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疏科文

唐 澄觀排定10卷CBETA X0231大于一万字 22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卷第六
清凉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述
○七說分
初來意
自下
二釋名
初正釋本文
二釋
二通違論妨
以上
三通展轉妨
又初
四總指會釋
又論
三本文
初歡喜地
初來意
三釋
二釋名
二釋
三斷障
初總標
三所
二斷障
謂二
三斷愚
初以義生起
上來
二引論正釋
由斯
三結示斷義
斷義
四證理
四所
五成行
五所
六得果
初行布
六所
二圓融
然上
七釋文
初依經科
初正科
第七
二引證
故依
三會今論文
而論
二依論科
初正科
今且
二疏釋
初云
三對前相攝
然十
四釋經文
初長行
初四十句明住
初曲科
佛子
二疏釋
初謂
三引證
瑜伽
四會釋
又此
五釋文
初別顯住法
初十依何身
初總句
今初
二別句
初別釋
初科判
別有
二釋經
已知
二隨難料
然小
三六相圓融
已知
二十為何義
初別顯求相
初釋總
為求
二釋別
此智
二總結發菩提心
初疏略釋
佛子
二辨論釋
而論
三論指文
能指
四釋妨難
又但
三十以何因
初總科
以大
二釋論
意云
三釋文
十句
四十有何相
初釋總句
佛子
二釋別句
初依總開別
二入
二隨別解釋
言一
三結不相似
論云
二結住入位
菩薩
二三十句釋名
初總標
佛子
二別釋
初正明喜相
初總
成就
二別
別中
二出喜所因
初念當得故喜
初總別分別
佛子
二義類分別
初果
若別
二因
初總
後八
二別
別中
三三寶分別
又上
二念現得故喜
初正明所念
初釋總句
復作
二釋別句
初總敘文意
別有
二隨文別釋
初通明前八
九中
二別明第九
初正釋
九捨
二會通
即前
三釋文
言怖
三結指決定
然此
二隨難徵釋
初總問徵起
何以
二列名總答
二答
三轉徵所以
何以
四舉因顯相
初釋經文意
四舉
二開義別釋
初彰五畏之果
初揀死不活
五怖
二揀死惡道
死約
三通妨辨攝
但說
二彰五畏之因
初引論總釋
此怖
二分別解釋
初通
然此
二別
初雙標
若取
二釋初因
初牒論文釋
邪智
二別配三因
愛著
三彰其所離
但無
四會釋經文
然不
三釋後因
初明因
後二
二辨離
今具
三總以結示
初三
五結酬初徵
初釋經
菩薩
二敘論
而論
三釋論
意謂
三三十句安住
初總明安住
佛子
二別顯安住
初信心成就
所謂
二修行成就
初依論解釋
日夜
二隨要別釋
其第
三迴向成就
初總
求一
二別
初一能求之觀
別即
二十能求之行
初一求諸度無著
餘十
二九別治諸障
下九
三總結安住
佛子
四校量勝分
初總名分齊
大文
二問答料揀
初問
問經
二答
初標心體
然其
二開章釋
此三
三總結酬
今此
三正釋經文
初文前科判
文分
二依科解釋
初願勝為標志遐廣
初彰大意
初名體
初名
初總
初釋願
釋願
二釋大
初約通
初正釋
而言
二引證
瑜伽
三結示
今揀
二約別
別別
二別
後顯
二體
後體
二修證
初約修行
二修
二約修證
後約
三行位
初約修行
初約別顯
三行
二約通論
若約
二約修位
後約
四因果
四約
五圓融
