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

吳 支謙譯10卷CBETA T0200大于一万字 1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撰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一婆羅門,名曰滿賢,財寶無量,不可稱計,似毘沙門天,德信賢善,體性調順,自利利他,慈愍眾生,如母愛子。於異學所,施設大會種種餚饍,常恒供養百千諸外道等,悕望欲求生梵天上。時彼滿賢有一親友,從王舍城來詣彼國,到滿賢所,歎佛法僧所有功德,名聲遠徹,三達遐鑒,名婆伽婆,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為諸天、龍、夜叉、揵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國王長者及諸民眾,皆共供養尊重讚歎。彼所修習,其味精妙,遍于世界,無不欽仰。時婆羅門聞彼親友歎佛功德,深生信敬,尋上高樓,手執香花,長跪合掌,遙請世尊,作如是言:「如來今者實有功德,使我所燒香氣,馚馥遍王舍城,并所散花,當佛頂上於虛空中變成花蓋。」作是誓已,香花尋至,當佛頂上,變成花蓋,香烟垂布遍王舍城。
佛陀当时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那时候,南方有一个婆罗门,名叫满贤,他的财富无法估量,就像毗沙门天一样。他品德高尚,信仰坚定,性格温和,既能自我提升,也乐于助人,他对所有生命都充满慈爱,就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他在异教徒中设立大会,提供各种美食,常常供养各种外道,希望能够升生到梵天。那时,满贤有一个亲密的朋友从王舍城来到他的国家,来到满贤的地方,他赞美佛、法、僧的功德,声名远播,三者都是他的榜样。他说佛陀现在就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受到天神、龙、夜叉、揵闥婆、阿修罗、迦楼罗、緊那罗、摩睺罗伽,人类和非人类,国王、长者和各种民众的供养和尊敬。他所修行的,其味道精妙,遍及世界,无人不敬仰。那时,婆罗门听到他的朋友赞美佛的功德,深感敬仰,立刻上了高楼,手里拿着香花,长跪合掌,远远地向佛陀祈祷,说:“如来今天真的有功德,让我烧的香气,香味弥漫整个王舍城,我撒的花,应该在佛陀头顶的空中变成花伞。”他发誓后,香花立刻飘到佛陀头顶,变成了花伞,香烟弥漫整个王舍城。
爾時阿難見斯變已,前白佛言:「如此香雲,為從何來?」佛告阿難:「南方有國,名曰金地,彼有長者,字曰滿賢,遙請於我及比丘僧。吾當往彼受其供養,汝等各自皆乘神通,往受彼請。」時諸比丘,受佛勅已,乘虛往彼,去祠不遠,佛以神力,隱千比丘,唯現單己,執持應器,至滿賢所。
那时候,阿难看到这个变化后,向佛祖询问:“这么浓郁的香云,是从哪里来的?”佛祖回答阿难:“南方有一个国家,叫做金地,那里有一个长者,名字叫做满贤,他远远地向我和比丘僧们发出邀请。我将去那里接受他的供养,你们每个人都要利用神通,去接受他的邀请。”那时,所有的比丘僧们,在接受了佛祖的命令后,乘着虚空去了那里,离祠堂不远。佛祖用神力,隐藏了一千名比丘僧,只显现出自己一个人,手持应器,来到满贤的地方。
爾時長者,聞佛來至,將五百徒眾,各各齎持百味飲食,奉迎如來。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暉曜,如百千日,安詳雅步,威儀可觀,前禮佛足。「善來世尊!慈哀憐愍,今見納受我等施食。」佛告長者:「設欲施者,投此鉢中。」及五百徒眾,所齎飲食,各各手自投佛鉢中,不能使滿。「奇哉世尊!有是神力。」心即調伏。千比丘僧,鉢亦皆滿,忽然現前,繞佛世尊。
当时,那位长者听说佛陀要来,就带着他的五百个弟子,每人都带着各种美食,去迎接佛陀。他们看到佛陀,佛陀的身上有三十二种特征,八十种优点,光芒四射,像百千个太阳一样,步态从容,威仪堂堂,他们都向佛陀行礼。长者说:“欢迎您,世尊!您慈悲为怀,现在请接受我们的供食。”佛陀告诉长者:“如果你想施舍,就把食物放在这个钵里。”然后,五百个弟子把他们带来的食物,都放进佛陀的钵里,但是钵并没有装满。“真奇特,世尊!这是您的神力。”长者心中惊叹。一千个比丘僧的钵也都装满了,他们突然出现,围绕着佛陀。
