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唐 那提譯1卷CBETA T0487少于一万字 27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序
終南山釋氏道宣撰
惟夫慢幢難偃,三界由此輪迴;愛水未清,四惑因茲流湎。自非獨拔開士、出有至人,何能裂愛網而闢重關,質深疑而啟昏趣?有離垢慧菩薩者,道高初住,德跨八恒,假時俗之津途,發深識之嘉問。如來以無緣之勝辯,赴有待之幽情,斷五趣之蓋纏,籍五輪之禮念。所以五通、五眼,自此增修,五位、五生,承斯圓滿。蘊結中夏,千六百年,頹運有蹤,載聞東壤。洎龍朔三年,有天竺三藏,厥號那提,統括六異之宗,窮微四圍之典;九部八藏,詞無昧於自他;十諦一乘,義有歸於空色。並詳略名理,妙達宏致,來儀帝里,頻謁天庭,降厚禮於慈恩,將歸飛於海表。以此經群聖之發軫,凡眾之初心,乃出流布,傳於道俗,遂依繕寫,所在通之。恐未悉其來由,故因敘其緣致。云爾。
只有傲慢难以平息,三界因此而轮回;情欲未清,四种烦恼因此而沉迷。若非独自超越的菩萨、出世的至人,怎能破除情网、打开重重难关,解决深疑而启发昏昧的志向?有位名为离垢慧的菩萨,道行高深,德行超越八恒河沙,暂时以世俗的途径,提出深刻的问题。如来以无碍的辩才,满足众生的渴望,断除五趣的束缚,记录五轮的礼念。因此,五通、五眼,从此增进修行,五位、五生,由此圆满。这些教义在中土流传了一千六百年,随着运势的衰落,终于传到了东方。到了龙朔三年,有位来自天竺的三藏法师,名叫那提,他精通六种不同的宗派,深入研究四圍的教典;九部八藏,他的言辞不偏不倚;十諦一乘,他的理念归于空色。他详细阐述了名理,达到了宏大的境界,来到帝都,频繁地拜访天庭,向慈恩寺献上厚礼,准备返回海外。因此,这部经文成为群圣的起点,众生的初心,于是流传开来,传给道俗,于是依照抄写,到处传播。恐怕人们不了解它的来历,所以叙述它的因缘。如此而已。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大唐三藏那提譯
如是我聞:
我听到这样的教诲:
一時,佛在室羅栰悉帝城勝德林中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菩薩無央數。又與無量婆羅門、毘舍、首陀,并諸長者,各各皆是大眾之首,與其同類,來至佛所。又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在大法會,前後圍遶。
有一次,佛陀在室罗伐悉底城的胜德林中的给孤独园,与五百位大比丘一起,还有无数的菩萨。同时,还有无数的婆罗门、毘舍、首陀,以及各位长者,他们都是大众的领袖,与他们的同伴一起来到佛陀的住处。此外,还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等,在大法会中,前后围绕。
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離垢慧,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欲有少問,願見聽許。」
那时,在大众中有一位名叫离垢慧的大菩萨,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我有一些简短的问题,希望您能允许我提问。”
佛言:「恣汝所問,當隨意答。」
佛陀说:“随你问,我会随意回答。”
離垢慧菩薩既聞佛許,踊躍無量,而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如來所,云何恭敬、禮拜、供養?」
離垢慧菩萨听到佛陀的允许后,无比激动,对佛陀说:“如果有信仰佛教的男性信徒和女性信徒,他们应该如何在如来面前表达恭敬、礼拜和供养呢?”
佛言:「離垢慧!善哉,善哉!汝多悲愍、饒益、安樂一切人天。當善諦聽,為汝解說。
佛陀说:“離垢慧!很好,很好!你心怀慈悲,为众生带来益处和安乐。你要好好聆听,我会为你解释。”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於佛所,起禮敬者,先應發願,作如是言:『我今至心頂禮十方諸佛,普入一切諸勝法中。我今五輪於佛作禮,為斷五道,離於五蓋,願諸眾生,常得安住,無壞五通,具足五眼。願我右膝著地之時,令諸眾生,得正覺道。願我左膝著地之時,令諸眾生,於外道法不起邪見,悉得安立正覺道中。願我右手著地之時,猶如世尊,坐金剛座,右手指地,震動現瑞,證大菩提,今我亦爾,共諸眾生,同證覺道。願我左手著地之時,令諸外道難調伏者,以四攝法而攝取之,令入正法。願我首頂著地之時,令諸眾生,離憍慢心,悉得成就無見頂相。』離垢慧!是為五輪作禮之相。
“信仰佛教的男性和女性信徒,如果他们想要在佛前表达敬意,首先应该立下誓願,并这样说:‘我现在以至诚之心顶礼十方的所有佛陀,普遍进入所有超越世俗的法门之中。我现在以五轮之身向佛作礼,为了断除五道的轮回,远离五种障碍,愿所有众生恒常安住,不受破坏,拥有五神通,具备五眼。愿我右膝触地之时,使所有众生得以走上正觉之道。愿我左膝触地之时,使所有众生对外道的法门不产生邪见,都能安立于正觉之道中。愿我右手触地之时,如同世尊坐在金刚座上,右手指地,震动显现吉祥的征兆,证得大菩提,我现在也是如此,与所有众生共同证得觉道。愿我左手触地之时,使所有难以调伏的外道,通过四摄法而得到救度,使他们进入正法。愿我头触地之时,使所有众生远离傲慢之心,都能成就无见顶相。’離垢慧!这就是五轮作礼的仪轨。”
