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後秦 鳩摩羅什譯27卷CBETA T0223大于一万字 57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六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如品第五十四(丹本大如相品)
爾時欲界諸天子、色界諸天子,以天末栴檀香,以天青蓮華、赤蓮華、紅蓮華、白蓮華遙散佛上,來至佛所,頂禮佛足,一面住,白佛言:「世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深,難見難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滅智者能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羅蜜中如是說:『色即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色。乃至一切種智即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一切種智。色如相、薩婆若如相,是一如,無二無別。乃至一切種智如相、薩婆若如相,一如,無二無別。』」
那时候,欲界的众天子和色界的众天子,用天界的最后一种檀香,用天界的青莲花、红莲花、赤莲花、白莲花远远地撒向佛陀,来到佛陀那里,恭敬地向佛陀顶礼,然后一面站立,对佛陀说:“世尊!所有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非常深奥,难以看见,难以理解,无法用思维去知道。只有微妙的寂灭智者才能知道,所有的世间都无法相信。为什么呢?因为在深奥的般若波罗蜜中是这样说的:‘色就是般若,般若就是色。甚至所有种类的智慧都是般若,般若就是所有种类的智慧。色如实相,般若如实相,它们是一样的,没有二,没有别。甚至所有种类的智慧如实相,般若如实相,它们是一样的,没有二,没有别。’”
佛告欲、色界諸天子:「如是,如是!諸天子!色即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色。乃至一切種智即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一切種智。色如相乃至一切種智如相,一如,無二無別。諸天子!以是義故,佛初成道時,心樂默然,不樂說法。何以故?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甚深,難見難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滅智者能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何以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得者、無得處、無得時,是名諸法甚深相,所謂無有二法。諸天子!如虛空甚深故,是法甚深。如甚深故,是法甚深。法性甚深、實際甚深,不可思議、無邊甚深故,是法甚深。
佛对欲界和色界的天子们说:“就是这样,天子们!色即是般若,般若即是色。甚至所有的种智也是般若,般若也是所有的种智。色如其相,所有的种智如其相,都是一样的,没有二致,没有区别。天子们!因此,当佛初成道时,心中感到安静喜悦,不愿意讲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佛法,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非常深奥,难以察见,难以理解,不可用思维去知晓。只有极为微妙的寂灭智慧者能够理解,普通世人难以相信。为什么呢?因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所得者、没有所得的地方、没有所得的时间,这被称为所有法的极深相,即没有两种法。天子们!正如虚空之深,这法也极深。因为极深,所以这法极深。法的本性极深、实际极深,不可思议、无边的深远,因此这法极深。”
無來無去甚深故,是法甚深。不生不滅、無垢無淨、無知無得甚深故,是法甚深。諸天子!我甚深乃至知者、見者甚深故,是法甚深。諸天子!色甚深、受想行識甚深故,是法甚深。檀那波羅蜜甚深,乃至般若波羅蜜甚深故,是法甚深。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甚深故,是法甚深。四念處甚深,乃至一切種智甚深故,是法甚深。
无来无去非常深奥,因此这个法门非常深奥。不生不灭、无垢无净、无知无得也非常深奥,因此这个法门非常深奥。诸天子们!我讲的这个法门非常深奥,连知者和见者都觉得非常深奥,因此这个法门非常深奥。诸天子们!色、受、想、行、识都非常深奥,因此这个法门非常深奥。檀那波罗蜜非常深奥,直至般若波罗蜜都非常深奥,因此这个法门非常深奥。内在的空性直至无法有法的空性都非常深奥,因此这个法门非常深奥。四念处非常深奥,直至一切种智都非常深奥,因此这个法门非常深奥。
爾時欲、色界諸天子白佛言:「世尊!是所說法,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世尊!是甚深法不為受色故說,不為捨色故說。不為受受想行識故說,不為捨受想行識故說。不為受須陀洹果故說,不為捨須陀洹果故說。乃至不為受一切種智故說,不為捨一切種智故說。說諸世間皆受著行,所謂色是我、是我所,受想行識是我、是我所,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我、是我所。須陀洹果是我、是我所,乃至一切種智是我、是我所。」
当时,欲界和色界的诸天子对佛说:“世尊!您所讲的这个法门,是所有世间所不能相信的。世尊!这个非常深奥的法门不是为了接受色或放弃色而讲,也不是为了接受受、想、行、识或放弃受、想、行、识而讲。不是为了接受须陀洹果或放弃须陀洹果而讲,直至不是为了接受一切种智或放弃一切种智而讲。您讲的是所有世间都执着的行为,所谓的色是我、是我的,受、想、行、识是我、是我的,直至十八不共法是我、是我的,须陀洹果是我、是我的,直至一切种智是我、是我的。”
佛告諸天子:「如是,如是!諸天子!是法非為受色故說,非為捨色故說,乃至非為受一切種智故說,非為捨一切種智故說。諸天子!若有菩薩為受色故行,乃至為受一切種智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不能修禪那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不能修檀那波羅蜜,乃至不能修一切種智。」
