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大莊嚴經
唐 地婆訶羅譯12卷CBETA T0187大于一万字 19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九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 詔譯
降魔品第二十一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比丘當知,菩薩坐菩提座已作是思惟:『我於今者當成正覺,魔王波旬居欲界中最尊最勝,應召來此而降伏之;復有欲界諸天及魔波旬所有眷屬久積善業,當得見我師子遊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念已放眉間白毫相光,其光名為降伏魔怨,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傍耀魔宮。魔王波旬於光明中,聞如是偈:
那时,佛告诉众比丘说:“比丘们应当知道,菩萨坐在菩提座上后,这样思考:‘我现在即将成就正觉,魔王波旬居住在欲界中最为尊贵和优越,应该召唤他来这里并降伏他;还有欲界的诸天和魔波旬的所有眷属,长久积累善业,应当见到我如狮子般自在游戏,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样想后,菩萨放出眉间白毫相的光明,这光明名为降伏魔怨,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照耀魔宫。魔王波旬在光明中,听到如下偈颂:”
「『世有最勝清淨人, 經歷多時修行滿,
世间有一位至高无上的清净之人,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已经功德圆满。
是彼釋種捨王位, 今現坐於菩提場。
他放弃了释迦族的王位,现在正坐在菩提道场中。
汝身稱有大勇猛, 當往樹下共相挍,
你自诩拥有大勇猛,应当前往树下与他较量。
其人已達於彼岸, 既自能度當度他。
他已经达到了涅槃的彼岸,既然自己已经得度,也应当去度化他人。
應滅三惡悉無餘, 令彼人天轉充滿,
应当彻底消除三恶道,使人间和天界都充满正能量。
若使得證菩提已, 不久空虛汝境界。
如果他证得菩提,不久你的境界将变得空无一物。
愚癡黑暗瞋恚伴, 悉當銷散盡無餘,
愚痴和黑暗,以及瞋恚的伴侣,都将被彻底消除,不再有任何残余。
彼定廣開甘露門, 汝等今者為何計?』」
他将广泛开启救度众生的甘露之门,你们现在还有什么计划呢?
佛告諸比丘:「時魔波旬聞是偈已,復於夢中見三十二不祥之相:一者見其宮殿悉皆黑暗。二者見其宮中沙礫塵土處處飛揚。三者見其宮殿破壞而生荊棘糞穢盈滿。四者自見驚怖不安東西馳走。五者自見寶冠墮落頭髮解散。六者見其園中樹木無有花果。七者自見頭破腦流於地。八者見其自心熱惱。九者見其園中樹木枝葉枯落。十者見其池井皆竭。十一者見其宮中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諸鳥羽翮摧殘。十二者見其宮中鍾鼓琴瑟、簫笛箜篌,種種樂器悉皆斷壞委擲於地。十三者見其親族憂惱舉手拍頭悵然而立。十四者自見其身墜墮床下損傷頭面。
佛陀告诉众比丘:“当时魔波旬听到这首偈后,在梦中见到了三十二个不祥的征兆:首先,他看到自己的宫殿变得一片漆黑。其次,他看到宫殿中沙石尘土四处飞扬。第三,他看到宫殿被破坏,荆棘丛生,污秽满地。第四,他感到惊恐不安,四处奔逃。第五,他看到自己的宝冠掉落,头发散乱。第六,他看到园中的树木没有花果。第七,他梦见自己的头被打破,脑浆流到地上。第八,他感到心中焦躁不安。第九,他看到园中的树木枝叶枯萎落下。第十,他看到池塘和井水都已干涸。第十一,他看到宫殿中的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等鸟的羽毛被折断。第十二,他看到宫殿中的钟、鼓、琴、瑟、箫、笛、箜篌等乐器全部损坏,被丢弃在地上。第十三,他看到自己的亲族忧虑不已,举手拍头,怅然站立。第十四,他梦见自己从床上坠落,损伤了头面。”
