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後秦 鳩摩羅什譯27卷CBETA T0223大于一万字 57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往生品第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習相應者,從何處終來生此間?從此間終當生何處?」
舍利弗对佛陀说:“世尊!那些修行般若波罗蜜的大菩萨,如果能够这样修习并相应,他们是从哪里临终后来生到这个世界?从这个世界临终后又会生到哪里?”
佛告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習相應者,或從他方佛國來生此間,或從兜率天上來生此間,或從人道中來生此間。舍利弗!從他方佛國來者,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與般若波羅蜜相應故,捨身來生此間,諸深妙法皆現在前,後還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在所生處,常值諸佛。舍利弗!有一生補處菩薩,兜率天上終來生是間。是菩薩不失六波羅蜜,隨所生處,一切陀羅尼門、諸三昧門疾現在前。舍利弗!有菩薩人中命終還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薩根鈍,不能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諸陀羅尼門、諸三昧門不能疾現在前。
佛陀告诉舍利弗:“这些修行般若波罗蜜的大菩萨,如果能够这样修习并相应,有的从其他佛国来生到这个世界,有的从兜率天来生到这个世界,有的从人道中来生到这个世界。舍利弗!那些从其他佛国来的,很快就能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因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所以舍弃身体后来生到这个世界,所有深奥微妙的法门都现在眼前,以后还会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在他们所生的任何地方,常常能遇到佛陀。舍利弗!有些最后身菩萨,从兜率天临终后来生到这个世界。这些菩萨不会失去六波罗蜜,在他们所生的任何地方,所有的陀罗尼门、各种三昧门都能迅速现在眼前。舍利弗!有些菩萨在人道中命终后还生到人道,除了阿惟越致。这些菩萨根基迟钝,不能迅速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各种陀罗尼门、各种三昧门也不能迅速现在眼前。”
舍利弗!汝所問菩薩摩訶薩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從此間終當生何處者?舍利弗!此菩薩摩訶薩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常值諸佛,終不離諸佛。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不以方便入初禪乃至第四禪,亦行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得禪故生長壽天,隨彼壽終來生是間,得人身,值遇諸佛。是菩薩諸根不利。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亦行般若波羅蜜,不以方便故捨諸禪生欲界。是菩薩諸根亦鈍。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捨,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行佛十力乃至大慈大悲。
舍利弗!你问的关于大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这里命终之后会生在何处的问题,舍利弗!这些大菩萨从一个佛国到另一个佛国,常常遇见诸佛,始终不离诸佛。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不通过方便法门进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也修行六波罗蜜。这些大菩萨因为得到禅定而生在长寿天,随着那里寿命的终结,再回到这个世界,获得人身,遇见诸佛。这些大菩萨的各种根器并不敏锐。舍利弗!有些大菩萨进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也修行般若波罗蜜,不通过方便法门而舍弃禅定,生在欲界。这些大菩萨的各种根器也迟钝。舍利弗!有些大菩萨进入初禅乃至第四禅,进入慈心乃至舍,进入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修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实践佛的十力乃至大慈大悲。
是菩薩用方便力不隨禪生,不隨無量心生,不隨四無色定生,在所有佛處於中生,常不離般若波羅蜜行。如是菩薩賢劫中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捨,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以方便力故不隨禪生,還生欲界,若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生,為成就眾生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捨,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以方便力故不隨禪生,或生四天王天處,或生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於是中成就眾生亦淨佛土,常值諸佛。
这些菩萨运用方便力,不随禅定而生,不随无量心而生,不随四无色定而生,而是在所有佛陀所在之处出生,始终不离般若波罗蜜的修行。这样的菩萨在贤劫中将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进入初禅乃至第四禅,进入慈心乃至舍,进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由于方便力的缘故不随禅定而生,反而再生回到欲界,或者出生在剎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为了成就众生。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进入初禅乃至第四禅,进入慈心乃至舍,进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由于方便力的缘故不随禅定而生,或者生于四天王天,或者生于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在这些天界中成就众生并净化佛土,常常遇到诸佛。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初禪,此間命終生梵天處作大梵王,從梵天處遊一佛國至一佛國,在所有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轉法輪者勸請令轉。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一生補處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捨,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入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不隨禪生,生有佛處修梵行。若生兜率天上,隨其壽終具足善根不失正念,與無數百千億萬諸天圍繞恭敬來生此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界、無色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至到處無有聲聞、辟支佛乘,乃至無二乘之名。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至到處其壽無量。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從一國土至一國土,所至到處有無佛法僧處,讚佛法僧功德,諸眾生用聞佛名法名僧名故,於此命終生諸佛前。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得初禪乃至第四禪,得四無量心、得四無色定,修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是菩薩不生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常生有益眾生之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行六波羅蜜,上菩薩位,得阿惟越致地。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與無量阿僧祇眾生作益厚已入無餘涅槃,是佛般涅槃後,餘法若住一劫若減一劫。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與無數百千億菩薩從一佛國至一佛國,為淨佛國土故。