佛对众天子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众天子!这个法则并不是为了追求色相而说的,也不是为了舍弃色相而说的,甚至也不是为了追求所有种类的智慧而说的,也不是为了舍弃所有种类的智慧而说的。众天子!如果有菩萨是为了追求色相而行,甚至是为了追求所有种类的智慧而行,那么这个菩萨就不能修习般若波罗蜜,不能修习禅那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不能修习檀那波罗蜜,甚至不能修习所有种类的智慧。”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法隨順一切法。云何是法隨順一切法?」
须菩提向佛祖说:“世尊!这个法则适应所有的法则。这个法则是如何适应所有的法则的呢?”
「是法隨順般若波羅蜜,乃至隨順檀那波羅蜜。是法隨順內空,乃至隨順無法有法空。是法隨順四念處,乃至隨順一切種智。是法無礙,不礙於色、不礙受想行識,乃至不礙一切種智。諸天子!是法名無礙相,如虛空等故,如、法性、法住、實際、不可思議性等故,空、無相、無作等故。是法不生相,色不生不可得故,受想行識不生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種智不生不可得故。是法無處,色處不可得故,受想行識處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種智處不可得故。」
这个法则遵循般若波罗蜜,甚至遵循檀那波罗蜜。这个法则遵循内在的空虚,甚至遵循无法有法的空虚。这个法则遵循四个念处,甚至遵循所有种类的智慧。这个法则没有阻碍,不会阻碍色相、受想行识,甚至不会阻碍所有种类的智慧。众天子们!这个法则被称为无阻碍的相,就像虚空一样,就像法性、法住、实际、不可思议性一样,就像空、无相、无作一样。这个法则没有生相,色相无法生出也无法得到,受想行识无法生出也无法得到,甚至所有种类的智慧也无法生出也无法得到。这个法则没有所在,色相的所在无法得到,受想行识的所在无法得到,甚至所有种类的智慧的所在也无法得到。
是時欲、色界諸天子白佛言:「世尊!須菩提是佛子,隨佛口生。何以故?須菩提所說皆與空合。」
那时候,欲界和色界的众天子对佛说:“世尊!须菩提是佛的弟子,他的智慧是从佛的教诲中得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须菩提所说的一切都与空性相合。”
爾時須菩提語諸天子:「汝等言:『須菩提是佛子,隨佛生。』云何為隨佛生?諸天子!如相故,須菩提隨佛生。何以故?如來如相不來不去,須菩提如相亦不來不去,是故須菩提隨佛生。復次,須菩提從本以來隨佛生。何以故?如來如相即是一切法如相,一切法如相即是如來如相。是如相中亦無如相,是故須菩提為隨佛生。復次,如來如常住相,須菩提如亦常住相。如來如相無異無別,須菩提如相亦如是無異無別。是故須菩提為隨佛生。如來如相無有礙處,一切法如相亦無礙處。是如來如相、一切法如相,一如,無二無別。
当时须菩提对众天子说:“你们说须菩提是佛的弟子,随佛而生。”什么是随佛而生呢?众天子们,因为特征相同,须菩提才能随佛而生。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特征是不来也不去,须菩提的特征也是不来不去,所以须菩提能随佛而生。再者,从本来须菩提就随佛而生。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特征就是一切法的特征,一切法的特征也是如来的特征。在这些特征中也没有具体的特征,所以须菩提是随佛而生的。再次,如来的特征是常住不变,须菩提的特征也是常住不变。如来的特征没有差异没有区别,须菩提的特征也是如此没有差异没有区别。因此须菩提能随佛而生。如来的特征没有障碍,一切法的特征也没有障碍。如来的特征和一切法的特征是一样的,没有二致没有区别。
是如相無作,終不不如,是故是如相一如,無二無別,是故須菩提為隨佛生。如來如相一切處無念無別,須菩提如相亦如是一切處無念無別。如來如相不異不別不可得,須菩提如相亦如是。以是故,須菩提為隨佛生。如來如相不遠離諸法如相,是如終不不如,是故須菩提如不異故,為隨佛生,亦無所隨。復次,如來如相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諸法如相亦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是故須菩提為隨佛生。復次,如來如不在過去如中,過去如不在如來如中。如來如不在未來如中,未來如不在如來如中。如來如不在現在如中,現在如不在如來如中。
佛的本性是无为的,永远不会改变。因此,佛的本性是唯一的,没有第二,没有区别。所以须菩提跟随佛而生。佛的本性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思想,没有区别,须菩提的本性也是如此,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思想,没有区别。佛的本性没有不同,没有区别,也无法得到,须菩提的本性也是如此。因此,须菩提跟随佛而生。佛的本性与所有法的本性没有距离,始终不会改变,因此须菩提的本性也没有不同,所以跟随佛而生,也没有所跟随的。再次,佛的本性不属于过去、未来或现在,所有法的本性也不属于过去、未来或现在,因此须菩提跟随佛而生。再次,佛的本性不在过去的本性中,过去的本性也不在佛的本性中。佛的本性不在未来的本性中,未来的本性也不在佛的本性中。佛的本性不在现在的本性中,现在的本性也不在佛的本性中。
過去未來現在如、如來如,一如,無二無別。色如、如來如,受想行識如、如來如,是色如、受想行識如、如來如,一如,無二無別。我如乃至知者見者如、如來如,一如,無二無別。檀那波羅蜜如乃至般若波羅蜜如、內空如乃至無法有法空如、四念處如乃至一切種智如、如來如,一如,無二無別。
过去、未来、现在的佛,即如来,都是一样的,没有二致,没有区别。色、受、想、行、识,即五蕴,也都是如来的样子,即一样的,没有二致,没有区别。我和知者、见者,即观察和理解的人,也都是如来的样子,即一样的,没有二致,没有区别。从布施到般若波罗蜜,从内在的空性到法的空性,从四念处到一切种智,都是如来的样子,即一样的,没有二致,没有区别。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是如故,名為如來。」
“须菩提!因为菩萨摩诃萨理解了这种‘如’的状态,所以被称为如来。”
