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大莊嚴經
唐 地婆訶羅譯12卷CBETA T0187大于一万字 19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一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轉法輪品第二十六之一
爾時佛告諸比丘:「如來所作已辦,棄捨重擔,拔煩惱根,淨諸塵垢,摧滅外道,降伏魔軍,入佛甚深微妙之理,已得知見,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無不具足,五眼清淨觀察世間。作是思惟:『誰應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調柔,於所聞義速能開悟,清淨離染薄貪瞋癡,於我所說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有所聞永無退失?』作是念已,觀彼外道羅摩之子聰明有智,雖具煩惱三垢微薄。『若聞我法速能證知,彼得非想非非想定,常為弟子演說修習,今在何處?』以佛眼觀,見其命終已經七日。時有諸天頂禮我足而白我言:『世尊!彼人命終經於七日。如來為菩薩時,已能先知如來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終堪受正法。』
那时,佛陀告诉众比丘:“如来已经完成了一切应作之事,放下了重担,拔除了烦恼的根源,清除了所有污垢,摧毁了外道,降伏了魔军,深入佛的深奥微妙之理,已经获得真知灼见,成就了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佛法无不完备,五眼清净,洞察世间。这样思考:‘谁应该最先接受我的教法?根性淳朴成熟,易于调教,能迅速理解所闻之法,心无杂染,贪瞋痴薄,对我的教导不会忘记,能使教导者不感辛劳,听到的法永不退失?’这样思考后,观察到外道罗摩之子聪明有智慧,虽然有烦恼但三毒微薄。‘若听到我的法,他能迅速证知,得到非想非非想的定境,常为弟子演说修习,他现在在哪里?’用佛眼观察,见他已命终七日。那时,有诸天向我顶礼并对我说:‘世尊!那人已命终七日。如来为菩萨时,已能先知如来有大智力,那人若未命终,足以接受正法。’”
復告諸比丘:「彼羅摩子不聞我法,遂便命終,若不命終我當最初為其說法,彼若聞已即能證知。
又告诉众比丘:“那个名叫羅摩的人没有听到我的教法,就去世了。如果他没有去世,我本会首先给他讲法。他若听到了,就能立刻领悟。”
「爾時世尊復作是念:『誰應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調柔,於所聞法速能開悟,清淨離染薄貪瞋癡,於我所說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有所聞永無退失?』作是念已,觀彼外道阿羅邏仙人聰明有智,雖具煩惱三垢微薄。『若聞我法速能證知,今為所在?』以佛眼觀,見其命終已經三日。又於是時虛空諸天作如是言:『彼仙命終經於三日,如來為菩薩時,已能先知如來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終堪受正法。』
“那时,世尊又这样想:‘谁应该最先接受我的教法?那些本性朴实成熟、容易调教的人,能迅速理解他们所听到的教法,清净无染、贪欲和怒恨都很淡薄,对我所说的教法不会忘记,能使教导他们不感到劳累,听到的教法永远不失去?’这样想过之后,观察那些外道中的阿羅邏仙人,聪明有智慧,虽然有烦恼但三毒很轻微。‘如果听到我的教法,就能迅速领悟,他现在在哪里?’用佛眼观察,发现他已经去世三天了。同时,那时虚空中的天神这样说:‘那位仙人已经去世三天了,如来在菩萨时期,就已经能预知如来具有大智慧和神力,如果那个人没有去世,他本能接受正法。’”
