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清涼國師禮讚文
宋 智肱述1卷CBETA X1471少于一万字 36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華嚴清涼國師禮讚文(并敘)
長水法孫(智肱)述
吾祖賢首國師。開宗判教。經窮一代。義絕百家。解釋唐則天聖后朝。所譯華嚴。至十九卷。大願未終。奄然真寂。清凉始登賢首法席。傳習起信等義。念學無常師。遂人詢北禮。法倣南求。負笈四方。撗經三學。復趨賢首絳紗。偶師遷化。師之門徒。雖高甲宗一慧苑慧英等輩。續其餘藁。皆不繫先古。清涼遽發慨然之歎。故別製新經疏二十卷(或開為四十卷) 。隨經演義鈔四十卷。
我的祖先賢首國師,开创了华严宗,对教义进行了分类和解析,他的教义贯穿了整个时代,超越了众多学派。在唐朝武则天圣后时期,他翻译了《华严经》,但只完成了十九卷,大愿未了,便突然进入了真正的涅槃。清凉国师开始继承賢首的法席,传授《起信论》等教义。他学习无常,成为众人的导师,于是人们从北方来礼敬,从南方来求学。他背负着书籍,游历四方,广泛学习三学。再次回到賢首的绛纱,恰逢师父去世,虽然师父的门徒中有许多杰出的人才,如慧苑、慧英等,继续他的遗作,但都不及古代的风范。清凉国师因此发出感慨,特意制作了新的《华严经》疏解,共二十卷(或分为四十卷),并根据经文演义,撰写了四十卷的《演义钞》。
(或者分为六十卷或八十卷)这些疏钞都没有违背先师的意图。賢首的门徒众多,如同繁星。他们中有杰出的人物,如白眉青眼,才华横溢,超群出众。他们的道行与缘分相契合,通过心传口授的方式,独自清涼如一蟾孤朗。在《大宋高僧传》的义解科中,藏师传末提到,华严宗的教义传给了澄观(国师的名讳)。此外,澄观国师还撰写了《随文手鉴》一百卷,《华严纲要》三卷,《法界玄镜》一卷,《镜灯说文》一卷,《三圣圆融观》一卷,以及《华严圆觉》、《四分中观》等经律相关的三十多部著作。
華嚴七處九會華藏界圖。心鏡說文一卷。大經了義備要三卷。唐聖誕晨對御談經文。兼一家祖述。詩表牋章。總八十餘卷。斐相國云。古錦純金。隨器任用。良以投機授法。海應多波。奧義雅談。其歸一揆。歷九宗聖世。為七帝門師。俗壽一百八。僧臈八十三。形長九尺四寸。垂手過膝。目夜發光。晝仍不瞬。言論清雅。動止作則。才供二筆。凡著述見流傳者。四百餘卷。(云云) 以國師地位高深。解行幽邃。力扶大教。智燭宏宗。縱浩博淵微之學。
《华严经》中七处九会的华藏世界图,以及《心镜说文》一卷。《大经了义备要》三卷。在唐代的圣诞日早晨,面对皇帝讲述经文,同时还有一家祖述的诗表和牋章,总共八十多卷。斐相国说,这些作品就像古锦和纯金,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来使用。正是因为投機授法,所以能够像海一样响应多波,深奥的义理和高雅的谈论,最终都归于一致。历经九宗的圣世,成为七位帝王的门师。在俗世的寿命是一百零八岁,僧腊是八十三岁。身高九尺四寸,手臂下垂过膝,夜晚眼睛发光,白天也不眨眼。言论清雅,举止有度。他的才华足以供两笔书写,所有著作流传下来的有四百多卷。(等等)因为国师的地位崇高,理解与实践都深奥,力图扶持大教,智慧如烛光照亮宏宗。尽管学问广博而深微,但都能融会贯通。
畢一代佛言者。賢首之後。襲有我師。功歸清涼也。每歲仲冬。諸方咸以賢首忌晨。專致讚供。諸祖附列而已。嘻推功祖德清涼當克獨祭近得甌越。的本傳神。宗密僧睿二法師。拱侍香几。冰姿高朗。風神超邁。巍峩若存。覿者畏愛。特輪長利。覓工傳寫。適三月初六日化旦。聊陳薄禴。雅多同學。咸扣余曰。盛致餚饌。缺如讚章。請從屬文。貴參古式。乃不揆檮昧。略伸讚詠。傳習華嚴疏鈔。祖述清涼章句者。推功企恩。力行祭享。不亦宜乎。每位用義龍為稱者。賢首初見雲華儼師。能設數問。皆出意表。儼師嗟曰。此來義龍輩。尚罕扣斯端。何計仁賢。
