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觀心釋

明 智旭述1卷CBETA X0480少于一万字 19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觀心釋
菩薩沙彌 智旭際明 述
已申如實不空義 如如演說不取著
已经阐述了真如實相的本质,如如不动地演说而不贪著。
攝彼名句及文身 融歸一念成觀行
将那些名词和句子,以及依赖于文字的性质,融合于一个念头中,形成观察和修行。
金剛者。喻現前一念心也。譬如金剛。體則無上至寶。相則純淨無雜。用則廣能利益。現前一念。亦復如是。體即法界。相無塵染。用徧一切。復次現前一念。即是金剛。世間金剛之寶。假心為喻。乃世寶似心。非心似世寶也。此現前一念金剛之心。即三般若。法界真體。名為實相。無塵染相。名為觀照。徧一切用。名為文字。達此一念三般若者。名波羅蜜。以即三德究竟之彼岸故。此一念性。亘古亘今常不變故。可軌持故。一切聖賢由此得成諸道果故。即名為經。
金剛,是比喻我们眼前的每一个念头。就像金剛石一样,其本质是无上至宝,其表象是纯净无杂,其作用是广泛地带来利益。当前的每一个念头也是如此,其本质就是法界,其表象没有烦恼的污染,其作用遍及一切。再进一步说,当前的每一个念头,就是金剛。世间的金剛之宝,是假借心来作比喻的,是世间的宝物类似于心,而不是心类似于世间的宝物。这当前的每一个金剛般的念头,就是三般若,法界的真正实体,称为实相,没有烦恼污染的表象,称为观照,遍及一切的作用,称为文字。理解这一个念头中的三般若,称为波罗蜜,因为它达到了三德的终极彼岸。这一个念头的本性,从古至今始终不变,可以作为修行的准则。所有圣贤都是通过这个来成就各种道果的,因此称之为经。
復次。現前一念之性。從來不異。名如。此外更無別法。名是。統攝自在。名我。了了印境。名聞。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名一時。虗靈絕待。名佛。豎窮橫徧。名在。含育出生一切諸法。名舍衛國。但悟惟心。能降魔外。名戰勝。功德之林。名樹。性具功德。周給一切。名給孤獨。萬善所集。名園。
再次,当前的这一瞬间的本性,始终没有变化,称之为“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法,称之为“是”。全面地掌握自由,称之为“我”。清晰地印证境界,称之为“闻”。过去、现在、未来十世都不离当前这一瞬间,称之为“一时”。空灵而超越等待,称之为“佛”。纵向穷尽、横向遍及,称之为“在”。包含并产生一切法,称之为“舍卫国”。只要悟到唯有心,就能降伏魔障和外道,称之为“战胜”。功德的森林,称之为“树”。本性具备功德,普遍给予一切,称之为“给孤独”。所有善行的集合,称之为“园”。
復次。現前一念。當體常徧。名大。出生福慧。名比丘。諸心心所相應。名眾。一念具足百界十如。為千。自行化他。十善各各互具。為二百。五根。五力各各互具。為五十。猶如海印炳現。無前無後。名俱。
再次,当前的这一瞬间,本质上始终普遍存在,称之为“大”。产生福德与智慧,称之为“比丘”。各种心与心所相互呼应,称之为“众”。一瞬间具备百界十如,称之为“千”。自我修行并教化他人,十善各自相互具备,称之为“二百”。五根、五力各自相互具备,称之为“五十”。如同海印般明亮显现,没有前后之分,称之为“俱”。
復次。無有一法出過於心。名為世尊。一切時中。常應觀察自心。名食時。自心本具慚愧法忍。名衣。自心事理和合相應。名鉢。歷陰界處觀察理性。名入城乞食。於一一法得見理性。名次第乞已。會事歸理。名還本處。觀理究竟。名飯食訖。全修在性。名收衣鉢。福慧明顯。名洗足。證於第一義空。名敷座而坐。
