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宋 畺良耶舍譯1卷CBETA T0365少于一万字 2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御製無量壽佛贊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在西方的极乐世界中,有一位尊贵的无量寿佛,其出现于世极为罕见。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能够消除无始以来的亿劫业力,使所有的苦恼全部消失。
若人能以微妙心, 甞以極樂為觀想,
如果有人能够用微妙的心,尝试将极乐世界作为观想的对象,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广泛地向众生详细解释,一抬头就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佛的身体色相显现出光明,阎浮檀金无与伦比,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其高度无与伦比,达到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的数量。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海,
眉间的白毫如同五座须弥山,深青色的眼睛清澈如同四大海,
光明演出諸毛孔, 一孔遍含諸大千。
光明从所有毛孔中放射出来,每一个毛孔都包含着无数的大千世界。
一界中有一河沙, 沙有八萬四千相,
在一个世界中,有如河沙般多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有八万四千种相貌,
一一相中復如是, 作者觀者隨現前。
每一种相貌中都是如此,无论是作者还是观者,都随着观想而显现在目前。
以觀佛身見佛心, 眾生憶想見化佛,
通过观察佛的身体来理解佛的心,众生通过忆想可以见到化佛,
從相入得無生忍, 以三昧受無邊慈。
从相貌的深入理解中获得无生忍,通过三昧来接受无边的慈悲。
佛身無量廣無邊, 化導以彼宿願力,
佛的身体无量广大无边,通过宿愿的力量来教化引导,
有憶想者得成就, 神通如意滿虛空。
有忆想的人能够获得成就,神通如意,充满整个虚空。
眾生三種具三心, 精進勇猛無退轉,
众生具备三种心,精进勇猛,没有退转,
即得如來手接引, 七寶宮殿大光明。
就能得到如来的手来接引,进入七宝宫殿,享受大光明。
其身踴躍金剛臺, 隨從佛後彈指頃,
他的身体在金刚台上跳跃,跟随佛陀之后,只需弹指一瞬,
行大乘解第一義, 即生七寶蓮池中。
修行大乘佛法,领悟至高无上的真理,即刻生于七宝莲池之中。
阿彌陀佛大慈悲, 十力威德難贊說,
阿弥陀佛具有广大的慈悲,其十种力量和威德难以称赞和述说,
稱名一聲起一念, 八十億劫罪皆除;
念诵佛的名号一声,只需一念之间,便能消除八十亿劫的罪业;
以是濟拔無有窮, 是以名為無量壽。
因此能够救度无尽的众生,所以被称为无量寿。
昔世尊居耆闍崛, 與大眾說妙因緣,
往昔,世尊居住在灵鹫山,向广大的僧团讲述深奥的因缘,
離憂惱與閻浮提, 超脫一切諸苦趣。
远离忧虑和烦恼,以及充满痛苦的阎浮提世界,超越一切苦难的境地。
淨妙國即極樂界, 修三福發菩提心,
清净美妙的国土即是极乐世界,修行三种福业,发起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 故說無量壽佛觀。
持有这样的念头,心志坚定专注,因此讲述无量寿佛的观想。
如是功德不可說, 不可說者妙光明,
如此的功德无法用言语表达,无法言说的即是那妙不可测的光明,
無量清淨平等施, 五濁眾生咸作佛。
无量的清净和平等的施舍,使得五浊恶世中的众生都能成佛。
斷彼一切顛倒想, 猶如以水投海中,
断除所有错误的想法,就像将水投入大海,
濕性混合無不同, 雖有聖智難分別,
水的性质混合在一起,没有不同,即使是圣者的智慧也难以分辨,
人人皆為無量壽, 稽首瞻禮即西方。
每个人都能成为无量寿,顶礼瞻仰,即刻朝向西方。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
如是我聞:
如是我闻: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三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於七重室內,制諸群臣,一不得往。國大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麩-夫+少] ,用塗其身,諸瓔珞中盛葡萄漿,密以上王。
一时,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一起;菩萨有三万二千人,文殊师利法王子作为上首。那时,王舍城有一位太子,名叫阿闍世,他听从了恶友调达的教导,拘禁了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将他关在七重密室之中,禁止所有群臣前往。国中的大夫人,名叫韋提希,对大王非常恭敬,她洗净身体,用酥油和干饭屑涂抹身体,将葡萄汁藏在瓔珞之中,秘密地供养大王。
爾時大王,食[麩-夫+少] 飲漿,求水漱口;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乾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時目乾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為王說法。如是時間經三七日,王食[麩-夫+少] 蜜得聞法故,顏色和悅。
那时大王,吃了干饭屑,喝了果汁,请求水来漱口;漱口完毕后,他合掌表示恭敬,面向耆闍崛山,远远地向世尊行礼,并说道:“大目乾连是我的好朋友,愿他发起慈悲,授予我八戒。”当时,目乾连像鹰一样迅速飞到王的所在地;每天都是这样,授予王八戒。世尊也派遣了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经过了二十一天的时间,大王吃了干饭屑和蜜,因为听到了法,面色变得和悦。
時阿闍世問守門人:「父王今者猶存在耶?」時守門者白言:「大王!國大夫人身塗[麩-夫+少] 蜜,瓔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為王說法,不可禁制。」時阿闍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為伴;沙門惡人,幻惑呪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那时阿闍世王问守门人:“我父王现在还活着吗?”守门人回答说:“大王,国内的大夫们用蜜涂抹干饭屑,用瓔珞盛满漿液,供奉给国王;沙门目连和富楼那从天而降,为国王说法,无法禁止。”阿闍世听到这些话后,愤怒地指责他的母亲:“我的母亲是贼,与贼为伍;那些沙门是恶人,用幻惑的咒术让这个恶王多日不死。”随即拿起利剑想要杀害他的母亲。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為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毘陀論經說:『劫初已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污剎利種,臣不忍聞!是栴陀羅,我等不宜復住於此。」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劍,却行而退。時阿闍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聞此語,懺悔求救,即便捨劍,止不害母,勅語內官:「閉置深宮,不令復出。」