完成了一生佛学教诲的人,继賢首之后,继承了我的师父,其功绩归于清涼。每年仲冬时节,各地都以賢首忌日的早晨,专门进行赞颂和供养,其他祖师们则附列其中。嘻嘻,推崇功绩和祖德,清涼应当独自举行祭祀,接近得到瓯越。确实本传神,宗密和僧睿两位法师,拱手侍立在香几旁。他们冰清玉洁,高洁明朗,风度超群。他们巍峨如山,令人敬畏和爱慕。特别轮长利,寻找工匠传写。恰好在三月初六日的清晨,我简单地陈述了薄礼。许多同学都来敲我的门说,盛情款待,缺少赞颂的篇章。请让我撰写文章,贵在参与古式。于是我不揣浅陋,稍微展开赞颂。传承华严疏钞,祖述清涼的章句,推崇功绩,企求恩惠,努力进行祭祀,不也是应该的吗?每位使用义龙为称号的人,賢首初次见到雲華儼师,能够提出许多问题,都出人意料。儼师感叹说,这些义龙辈的人,还很少触及这个议题,怎么能计划仁賢呢?
發明耳目。又高僧慧榮自志曰。學習三十秊。不號義龍。誓不歸迹。後果聲振彌遠。又清涼五臺華嚴疏。就夢身為龍。頭枕南臺。尾蟠北臺。化多分照而去。流通之吉兆也。又斐相國。奉勑作清涼妙覺塔銘。銘曰。勑俾圖形。相即無相。海印大龍。蟠居方丈。今此以義龍稱耳。若考清涼菩薩。功德難思。義龍何啻。初學無疑。
他开启了智慧之眼。还有一位高僧慧荣,他立志说:“我学习了三十年,如果不成为精通佛法的义龙,我誓不还乡。”后来他的名声果然远播。清凉国师在五台山撰写《华严经疏》,梦见自己化身为龙,头枕在南台,尾盘在北台,化身多处照耀而去,这是传播佛法的吉祥征兆。斐相国奉命撰写清凉妙觉塔的铭文,铭文说:“奉命绘图,相即无相,海印大龙,盘踞在方丈之地。”现在以义龙来称呼他。如果考察清凉菩萨的功德,那是难以想象的,义龙又何止于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要坚定信念。
(修行者进入道场,铺设坐具,行三拜礼,交替跪拜,手持香炉唱诵道)。
恭以。通方妙術。終古沖規。遍七處九會。以常宣。具六相十玄。而廣說。義海之波瀾浩瀚。一極唱高。教門之詮旨圓融。二乘絕聽。毛分不移。而撗該法界。剎那無動。而竪貫長時。竭性相之洪源。徹果因之坦道。超眾典。比山推於峻嶽。攝群經。猶川注於窮溟。朗金烏。奪眾景之光。皎玉兔。掩餘星之彩。幽深匹測。祕密難思。非下地之能知。必上根而可入。爰自龍宮選妙鳳闕翻靈。雜華爛漫於西乾。具葉芬芳於東夏。無私駕說。五天迓惠於真風。不禦弘宣。
恭敬地以,通达各方的妙法,自古至今的冲淡规矩,遍及七处九会,恒常宣扬,具备六相十玄,广泛讲述。义理之海波澜壮阔,至高无上的声音高亢,教法的解释旨意圆融,二乘教法绝听,毛分不移,横贯法界。刹那间无动于衷,而竖直贯穿长久的时间。耗尽性相的洪流,彻底理解因果的坦途。超越众多经典,如同山岳之巅推举峻岭,汇聚群经,犹如河流汇入深渊。明亮的金乌,夺取了所有景色的光芒,皎洁的玉兔,掩盖了其余星星的光彩。幽深难以测量,秘密难以想象,不是下地所能知晓的,必须是上根才能进入。自从龙宫选出妙凤,翻阅灵文,杂花烂漫于西乾,具叶芬芳于东夏。无私地驾驭说法,五天迎接真风的惠赐,不御弘宣。
萬國其[雨/旁] 於法雨。圓明主伴。代不乏人。應感聖凡。時新後哲。賢首始歌于白雪。清涼繼唱于陽春。本雄詮。開五教之蹊。體大法。導十宗之徑。示形禹族。降迹唐朝。慕花中瞻蔔之香。羨林內旃檀之貴。剃除鬚髮。拌弃衣簪。曠然出三界之家。豁爾窹四生之夢。辯才天縱。學問生知。為七帝之門師。歷九宗之聖世。德雲靉靆。名翼翩飜。綜緇侶以孤標。統僧倫而獨步。化緣寂處。將花殘柳謝之春。能事畢時。僅鸎囀鷰來之序。諱晨旦偶祭享宜陳略聲巴俚之詞。聊薦藻蘋之供。薄酬法乳。微報鴻恩。希道眼以洞明。冀他心而昭格。師資感應。水月光臨。鑒我虔誠。乞垂迃降。