这些菩萨不会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转生,他们总是转生在对众生有益的地方。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在初发心时修行六波罗蜜,登上菩萨的高位,达到阿惟越致的境界。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在初发心时,即刻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转动法轮,为无量无数的众生带来深厚的利益,然后进入无余涅槃。在这些佛涅槃之后,他们的教法可能持续一劫或减少一劫。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在初发心时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无数的菩萨从一佛国到另一佛国,目的是为了净化佛国净土。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遊戲其中入初禪,從初禪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乃至入四禪,從四禪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入虛空處,從虛空處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乃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從非有想非無想處起入滅盡定。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超越定。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修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取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以方便力為度眾生故,起八聖道分。以是八聖道分,令得須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
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获得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并在其中自在游戏,从初禅起进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再进入四禅,从四禅起再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进入虚空处,从虚空处起再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甚至进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再入灭尽定。如此,舍利弗!大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依靠方便力进入超越的定境。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修习四念处直至十八不共法,不取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而是依靠方便力为了度化众生,开展八圣道分。通过这八圣道分,使众生得以获得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
佛告舍利弗:「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果及智,是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當知是阿惟越致地中住。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莊嚴兜率天道,當知是賢劫中菩薩。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修四禪乃至十八不共法,未證四諦,當知是菩薩一生補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無量阿僧祇劫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常懃精進利益眾生,不說無益之事。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常懃精進利益眾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斷眾生三惡道。
佛陀告诉舍利弗:“所有阿罗汉、辟支佛的果位和智慧,都是大菩萨的无生法忍。舍利弗!这些大菩萨如此修行般若波罗蜜,应当知道他们居住在阿惟越致地中。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安住在六波罗蜜中,以庄严兜率天和天道,应当知道这些是贤劫中的菩萨。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修习四禅乃至十八不共法,还未证悟四圣谛,应当知道这些菩萨是一生补处。舍利弗!有些大菩萨经过无量阿僧祇劫的修行,获得无上正等正觉。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安住在六波罗蜜中,恒常勤奋精进,为众生谋利,不说无益之事。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修行六波罗蜜,恒常勤奋精进,为众生谋利,从一个佛国到另一个佛国,断除众生的三恶道。”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以檀那為首安樂一切眾生。須飲食與飲食,衣服臥具、瓔珞花香、房舍燈燭,隨人所須盡給與之。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變身如佛,為地獄中眾生說法,為畜生、餓鬼中眾生說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變身如佛,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為眾生說法,亦供養諸佛及淨佛國土,聞諸佛說法。觀採十方淨妙國相而已,自起殊勝國土,其中菩薩摩訶薩皆是一生補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成就三十二相,諸根淨利。諸根淨利故眾人愛敬,以愛敬故漸以三乘法而度脫之。