十五者見其諸子有威力者詣菩提場頂禮菩薩。十六者見其諸女悲哭懊惱。十七者自見其身衣服垢膩。十八者自見其身羸瘦顦顇頭坌塵土。十九者見其樓閣窓牖悉皆崩摧。二十者見其軍將鬼神夜叉羅剎鳩槃茶等,悉皆刎首狼藉在地。二十一者見其珠寶瓔珞為火所燒。二十二者見欲界四天大王、釋提桓因,乃至他化自在諸天向菩薩前住立瞻仰。二十三者見其自身對敵鬪戰拔刀不出。二十四者見其自身可惡復出惡聲。二十五者見其左右及己眷屬皆悉背逆捨之而去。二十六者見吉祥瓶皆悉破壞。二十七者見那羅天唱不祥音。二十八者見歡喜神稱不歡喜。二十九者見虛空中黑暗煙霧處處彌滿。三十者見護宮神舉聲大哭。三十一者見自在之處咸不自在。三十二者自見其宮震動不安。
第十五,看到有威力的孩子们前往菩提场,向菩萨顶礼。第十六,看到女儿们悲伤哭泣,心中懊恼。第十七,看到自己的衣服满是污垢。第十八,看到自己身体瘦弱,面容憔悴,头发沾满尘土。第十九,看到楼阁的窗户全都崩塌。第二十,看到军队将领、鬼神、夜叉、罗刹、鳩槃茶等,全都被斩首,尸体狼藉一地。第二十一,看到珠宝瓔珞被火焚烧。第二十二,看到欲界的四天大王、釋提桓因,乃至他化自在天等诸天,都站在菩萨前瞻仰。第二十三,看到自己面对敌人战斗,拔不出刀。第二十四,看到自己面目可憎,发出恶声。第二十五,看到左右及自己的眷属全都背叛离去。第二十六,看到吉祥瓶全都被破坏。第二十七,听到那羅天唱出不祥的声音。第二十八,看到本应带来欢喜的神灵表现出不欢喜。第二十九,看到虚空中到处弥漫着黑暗的烟雾。第三十,看到守护宫殿的神灵放声大哭。第三十一,看到原本自在的地方都变得不自在。第三十二,看到自己的宫殿震动不安。
佛告諸比丘:「魔王波旬從夢寤已,遍體戰慄心懷恐懼,召其大臣而語之曰:『我聞空中聲言:「釋種太子,出家學道苦行六年,坐菩提座當成正覺,其道若成必空我境。」汝等軍眾宜往其所而摧伏之。』即說偈言:
佛陀告诉众比丘:“魔王波旬从梦中醒来后,全身颤抖,心中充满恐惧,召集他的大臣们说:‘我听到空中的声音说:‘释迦族的太子,出家修行六年,苦行之后坐在菩提座上将成就正觉,一旦他的道业成就,必将使我的境界空无一人。’你们应当率领军队前往他那里,去摧毁他。”随即说出了偈颂:
「『汝當率領大兵眾, 菩提樹下制沙門,
諸君如能愛敬我, 與彼戰鬪速令去。
彼志方空我境界, 使為緣覺及聲聞,
若不滅之令永斷, 世間成佛無休已。』
「爾時魔王主兵大臣諫於波旬,而說頌曰:
「『大王所領四天主, 及以八部諸龍神,
欲色諸天隨梵釋, 皆悉頂禮歸依彼。
王之諸子勝智者, 勇力世間無等倫,
王軍滿八十由旬, 夜叉羅剎并諸鬼,
雖復近王居左右, 恒常敬彼無過人,
皆悉合掌生尊重, 私以香花而奉獻。
我覩如斯事相已, 定知菩薩勝王軍。
王之兵眾所居處, 鵂鶹野干為怪響,
菩提樹下甚清淨, 善禽瑞獸送和音。
如是吉相彼定強, 我觀菩薩誰能勝?
又王軍眾所住處, 常雨沙礫及埃塵,
菩提樹下聖所居, 天雨香花悉盈積。
王軍所處地高下, 砂礫瓦石皆充滿,
菩提樹下坦然平, 復以七寶而嚴飾。
若見如斯前相已, 有智之者定須還,
如是莊嚴悉周遍, 菩薩必當成正覺。
大王若不從臣諫, 如夢所見終不虛,
大王不可犯仙人, 宜且收兵還本處。
古昔有王觸仙故, 呪禁一國悉成灰,
過去有王名淨德, 違忤羅闍大仙意,
令彼彌年遭亢旱, 叢林稼穡咸不登。
王豈不聞圍陀論, 三十二相必成佛,
眉間光明白毫相, 普照十方諸佛國,
況復如王此軍眾, 彼豈不能降伏之?
