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

僧伽斯那撰 蕭齊 求那毘地譯4卷CBETA T0209大于一万字 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水喻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認人為兄喻 山羗偷官庫喻 歎父德行喻 三重樓喻 婆羅門殺子喻 煮黑石蜜漿喻 說人喜瞋喻 殺商主祀天喻 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灌甘蔗喻 債半錢喻 就樓磨刀喻 乘船失釪喻 人說王縱暴喻 婦女欲更求子喻
这是一系列的比喻故事,包括愚人吃盐的比喻、愚人收集牛奶的比喻、用梨砸破头的比喻、妇女假装死亡的比喻、口渴看到水的比喻、孩子死亡却想在家中保存的比喻、误认他人为兄弟的比喻、山羊偷窃官库的比喻、赞美父亲的德行的比喻、三层楼的比喻、婆罗门杀害自己孩子的比喻、煮黑石蜜糖的比喻、描述人们的喜怒的比喻、杀害商人祭祀天神的比喻、医生给王女服药使其快速长大的比喻、灌溉甘蔗的比喻、欠债半钱的比喻、在楼上磨刀的比喻、乘船丢失锅盖的比喻、人们谴责国王暴行的比喻、妇女想要再生孩子的比喻。
(一)愚人食鹽喻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於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復爾。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去别人家做客,主人给他的食物他觉得淡而无味,主人听后就加了更多的盐。他尝到了盐的美味,就自言自语:“食物之所以美味,是因为有盐,少量的盐就能这样,那么多量的盐会怎么样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吃完后口感清爽,但反而对他有害。就像那些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就立刻断食,或者七天,或者十五天,只是让自己饿得难受,对得道没有任何帮助。就像那个愚蠢的人,因为盐美味就只吃盐,结果让口感清爽,这种情况也是一样的。
(二)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豫於日日中[穀-禾+牛]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穀-禾+牛]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繫異處。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要招待客人,想要收集牛奶来准备供应,他这样想:“如果我每天都提前从牛身上取牛奶,牛奶会越积越多,最后没有地方存放,可能还会变酸坏掉。不如就让牛奶留在牛肚里,等到招待客人的时候再一次性取出来。”想完这个主意后,他就抓住母牛和小牛,把它们分别拴在不同的地方。
却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殼-一)/牛]取乳,而此牛乳即乾無有。時為眾賓或瞋或笑。愚人亦爾,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頓施。未及聚頃,或為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
一个月后,他设宴款待客人,这时才牵牛过来想要挤牛奶,却发现牛奶已经干涸了。当时宾客中有的人生气,有的人笑话他。这个愚人也是这样,他想要做慈善,总是说等我有了很多钱再一次性地捐出去。但在他聚集财富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县官、火灾、盗贼侵犯,或者突然死亡,都没来得及捐出去,他的情况也是如此。
(三)以梨打頭破喻
昔有愚人頭上無毛,時有一人以梨打頭,乃至二三悉皆傷破,時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見已而語之言:「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頭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癡無智慧,見我頭上無有髮毛謂為是石,以梨打我頭破乃爾。」傍人語言:「汝自愚癡,云何名彼以為癡也?汝若不癡,為他所打,乃至頭破不知逃避?」比丘亦爾,不能具修信、戒、聞、慧,但整威儀以招利養,如彼愚人被他打頭不知避去,乃至傷破反謂他癡,此比丘者亦復如是。
从前有个傻瓜,头上没有头发。有一次,有人用梨子砸他的头,结果连砸两三次,他的头都被砸破了。这个傻瓜默默地忍受着,却不知道躲避。旁边的人看到后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躲开,却站在那里让人砸,直到头被砸破?”傻瓜回答说:“那个人傲慢自大,依赖力量,愚蠢无知,看到我头上没有头发,以为是石头,所以用梨子砸我,才会把我的头砸破。”旁边的人又说:“你自己都这么愚蠢,怎么还能说别人愚蠢呢?如果你不是傻瓜,被人砸,甚至头被砸破,你怎么会不知道逃避呢?”比丘也是这样,不能完全修行信仰、戒律、学问和智慧,只是装模作样以求得利益和供养,就像那个傻瓜被人砸头却不知道躲避,甚至头被砸破还说别人是傻瓜,这个比丘也是这样。
(四)婦詐稱死喻
昔有愚人,其婦端正,情甚愛重;婦無直信,後於中間共他交往,邪婬心盛欲逐傍夫捨離己婿,於是密語一老母言:「我去之後,汝可齎一死婦女屍安著屋中,語我夫言,云我已死。」老母於後伺其夫主不在之時,以一死屍置其家中。及其夫還,老母語言:「汝婦已死。」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哀哭懊惱,大[卄/積]薪油燒取其骨,以囊盛之晝夜懷挾。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如彼外道聞他邪說心生惑著,謂為真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
从前有个愚蠢的男人,他的妻子非常美丽,他对她的爱非常深重。然而,这个妻子并不忠诚,她在背后与别的男人交往,她的淫欲心非常强烈,想要离开自己的丈夫去追求别的男人。于是,她私下里对一个老妇人说:“我离开之后,你可以把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的尸体放在家里,然后告诉我的丈夫,说我已经死了。”老妇人在她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把一个死去的女人的尸体放在她的家里。当她的丈夫回来的时候,老妇人告诉他:“你的妻子已经死了。”丈夫立即去看,以为那个尸体就是他的妻子,非常伤心和痛苦,他用大量的柴火和油把尸体焚烧,把骨头收集起来,装在袋子里,白天黑夜都带在身边。后来,这个妻子厌倦了那个男人,就回到了家,对她的丈夫说:“我是你的妻子。”丈夫回答她说:“我的妻子已经死了很久了,你是谁,为什么要冒充我的妻子?”即使她再三解释,他仍然不相信。这就像那些外道听到别人的邪说,心里产生了迷惑和执着,认为那是真实的,永远不会改变,即使听到正教的教导,也不会相信和接受。