初立意
五立
二圓融
言圓
二正釋文
初十願彰自勤行
初總標
佛子
二別列
初總科十願四意分齊
二別
二料揀依經解釋
初供養願
初彰願行相
所謂
二彰願德能
廣大
三彰願分齊
一切
二受持願
初總標
又發
二行相
願受
三德能
廣大
四分齊
一切
三轉法輪願
初總標
又發
二行相
初處
願一
二時
從兜
三方便
皆悉
四周徧
於一
三德能
廣大
四分齊
一切
四修行二利願
初總標
又發
二行相
初能增長行
願一
二所增長心
教化
三德能
廣大
四分齊
一切
五成熟眾生願
初總標
又發
二行相
初願所化
願一
二彰所為
如是
三德能
廣大
四分齊
一切
六承事願
初總標
又發
二行相
初所知
願一
二能知
智皆
三德能
廣大
四分齊
一切
七淨土願
初總標
又發
二行相
初釋文
願一
二收束
今依
三德能
廣大
四分齊
一切
八不離願
初總標
又發
二行相
初所顯
願與
二別明
初修同行
無有
二德用同
得不
三總結
三修
三德能
廣大
四分齊
一切
九利益願
初總標
又發
二行相
初總明
願乘
二別顯
初作業不空
若暫
二利益不空
得如
三德能
廣大
四分齊
一切
十成正覺願
初總標起願
又發
二別顯行相
初成菩提體
願於
二菩提作業
初示正覺業
不離
二說實諦業
得佛
三證教化業
以一
四種種說法業
以一
五不斷佛種業
示入
六法輪復往業
初釋經
示大
二雙結
前即
三釋名
三對
七自在業
初依本論釋
以法
二依智論釋
又依
三彰顯德能
廣大
四明願分齊
一切
三總結
佛子
四攝眷屬
以此
二明十盡句與眾生共○
二修行勝依願造修○
三果利益勝即位行成就○
二偈頌○
二離垢地○
三發光地○
四燄慧地○
五難勝地○
六現前地○
七遠行地○
八不動地○
九善慧地○
十法雲地○
○二明十盡句與眾生共
初總標
佛子
二別顯
初顯上十盡
初徵
何等
二顯
初總分別
所謂
二廣略分別
世間
三無量分別
又上
二顯大願成就
若眾
○二修行勝依願造修
初明行所依之心
佛子
二顯所成行之相
初列名
第二
二辨體
二辨
三得處
三明
四約修
四約
五二利
五約
六次第
六明
七釋文
初信行
初正攝德成人
成淨
二正顯信相
初總信因果
能信
二別明因果
初二句明因
信成
二七句辨果
信成
三結略顯廣
舉要
二悲
初明三觀為方便
初遠離最上第一義樂觀
初總顯起念
佛子
二顯所離樂
諸佛
二具足諸苦觀
初前際三支
初總
初釋邪見
初正明
而諸
二引證
涅槃
二釋心墮
初問
本在
二答
此有
二別
初五無明
初三迷法義過
初總科釋
無明
二釋敝意
初二
三二迷義
次二
二二追求時過
初總釋本文
四行
二躡前生後
由上
二三是行
初總辨
貪恚
二別明
初略釋
次二
二論釋
謂於
三釋妨
思通
三一是識
初標名出體
欲流
二出經論意
以其
三正釋本文
初釋心意識
心意
二別釋起字
誰能
三用四流義
善樂
四懸解妨難
初問
若爾
二答
理實
二中後九支
初列三名
於三
二釋三名
初正明所以
言自
二引例解釋
猶如
三結成隱顯
是則
四順論證成
此釋
三釋文
初自相
初釋報義
今初
二引文證
故論
三出體相
此含
四引證三相
初引論列名
故攝
二釋彼論意
此意
三會釋二論
今論
五釋本文
初明報相
初明所生之處
經云
二辨出苦之相
初牒經總標
所謂
二引論解釋
論云
三疏家釋論
初總顯論意
謂名
二出色名體