無見頂相過極天, 諸天畢竟無能覩,
行當成彼微妙果, 世間未聞今得聞。
須彌及以諸山等, 皆悉稽首菩提樹,
施戒忍進禪定慧, 歷劫以來修習成,
而能獨坐破王軍, 皆是熏修善根力。』」
佛告諸比丘:「是時波旬聞彼大臣如是偈已,其心悶亂,復召千子,其五百子清白之部,在魔王右歸依菩薩,其五百子冥黑之部,在魔王左贊助魔王。於是波旬告語諸子:『汝等宜應一心籌量,以何方計能摧伏彼?』右面魔子名曰導師,於波旬前,而說偈言:
「『睡龍醉象師子王, 三獸暴猛猶難觸,
況復有斯禪定力, 誰能犯彼大牟尼。』
「左面魔子名曰惡慧,亦向波旬而說偈言:
「『我若視人人必破, 吾今看樹樹亦摧,
怒目所向無全者, 如值伺命終難活。』
「右面魔子名曰美音,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人是不堅何足破, 樹稱危脆任能摧,
縱汝瞋目須彌崩, 何能舉眼瞻菩薩?
設使善浮過大海, 復能一氣吸滄溟,
如是之事自可為, 無能懷惡觀菩薩。』
「左面魔子名曰百臂,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我今一身有百臂, 一一皆能放百箭,
大王但去不假憂, 如此沙門何足害?』
「右面魔子名曰妙覺,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縱汝一毛成一臂, 一一皆能放百箭,
汝自以此為殊勝, 豈損菩薩之一毛?
牟尼定力出世慈, 毒火兵刃無能害,
執持刀杖圖為惡, 散在空中盡成花。
雖復天人阿修羅, 夜叉羅剎有大力,
終為忍辱之所制, 能令威勢成羸劣。』
「左面魔子名曰嚴威,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我今能入比丘身, 為火焚燒盡令滅,
譬如山火焚枯木, 一切叢林悉無餘。』
「右面魔子名曰善目,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世界須彌可燒盡, 金剛之慧實難焚,
山移海竭大地銷, 日月從空皆墮落,
利益眾生坐道樹, 未證菩提終不移。』
「左面魔子名曰傲慢,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我今住此以手摩, 日月宮殿盡令碎,
又能吸彼四大海, 於中所有皆空竭,
當擲沙門於海水, 大王勿以此為憂。
不假兵眾降伏之, 我獨能令彼銷滅,
今當摧折菩提樹, 并取沙門擲十方。』
「右面魔子名曰有信,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假使力碎三千界, 如是大力滿恒沙,
不動菩薩之一毛, 何足能傷智慧者?』
「左面魔子名曰可怖,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如此沙門不足畏, 彼無朋黨而獨居,
今當恐之走十方, 大王兵強何以怖?』
「右面魔子名一緣慧,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日月師子寧有兵, 輪王威勢不假眾,
一切菩薩無軍旅, 一身一念破魔軍。』
「左面魔子名曰求惡,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惟願大王莫愁惱, 我今不持諸器仗,
以鼻卷取彼沙門, 於是撲之令碎滅。』
「右面魔子名功德莊嚴,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其人身力甚堅固, 如那羅延不可壞,
況持忍辱而為鎧, 勤行精進以為刃,
以三解脫為所乘, 復以智慧為調御,
菩薩由斯福德力, 必能摧伏我魔軍。』
「左面魔子名曰不退,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譬如激矢自不歸, 山火從風定難止,
霹靂金剛必無反, 未摧釋子終不還。』
「右面魔子名曰樂法,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激矢中石不復前, 烈火遇水必銷滅,
霹靂至地竟何去, 若見菩薩當自歸。
大王乍可盡虛空, 或使眾生心作一,
或能將繩繫日月, 如此之事皆可為,
唯有菩薩坐菩提, 大王不可而傾動。』
「左面魔子名不寂靜,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我眼有毒若使看, 須彌崩倒渤澥竭,
當知沙門及道樹, 纔視之時盡成灰。』
「右面魔子名一切利成,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假使以彼三千界, 其中盡成於猛毒,
功德之藏若視之, 能令眾毒為無毒。
諸毒豈復過三毒, 三毒無累其身心,
菩薩本自同虛空, 大王慎勿輕而往。』
「左面魔子名曰喜著,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莊飾萬億諸天女, 鼓奏百千妙絃歌,
誘之將入自在宮, 恣欲令其永貪著,
大王由是得自在, 唯願勿以此為憂。』
「右面魔子名曰法慧,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彼所樂者非非法, 唯有解脫及諸禪,
為眾生故樂行慈, 於爾五欲無貪著。』
「左面魔子名旃陀羅,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大王不聞諸子言, 其聲哮吼皆摧裂,
并有勇健迅捷力, 疾往於彼滅沙門。』
「右面魔子名師子吼,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野干群鳴大澤中, 秪為未聞師子吼,
若使一聞師子吼, 自當奔馳走十方。
如是一切無智魔, 未聞人中師子吼,
徒自競辯無休止, 若使聞已皆銷滅。』
「左面魔子名曰惡思,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豈可不見吾軍眾, 我有惡思能速成,
若非世間無智者, 何不速起而奔走?』
「右面魔子名曰善思,復向波旬而說偈言:
「『彼非無知乏勢力, 汝自凡愚闕勝能,
汝今未悉彼善權, 彼當以智降伏汝。
我等魔子恒沙眾, 如是雄勇遍三千,
不動菩薩之一毛, 豈獨惡思能致損?