(五)渴見水喻
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炎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頭河,既至河所對視不飲。傍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愚人答言:「君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若彼愚人見水不飲為時所笑,亦復如是。
在过去,有一个人,愚昧无知,极度口渴需要水。他在炎热的天气中看到热气,误以为是水,于是立刻跑去追寻,直到来到了辛头河。但是到了河边,他却只是看着河水,不去喝。旁边的人问他:“你因为口渴而寻找水,现在到了河边为什么不喝水?”那个愚昧的人回答说:“你可以先把水喝完,我再喝,这水太多了,一时喝不完,所以我不喝。”当时的人们听到他这样说,都大笑起来。这就像那些外道,他们偏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自己不能完全遵守佛的戒律,就索性不去接受,结果导致自己将来无法得道,只能在生死轮回中徘徊。就像那个愚昧的人看到水却不喝,被人们笑话一样,他们也是这样。
(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養育七子,一子先死。時此愚人見子既死,便欲停置於其家中,自欲棄去。傍人見已而語之言:「生死道異,當速莊嚴致於遠處而殯葬之,云何得留自欲棄去?」爾時愚人聞此語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當葬者,須更殺一子停擔兩頭乃可勝致。」於是便更殺其一子,而擔負之遠葬林野。時人見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憚改悔,默然覆藏自說清淨,或有知者即語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護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違犯所受欲不懺悔?」犯戒者言:「苟須懺者,更就犯之然後當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爾乃頓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殺一子,今此比丘亦復如是。
(七)認人為兄喻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舉世人聞無不稱歎。時有愚人見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爾者,彼有錢財須者則用之,是故為兄;見其還債,言非我兄。傍人語言:「汝是愚人!云何須財名他為兄?及其債時復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錢財認之為兄,實非是兄,若其債時則稱非兄。」人聞此語無不笑之。猶彼外道,聞佛善語貪竊而用以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為利養故,取彼佛語化道眾生,而無實事,云何修行?」猶向愚人為得財故言是我兄,及其債時復言非兄,此亦如是。
(八)山羗偷官庫喻
過去之世有一山羗,偷王庫物而遠逃走。爾時國王遣人四出推尋捕得,將至王邊。王即責其所得衣處,山羗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著衣,實非山羗本所有故,不知著之,應在手者著於脚上,應在腰者返著頭上。王見賊已,集諸臣等共詳此事,而語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來所有衣者,應當解著,云何顛倒用上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舊物。」借以為譬,王者如佛,寶藏如法,愚癡羗者猶如外道,竊聽佛法著已法中以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亂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羗得王寶衣,不識次第顛倒而著,亦復如是。
(九)歎父德行喻
昔時有人於眾人中,歎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盜,直作實語兼行布施。」時有愚人聞其此語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復過汝父。」諸人問言:「有何德行請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來斷絕婬欲初無染污。」眾人語言:「若斷婬欲,云何生汝?」深為時人之所怪笑。猶如世間無智之流,欲讚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如彼愚者,意好歎父言成過失,此亦如是。
(一〇)三重樓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到餘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軒敞踈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於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是時木匠即便經地壘墼作樓。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復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
」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餘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一一)婆羅門殺子喻
昔有婆羅門自謂多知,於諸星術種種技藝無不明達,恃己如此,欲顯其德,遂至他國,抱兒而哭。有人問婆羅門言:「汝何故哭?」婆羅門言:「今此小兒七日當死,愍其夭傷以是哭耳。」時人語言:「人命難知,計算喜錯,設七日頭或能不死,何為豫哭?」婆羅門言:「日月可闇星宿可落,我之所記終無違失。」為名利故,至七日頭自殺其子以證己說。時諸世人却後七日聞其兒死,咸皆歎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錯。」心生信服悉來致敬。猶如佛之四輩弟子為利養故自稱得道,有愚人法殺善男子詐現慈德,故使將來受苦無窮,如婆羅門為驗己言殺子惑世。