時彼長者歎未曾有,即便以身五體投地,發大誓願:「持此施食善根功德,未來世中,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未解脫者,為作解脫;未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令入涅槃。」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種種色,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那时,那位长者感叹道:“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他立刻五体投地,发出大誓愿:“我希望这次的供食,能在未来的世界中,为那些失明的众生做眼睛;为那些无依无靠的人提供依靠;为那些无人救助的人提供救助;为那些未得解脱的人提供解脱;为那些未得安宁的人提供安宁;为那些未入涅槃的人,引导他们入涅槃。”他发出这个誓愿后,佛陀微笑了,从他的面部发出五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形成各种颜色,围绕佛陀转了三圈,然后又回到他的顶部。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頗見富那長者供養我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於未來世,過三阿僧祇劫,具菩薩行,修大悲心,滿足六波羅蜜,當得成佛,號曰滿賢,過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那时候,阿难向佛祖提问说:“如来尊重,不会无故笑出声。是什么原因,让您现在微笑呢?我希望世尊能够详细解释一下。”佛祖对阿难说:“你刚才看到富那长者供养我了吗?”阿难回答说:“是的,我看到了。”佛祖说:“在未来的世界,经过三个阿僧祇劫,他将修行菩萨之道,修炼大悲之心,完成六波罗蜜的修行,最终将成为佛,名叫满贤,他将超度无数的众生,这就是我笑的原因。”
佛說是滿賢緣時,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佛陀在讲述这个满贤缘的时候,有些人已经达到了初步的解脱境界,如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些人已经发出了成为辟支佛的愿望,有些人则发出了追求无上菩提,即最高觉悟的愿望。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那时候,所有的僧侣听到佛祖的教诲,都非常高兴并且遵行。
(二)名稱女請佛緣
佛在毘舍離,彌猴河岸重閣講堂。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將諸比丘入城乞食,到師子家。時彼長者有一兒婦,字曰名稱,見佛威顏種種相好,莊嚴其身,前白大家:「如此之身,叵可得不?」姑即答曰:「汝今若能修諸功德,發於無上廣大心者,亦可獲得所有相好。」時彼兒婦聞此語已,便從姑妐,求索財物,設會請佛。飯食已訖,持種種花,散佛頂上,在虛空中變成花蓋隨佛行住。
佛陀在毘舍离城,就在彌猴河岸的重阁讲堂。那时,佛陀穿上衣服,拿着钵,带领众比丘进城乞食,来到了师子家。那时,那个长者家有一个儿媳妇,名字叫名称,她看到佛陀威严的面容和各种好的相貌,佛陀的身体庄严,她对大家说:“这样的身体,难道不能得到吗?”她的姑妈回答说:“如果你现在能修行各种功德,发出无上广大的心,也可以得到所有的好相貌。”那时,那个儿媳妇听到这话后,就从她的姑妈那里要求财物,设宴请佛。饭食结束后,她拿着各种花,撒在佛陀的头上,在空中变成了花伞,随着佛陀的行住。
見是變已,喜不自勝,五體投地,發大誓願:「以此供養所作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為作涅槃。」爾時世尊觀彼女人發廣大心,即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種種色,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看到这个变化后,她非常高兴,五体投地,发出大誓愿:“以这次供养所得的功德,在未来的世界,对于那些盲目的众生,我愿成为他们的眼睛;对于那些无依无靠的人,我愿成为他们的依靠;对于那些无人救助的人,我愿成为他们的救助;对于那些无法解脱的人,我愿成为他们的解脱;对于那些无法安居的人,我愿成为他们的安居;对于那些未达涅槃的人,我愿帮助他们达到涅槃。”