說是如相品時,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種震動:東踊西沒,西踊東沒,南踊北沒,北踊南沒,中央踊四邊沒,四邊踊中央沒。是時諸欲天子、諸色天子,以天末栴檀香散佛上及散須菩提上,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須菩提以如來如隨佛生。」
須菩提復為諸天子說言:「諸天子!須菩提不從色中隨佛生,亦不從色如中隨佛生;不離色隨佛生,亦不離色如隨佛生。須菩提不從受想行識中隨佛生,亦不從受想行識如中隨佛生;不離受想行識隨佛生,亦不離受想行識如隨佛生。乃至不從一切種智中隨佛生,亦不從一切種智如中隨佛生;亦不離一切種智中隨佛生,亦不離一切種智如中隨佛生。須菩提不從無為中隨佛生,亦不從無為如中隨佛生;亦不離無為中隨佛生,亦不離無為如中隨佛生。何以故?是一切法皆無所有、不可得,無隨生者亦無隨生法。」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如實不虛,法相、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可得,色如不可得。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況色如當可得?受想行識不可得,受想行識如不可得。何以故?受想行識尚不可得,何況受想行識如當可得?乃至一切種智不可得,一切種智如不可得。何以故?一切種智尚不可得,何況一切種智如當可得?」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是如實不虛,法相、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可得,色如不可得。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況色如當可得?乃至一切種智不可得,一切種智如不可得。何以故?一切種智尚不可得,何況一切種智如當可得?」
舍利弗說是如相時,二百比丘不受一切法故,漏盡,得阿羅漢。五百比丘尼遠塵離垢,諸法中得法眼,生天人中。五千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六十菩薩諸法不受故,漏盡,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舍利弗!是六十菩薩先世值五百佛親近供養,於五百佛法中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無般若波羅蜜,無方便力故,行別異相,作是念:『是布施、是持戒、是忍辱、是精進、是禪定。』無般若波羅蜜,無方便力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行異別相。行異別相故,不得無異相。不得無異相故,不得入菩薩位。不得入菩薩位故,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果。舍利弗!菩薩摩訶薩雖有道若空、若無相、若無作法,遠離般若波羅蜜無方便力故,便於實際作證,取聲聞乘。」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俱行空、無相、無作法,遠離方便力,於實際作證,取聲聞乘?菩薩摩訶薩亦修空、無相、無作法,有方便力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遠離薩婆若心,修空、無相、無作法,無方便力故,取聲聞乘。舍利弗!復有菩薩摩訶薩不遠離薩婆若心,修空、無相、無作法,有方便力故,入菩薩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譬如有鳥身長百由旬若二百三百由旬而無有翅,從三十三天自投閻浮提。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鳥中道作是念:『欲還上三十三天。』能得還不?」
「不得也,世尊!」
「舍利弗!是鳥復作是願:『到閻浮提,欲使身不痛不惱。』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鳥得不痛不惱不?」
舍利弗言:「不得也,世尊!是鳥到地,若痛若惱若死、若死等苦。何以故?世尊!是鳥身大而無翅故。」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亦如是。雖如恒河沙等劫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發大事、生大心,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受無量願。是菩薩遠離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故,若墮阿羅漢、若墮辟支佛道。何以故?是菩薩遠離薩婆若心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無般若波羅蜜無方便力故,墮聲聞地、若辟支佛道中。舍利弗!菩薩摩訶薩雖念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持戒、禪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取相受持,是人不知不解諸佛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但聞空、無相、無作名字聲,而取名字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摩訶薩若如是迴向,住聲聞、辟支佛地中,不能得過。何以故?遠離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持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以來,不遠離薩婆若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遠離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故,不取相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取空解脫門相,不取無相、無作解脫門相。舍利弗!