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義標釋
或云耶舍。或云夜輸。中本起經云。長者名阿具利。子字曰虵陀。有琉璃屐。著足而生。父母貴異。字曰虵陀。此言寶稱。時年二十四歲。往見世尊。即得阿羅漢道
髼。蒲紅切。音蓬。鬆也。髼鬆。是髮亂貌。
鼾。候幹切。音翰。臥息聲也。又氣激聲。
齘。下介切。音械。上下齒相切也。三蒼云。鳴齒也。應師云。律文舊作嗐。未詳所出也
倪制切。音藝。睡熟寐言也。
尸佉。是護城東門神名也。
即波羅柰河也。然波羅柰國。都城西臨殑伽河。城東北有波羅柰河。河東北十餘里。是鹿野苑。佛所行讚經云。恒河波羅柰。二水雙流間。林木華果茂。禽獸同羣遊。閒寂無喧俗。古仙之所居。
或云離垢。
或云善膊。又云善肘。肘即臂節也。增一經云。恒飛虗空。足不蹈地。所謂善肘比丘是。
或云滿祝。謂父於滿江。禱梵天求子。正值江滿。又夢七寶器。盛滿中寶。入母懷。母懷子。父願獲。從諸遂願。故言滿願。又梵云。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此言滿慈子。中阿含經。彼自說云。我字滿。我母名慈。故諸梵行人。稱我為滿慈子。白晳隆鼻。如鸚鵡
或憍梵波提。或憍梵鉢提。此云牛呞。亦云牛脚或云牛迹。又云牛相。根本律云。咽有二喉。一乃吐生。二便咽熟。然彼曾於過去迦葉佛所出家學道。勤修習誦。其親教師。是阿羅漢。為眾上首。然而年老。形羸飲食緩遲。彼滯習誦之功。便起瞋曰。何故遲食。猶如老牛。師即教令至心悔罪。惡業方除。由於五百世。常受牛身。乃至今日。殘業未盡。尚作牛形。由勤習誦。今得出家。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楞嚴經云。過去世。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呞病。無量壽經云。又過去世。曾作比丘。於他粟田邊。摘一莖粟。觀其生熟。數粒墮地。五百世。作牛償之
或云醫羅鉢。闡義鈔云。亦曰伊羅
或云那剌陀。本是阿私陀仙弟子。因阿私陀仙命終。遂詣波羅柰城邊住。教授五百婆羅門。其那羅陀。先是迦旃延族。時人因姓。又號為迦旃延。具德經云。聲聞中修行。能斷已生煩惱。那羅陀苾芻是
或云富蘭那迦葉。什師曰。迦葉母姓也。富蘭那字也。其人起邪見。謂一切法無所有。如虗空。不生不滅也。肇師曰。其人起邪見。謂一切法斷滅性空。無君臣父子忠孝之道也
亦云末佉羅瞿奢羅。又云末伽棃拘賖黎。末伽黎。此云不見道。什師曰。末伽黎字也。拘賒黎是其母也。其人起計。眾生罪福。無有因緣。肇師曰。其人起見。謂眾生苦樂。不因行得。皆自然而爾。
阿夷頭。亦作阿耆多。什師曰。阿耆多翅舍字也。欽婆羅。麤衣也
或云迦羅鳩
或云刪闍夜毗羅胝子。刪闍夜。此云正勝。毗羅胝。此云不作。什師曰。刪闍夜字也。毗羅胝母名也。其人起見。謂要久經生死。彌歷劫數。然後任運自盡苦際也。肇師曰。其人謂道不須求。經生死劫數。苦盡自得。如縷丸轉於高山之上。縷盡自止。何假求耶
具云尼犍陀若提子。大論翻為離繫親子。肇師曰。尼犍陀。其出家總名也。如佛法出家。名沙門。若提母名也。什師曰。其人起見。謂罪福苦樂。盡由前世自有定因。要必當償。今雖行道。亦不能中斷。此之六師。佛未出時。皆道王天竺。至佛出世。其宗已盛。然其盡起邪見。裸形苦行。自稱一切智。大同而小異耳。凡有三種。六師合十八部。第一自稱一切智。第二得五通。第三誦四韋陀經。上所說六師。是第一部也。殃握經云。佛問文殊。汝聞有外道不。過去時。有佛名俱留孫。彼佛出世。無有外道。唯一佛乘。佛涅槃後。有一比丘。住阿蘭若。名曰佛慧。有人施其無價寶衣。為獵師所劫奪。將此比丘去至山中。壞身裸形。懸首繫樹。有婆羅門見而歎曰。先著袈裟而今裸形。必知袈裟非解脫覆。因此效之。自懸裸形。以為真道。此比丘自解得身。以赤石塗身。樹皮自障。