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

吳 支謙譯10卷CBETA T0200大于一万字 1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撰集百緣經卷第五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餓鬼品第五
(四一)富那奇墮餓鬼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欲設食時,先觀地獄、畜生、餓鬼,然後方食。所以爾者,欲令眾生厭離生死求於涅槃。時彼目連,見一餓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細針,髮如錐刀,纏刺其身,諸支節間,皆悉火出,呻吟大喚,四向馳走,求索屎尿,以為飲食,疲苦終日而不能得。爾時目連,見此餓鬼,即前問言:「汝造何業,受如是苦?」餓鬼答曰:「有日之處,不須燈燭,如來世尊,今現在世,汝可自問。我今飢渴,不能答汝。」爾時目連尋往佛所,欲問如來所造業行受如是苦。爾時世尊,在大眾中,為諸天人演說妙法,見目連入,即問之曰:「汝於今者,見何異事?」目連答曰:「見一餓鬼,身體燋然,東西馳走。」具以上事向佛廣說。
爾時世尊,告目連曰:「汝今善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舍衛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常令僕使押甘蔗汁,以輸大家。有辟支佛,甚患渴病,良醫處藥,服甘蔗汁,病乃可差。時辟支佛,即便往詣造長者家,乞甘蔗汁,時彼長者,見其詳序威儀可觀,深生信敬,而問之言:『欲須何等?』辟支佛言:『甚患渴病,須甘蔗汁,故來相告。』長者聞已,心懷歡喜,尋勅其婦富那奇:『我有急緣,定欲出去。汝今在後,取甘蔗汁,施辟支佛。』時婦答言:『汝但出去,我後自與。』時夫出已,取辟支佛鉢,於其屏處,小便鉢中,以甘蔗汁,蓋覆鉢上,與辟支佛。辟支佛受已,尋知非是,投棄於地,空鉢還歸。其後命終,墮餓鬼中,常為飢渴,所見逼切。以是業緣,受如是苦。」佛告目連:「欲知爾時彼長者婦,今富那奇餓鬼是。
当时佛陀对目连说:“你现在好好听!我将为你详细解释。在这个贤劫时期,舍卫城有一个富有的长者,他的财富无法估量,经常让仆人榨取甘蔗汁,供应给大家。有一个辟支佛,他非常口渴,按照好医生的建议,需要喝甘蔗汁来缓解病情。这位辟支佛便去那位长者家乞求甘蔗汁。长者见到辟支佛仪表庄严,便深生敬意,并询问他需要什么。辟支佛说他非常口渴,需要甘蔗汁,因此来告知此事。长者听后,心中非常高兴,立刻吩咐他的妻子富那奇说:‘我有急事需要外出,你留在家里,给辟支佛提供甘蔗汁。’妻子回答说:‘你去吧,我会照做的。’长者离开后,妻子取来辟支佛的钵,在隐蔽处向钵里小便,然后用甘蔗汁覆盖钵口,交给辟支佛。辟支佛接过后很快发现不对劲,将其丢弃,并空着钵回去。后来,这位妻子去世后,因为这个恶行,堕入饿鬼道,经常饥渴难耐。这就是她受苦的原因。”佛对目连说:“想知道那时候的长者妻子,现在就是富那奇这个饿鬼。”
佛說是餓鬼緣時,諸比丘等,捨離慳貪,厭惡生死,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賢善長者婦墮餓鬼緣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在一樹下,結跏趺坐,思惟觀察,見一餓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細針,髮如錐刀,纏遶其身,諸支節間,皆悉火然,呻吟大喚,四向馳走,求索糞穢,終日竟夜,受苦疲極,了不能得。爾時目連,見此餓鬼,而問之言:「汝於先身,造何業行,受如是苦?」餓鬼答言:「世有如來,汝可自問;我今飢渴,不能答汝。」爾時目連,尋詣佛所,問其所由:「造何業行,受如是苦?」
