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編年通論
宋 祖琇撰29卷CBETA X1512大于一万字 38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 聖宋御製附
太平興國三年。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御製新譯三藏聖教序。賜天竺三藏法師天息災。其詞曰。
太平兴国三年,太宗皇帝,以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的尊号,亲自撰写了新译三藏圣教序,并赐予天竺三藏法师天息灾。其序文如下。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導群迷闡揚宗性。廣博宏辨。英彥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說。庸愚豈可度其源。義理幽玄真空莫測。包括萬象譬喻無垠。總法網之紀綱。演無際之正教。拔四生之苦海。譯三藏之秘言。天地變化乎陰陽。日月盈虧乎寒暑。大則說諸善惡。細則比於河沙。含識萬端弗可盡述。若窺像法如影隨形。離六情以長存。歷千劫而可久。須彌內藏於芥子。如來坦蕩於無邊。達磨西來傳法東土。宣揚妙理順從指歸。彼岸菩提愛河生滅。用行於五濁惡趣。極溺於三業途中。經垂世之無窮。道無私而永泰。雪山貝葉若銀臺之耀目。歲月煙蘿起香界之自遠。
佛教的教义何其伟大啊。它教化引导众生,阐述宗性,广泛而宏大,即使是英才也难以探究其深意。精妙的教说,即使是普通人也难以测度其根源。其义理深奥而难以捉摸,如同真空一般无法测量,包含了万象,譬喻无边无际。总括了法网的纪纲,演绎了无际的正教,救拔四生之苦海,翻译三藏的奥秘之言。天地的变化在于阴阳,日月的盈亏在于寒暑。大则讲述善恶,细则比喻如河沙。含识的万端无法完全述说。若窥视像法,如影随形,离开六情而长存,历经千劫而长久。须弥山内藏于芥子之中,如来坦荡于无边。达磨从西方来,传法至东土,宣扬妙理,顺应指归。彼岸的菩提,爱河的生灭,用于行于五浊恶趣之中,极溺于三业途中。经文流传于世无穷,道无私而永泰。雪山上的贝叶,如银台般耀目,岁月的烟萝,使香界自远。
巍巍罕測。杳杳難名。所以道資十聖。德被三賢。至道啟於乾元。眾妙生乎太易。綜繁形類。竅鑿昏冥。絕彼是非。開茲蒙昧。有西域法師天息災等。常持四忍。早悟三空。翻貝葉之真詮。續人天之聖教。芳猷重啟。偶運昌時。潤五聲於文章。暢四始於風律。堂堂容止。穆穆耀華。曠劫而昏蟄重明。玄門昭顯。軌範而宏光妙法。淨界騰音。利益有情。俱登覺岸。無所障礙。救諸疲羸。冥昧慈悲汗漫物表。柔伏貪佷啟廸昏愚。演小乘則聲聞合其儀。論大乘則正覺立其性。含靈悟而蒙福。藏教闕而重興。幻化迷途。火宅深喻。雖設其教。不知者多。善念生而福量潛臻。
崇高而难以测量,深远而难以言说。因此,道资辅助十聖,德泽覆盖三賢。至高无上的道启始于乾元,众多妙法生于太易。综合繁杂的形态,开启昏暗的冥界。断绝是非之辩,开启蒙昧之心。有来自西域的法师天息災等人,常持四忍,早悟三空。翻译贝叶经的真诠,延续人天的圣教。美好的道再次被开启,恰逢昌盛的时代。在文章中润色五声,在风律中畅谈四始。堂堂的仪容举止,庄重而光耀。历经漫长的劫数,昏暗再次被光明所取代,玄妙的法门明显。规范宏大的妙法,清净的境界中腾起声音。利益有情众生,共同登上觉悟的彼岸,无所障碍。拯救所有疲惫衰弱之人,冥冥中的慈悲超越物外。柔和地降伏贪婪和固执,启迪愚昧。演绎小乘教义,则声闻与之相合;讨论大乘教义,则正觉立其本性。众生因悟而蒙受福泽,藏教因缺失而重新兴盛。幻化迷途,火宅深刻的比喻。虽然设立了教义,但不知者众多。善念生起,福量悄然而至。
惡業興而勝緣皆墜。調御四眾。積行十方。澍華雨於金輪。護恒河於玉闕。有頂之風不可壞。無際之水不能漂。澄寂湛然圓明清潔之智慧。性空無染實相解脫之因緣。可以離煩惱於心田。可以得清涼於宇宙。 朕慚非博學。釋典微閑。豈堪敘文以示來者。如腐螢爝火不足比於皎日。將微蠡量海豈能窮盡於深淵者哉。
不善的行为兴起,使得优越的因缘都坠落。佛陀调教四众弟子,积累善行遍及十方。在金輪上洒下如花的雨露,在玉阙中守护恒河。有顶天的风无法破坏,无际的水不能冲走。清澈、寂静、湛然,圆满、明净的智慧,本性空无一物,无染着,是实相解脱的因缘。可以让人摆脱心中的烦恼,可以在宇宙中获得清凉。我惭愧自己学识浅薄,对佛教经典只是略知一二,怎能以文章来启示后人?就像腐朽的萤火虫和微弱的火光无法与明亮的太阳相比,用微小的贝壳来测量大海怎能探究其深邃呢?
