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後秦 鳩摩羅什譯10卷CBETA T0227大于一万字 15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四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歎淨品第九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淨甚深。」佛言:「淨故。」「世尊!是淨明。」佛言:「淨故。」「世尊!是淨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無色界。」佛言:「淨故。」「世尊!是淨無垢無淨。」佛言:「淨故。」「世尊!是淨無得無果。」佛言:「淨故。」「世尊!是淨不作不起。」佛言:「淨故。」「世尊!是淨無知。」佛言:「淨故。」「世尊!是淨不知色,不知受、想、行、識。」佛言:「淨故。」「世尊!般若波羅蜜於薩婆若不增不減。」佛言:「淨故。」「世尊!般若波羅蜜淨故,於法無所取。」佛言:「淨故。」
那时候,舍利弗对佛说:“世尊!这个清净非常深奥。”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世尊!这个清净很明亮。”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世尊!这个清净不产生欲望的世界,不产生有形的世界,也不产生无形的世界。”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世尊!这个清净没有污秽,也没有清净。”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世尊!这个清净没有得到,也没有结果。”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世尊!这个清净不做,也不起。”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世尊!这个清净没有知识。”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世尊!这个清净不知道形态,也不知道感受、思考、行为、认知。”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世尊!般若波罗蜜在薩婆若中不增加也不减少。”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世尊!般若波罗蜜因为清净,对法没有所取。”佛说:“因为它是清净的。”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我淨故,色淨。」佛言:「畢竟淨故。」「世尊!我淨故,受、想、行、識淨。」佛言:「畢竟淨故。」「世尊!我淨故,果淨。」佛言:「畢竟淨故。」「世尊!我淨故,薩婆若淨。」佛言:「畢竟淨故。」「世尊!我淨故,無得無果。」佛言:「畢竟淨故。」「世尊!我無邊故,色無邊。」佛言:「畢竟淨故。」「世尊!我無邊故,受、想、行、識無邊。」佛言:「畢竟淨故。」「世尊!如是,如是,名菩薩般若波羅蜜耶?」「須菩提!畢竟淨故。」「世尊!般若波羅蜜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佛言:「畢竟淨故。」「世尊!菩薩若如是亦分別,即失般若波羅蜜,即遠般若波羅蜜。」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從名相故生著。」「希有,世尊!善說般若波羅蜜中著。
当时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因为我清净,所以色身也清净。”佛说:“最终是因为清净。”“世尊!因为我清净,所以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清净。”佛说:“最终是因为清净。”“世尊!因为我清净,所以果报也清净。”佛说:“最终是因为清净。”“世尊!因为我清净,所以智慧也清净。”佛说:“最终是因为清净。”“世尊!因为我清净,所以没有得到也没有果报。”佛说:“最终是因为清净。”“世尊!因为我无限,所以色身也无限。”佛说:“最终是因为清净。”“世尊!因为我无限,所以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无限。”佛说:“最终是因为清净。”“世尊!这样,这样,是称为菩萨的般若波罗蜜吗?”须菩提说:“最终是因为清净。”“世尊!般若波罗蜜不是此岸,不是彼岸,也不是中间。”佛说:“最终是因为清净。”“世尊!如果菩萨这样还有分别,就会失去般若波罗蜜,就会远离般若波罗蜜。”佛说:“很好,很好!须菩提!因为名相而生执着。”“难得,世尊!您能如此善于讲解般若波罗蜜中的执着。”
爾時舍利弗語須菩提:「何因緣故,名為著?」「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分別色空,即名為著;分別受、想、行、識空,即名為著;分別過去法、未來法、現在法,即名為著。初發心菩薩,得若干福德,即名為著。」
那时候,舍利弗问舍菩提:“什么原因叫做执著?”舍菩提回答:“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对色相和空性有所分别,这就叫做执著;他们对受、想、行、识的空性有所分别,这也叫做执著;他们对过去的法、未来的法、现在的法有所分别,这同样叫做执著。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如果对所得的福德有所执著,那也叫做执著。”
釋提桓因問須菩提言:「何因緣,是事名為著?」「憍尸迦!是人分別是心,以是心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憍尸迦!心性不可迴向。是故,菩薩若欲教他化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諸法實相,示教利喜。如是則不自傷,是佛所許,是佛所教。善男子、善女人,亦離諸著。」