舍利弗!有大菩萨修行六波罗蜜,以布施为首要,为所有众生带来安乐。如果需要饮食就给予饮食,需要衣服、卧具、璎珞、花香、房舍、灯烛,都会根据人们的需求全部给予。舍利弗!有大菩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变化身形如同佛陀,为地狱中的众生说法,为畜生道和饿鬼道的众生说法。舍利弗!有大菩萨在修行六波罗蜜时,变化身形如同佛陀,遍及十方世界,如同恒河沙数的佛国,为众生说法,同时供养诸佛以及清净佛国,听闻诸佛说法。观察并采集十方清净美妙的佛国之相,而自己建立一个超越的佛国,其中所有的大菩萨都是最后身菩萨。舍利弗!有大菩萨在修行六波罗蜜时,成就了三十二相,诸根清净利落。因为诸根清净利落,所以受到众人的爱戴和尊敬,因爱戴尊敬的缘故,逐渐用三乘法门来度脱他们。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學身清淨、口清淨。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得諸根淨,以是淨根而不自高亦不下他。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住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乃至阿惟越致地,終不墮三惡道。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阿惟越致地,常不捨十善行。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中,作轉輪聖王,安立眾生於十善道,亦以財物布施眾生。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無量千萬世作轉輪聖王,值遇無量百千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以法照明亦以自照,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離照明。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已得尊重。舍利弗!以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身、口、意不淨不令妄起。
正是这样,舍利弗!大菩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当学习身体的清净和言语的清净。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在修行六波罗蜜时能够使诸根清净,凭借这些清净的根不自高自大,也不轻视他人。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从最初发心起,就安住在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直到达到阿惟越致地,他们始终不会堕落到三恶道中。舍利弗!有些大菩萨从最初发心直到达到阿惟越致地,始终不放弃十善行。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在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中,成为转轮圣王,引导众生走向十善道,同时也用财物来布施众生。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在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中,经过无量千万世成为转轮圣王,遇见无量百千的佛陀,供养、恭敬、尊重并赞叹他们。舍利弗!有些大菩萨始终为众生提供法的光明,也用以自我照亮,直到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始终不离光明。舍利弗!这些大菩萨在佛法中已经获得了尊重。舍利弗!因此,大菩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让身、口、意的不清净行为妄自产生。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身業不淨、口業不淨、意業不淨?」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如何是菩萨的身体行为不纯净、言语行为不纯净、思想行为不纯净呢?”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作是念:『是身、是口、是意。』如是取相作緣,舍利弗!是名身、口、意不淨。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若得身、若得口、若得意,用是得身、口、意故,能生慳心、犯戒心、瞋心、懈心、亂心、愚心。當知是菩薩行六波羅蜜時,不能除身、口、意麤業。」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除身、口、意麤業?」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口、意,如是菩薩摩訶薩能除身、口、意麤業。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十善道,不生聲聞心、不生辟支佛心,如是菩薩摩訶薩能除身、口、意麤業。復次,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淨佛道時,行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是名菩薩摩訶薩除身、口、意麤業。」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佛道?」
佛告舍利弗:「佛道者,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不得檀那波羅蜜、不得尸羅波羅蜜、不得羼提波羅蜜、不得毘梨耶波羅蜜、不得禪那波羅蜜、不得般若波羅蜜,不得聲聞、不得辟支佛、不得菩薩、不得佛,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佛道。所謂一切諸法不可得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者?」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不念有色乃至識,不念有眼乃至意,不念有色乃至法,不念有眼界乃至意識界,不念有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不念有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不念有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念有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不念有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行,增益六波羅蜜,無能壞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具足智慧,用是智慧,常不墮惡道,不生弊惡人中,不作貧窮人,所受身體不為人、天、阿修羅所憎惡。」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智慧?」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用是智慧成就,見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聽法、見僧,亦見嚴淨佛土。菩薩摩訶薩以是智慧,不作佛想,不作菩薩想,不作聲聞、辟支佛想,不作我想,不作佛國想。用是智慧,行檀那波羅蜜亦不得檀那波羅蜜,乃至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得般若波羅蜜,行四念處亦不得四念處,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亦不得十八不共法。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智慧。用是智慧,能具足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淨於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肉眼淨?」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肉眼見百由旬,有菩薩肉眼見二百由旬,有菩薩肉眼見一閻浮提,有菩薩肉眼見二天下、三天下、四天下,有菩薩肉眼見小千國土,有菩薩肉眼見中千國土,有菩薩肉眼見三千大千國土。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肉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天眼淨?」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天眼見一切四天王天所見,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所見,見梵天王所見乃至阿迦尼吒天所見。菩薩天眼所見者,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所不知不見。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天眼,見十方如恒河沙等諸國土中眾生死此生彼。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天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慧眼淨?」