「復告諸比丘:『彼阿羅邏不聞我法遂便命終,若不命終,我當最初為其說法,彼若聞已即能證知。』爾時世尊復作是念:『誰應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調柔,於所聞法速能開悟,清淨離染薄貪瞋癡,於我所說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有所聞永無退失?』作是念已,觀見五跋陀羅,根性已熟易可調柔。『於所聞法必能開悟,清淨離染三垢微薄,於我所說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不於我得聞正法,復當退失。我昔苦行之時謹心事我,我當最初為彼五人轉正法輪,彼能了知,具足施戒善法圓滿,解脫現前離諸障礙。』即以佛眼觀見五跋陀羅,在波羅奈鹿野苑中。
佛陀又告诉众比丘:“如果阿羅邏没有听到我的教法就去世了,或者他还没有去世,我将首先为他说法,他听到后就能立刻领悟。”那时,世尊又这样想:“谁应该首先接受我的教法?那些根性淳熟、容易调教的人,能迅速理解他们所听到的教法,清净无染,贪欲、愤怒和愚痴都很微薄,对我的教诲不会忘记,能使教导不费力,听到后永不退失?”这样思考后,他看到五跋陀羅,他们的根性已经成熟,容易调教。“他们听到教法后必定能开悟,清净无染,三毒微薄,对我的教诲不会忘记,能使教导不费力;如果他们没有从我这里听到正法,他们将会退失。在我苦行的时候,他们谨慎地侍奉我,我将首先为这五人转动正法轮,他们能够理解,具备布施、持戒和善法圆满,解脱直接呈现,远离所有障碍。”随即以佛眼见到五跋陀羅,在波羅奈的鹿野苑中。
佛告諸比丘:「爾時如來作是念已,從菩提樹向迦尸國波羅奈城,振動三千大千世界。是時伽耶城傍有一外道,名阿字婆,遙見世尊即前問訊,在一面立而白佛言:『長老瞿曇!諸根恬靜端正可愛,身色晃耀如閻浮金及詹波花。仁者!修何梵行?師為是誰?從誰出家?進止威儀安隱乃爾。今從何來?復何所往?』
佛陀告诉众比丘:“那时如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后,从菩提树下走向迦尸国的波羅奈城,震动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当时在伽耶城附近有一位外道,名叫阿字婆,他远远地看见世尊便上前问候,站在一边对佛陀说:‘尊敬的长老瞿曇!您的精神根基宁静而端正,令人喜爱,身体的颜色光彩夺目,如同閻浮提的黄金和詹波花。仁者,您修习了哪种梵行?您的师父是谁?您从谁那里出家?您的举止和威仪如此安稳。您现在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那时,世尊以偈颂回答说:”
「『我本無有師, 世無與我等,
“我本来没有师父,世上没有人与我相等,
於法自能覺, 證清淨無漏。』」
我能够自己觉悟法理,证得清净无漏的境界。”」
「阿字婆言:『瞿曇!汝自謂是阿羅漢耶?』爾時世尊,重以偈答:
阿字婆问道:“瞿曇,你自认为是阿羅漢吗?”那时,世尊以偈语郑重回答:
「『我為世間, 無上導師,
“我为世间,无上导师,
當度一切, 真阿羅漢。』」
应当度一切,真正的阿罗汉。”
「阿字婆言:『瞿曇!汝自謂為佛耶?』如來答言:『我於世間最為殊勝,滅除一切煩惱惡法,我為正覺。』阿字婆言:『長老瞿曇!汝於今者為何所往?』世尊答言:『我今欲往波羅奈鹿野苑中,為諸盲冥眾生作大光明。』而說偈言:
阿字婆问道:“瞿曇,你自认为是佛吗?”如来回答说:“我在世间最为殊胜,消除了一切心理上的障碍和困扰,以及极端的不道德行为,我达到了真正的觉悟。”阿字婆又问:“尊敬的瞿曇长老,你现在要去哪里?”世尊回答说:“我现在打算前往波羅奈的鹿野苑,为那些心智迷茫的众生带去光明。”接着说了一首偈颂:
「『我往波羅奈, 於鹿野苑中,
為盲冥眾生, 擊甘露法鼓,
轉所未曾轉, 無上勝法輪。』
「時阿字婆辭佛南行。如來北逝經伽耶城,城中有龍名曰善見,明日設齋奉請如來。如來食訖往盧醯多婆蘇都村,次復至多羅聚落,次復經娑羅村,如是遊歷,皆為長者居士奉獻飲食,次第而行至恒河邊。是時河水瀑集平流彌岸,世尊欲渡,問彼船人,答言:『與我價直當相濟耳。』
「爾時世尊報船人言:『我無價直。』船人言:『若無價直終不相濟。』如來爾時飛騰虛空達于彼岸。船人見佛現是神通乃自責言:『我無所識,云何不渡如是聖人?』心生憂惱悶絕躃地良久乃蘇,詣頻婆娑羅王具陳所見。王聞是事即勅船人:『自今已往沙門求濟勿受價直。』