名謂
三顯共生義
此二
二是因相
二不
三彼果相
三彼
二同相
有生
三顛倒相
初總明
是中
二別辨
初總列四重
此有
二別明次第
初明外道
初約
二辨小乘
初約五薀
若約
二約六根
約六
三通外難
現有
四重答難
初舉法相答
又心
二結酬其問
此四
三明其第四
四如
三彼二顛倒觀
然諸
二明所起之行相
初明興悲
菩薩
二明興慈
復作
三慈
初明三觀為方便
初遠離最上第一義樂觀
初總顯起念
佛子
二顯所離樂
諸佛
二具足諸苦觀
初前際三支
初總
初釋邪見
初正明
而諸
二引證
涅槃
二釋心墮
初問
本在
二答
此有
二別
初五無明
初三迷法義過
初總科釋
無明
二釋敝意
初二
三二迷義
次二
二二追求時過
初總釋本文
四行
二躡前生後
由上
二三是行
初總辨
貪恚
二別明
初略釋
次二
二論釋
謂於
三釋妨
思通
三一是識
初標名出體
欲流
二出經論意
以其
三正釋本文
初釋心意識
心意
二別釋起字
誰能
三用四流義
善樂
四懸解妨難
初問
若爾
二答
理實
二中後九支
初列三名
於三
二釋三名
初正明所以
言自
二引例解釋
猶如
三結成隱顯
是則
四順論證成
此釋
三釋文
初自相
初釋報義
今初
二引文證
故論
三出體相
此含
四引證三相
初引論列名
故攝
二釋彼論意
此意
三會釋二論
今論
五釋本文
初明報相
初明所生之處
經云
二辨出苦之相
初牒經總標
所謂
二引論解釋
論云
三疏家釋論
初總顯論意
謂名
二出色名體
名謂
三顯共生義
此二
二是因相
二不
三彼果相
三彼
二同相
有生
三顛倒相
初總明
是中
二別辨
初總列四重
此有
二別明次第
初明外道
初約
二辨小乘
初約五薀
若約
二約六根
約六
三通外難
現有
四重答難
初舉法相答
又心
二結酬其問
此四
三明其第四
四如
三彼二顛倒觀
然諸
二明所起之行相
初明興悲
菩薩
二明興慈
復作
四施
初總明施行
佛子
二別顯施物
初總
凡是
二別
所謂
三總結行成
初結其所為
為求
二正結行成
是名
五無疲厭
初牒前起後
佛子
二正顯行相
轉更
三結共成行
即得
六知經論
得無
七知世法
獲是
八慚愧
成世
九堅固力
於此
十供養佛
得堅
三總結十名體用
初釋文
佛子
二料揀
初問
安然
二答
初舉論
論云
二疏釋
前句
○三果利益勝即位行成就
初標列
第三
二釋名
初釋調柔
第二
二釋發趣
二發
三釋攝報
三五
四釋願智
四內
三分齊
初總標分齊
三明
二當地分齊
行修
三有無分齊
八初
四法果分齊
八初
四通局
四辨
五釋文
初調柔果
初法
初見佛為練行緣
初總標
佛子
二別釋
所謂
二所練行體
悉以
三別地行相
初正明行相
初約四攝
以前
二約十度
是菩
二反質成立
若不
三總明義類
是以
四練行成熟
是菩
二喻
初正明
佛子
二解妨
初問
金性
二答
信等
三合
菩薩
二發趣果
初正明發趣
初法
初問
初徵問所以
佛子
二釋所得法
初依論釋相
未知
二出體所以
相即
三再顯法體
又此
二知
初舉經意
是菩
二以論釋
論攝
三以問攝知
初以經問攝論之五
若以
二以經問攝經之知
若攝
三行
佛子
四到
由此
二喻
佛子
三合
佛子
四結
是故
二總結地相
佛子
三攝報果
初明在家果
初上勝身
佛子
二上勝果
初行
初大悲利他
能以
二不失自利
初總釋本文
如是
二引論釋意
謂利
三正釋經文
所念
