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心要法門註

唐 宗密述1卷CBETA X1005少于一万字 13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答順宗心要法門
唐清涼國師 澄觀 撰
圭峰沙門 宗密 注
至道本乎其心(諸佛眾生迷悟本也)心法本乎無住。(萬法之宗。本乎無住。即心體也。淨名經云。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心體。靈知不昧(瑩淨之理)
至高无上的道法根本在于心(所有佛陀和众生的迷惑与觉悟都源于此),心法的根本在于无住(万法的宗要,都基于无住,即心的本体。《净名经》说:依据无住的本性,建立一切法)。无住的心体,灵知不昧(清净的道理)。
性相寂默。(性即空空絕跡。相即星象粲然)包含德用(性包含於神用。具塵沙之無邊)
性相寂静(性即是空无痕迹,相则是如星辰般灿烂)。包含德用(性包含在神妙的作用中,具备无数的无边)。
該攝內外。(相該攝於內外。亦不在於中間)能廣(無外也)能深(無內也)
统摄内外(相既统摄于内外,也不在中间)。能广(没有外),能深(没有内)。
非有非空。(妙有不空。真空不有)不生不滅(非四相所遷也)
既非实有也非空无。(妙有看似存在却非空无,真空看似空无却非实有)不生也不灭(不受四相的变迁影响)。
求之不得。棄之不離(明一真心地。絕取捨之情)
追求它却得不到,放弃它却始终无法离开(这表明了一种对唯一真实心性的领悟,超越了追求与放弃的对立情绪)。
迷現量則惑苦紛然。(迷本逐末)悟真性則空明廓徹(返本還源)
迷失在直接经验中就会感到迷惑和痛苦(这是因为迷失了本性,追逐了外在的表象)。领悟到真实的本性,就会体验到空灵和明朗(这是回归到本源的状态)。
雖即心即佛。唯證者方知。(凡聖一真。猶來見隔。見在即凡。情忘即佛。智與理冥。境與神會者。方知也)
虽然心即是佛,但只有真正体证的人才能理解(凡夫与圣者在唯一真实上没有区别,但因为见解的隔阂,凡夫所见仍是凡夫,当情感忘却时即是佛。智慧与真理合一,境界与精神相融合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一点)。
然有證有知。則慧日沈沒於有地(若存證知。則棄內而外求。即滯於有)
然而,如果存在证悟和认知,那么慧日(佛陀的智慧)就会沉没于有地(如果保持证悟和认知,就会放弃内在而向外寻求,就会停滞于有的状态)。
若無照無悟。則昏雲掩蔽於空門(若忘智忘照。則外忘緣而內忘照。即滯於無)
如果没有照亮和悟性,那么昏暗的云层就会遮蔽空门(如果忘记智慧和照亮,就会忘记外在的因缘和内在的照亮,就会停滞于无的状态)。
但一念不生。前後際斷。(妄心不生。二際俱斷)照體獨立。物我皆如(真智現前。我及我所。悉皆同體)
只要心无杂念,前后的界限就会断开(妄心不生,生死与涅槃的界限都会断开),照亮的本体独立存在,物我都是如此(真智直接呈现,我及我所,全部都是同体)。
直造心源。無智無得。(至理虗玄。言忘慮絕。不可以識識。不可以行得)不取不捨。(性自天真。本無取捨)無對無修。(本非對待。豈有修作)
直接探求心的本源。没有智慧也没有获得。(至高无上的道理是深奥而玄妙的,言语和思考都无法触及,不能通过认知来认知,也不能通过行为来获得)不执着也不放弃。(本性自然纯真,原本就没有执着和放弃)没有对立也没有修行。(本质上不是相对的,哪里还需要修行呢)。
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迷即六凡。悟則四聖。真智生。妄念滅。妄若起。真智隱)
然而,迷惑与觉悟是相互依存的。真实与虚妄是相互对立的(迷惑即是六凡,觉悟则是四圣。当真智出现时,妄念就会消失。如果妄念生起,真智就会隐退)。
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勞形(若有取捨。勞形役智)
若體妄即真。似處陰而影滅(妄無自性。舉體即真)
若無心忘照。則萬累都捐(既忘心照。煩惱自空)
若任運寂知。則眾行圓起(起即體之用。用而無用。何假因耶)
放曠任其去住。(不著彼此)靜鑑見其源流(動靜不失理也)
語默不失玄微。(語默全真)動靜豈離法界(去住合道)
言止則雙忘智寂。(止觀俱泯)論觀則雙照寂知(止觀齊彰)
語證不可示人。(寂然之理。不可說示)說理非證不了(唯證相應)
悟寂無寂。(智與理冥)真智無知。(真如之理。泯能知智)以知寂不二之一心。(以即理之智也)契空有雙融之中道。
(證不二之理也)無住無著。(二邊不立。中道不安)莫攝莫收。(任法界性。延促無礙)是非兩忘。能所雙絕。斯絕亦絕。般若現前(法界真性。思慮叵窮。若絕能所。則真智現前也)
般若非心外新生。(不從外得)智性乃本來具足(非新新有)
然本寂不能自見。實由般若之功(理非智不能顯)
般若之與智性。翻覆相成(智非理不能生)
本智之與始終。兩體雙絕(本末俱泯)
證入則妙覺圓明。(體無瑕翳)悟本則因果交徹(凡聖相入)
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念念全真)處處證真。無一塵而非佛國(即染而淨)
真妄物我。舉一全收。(二而不二)心佛眾生。炳然齊致(不二而二)
迷則人隨於法。法法萬差而人不同(迷真逐妄)
悟則法隨於人。人人一致而融萬境(物象無體)
言窮慮絕。何果何因。(本離言念)體本寂寥。孰同孰異(非同異境)
唯志懷虗朗。消息沖融(佩道之士。契之即神)
其猶透水月華。虗而可見。(喻也)無心鏡像。照而常空矣(虛心之鑑)
心要法門頌
欲達心源淨(所迷之理) 須知我相空(萬物自虗)
形容何處實(緣生本無) 念慮本無從(起處不真)
豁爾靈明現(似日初出) 翛然世界通(即無障礙)
真金開伏藏(情忘理現) 赫日出瞑(智起惑忘)
試將心比佛(性無異故) 與佛始終同(真妄無別)
答順宗心要法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