咸平二年。真宗膺符稽古成功遜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御製繼聖教序。賜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法賢。辭曰。
咸平二年,真宗皇帝遵循古代的符命,成功地继承了德行,文明且武定,被尊称为章圣元孝皇帝。他亲自撰写了《继圣教序》,赐给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序文中说。
高明肇分。三辰方乃序其始。厚載初定。萬彚於以發乎端。清濁之體既彰。善惡之源是顯。然後以文物立其教。以正典化其俗。利益之功同歸於理。於是乎像法來於西國。真諦流於中夏。洞貫千古。真實之理無以窮。囊括九圍。玄妙之門莫能究。言乎妄想則五蘊皆空。現乃真容則一毫圓滿廣大之教。豈能絕述者哉。伏覩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法性周圓。仁慈普布。化蠻貊則萬邦 輻湊。
高明的开创者划分了天地。日月星三辰在东方开始它们的序章。大地初定,万物由此开始。清与浊的形态已经显现,善与恶的源头也变得明显。然后通过文化和制度来建立教化,用正统的经典来转化风俗。利益的功绩归于理性。于是,像法从西方传来,真諦流入中华。贯穿千古,真实的理无穷无尽。包含九围,玄妙的法门无法穷尽。说到妄想,五蕴皆空;显现真容,则一丝圆满广大的教义。怎能完全描述呢?敬仰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法性圆满,仁慈普及。教化蛮夷,则万国汇聚。
躋蒸民於仁壽之鄉。崇教法則四海雲從。惠蒼生於富庶之域。見尊經之浩汗。設方便以救沈淪。知法界之恢 宏。行精進而攝懈怠。乃擇其邃 宇。校彼真文。命天竺之高僧譯貝多之佛語。象管翻成於金字。珠編復置於琅函。
将百姓提升到仁慈与长寿的境地。推崇教法,四海之内纷纷响应。惠及苍生,使他们生活在富饶的领域。目睹尊经的浩瀚,设立方便以拯救沉沦。了解法界的广阔,行精进以抑制懈怠。于是选择深邃的殿堂,校对那些真文。命令天竺的高僧翻译贝多罗的佛语。象管翻成金字,珠编再放回宝函。
龍宮之聖藻惟新。鷲嶺之苾蒭仰歎。繇是三乘共貫。四諦同圓。盡苦空真正之言。願秘密研精之義。讚相相乎實相。論空空乎盡空。華嚴之理合軌轍。金僊之教同規矩。 朕纘嗣丕搆。恭臨寶圖。常翼翼以撫兆民。每兢兢而守先訓。以至釋典猶未精詳。源其幽深曷能探測。有譯經西域僧法賢。奏章懇切。致意專勤。以先皇帝大闡真風高傳佛日。興前王之墜典。振覺路之頹綱。欲旌天造之功。庸用廣聖文之述作。請予製序繼聖教焉。自聖考上仙。追號罔息。政事之外何暇經心。
龙宫中的圣藻焕然一新。鹫岭的出家人仰望赞叹。因此,三乘教法共同贯穿,四圣谛一同圆满。尽述苦空的真谛之言,愿深入研究精微的义理。赞颂相相中的实相,讨论空空中的尽空。华严的理法合乎轨迹,金仙的教义同守规矩。朕继承宏伟的构想,恭敬地治理国家。常常谨慎地安抚百姓,时刻小心地守护先辈的教诲。以至于佛教经典尚未详尽,探求其深奥之处难以测量。有西域僧人法贤翻译经典,上奏恳切,表达专注勤奋。先皇帝大力弘扬真风,高举佛日,振兴前王的遗教,振作觉路的颓纲。想要表彰天造的功绩,因此广泛传播圣文的著述。请求我撰写序言以继承圣教。自从圣上仙逝,追号不断。除了政事之外,哪有空闲去关注经文。
今已禫 除思臻微奧。雖幼承慈訓。柰夙乏通才。焉窮乎法海之津涯。莫造乎空門閫域。略敷大意以徇輿情。蹄涔(音岑) 不足擬浴日之波。尺箠豈能量昊天之影。聊述短序以紀聖功者焉。