無能於彼生惡念, 應當尊重起淨心,
是即三界為法王, 汝宜退還勿戰鬪。』」
佛告諸比丘:「魔王爾時又命諸女作如是言:『汝等諸女!可共往彼菩提樹下,誘此釋子壞其淨行。』於是魔女詣菩提樹,在菩薩前,綺言妖姿三十二種媚惑菩薩:一者揚眉不語。二者褰裳前進。三者低顏含笑。四者更相戲弄。五者如有戀慕。六者互相瞻視。七者掩斂脣口。八者媚眼斜眄。九者嫈嫇細視。十者更相謁拜。十一以衣覆頭。十二遞相拈掐。十三側耳佯聽。十四迎前躞蹀。十五露現髀膝。十六或現胸臆。十七念憶昔時恩愛戲笑眠寢之事而示欲相。十八或如對鏡自矜姿態。十九動轉遺光。二十乍喜乍悲。二十一或起或坐。二十二或時作氣似不可干。二十三塗香芬烈。二十四手執瓔珞。二十五或覆藏項領。二十六示如幽閑。二十七前却而行瞻顧菩薩。二十八開目閉目如有所察。二十九迴步直往佯如不見。三十嗟歎欲事。三十一美目諦視。三十二顧步流眄。
「『初春和暖好時節, 眾草林木盡敷榮,
丈夫為樂宜及時, 一棄盛年難可再。
仁雖端正美顏色, 世間五欲亦難求,
對斯勝境可歡娛, 何為樂彼菩提法?
我等諸女受天報, 其身微妙咸可觀,
如是天身不可求, 仁今果報宜應受。
諸仙見我猶生染, 況復人能無染心?
修彼禪定竟何為? 菩提之法甚懸遠。』
「爾時菩薩聞彼妖惑之言,心生哀愍,即以妙偈化其魔女:
「『我觀五欲多過患, 由是煩惱失神通,
譬如火坑及毒匳, 眾生赴之而不覺,
我久已離諸煩惱, 自心覺已方覺他。
世間五欲燒眾生, 猶如猛火焚乾草,
亦如焰幻無有實, 亦如泡沫不久停,
如彼嬰孩戲糞中, 如彼愚人觸蛇首,
一切皆無有實法, 是身虛妄從業生。
四大五蘊假合成, 筋骨相纏而暫有,
智者誰應耽著此? 凡夫迷故生欲心。
如是諸幻我已知, 是故於中不貪著,
欲求畢竟自在樂, 今當於此證菩提,
我已解脫於世間, 如空中風難可繫。』
「爾時菩薩身如融金,面如滿月,深心寂定如須彌山安處不動,猶如明珠無有瑕疵,如日初出照於天下,猶如蓮花不染淤泥,心無所著亦無增損。是時魔女復以柔軟言詞白菩薩言:『仁者道德尊重,天人所敬,應有給侍,天遣我來供養仁者,我等年少色如優鉢羅花,願得晨夜興寢親暱左右。』菩薩報言:『汝昔有福今得天身,不念無常造斯幻惑,形體雖好而心不端,譬如畫瓶盛諸穢毒,行當自壞,何足可矜?汝為不善自忘其本,當墮三惡道中,欲脫甚難。汝等故來亂人善事,革囊盛糞非清淨物,而來何為?去!吾不喜。』
其諸魔女媚惑菩薩既不能得,即以建尼迦花及詹波花散菩薩上,右遶三匝作禮而去。歸魔王所,告魔王言:『大王!我等昔來未曾見有如是之士,於欲界中覩我姿容而心不動。我為媚惑能竭人意,譬如旱苗見日燋枯,亦如春蘇置於日下自然銷融。今此丈夫何緣乃爾?惟願大王!莫與此人共為嫌隟。』
「『其身猶如蓮花藏, 其面猶如清淨月,
其光猶如猛火焰, 其色猶如紫金山。
百千生中修正行, 所有誓願皆成就,
自度生死能度他, 救濟眾生無懈倦。
善哉願王莫瞋彼, 天上人間最尊勝,
眼目清淨如蓮花, 熙怡微笑無貪著,
須彌崩壞日月落, 其人不可而傾動。』」
佛告諸比丘:「是時白部魔子導師啟其父言:『菩薩清淨超過三界,神通道力無有能當,諸天龍神咸共稱讚,必非大王所能摧屈,不煩造惡自招禍患。』於是波旬告其子言:『咄!汝愚小智慧淺劣,未曾見我神通道力。』導師復言:『大王!我實無知智慧淺劣,不願大王與彼釋子共為怨對也。所以者何?若有眾生以惡心來欲害於彼,不以為恨;復有眾生以善心來供養於彼,不以為欣,處此二間,心生平等。大王!假使有人能畫虛空作眾色像未足為難,手捧須彌而以遊行亦未為難,假使有人浮渡大海亦未為難,繫四方風亦未為難,欲令一切眾生同作一心亦未為難,欲害菩薩甚為難也。』