「諸比丘!如來至波羅奈,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還至本處,飯食訖詣鹿野苑中。時五跋陀羅遙見世尊共相謂言:『沙門瞿曇!放逸貪著不能持戒,欲斷煩惱尋復退墮便失禪定,先修苦行尚無所能,何況今日恣受美食安樂而住?是懈怠人明非道器,我等今者不須敬問,敷置坐處給水洗足,施設飯食一切莫為,隨其自來不應為起,彼若欲坐當指卑座令其就坐。』唯阿若憍陳如不同眾心。爾時世尊漸近五人所居之處,是時五人皆自不安,如鳥在籠為火所逼。比丘當知!世間眾生無有覩佛得安坐者。
是時五人皆違本要,不覺忽然俱起迎佛,或有敷置坐具,或有給水洗足,或有撰履或有持衣,皆言:『善來,長老瞿曇!請坐勝座。』爾時世尊坐彼座已,五人於前禮拜問訊,在一面立,而白佛言:『長老瞿曇!面目端正諸根寂靜,身相光明如閻浮金及詹波花,瞿曇!今者應證出世聖種智耶?』
「爾時世尊語五人言:『汝等不應稱喚如來為長老也,令汝長夜無所利益。』又語五人:『我已證得甘露之法,我今能知向甘露道,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靜無漏心得自在。汝等須來,當示汝法教授於汝,汝應聽受如說修行,即於現身得盡諸漏,智慧明了解脫而住,梵行成就,所作皆辦不受後有。』又告五人:『汝昔嫌我俱作是言:「長老瞿曇耽著世樂,不堅持戒欲斷煩惱便即退墮。」我適近汝各自不安,是故當知不得稱呼如來為長老也。』五跋陀羅俱白佛言:『世尊!我今願得於佛法中而為沙門。』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鬚髮長短如剃經七日,威儀整肅如百臘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懺悔先罪,即於如來為大師想,尊重瞻仰生歡喜心。
「爾時世尊入池澡浴,浴訖復於一處靜坐思惟:『過去諸佛當於何座而轉法輪?』作是念時,忽於是處有千寶座從地涌出,如來爾時從本座起,恭敬圍遶初三高座,至第四座結加趺坐。時五跋陀羅頂禮佛足坐於佛前。諸比丘!爾時世尊放大光明,其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於光明網中,而說頌曰:
「『從彼兜率宮, 降生龍毘園,
梵釋咸承捧, 威猛如師子。
十方行七步, 曾無迷惑心,
即以梵音詞, 而作如是唱。
我今於一切, 為最尊最勝,
捨轉輪王位, 當利益眾生。
六年苦行已, 即詣菩提座,
降伏諸魔軍, 疾成無上道。
梵釋諸天眾, 勸請轉法輪,
哀慜諸世間, 嘿然而受請。
以堅固願力, 向於鹿苑中,
仙人所墮處, 演說無上法。
此法無數劫, 修習之所證,
汝等樂聞者, 速應來聽受。
人天身難得, 佛出世甚難,
聞法起信心, 斯人亦復難。
汝不生八難, 今獲人天身,
值佛聞正法, 而能有淨信。
汝於百千劫, 未曾聞正法,
今者得值遇, 宜應善修習。』」
佛告諸比丘:「光明網中說如是偈,覺悟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人天等眾,『汝可速來!今佛世尊轉于法輪。』諸天龍等聞是語已,從其本宮來詣佛所。爾時地神以神通力,令此道場縱廣正等七百由旬,種種莊嚴周遍清淨,虛空天神復將種種幢幡寶蓋以為嚴飾,欲界色界諸天子等,將八萬四千寶師子座置道場中,各自請言:『世尊!哀慜我故,為坐此座轉正法輪。』
「諸比丘!爾時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剎土,無量拘胝諸菩薩眾,宿植德本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合掌恭敬勸請如來轉于法輪。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釋梵護世及餘無量諸天子眾,皆悉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合掌向佛,勸請如來轉于法輪。是諸眾會咸作是言:『唯願世尊!利益安樂慜念諸眾生故,雨大法雨,建大法幢,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佛告諸比丘:「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曰轉法,持眾寶輪備有千輻,莊嚴綺麗不可稱比,放千光明。又以花鬘寶鈴微妙繒綵無量寶具以為嚴飾。由是菩薩先願力故,感此輪生,供養如來過去諸佛,皆有此輪然後轉法。時彼菩薩持是輪寶,奉獻如來而說偈言:
「『尊憶過去時, 然燈佛授記,
當得成正覺, 號名曰牟尼。
我亦於彼時, 發此弘誓願,
導師得成佛, 當奉此輪寶。
一切人天等, 及諸菩薩眾,
其數無有量, 皆為轉法輪。
各以己神力, 齎種種供具,
寶臺花蓋等, 窮劫說不盡。
三千大千界, 天人阿修羅,
諸龍神眾等, 咸悉一心請。』」
佛告諸比丘:「如來於初夜時默然而過,於中夜分安慰大眾令生歡喜,至後夜已喚五跋陀羅而告之言:『汝等應知!出家之人有二種障。何等為二?一者心著欲境而不能離,是下劣人無識凡愚非聖所行,不應道理,非解脫因,非離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槃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離,過現未來皆受苦報。比丘!汝等當捨如是二邊,我今為汝說於中道,汝應諦聽常勤修習。何謂中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是八法名為中道。』」
佛告諸比丘:「有四聖諦。何等為四?所謂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證苦滅道諦。比丘!何等名為苦聖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蘊苦,如是名為苦聖諦。何等名為苦集聖諦?所謂愛取有喜與貪俱悕求勝樂,如是名為苦集聖諦。何等名為苦滅聖諦?所謂愛取有喜與貪俱悕求勝樂,盡此一切,如是名為苦滅聖諦。何等名為證苦滅聖道諦?即八聖道,所謂正見乃至正定,此即名為證苦滅聖道諦。
「復告比丘:『如是苦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比丘!如是苦集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比丘!如是苦集滅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比丘!如是苦滅證道,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復告比丘!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如是四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
「復告比丘:『我已知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道,如是四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
「復告比丘:『我先未見四聖諦,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正智未生;我從證見四聖諦法輪已,心得解脫,慧得解脫,不復退失,而以正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出梵音聲,如是梵音從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無量劫來修習真實,不假於師自然而悟,發是妙聲,語憍陳如等言:『眼是無常苦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猶如腐草,雜土為牆危脆不實,如眼,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憍陳如!一切法從因緣生無有體性,離常離斷猶如虛空,雖無作者及以受者,善惡之法而不敗亡。憍陳如!色是無常苦空無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由愛為水潤漬因緣眾苦增長;若得聖道證見諸法體性皆空,即能永滅如是眾苦。憍陳如!由彼分別不正思惟而生無明,更無有餘為無明因,而此分別不至無明。