佛告舍利弗:「慧眼菩薩不作是念:『有法若有為若無為,若世間若出世間,若有漏若無漏。』是慧眼菩薩亦無法不見、無法不聞、無法不知、無法不識。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慧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法眼知是人隨信行、是人隨法行、是人無相行,是人行空解脫門、是人行無相解脫門、是人行無作解脫門得五根,得五根故得無間三昧,得無間三昧故得解脫智,得解脫智故斷三結——我見、疑、戒取——是人名須陀洹;是人得思惟道薄婬恚癡,當得斯陀含;增進思惟道斷婬恚癡,得阿那含;增進思惟道斷色染、無色染、無明、慢、掉,得阿羅漢。是人行空、無相、無作解脫門得五根,得五根故得無間三昧,得無間三昧故得解脫智,得解脫智故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作辟支佛。是為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知是菩薩初發意,行檀那波羅蜜乃至行般若波羅蜜,成就信根、精進根,善根純厚用方便力故,為眾生受身,若生剎利大姓、若生婆羅門大姓、若生居士大家、若生四天王天處乃至他化自在天處,是菩薩於其中住成就眾生,隨其所樂皆給施之,亦淨佛國土值遇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是名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知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知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知是菩薩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知是菩薩未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知是菩薩到阿惟越致地,知是菩薩未到阿惟越致地;知是菩薩具足神通,知是菩薩未具足神通;知是菩薩以具足神通,飛到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見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知是菩薩未得神通、當得神通;知是菩薩當淨佛土、不淨佛土;是菩薩成就眾生、未成就眾生;是菩薩為諸佛所稱譽、所不稱譽;是菩薩親近諸佛、不親近諸佛;是菩薩壽命有量、壽命無量;是菩薩得佛時比丘眾有量、比丘眾無量;是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以菩薩為僧、不以菩薩為僧;是菩薩當修苦行難行、不修苦行難行;是菩薩一生補處、未一生補處;是菩薩受最後身、未受最後身;是菩薩能坐道場、不能坐道場;是菩薩有魔、無魔。如是,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佛眼淨?」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求佛道,心次第入如金剛三昧,得一切種智,爾時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是菩薩摩訶薩用一切種智,一切法中無法不見、無法不聞、無法不知、無法不識。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眼淨。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得五眼,當學六波羅蜜。何以故?舍利弗!是六波羅蜜中攝一切善法,若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舍利弗!若有實語能攝一切善法者,般若波羅蜜是。舍利弗!般若波羅蜜能生五眼,菩薩學五眼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修神通波羅蜜,以是神通波羅蜜受種種如意事,能動大地,變一身為無數身、無數身還為一身,隱顯自在,山壁樹木皆過無閡如行空中,履水如地、陵虛如鳥,出沒地中如出入水,身出烟焰如大火聚,身中出水如雪山水流,日月大德威力難當而能摩捫,乃至梵天身得自在,亦不著是如意神通。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如意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如意神通智證。
「是菩薩以天耳淨過於人耳,聞二種聲:天聲、人聲,亦不著是天耳神通。天耳與聲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耳。』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天耳神通智證。
「是菩薩如實知他眾生心,若欲心如實知欲心,離欲心如實知離欲心,瞋心如實知瞋心,離瞋心如實知離瞋心,癡心如實知癡心,離癡心如實知離癡心,渴愛心如實知渴愛心,無渴愛心如實知無渴愛心,有受心如實知有受心,無受心如實知無受心,攝心如實知攝心,散心如實知散心,小心如實知小心,大心如實知大心,定心如實知定心,亂心如實知亂心,解脫心如實知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知不解脫心,有上心如實知有上心,無上心如實知無上心;亦不著是心。何以故。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議故、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他心智證。』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他心神通智證。
「是菩薩以宿命智證通,念一心乃至百心,念一日乃至百日,念一月乃至百月,念一歲乃至百歲,念一劫乃至百劫、無數百劫、無數千劫、無數百千劫乃至無數百千萬億劫世。我是處,如是姓、如是名字、如是生、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壽限、如是長壽、如是受苦樂。我是中死生彼處,彼處死生是處,有相有因緣,亦不著是宿命神通。宿命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宿命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宿命神通智證。
「是菩薩以天眼見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惡處好處、若大若小。知眾生隨業因緣,是諸眾生身惡業成就、口惡業成就、意惡業成就故,謗毀賢聖人,受邪見因緣故,身壞墮惡道生地獄中。是諸眾生身善業成就、口善業成就、意善業成就,不謗毀賢聖人,受正見因緣故,命終入善道生天上。亦不著是天眼通,天眼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眼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天眼神通智證。亦見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眾生生死,乃至生天上。四神通亦如是。