結草以拂蚊蝱。見者復謂著如此衣。捉如是拂。是解脫道。即便效之。出家外道婆羅門。因此而起。比丘至幕入水洗瘡。以衣覆頭。取牧牛人弊衣纏身。見者復效一日三洗。披髮苦行外道。因此而生。此比丘洗己身。瘡復為蠅蜂所唼。白土塗瘡。見者復效。塗身外道從此而起。此比丘然火炙身。見者復效。五熱炙身外道因此而起。炙身轉痛。不能堪忍。投巖自害。見者復效。投巖外道從此而起。乃至九十五種。皆是諸婆羅門效此比丘。至今未絕。或云九十六種。謂一師十五種教。以授弟子。為教各異。弟子受行各成異見。如是一師出十五種異見。師別有法。與弟子不同。師與弟子通為十六種。如是六師。有九十六種。師所用法。及其將終。必授一弟子。如是師師相傳。常有六師。其種不絕也
增一阿含經偈云。
按說一切有部律云。昔於覩史多天。宮殿之上。有書佛語。問答之詞
律本三語文。餘律即以為三歸法。今按如來一代所得戒者。諸部互舉。開合非一。或五或十。或四或七。南山依本部律文。略出五種。一善來。二破結使。三三語。四邊地。五中國。其善來。三語。唯局佛在。餘三。通佛滅後。若兼尼眾。則有七種。謂加八法。及遣使受也。或有以邊地中國為一。謂同白四羯磨也。復有三歸論議等名。謂須陀耶沙彌七歲。與佛論議。稱如來意。佛即聽許。得具足戒。今依薩婆多論。列七種得戒。一見諦得戒
中本起經云。優為羅縣。餘如上
亦云白氎林。劫波。即劫貝。以劫貝可為白
此云賢。亦翻賢部。
亦云優留頻螺迦葉。迦葉是姓。因近木瓜林住。故以林為名。或云禱此林神而生。故得名也。中本起經云。姓迦葉氏。字
鴦伽。摩竭二國。總是一中天竺境。皆萍沙王所統也。立世阿毗曇云。央伽摩伽陀二國。莊飾如北
炯。迥古切。聲同拱。光也。明也。炯炯明察也。又戶頂切。音迥。義同。
翻譯如第十卷。立世毗曇論云。此樹生在閻浮提地北邊。在泥民陀羅河南岸。是樹株本。正閻浮提地東西中央。其果甘美無比。如細蜂蜜。果大如瓮。其核大小如人間閻浮子核。樹根悉是金砂所覆。春雨不漏。夏則不熱。冬無風寒。乾闥婆及藥叉神。依樹下住。又云。閻浮樹。有五大觚。四面四觚。上有一觚。其東觚果。乾闥婆所食。其南觚者。七國人所食。一曰拘樓國。二曰拘羅婆。三名毗提。四名善毗提。五名曼陀。六名婆羅。七名婆梨。其西觚果。海蟲所食。其北觚果者。禽獸所食。其上觚果者。星宿天所食。此樹外復有二林。形如半月。圍繞此樹。其內有林名呵梨勒。外名呵摩勒。是果熟時。其味最美。如細蜂蜜。果形大小如二斛器。呵摩勒林南。復有七林。七河相間。其最北林。名菴羅。次名閻浮。三名娑羅。四名多羅。五名人林。六名石榴林。七名劫畢他林。是諸果味。甜如蜂蜜。劫畢他林南。七大國。人皆貞善。持十善法。其獸自死。自至人所。乃食其肉皆以犛牛髦尾覆屋。地自生麥。無有糠糩。國人磨蒸為飯。氣味甘美如蜜。此等諸處。非無神通者得至
此云適意華。餘如上釋。
此云能天主。能為三十三天主也
天竺婆羅門法。常祀梵天。行大布施。期生彼天。然其施會。有於二種。一不用禮法。但廣布施。二用外道經書。種種禮法祭祀。兼行大施也。
或云阿耨達池。正言阿那婆答多。此言無熱惱。阿含經云。阿耨達宮中。有五柱堂。阿耨達龍王。恒於中止。此閻浮提。所有龍王。并諸龍屬。盡有三患。唯阿耨達龍無也。云何三患。一者熱風熱砂燒其皮肉。及燒骨髓。以為苦惱。二者龍宮惡風暴起吹其內。失寶飾衣。龍身自現。以為苦惱。三者諸龍王等。各在宮中。相娛樂時。金翅大鳥。入宮縛撮。或始生方便。欲取龍食。諸龍怖懼。常懷熱惱。阿耨達龍。無此三患。若鳥生念欲往。即便命終。故名阿耨達。十誦律云。阿耨達池。縱廣五十由旬。周圍五百由旬。底有金砂。八功德水。常滿其中。甜美如蜜。青黃赤白紅紫雜色蓮華。徧覆其上。種種眾烏。哀聲相和。猶如音樂。甚可愛樂。遶池四邊。種種華果之樹。西域記云贍部洲地之中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餘里。金銀瑠璃頗胝。飾其岸焉。金沙彌漫。清波皎鏡。大地菩薩。化為龍王。於中潛宅。出清冷水。給贍部洲。池之東面銀牛口。流出競伽河