爾時世尊,告目連曰:「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有國名波羅[木*奈],其土豐樂,人民熾盛,無有兵甲共相諍競。時有長者,名曰賢善,體性柔和,敬信三寶,常樂惠施,名稱普聞。時有比丘,著衣持鉢,造詣其家,從其乞食。時此長者,有少急緣,竟不自施,尋即出去,慇懃囑婦:『汝今在後,好念施彼比丘飲食。』其婦答言:『汝但莫憂,我後當與。』時長者婦,慳貪心生,便自念言:『今若與食,後日復來。此諸人等,甚可惡見。』即喚比丘,來入舍內,閉著空屋,令其即日晚不得食。以是業緣,於無量世,墮餓鬼中,受如是苦。」佛告目連:「欲知彼時長者婦者,今此餓鬼是。是故汝等,當勤布施,莫著慳貪,應作是學。
当时佛陀对目连说:“你现在仔细听!我将为你详细解释。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时代,有一个国家叫做波罗奈,那里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裕,没有战争和争斗。那时有一个长者,名叫贤善,他性格温和,对佛法、僧团和佛教教义(三宝)有很深的信仰,常常乐于施舍,因此名声远扬。有一次,一个僧侣来到他家乞食。那时,这位长者突然有急事,没有亲自施舍,临走时他特别嘱咐他的妻子:“你留在家里,要记得给那位僧侣食物。”他的妻子回答说:“你不用担心,我会给的。”但长者的妻子心生贪婪,自己想:“如果现在给他食物,他以后还会再来。这些人真是讨厌。”于是她叫那位僧侣进屋,却把他关在一个空屋子里,导致僧侣那天晚上没能吃到东西。因为这样的行为,她在无数世中堕入饿鬼的境界,遭受极大的苦难。”佛陀接着告诉目连:“想知道那个时候的长者妻子是谁吗?她现在就是这个餓鬼。因此,你们应该勤于施舍,不要贪婪,要学习这样做。”
佛說是餓鬼緣時,諸在會者,捨離慳貪厭惡生死,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惡見不施水墮餓鬼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在一樹下,見一餓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細針,髮如錐刀,纏刺其身,諸支節間,皆悉火然,渴乏欲死脣口乾燋,往趣河泉,水為涸竭,假令天降甘雨,墮其身上皆變為火。時大目連,即前問言:「汝於先身,造何業行,受是苦耶?」時彼餓鬼,答目連言:「我今渴乏,受苦難計,不能答汝,爾自問佛。」時大目連,即詣佛所,欲問斯事。爾時世尊,為諸大眾,演說妙法,見目連來,先意問訊,愛語濡語,而問訊之:「見何異事?」目連白佛:「我向樹下,見一餓鬼,身體燋然,四向馳走。」具以上事,向佛廣說。
佛陀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中。那时候,尊者大目犍连在一棵树下看到了一位饿鬼,这位饿鬼的身体像火柱一样,肚子像大山一样大,喉咙像细针一样窄,头发像锥子一样尖锐,身上缠绕着刺,每一个关节之间都像火一样燃烧,非常渴望而接近死亡,嘴唇干裂如同被火烧焦。当他想要去河边或泉水处解渴时,水都会干涸,即使天上下起甘雨,落在他身上的雨水也会变成火。大目犍连走上前去询问他:“你前世做了什么事,才会受到这样的苦?”那饿鬼回答大目犍连说:“我现在非常渴,受的苦难以计算,无法回答你,你可以去问佛。”于是大目犍连去找佛陀,想要询问这件事。当时佛陀正在为众人讲解佛法,看到大目犍连来了,便先一步询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大目犍连对佛陀说:“我在树下看到了一个饿鬼,他的身体燃烧着,到处奔跑。”他把这些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佛陀。