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不墮聲聞、辟支佛道,直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以來,行布施不取相,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取相,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取相。舍利弗!是名菩薩方便力,以離相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乃至離相心行一切種智。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若菩薩摩訶薩不遠離般若波羅蜜方便力,當知是菩薩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以來,無法可知,若色、若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世尊!有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遠離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當知是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得或不得。何以故?世尊!是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布施皆取相,所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皆取相。以是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定。世尊!以是因緣故,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應遠離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是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方便力中,以無得無相心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乃至以無得無相心應修一切種智。
爾時欲、色界諸天子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應知一切諸法,是法亦不可得。」
佛言:「如是,如是!諸天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我不得一切法。一切種智亦無所得。無能知、無可知、無知者。何以故?諸法畢竟淨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如我解佛所說義,我心思惟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易得。何以故?無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亦無可得法。一切法一切法相空,無法可得、無能得者。何以故?一切法空故。亦無法可增、亦無法可減。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乃至一切種智,是法皆無可得者、無能得者。世尊!以是因緣故,我意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易得。何以故?世尊!色,色相空;受想行識,識相空,乃至一切種智一切種智相空。」
舍利弗語須菩提:「若一切法空如虛空,虛空不作是念:『我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信解一切諸法空如虛空,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易得者,今恒河沙等諸菩薩摩訶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退還?須菩提!以是故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易得。」
須菩提語舍利弗:「於意云何,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乃至一切種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乃至離一切種智,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舍利弗!於意云何,色如相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受想行識如相乃至一切種智如相,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離色如相,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離受想行識如相,乃至離一切種智如相,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舍利弗!於意云何,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法性、法住、法位、實際、不可思議性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舍利弗!於意云何,離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離法性、法住、法位、實際、不可思議性,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舍利弗言:「不。」
須菩提語舍利弗:「若諸法畢竟不可得,何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
舍利弗語須菩提:「如須菩提所說,是法忍中無有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者、若不退還。佛說求道者有三種:阿羅漢道、辟支佛道、佛道。是三種為無分別。如須菩提說,獨有一菩薩摩訶薩求佛道。」