那时有一位名叫月光的大臣,聪明且富有智慧,还有耆婆,向国王行礼。他说:“大王,我听说《毘陀论经》中说:‘从劫初以来,有许多贪婪国家地位的恶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共计一万八千人。’但从未听说过有不道德的王杀害母亲。大王现在要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玷污了剎利种姓,我无法忍受听到这样的事!这是栴陀罗的行为,我们不应该再居住在这里。”当这两位大臣说完这些话后,手按剑柄,倒退着离开。阿闍世感到惊恐害怕,对耆婆说:“你不帮我吗?”耆婆回答说:“大王,千万不要杀害母亲。”国王听到这些话后,感到懊悔并寻求救赎,立即放下了剑,停止了对母亲的杀害,命令内官:“把她关进深宫,不再允许她出来。”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闍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闍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勅大目揵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闍崛山沒,於王宮出。
韋提希被囚禁后,心中充满忧愁,面容憔悴;她远远地向耆闍崛山方向,向佛陀行礼,并说道:‘如来世尊在过去,总是派阿難来慰问我;现在我心中忧愁,世尊的威严重大,我无法见到;希望世尊能派目连和尊者阿難来与我相见。’说完这些话后,她悲伤地哭泣,泪水如雨,远远地向佛陀行礼。在她还未抬头的瞬间,那时世尊在耆闍崛山,知道了韋提希心中所想,便命令大目犍连和阿難从空中而来。佛陀从耆闍崛山消失,出现在王宫中。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在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韋提希行完礼抬起头,看到世尊釋迦牟尼佛,身体呈紫金色,坐在众多珍宝装饰的莲花上。目连侍立在左侧,阿難在右侧,釋梵護世和诸天神在虚空中,普遍降下天花,持以供养。韋提希见到佛世尊后,自行解开身上的瓔珞,全身投地,哭泣着向佛陀倾诉。她说道:‘世尊!我过去造了什么罪孽,生下了这个恶子?世尊又因什么因缘,与提婆達多成为眷属?恳请世尊为我详细讲述无忧无虑的地方,我将前往往生,不再留恋这个充满五浊十恶的閻浮提世界。这个污浊的地方,充满了地狱、饿鬼、畜生,聚集了许多不善之辈。愿我未来不再听到恶声,不见恶人。现在我向世尊五体投地,请求怜悯并忏悔。恳请佛日指导我如何观照那清淨的业处。’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花;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頗梨鏡;十方國土皆於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那时,世尊从眉间放出光芒,这光芒是金色的,照亮了十方无量的世界;光芒返回停留在佛顶,化作金色的平台,如同须弥山一般。十方的诸佛清净美妙的国土,都在这金台中显现出来。有的国土由七宝合成;有的国土完全是莲花;有的国土宛如自在天宫;有的国土像颇梨镜一样;十方的国土都在这金台中显现。有如此多的诸佛国土庄严而清晰可见,让韦提希得以见到。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韦提希对佛说:‘世尊!这些佛土虽然清净,都有光明;但我现在愿意生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在之处。只愿世尊,教导我如何思惟,如何正受。’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
那时,世尊微笑,五色光芒从佛口出,每道光芒都照在频婆娑罗王的头顶。那时大王虽然被幽禁,但心眼无障碍,远远地看见了世尊,用头和面部向世尊的足部行最高礼;自然而然地增进修行,成就了阿那含果。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那时,世尊对韋提希说:“你现在知道吗?阿弥陀佛离这里并不遥远;你应当专注心念,仔细观察那个国家中修行清净业的人。我现在为你详细讲述众多比喻,也是为了让未来的世界中所有普通人想要修行清净业,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往生那个国家的人,应当修行三种福德:第一,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心怀慈悲不杀害生命,修行十种善行。第二,接受并持守三皈依,具备众多戒律,不违反威仪。第三,发起菩提心,深信因果关系,诵读大乘经典,鼓励他人修行。这三件事被称为清净业。”
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佛告诉韋提希:“你现在知道吗?这三种行为,实际上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所有佛陀修行清净业的正确原因。”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佛对阿难和韋提希说:“仔细聆听,仔细聆听!好好思考这些教诲。如来现在为未来世界所有众生,被烦恼所困扰的人,讲述清净业。韋提希,你问得好!阿难,你应当接受并持守这些教诲,广泛地向众人宣扬佛的言教。如来现在教导韋提希和未来世界所有众生,观察西方的极乐世界。凭借佛的力量,你们将能够看到那个清净的国家,就像拿着明亮的镜子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看到那个国家的极妙乐事,心中充满欢喜,因此将立刻获得无生法忍。”
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佛陀告诉韋提希:“你是一个普通人,你的意识心王思想能力较弱,还没有得到天眼,不能远距离观察;然而,所有佛陀如来有特殊的方便手段,能让你得以见到。”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韋提希对佛陀说:“世尊!像我现在这样,是因为佛的力量才能看到那个国土。如果佛涅槃后,所有的众生,处于混乱和不善之中,被五种苦难所逼迫,他们又该如何看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呢?”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是為日想,名曰初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陀告诉韋提希:“你和所有众生都应该集中精神,将心念固定在一个地方,想象西方。如何进行想象?所有进行想象的人,除非是天生的盲人,所有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太阳落山。当太阳即将落山时,你应该开始想象,端正地面向西方坐着,仔细观察太阳,让你的心坚定不移,专注于想象不转移。当看到太阳快要落山时,它的形状就像悬挂的鼓。即使太阳已经落山,无论是闭眼还是睁眼,都应该保持清晰。这就是日想,称为初步的观察。进行这种观察的人,称为正确的观察。