「是時魔王波旬不受子諫,詣菩提樹告菩薩言:『汝應速起離於此處,必定當得轉輪聖王,王四天下為大地主。汝可不憶往昔諸仙記,汝當作轉輪聖王?汝若起受轉輪王位,作自在主威德無上,如法理國統領一切。今此曠野甚可怖畏,獨無伴侶恐害汝身,速當還宮恣受五欲,菩提難得徒自勞形。』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爾時菩薩語波旬言:『汝今不應作如此說。我意不樂五欲之事,故捨四方及以七寶。波旬!譬如有人既吐食已,豈復更能取而食之?我今已捨如是果報,必定證得無上菩提,盡於生老病死之患。波旬!我今已坐金剛之座,當證菩提,汝宜速去。』於是波旬瞋目發憤向菩薩言:『汝今何故獨坐於此?豈不見我夜叉軍眾?』即拔利劍來就菩薩,作如是言:『我當以劍斬截於汝,速疾起去勿復安坐。』
「爾時菩薩語波旬言:『假使世間一切眾生盡如汝身,悉持刀杖來害於我,我終不起離於此座。波旬!寧以四大海水及此大地移於餘處,日月星辰從空隕墜,須彌山王可令傾倒,而我是身終不可移。』
「時魔波旬聞是語已,惡心轉熾發憤瞋吼,其聲如雷,語諸夜叉:『汝等速宜擎諸山石,將諸弓弩、刀劍輪矟、干戈斧鉞、矛[矛*贊] 鈎戟種種器仗,喚諸毒龍,擬放黑雲雷電霹靂。』
是時夜叉大將統率自部夜叉、羅剎、毘舍遮鬼、鳩槃茶等,變化其形作種種像,復嚴四兵象馬車步,或似阿修羅、迦婁羅、摩睺羅伽無量百千萬億種類,一身能現多身,或畜頭人身,或人頭畜身,或復無頭有身,或有半面,或有半身,或有二頭一身,或有一身三頭,或復一身多頭,或復無面有頭,或復有面無頭,或復無面而有三頭,或復多頭而無有面,或復多面而無有頭,或復無眼,或唯一眼二眼三眼乃至多眼,或復無耳,或唯一耳二耳三耳乃至多耳,或復無手,或唯一手二手三手乃至多手,或復無足,或唯一足二足三足,乃至多足,或有全身唯現骸骨,或頭現髑髏身肉肥滿,或唯頭有肉身是骸骨,或身體長大羸瘦無肚,或復纖長其腹橫大,或長脚大膝牙爪鋒利,或大面傍出,或頭在胸前,或脣垂至地,或上褰覆面,或身出黑煙,或口吐猛焰,或血肉枯竭皮骨相連,或身出膿血更相飲吮,或自截支節撩亂委擲,或眼目角睞,或口面喎斜,或舌形廣大,或縮如壃石,或持人頭,或執死人手足骨肉肝膽腸胃而噉食之,或執毒蛇而食,或以蛇纏頸,或手擎髑髏,或著髑髏之鬘,或復面色全赤全白全青全黃,或有半黃半青半白半赤,或作煙熏之色,或作死灰之色,或復身毛如針,或毛出火焰,或張目閉目,或口吐白沫。或於身上現百千面,一一面狀甚可怖畏。或從眼耳鼻口出諸黑蛇而噉食之。或飲融銅,或吞鐵丸,或刖手足肘膝而行,或身出煙焰象頭戴山,或被髮露形,或衣青黃赤白之服,或著師子虎狼蛇豹之皮,或頭上火然瞋目奮怒,交橫衝擊遍滿虛空,及在地上形狀變異,不可勝載。
「是諸天鬼,或布黑雲雷電霹靂,或雨沙土瓦石,或擎大山,或放猛火,或吐毒蛇,或有努爪,或有揮劍,或有彎弓,或有舞矟,或有揮鉞,或有搖動脣頷,或有張口欲噬,或哭或笑,或飛或走,或隱或顯,哮吼呌呼惡聲震裂。如是兵眾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畟塞填咽菩提樹邊,煙焰欝蒸狂風衝怒,震動山岳蕩覆河海,天地掩色星辰無光。魔軍集時其夜正半,是時無量淨居天眾作如是言:『菩薩今者證大菩提。』復有天言:『魔眾熾盛,由此或能損害菩薩。』爾時菩薩報彼天言:『我今不久當破魔軍悉令退散,猶如猛風吹微細花。』
於是端坐正念不動,觀諸魔軍如童子戲。魔益忿怒轉增戰力。菩薩慈悲令舉石者不能勝舉,其勝舉者又不墮落,揮刀擲劍停在空中,或有墮地悉皆碎折,惡龍吐毒變成香風,沙礫瓦石雨雹亂下,皆悉化為拘物頭華。所有彎弓射菩薩者,其箭著絃皆不得發,或有發者停住空中,於其鏃上皆生蓮花,火勢猛熾化為五色拘物頭花。
「爾時波旬猶故瞋忿毒心不止,仗劍前趨語菩薩言:『汝釋比丘,若安此坐不速起者,吾自殺汝。』於是東西馳走欲近菩薩不能前進。是時魔王長子前抱其父作如是言:『大王!今者會自不能殺彼沙門,徒生惡念必招罪咎。』魔不受諫向菩薩走。