万国如同沐浴在法雨之中。圆满明澈的领袖与伴侣,历代都有杰出的人才。他们感应着圣凡,不断更新着后来的智者。贤首在白雪中首次吟唱,清凉在阳春中继续歌唱。他本是雄辩的诠释者,开辟了五教的道路,体现大法,引导十宗的路径。他向禹族展示形象,降生于唐朝。他羡慕花中瞻蔔的香气,林中旃檀的珍贵。剃去胡须,抛弃衣饰,毅然离开了三界的家园,豁然觉醒于四生之梦。他拥有辩才天纵的学问,生来就知晓,成为七位帝王的门师,历经九宗的圣世。他的德行如云彩般缭绕,名声如翅膀般飞扬。他综合了僧侣的孤独标准,独自走在僧侣的行列中。在寂静的化缘中,他将春天的残花和凋谢的柳树,完成了他的事业。在燕子初来的季节,他只是简单地祭享,略去了巴俚之地的声音。他只是简单地献上了藻蘋的供品,以此来微薄地回报法乳,感谢鸿恩。他希望道眼能洞察一切,期待他心能昭示规范。师生之间的感应,如水月光临。请鉴证我的虔诚,请求降临。
(行一次礼后起身,交替跪拜,手持香炉,请求说)。
一心奉請。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第六祖師清涼尊者
三請三拜然後說偈
。
稽首華嚴菩薩海 普賢悲願久修心
我向華嚴菩薩的深广如海致敬,普賢菩薩的慈悲与愿力,是经过长时间修行而培养出的心志。
四依德行妙通依 五地功熏難勝地
三觀已深超解脫 十身將證入圓融
分形普化寄唐朝 說法遍霑生禹族
聲震寰中咸軌範 名聞世表盡宗師
經龍律虎間生才 僧統國師曇蕚瑞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出胎分慶時身清涼
尊者
從清涼字和之
。
四依應跡生王族 十月形成出聖胎
祥瑞希奇動眾心 光明煥赫驚鄰室
照世星眸藏襁褓 懸河海辯擁衣衾
善才法爾又童真 性德重開珍寶藏
故我一心歸命頂禮(下皆倣此)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嬉童入寺時身清涼
尊者。
福擬百童嚴塔像 嬉遊眾藝聚泥沙
差無白馬詣青山 悅有寶林逾雲嶺
掃灑六塵求解脫 躋攀四智學菩提
一周歲曜發靈機 三藏微言皆曉達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奉恩落
䰂
時身清涼
尊者。
祝髮染緇除俗態 奉恩遵禁入僧倫
金刀剪剪綠絲飄 玉璽輝輝黃勑鎮
窣堵福超功德重 周羅髮盡垢塵輕
形權心實妙難思 便是德雲從定起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群經注演時身清涼
尊者。
調理筌[(ㄇ@(企-止))/弟] 遊智刃 從容科節銳詞鋒
楞嚴圓覺洞能詮 般若涅槃明所解
文錦江心垂玉釣 義花浪底擲金鈎
洪濤本意擷鯨鰲 十四輕罾方便設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精傳諸論時身清涼
尊者。
宗釋覈(上革切) 研咸秉志 深探慧學不師心
十城封賞徤螢牕 五日馳名工雪几
起信瑜伽親指授 因明寶性力師承
縱橫九論鼓聲雄 剛助肇公談四絕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優游觀法時身清涼
尊者。
導達大方闚佛眼 澄渟衍行逈禪心
蓮花止觀去情遊 法界色空亡相入
台嶺明明藏智地 終山歷歷現心地
還源深寂洗塵勞 忽證普光平等理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圓明眾戒時身清涼
尊者。
本期補特皆成佛 纔淨尸羅福施生
聲聞軌轍究端倪 菩薩車秉重控御
律悟開遮偏妙處 戒登樓閣最高層
十弘要(平聲) 誓緊浮囊 三聚妍媸 懸寶鑑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無名師證時身清涼
尊者。
法界湛然超語迹 宗門離念以心傳
教窮源本達枝流 禪悟濬 (私閏切) 深參骨髓
虗寂觀中空寂趣 無名師表離名求
洞明說默兩鎔融 豈比筭沙徒自困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聞經能演時身清涼