二願
復作
二明出家果
初捨俗出家
是菩
二修行尅證
初橫論
既出
二豎論
能住
三速疾
能入
四願智果
若以
○二偈頌
初正頌前文
初頌說
初頌住
初頌依何身
爾時
二頌依何義
淨一
三頌以何因
悲先
四頌有何相
佛子
二頌釋名
初頌喜相
多喜
二頌喜因
初頌念當得
此處
二頌念現得
始得
三頌安住
初頌信心成就
常行
二頌修行成就
思惟
三頌迴向成就
修行
二頌校量勝
初頌願校量
恒起
二頌行校量
如是
三頌果校量
初頌調柔果
如是
二頌發趣果
譬如
三頌攝報果
住此
四頌願智果
若自
二二頌結說
我於
󳮧
二離垢地
初來意
初舉論
第二
二疏釋
言正
二釋名
初明引瑜伽
言離
二暗引攝論
謂性
三引唯識義
唯識
四會婆沙文
文住
五重引瑜伽
瑜伽
六結成約戒
故此
三斷障
初明斷障
言邪
二辨斷愚
由斯
四證如
如最
五成行
是以
六得果
無等
七釋文
初讚請
初慶聞初地
初二敘其三業慶喜
諸菩
二一發言正申其讚
善哉
二請說二地
解脫
二正說
初明地相
初發起淨
初結前標後
爾時
二徵列十名
初總釋
何等
二別釋
初科
別中
二釋
一者
三結行入位
菩薩
二自體淨
初總科
第二
二攝位
此三
三料揀
初通三聚
律儀
二料揀初
初正揀
又初
二解妨
初總難
若爾
二總答
初總敘昔解
古釋
二申今所釋
今更
四釋文
初攝律儀戒
初標所依
佛子
二正釋戒相
初不殺生
初總明
性自
二別顯
初明因離
二別
二對治離
初正釋
二對
二揀濫
初正揀
此中
二通妨
初舉妨
若爾
二釋妨
前約
三果行離
初略釋經文
三果
二具緣成殺
初依本論正釋
麤中
二引他論會通
然雜
三指廣在餘
又境
二不偷盜
初總
性不
二別
初因離
別中
二對治離
二對
三果行離
初分其麤細
三果
二具緣成犯
而文
三對顯差別
殺婬
三不邪
初釋總
性不
二釋別
初明因離
初正釋本文
別中
二會通二經
晉譯
三顯今經之意
知足
二對治離
二對
三果行離
初總舉邪境
三於
二以細況麤
初正以喻況
二以
二顯無具緣
以其
四不妄語
初釋總
性不
二釋別
初對治離
初對前明因
初正辨有無
別中
二通揀三業
身三
二正釋經文
文中
二果行離
二果
五不兩舌
初總
性不
二別
初對治離
別中
二果行離
二果
六不惡口
初總
性不
二別
初果行離
初列所離
初四句總顯惡言之體
別中
二十三語重顯前四
初有四語總釋前之四義
後重
二九別釋苦他令瞋為損之相
初二說前麤鄙之言自違於戒
後九
二七自忿心中發言令他違戒
餘七
二明能離
後如
二對治離
第二
七不綺語
初總標
性不
二別明
初對治離
初一句總
別中
二七語別
下七
二果行離
二是
八不貪欲
初總標
性不
二別釋
初事
別中
二體
二他
三差別
三不
九離瞋恚
初釋總
性離
二釋別
初別顯能治
別中
二總顯所治
二總
三類通治益
三顯
十離邪見
初總
又離
二別
初別釋
別中
二料揀
初約行
此所
二約人
二約
三結成增上
佛子
二攝善法戒○
三攝眾生戒○
二彰地果○
三重頌○
○二攝善法戒
初略觀不善起攝善行
初正辨觀智
復作
二明起願行
是故
二廣觀障治起攝善行
初明來意
佛子
二釋經文
初觀不善唯是所治
若直
二觀善法通其能所
初人天十善
十善
二聲聞十善
又此
三緣覺十善
初總明
又此
二別顯
次不
四菩薩十善
初舉論四名
又此
二料揀所以
四中
