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西聞見錄

清 咫觀輯7卷CBETA X1552大于一万字 6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修西聞見錄卷六
東土 雞園偶 集
朱道人事略
雲陽子
朱道人。丹陽民也。為本縣昌國寺司香火。齋戒念佛。人咸敬信之。忽一日。謂鄉城諸相識曰。我欲化汝等薪一把。積之以焚我身。或笑之曰。汝圓寂耶。若不自焚。我等來焚汝。至期大眾都集。道人中坐。徐起坐薪上。命眾舉火。眾不忍。乃自焚焉。昌國主人奔而赴其前。道人心忽飛出。主人哭而滅其火。納其心。全身皆不壞。乃鎔金以加其上。人皆見道人。坐雲中。鳴魚西去。凡地方有警。人皆預見道人。坐雲中擊木魚。聲聲入聽。
朱道人是丹阳的一位普通百姓,担任本县昌国寺的香火司。他持斋念佛,人们都尊敬并信任他。忽然有一天,他对乡里的熟人说:“我想让你们给我一把柴火,用来焚烧我的身体。”有人嘲笑他说:“你要涅槃吗?如果你不自焚,我们来烧你。”到了约定的日期,众人都聚集起来。道人坐在中间,慢慢起身坐在柴火堆上,命令众人点火。众人不忍心,于是他自己焚烧了自己。昌国寺的主人急忙跑上前去,道人的心忽然飞出,主人哭泣着扑灭了火,取出了他的心。他的身体完好无损,于是人们用金子覆盖在他身上。人们都看到道人坐在云中,敲击着木鱼向西而去。每当地方有警报,人们都能预先看到道人坐在云中敲击木鱼,声音传入耳中。
鄭抱因
周國定
抱因。揚州鄭氏子。為酒工。棄而傭於廟。不樂也。自投而歸於玉尺。願侍左右。然光不定。又慕襍教某而聽其講。以為念佛不必出聲。遂一病而不能念佛以至於死。抱因為人。頗有心於布施接引。於念佛尤力。每天寒四更。在雞園彌勒殿繞案而誦佛名。聲搖搖如大地微動。玉尺心喜之。乃以同住中有一先輩。恨其妨於睡。止其高聲。遂然不自伸。故非人得其便。引而致之襍教之前也。後玉尺為彼供燈鏡誦大悲呪。呼其名。七日。然後大作佛七以拯其魂爽。抱因之淨土。本在空中。無有障也。
抱因,扬州郑氏的儿子,原本是酿酒工人,后来放弃工作在庙宇里做佣人,但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他自投于玉尺,希望能侍奉在玉尺左右。然而,玉尺的光华并不稳定,他又羡慕其他教派的某位讲者,去听他讲经。他认为念佛不必出声,结果生病后无法念佛,直至去世。抱因为人慷慨,乐于布施和接引他人,对念佛尤为努力。每天寒冷的四更时分,他在鸡园的弥勒殿绕着案桌诵念佛名,声音响亮如同大地微微震动。玉尺内心对此感到欢喜,但因为同住的一位前辈嫌他妨碍睡眠,制止他高声诵念,于是他郁郁寡欢,无法自我舒展。因此,非人趁机将他引向其他教派。后来,玉尺为他供灯、镜,并诵大悲咒,呼唤他的名字,持续了七天,然后举行佛七法会以拯救他的灵魂。抱因的净土,原本就在空中,没有任何障碍。
一切人能成聖用說
鄭應房
凡工匠之作佛像者必生天。故刻帝釋書之人。或轉身入忉利天。得小部署。此理之常。無足怪者。黃生打鐵而往生。彼是修得。非報得也。報得者自不知。修得者自知之。一有心一無心也。
凡是工匠制作佛像,必定能够生到天界。因此,那些雕刻帝释天经书的人,或许会转生到忉利天,获得一个小官职,这是常理,不足为奇。黄生打铁而得以往生,那是他通过修行获得的,不是自然报应的结果。自然报应的人自己并不知道,而通过修行获得的人自己清楚。一个是有意识的,一个是无意识的。
書姚佛度事
楊省愚
常州三河口老農姚佛度。不食葷血。喜行方便利益事。眾避紅巾。老弱疲於行。佛度挺身負之竄。往來救脫數百計。寇退。富室設粥局。佛度往。司事者曰。汝來食粥乎。蓋以其衣藍縷也。佛度曰否。我來輸粟。則磬所有以濟人。謂人曰。越日西行矣。及期。端坐而化。
常州三河口的老年农民姚佛度,不食用荤腥和血食。他喜欢做方便他人、利益他人的事情。当众人躲避红巾军时,老弱病残者行走困难,佛度挺身而出,背负他们逃难,来回救助了数百人。敌寇退去后,富裕家庭设立了施粥处,佛度前往那里。负责人问他:“你是来吃粥的吗?”因为他穿着破旧的蓝衣。佛度回答说不是,他是来捐献粮食的,他倾其所有来帮助他人。他对人说:“明天我将向西行。”到了约定的日期,他端正坐着,安详地离世。
書江陰某甲事
楊省愚
江陰某甲以技自食。碌碌也。遇西園道人。方以淨土書四散勸人。某聞風而起。遂半日治生。半日行持。路中亦佛聲不絕。忽一日謂人。吾七日後往西。遂精進一室。飲水。稱佛名。及期坐逝。同人置缸中。匇匇避寇。三年後。啟缸視之。全身不朽。
修西聞見錄第六
  • 目录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