那时,佛陀看到这个女人发出广大的心,就微笑了,从他的面门出来五色的光,照亮了世界,形成各种颜色,围绕佛陀转了三圈,然后又从头顶进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見此名稱女人供養我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今此名稱發廣大心,善根功德,過三阿僧祇劫,具菩薩行,修大悲心,滿足六波羅蜜,當得作佛,名曰寶意,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那时候,阿难向佛祖提问说:“如来尊重,不会无故笑出声。是什么原因,让您现在微笑呢?我希望世尊能够解释一下。”佛祖对阿难说:“你现在看到这个名叫女人的人在供养我吗?”阿难回答说:“是的,我看到了。”“现在这个名叫女人的人,她发出了广大的心愿,积累了善良的根基和功德,经过三阿僧祇劫,完成了菩萨的修行,修习了大悲心,满足了六波罗蜜,她将会成为佛,名叫寶意,广泛地度化众生,这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我笑了。”
佛說是名稱緣時,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窳惰子難陀見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唯有一子,名曰難陀,甚為窳惰,常喜睡眠,不肯行坐,然極聰慧,與眾超絕,於寢臥中,聽採經論,無不博達其中義味。時父長者見子聰明善解經論,作是念言:「我今當請富蘭那等外道六師,來至家中,令教我子。」作是念已,設諸餚饍,尋即請呼:「飯食已訖。」白六師言:「我唯一子甚為窳惰,眠不肯起,唯願大師,為我教詔,令修家業及以經論。」時六師等即共相將,往到子所;而臥不起,況復為其請命敷坐?時父長者見子如是,以手榰頰,甚用苦惱憂愁不樂。
爾時世尊常以大悲,晝夜六時觀察眾生,誰受苦惱,輒往至彼,為其說法,使令開解,即便見彼長者,為子所惱扶頰而坐,將諸比丘來至其家。於時窳子,忽然驚起,為佛敷坐,前禮佛足,却坐一面。佛即為其種種說法,呵責窳惰多諸過咎。尋自悔責,深生信敬。佛便授其一栴檀杖,與彼窳子:「汝今若能於精勤中,少加用心,扣打此杖,所出音聲甚可愛樂,聞此聲已,能見地中所有伏藏。
」時窳惰子,尋即取杖,扣打出聲,皆悉得見地中伏藏,喜不自勝,而作是念:「我今於此精懃之中,少許用心,尚能獲得如是大利,況復懃加役身出力,於將來世,必獲無上大利益事。我今當就懃加役力入海採寶。」作是念已,即便唱令,告眾人言:「誰欲入海採大珍寶?我為商主。
」眾人競集共作要誓,入于大海,各獲珍寶,皆安隱還,設諸餚饍請佛及僧,供養訖已,佛即為其種種說法,心開意解,即便以身五體投地,發大誓願:「以此供養善根功德,使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令使涅槃。」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叵見是窳惰子入海採寶,設諸餚饍供養我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此窳惰子,於未來世,過三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精進力,過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五百商客入海採寶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商主,將五百賈客,共入大海,船破還迴,晝夜懃加跪拜諸神,以求福祐;第二第三,重復入海,船壞如前。時彼商主,福德力故,竟不溺水,還達本土,生大苦惱,作是念言:「我每曾聞,有佛世尊,得一切智,諸天世人無有及者,哀愍眾生,自利利他。我今當稱彼佛名號,入于大海;若安隱還,當以所得珍寶之半,奉施彼佛。」作是念已,即集商人,共入大海,稱佛名號,大獲珍寶,安隱迴還。達到家中,觀其寶物,愛戀貪惜,不肯施佛,作是念言:「若減此寶,持半與者,自無已許。
我今當就持此寶物,盡持與婦,當從彼邊,索少許錢,市易薰陸,持詣祇桓,燒香供養。」作是念已,如其設計,索得兩錢,市易薰陸,持詣祇桓,燒香供養。佛以神力,令此香烟靉靆垂布遍覆祇桓。時彼商主,覩斯香烟,深於佛前而自悔責:「我今云何向佛世尊,恡惜此寶,而不施與?今者如來,實有神力,令此香烟遍覆祇桓,甚為希有!我今當設餚饍飲食,請佛及僧,就舍供養。」作是念已,即便長跪,請佛世尊。佛默然許。還歸到舍,辦具飲食,明日時到,遣使白佛:「食具已辦,唯聖知時。」爾時如來著衣持鉢,將諸比丘,往到其家。