「是時淨居天子在虛空中語波旬言:『汝不自量,欲害菩薩終不能得,猶如猛風不能傾動須彌山王。』即向波旬,而說偈言:
「『地水火風性, 可違堅濕煖,
菩薩志牢固, 終無退轉時。
在昔發弘誓, 永離諸煩惱,
於彼生死病, 當作大醫王。
人多墮邪路, 方開正見眼,
眾生處黑暗, 將然智慧燈。
欲濟生死海, 能為作船筏,
此是大聖主, 方開解脫門。
忍辱為柯幹, 信進為花葉,
生諸大法果, 而汝不應毀。
汝今有癡縛, 彼已得解脫,
當破汝煩惱, 勿為障礙因,
莫復於此人, 而生于惡念。
無量劫習法, 今者皆圓滿,
還如昔諸佛, 於此證菩提。』」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提樹神,以十六種言詞毀呰魔王,淨居諸天以無量妙音讚歎菩薩。是時魔王瞋猶不解,作如是言:『今此比丘得度彼岸,當教無量無邊眾生遠離我境。』更勵魔眾駈逼菩薩而不能得。
「爾時菩薩語魔王言:『魔王波旬汝當諦聽!我今於此斷汝怨讎,滅汝惡業,除汝嫉妬,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宜廻心生大歡喜。』復告波旬:『汝以微善今獲天報,我於往昔無量劫來修習聖行,今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魔波旬語菩薩言:『我昔修善汝所能知,汝之累德誰信汝者?』爾時菩薩徐舉右手以指大地,而說偈言:
「『諸物依何得生長, 大地能為平等因,
此應與我作證明, 汝今當觀如實說。』
「爾時地神形體微妙,以種種真珠瓔珞莊嚴其身,於菩薩前從地踊出,曲躬恭敬捧七寶瓶,盛滿香花以用供養,白菩薩言:『我為證明,菩薩往昔於無量劫修習聖道,今得成佛,然我此地金剛之齊,餘方悉轉此地不動。』作是語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出大音聲有十八相。
「爾時魔眾,皆悉退散憒亂失據,顛倒狼藉縱橫而走,先時所變雜類之體不能復形,魔王是時神氣挫恧無復威勢,聞大地聲心生惶怖悶絕頓躃。時有地神,即以冷水灑魔王上而告之言:『汝魔波旬!速疾起去,此處當有種種兵杖欲來害汝。』
「爾時魔王長子於菩薩前,頭面禮足作如是言:『大聖!願聽我父發露懺悔,凡愚淺劣猶如嬰兒無有智慧,將諸魔眾恐怖大聖,我先諮諫不受我語。今乞大聖恕寬我父,惟願大聖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大梵天王、釋提桓因、無數天子畟塞虛空,咸見菩薩破魔軍眾,皆大歡喜作天伎樂,雨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華、優鉢羅華、拘物頭華、波頭摩花、芬陀利花,以天栴檀細末之香散菩薩上,各以偈頌稱讚菩薩。是時魔王波旬與其眷屬退散而去,還其自宮。」
成正覺品第二十二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薩降伏魔怨,滅其毒刺建立法幢,初離欲惡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內靜一心滅覺觀,定生喜樂入二禪,離喜受聖人說住於捨,有念有想身受樂入第三禪,離憂喜捨苦樂、念清淨入第四禪。
「爾時菩薩住於正定,其心清白光明無染,離隨煩惱,柔軟調和無有搖動,至初夜分得智得明,攝持一心獲天眼通。菩薩即以天眼觀察一切眾生,死此生彼好色惡色,勝劣貴賤隨業而往,皆悉了知。是諸眾生緣身語意,造諸惡業誹謗聖人,邪見業故身壞命終便生惡趣。菩薩復觀見諸眾生,緣身語意造諸善業,正見業故身壞命終便生天上。於中夜分攝持一心,證得憶念過去宿命智,通觀過去自他所受生事,皆悉了知一生二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萬生、億生,百億生千億生,乃至照過無量百千那由他拘胝數生,乃至成劫壞劫、無量無邊成劫壞劫,皆悉憶知。一一住處若名若姓,若色相若飲食若苦樂若受生若死沒,所有色相住處事業,若自若他,皆悉了知。