復由無明而生諸行,而此無明不至諸行,乃至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等為世間因,更無有餘能為其因。雖生諸法而因不至,法竟無我人眾生受者,捨於此身而至彼蘊;如理思惟無所分別,即滅無明,由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若能如是於蘊界處了悟因緣,爾時得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如是甚深微妙之法,非諸異道所能了悟。』
「爾時世尊為憍陳如,三轉十二行法輪已,憍陳如等皆悉了達諸法因緣,漏盡意解成阿羅漢。即於是時三寶出現,婆伽婆為佛寶,三轉十二行法輪為法寶,五跋陀羅為僧寶。佛轉法輪時,六十拘胝欲界諸天、八十拘胝色界諸天,八萬四千人,皆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告諸比丘:「如來以妙梵之音轉于法輪,其聲遍至十方佛土,彼諸如來各聞三轉十二行妙梵之聲,咸見世尊住波羅奈鹿野苑中而轉法輪。
「是時十方諸佛皆悉默然而不說法,彼土菩薩各從座起而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者何故默然而不說法?』爾時彼佛告諸菩薩言:『汝等應知!釋迦如來於無量劫,勤苦累德勇猛精進行菩薩道,超過無量菩薩之行,於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利益一切起大慈悲轉于法輪。其佛梵音遍至十方無邊剎土,我今聞彼說法之聲,是故默然。』諸菩薩眾聞佛語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誓言:『願我當來速成佛道,以無漏法眼開悟眾生,同於彼佛。』」
爾時彌勒菩薩前白佛言:「世尊!無量諸來大菩薩眾,願聞如來轉于法輪所有功德。唯願世尊!略為宣說法輪之性。」
佛告彌勒及諸菩薩言:「善男子!法輪甚深,不可取故;法輪難見,離二邊故;法輪難悟,離作意及不作意故;法輪難知,不可以識識、不可以智知故;法輪不雜;斷除二障方能證故;法輪微妙,離諸喻故;法輪堅固,以金剛智方能入故;法輪難沮,無本際故;法輪無戲論,離攀緣故;法輪不盡,無退失故;法輪普遍,如虛空故。
「彌勒!法輪顯示一切諸法,本性寂靜,不生不滅,無有處所,非分別非不分別,到於實相昇于彼岸,空、無相、無願、無作,體性清淨離諸貪欲,會於真如、同於法性、等于實際,不壞不斷、無著無礙,善入緣起超過二邊不在中間,無能傾動,契於諸佛無功用行,不進不退不出不入,而無所得不可言說。
性唯是一而入諸法,是為不二非可安立,歸第一義入實相法,法界平等超過數量,言語路斷心行處滅,不可譬喻平等如空,不離斷常不壞緣起,究竟寂滅無有變易,降伏眾魔摧諸外道,超過生死入佛境界,聖智所行、辟支所證、菩薩所趣,諸佛咨嗟!一切如來同有如是無差別法。彌勒!所轉法輪體性如是。
若有如是轉法輪者乃名為佛,名正遍知,名自然悟,名法王,名導師,名大導師,名商主,名自在,名法自在,名轉法,名法施主,名大施主,名善行圓滿,名意樂滿足,名說者,名作者,名安慰者,名安隱者,名勇猛者,名戰勝,名作光,名破暗,名持燈,名大醫王,名療世間,名拔毒刺,名離障智,名普觀見,名普觀察,名普眼,名普賢,名普光,名普門,名端嚴,名無所著。
如大地故名為平等,如須彌山王故名不動,成就諸功德出過世間故名最尊,達一切法故名無見頂,出過世間煩惱黑暗故名明燈,最極甚深難窮底故名大海,一切菩提分法寶具足故名寶所,無繫無著心解脫故名無染,通達諸法故名不退轉,利益眾生不擇處故名如風,焚燒一切煩惱故名如火,滌除一切分別煩惱故名如水,平等法界無中無邊無礙神通慧所行故名如空,除一切法障故名住無障智,超過世間眼所行境故名遍一切法界,身不染世間一切境界故名最勝人。