是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語舍利弗:「應當問須菩提,為有一菩薩乘不?」
爾時舍利弗問須菩提:「須菩提!為欲說有一菩薩乘?」
須菩提語舍利弗:「於諸法如中,欲使有三種乘——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耶?」
舍利弗言:「不也。」
「舍利弗!如中可得分別有三乘不?」
舍利弗言:「不也。」
「舍利弗!是如有若一相若二相若三相不?」
舍利弗言:「不也。」
「舍利弗!汝欲於如中乃至有一菩薩不?」
舍利弗言:「不也。」
「如是四種中,三乘人不可得。舍利弗!云何作是念:『是求聲聞乘人;是求辟支佛乘人;是求佛乘人。』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聞是諸法如相,心不驚不沒不悔不疑,是名菩薩摩訶薩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佛讚須菩提言:「善哉,善哉!須菩提!汝所說者皆是佛力。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聞說是如無有諸法別異,心不驚不怖不畏不難不沒不悔,當知是菩薩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成就何等菩提?」
佛言:「成就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云何行?」
佛言:「應起等心,於一切眾生亦等心與語,無有偏黨。於一切眾生中起大慈心,亦以大慈心與語。於一切眾生中下意,亦以下意與語。於一切眾生中應生安隱心,亦以安隱心與語。於一切眾生中應生無礙心,亦以無礙心與語。於一切眾生中應生無惱心,亦以無惱心與語。於一切眾生中應生愛敬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兒子、如親族、如知識,亦以愛敬心與語。是菩薩摩訶薩應自不殺生,亦教人不殺生,讚不殺生法,歡喜讚歎諸不殺者。乃至自不行邪見,亦教他人不行邪見,讚歎不邪見法,歡喜讚歎不邪見者。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如是行。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自行初禪,亦教他人行初禪,讚歎行初禪法,歡喜讚歎行初禪者;二禪、三禪、四禪亦如是。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自行慈心,亦教人行慈心,讚歎行慈心法,歡喜讚歎行慈心者;悲、喜、捨心亦如是。自行虛空處,亦教人行虛空處,讚歎行虛空處法,歡喜讚歎行虛空處者;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如是。自具足檀那波羅蜜,亦教人具足檀那波羅蜜,讚歎具足檀那波羅蜜法,歡喜讚歎具足檀那波羅蜜者;尸羅波羅蜜,羼提、毘梨耶、禪那、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復次,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行內空,亦教人行內空,讚歎行內空法,歡喜讚歎行內空者;乃至無法有法空亦如是。
自行四念處,亦教人行四念處,讚歎行四念處法,歡喜讚歎行四念處者;乃至八聖道分亦如是。自修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亦教人修空、無相、無作三昧,讚歎修空、無相、無作三昧法,歡喜讚歎修空、無相、無作三昧者。自行八背捨,亦教人行八背捨,讚歎行八背捨法,歡喜讚歎行八背捨者;自行九次第定,亦教人行九次第定,讚歎行九次第定法,歡喜讚歎行九次第定者。
自具足佛十力,亦教人具足佛十力,讚歎具足佛十力法,歡喜讚歎具足佛十力者;自行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亦教人行四無所畏乃至大慈大悲,讚歎行四無所畏乃至大慈大悲法,歡喜讚歎行四無所畏乃至大慈大悲者。自逆順觀十二因緣,亦教人行逆順觀十二因緣,讚歎逆順觀十二因緣法,歡喜讚歎逆順觀十二因緣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是行。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應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亦教人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讚歎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法,歡喜讚歎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者。自生須陀洹果證智、亦不證實際,亦教人著須陀洹果中,讚歎須陀洹果法,歡喜讚歎得須陀洹果者;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亦如是。自生辟支佛道證智,亦不證辟支佛道,亦教人著辟支佛道中,讚歎得辟支佛道法,歡喜讚歎得辟支佛道者。自入菩薩位,亦教人入菩薩位,讚歎入菩薩位法,歡喜讚歎入菩薩位者。
自淨佛國土、成就眾生,亦教人淨佛國土、成就眾生,讚歎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法,歡喜讚歎淨佛國土、成就眾生者。自起菩薩神通,亦教人起菩薩神通,讚歎起菩薩神通法,歡喜讚歎起菩薩神通者。自生一切種智,亦教人生一切種智,讚歎生一切種智法,歡喜讚歎生一切種智者。自斷一切結使習,亦教人斷一切結使習,讚歎斷一切結使習法,歡喜讚歎斷一切結使習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是行。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取壽命成就,亦教人取壽命成就,讚歎取壽命成就法,歡喜讚歎取壽命成就者。自成就法住,亦教人成就法住,讚歎成就法住法,歡喜讚歎成就法住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是行,亦應如是學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是菩薩如是學、如是行時,當得無礙色,得無礙受想行識,乃至得無礙法住。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從本以來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識,乃至不受一切種智。何以故?色不受者為非色,乃至一切種智不受者為非一切種智。」