释迦牟尼问须菩提说:“什么原因,这事被称为执著?”须菩提回答:“释迦牟尼!这个人用他的心去思考,用这个心去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最高的智慧和觉悟)。释迦牟尼!心的本性是不能被追求的。因此,菩萨如果想要教导他人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该按照所有事物的真实面貌,去教导他人,使他们感到快乐。这样做就不会自我伤害,这是佛祖所允许的,也是佛祖所教导的。善男子、善女人,也应该远离所有的执著。”
爾時佛讚須菩提言:「善哉,善哉!汝能示諸菩薩著法。須菩提!我當更說微細著法。汝今善聽!」須菩提言:「唯然受教。」
那时候,佛对须菩提赞扬说:“很好,很好!你能向所有的菩萨展示如何理解佛法。须菩提!我现在要进一步讲解这个微妙的佛法,你现在要好好听!”须菩提回答说:“我会如实接受教导。”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取相念諸佛,隨所取相,皆名為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有無漏法,皆隨喜。隨喜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亦是著。何以故?須菩提!諸法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不可取相,不可緣,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覺,不可知,不可迴向。」
佛说:“如果有善良的男子、女子,他们以各种方式念诵诸佛,无论他们采取何种方式,都被称为执着。对于过去、未来、现在的所有佛以及他们的无漏法,他们都会感到欢喜。感到欢喜后,他们会将这种欢喜转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这也被称为执着。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所有的法性,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也不属于现在,不能以任何形象来描绘,不能以任何因缘来联系,不能看见,不能听见,不能感觉,不能知道,也不能转向。”
「世尊!是諸法性甚深。」佛言:「畢竟離故。」「世尊!我敬禮般若波羅蜜。」佛言:「佛得是無作法故。」「世尊!佛得一切法如是。」「須菩提!如來得一切法。須菩提!法性唯一,無二無三,是性亦非性非作。須菩提!菩薩能如是知,則離諸著。」
"世尊!所有的法则都非常深奥。"佛说:"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绝对的。""世尊!我尊敬般若波罗蜜。"佛说:"佛得到这个是因为它是无为的法则。""世尊!佛得到所有的法则都是这样。""须菩提!如来得到所有的法则。须菩提!法则的本质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也没有第三个,这个本质既是存在又是不存在。须菩提!如果菩萨能够这样理解,那么他就能摆脱所有的执着。"
「世尊!般若波羅蜜甚為難知。」「須菩提!無有知者故。」「世尊!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須菩提!般若波羅蜜不可以心知故。」「世尊!般若波羅蜜無所作。」「須菩提!作者不可得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非常难以理解。”“须菩提!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世尊!般若波羅蜜无法用思维去揣测。”“须菩提!因为般若波羅蜜不能用心去理解。”“世尊!般若波羅蜜无所作为。”“须菩提!因为作为的人无法得到。”
「世尊!菩薩當云何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若菩薩不行色,即行般若波羅蜜。不行受、想、行、識,即行般若波羅蜜。若不行色不滿足,即行般若波羅蜜。不行受、想、行、識不滿足,即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色不滿足則非色,受、想、行、識不滿足,則非識。若能如是行不滿足相,即行般若波羅蜜。」
"世尊,菩萨应该如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呢?" "须菩提,如果菩萨不执着于形色,就是在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执着于感受、思维、行为、识别,就是在修行般若波罗蜜。如果对形色没有满足感,就是在修行般若波罗蜜。对感受、思维、行为、识别没有满足感,就是在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形色没有满足感,就不会执着于形色,对感受、思维、行为、识别没有满足感,就不会执着于识别。如果能这样不执着于满足感,就是在修行般若波罗蜜。"
須菩提言:「希有,世尊!於諸著中,說無所著。」「須菩提!若菩薩不行色,不著相,即行般若波羅蜜。不行受、想、行、識,不著相,即行般若波羅蜜。菩薩如是行於色不生著,於受、想、行、識不生著,於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不生著,乃至薩婆若亦不生著。何以故?過諸著故,名無礙薩婆若。須菩提!菩薩欲過諸著,應如是思惟般若波羅蜜。」
须菩提问道:“世尊,你在所有的教诲中,都强调不应该执着于任何事物。”佛陀回答:“须菩提,如果菩萨不执着于形色,不执着于外貌,那他就在修行般若波罗蜜。如果他不执着于感受、思考、行为和认知,那他就在修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应该在对形色、感受、思考、行为和认知的理解中,不产生任何执着,对于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也不产生执着,甚至对于般若波罗蜜也不产生执着。为什么呢?因为超越所有的执着,就是无障碍的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如果菩萨想要超越所有的执着,就应该这样修行般若波罗蜜。”