「菩薩作是念言:『一切眾生住於生老病死險惡趣中不能覺悟,云何令彼了知生老病死苦蘊邊際?』作是思惟:『此老病死從何而有?』即時能知因生故有,以有生故老病死有。如是生者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有故有。『如是有者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取故有。『如是取者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愛故有。『如是愛者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受故有。『如是受者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觸故有。『如是觸者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六處有。『如是六處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名色有。『如是名色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識故有。『如是識者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行故有。『如是行者復因何有?』即時能知因無明有。
「爾時菩薩既知無明因行,行因識,識因名色,名色因六處,六處因觸,觸因受,受因愛,愛因取,取因有,有因生,生因老死憂悲苦惱,相因而生。復更思惟:『因何無故老死無?因何滅故老死滅?』即時能知,無明滅故即行滅,行滅故即識滅,識滅故即名色滅,名色滅故即六處滅,六處滅故即觸滅,觸滅故即受滅,受滅故即愛滅,愛滅故即取滅,取滅故即有滅,有滅故即生滅,生滅故即老死滅,老死滅故即憂悲苦惱滅。
復更思惟:『此是無明,此是無明因,此是無明滅,此是滅無明道,更無有餘;此是行,此是行因,此是行滅,此是滅行道;此是識,此是識因,此是識滅,此是滅識道;此是名色,此是名色因,此是名色滅,此是滅名色道;此是六處,此是六處因,此是六處滅,此是滅六處道;此是觸,此是觸因,此是觸滅,此是滅觸道;此是受,此是受因,此是受滅,此是滅受道;此是愛,此是愛因,此是愛滅,此是滅愛道;此是取,此是取因,此是取滅,此是滅取道;此是有,此是有因,此是有滅,此是滅有道;此是生,此是生因,此是生滅,此是滅生道;此是老死,此是老死因,此是老死滅,此是滅老死之道,此是憂悲苦惱。如是大苦蘊生乃至滅,如是應知。此是苦,此是集,此是苦集滅,此是滅苦集道,應如是知。』
佛告諸比丘:「菩薩於後夜分明星出時,佛、世尊、調御丈夫聖智,所應知,所應得,所應悟,所應見,所應證,彼一切一念相應慧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等正覺,具足三明。諸比丘!是時諸天眾中無量天子作如是言:『我等應散香花供養如來。』復有天子,曾見先佛成正覺時,即作是言:『汝等未可散花,如來當現瑞相,往昔諸佛成正覺時皆現瑞相。』諸比丘!如來知彼天子思見瑞相,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如佛所證以偈頌曰:
「『煩惱悉已斷, 諸漏皆空竭,
更不復受生, 是名盡苦際。』
「爾時彼諸天子心生歡喜,以微妙天花遍散佛上,當於是時香花彌布積至于膝。如來遠離無明黑暗及愛見網,竭煩惱河、拔除毒刺、解諸纏縛、摧壞魔幢建立勝幡,能善安處諸眾生界記莂眾生,觀察根性知其病本,施甘露藥為大醫王,令諸眾生皆得度脫,安置涅槃寂靜之樂,住如來藏結解脫繒入智慧城,同諸如來清淨法界。」
佛告諸比丘:「一切如來見我成道皆悉讚言:『善哉,善哉!』咸以寶蓋而覆於我。其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於寶蓋中出妙光明,其光明網遍照無量無邊世界。彼世界中,諸菩薩眾讚佛功德而說偈言:
「『如彼波頭摩, 從地而踊出,
開敷甚清淨, 不為淤泥染。
起大慈悲心, 如雲遍充滿,
當雨大法雨, 潤洽於眾生。
能令諸善牙, 一切皆增長,
堪受教法者, 成就解脫果。』
「爾時諸天,以偈頌曰:
「『人中師子降眾魔, 諸定現前證甘露,
獲得三明及十力, 威神震動遍十方。』
在昔諸來菩薩眾, 為愛法故供養佛,
即從坐起禮佛足, 讚歎如來作是言:
『世尊得無疲勞耶, 我等親見摧魔眾,
善哉丈夫三界尊, 當雨無邊大法雨。』
十方諸佛皆施蓋, 復出迦陵微妙音:
『如我所得淨菩提, 仁者所證亦如是。』」
佛告諸比丘:「欲界諸天女等,見於如來坐菩提座,獲一切智大願滿足,降伏魔怨建立勝幢,為大醫王善療眾病。如師子王無諸怖畏,清淨離垢得一切智,具足三明超越四流,持一法蓋覆護三界稱婆羅門,遠離諸垢稱為比丘,除無明藏稱為沙門,離諸不善稱知足者,斷煩惱故稱勇猛者,能壞魔幢稱大力者,猶如寶洲,一切法寶充滿其中。時諸天女即說偈言:
「『於此菩提樹王下, 降伏一切大魔軍,
安住不動如須彌, 身心堅固無驚畏。
尊於多劫修布施, 故得一切皆圓滿,
尊於多劫修戒行, 暎蔽釋梵諸天眾,
尊於多劫行忍辱, 故得身相真金色,
尊於多劫勤精進, 故能降伏諸魔怨,
尊於多劫修禪定, 故獲如斯勝供養,
尊於歷劫習多聞, 速證無上大菩提,
尊能降伏於蘊魔, 死魔煩惱及天魔,
一切諸魔皆斷滅, 是故今者無憂惱。
天中之天為最尊, 三界人天所供養,
由是有種福田者, 所得之福無失壞。
眉間毫相極光明, 普照十方諸國土,
掩蔽世間諸日月, 一切眾生蒙饒益。
如來身色甚端嚴, 相好顏容極清淨,
堪為三界應供者, 普利一切諸群生。
目淨遍觀於十方, 普見眾生身業事,
耳淨遍聞於一切, 天人言音佛法聲。
廣長舌相演妙音, 求解脫者聞甘露,
魔軍興害不驚懼, 天人供養無喜慍。
摧壞魔怨不加力, 但以慈心降伏之,
無染無著無諸過, 身心安隱不傾動。
今有無上天人師, 一切眾生蒙善利,
逮聞正法當信受, 願速如尊成正覺。』」
佛告諸比丘:「如來於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現佛神通,遊戲自在不可勝載,若欲說者窮劫不盡。」
爾時世尊,略說偈言:
「普變一切地, 平正猶如掌,
涌出妙蓮花, 一一皆千葉。
無量諸天眾, 各雨眾妙花,
復於世尊前, 合掌而瞻仰。
世尊初成佛, 作種種神通,
須彌諸山王, 草木叢林等,
一切皆稽首, 頂禮菩提座,
此是佛世尊, 現神通遊戲。
身放百千種, 光明照十方,
逮三惡眾生, 息苦獲安樂。
是時八難處, 無有一眾生,
懷貪瞋癡等, 一切諸煩惱。
此是師子王, 大神通遊戲。
日月摩尼火, 電等諸光明,
由佛放光明, 蔽之皆不現。
諸天人世間, 無能見佛頂。
坐於師子座, 作遊戲神通,
佛以指按地, 即時六種動。
降伏魔軍眾, 如制兜羅綿,
魔王懷憂惱, 以杖而畵地。
此是佛世尊, 遊戲大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