爾時世尊,告目連曰:「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木*奈]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有一沙門,涉路而行,極患熱渴。時有女人,名曰惡見,井宕級水,往從乞之。女報之曰:『使汝渴死,我終不能持水與汝,令我水減不可持去。』于時沙門,既不得水,復道而去。時彼女人,遂復慳貪,有來乞者,終不施與。其後命終,墮餓鬼中,以是業緣,受如是苦。」佛告目連:「欲知彼時女人不施水者,今此餓鬼是。
佛說是惡見緣時,諸比丘等,捨離慳貪,厭惡生死,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四)槃陀羅墮餓鬼身體臭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尊者大目揵連,食時欲至,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還歸所止。飯食已訖,攝衣鉢已,在一樹下,結跏趺坐,入于三昧。見一餓鬼,身體極臭,絕不可近。于時目連,即便問言:「汝造何業,受此身形,臭不可近?」餓鬼答曰:「汝自問佛,當為汝說。」爾時目連,尋詣佛所,白言:「世尊!」諸佛常法,先意問訊:「汝於今者,見何異事?」目連白佛:「我於向者,在一樹下,入於三昧,見一餓鬼,身體極臭,劇於人糞,四向馳走,求索屎尿,用為甘饍。不審,世尊!受如是報?」佛告目連:「汝今欲知是因緣不?」目連白佛:「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告目連曰:「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波羅[木*奈]國,有辟支佛,出現於世,在空閑處,以草為敷,繫念坐禪。身遇疾患,良醫處藥,當須肉食,病乃可差。時辟支佛,聞是語已,即便入城,見一長者,名曰吉善,從索肉食。時彼長者,勅婦槃陀羅:『我有急緣,今須出外,汝好為彼辟支佛,作隨病藥。』
時婦答言:『汝但慎前,莫憂後事,辟支佛食,我自當與。』時彼長者,尋便出去。時槃陀羅,慳貪心生,便作是念:『我於今日,施彼食者,明日復來,甚可惡見。』作是念已,即從索鉢,在於屏處,大便鉢中,以飯覆上,與辟支佛。尋覺臭穢,投棄著地,捨之而去。以是業緣,無量世中,常墮餓鬼,身體臭穢,不可附近,常以人糞,用為甘饍。」佛告目連:「欲知爾時彼長者婦大便鉢中施辟支佛者,今餓鬼是。
佛說是餓鬼緣時,諸比丘等,捨離慳貪,厭惡生死,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五)目連入城見五百餓鬼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目連,乞食時到,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於其門中,值有五百餓鬼,從外來入,見是目連,心懷歡喜,而白之曰:「唯願尊者!慈哀憐愍,稱我名字,語我家中所親眷屬言:『我等輩,以不修善不好惠施,今受身形,墮餓鬼中。』唯願尊者!從我親里,求索財物,用設餚饍,請佛及僧;若物少者,為我勸化諸檀越等,令共設會,使我等輩脫餓鬼身。」爾時目連,尋便許可。