「是菩薩摩訶薩漏盡神通,雖得漏盡神通,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依異法。亦不著是漏盡神通,漏盡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漏盡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漏盡神通智證。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具足神通波羅蜜,具足神通波羅蜜已,增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檀那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慳心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尸羅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罪不罪不著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羼提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瞋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毘梨耶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身心精進不懈怠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禪那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亂不味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般若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癡心故。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六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故、不來不去故、不施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進不怠故、不定不亂故、不智不愚故。爾時菩薩摩訶薩不分別布施不布施、持戒犯戒、忍辱瞋恚、精進懈怠、定心亂心、智慧愚癡,不分別毀害輕慢恭敬。何以故?舍利弗!無生法中無有受毀者、無有受害者、無有受輕慢恭敬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如是諸功德,聲聞、辟支佛所無有,得是功德具足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得一切種智。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一切眾生中生等心。
一切眾生中生等心已,得一切諸法等。得一切諸法等已,立一切眾生於諸法等中。是菩薩摩訶薩現世為十方諸佛所愛念,亦為一切菩薩一切聲聞、辟支佛所愛念。是菩薩在所生處,眼終不見不愛色,乃至意不覺不愛法。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般若波羅蜜品時,三百比丘從座起,以所著衣上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爾時微笑,種種色光從口中出。爾時,慧命阿難從座起,整衣服,合掌右膝著地,白佛言:「佛何因緣微笑?」佛告阿難:「是三百比丘,從是已後六十一劫當作佛,皆號名大相。是三百比丘捨此身,當生阿閦佛國。」——及六萬欲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彌勒佛法中出家行佛道。
是時,佛之威神故,此間四部眾見十方面各千佛——是十方國土嚴淨,此娑婆國土所不及——爾時十千人作願:「我等修淨願行,修淨願行故當生彼佛世界。」
爾時佛知是善男子深心,而佛微笑,種種光從口中出。阿難整衣服合掌白佛:「佛何因緣微笑?」
佛告阿難:「汝見是十千人不?」
阿難言:「見。」
佛言:「是十千人於此壽終,當生彼世界,終不離諸佛。後當作佛,皆號莊嚴王佛。」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歎度品第五
爾時慧命舍利弗、慧命大目揵連、慧命須菩提、慧命摩訶迦葉如是等諸多知識比丘,及諸菩薩摩訶薩,諸優婆塞、優婆夷,從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摩訶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尊波羅蜜、第一波羅蜜、勝波羅蜜、妙波羅蜜、無上波羅蜜、無等波羅蜜、無等等波羅蜜、如虛空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世尊!自相空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世尊!自性空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諸法空波羅蜜、無法有法空波羅蜜、開一切功德波羅蜜、成就一切功德波羅蜜、不可壞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
諸菩薩摩訶薩行是般若波羅蜜無等等布施,具足無等等檀那波羅蜜,得無等等身、得無等等法,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如是。世尊本亦復行此般若波羅蜜,具足無等等六波羅蜜,得無等等法、得無等等色、得無等等受想行識,佛轉無等等法輪。過去佛亦如是行此般若波羅蜜,具足無等等布施乃至轉無等等法輪。未來世佛亦行此般若波羅蜜,當作無等等布施乃至當轉無等等法輪。以是故,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度一切彼岸,當習行般若波羅蜜。世尊!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應當禮敬供養。
佛告眾弟子及諸菩薩摩訶薩:「如是,如是!諸善男子!是行般若波羅蜜者,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應當作禮恭敬供養。何以故?因菩薩來故,出生人道天道,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轉輪聖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出生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辟支佛、諸佛。因菩薩來故,世間便有飲食、衣服、臥具、房舍、燈燭、摩尼、真珠、頗梨、琉璃、珊瑚、金銀等諸寶物生。舍利弗!世間所有樂具——若人中、若天上、若離欲樂——是一切樂具皆由菩薩有。何以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時,住六波羅蜜,自行布施亦以布施成就眾生,乃至自行般若波羅蜜亦以般若波羅蜜成就眾生。舍利弗!是故菩薩摩訶薩為安樂一切眾生故出現於世。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舌相品第六
爾時世尊出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從其舌相出無數無量色光明,普照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是時,東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無量無數諸菩薩見是大光明,各各白其佛言:「世尊!是誰力故,有是大光明普照諸佛世界?」
諸佛告諸菩薩言:「諸善男子!西方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是其舌相出大光明,普照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故。」是時諸菩薩各白其佛言:「我欲往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諸菩薩摩訶薩,并欲聽般若波羅蜜。」諸佛告諸菩薩:「善男子!汝自知時。」