須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是法甚深。若說不減,不說亦不減。若說不增,不說亦不增。」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如佛盡壽稱讚虛空。虛空不減,不稱讚亦不減;稱讚不增,不稱讚亦不增。須菩提!譬如稱讚幻所化人亦不喜,不稱讚亦不瞋。須菩提!諸法性亦如是。若說亦不增,不說亦不減。」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这个法理非常深奥。无论说与不说,都不会减少它的价值。无论说与不说,都不会增加它的价值。”佛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须菩提!就像佛一生都在赞美虚空,虚空的本质不会因为赞美而减少,也不会因为不赞美而减少;同样,虚空的本质也不会因为赞美而增加,也不会因为不赞美而增加。须菩提,就像赞美幻化的人并不会感到高兴,不赞美也不会生气。须菩提,所有的法性也是这样,无论说与不说,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世尊!菩薩所為甚難。修行般若波羅蜜時,心無增減,亦不退不轉。世尊!修習般若波羅蜜,如修習虛空。世尊!菩薩為度一切眾生故,發大莊嚴,應當敬禮。世尊!菩薩為眾生故,發大莊嚴,如人與虛空共鬪。世尊!菩薩為眾生故,發大莊嚴,如人與虛空諍訟。世尊!是菩薩名為發大莊嚴。世尊!菩薩為眾生故,發大莊嚴,如人欲舉虛空。世尊!是菩薩名為度精進彼岸,名為勇健,名為同虛空諸法,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菩萨的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在修行般若波罗蜜的时候,他的心没有增减,也不会退缩或转变。世尊,修習般若波罗蜜就像修習虚空一样。世尊,菩萨为了度过所有的众生,发出了庄严的誓言,我们应该对他表示敬意。世尊,菩萨为了众生,发出了庄严的誓言,就像人与虚空一样进行斗争。世尊,菩萨为了众生,发出了庄严的誓言,就像人与虚空一样进行争论。世尊,这样的菩萨被称为发出庄严的誓言。世尊,菩萨为了众生,发出了庄严的誓言,就像人想要举起虚空一样。世尊,这样的菩萨被称为度过精进的彼岸,被称为勇健,被称为与虚空的众法相同,因此发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誓言。
爾時會中有一比丘作是念:「我敬禮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中,無有法生,無有法滅。」
爾時釋提桓因語須菩提:「若菩薩修習深般若波羅蜜,為修習何法?」「憍尸迦!若菩薩修習深般若波羅蜜,即是修習虛空。」
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人能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我當守護。」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汝見是法可守護耶?」釋提桓因言:「不見也。」
「憍尸迦!若菩薩如般若波羅蜜所說行,即是守護。若菩薩或時遠離般若波羅蜜,人若非人則得其便。憍尸迦!若人欲守護行般若波羅蜜者,則為欲守護虛空。憍尸迦!於意云何?汝能守護響不?」釋提桓因言:「不能也。」
「憍尸迦!菩薩亦如是行般若波羅蜜,知一切法空如響,如是亦不分別,當知是為行般若波羅蜜。」
爾時佛以神力,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天王天,及諸釋提桓因、娑婆世界主、諸梵天王,皆來至佛所,頭面禮佛足,却住一面。四天王、諸釋提桓因、諸梵天王等,以佛神力,得見千佛,如是相,如是名,說般若波羅蜜品者,皆名須菩提。難問者亦如釋提桓因、彌勒菩薩,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於此土,說般若波羅蜜。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彌勒菩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於是處云何說般若波羅蜜?」「須菩提!彌勒菩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說般若波羅蜜,不說色空,不說受、想、行、識空;不說色縛,不說色解;不說受、想、行、識縛,不說受、想、行、識解。」
須菩提言:「世尊!般若波羅蜜清淨?」佛言:「色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受、想、行、識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佛言:「虛空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色無染故,般若波羅蜜清淨;受、想、行、識無染故,般若波羅蜜清淨。須菩提!虛空無染故,般若波羅蜜清淨。」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者,終不橫死。若干百千諸天,皆共隨從。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在在處處,說般若波羅蜜,其福甚多。」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是人說般若波羅蜜,得福甚多。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多有留難。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是大珍寶,於法無所著,無所取。所以者何?謂諸法無所有,不可得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無所得故,無能染污。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以無法故,名為無染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無污故,諸法亦無污。若如是,亦不分別。名為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無有法,若見若不見,無有法若取若捨。