名無量智,名演說世間師,名制多,名出世間,名不染世法,名世間勝,名世間自在,名世間大,名世間依止,名到世間彼岸,名世間燈,名世間上,名世間尊,名利益世間,名隨順世間,名一切世間了知,名世間主,名世間應供,名大福田,名最上,名無等等,名無比,名常正實,名一切法平等住,名得道,名示道者,名說道者,名超過魔境,名能摧伏魔,名出生死獲得清涼,名離無明黑暗,名無疑惑,名離煩惱,名離悕求,名除諸見惑,名解脫,名清淨,名離貪,名離瞋,名離癡,名盡漏,名心淨解脫,名智淨解脫,名宿命智,名大龍,名所作已辦,名離重擔,名逮得己利,名遠離生死結縛,名正智心善解脫,名善到一切心自在彼岸,名到施彼岸,名到戒彼岸,名到忍彼岸,名到精進彼岸,名到禪定彼岸,名到智慧彼岸,名願成就,名住大慈,名住大悲,名住大喜,名住大捨,名精勤攝眾生,名得無礙辯,名與世間作大依止,名大智,名念慧行覺成就,名得正念正斷正神足通、五根五力菩提分法、奢摩他毘鉢舍那,名渡生死大海,名住彼岸,名住寂靜,名得安隱處,名得無畏處,名摧伏煩惱魔,名丈夫師子,名離毛竪怖畏,名無垢,名知者,名得三明,名度四河。
持制多故名剎利,遠離一切罪垢故名婆羅門,破壞無明藏故名比丘,超過染著故名沙門,盡諸漏故名清淨者,持十力故名大力者,修身語意故名婆伽婆,是法王故名王中之王。
名轉勝法輪,名利益眾生,名不變壞說法,名受一切智位,名成就七菩提寶,名得一切法寶境界,名眾會瞻仰,名能調伏未調伏者,名善能與諸菩薩受記,名得七淨財,名成辦一切樂,名隨一切意悉捨,名與一切眾生安樂,名持金剛勝智,名普遍眼,名見一切法無障礙,名普智作大神通,名演大法,名一切世間無有厭足,名光大清淨,名一切世間親近者,名知眾生器,名大嚴,名有學無學圍遶,名普照,名大幢王,名遍光明,名大光普照,名無雜對諸問難,名無分別,名光明遍照,名甚深難知難見難解般若波羅蜜光明場,名大梵,名寂靜威儀,名成就一切勝行,名持妙色,名見無厭足,名諸根寂靜,名資糧圓滿,名得調柔,名得勝調柔寂靜,名諸根調伏藏,名如馴象王,名如清淨池。
具足三十二相故名永斷一切習氣障,具足隨好莊嚴身故名最上妙色無上,丈夫調御士故名四無畏,圓滿十八不共佛法故名天人師,成就一切事故名身口意業無譏嫌,成就一切相清淨智故名空住,善能了悟諸緣起性平等故名無相住,於一切願求無染著故名無願住,捨離一切境界故名無功用行,真如法界虛空相無相智境界故名如語不虛妄語不異語,觀如幻陽炎所夢水月谷響鏡像故名捨阿闌若,舉足下足調伏眾生故名行步不空過,斷除一切無明煩惱愛故名法城,為涅槃因故名見聞皆益,超過欲界故名出淤泥,超過色界故名摧魔幢,超過無色界故名建智幢,是法身智身故名出過一切世間無邊功德寶,智花開發成就解脫果故名大樹,難值故名優曇華。隨心願求皆得圓滿故,名摩尼珠王。
「成就諸業行故,名手足網鞔。於長夜梵行堅固護持不動故,名足下有千輻輪眾相莊嚴。於長夜如法供養衛護父母尊長及應供者,無依怙者為作依怙不殺命故,名手足長。於長夜誓不殺,演說不殺功德,勸諸眾生不殺,救護諸眾生故,名手足柔軟。於長夜供養父母承事尊上應供之人,以蘇油潤身自手塗摩歡喜無懈,名手足網鞔。於長夜善能布施愛語利益同事攝受眾生故,名足下安平。於長夜恒常增長勝上法故,名身毛右旋及以上靡。
於長夜如來塔所自手修營供養灑掃,聞如來法身毛為竪心生希有,復為眾生演說正法,諸聞法者心生希有故,名[蹲-酋+(十/田/ㄙ)] 如伊尼鹿王。於長夜聽聞正法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為他解說方便善知甚深句義,於老病死苦惱眾生為作依止,演說妙法不生輕慢故,名陰藏隱密。
於長夜恭敬沙門婆羅門布施衣服,顯梵行德及顯十善自具慚愧,及教他堅固修行等事故,名臂傭 長。於長夜不惱害眾生,身語意業與慈相應故,名身如尼拘陀樹。於長夜飲食常自知量,不多不少,見病者施種種湯藥,於下劣眾生常生慈慜,修理壞塔及營新塔,怖畏眾生施其無畏故,名身體柔澤。
於長夜供養父母師長及應供者,以蘇油塗身,適其溫凊澡浴熏香,布施上妙室宅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令得安隱,以香水灑掃如來塔廟,又以香花幢幡寶蓋,莊嚴佛塔故名真金色,於長夜不惱害眾生常修慈忍,勸諸眾生修行十善,以金造如來形像及造塔廟,或以金彩圖畫如來及以塔廟,或生金末散佛形像及以塔廟,或以幢幡寶蓋莊嚴佛塔及佛形像,或以衣服飲食惠施眾生故,名一一毛孔一一毛生皆悉光澤分明顯現。於長夜常親近智者,請問何法是罪?何法非罪?何法可修?何法不可修?何法為上?何法為中?何法為下?擇其善者而修行之,及掃灑佛塔故,名七處高。