(一二)煮黑石蜜漿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來至其家。時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當取黑石蜜漿與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於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語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爾時人眾悉皆嗤笑。其猶外道不滅煩惱熾然之火,少作苦行臥蕀刺上,五熱炙身而望清涼寂靜之道,終無是處,徒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現在殃流來劫。
(一三)說人喜瞋喻
過去有人,共多人眾坐於屋中,歎一外人德行極好,唯有二過:一者喜瞋,二者作事倉卒。爾時此人過在門外,聞作是語便生瞋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愚惡之人,以手打撲。傍人問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時喜瞋、倉卒?而此人者道:『我順喜瞋恚,作事倉卒。』是故打之。」傍人語言:「汝今喜瞋倉卒之相即時現驗,云何諱之?」人說過惡而起怨責,深為眾人怪其愚惑。譬如世間飲酒之夫,躭荒沈酒作諸放逸,見人呵責返生尤疾,苦引證作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諱聞己過,見他道說返欲打撲之。
(一四)殺商主祀天喻
昔有賈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須導師然後可去,即共求覓得一導師,既得之已相將發引至曠野中。有一天祠當須人祀然後得過,於是眾賈共思量言:「我等伴黨盡是親親如何可殺?唯此導師中用祀天。」即殺導師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窮困死盡。一切世人亦復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寶,當修善法行以為導師。毀破善行,生死曠路永無出期,經歷三塗受苦長遠,如彼商賈,將入大海,殺其導者,迷失津濟,終致困死。
(一五)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昔有國王產生一女,喚醫語言:「為我與藥立使長大。」醫師答言:「我與良藥能使即大,但今卒無,方須求索。比得藥頃,王要莫看,待與藥已然後示王。」於是即便遠方取藥經十二年,得藥來還與女令服,將示於王,王見歡喜即自念言:「實是良醫,與我女藥能令卒長。」便勅左右賜以珍寶。時諸人等笑王無智,不曉籌量生來年月,見其長大,謂是藥力。世人亦爾,詣善知識而啟之言:「我欲求道願見教授,使我立得。」善知識師以方便故,教令坐禪觀十二緣起,漸積眾德獲阿羅漢,倍踊躍歡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師!速能令我證最妙法。」
(一六)灌甘蔗喻
昔有二人共種甘蔗,而作誓言:「種好者賞,其不好者當重罰之。」時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極甜,若壓取汁還灌甘蔗樹,甘美必甚,得勝於彼。」即壓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返敗種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世人亦爾,欲求善福,恃己豪貴專形俠勢,迫脅下民陵奪財物,用作福本期善果,不知將來反獲其患殃,如壓甘蔗彼此都失。
(一七)債半錢喻
往有商人貸他半錢久不得償,即便往債。前有大河,雇他兩錢然後得渡,到彼往債竟不得見,來還渡河復雇兩錢。為半錢債而失四錢,兼有道路疲勞乏困,所債甚少所失極多,果被眾人之所怪笑。世人亦爾,要少名利致毀大行,苟容己身不顧禮義,現受惡名後得苦報。
(一八)就樓磨刀喻
昔有一人,貧窮困苦為王作事,日月經久身體羸瘦。王見憐愍,賜一死駝。貧人得已即便剝皮,嫌刀鈍故求石欲磨,乃於樓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來下而剝。如是數數往來磨刀,後轉勞苦憚不能數上,懸駝上樓就石磨刀,深為眾人之所嗤笑。猶如愚人毀破禁戒,多取錢財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懸駝上樓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一九)乘船失釪喻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銀釪墮於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畫水作記,捨之而去後當取之。」行經二月到師子諸國,見一河水,便入其中覓本失釪。諸人問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覓取。」問言:「於何處失?」答言:「初入海失。」又復問言:「失經幾時?」言:「失來二月。」問言:「失來二月,云何此覓?」答言:「我失釪時畫水作記,本所畫水與此無異,是故覓之。」又復問言:「水雖不別,汝昔失時乃在於彼,今在此覓何由可得?」爾時眾人無不大笑。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橫計苦困,以求解脫,猶如愚人失釪於彼而於此覓。
(二〇)人說王縱暴喻
昔有一人說王過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無理。」王聞是語即大瞋恚,竟不究悉誰作此語,信傍佞人捉一賢臣,仰使剝脊取百兩肉。有人證明此無是語,王心便悔,索千兩肉用為補脊,夜中呻喚甚大苦惱。王聞其聲,問言:「何以苦惱?取汝百兩,十倍與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惱?」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頭,雖得千頭不免子死,雖十倍得肉,不免苦痛。」愚人亦爾,不畏後世貪渴現樂,苦切眾生,調發百姓多得財物,望得滅罪而得福報。譬如彼王割人之脊取人之肉,以餘肉補望使不痛,無有是處。
(二一)婦女欲更求子喻
往昔世時有婦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問餘婦女:「誰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語此婦言:「我能使爾求子可得,當須祀天。」問老母言:「祀須何物?」老母語言:「殺汝之子取血祀天,必得多子。」時此婦女便隨彼語欲殺其子。傍有智人嗤笑罵詈:「愚癡無智乃至如此。未生子者竟可得不?而殺現子。」愚人亦爾,為未生樂自投火坑,種種害身為得生天。
百喻經卷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無?如今無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穀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風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
」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