是時若干百千諸天子,踊躍歡喜,於虛空中同聲唱言:「我於閻浮提,再見法輪轉。」須菩提語諸天子:「非初轉,非二轉。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法中,無轉無還。」
佛告須菩提:「摩訶波羅蜜是菩薩般若波羅蜜,所謂於一切法無轉無著。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所得。轉法輪時,亦無所轉,無法可還,無法可示,無法可見。是法不可得故。何以故?須菩提!空不轉不還,無相無作,無起無生,無所有,不轉不還,如是說名為說般若波羅蜜。無聽者,無受者,無證者,亦無以法作福田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無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虛空無邊故。世尊!正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平等故。世尊!離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性離故。世尊!不可破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可得故。世尊!無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形無名故。世尊!無去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來故。世尊!無奪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可取故。世尊!盡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盡故。世尊!無生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生故。世尊!無作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作者不可得故。世尊!不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出者不可得故。
世尊!不至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無退沒故。世尊!無垢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煩惱清淨故。世尊!無污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處不污故。世尊!不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離前際故。世尊!幻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生故。世尊!夢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意識平等故。世尊!不戲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戲平等故。世尊!不念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念不生故。世尊!不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法性常住故。世尊!離欲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虛誑故。世尊!不起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分別故。
世尊!寂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相不可得故。世尊!無煩惱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過咎故。世尊!無眾生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眾生際不可得故。世尊!不斷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起故。世尊!無二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著故。世尊!不異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和合故。世尊!不著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不分別聲聞、辟支佛地故。世尊!不分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分別平等故。世尊!無量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量法不生故。世尊!虛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障礙故。世尊!不生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起故。