如果进行其他的观察,就称为不正当的观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初觀成已,次作水想。想見西方一切皆是大水,見水澄清,亦令明了,無分散意。既見水已,當起氷想。見氷映徹,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見琉璃地,內外映徹。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寶所成,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映琉璃地,如億千日,不可具見。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以七寶界,分齊分明,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花,又似星月,懸處虛空,成光明臺。樓閣千萬,百寶合成,於臺兩邊,各有百億花幢,無量樂器,以為莊嚴。八種清風從光明出,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是為水想,名第二觀。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時,恒憶此事。作此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初步的观想完成后,接下来进行水的观想。观想西方一切都是广阔的水域,看到水清澈透明,也要保持清晰明了,心无旁骛。看到水之后,应当产生冰的观想。看到冰层透明,接着进行琉璃的观想。这个观想完成后,会看到琉璃地面,内外都透明。下面有金刚七宝金幢支撑着琉璃地面。这些金幢有八个方向,八个棱角,每个棱角都完整无缺,每一面都是由各种宝物构成的,每一颗宝珠都发出千道光明,每一道光明都有八万四千种色彩,映照在琉璃地面上,就像千万个太阳,无法完全看清。琉璃地面上,用黄金绳索交错铺设,用七种宝物界定分明,每一种宝物中都有五百种色彩的光明。这些光明像花一样,又像星月,悬挂在虚空中,形成光明的台座。千万座楼阁,由各种宝物合成,在台座的两边,各有千亿花幢,无量的乐器,作为装饰。八种清风从光明中产生,吹动这些乐器,演奏出苦、空、无常、无我的声音,这就是水的观想,称为第二观。当这个观想完成时,要逐一清晰地观察,闭上眼睛和睁开眼睛时,都不让心念散失,除了吃饭的时间,要一直记住这件事。进行这种观想的人,称为正确的观想。如果进行其他的观想,就称为不正当的观想。'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水想成已,名為粗見極樂國地。若得三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是為地想,名第三觀。」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当水想完成后,这被称为对极乐世界地面的粗略观想。如果能够达到三昧的境界,那么对那个国土的观想将清晰明了,其美妙之处无法完全用言语表达。这是对地面的观想,称为第三观。'
佛告阿難:「汝持佛語,為未來世一切大眾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若觀是地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捨身他世,必生淨國,心得無疑。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陀告诉阿难:'你要保持佛陀的教诲,为未来世所有希望摆脱苦难的大众,讲述这种观想地面的方法。如果能够这样观想地面,就能消除八十亿劫的生死罪业。舍弃此身,转生到他世,必定能够生于清净的佛国,心中将不再有任何疑惑。进行这种观想的人,称为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就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樹者,一一觀之,作七重行樹想。一一樹高八千由旬,其諸寶樹,七寶花葉無不具足。一一華葉,作異寶色。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地面的观想完成后,接下来观想宝树。观想宝树时,要逐一观想,想象它们排列成七重行树。每棵树高达八千由旬,所有的宝树都具备七宝花叶,无一不齐全。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呈现出不同的宝石色彩。'
琉璃色中出金色光;頗梨色中出紅色光;馬腦色中出車璩 光;車璩 色中出綠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眾寶以為映飾。妙真珠網彌覆樹上,一一樹上有七重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如梵王宮。
在琉璃的青色中散发出金色的光芒;在頗梨的色泽中散发出红色的光;在马脑石的色泽中散发出车璩的光;在车璩的色泽中散发出绿色真珠的光;珊瑚和琥珀等所有珍宝都用来装饰和映衬。奇妙的真珠网覆盖在树上,每棵树上都有七层网,每层网之间有五百亿座美妙的花宫殿,就像大梵天王的宫殿一样。
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有五百億釋迦毘楞伽摩尼寶以為瓔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猶如和合百億日月,不可具名,眾寶間錯色中上者。此諸寶樹,行行相當,葉葉相次,於眾葉間生諸妙花,花上自然有七寶果。一一樹葉,縱廣正等二十五由旬;其葉千色有百種畫,如天纓珞;有眾妙華,作閻浮檀金色;如旋火輪,宛轉葉間,踊生諸果,如帝釋瓶;有大光明,化成幢幡無量寶蓋。是寶蓋中,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亦於中現。見此樹已,亦當次第一一觀之,觀見樹莖、枝葉、華果,皆令分明。是為樹想,名第四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天界的童子们自然而然地存在于其中,每一个童子都佩戴着五百亿颗释迦毗楞伽摩尼宝珠作为璎珞;这些摩尼宝珠的光明能照耀百由旬远,就像亿万日月的光辉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其美丽无法用言语形容,是所有珍宝中最为上等的。这些宝树排列整齐,叶子相互紧挨,每片叶子之间都生长着各种奇妙的花朵,花朵上自然地结出了七宝果实。每片树叶的长和宽都是二十五由旬,叶子上有千种颜色和百种图案,就像天上的璎珞;还有许多奇妙的花朵,呈现出閻浮檀金的色泽;它们像旋转的火轮,在叶子之间旋转,自然地生长出果实,就像帝释天的宝瓶;它们发出巨大的光明,变化成无数的幢幡和宝盖。在这些宝盖中,映照出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佛事;十方的佛国也在其中显现。看到这些树之后,也应该依次逐一地观想它们,观想树干、枝叶、花朵和果实,都要清晰明了。这是树想,被称为第四观。进行这种观想的人,被称为正观。如果进行其他的观想,就被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樹想成已,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分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寶色。