說是菩薩行品時,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不退品第五十五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以何等行、何等類、何等相貌,知是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能知凡夫地、聲聞地、辟支佛地、佛地是諸地如相中無二無別,亦不念亦不分別,入是如中聞是事直過無疑。何以故?是如中無一無二相故。是菩薩摩訶薩亦不作無益語,但說利益相應語,不視他人長短。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知是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須菩提言:「世尊!復以何行、類、相貌,知是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能觀一切法無行、無類、無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無行、無類、無相貌,菩薩於何等法轉,名不轉?」
佛言:「若菩薩摩訶薩色中轉,受想行識中轉,是名菩薩不轉。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檀那波羅蜜中轉,乃至般若波羅蜜中轉;內空中乃至無法有法空中轉;四念處中乃至十八不共法中轉;聲聞、辟支佛地中轉,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轉,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不轉。何以故?須菩提!色性無,是菩薩何所住?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無,是菩薩何所住?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觀相外道沙門、婆羅門面貌言語,不作是念:『是諸外道,若沙門、若婆羅門實知實見,若說正見,無有是事。』復次,菩薩不生疑、不著戒取、不墮邪見,亦不求世俗吉事以為清淨,不以華香瓔珞幡蓋伎樂禮拜供養餘天。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常不生下賤家,乃至不生八難之處,常不受女人身。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常行十善道,自不殺生,不教人殺生,讚歎不殺生法,歡喜讚歎不殺生者;乃至自不邪見,不教人邪見,不讚歎邪見法,不歡喜讚歎行邪見者。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乃至夢中,亦不行十不善道。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為益一切眾生故,行檀那波羅蜜;乃至為益一切眾生故,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所有諸法,受讀誦說、正憶念,所謂修妬路乃至憂波提舍。是菩薩法施時,作是念:『是法施因緣故,滿一切眾生願。以是法施功德,與一切眾生共之,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甚深法中不疑不悔。」
須菩提言:「世尊!菩薩於甚深法中,何因緣故,不疑不悔?」
佛言:「是阿惟越致菩薩都不見有法可生疑處,若色受想行識,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見是法可生疑處悔處。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身、口、意業柔軟。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慈身、口、意業成就。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與五蓋俱——婬欲、瞋恚、睡眠、掉悔、疑。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處無所愛著。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出入去來、坐臥行住,常念一心。出入去來、坐臥行住、舉足下足,安隱詳序,常念一心,視地而行。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所著衣服及諸臥具,人不惡穢,好樂淨潔、少於疾病。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常人身中有八萬戶蟲侵食其身,是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身無是蟲。何以故?是菩薩功德出過世間,以是故,是菩薩無是戶蟲。是菩薩功德增益,隨其功德得身清淨、得心清淨。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身清淨、得心清淨?」
佛言:「菩薩摩訶薩隨其所得增益善根,滅除心曲心邪。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身清淨、心清淨。以是身、心清淨故,能過聲聞、辟支佛地,入菩薩位中。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貴利養,雖行十二頭陀,不貴阿蘭若法乃至不貴但三衣法。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常不生慳貪心,不生破戒心、瞋動心、懈怠心、散亂心,不生愚癡心,不生嫉妬心。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心住不動,智慧深入,一心聽受所從聞法,及世間事皆與般若波羅蜜合。是菩薩摩訶薩不見產業之事不入法性者,是事一切皆見與般若波羅蜜合。以是因緣故,須菩提!是名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相。