现在我已经除去杂念,达到了深奥的境界。虽然从小就受到慈爱的教导,但无奈我缺乏天赋的才能,怎能穷尽佛法的深渊和边界,怎能创造出通向涅槃的道路。我只能简单阐述核心要义,以顺应大众的期望。就像蹄印中的水不足以比拟沐浴阳光的波澜,一尺长的棍子怎能测量天空的影子。姑且写下这篇简短的序言,以记录圣贤的功绩。
景祐三年。仁宗體大法道極功至德神文聖武睿明哲孝皇帝。御製天聖廣燈錄序。賜護國將軍節度使駙馬都尉李遵勗。辭曰。
景祐三年,仁宗皇帝,以宏大的法道、极致的功绩、至高的德行、神圣的文采、圣武的英明、睿智的孝道为皇帝之尊,亲自撰写了《天聖廣燈錄》的序言,并赐予护国将军、节度使、駙马都尉李遵勗。序言如下。
惟大雄之闡教也。以清淨為宗。慈悲救世。解煩惱之苦縛。啟方便之化門。安住雪山。始階於西域。飛行漢殿。遂通於東旦。彼土得道何可勝言。此方承流於是乎在。雖陰魔時有以侮伐。或示神通。而帝釋常加於護持。無虧實相。自法眼授記。鞠多即心。佛衣不傳。逮六祖而頓悟。牛頭析派。續千燈而罔窮。繇斯慧炬益繁。法雲滋陰。旁行梵學。轉譯華音。扣寂禪關。指迷覺路。了達者至乎離念。超登者于以忘筌。為無所不通之明。處不可思議之首。歷代聖帝明王旦有為之信向者矣。我太祖之乘籙也。正法延乎住世。我太宗之握紀也。妙供滿於諸天。
伟大的佛陀宣扬教义,以清净为核心,以慈悲为怀,救济世间,解除烦恼的束缚,开启方便的法门。他安住在喜马拉雅山,从西域开始传播教义,飞行至汉朝的宫殿,使教义在东方广为流传。在那个地方,得道的人数不胜数,而我们这里继承了这一教义。虽然五阴之魔时常来干扰,但帝释天总是加以保护,使真实的佛性不受损害。从法眼授记以来,鞠多即心,佛衣不再传承,直到六祖慧能顿悟,牛头一派继续传承,千灯相继不绝。因此,智慧的火炬更加繁盛,佛法的云层更加荫蔽。广泛学习梵学,翻译成华文,敲开禅定的门槛,指引迷途的觉悟之路。深刻理解的人能够超脱世俗的念头,超越的人能够忘记世俗的纷扰。这是无所不通的智慧,处于不可思议的境界之首。历代的圣帝明王都有为之信仰和归依。我太祖继承了这一法统,正法得以延续。我太宗掌握这一法统,妙供遍及诸天。
真宗皇帝密契菩提之心。深研善逝之旨。能仁之化一雨普霑。外護之心二纓喜捨。 朕嗣景祚。子育群黎。將以歐富壽之民。居常奉調御之本。丕胄基搆。雖祇席於蘿圖導引津梁。每欽惟於竺氎。茲乃遵前王之道也。其可忽諸。天聖廣燈錄者。護國將軍節度使駙馬都尉李遵勗之所編次也。遵勗承榮外舘。受律齋壇。靡恃貴而驕矜。頗澡心於夷曠。竭積順之素志。趨求福之本因。灑六根之情塵。別三乘之歸趣。蹟其祖錄。廣彼宗風。采開士之迅機。集叢林之雅對。粗裨於理。咸屬之篇。甞貢紺編來聞扆座。且有勤請求錫序文。 朕既嘉乃誠重違其意。載念薄伽之旨。諒有庇於生靈。近戚之家又不嬰於我慢。良可嘉尚。因賜之題。豈徒然哉。亦王者溥濟萬物之源也。其錄三十卷。時景祐三年四月日賜序。
真宗皇帝秘密地与菩提心相契合。深入研究佛陀善逝的教义。如同能仁的教化,像一场雨一样普遍滋润。外護之心,如同双重的喜悦施舍。我继承了景祚,像儿子一样养育众生。我将使人民富裕长寿,常常遵循调御的根本。虽然我只是坐在简陋的座位上,引导人们渡过难关,但我经常钦佩那些穿着朴素衣服的僧人。这是遵循前王的道路。怎能忽视呢?《天聖廣燈錄》是護国将军节度使駙马都尉李遵勗所编纂的。遵勗在荣华的外在生活中,遵守戒律,不因高贵而骄傲。他洗净心灵,追求顺从之志,寻求福的根本原因。清除六根的情塵,分辨三乘的归趣。记录祖先的事迹,广泛传播宗风。收集开士的敏捷机智,聚集叢林的优雅对话。粗略地补充理论,全部归入篇章。曾经献上深青色的书籍,请求赐予序文。我既然赞赏你的诚意,不愿违背你的意愿。考虑到薄伽的教义,相信它能够庇护生灵。亲近的家族也不被我慢所困扰,这是值得赞赏的。因此赐予题目,这不仅仅是偶然。也是王者广泛救济万物的源泉。这部记录共有三十卷,景祐三年四月赐予序文。