三依論牒釋
言因
五佛之十善
又此
三總結勸修
如是
○三攝眾生戒
初廣明攝生
初智
初總顯知因
佛子
二別顯知果
初先敘文義
二別
二正釋經文
初殺生
於中
二偷盜
偷盜
三邪
邪婬
四妄語
妄語
五兩舌
兩舌
六惡口
惡口
七綺語
綺語
八貪欲
貪欲
九瞋恚
瞋恚
十邪見
邪見
三結成果因
佛子
二願
是故
三行
自在
四集因
初明前八心
佛子
二明後二心
後之
五集果
初文前科釋
第五
二正釋經文
初化顛倒眾生
初所治
作是
二能治
我應
二化欲求眾生
初三化現得五欲受用生過
初化受不共財
初所治
又作
二能治
我當
二化受無厭財
初所治
又作
二能治
我當
三化受貯積財
初所治
又作
二能治
我當
二後二化未得五欲追求時過
初一求追現報造諸惡行
初所治
初愚癡覆心
又作
二增惡遠善
二入
三行曠野險道
三行
四起諸惡見
四起
二能治
我當
二一追求後報習有漏善
初辨所治
初明自體
又作
二明障礙
二將
三辨失
三隨
二明能治
我當
三化有求眾生
初道差別
初過
初總
又作
二別
初自體漂流
入欲
二為因起難
身見
三便成大失
安六
二治
我當
二界差別
初明過
又作
二能治
我當
四化梵行求眾生
初化邪求眾生
初過
初總
又作
二別
初三失道
於諸
二三失滅
為四
二治
我當
二化同法小乘
初過
又作
二治
我當
二結成攝生之戒
佛子
○二彰地果
初調柔果
初調柔相
初法
初見佛為練行緣
佛子
二明能練行
初供養
於諸
二受法
於諸
三所練清淨
是菩
二喻
譬如
三合
菩薩
二別地行相
佛子
三總結地名
佛子
二攝果報
初在家
初身
菩薩
二果
能除
二出家
是菩
三願智果
若以
○三重頌
初頌位行
初頌十種直心
爾時
二頌律儀戒
住此
三頌攝善戒
地獄
四頌攝眾生戒
復見
二頌位果
菩薩
三結歎所說
一切
󳮧
三發光地
初來意
初正明
初約三學
第三
二約寄位
又前
二引證
故深
三會釋
此則
二釋名
初別敘異名
言發
二申今正解
初第一義
初正釋
今統
二引證
初正證聞持
故瑜
二正明三學
由內
三指後義釋
既言
四引例釋成
攝論
二第二義
初正立所以
二以
二以聞釋成
以聞
三引證結成
瑜伽
三第三義
初正立
三以
二引證
初引本論
故下
二引唯識
唯識
三釋唯識意
謂由
四成唯識義
故七
三總結揀定
初總結
餘諸
二揀定
故十
三斷障
初舉本分
若所
二引唯識
初釋障
唯識
二釋愚
由斯
四證如
若約
五成行
其所
六得果
其所
七釋文
初讚請
初前三慶前
初集經者敘
佛子
二發言讚歎
讚言
二後三請後
初大眾請
一切
二上首請
時解
二正請
初地行
初起厭行
初結前生後
爾時
二徵列十心
初科
何等
二釋
初明根本建立
初言
二方便發修
次第
三修
成就
第三
四德業自在
第四
三結行入位
菩薩
二厭行
初修行護煩惱行
初十觀無常即知有為體性
初顯觀時
佛子
二總辨所觀
次觀
三別示其相
初總明
後所
二別辨
初釋前五句即云何無常
別中
二釋後四句即何者無常
初先標例
後四
二依標釋
初一無常
一者
二一無常
初釋其總稱
二自
二別釋經文
即下
三結示文意
約三
四揀門不同
此中
二後十觀無救者即就人彰過
初總
又觀
二別
初四句約死
別有
二二句資生苦
次二
三一句約老
七於
四二句約病
後二
二護小乘行
初十句護小心
初總
見如
二別
初功德大即求菩提