「復次,須菩提!若惡魔於阿惟越致菩薩前化作八大地獄,一一地獄中有千億萬菩薩,皆被燒煮受諸辛酸苦毒。語菩薩言:『是諸菩薩皆是阿惟越致,佛所授記,墮大地獄中。汝若為佛授阿惟越致記者,當入是大地獄中。佛為授汝地獄記。汝不如還捨菩薩心,可得不墮地獄,得生天上。』須菩提!若是菩薩見是事、聞是事,心不動不疑不驚,作是念:『阿惟越致菩薩若墮地獄、畜生、餓鬼中,終無是處。』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惡魔化作比丘,被服來至菩薩所,語菩薩言:『汝先聞應如是淨修六波羅蜜,乃至應如是淨修,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事汝疾悔捨。汝先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從初發心乃至法住,於其中間所作善根,隨喜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事汝亦疾放捨。若汝疾捨,我當語汝真佛法。汝先所聞皆非佛法、非佛教,皆是文飾合集作耳;我所說是真佛法。』若是菩薩聞作是說心驚疑悔,當知是菩薩未得諸佛授記,未定住阿惟越致性中。
若是菩薩心不動不驚不疑不悔,隨順依止無作、無生法,不信他語、不隨他行,行六波羅蜜時不隨他語,乃至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亦不隨他語。須菩提!譬如漏盡阿羅漢,不信他語、不隨他行,現見諸法實相,惡魔不能轉。如是,須菩提!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亦如是,求聲聞道、辟支佛道人,不能破壞、不能折伏其心。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必定住阿惟越致地中。不隨他語乃至佛語,不直信取,何況求聲聞、辟支佛人及惡魔、外道、梵志語,終無是處。何以故?是菩薩不見有法可隨信者,所謂若色受想行識,若色如乃至識如,乃至不見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魔作比丘身來到菩薩所,語菩薩言:『汝所行者是生死法,非薩婆若道。汝今身取苦盡證。』是時惡魔為菩薩用世間行說似道法,是似道法三界繫,所謂骨相、若初禪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語:『善男子!用是道、用是行,當得須陀洹果乃至當得阿羅漢果。汝行是道,今世苦盡,汝用受生死中種種苦惱為?今是四大身尚不用受,何況當更受來身。』須菩提!若是菩薩摩訶薩心不驚不疑不悔,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為我說似道法。行是似道法,不至須陀洹果證,不得至阿羅漢、辟支佛道證,何況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菩薩摩訶薩益復歡喜,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為我說遮道法。我知是遮道法,是不遮學三乘道。』
是時惡魔知菩薩歡喜,作是言:『善男子!汝欲見是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恒河沙等諸佛,衣被、飲食、臥具、醫藥,資生所須;亦於如恒河沙等諸佛所行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親近如恒河沙等諸佛,諮問菩薩摩訶薩道:「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住菩薩摩訶薩乘?云何行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大慈大悲?」是菩薩摩訶薩如佛所教,如是住、如是行、如是修,是菩薩摩訶薩如是教、如是學,尚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得薩婆若,何況汝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聞是事,心不異不驚,益復歡喜,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為我說遮道法。是遮道法不得須陀洹道,乃至不得阿羅漢、辟支佛道,何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惡魔知是菩薩心不沒不驚,即於是處化作多比丘,語菩薩言:『此皆是發意求佛道菩薩,今皆住阿羅漢地。是輩尚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云何能得?』若菩薩摩訶薩,即作是念:『此是惡魔說似道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應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不應墮聲聞、辟支佛道中。』復作是念:『行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是處。』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是念:『若菩薩能如佛所說,不遠離般若波羅蜜心乃至一切種智,是菩薩終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菩薩覺知魔事,亦不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於何法轉,名為不轉?」
佛言:「於色相轉,於受想行識相轉,於十二入相、十八界相、婬欲瞋恚愚癡相、邪見相、四念處相乃至聲聞、辟支佛相,乃至佛相轉,以是故,名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相。何以故?是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以是自相空法,入菩薩位,得無生法忍。何以故名無生法忍?是中乃至少許法不可得,不可得故不作,不作故無生,是名無生法忍。菩薩摩訶薩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