世尊!無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失故。世尊!苦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苦惱故。世尊!無我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所貪著故。世尊!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所得故。世尊!無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相不可得故。世尊!無作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所成故。世尊!力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可破故。世尊!無量佛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過算數法故。世尊!無所畏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心不沒故。世尊!如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異故。世尊!自然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性故。
摩訶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品第十
爾時釋提桓因作是念:「若人得聞般若波羅蜜者,當知是人,已曾供養諸佛,何況受持讀誦,如所說學,如所說行。若人聞說深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如所說行當知是人,已曾多供養佛,廣問其義,於過去諸佛,聞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怖。」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能信解深般若波羅蜜,當知是菩薩,如阿毘跋致。何以故?世尊!若人於過去世,不久行深般若波羅蜜,則不能信解。世尊!若有誹謗拒逆般若波羅蜜,當知是人,久已誹謗拒逆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人於深般若波羅蜜無有信心,無清淨心,亦不問諸佛及諸佛弟子所疑。」
爾時釋提桓因語舍利弗:「是般若波羅蜜甚深。若不久行菩薩道,不能信解,有何可怪。若人敬禮般若波羅蜜,即是敬禮薩婆若智。」舍利弗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人敬禮般若波羅蜜,即是敬禮薩婆若智。從般若波羅蜜生諸佛薩婆若智,從薩婆若智還生般若波羅蜜。菩薩應如是住般若波羅蜜,應如是習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名為住般若波羅蜜,名為習般若波羅蜜?」佛告釋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能問佛是義。汝所問者,皆是佛力。憍尸迦!若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住色。若不住色,即是習色,不住受、想、行、識。若不住識,即是習識。復次,憍尸迦!若菩薩不習色,若不習色,即不住色,不習受、想、行、識。若不習識,即不住識。如是,憍尸迦!是名菩薩習般若波羅蜜,住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甚深無量無底。」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不住色甚深,是為習色甚深;不住受、想、行、識甚深,是為習識甚深。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不習色甚深,是為不住色甚深;不習受、想、行、識甚深,是為不住識甚深。」「世尊!深般若波羅蜜,應於阿毘跋致菩薩前說,是人聞是,不疑不悔。」
爾時釋提桓因語舍利弗:「若於未受記菩薩前說,當有何咎?」「憍尸迦!若未受記菩薩得聞深般若波羅蜜,當知是菩薩久發大乘心,近於受記,不久必得受記。若過一佛二佛,當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若未受記菩薩得聞深般若波羅蜜,當知是菩薩久發大乘心。」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當說譬喻。」佛言:「樂說便說。」
「世尊!譬如求菩薩道者,夢坐道場,知是菩薩,當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求菩薩道者,得聞深般若波羅蜜,當知是菩薩,久發大乘心,善根成就,近於受記,不久必得受記。」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承佛神力,復更說之。」
「世尊!譬如有人欲過險道,若百由旬,若二百、若三百、若四百、若五百由旬,欲出難時,先見諸相。若見放牛羊者,若見疆界,若見園林。見如是相故,當知此中,必有城邑聚落。見是相已,作是念:『如我所見之相,城邑聚落,去此不遠。』其心安隱,不復畏有怨家賊害。世尊!菩薩亦如是。若得聞深般若波羅蜜,當知是菩薩近於受記,不久必得受記,爾時不畏墮聲聞、辟支佛地。何以故?是菩薩得是本相,所謂得見深般若波羅蜜,得聞深般若波羅蜜。
「世尊!譬如有人欲見大海,稍稍前行,若見樹若樹相,若見山若山相,當知是中去海尚遠。若不見樹無樹相,不見山無山相,當知大海去是不遠,大海深故,無有山樹,是人雖不見海,知必近之。世尊!菩薩亦如是,得聞深般若波羅蜜,雖未於現在諸佛前受記,自知必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我得見聞供養深般若波羅蜜故。
「世尊!譬如春時,樹葉零落,當知此樹,華葉果實,將生不久。何以故?本相現故。閻浮提人見樹本相,皆悉歡喜,作是念:『是樹不久當生華葉果實。』世尊!菩薩亦如是。若得見聞深般若波羅蜜,當知是菩薩善根成就,宿世善根因緣故,今得深般若波羅蜜。會中曾有見佛,諸天皆大歡喜,作是念:『先諸菩薩,亦有如是受記本相,是菩薩不久當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世尊!譬如女人懷妊,轉轉不便,身體疲極,不樂事務,眠臥不安,食飲轉少,苦惱在身,不欲語言,厭本所習,不復憶樂,本相現故,當知是女,將產不久。菩薩善根成就,亦復如是。若得見聞,思惟深般若波羅蜜,當知是菩薩,不久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所樂說者,皆佛神力。」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說諸菩薩事。」「須菩提!是諸菩薩摩訶薩,長夜多所利益,多所安隱,多所安樂,憐愍世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天人,演說法要。」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得具足修習,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見色增,是為行般若波羅蜜;不見受、想、行、識增,是為行般若波羅蜜;不見色減,是為行般若波羅蜜;不見受、想、行、識減,是為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不見法,不見非法,是為行般若波羅蜜。」