是時,諸菩薩摩訶薩持諸供養具,無量花蓋幢幡、瓔珞眾香、金銀寶花,向娑婆世界,詣釋迦牟尼佛所。爾時四天王諸天乃至阿迦尼吒諸天,各持天上天香末香澤香、天樹香葉香、天種種蓮花青赤紅白,向釋迦牟尼佛所。是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天所散諸花,於三千大千世界虛空中化成四柱大寶臺,種種異色莊嚴分明。
是時釋迦牟尼佛眾中有十萬億人,皆從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未來世中亦當得如是法,如今釋迦牟尼佛弟子、侍從、大眾、說法亦爾。」
是時,佛知善男子至心於一切諸法不生不滅、不出不作,得是法忍。佛便微笑,種種色光從口中出。
阿難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微笑?」
佛告阿難:「是眾中十萬億人,於諸法中得無生忍。是諸人於未來世,過六十八億劫當作佛,劫名花積,佛皆號覺花。」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假品第七
爾時佛告慧命須菩提:「汝當教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如諸菩薩摩訶薩所應成就般若波羅蜜。」
即時諸菩薩摩訶薩及聲聞大弟子、諸天等作是念:「慧命須菩提自以智慧力當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耶?為是佛力?」
慧命須菩提知諸菩薩摩訶薩大弟子、諸天心所念,語慧命舍利弗:「諸佛弟子所說法、所教授,皆是佛力。佛所說法、法相不相違背,是善男子學是法、得證此法。佛說如燈。舍利弗!一切聲聞、辟支佛實無是力能為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說菩薩菩薩字,何等法名菩薩?世尊!我等不見是法名菩薩,云何教菩薩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名字,名為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但有名字,是名字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須菩提!譬如說我名和合故有,是我名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如眾生、壽者、命者、生者、養育者,眾數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等,和合法故有。是諸名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須菩提!譬如身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須菩提!譬如色受想行識亦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
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是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須菩提!譬如眼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是眼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耳鼻舌身意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色乃至法亦如是。眼界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乃至意識界亦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是名字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須菩提!譬如內身名為頭,但有名字,項肩臂脊脇髀膞腳皆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滅,但以名字故說,是名字亦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但以名字故說,是亦不生不滅,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須菩提!譬如外物草木枝葉莖節,如是一切但以名字故說,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滅,非內、非外、非中間住。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滅,非內、非外、非中間住。
須菩提!譬如過去諸佛名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名字故說,是亦非內、非外、非中間住。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須菩提!譬如夢響影幻焰,佛所化,皆是和合故有,但以名字說,是法及名字不生不滅,非內、非外、非中間住。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名假施設、受假施設、法假施設,如是應當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色名字是常,不見受想行識名字是常。不見色名字無常,不見受想行識名字無常。不見色名字樂,不見色名字苦。不見色名字我,不見色名字無我。不見色名字空,不見色名字無相,不見色名字無作,不見色名字寂滅。不見色名字垢,不見色名字淨。不見色名字生,不見色名字滅。不見色名字內,不見色名字外,不見色名字中間住。受想行識亦如是。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諸受,乃至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諸受亦如是。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字、菩薩菩薩字,有為性中亦不見,無為性中亦不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是法皆不作分別。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住不壞法中修四念處時,不見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字,不見菩薩、不見菩薩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時,不見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字,不見菩薩、不見菩薩字。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時,但知諸法實相。諸法實相者,無垢無淨。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當作是知名字假施設。
知假名字已,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識,不著眼乃至意,不著色乃至法,不著眼識乃至不著意識,不著眼觸乃至不著意觸,不著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乃至不著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不著有為性、不著無為性,不著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著三十二相、不著菩薩身,不著菩薩肉眼乃至不著佛眼,不著智波羅蜜、不著神通波羅蜜,不著內空乃至不著無法有法空,不著成就眾生、不著淨佛國土、不著方便法。何以故?是諸法無著者,無著法、無著處,皆無故。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著一切法,便增益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入菩薩位得阿惟越致地,具足菩薩神通,遊一佛國至一佛國成就眾生,恭敬尊重讚歎諸佛,為淨佛國土,為見諸佛供養。供養之具,善根成就故隨意悉得。亦聞諸佛所說法,聞已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忘失,得諸陀羅尼門諸三昧門。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當知諸法名假施設。