或云摩鳩羅山。或云頗般那山。此亦雪山之別峰也。經云帝釋於白山。取石來如來曬衣。或云雪山。有云香山。
經云迦和。或云迦羅迦。中本起云。樹名迦和。絕大修好。此方無有。故不可翻。
天竺外道。起於邪見。以禮事火。期生梵天。法句經云。事火之法。日適欲沒。燃大火聚。向之跪拜。或至夜半火滅乃止。以求福祐。正法念處經云。於劫初時。忉利天。第二十六地。名曰影照。此諸天子。欲觀瞻閻浮提中園林。華果。河流。泉源。村營域邑。即乘種種大力孔
顫。之膳切。音戰。說文云。頭不正也。又四肢寒而掉也。
潦。魯稿切。音老。謂行潦。路上水也。又雨水大貌。又聚雨水。為汙潦水也。
那提。此翻為河。或翻云江。因居河岸事火。故得名也。西域記云。捺地迦葉波。舊曰那提迦葉。譌也。洎諸迦葉。例無波字。略也。增一經云。心意寂然。降伏諸結。所謂江迦葉比丘是。
伽耶。此云象。因住象頭山事火。故得名也。增一經云。觀於諸法。都無所著。所謂象比丘是。其三兄弟。於過去毗婆尸佛時。共樹剎柱。緣是今共為兄弟也。
西域記云。摩揭陀國。伽耶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峰巖危嶮。印度國俗。稱曰靈山。自昔君王。馭宇承統。化洽遠人。德隆前代。莫不登封。而告成功。山頂有大石塔。高百餘尺。靈鑒潛被。神光時燭。昔如來於此演說寶雲等經。山東南有塔。是迦葉本生邑也。其南有二塔。則伽耶捺地迦葉事火處也。
梵言洩瑟知婆那。此云杖林。其先有婆羅門。聞釋迦如來。身長丈六。常懷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恒於杖端。出過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窮實。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
或云羯蘭鐸迦。義如初篇。及房舍犍度中釋。竹園邊有池。經云羯蘭鐸池迦是也。
刪若。亦作訕若。或云刪若夜。此言正勝。梵志如前釋。
大論云。王舍城。有論師名摩羅陀。王以其人善論故。賜封一邑。時婦生一女。眼似舍利鳥眼。即名此女為舍利。次生一男。膝骨麤大。名為拘絺羅。時南天竺。有婆羅門論義師。字提舍。於十八種大經。皆悉通利。來入王舍城。擊皷論義。摩羅陀。與彼共論。即墮負處。王遂奪邑封與提舍。時摩羅陀。即與女妻之。提舍納之為婦。後婦懷妊。夢一人身披申冑。手執金剛。摧破諸山。而在一大山邊立。覺已白夫。提舍言。汝當生男。摧伏一切諸論議師。唯不勝一人。與作弟子。舍利懷妊。以其子故。母亦聰明。大能論議。既生七日之後。
拘律陀樹名也。因禱此樹神而得子。故以為名。姓目犍連。由是時人多召其姓也。家居摩竭陀國拘理迦邑。林圍聚落。與王舍城相去不遠也。十二遊經云。佛成道第一年度五人。第二年度三迦葉。第五年度身子目連
正言優波斯那。此云小軍。本行集云。隋言最上征將。是
蠍。許竭切。音歇。蠍虎。螫人毒蟲也。俗呼為主簿蟲。蜥蜴能食之。又為蝸牛所食。故今人蠍螫。以蝸牛涎塗之。蠍前謂之螫。蠍後謂之蠆。雄者螫人痛止在一處。雌者痛牽諸處
古巧切。交上聲。繞也。纏急也。謂絞衣去水也。
茹。忍與切。音汝。乾菜也。廣雅云。茹食也。
曲王切。音匡。竹器也。方曰筐。圓曰筥
牡。莫偶切。音畝。門關鍵也。說文云。插關下牡也。按為牡好。所以關固。令不可開也。
郎刀切。音牢。淫雨也。又去聲。淹水也。
憚。杜晏切。壇去聲。忌難也。又丁佐切。多去聲。勞也。
音志。目光。
音咸去聲。墜入地也。沒也。
上音泄。下音益。
音恥。
音發。
音快。水疾流也。
離。茅。二音。
音毛。髮也。
音遇。使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