黃金為渠,渠下皆以雜色金剛以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花,一一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復有讚歎諸佛相好者。從如意珠王踊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讚念佛、念法、念僧,是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当树想完成后,接下来应当观想水。想要观想水,极乐世界有八个池塘的水。每一个池塘的水都是由七宝构成的;这些宝物柔软,源自如意珠王,分为十四条支流;每一条支流都呈现出七宝的颜色。黄金制成的渠道,渠道下方都是由杂色金刚作为底沙。每一个池塘中都有六十亿朵七宝莲花,每一朵莲花都是圆形的,大小相等,直径为十二由旬。摩尼宝珠的水在花间流动,沿着树木上下。水声细腻动听,讲述着苦、空、无常、无我、各种波罗蜜,还有赞美佛陀相好的声音。从如意珠王涌出的金色微妙光明,这光明化为百宝色的鸟,和谐地鸣唱着,持续地赞念佛、法、僧,这就是八功德水的观想,称为第五观。进行这种观想的人,称为正观。如果进行其他的观想,就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此想成已,名為粗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是為總觀想,名第六觀。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在众多宝国的土地上,每一个世界都有五百亿座宝楼,这些楼阁中居住着无量的天神,他们演奏着天界的音乐。还有乐器悬挂在虚空之中,就像天界的宝幢一样,不需敲击便能发出声音。这些声音都在讲述着对佛、法、僧的念诵。当这个想法实现时,被称为粗略地见到了极乐世界的宝树、宝地、宝池,这是总观想,也就是第六观。如果能够见到这些,就能消除无量亿劫的极重恶业,死后必将生于那个国家。进行这种观想的人,被称为正观。如果用其他方式观想,就被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可為比。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将要为你们分别解释的消除苦恼的方法,你们要记住并广泛地为大众分别解释。'当佛陀说这些话的时候,无量寿佛站立在空中,观世音和大势至这两位大士分别侍立在左右。他们发出的光明非常强烈,无法完全看清,其光辉之盛,是千万倍的閻浮檀金色也无法比拟的。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韋提希见到无量寿佛后,恭敬地接足作礼,向佛问道:'世尊,我因佛的力量得以见到无量寿佛和两位菩萨,未来的众生应当如何观想无量寿佛和两位菩萨呢?'
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於七寶地上作蓮花想,令其蓮花一一葉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一一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有八萬四千大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釋迦毘楞伽摩尼寶以為其臺;此蓮花臺,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以為交飾。於其臺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縵如夜摩天宮,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臺,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花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是為花座想,名第七觀。
佛陀告诉韋提希:'想要观想那位佛陀,应当发起想念,在七宝地面上想象莲花,使每片莲叶呈现出百宝之色。莲叶上有八万四千条脉络,如同天上的图画;每条脉络发出八万四千道光芒,清晰可见,使所有这些都能被看到。较小的花瓣,长宽各为二百五十由旬;这样的莲花有八万四千片大叶,每片叶子之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作为装饰。每颗摩尼珠发出千道光明,光明如盖,由七宝合成,遍布整个地面。以释迦毘楞伽摩尼宝作为其台座;这个莲花台,由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交织装饰。在台座上,自然形成了四根宝幢,每根宝幢如同百千万亿须弥山;宝幢上的宝幔如同夜摩天宫,还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作为装饰。每颗宝珠发出八万四千道光,每道光呈现出八万四千种不同的金色,这些金色遍布其宝土,处处变化,各自展现出不同的形态;有的变成金刚台,有的化作真珠网,有的变为杂花云,在十方随意变化,进行佛事,这就是花座的观想法,称为第七观。'
佛告阿難:「如此妙花,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妙花座想。作此想時不得雜觀;皆應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一一光,一一臺,一一幢,皆令分明,如於鏡中自見面像。此想成者,滅除五百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陀告诉阿难:‘这些奇妙的花,是法藏比丘凭借他的愿力所创造的。如果想要忆念那位佛陀,应当首先想象这些美妙的花座。在想象这些花座时,不要有杂乱的观察;应该逐一细致地观察每一片叶子、每一颗珠子、每一束光、每一个台座、每一个幢幡,使它们都清晰可见,就像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当这个想象完成时,可以消除五百亿劫的生死罪孽,必将往生极乐世界。进行这种观察的人,被称为正观。如果用其他方式观察,就被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像既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縵彌覆樹上,眾寶羅網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在看到这些景象之后,接下来应当想象佛陀。为什么这么说呢?所有佛陀都是法界之身,遍及所有众生的心中;因此,当你们心中想象佛陀时,这个心就具备了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这个心在作佛,这个心就是佛。所有佛陀的正遍知海,都是从心想中生出的,因此应当一心一意地专注,仔细观察那位佛陀、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想象佛陀时,首先应当想象。无论闭眼还是睁眼,都能看到一尊宝像,它的颜色像閻浮檀金,坐在花上。宝像坐下之后,心眼得以开启,清晰地看到极乐世界的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排列成行,诸天的宝縵覆盖在树上,众多宝网布满整个虚空。看到这些景象后,要使它们极为清晰,就像观察掌中之物一样。在看到这些之后,还应当再想象一朵大莲花在佛陀的左边,与之前的莲花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