復問餓鬼:「汝等先世,造何業行,受斯罪報?」時諸餓鬼,咸共同聲,白目連言:「我等宿世,俱在於此王舍城中,為長者子,憍慢放逸,不好布施,貪著世樂,不信三寶無上道教。見諸沙門入城乞食,既不自施,逆遮他人:『斯等道人!不自生活,但仰百姓,今若與者,後日復來,終無厭足。』以是業緣,其後命終,墮餓鬼中,受斯罪報。」於時目連,語餓鬼言:「我今為汝,語諸親里,并相營佐,共設大會。時汝等輩,咸皆自來,至於會所。
」時諸餓鬼,咸皆同聲,白尊者言:「今我等輩,宿罪所致,雖受形體,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細針,髮如錐刀,纏刺其身,諸支節間,皆悉火然。四向馳走,求索飲食,了不能得,設見甘饍,馳赴趣向,變成膿血,云何而能持此身形,詣於會所?」時大目連,即便為彼諸餓鬼等,語其眷屬,具陳上事。諸親聞已,咸皆懊惱,共相合率,欲為設會。時大目連即便入定,觀諸餓鬼為在何處,於十六大國,遍觀不見。次閻浮提,至四天下,及千世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觀不見。
怪其所以,尋往佛所,白言:「世尊!我今為彼諸餓鬼等,勸化諸人,并其諸親,施設大會,為作福德。遍觀世界,悉不得見。不審世尊!此諸餓鬼,為在何處?」佛告目連:「彼餓鬼等,皆為業風之所吹去,非汝聲聞所能知見。然於今者,彼諸餓鬼,蒙汝設會,罪垢得除,吾自能令來詣會所。」於時目連,即便為諸餓鬼,設諸餚饍,請佛及僧。佛以神力,使諸餓鬼得來會所,令王舍城諸婆羅門剎利居士,咸見諸鬼狀貌醜弊甚可怖畏,皆共捨離慳貪之心,厭惡生死,心開意解,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世尊,即便為彼諸餓鬼等,種種說法慳貪過惡。深生信敬,即於其夜,便取命終,生忉利天,便自念言:「我等今者,造何福業,得來生此忉利天上?」即自觀察,知是餓鬼,「以其尊者大目揵連,為我等故,設會請佛及比丘僧,得來生此。我等當共往報彼恩。」作是語已,尋從天下,頂戴天冠,著諸瓔珞,莊嚴其身,各齎香花,來供養佛及大目連。供養已訖,却坐一面,聽佛說法,心開意解,各獲道跡,遶佛三匝,還詣天上。佛告目連:「欲知爾時五百餓鬼者,今五百天子是。」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六)優多羅母墮餓鬼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國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選擇高門,娉以為婦,作倡伎樂,用娛樂之。其婦懷妊滿足十月,生一男兒,端政殊妙,世所希有,父母歡喜,因為立字,名優多羅。年漸長大,其父喪亡,兒自念言:「我先父以來,販買治生,用成家業,我今不宜學是法耶?然於佛法,甚懷信敬,今欲出家。」便前白母,求索出家。時母答曰:「汝父既喪,我今便無,唯汝一子。汝今云何,捨我出家?我今存在,終不聽汝出家入道;我亡沒後,隨汝意去。」爾時彼子,不果所願,心懷懊惱,即便語母:「若不聽我,今必投巖、飲毒而死。
」時母答言:「莫作是語!汝今何故?必欲出家。從今以去,若欲請諸沙門婆羅門等,我當設供隨汝供養。」兒聞是語,用自安隱,請諸沙門及婆羅門,數數向家而供養之。時彼兒母,見諸道士數數來往,甚懷懊惱,生厭患心,便出惡言,罵諸沙門婆羅門等:「不欲生活,但仰百姓,甚可惡見。」於時其兒,不在家中,其母但以飲食漿水,灑散棄地。時兒行還,便語之言:「汝出去後,我設餚饍,請諸沙門及婆羅門,而供養之。」尋便將兒,示其棄飯漿水之處,「我適供養,尋即出去。」其兒聞已,甚用歡喜。於其後時,母便命終,墮餓鬼中。
兒便出家,懃加精進,得阿羅漢果。在河岸邊窟中坐禪,有一餓鬼,其口乾燋,飢渴熱惱,來詣兒所,語比丘言:「我是汝母。」比丘怪言:「母生存時,常好布施,方今云何,返墮餓鬼,受斯報耶?」餓鬼答言:「以我慳貪,不能供養沙門婆羅門,以是之故,受餓鬼身,二十年中,未甞得食及以漿水。設我向河及以泉池,水為至竭,若向果樹,樹為乾枯。我今飢渴熱惱所逼,不可具陳。」比丘問言:「何緣致是?」餓鬼答言:「我雖布施,心常慳惜,於諸沙門婆羅門所,無恭敬心,橫加罵辱,今受是報。
