」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木*奈] 國,王名毘提,興起兵甲,與隣國王交陣共戰。時隣國王,為彼所敗,將諸兵眾,逃避退去,到曠野中,值天暑熱,無有水草,飢渴欲死。
尋即往彼辟支佛所,便示王水草,渴乏得解,導引其道,還達本國。喜不自勝,而作是言:『我等今者,脫此飢渴苦惱之患,皆由蒙彼辟支佛德,今當設供請辟支佛。』作是語已,勅設餚饍種種飲食,請辟支佛,入宮供養。受其供已,尋般涅槃。時王須提,及諸群臣,后妃婇女,號啼涕哭,悲感懊惱,收取舍利,造四寶塔,而供養之。緣是功德,無量世中,不墮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尊榮豪貴,受天快樂,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須提王者,由供養辟支佛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