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放金光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妙光;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鳧鴈、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恒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捨,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麁想見極樂世界。是為想像,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再次想象一朵巨大的莲花在佛的右边,想象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坐在左边的莲花座上,也发出金色的光芒,与之前没有区别。想象一尊大势至菩萨像坐在右边的莲花座上。当这个想象完成时,佛菩萨像都发出奇妙的光芒;那光芒是金色的,照亮了所有的宝树。每棵树下也有三朵莲花,每朵莲花上各有一尊佛和两尊菩萨像,遍布那个国家。当这个想象完成时,修行者应当听到水流、光明以及所有宝树、野鸭、鸳鸯都在讲述妙法。无论是出定还是入定,总是能听到妙法。修行者所听到的,在出定的时候要记忆并受持,不放弃,使其与修多罗相合。如果不符合,就称为妄想;如果符合,就称为粗略的想法,见到极乐世界。这是想象,称为第八观。做这种观想的人,可以消除无量亿劫的生死之罪,在现世中得到念佛三昧。做这种观想的人,称为正观。如果做其他观想,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佛眼清淨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但當憶想令心明見。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当这个想法实现后,接下来应当进一步观想无量寿佛的身相和光明。阿难,你应当知道!无量寿佛的身体,就像百千万亿夜摩天的閻浮檀金色。佛身高达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的白毫向右旋转,如同五座须弥山。佛的眼睛清净如同四大海水,清澈明亮。身体的每一毛孔都散发出光明,如同须弥山。那位佛的圆光如同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在圆光之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的化佛;每一个化佛,也有众多无数的化菩萨,作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中又各有八万四千光明;每一个光明都普遍照耀十方世界,念佛的众生被摄取而不舍。那些光相好以及化佛,无法完全描述;只需用心观想,让心明亮地看到。’
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見。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受記。是為遍觀一切色想,名第九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能够见到这个景象的人,就等于见到了十方世界的所有佛陀。因为见到了佛陀,所以被称为念佛三昧。进行这种观想的人,被称为观想所有佛的身体,因为观想佛的身体,也就能看到佛的心。所有佛的心是大慈悲,以无缘慈来接纳所有众生。进行这种观想的人,舍弃了自己的身体,转世到其他世界,在所有佛的面前,获得了无生忍。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集中精神,仔细观察无量寿佛。观察无量寿佛,从一种相好开始,只观察眉间的白毫,让它非常清晰明了。看到眉间白毫相的人,八万四千种相好自然就会看到。看到无量寿佛的人,就等于见到了十方世界的无量诸佛;因为见到了无量诸佛,所以诸佛会直接出现在面前,接受预言。这就是全面观察所有色想,被称为第九观。进行这种观想的人,被称为正观。如果进行其他的观想,就被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此菩薩身長八十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頂上毘楞伽摩尼妙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界。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你们已经清晰地见到了无量寿佛,接下来也应该观想观世音菩萨。这位菩萨的身体高达八十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的由旬,身体呈现紫金色,头顶有肉髻,颈部有圆光,每一面都宽广达百千由旬。在圆光之中有五百个化身佛,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每一个化身佛都有五百位菩萨和无量的天神作为侍者。观世音菩萨全身的光中显现出五道众生,所有色相都在其中显现。菩萨头顶的毗楞伽摩尼宝珠,作为天冠。天冠中有一尊站立的化身佛,高达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的面容如同阎浮檀金的色泽;眉间的白毫相具有七宝的颜色,放射出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种光明中都有无量无数的百千化身佛;每一个化身佛都有无数的化身菩萨作为侍者,自在地变现,遍满十方世界。’
臂如紅蓮花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彌滿。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观世音菩萨的手臂颜色如同红莲花,散发着八十亿微妙的光明,这些光明化作瓔珞装饰。这些瓔珞中普遍显现出一切庄严的事物。菩萨的手掌呈现出五百亿种不同的莲花色彩;每只手的十指端,每个指端上都有八万四千幅画,这些画如同印章上的纹样。每一幅画又包含八万四千种色彩;每一种色彩又发出八万四千道光,这些光柔和而普遍照耀着一切,用这些宝手来接引众生。当菩萨抬起脚时,足底有千辐轮相,自然变化成五百亿光明台。当菩萨放下脚时,有金刚摩尼花遍布,使得一切处所都充满了这些花朵。菩萨其余的身体特征,各种美好都完全具备,与佛无异,只有头顶的肉髻和无见顶相,不及世尊。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真实的色身相,称为第十观。