尊者。
盡詫涅槃心易曉 誰醒(平聲) 差別智難明
不乘圓滿大因輪 曷到汪洋真果海
無盡指歸觀掌上 難思法術印胸 中
再周能演動詵言 法界洪規今在汝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五峯祈請時身清涼
尊者。
聖智冥加祈寶積 威神與力藉龍尊
十年麟筆貫花心 五頂鳳牋標月志
真侶懇求敷創義 法師開拓演新文
赤髭白足兩弘真 瓶瀉雲興良可喻
一心頂禮。華嚴教誨賢首義龍。通儒助釋時身清涼
尊者。
俗學無裨雖佛誡 道儒會釋始通方
本操五教作權衡 兼握九經為斗 赤
道德逍遙莊老志 詩書仁義孔顏心
四圍章句五明宗 十翼百家咸顧習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疏成感夢時身清涼
尊者。
法食慶文猶吐鳳 傳芳吉兆夢成龍
輝空鱗鬣 亘雙臺 耀世光明逾皦日
奮迅侃梭昭變化 分飛雷劒讖流通
百川入海味同醎 製錦操刀功不淺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箋經普化時身清涼
尊者。
五色雲凝天上瑞 八方人擁地中仙
九州慶溢扇慈風 四海遐飛霑法雨
絳帳揮松傳百眾 黌堂談柄烈千徒
名曹大手盡樞衣 殉命奔趨求發藥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群英雜述時身清涼
尊者。
述義屬文遺輔相 摛毫麗藻惠公卿
七家貴宦笥珠珍 十寺名僧囊錦繡
二要五篇三聖觀 諸關雙鏡九經圖
蟠根聳本雜花功 布葉垂陰章句力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新經譯贊時身清涼
尊者。
增輝妙理因烏茶 聖叡同翻預譯場
講贊何煩夢易(入聲) 頭 弘通不假仙呼藥
花開錦上重重媚 雲起長空片片新
聖法高談悟帝心 國師仍賜清涼號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談真歷遇時身清涼
尊者。
壽永九宗天子世 德高七帝國王師
四方卓犖拜先生 三教清英推首坐
葵藿心傾光俗諦 桑榆日晚暢真猷
詩章牋表動嚴宸 對御談經欣慶會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韜光順寂時身清涼
尊者。
緣盡四心同有滅 韜光三月示無常
重臣縞素愴賢心 皇帝輟朝悽聖意
石室葬龕蒙國禮 興唐塑皃動天文
闍維舌固朵紅蓮 舍利數千光色潤
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或運逆順十心於理無爽) 。
至心懺悔
忽忘廣大毗盧性 妄躍無涯苦海津
波蕩千華本佛心 漚成五蘊眾生相
十身妙好拘形殻 十智光明墮惑情
一法纔迷萬法迷 一塵暫起諸塵起
頓差三德成三毒 豈達凡心即聖心
十剎常光瞽不窺 十方遍說聾無聽
雖登毗奈如狂象 已屬摩羅若啞羊
六相全虧朗智燈 十玄鎮缺懸明鏡
百非四句增輕謗 萬劫千生結重愆
我體真空觀慧門 全修全性圓融懺
懺悔已至心歸命三寶(下皆例此) 。
至心勸請
毛孔微塵容佛處 剎那劫海說經時
鏡光帝網道場中 願轉法輪窮後際
至心隨喜
十方三世微塵佛 八相圓成眾善根
六道諸乘行願因 隨喜皆修功德海
至心回向
願學普賢深信解 圓修萬行等虗空
菩提實際與眾生 回向湛然真法界
至心發願
不捨千輪功德海 常持十本大華嚴
普招群品剖塵經 遍拉眾生刳識藏
在果在因能說法 居凡居聖善修心
即於普眼見遮那 不離普賢觀妙德
三聖圓融歸當念 十身無礙應塵方
未來劫剎道場中 等願法王稱長子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華嚴清涼國師禮讚文一卷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