受彼供已,佛為說法慳貪過惡,心開意解,更取寶珠,散佛頂上,於虛空中,變成寶蓋,隨佛行住。見是變已,即便己身五體投地,發大誓願:「以此供養善根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使令涅槃。」發是願已,佛即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見是商主以慚愧心供養我不?」阿難白佛:「唯然已見。」「今此商主以供養我故,不墮地獄、畜生、餓鬼,生天上、人中,常受快樂,過三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曰寶盛,度脫眾生,不可稱量,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織師,名曰須摩,貧窮困苦,家無升斗,常行客織,用自存活。又於一日,作是念言:「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貧窮,困苦如是;我於今者,復不布施,於將來世,遂貧轉劇。」作是念已,「我今當更懃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於未來世,儻得是報。」即便求索,得少許縷。涉道歸家至一巷中,遙見世尊,著衣持鉢,將諸比丘,入城乞食。前詣佛所,尋持此縷,奉施世尊。世尊受已,即現衣破,尋用縫衣。時須漫那見佛世尊縫補破衣,心懷歡喜,前禮佛足,發大誓願,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所施雖微少, 值大良福田,
奉施世尊已, 誓願後成佛。
過度群萠類, 其數不可量,
大威德世尊, 當證知此事。」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汝今值我故, 歸誠發信施,
未來當成佛, 號名曰十綖,
名聞遍十方, 度脫不可量。」
爾時須摩聞佛世尊說此偈已,深生信敬,五體投地,發大誓願:「持此施綖所有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令使涅槃。」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見是貧人須摩以綖施我,心懷歡喜發大誓願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彼須摩者以殷重心,施我綖故,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曰十綖,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婆持加困病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字婆持加,甚大惡性,喜生瞋恚,無有一類與共親善,然於六師生信敬心。於後時間,遇疾困病,無人瞻視飲食醫藥,餘命無幾,作是念言:「我今困苦,理極正爾,誰能救濟我所壽命?我當終身善好奉事。」思惟是已,「唯佛世尊能救我命。」即於佛所,生殷重心,渴仰欲見。爾時世尊,常以大悲,晝夜六時,觀察眾生,誰受苦惱,我當往彼而拔濟之,軟語說法,令彼心悅;若墮惡道,為設方便,而拔濟之,安置人天,使得道果。
爾時如來即便觀察,見彼長者,為病所困,燋悴叵濟,無人瞻養,即放光明,照病者身,令得清涼。心即惺悟,喜不自勝,五體投地,歸命於佛。爾時世尊,知婆持加善根已熟應受我化,即便往詣彼長者家。忽然驚起,合掌奉迎:「善來世尊!」敷座而坐。佛問婆持加:「汝今患苦,何者最劇?」答曰:「我今身心俱受苦惱。」佛自念言:「我於曠劫,所修慈悲,誓療眾生身心俱病。」時天帝釋,知佛所念,即詣香山,採拾藥草名曰白乳,以奉世尊。佛得此藥,授與婆持加,令使服盡,病悉除愈,身心快樂。
即於佛所,倍生信敬,即便為佛及比丘僧,設諸餚饍,供養已訖,復以上妙好衣價直百千兩金,奉上佛僧,發大誓願:「以此供養善根功德,如今世尊治我身心,一切眾病,快得安樂,使我來世,治諸眾生身心俱病,使得安樂。」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頗見彼長者子以其病差設供請我及比丘僧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於將來世,得成為佛,號釋迦牟尼,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王家守池人花散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波斯匿王未聞有佛,晝夜六時,齎持香花,奉事天神。佛以出世,得成正覺,將欲教化波斯匿王,故著衣持鉢,往詣王所。時波斯匿王見佛來至,光明晃昱,照曜天地,威儀庠序,人中挺特,心懷歡喜,請命使坐,設諸餚饍。供養訖竟,佛便為王,種種說法,即於佛所,深生信敬,捨事天神,心不奉拜。於是波斯匿王日復三時,齎持香花,供養如來。時送花人,奉王花已,自捉一花,欲詣市肆,路值外道即問之曰:「汝齎此花,為欲賣不?」答言:「欲賣。」時須達長者復來到邊,復問彼人:「汝捉此花,為欲賣不?」皆言欲賣。