「不也,世尊!」
「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色聲香味觸法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眼識乃至意識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地種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種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於須菩提意云何,無明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乃至老死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於須菩提意云何,離色離受想行識乃至離老死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色如相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乃至老死如相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離色如相乃至離老死如相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汝觀何等義,言色非菩薩乃至老死非菩薩?離色非菩薩乃至離老死非菩薩?色如相非菩薩乃至老死如相非菩薩?離色如相非菩薩乃至離老死如相非菩薩?」
須菩提言:「世尊!眾生畢竟不可得,何況當是菩薩。色不可得,何況色離色、色如離色如是菩薩,乃至老死不可得,何況老死離老死、老死如離老死如是菩薩。」
佛告須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眾生不可得故,般若波羅蜜亦不可得。當作是學。於須菩提意云何,色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受想行識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於須菩提意云何,色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無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無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樂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樂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苦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苦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我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受想行識我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非我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非我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於須菩提意云何,色空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空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非空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非空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無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無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作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作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無作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無作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乃至老死亦如是。」
佛告須菩提:「汝觀何等義,言色非菩薩義、受想行識非菩薩義,乃至色受想行識無作非菩薩義,乃至老死亦如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色畢竟不可得,何況色是菩薩義,受想行識亦如是。世尊!色常畢竟不可得,何況色無常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樂畢竟不可得,何況色苦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我畢竟不可得,何況色非我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有畢竟不可得,何況色空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相畢竟不可得,何況色無相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作畢竟不可得,何況色無作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
佛告須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色義不可得,受想行識義不可得乃至無作義不可得,當作是學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汝言:『我不見是法名菩薩。』須菩提!諸法不見諸法。諸法不見法性,法性不見諸法。法性不見地種,地種不見法性。乃至識種不見法性,法性不見識種。法性不見眼色眼識性,眼色眼識性不見法性。乃至法性不見意法意識性,意法意識性不見法性。須菩提!有為性不見無為性,無為性不見有為性。何以故?離有為不可說無為,離無為不可說有為。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諸法無所見,是時不驚不畏不怖,心亦不沒不悔。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不見色受想行識故,不見眼乃至意,不見色乃至法,不見婬怒癡,不見無明乃至老死,不見我乃至知者見者,不見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見聲聞心、辟支佛心,不見菩薩不見菩薩法,不見佛、不見佛法、不見佛道。是菩薩一切法不見故,不驚不畏不怖不沒不悔。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是菩薩心不沒不悔?」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心、心數法不可得不可見,以是故菩薩摩訶薩心不沒不悔。」
「世尊!云何菩薩心不驚不畏不怖?」
佛告須菩提:「是菩薩意及意識不可得不可見,以是故不驚不畏不怖。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法不可得故應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行處,不得般若波羅蜜、不得菩薩、不得菩薩名亦不得菩薩心,即是教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