汝今若能為我設供,施佛及僧,為我懺悔,我必當得脫餓鬼身。」時兒比丘,聞是語已,甚懷憐愍,即便勸化,辦設餚饍,請佛及僧。供養訖竟,時彼餓鬼,即現其身在於會中,發露懺悔。爾時世尊為此餓鬼,種種說法,心懷慚愧,即於其夜,便就命終,更受身形,墮飛行餓鬼中,頂戴天冠,著諸瓔珞,莊嚴其身,來至比丘所,又復語言:「我故不脫餓鬼之身,汝更為我在所勸化,重設供養并諸床褥,施四方僧,乃可得脫餓鬼之身。」時兒比丘,聞是語已,復更勸化,辦具飲食并諸床褥,施四方僧。
供養訖竟,於是餓鬼,復更現身在大眾前,尋更懺悔,即於其夜,取其命終,生忉利天,便作是念:「我造何福,得來生此?」尋自觀察,「緣兒比丘為於我故,設諸餚饍請佛及僧,免餓鬼身,得來生天,我今當還報佛世尊及比丘恩。」頂戴天冠,著諸瓔珞,莊嚴其身,齎持香花,來供養佛及兒比丘。供養已訖,却坐一面,聽佛說法,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遶佛三匝,還詣天宮。
佛說是優多羅緣時,諸比丘等,捨離慳貪,厭惡生死,有得須陀洹果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七)生盲餓鬼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阿難,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見一餓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細針,又復生盲,為諸烏鷲鵄梟所啄,宛轉自撲,揚聲叫喚,無有休息。爾時阿難,問餓鬼言:「姊妹!汝於先身,造何業行,受如是苦?」餓鬼答言:「有日之處,不須燈燭,世有如來,汝可自問。」爾時阿難,尋往佛所,白言:「世尊!我於向者,入城乞食,見一餓鬼,極受苦惱,不可稱計。」向佛如來具說事狀。「不審,世尊!彼餓鬼者,宿造何業,受此報耶?」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木*奈]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將諸比丘,遊行教化。次到鹿野苑中,時有女人,身抱懷妊,見佛世尊,甚懷信敬。足滿十月生一女兒,端正殊特,人所敬仰。年漸長大,往詣佛所,聽佛說法,心懷信敬,還歸家中白二親言:『唯垂哀愍,聽在道次。』父母固遮不能令止,遂便出家作比丘尼。
時彼父母,為此女故,造僧伽藍,又請諸比丘尼,共住寺中。時長者女,於戒律中,有少毀犯,諸比丘尼,驅令出寺。心懷慚愧,不能歸家,寄住他舍,生大瞋恚,便作是言:『我自有舍,止住其中,今者云何,返更驅我,自用住止?』即便向彼長者居士,說諸比丘尼種種過惡:『狀似餓鬼,不自生活,但仰百姓,使我受身莫見此輩。』作是誓已,其後命終,墮餓鬼中,今得生盲。」佛告阿難:「欲知爾時彼長者女,出家入道,驅令出寺,惡口誹謗,今生盲餓鬼是。
佛說是餓鬼緣時,諸比丘等,各各守護身口意業,厭離生死,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八)長者若達多慳貪墮餓鬼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曰若達多,財寶無量,奴婢僕使,象馬牛羊,不可稱計。時彼長者,值行觀看,到祇桓中,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莊嚴其身,心懷信敬,前禮佛足,却坐一面,聽佛說法,心生歡喜,還歸辭家,及諸眷屬求索入道。時諸親屬,都悉聽許。還歸白佛,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時諸親族及諸人民,以其先是豪富之子出家入道,競施衣鉢種種所須。既得之已,生慳貪心,不能施與同梵行者。其後命終,墮餓鬼中,還守衣鉢。