「次禮十方現在諸佛,應作是言:
接下来,向十方现在存在的所有佛陀表达敬意,应当这样说:
「『南無東方阿閦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无东方阿閦如来。以及东方无量世界中的一切如来,所有伟大的法藏,还有诸位菩萨、声闻、缘觉以及所有贤圣。”
「『南無南方寶相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无南方宝相如来。以及南方无量世界中的一切如来,所有伟大的法藏,还有诸位菩萨、声闻、缘觉以及所有贤圣。”
「『南無西方無量壽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北方妙鼓聲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東南方因陀羅雞都幢王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西南方寶遊步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西北方娑羅因陀羅王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東北方無量幢王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上方智光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無下方毘盧遮那如來。廣及彼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并諸菩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次又歸命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如來。廣及十方無量世界一切如來,諸大法藏,及入地菩薩摩訶薩、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又作是言:『我今一心頂禮如上一切佛、法、諸賢聖眾,當願證知我。從今日乃至菩提,常行歸依佛世尊者、大慈悲者、一切智者、一切知見者、諸畏已離者、人中大師子、大龍王、人中大仙士、大丈夫、一切遍知,不思議身、無上身、無等身、不與二乘共身、清淨法身,一切眾中最尊上者,我今至誠,一心歸命。』如是歸命百遍、千遍、百千萬遍,乃至無量無數遍,盡未來際,徹骨徹髓,歸依如上諸佛世尊。
「又作是言:『我今以身、口、意三業善根,共諸眾生,歸依於佛,常不離佛。如是歸依坐道場者、常住常恒不遷變者、不老不死不滅壞者、無住無緣性寂靜者、住於法舍作大護念為洲渚者、為歸為依證涅槃者、於諸法中住最上者,我今至誠,慇懃鄭重,歸命如是諸佛正法。』重又如上,至誠歸命住種性中諸菩薩等,從歡喜地乃至法雲,住於十地諸菩薩僧。
「次應懺悔,當作是言:『唯願十方諸佛世尊,證知、憶念、哀受我懺。身業三種,行殺、盜、婬;口業有四,妄言、惡口、兩舌、綺語;意三業行,謂貪、瞋、癡;自作、教他、見作隨喜,如是十惡,今悉懺悔。』又重思惟:『無始已來,輪轉六道,於諸眾生,種種欺負:大斗重秤取物自資,輕秤小斗便與他物,假飾衣金潛行毒藥,皆為損害,今悉懺悔。或謗三乘,妄說法律,輕慢三寶,欺誷二親,於諸尊長、和上、闍梨、耆老之前,不生祇敬。如是等過去諸罪,今悉懺悔;現在惡業,誠心發露;所未作者,更不敢作。今於諸佛,諸菩薩等最大眾首、無比無上無等等前,發露懺悔,不敢覆藏,一懺已後,更不重造。』如是懺悔,第二、第三,亦如上說。
「次應勸請,當作是言:『十方諸佛,若未轉法輪,若欲入涅槃者,我皆勸請,唯願久住,於無量劫,愍諸眾生,雨大法雨,轉正法輪,不般涅槃。』
「次應隨喜,當作是言:『十方所有三乘賢聖,數如恒沙,及一切眾生,修行六度助菩提法,我皆隨喜。』
「次應迴向,當作是言:『十方三世諸佛作業,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所行六度,盡已迴向無上菩提,我亦如是迴向佛道。』
「次應發願:『仰惟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皆發弘願,盡虛空、遍法界所在流化為諸眾生,三界所攝無有遺餘,願令眾生利樂成熟、具善律儀、住大涅槃,今並現前。我亦如是大誓莊嚴,願我於無上道,心不散亂,常見諸佛,常聞正法,承事修行,無有空過;所作善法,及菩提心,亦不退失;所生之處,供養聖眾,教化眾生,得無上道,轉正法輪,具大神通;亦令眾生如是修學,至不退轉。
「『又願一切眾生,早斷諸苦,速證涅槃,住如來智。我既出於生死,覺悟一切,亦令眾生出離生死,解脫煩惱,覺悟一切。唯願十方諸佛,證知我行菩薩道,發興願海。』」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願我所生處, 隨業而受形,
成大丈夫身, 有信諸根具。
通伎術藝能, 廣解諸教意,
世事悉棄捨, 諸欲皆遠離。
正語住法念, 莊嚴菩提心,
敬事善知識, 有情咸見重。
戒儀既具足, 淨念受樂報,
常畏彼惡業, 遊步於善法。
恒依十度行, 故得成菩提,
乃至最後身, 常與眾生樂。
珠中摩尼勝, 能成利他事,
願我窮未來, 利益無休息。」
佛告離垢慧菩薩摩訶薩言:「若有眾生行菩薩道,如我所說,當依修學。」
說是經已,離垢慧等,及諸大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