時此二主,各共諍競,倍共償價,遂至百千兩金,故不肯止。時齎花人問外道言:「汝買此花,為何所作?」外道答言:「我用供養那羅延天,以求福祐。」次問須達長者:「汝買此花,用作何等?」須達答言:「用供養佛。」齎花人言:「云何為佛?」須達答言:「前覩無窮,却覩無極,三界中尊,諸天世人,皆共敬仰。」時齎花人,聞是語已,密懷歡喜,作是念言:「須達長者安詳審諦而不卒暴,乃於今日,為此一花,共償價數乃至百千兩金,齎持欲去。今者必有大利益事,不計貴賤,必欲得之。」時齎花人,即答二主:「我華不賣,自欲持去用供養佛。
」須達聞已,喜不自勝,尋將彼人,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甚懷信敬,持所捉花,而散佛上,於虛空中變成花蓋隨佛行住。見是變已,即便以身,五體投地,發大誓願:「以此散花善根功德,使我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未涅槃者令使涅槃。」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見此守園人不?持此一花,散我上者,於未來世,過三阿僧祇劫,當得成佛,號曰花盛,度脫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二梵志各諍勝如來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二梵志,一者深信佛法,常說如來所有功德,三界中尊最為第一;其第二者深著邪見,言諸外道六師之徒亦最第一無與等者。如是紛紜,遂共諍競,無有休息,乃至上聞。波斯匿王召二梵志,問其所由,有此諍競?信外道者言:「我所奉事富蘭那等,實有神力,殊勝於彼瞿曇沙門。」王復問彼信佛者曰:「汝今所事瞿曇沙門,有何神力?」梵志答曰:「我所奉事瞿曇沙門絕有神力,無有及者。」時波斯匿王聞其二大梵志語已,而告之曰:「卿等今者,各自稱譽,所奉天神最為第一。
我今為汝到七日頭,於平博處,聚集人民百千萬眾,試彼神驗。卿等二人,各自燒香,散花灑水,請汝師等來此會中,當共供養。」時二梵志聞王語已,各相然可。至七日頭,王勅民眾,聚集已訖,時二梵志在大眾前,各發誓願。信富蘭那者,尋取香花并及淨水,在大眾前發大誓願:「若我所奉富蘭那等,有神力者,令此香花并及淨水,於虛空中至我師所,令知我心來赴此會;若無神力,使此香花及以淨水住而不去。」作是誓已,尋散香花并及淨水,皆住不去,即便墮地。時諸大眾見是事已,無有神驗,各相謂言:「今富蘭那等實無神力,虛受國中我等供養。
」作是語已,時信佛者,於大眾前,復取香花及以淨水,散於空中作是誓言:「如來今者實有神力,使此香氣所散諸花及以淨水,至如來所,亦知我心來赴此會。」作是誓已,尋即遙散,烟雲垂布,遍覆舍衛;所散諸花,於虛空中,變成花蓋,至如來上,隨佛行住;及以淨水如琉璃,遙灑佛前地,尋即來至。時諸大眾覩斯變已歎未曾有,深於佛所,生信敬心,捨不奉事諸外道等。
時彼梵志所願既獲,即便以身五體投地,發大誓願:「以此香氣散華灑水所有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使令涅槃。」發是願已,佛即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見是彼大梵志香花淨水供養我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彼大梵志於未來世,過三阿僧祇劫,當得成佛,號曰不動,度脫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佛說法度二王出家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二國王,常共忿諍,多害民眾,晝夜陰謀,無有休息。時波斯匿王觀彼二王,流轉生死,恐難拔濟於生死中。欲使解脫,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白言:「世尊!今者如來無上法王,觀諸眾生有苦厄者,為作救護,於鬪諍間,能令和解。今此二王,常共鬪諍,多所傷害,久挾怨讎,不可和解,唯願世尊和彼二王,使不鬪諍。」佛即然許。