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當作是觀。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若有欲觀觀世音菩薩者,當先觀頂上肉髻,次觀天冠。其餘眾相亦次第觀之,悉令明了,如觀掌中。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陀告诉阿难:“如果想要观想观世音菩萨,应当这样观想。这样观想的人不会遇到各种灾祸,能够净化业障,消除无数劫的生死罪孽。这样的菩萨,仅仅听到他的名字,就能获得无量的福报,更何况是深入观想呢!如果想要观想观世音菩萨,应当先观想他头顶的肉髻,然后观想他的天冠。其他的各种相貌也依次观想,使它们都清晰明了,就像观看掌中之物一样。这样观想的人,被称为正观。如果用其他方式观想,就被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二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蓮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臺。一一臺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相,皆於中現。頂上肉髻如鉢頭摩花。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餘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接下来观想大势至菩萨。这位菩萨的身体大小和观世音菩萨一样,他的圆光面各为二百二十五由旬,照耀的范围达到二百五十由旬。他全身的光明照耀十方世界,呈现紫金色。有缘的众生都能看到。只要看到这位菩萨一个毛孔的光明,就能看到十方无量诸佛的清净妙光,因此称这位菩萨为无边光。他用智慧光普照一切,使众生远离三恶道,获得无上的力量,因此称这位菩萨为大势至。这位菩萨的天冠上有五百朵宝莲花;每朵宝莲花上有五百个宝台。在每一个宝台中,十方诸佛的清净妙土的广阔景象,都在其中显现。他头顶的肉髻像鉢头摩花。在肉髻上有一个宝瓶,里面盛满了光明,普遍显现佛事。其他的身相和观世音菩萨一样,没有差别。”
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地動處各有五百億寶花。一一寶花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側塞空中坐蓮華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作此觀者,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是為觀大勢至色身相。觀此菩薩者名第十一觀,除無數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遊諸佛淨妙國土。此觀成已,名為具足觀觀世音及大勢至。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当这位菩萨行走时,十方世界的一切都会震动,每当大地震动的地方,都会有五百亿朵宝花。每一朵宝花都装饰得高大而显眼,就像极乐世界一样。当这位菩萨坐下时,七宝国土会同时震动。从下方的金光佛剎,到上方的光明王佛剎,在这些佛剎之间,有无量尘数的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都聚集在极乐世界,坐在莲花座上,充满空中,讲述妙法,救度苦难众生。进行这种观想的人,被称为见到大势至菩萨;这是观察大势至菩萨色身相的方法。观察这位菩萨的人,称为第十一观,可以消除无数劫阿僧祇的生死之罪;进行这种观想的人不会投胎,而是经常游历于诸佛的清净美妙的国土。当这种观想完成后,就称为完全观察了观世音和大势至。进行这种观想的人,称为正观。如果进行其他的观想,则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時當起想作心,自見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蓮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眼目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皆演妙法,與十二部經合。若出定時憶持不失。見此事已,名見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是為普觀想,名第十二觀。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及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当你们看到这些景象时,应当在心中产生想象,自己出生在西方的极乐世界,在莲花中结跏趺坐,想象莲花闭合,想象莲花开放。当莲花开放时,想象有五百种颜色的光明照耀在自己身上;想象眼睛睁开,看到佛菩萨遍布整个虚空,水鸟、树林以及所有的佛,他们发出的声音都在讲述深奥的法门,与十二部经文相符合。如果从定中出来,要持续记忆并保持不失。看到这些景象后,就称为见到了无量寿佛的极乐世界。这是普遍的观想法,称为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常常来到修行者的所在地。进行这种观想的人,称为正观。如果进行其他的观想,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無量福,況復觀佛具足身相!阿彌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花,如上所說。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是為雜想觀,名第十三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如果想要真诚地向往西方,首先应当观想一丈六尺高的佛像在池水上。如之前所说,无量寿佛的身量无边,不是凡夫的心力所能达到的。但是,由于那位如来的宿愿力,有心念观想的人必定能够实现。仅仅观想佛像就能获得无量的福报,更何况是观想佛的完整身相!阿弥陀佛具有如意的神通力,在十方世界中自在地变化现身。有时显现为巨大的身体,充满整个虚空;有时显现为较小的身体,一丈六尺或八尺。所有显现的形象都是真金色,头顶的圆光、化身的佛以及宝莲花,如上文所述。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所有地方与众生同在,只需观察他们的头部,就能知道是观世音菩萨,是大势至菩萨,这两位菩萨协助阿弥陀佛,普遍教化一切众生。这是杂想观,称为第十三观。进行这种观想的人,称为正观。如果进行其他的观想,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分为九个等级。其中上品上生的人,如果众生希望生到那个国土,发起三种心,就能往生。哪三种心呢?一是至诚心,二是深心,三是回向发愿心。具备这三心的人,必定能生到那个国土。还有三种众生,也能往生。哪三种呢?一是怀有慈心不杀生,并且具备各种戒行。二是阅读和背诵大乘方等经典。三是修行六念,并且发愿往生那个佛国。具备这些功德,从一天到七天,就能往生。当生到那个国土时,因为这个人精进勇猛,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无数化佛,千百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手持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一同来到行者面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阿弥陀佛放出无量的光明,照耀着修行者的身体,与众多菩萨一同伸手迎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数的菩萨,都赞美修行者,鼓励他的心志。修行者见到这一切,心中充满欢喜,跳跃不已。他看到自己的身体乘坐在金刚台上,跟随在佛的后面,就像弹指一挥间,便往生到了那个国土。