建中靖國元年。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建中靖國續燈錄序。賜東部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惟白。詞曰。
建中靖国的第一年。徽宗皇帝,他体现了神性与道的结合,拥有卓越的功绩和圣洁的文采,仁慈、明显、孝顺的皇帝。《建中靖国续灯录》的序言,赐给东部法云禅寺的住持,传法佛国禅师惟白。序言中写道。
昔釋迦如來之出世也。受然燈之記。生淨飯之家。分手指乎天地。而真機已露。游門觀於老死。而幻緣頓寂。及乎唱道鷄園。騰芳鷲嶺。無邊剎境遂現於一毫之端。大千經卷畢出於微塵之表。西被竺土。東流震旦。編葉而書則一時聖教雖傳於慶喜。拈華而笑則正法眼藏獨付於飲光。自達磨西來實為初祖。其傳二三四五而至於曹溪。於是雙林之道逾光。一滴之流寢廣。自南嶽青原而下分為五宗。各擅門風。應機酧對。雖建立不同而會歸則一。莫不箭鋒相拄鞭影齊施。接物利生啟悟多矣。源派廣迆。枝葉扶踈。而雲門臨濟二宗遂獨盛於 天下。 朕膺天寶命。
过去,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接受了然灯佛的预言,出生在净饭王的家族。他分开手指指向天地,显露出真正的机缘。在家门口观察生老病死,顿时让虚幻的缘分平息。当他在鸡园宣扬教义,在灵鹫山传播佛法时,无边的佛国显现在细微之处,三千大千世界的经卷完全展现在微尘之上。佛教从西方的天竺传到东方的震旦,虽然一时的圣教传给了慶喜,但拈花微笑的正法眼藏只传授给了飲光。自从达摩从西方来,实际上成为了初祖,传承经过二祖、三祖、四祖、五祖,直至六祖惠能。于是,双林的道路更加光明,一滴法水逐渐扩展。从南岳和青原以下分为五宗,各自拥有独特的法门,根据机缘应对。虽然建立的方式不同,但最终都归于一致。无不箭锋相对,鞭影齐施,引导众生,启发悟性。流派广泛,枝叶繁茂,而云门和临济两宗在天下特别兴盛。朕承受天命,拥有宝贵的命运。
紹國大統。恭惟藝祖闢度門於緜宇 。太宗闡秘義於敷天。章聖傳燈於景德。永昭廣燈於天聖。皆宏暢真風協助神化。以成無為之治者也。於皇神考尤嚮空宗。元豐三年詔於大相國寺剏二禪。闢慧林於東序。建智海於西廡。壬戌之歲以越國大長公主及集慶軍節度觀察留後駙馬都尉張敦禮之請。後建法雲禪寺於國之南。於是祖席光輝叢林鼎盛。天下襲方袍慕禪悅者雲集於上都矣。
今敦禮以其寺住持僧佛國禪師惟白。探最上乘。了第一義。屢入中禁。三登高座。宣揚妙旨。良愜至懷。昔能仁說法華經。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而彌勒發問。文殊決疑。以謂日月燈明佛本光瑞如此。持是經者妙光法師。得其證者普明如來。今續燈之名。蓋燈燈相續。光光相入。義有在於是矣。噫。圓澄覺海本含褁於十方。生滅空漚遂沉淪於三有。因明立所。由塵發知。織妄相仍轉入諸趣。良可悲也。若回光內照。發真歸元。則是錄也。直指性宗單傳心印。可得於眉睫。可薦於言前。舉手而擎妙喜之世界。彈指而現莊嚴之樓閣。神通妙用真不可得而思議也。嘉於有眾締此勝緣。俱離迷津。偕之覺路。斯 朕之志已。建中靖國元年八月十五日賜序。
論曰。古稱至治之君不世出。然我宋至治。聖君何其盛歟。昔熈豐間。議者以謂我宋累聖規模絕勝漢唐之君遠甚。以今觀之。信哉斯言也。恭惟四聖御製序。發揮聖藻。宏闡宗乘。足見 天縱妙悟得道之深。而崇尚之體無過與不及。凡歷古以來盛帝顯王。得佛法味於此盡善盡美矣。其可深秘法藏而不使之廣傳。同日月光明開悟含識哉。是用著之終篇。仰師論語堯曰之意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