再次,没有任何事物能超越心的范畴,这被称为世尊。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持续地观察自己的内心,这称为食时。内心本就具备慚愧和法忍,这称为衣。内心与事理相合,这称为鉢。经历五陰和十八界,观察理性,这称为进入城市乞食。在每一个法中都能见到理性,这称为依次乞食。将事物归于理性,这称为返回原处。彻底观察理性,这称为吃完饭。所有的修行都在于本性,这称为收拾衣鉢。福德和智慧明显,这称为洗足。证悟到第一義空,这称为铺设座位坐下。
復次。相應解心所。名須菩提。此解有殊勝力。名為長老。諸心所中能為導首。名為在大眾中。不取空證。名從座起。順方便道。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權不異實。名為合掌。如理觀察。自覺聖智境界。名恭敬白佛。心性不可思議。故名希有。無量眾善。名諸菩薩。眾善不離一心。名善護念。一心具行眾善。名善付囑。一念照性。名善男子。一念寂性。名善女人。依寂照體。起寂照用。名為發菩提心。用如其體。名為應住。永離昏擾。名為降伏其心。心之理性隨解現故。名佛告須菩提。如理而觀。觀即如理。名善哉善哉。
再次,相应地理解心的所有现象,这称为須菩提。这种理解具有非凡的力量,这被称为长老。在所有心的现象中,能够起到领导作用,这称为在大众中。不执着于空的证明,这称为从座位上起身。顺应方便的道路,这称为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权宜之计与实际不异,这称为合掌。如理观察,自觉到圣智的境界,这称为恭敬地向佛表白。心性不可思议,因此被称为稀有。无量的善行,这称为诸位菩萨。所有的善行都不离一心,这称为善护念。一心具备所有的善行,这称为善付嘱。一瞬间照亮本性,这称为善男子。一瞬间达到寂静的本性,这称为善女人。依据寂静照亮的本质,发起寂静照亮的作用,这称为发起菩提心。作用与其本质一致,这称为应当安住。永远远离混乱,这称为降伏其心。心的理性随着理解而显现,因此佛告诉須菩提,如理观察,观察即是如理,这被称为善哉善哉。
復次。現前一念。具足無量染淨種子及現行故。名為一切眾生之類。無明覆蔽。名為卵生。隱覆含藏。名為胎生。愛取所潤。名為濕生。非有現有。名為化生。心生像生。名為有色。覓心無像。名為無色。種種攀緣。名為有想。攀緣無性。名為無想。所緣不實。名非有想。能緣不斷。名非無想。無明妄想本性空寂。名為無餘涅槃。了妄不生。名為令入滅度。一心不生。萬法無咎。譬如翳除。空華悉殞。名為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華性本空。非今始滅。名為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於一念中。妄計宰主形相眾緣相續。名我等四相。迷空計華。名非菩薩。
再次,当前的一瞬间,包含了无数的染污和清净的种子以及现行行为,因此被称为所有生命的种类。被无明所覆盖,称为卵生。隐藏和包含,称为胎生。被爱欲所滋润,称为湿生。非有而现有,称为化生。心所生的形象,称为有色。寻找心而无形象,称为无色。各种攀缘,称为有想。攀缘无自性,称为无想。所攀缘的不真实,称为非有想。能攀缘的不断,称为非无想。无明和妄想的本性是空寂的,称为无余涅槃。了解妄念不生,称为引导进入涅槃。一心不生,万法无过错。就像翳病除去,空中的花全部消失,称为涅槃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花的本性是空的,不是现在才开始消失,称为实际上没有众生得到涅槃。在一瞬间,错误地计算主宰的形象和各种攀缘的连续,称为我等四相。迷失在空性中,错误地计算花,称为非菩萨。
復次。心無心相。名無所住。念念出生。名之為行。不取一法。名為布施。不染一法。名為持戒。不礙一法。名為忍辱。不捨一法。名為精進。不動一法。名為禪定。不昧一法。名為智慧。不壞一法。名為福德。不見一法有分劑相。名如虗空。不計一法異於般若。名如教住。