「世尊!如佛所說不可思議。」「須菩提!色不可思議,受、想、行、識不可思議。若菩薩不分別色,不可思議;不分別受、想、行、識,不可思議。是為行般若波羅蜜。」
「世尊!般若波羅蜜如是,誰能信解?」「須菩提!若久行菩薩道者。」「世尊!云何菩薩得名久行?」「須菩提!若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分別佛十力、四無所畏,乃至不分別薩婆若,是名久行。何以故?佛十力不可思議,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不可思議,乃至薩婆若不可思議。色不可思議,受、想、行、識不可思議,一切法亦不可思議。菩薩如是行者,是名無處所行,而行般若波羅蜜,是故名為久行。」「世尊!般若波羅蜜甚深,般若波羅蜜是珍寶聚,如虛空清淨希有。世尊!般若波羅蜜多起留難,若欲書寫者,乃至一歲,當疾書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書寫讀誦,如所說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一歲,當疾疾為之。須菩提!珍寶法,多有怨賊。」「世尊!般若波羅蜜惡魔常欲伺求斷絕。」「須菩提!惡魔雖欲伺求斷絕,亦不能得。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誰神力故,惡魔不能留難般若波羅蜜?」「舍利弗!佛神力故,惡魔不能留難。舍利弗!亦是十方無量世界,現在諸佛神力故,惡魔不能留難,諸佛皆共護念是菩薩故,惡魔不能得便。何以故?舍利弗!菩薩為諸佛所護者法,應無有留難。何以故?舍利弗!若人書寫讀誦說般若波羅蜜,十方無量阿僧祇,現在諸佛,法應護念。若有誦般若波羅蜜,當知是菩薩佛護念故,能誦通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當知是人,佛眼所見。」「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乃至書寫,當知是人,佛眼所見。舍利弗!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則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自書,若使人書。書已,受持讀誦。以是因緣,其福甚多。舍利弗!如來滅後,般若波羅蜜當流布南方,從南方流布西方,從西方流布北方。舍利弗!我法盛時,無有滅相。北方若有乃至書寫受持供養般若波羅蜜者,是人亦為佛眼所見,所知所念。」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後五百歲時,般若波羅蜜當廣流布北方耶?」「舍利弗!後五百歲,當廣流布北方。其中善男子、善女人,聞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修習,當知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北方當有幾所菩薩能受持讀誦修習般若波羅蜜?」「舍利弗!北方雖多有菩薩,能讀聽受般若波羅蜜,少能誦利修習行者。是人得聞,亦不驚不怖。是人曾已見佛,諮請問難。當知是人,為能具足行菩薩道,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能利益無量眾生。何以故?舍利弗!我為是善男子、善女人,說應薩婆若法,是人轉身,亦復樂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心和同,乃至魔王不能壞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人聞般若波羅蜜,心大歡喜,心得清淨,令多眾生,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根。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我前作是言:『我等行菩薩道,常當以法,示教利喜無量百千萬眾生,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我觀其心,則生隨喜,是人行菩薩道,當以法示教利喜無量百千萬眾生,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心樂大乘,願生他方現在佛前說法之處。於彼,續復廣聞,說般若波羅蜜。於彼佛土,亦復以法示教利喜無量百千萬眾生,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諸法,無法不知,無法不識。如來於未來世諸菩薩,以多欲多精進,勤求般若波羅蜜。是善男子、善女人,有求而得,有不求而得,如來悉知。」「舍利弗!多有善男子、善女人,精進不懈故,般若波羅蜜不求而得。」
「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餘經應六波羅蜜者,亦不求而得耶?」「舍利弗!若有餘應諸波羅蜜深經,是善男子、善女人,亦不求而得。何以故?舍利弗!法應爾。若有菩薩為諸眾生,示教利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自於中學,是人轉身,應諸波羅蜜深經,亦不求而得。」
小品般若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