往生到那个国土之后,他看到了佛的色身和各种相貌都完美无缺,也看到了各位菩萨的色相同样完美无缺。光明照耀的宝林中,正讲述着深奥的法门。听到这些法门后,修行者立刻领悟了无生法忍。在极短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诸佛的世界,遍历了十方世界,在每位佛前依次接受了预言。返回到自己原本的国土,他获得了无量的百千陀罗尼门,这就是所谓的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花,經宿即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或诵读方等经典。他们善于理解教义的深意,对于至高无上的真理心无动摇,深信因果律,不诋毁大乘佛法;凭借这些功德,他们祈愿往生极乐世界。当这样的修行者生命即将终结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来到修行者面前,称赞说:‘法子!你修行大乘,理解至高无上的真理,因此我现在来迎接你。’与千化身佛同时伸手。修行者看到自己坐在紫金台上,双手合十,交叉手指,赞美诸佛,就像一念之间,就往生到了那个国土的七宝池中。这紫金台宛如一朵大宝花,经过一夜就开放了。修行者的身体呈现紫磨金色,足下也有七宝莲花。佛和菩萨都放出光明,照耀着修行者的身体,使他的眼睛立刻明亮。由于之前的宿习,他普遍听到了众多的声音,都在讲述深奥的至高无上的真理。他从金台上下来,向佛合掌,赞美世尊。经过七天,他适时地达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了不退转的境界。适时地,他能够飞往十方,经历诸佛的世界,修习各种三昧。经过一小劫,他获得了无生法忍,直接受到预言,这就是所谓的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彼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并大勢至,與諸眷屬持金蓮華,化作五百化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所谓上品下生,是指那些深信因果律、不诋毁大乘佛法、发起追求最高境界道路之心志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功德,回向并发愿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当这样的修行者生命即将结束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及众多随从,手持金色莲花,化作五百位化佛,前来迎接这位修行者。这五百位化佛同时伸出手,称赞说:‘法子,你现在已经清净,发起了无上道心,我来迎接你。’在看到这一幕时,修行者会看到自己的身体坐在金色莲花上。坐下后,莲花闭合,随佛陀之后,即刻往生到七宝池中。经过一天一夜,莲花开放,七天之内得以见到佛。虽然见到了佛的身体,但对于佛的种种美好特征,心中还不是很清楚,直到二十一天后才完全明了。听到所有的声音都在演说深奥的佛法。游历十方世界,供养所有佛陀。在各位佛陀面前听到极为深奥的法门,经过三个小劫,获得百法明门,安住在欢喜之地。这就是上品下生者的境界。这被称为上辈生的观想,是第十四观。进行这种观想的人,被称为具有正观。如果进行其他的观想,则被称为邪观。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中品上生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有人能够遵守五戒,持守八戒斋,修行各种戒律,不犯下五逆罪,没有其他重大的恶行;以这些善行作为根基,发愿希望往生西方的极乐世界。当修行者临近生命终结时,阿弥陀佛和众多比丘,以及随从们会围绕在他周围,放出金色的光芒照耀到他所在的地方,向他讲述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赞美出家能够远离众多苦难。修行者见到这些景象后,心中充满极大的喜悦。他看到自己的身体坐在莲花台上,长跪着合掌向佛行礼。在还没有抬头的瞬间,他就已经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莲花随即开放。当莲花盛开时,他听到众多的声音在赞美四圣谛,立刻就获得了阿罗汉的境界,具备了三明、六通和八解脱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戒香薰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花上,蓮花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花乃敷。花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所谓中品中生,指的是那些众生,如果能够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持守八戒斋,或者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持守沙弥戒,或者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持守具足戒,并且威仪无缺。以这样的功德,回向发愿希望往生极乐世界。戒律的香气熏陶修行,当这样的行者生命即将结束时,会看到阿弥陀佛和其眷属放出金色的光芒,手持七宝莲花来到行者面前,行者会听到空中有声音称赞说:‘善男子!因为你是善人,顺应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教导,所以我来迎接你。’行者会看到自己坐在莲花上,莲花随即合拢,便在西方的极乐世界中诞生。在宝池中,经过七天莲花才开放。莲花开放后,行者睁开眼睛,双手合十,赞美佛陀。听到佛法后心生欢喜,获得须陀洹的果位,经过半劫便成就阿罗汉;这就是所谓的中品中生。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義,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經七日,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名第十五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中品下生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有人是善良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孝顺父母,行为符合世间的仁义,当这个人生命即将结束时,遇到了一个好导师,这位导师会向他详细讲述阿弥陀佛的国土以及那里的快乐之事,也会讲述法藏比丘的四十八大愿。听到这些后,他不久就去世了。就像一个强壮的人弯曲和伸直手臂那样快,他就转生到了西方的极乐世界。在那里生活了七天后,他遇到了观世音和大势至,听到佛法后感到非常高兴,得到了须陀洹的果位。过了一小劫,他成为了阿罗汉。这就是中品下生者的称呼。这被称为中等层次的修行想法,是第十五观。进行这种观想的人,被称为持有正确观念。如果持有其他观念,则被称为持有错误观念。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讚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却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讚言:『善哉!