於長夜父母及應供沙門婆羅門可遵崇者皆悉供養,貧窮下賤有所悕求皆隨彼意,施與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又修園池林井給彼須者故,名身上分如師子。於長夜父母及應供處常能供養恭敬,於貧窮下賤心不輕欺常生憐慜,在如是等願力堅固不捨棄故,名踝骨不現。於長夜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永離鬪諍,身語意業恒常清淨故,名兩肩平滿。於長夜在沙門婆羅門,生恭敬心迎來送去,善解諸教得無所畏,有鬪訟者教令不諍,又教諸王臣佐及一切眾生令修忠孝,修行善業增長佛法故,名師子頷。於長夜隨諸眾生所有樂欲,一切施與善言安慰,皆令歡喜願力堅固,名具四十齒。
於長夜不兩舌鬪諍,有鬪諍處和其兩邊各令歡喜故,名齒不疎缺。於長夜常修善事遠離惡法,常施眾生乳酪及淨衣服,以白土為泥掃拭佛塔,以眾白花供養佛塔,具如是等功德故,名齒白齊密。於長夜所出語言,令諸眾生心生喜樂,不求他過以平等心,勸諸眾生演說正法故,名於諸味中得最上味。於長夜不惱眾生,有病苦者隨其所應而療除之,所求美味隨意與之,心不生悋故,名梵音聲。於長夜不妄語,不麁獷語,不惡語,常住慈悲喜捨四梵住處,以柔軟音聲,為眾生說法皆生歡喜心故,名眼青紺色。
於長夜在父母師長常生恭敬,觀一切眾生猶如一子,有來求者恒起慈悲,勸諸眾生觀於佛像塔廟故,名眼睫如牛王。於長夜心不下劣意常廣大,勸諸眾生修無上法,遠離顰蹙恒常微笑,親近善友先言慰喻故,名舌廣大。於長夜遠離一切語過,恒常讚歎聲聞、辟支、菩薩、如來及諸法師,受持讀誦書寫經典,為人解說如法修行故,名肉髻無能見頂。於長夜頂禮父母諸尊沙門婆羅門,以香油塗其足下及為淨髮,一切來者皆以花鬘繫其頂上故,名眉間白毫右旋清淨光明。
「於長夜恒常開門大施普請眾生隨意所與,亦勸眾生行如是施,親近善友,恒不捨弃,求法重師不憚艱劬心無懈怠,於聲聞、緣覺、菩薩、如來、父母師長所,以種種香油然燈,及造妙好端正如來形像,以妙寶莊嚴,又以白寶安置眉間作如來相好,勸諸眾生發菩提心,令修無量諸善行故,名得大勢,名成就那羅延力,名成就如來無畏願力,名說法不錯亂,名覺悟無言說,名願力能令一切眾生隨類各解,名無失念,名無異想,名如實了知諸眾生心,名非擇滅捨,名欲行三昧不斷,名精進不退,名念不退,名智不退,名解脫不退,名解脫知見不退,名從智出一切身語意業隨智慧行,名過現未來智障無礙,名得無礙解脫,名善入眾生之行,名如應說法,名善能超過一切音聲相彼岸,名善對答一切異類音聲,名迦陵頻伽聲,名天鼓聲,名天樂聲,名地大振動聲,名大海王聲,名大龍王聲,名大雲聲,名隨諸眾生類聲,名無著無礙令諸眾會生歡喜心,名梵釋天王之所供養,名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歡喜心瞻仰目不暫捨,名聲聞眾之所承事,名菩薩眾之所恭敬讚歎,名無悕求說法,名說一字一句皆不唐捐,名說法以時。彌勒!我今略說如來功德,若廣說者窮劫不盡。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處無戲論, 無生亦無滅,
體性空寂靜, 轉如是法輪。
不出亦不入, 無因亦無相,
一切法平等, 轉如是法輪。
如夢幻陽炎, 水月及谷響,
皆無有自性, 轉如是法輪。
入諸因緣法, 不斷亦不常,
遠離諸惡見, 轉如是法輪。
遠離於無有, 非法非非法,
本自不生滅, 轉如是法輪。
實際非實際, 真如非真如,
示諸法體性, 轉如是法輪。
眼耳鼻舌身, 及意皆不實,
體性空無思, 轉如是法輪。
以如是法輪, 覺諸未覺者,
一切法體性, 我自已覺知。
不從他覺悟, 名曰自然人,
得於法自在, 故說為法王。
知理知非理, 故名為導師。
隨應演說法, 教化諸群生。
能到於彼岸, 故名為教主,
為諸迷路者, 演說真實法。
度之於彼岸, 故名無上師,
以四攝及智, 普攝諸世間。
越生死稠林, 故名為商主。
於法無罣礙, 故名法自在。
轉於正法輪, 故名為法王。
名師名持法, 名無上法主,
亦名大德主, 亦名戒願滿,
亦名施無畏, 亦名示涅槃,
亦名能降伏, 亦名能自解,
亦名能悟心。 智慧大光明。
普照於一切, 破無明黑暗,
為世作醫王。 能除煩惱病,
善拔諸毒箭, 名無上導師。
有三十二相, 具八十種好,
身分皆微妙, 隨順於眾生。
十力四無畏, 十八不共法,
大乘勝牟尼, 具如是威德。
無上正法輪, 如來勝功德,
若欲廣說者, 窮劫不能盡。
佛智無有邊, 廣大如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