再次,心没有心的行为特征,称为无所住。连续不断的意念,称为行。不执着于任何事物,称为布施。不沾染任何事物,称为持戒。不阻碍任何事物,称为忍辱。不放弃任何事物,称为精进。不动摇任何事物,称为禅定。不迷惑任何事物,称为智慧。不破坏任何事物,称为福德。不看到任何事物有分割的相貌,称为如虚空。不认为任何事物与般若不同,称为如教住。
復次。現前一念。體即法界。名非身相。本原真如。名為如來。由觀心故。不毀三業。名為持戒。質直柔和。名為修福。一念覺故。名為一佛。念念相續。至無量念。善覺悟故。名為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本覺之性。印持攝受諸修德故。名為如來悉知悉見無量福德。了心無相。名無四相。行無相善。名無法相。離一切惡。名為無非法相。諦喻彼岸。觀智喻筏。安住實諦。觀解亦絕。名為法尚應捨。
再次,当前的一个念头,本质上就是法界,称为非身相。原本的真实本体,称为如来。由于观察自己的心性,不破坏身口意三业,称为持戒。心态正直柔和,称为修福。一个念头的觉悟,称为一佛。连续不断的念头,达到无数的念头,由于善根的觉悟,称为无量佛所种的诸善根。本觉的本性,印持并接受所有修行的德行,称为如来悉知悉见无量福德。了解心无相,称为无四相。行无相的善,称为无法相。远离一切恶,称为无非法相。真理的比喻是彼岸,智慧的比喻是筏。安住在真理上,观念和悟解真理的过程也消失了,称为法尚应舍。
復次。現前一念。即如來故。亦即菩提。不應如來得於如來。不應菩提得於菩提。以能得所得。能說所說。皆是即心自性。無能所故。此心之性。即無為法。一切聖賢。不離心性有修證故。現前心性。即名為經。是法是常。無變壞故。一切諸佛及菩提法。無不依於心性而施設故。若達心法。即知佛法。亦知一切眾生之法。三無差別。非別更有諸佛法故。
再次,当前的这一瞬间,就是如来本身,也是菩提。不应该说如来从如来那里得到什么,也不应该说菩提从菩提那里得到什么。因为能得和所得,能说和所说的,都是心的自性,没有能得和所得的分别。这个心的自性,就是无为法。所有圣贤都不离开心性去修行和证悟。当前的心性,就被称为经文,这是法,是恒常的,不会改变或破坏。所有佛陀和菩提法,都是依据心性而建立的。如果理解了心法,就会知道佛法,也会知道所有众生的法,三者之间没有差别,并不是另外有其他的佛法。
復次。現前一念。即是法界。無內外故。故無出入。亦無往來。無道無果。無欲無離。無喧無寂。名為四果阿蘭那行。復次。現前一念。光光相續。名為然燈。萬法所依。名為佛土。徧滿自在。名為大身。福田所宗。名為塔廟。一體三義。名金剛般若。究竟秘藏。名波羅蜜。如理觀心。名奉。觀成不失。名持。自此以後。雖有種種名句文身。以義攝取。亦復不離現前一念。可以意知。不復委釋。
再次,当前的这一瞬间,就是法界,没有内外之分。因此,没有进入或离开,也没有来去。没有道路,没有结果,没有欲望,没有分离,没有喧哗,也没有寂静,这被称为四果阿蘭那行。再次,当前的这一瞬间,光明连续不断,被称为点燃灯火。万法所依赖的,被称为佛土。遍满自在,被称为大身。福田的核心,被称为塔廟。一体三义,被称为金刚般若。究竟的秘藏,被称为波罗蜜。按照真理观察心性,被称为奉行。观察成就而不失,被称为保持。从今往后,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名句文身,但以意义来统摄,也不离开当前的这一瞬间。可以用心意去理解,不再详细解释。
如是微妙金剛義 不離現前一念心
如此深奥的金剛般若之义,始终不离我们眼前的每一个念头。
觀心具足般若經 亦復具足餘妙典
十二分教二種藏 乃至量等大千經
於一念中悉剖出 一切諸念亦復然
如於念念剖大經 一切根塵亦如是
乃至無有少許塵 而不具足法界藏
如是正慧應了知 一切惟心心一切
若不觀心類說藥 真藥現前亦不知
是故我今稽首禮 性具三德無遺者
一一啟請勸觀心 速登般若金剛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觀心釋(終)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