善男子!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花,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花乃敷。當花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得聞佛名、法名及聞僧名,聞三寶名即得往生。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下品上生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些众生做了很多的恶事,虽然他们没有诽谤方等经典,但这些愚昧的人做了很多恶行,没有感到羞愧和后悔。当他们生命即将结束时,遇到了一个好导师,这位导师会称赞大乘十二部经的名称。因为听到了这些经文的名字,消除了千劫的重罪。智者又教导他们合掌叉手,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念诵佛的名号,消除了五十亿劫的生死之罪。那时,佛就派遣了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来到修行者面前,称赞说:“好极了,善男子!因为你念诵佛的名号,所有的罪都消除了,我来迎接你。”说完这些话后,修行者就看到了化佛的光明,充满了他的房间,看到后感到非常高兴,然后就去世了。他乘坐宝莲花,跟随化佛,生在宝池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莲花才开放。当莲花开放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放出大光明,站在他面前,为他讲述深奥的十二部经。听到后,他信服并理解了,发起了追求最高境界的心志。经过十小劫,掌握了百法明门,进入了初地;这就是下品上生者的称呼;听到佛的名字、法的名字和僧的名字,听到三宝的名字就能往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法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經於六劫,蓮花乃敷。當華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有些众生,破坏了五戒、八戒和具足戒,这些愚昧的人,偷盗僧众共有的物品,盗取在场僧侣的物品,不纯净地说法,没有羞愧之心,用各种恶行来装饰自己。这样的罪人,因为恶业应当堕入地狱。当他们生命即将结束时,地狱的烈火同时到来,如果遇到具有大慈悲的善知识,就会立即赞颂阿弥陀佛的十种力量和威德,广泛赞美那位佛的光明和神力,也赞颂戒律、定力、智慧、解脱和解脱知见。这个人听到这些后,消除了八十亿劫的生死之罪。地狱的猛烈火焰变成了凉风,吹拂着天上的花。每朵花上都有化身的佛和菩萨,迎接这个人。在一瞬间,他就能往生到七宝池中的莲花里,经过六劫,莲花才开放。当莲花开放时,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用梵音安慰这个人,为他讲述大乘的深奥经典。听到这个法后,他立刻发起了追求最高境界的心志。这就是所谓的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當花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即為其人廣說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佛陀告诉阿难和韋提希:‘那些下品下生的众生,可能曾经造作不善的业,犯下五逆、十恶等种种不善之行。这些愚昧的人因为恶业,本应堕入恶道,经历多个劫数,遭受无尽的痛苦。当这些愚人临近生命终结时,如果遇到善知识,给予他们种种安慰,向他们讲述深奥的佛法,教导他们念佛。那些人因为痛苦逼迫,无法专心念佛。善友会告诉他们:‘如果你不能念诵那位佛的名号,就应该虔诚地归依无量寿佛。’以至诚的心,持续不断地念诵,念满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因为称念佛的名号,每一念都能消除八十亿劫的生死罪业。生命终结时,他们会看到金莲花,像太阳一样,出现在他们面前,只需一念之间,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在莲花中度过十二大劫,莲花才会开放。当莲花开放时,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会以大悲之心,为他们广泛讲述实相,消除罪业。听到这些教法后,他们会心生欢喜,立刻发起菩提心;这就是所谓的下品下生者。这种观想法,称为下辈生想,是第十六观。
爾時世尊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那时,世尊在讲述这些话语时,韋提希和她的五百名侍女听到佛陀所说的,立刻就见到了极乐世界的广阔和长远的景象,得以见到佛的身体以及两位菩萨。她们心中充满了欢喜,感叹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顿时大彻大悟,获得了无生忍的境界。这五百名侍女发起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希望往生到那个国家。世尊对她们全部授记,她们都将往生到那里,并且在那里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的诸天,发起了无上道心。
爾時阿難,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無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那时,阿难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前对佛说:‘世尊!这部经应该叫什么名字?这个法门的要点应该如何受持?’佛告诉阿难:‘这部经叫做《观极乐世界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叫做《净除业障生诸佛前》。你应当受持它,不要让它遗失!修行这个三昧的人,现在就能见到无量寿佛和两位大士。如果善男子和善女人,只是听到佛的名字、两位菩萨的名字,就能除去无量劫的生死之罪,更何况是记忆和念诵!如果念佛的人,应当知道这个人就是人间的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他的至高无上的朋友,应当坐在道场,生于诸佛之家。’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佛陀告诉阿难:‘你要好好记住这些话。记住这些话,就是记住了无量寿佛的名号。’
佛說此語時,尊者目連、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佛陀说这些话的时候,尊者目连、尊者阿难以及韋提希等人,听到佛陀所说的,都非常欢喜。
爾時世尊,足步虛空,還耆闍崛山。爾時,阿難廣為大眾說如上事。無量人、天、龍、神、夜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禮佛而退。
那时,世尊步行于虚空之中,返回耆闍崛山。那时,阿难广泛地向大众讲述了上述的事情。无量的人类、天神、龙、神灵、夜叉,听到佛陀所说的,都非常欢喜,向佛行礼后退去。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