時諸眾僧,見其去世,開其房戶欲收尸骸及以衣鉢闍維羯磨,而此室中,見一餓鬼,身如燋柱,狀貌可畏,守此衣鉢,無敢近者。時諸比丘,見是事已,往白世尊,具陳所見。於是如來,將諸比丘,來入室中,語餓鬼言:「咄無慚愧!汝於前身,出家入道,貪著利養,不肯惠施;今墮餓鬼,受此醜形。汝今云何,不生慚愧,故復還來,仍守衣鉢?」呵責慳貪多諸過咎,能令眾生墮於惡道。佛即為其種種說法,心開意解,深生慚愧,即以衣鉢,捨與眾僧。
於其夜半,便取命終,更受餘形,墮飛行餓鬼中,端正殊妙,著諸瓔珞,莊嚴其身,身出光明,照于祇桓,[夌*欠]虛遊行,與天無異。來詣佛所,前禮佛足,却坐一面,佛即為其種種說法,心開意解,歡喜而去。於其晨朝,諸比丘等,白言:「世尊!昨夜光明,照于祇桓,為是梵釋四天王乎?二十八部鬼神將也?為是他方諸大菩薩來聽法耶?」佛告比丘:「非是釋梵二十八部諸神王耶,乃是舍衛城中大富長者,出家入道,近日命終,墮飛行餓鬼中,齎持香花,來供養我,是其光耳。
佛說是緣時,諸比丘等,捨離慳貪,厭惡生死,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九)餓鬼自生還噉五百子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尊者那羅達多,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還歸本處,飯食已訖,遙見祇桓,赤如血色,怪其所以。尋即往看,見一餓鬼,脂肉消盡支節骨立,一日一夜,生五百子,羸瘦尫弱,氣力乏少。當生之時,荒悶殞死,支節解散,極為飢渴之所逼切,隨生隨噉終無飽足。時那羅達多便前問言:「汝造何業,獲斯苦報?」餓鬼答曰:「汝今可自問佛世尊,當為汝說。」時那羅達多,尋往佛所,前禮佛足,却住一面。諸佛常法,先意問訊:「汝於今者,見何異事?」那羅白言:「向者遊行,見一餓鬼,一日一夜,生五百子,極為飢渴,生已還噉。
佛告那羅達多:「若欲知者,好至心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木*奈]國有一長者,金銀珍寶,奴婢僕使,象馬牛羊,不可稱計。唯一夫人,無有子息,禱祀神祇,求索有子,了不能得。時彼長者,即便更取族姓家女,未久之間,便覺有妊。其大夫人,見其有妊,便生嫉妬,密與毒藥,令彼墮胎。姊妹眷屬,即詣其所,與彼大婦,極共鬪諍,遂相打棒,問其虛實。
其大婦者,正欲道實恐其交死,正欲不道苦痛叵言,逼切得急,而作呪詛:『若我真實,墮汝胎者,令我捨身生餓鬼中,一日一夜生五百子,生已隨噉終不飽足。』作是誓已,尋即放去。」佛告那羅達多:「欲知彼時其大婦者,生嫉妬心,墮他子故,妄語呪誓,墮餓鬼中,今受是報。
時諸比丘,聞佛說是嫉妬之心多諸過患,能令眾生墮於惡趣,咸共捨離,厭惡生死,心開意解,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〇)嚪婆羅似餓鬼緣
佛在毘舍離彌猴河岸重閣講堂。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曰羅,選擇疋偶,娉以為婦,作諸音樂以娛樂之。其婦懷妊,臭不可近,夫便問言:「汝先不爾,今者何緣,有此臭穢?」婦答夫言:「此必是我胎中之子,業行所致,是以使爾。」足滿十月,生一男兒,連骸骨立,羸瘦燋悴,不可示現,又復糞屎塗身而生。年漸長大,不欲在家,貪嗜糞穢,不肯捨離。