爾時如來於其後日,著衣持鉢,將諸比丘而自圍繞,詣波羅[木*奈]國鹿野苑中。時彼二王各集兵眾,便欲戰擊,一則怯弱,甚大惶怖,退詣佛所,前禮佛足,却坐一面。
「高者亦隨墮, 常者亦有盡,
生者皆有死, 合會有別離。」
爾時國王聞佛世尊說是偈已,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即於佛前,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懃修習,得阿羅漢果。彼第二王聞佛世尊度其彼王已令出家,心意泰然,無復怖畏。次來佛所,頂禮佛足,却坐一面,聽佛說法,甚懷歡喜,尋請世尊,佛即然可。還歸本國,設諸餚饍,請佛及僧,飯食已訖,即於佛前,發大誓願:「以此供養善根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為作涅槃。」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見此槃遮耶王供養我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由供養我故不墮惡趣,天上人中常受快樂,過三阿僧祇劫,當得成佛,號曰無勝,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〇)長者七日作王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及阿闍世,恒共忿諍,各集四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而共交戰,時波斯匿王軍眾悉敗。如是三戰,軍故壞敗,唯王單己道入城內,甚懷憂慘,愧恥委地,忘寢不食。時有長者,多財饒寶,不可稱計,聞王愁惱,來白王言:「奴家多有金銀珍寶,恣王所用,可買象馬賞募健兒,還與戰擊,可得勝彼。今者何故,憂慘如是?」王即然可。大出珍寶,奉上與王,募索健兒,遍行諸國,以求策謀。有一健夫,來應其募,到祇洹門中,見二將士共論戰法。一將士言:「於陣前鋒,先置健夫,次置中者,後置劣者。
」聞是語已,還歸白王,具說將士所論兵法。王聞是語,即集四兵,如彼所論,健者置前,劣者在後,尋共交戰,即破彼軍,獲其象馬,即便捉得阿闍世王,大用歡慶,與共同載羽寶之車,將詣佛所,白言:「世尊!我於彼王,長夜之中,初無怨嫉,而彼於我返生怨讐。然阿闍世其父先王,是我親友,不忍害命,今欲放去還歸本國。」爾時佛讚波斯匿王:「善哉善哉!於親非親,心常平等,賢聖所讚。
「負則生憂懼, 勝則懷欣慶,
汝今放彼王, 二俱生歡喜,
若能息勝負, 最妙第一樂。」
時波斯匿王聞佛世尊說是偈已,即放阿闍世還詣本國,自歸舍衛,而自念言:「吾今所以戰鬪獲勝,由彼長者資我珍寶,賞募將士,今得勝耳。」作是念已,即召長者,而告之言:「吾由汝故,資我珍寶賞募勇健,戰鬪得勝。我今當還報卿之恩,恣汝所願。」是時長者跪白王言:「施我無畏,敢有所道。」王即答曰:「聽汝所說。」長者白言:「我今願欲代王七日治政天下。」王尋聽許,滿長者願,即為擊鼓立正為王。擊鼓唱令,使其境內咸令聞知,皆得自在。尋即遣使勅諸小王:「各令七日罷諸王課,來朝拜我,歸依三寶,請佛供養。
」七日既滿,甚大歡喜,即便以身五體投地,發大誓願:「持此七日作王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安隱者,為作安隱;無解脫者,為作解脫;未涅槃者,令使涅槃。」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叵見彼大長者七日作王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彼大長者,由請我故,於未來世,過三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曰最勝,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佛說是長者作王緣時,有得須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撰集百緣經卷第一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