時彼父母及諸親族,見其如是,惡不欲見,駈令遠舍,使不得近。即便嚪行,求索糞屎,用為甘饍。時諸民眾,見其如是,因為立字,名嚪婆羅鬼。時彼國中,有諸外道,偶行值見,讚言善哉!聞是語已,甚用欣慶,喜不自勝,前白外道:「慈哀憐愍,聽在道次。」時諸外道,即為出家,教令裸形,以灰塗身,修於淨行。時嚪婆羅,雖復在道,故貪糞穢不淨之處。時諸外道,見其如是,咸共呵責,或見鞭打:「汝今是人,何緣如是,樂處不淨?」時嚪婆羅,為諸外道,數數呵責,或被鞭打,捨之而去,詣於河岸溝坑之中,自用歡喜。
時彼河岸,復有五百餓鬼,依住其中,見嚪婆羅來,身極臭處,止住其中,無有能敢親附之者。然常向諸餓鬼,而自讚歎:「我在人間,或見呵責,及以鞭打,極受苦惱。今在此中,脫不見罵及以鞭打,獨用歡樂。」時諸餓鬼,見嚪婆羅臭處不淨,都皆捨去。時嚪婆羅語諸鬼言:「我此臭身依憑汝故,得存數日,汝等今者復捨我去,我今在後,云何得活?」作是語已,甚用苦惱,愁憂躃地。
爾時世尊,晝夜六時,觀察眾生,誰應可度,尋往度之。見嚪婆羅,失眾伴侶,愁憂困苦,悶絕躃地,尋往坑所而為說法,使令歡喜。時嚪婆羅,見佛世尊,諸根寂定,光明暉曜,如百千日,莊嚴其身,心懷歡喜,五體投地,白言:「世尊!世間頗有如我等比斯下之人,得出家不?」佛告嚪婆羅:「我此法中,無有尊卑不聽出家。」時嚪婆羅,聞佛語已,前白佛言:「慈哀憐愍,聽在道次。」爾時世尊,尋舉金色右臂,而告之曰:「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威儀詳序,如十二臈比丘,無有異也。
「今蒙佛恩得, 稱意德如願,
除去臭穢身, 得成為沙門。」
爾時世尊,告嚪婆羅:「汝今於我法中已得出家。」懃修繫念,未久之間,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皆共敬仰。時諸比丘,見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嚪婆羅比丘,宿造何業,受斯罪報?復以何緣,值佛世尊,獲阿羅漢果?」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而說偈言:
「宿造善惡業, 百劫而不朽,
罪業因緣故, 今獲如是報。」
時諸比丘,聞佛世尊說此偈已,前白佛言:「不審,世尊!過去世時,其事云何?唯願世尊!敷演解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人壽四萬歲,波羅[木*奈]國,有佛出世,號迦羅迦孫陀,將諸比丘,遊行教化,到寶殿國。時彼土王,聞佛來至,心懷喜悅,將諸群臣,出城奉迎,到已前禮佛足,長跪請佛:『唯願世尊!慈哀憐愍,受我三月四事供養。』佛即然可。
時彼國王,知佛許可,尋即為佛及比丘僧,造立房舍,請一比丘,用作寺主,管理僧事,每於一日,餘行不在。有一羅漢比丘,入彼寺中,威儀詳序,甚可觀看,寺主檀越,見其如是,請入浴室為其洗浴,復以香油,塗其身上。時彼寺主,從外來入,見此羅漢以香油塗身,心懷嫉妬,便出惡罵:『汝出家人,何為如是?如似人糞塗汝身上。』作是語已,時香油塗身彼羅漢,心懷憐愍,踊身虛空,現十八變。時彼寺主,見是變已,深懷慙愧,向彼羅漢,懺悔謝過,各歸所止。以是業緣,五百世中,身常臭處,不可附近。」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寺主比丘惡口罵者,今嚪婆羅比丘是。由於彼時曾出家故,向彼羅漢懺悔罪咎,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佛說是嚪婆羅緣時,各各自護身口意業,捨嫉妬心,厭惡生死,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撰集百緣經卷第五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