別中
二清淨大即求涅槃
後互
二後二十句護狹心
初十悲其淪溺
初牒前標後
菩薩
二正顯悲行
初總
何等
二別
初二依欲求
別有
二三依有求
次三
三四依梵行求
後四
二十決志慈濟
初依論釋經
菩薩
二依別理釋
初附論申義
更有
二通不次妨
然三
三一向別說
若直
三修方便攝行
初起攝行因
初牒前二行以為三因
菩薩
二依前三因以明發起
欲依
二思求方便攝行
初正釋
作是
二引前問答
初引決志問答
初問
問前
二答
答今
二引重復問答
初問
若爾
二答
答前
三思得攝生方便
初總舉文理
便作
二列其名位
言有
三總顯本文
然此
四舉論總釋
初舉經意
此五
二舉論釋
論依
五釋經文義
次略
四依思修行
初結前生後
菩薩
二正起求行
初求法行
初釋經意
日夜
二重料揀
初約惠行料揀
若望
二能所求料揀
於中
三能所受料揀
又此
二求行因
初常勤求因
初輕財重法
菩薩
二雙捨內外
是故
三內財敬事
無有
四況捨外財
若聞
五輕位重法
若聞
六甘苦重法
若有
二正修行因
菩薩
三厭分○
四厭果○
二地果○
三重頌○
○三厭分
初標牒指前正明第四
此菩
二依論問答生起重明
初舉論
論云
二疏釋
初釋厭名
謂不
二通妨難
其無
三科釋經文為具七相
初標
經文
二列
一依
三釋
初束七為三
束此
二依三正釋
初四修行
初正釋經文
今初
二引論通示修證
初引論
瑜伽
二顯示
上修
三以經意總相圓融
然皆
二二證入
初結前即何時修證
佛子
二即何所修修何所證
初入意
初直顯經意
後即
二舉本論釋
論云
三通會權實
又示
四解外妨難
然無
二釋名
初釋通名
初釋四禪
初正釋
二釋
二引證
故瑜
三揀定
是以
二釋無色
次無
二釋別名
次別
三體性
初四禪
三體
二無色
初正釋
無色
二料揀
大乘
四釋文
初明四禪
初明義理
初等立四支
初列其支名
第四
二料揀同異
四中
三通釋妨難
雖後
二歷禪有異
初正明
然四
二出所以
為欲
三舉其實法
其間
四建立所由
此等
二釋經文
初初禪
初明所離障
即離
二修行對治
有覺
三修行利益
離生
四依止三昧
初別釋依止
住初
二釋初住字
而言
二二禪
初明所離障
滅覺
二修行對治
內淨
三修行利益
定生
四依止三昧
初別釋依止
住第
二釋初住字
而言
三三禪
初明所離障
離喜
二修行對治
住捨
三修行利益
身受
四依止三昧
初別釋依止
住第
二釋初住字
而言
四四禪
初離障
初正釋離障
斷樂
二通釋妨難
初通不次之妨
先之
二通初禪有苦妨
初正明問答
瑜伽
二徵釋所以
若爾
三反成前義
有初
四約教揀異
若依
二利益
初標
二不
二通不次妨
餘禪
三躡前生難
初難
若爾
二答
初約五受為名
答五
二約三受為名
三受
三明所宜之義
又此
三對治
初正釋
三捨
二釋所以
喜心
三重顯清淨
初引論
若遠
二疏釋
此論
四依止
四住
二明四空
初料揀
初彰差別
第二
二釋別名
初總徵
差別
二引論
彼次
三釋論
謂修
四出所以
以前
五引證
瑜伽
六指文
加行
三列科為四
然此
四顯支別
初問
問若
二答
初雙酬
答準
二會通
經論
三示有
如初
四結示
故五
二釋文
初空處
初標
超一
二釋文
初明離障
初辨障
初雙標
文中
二雙釋
初總標
言離
二別釋三句
論云
三釋想字
初依小乘
皆云
二依大乘
初正釋
大乘
二反成
若超
四通妨難
初難
問香
二答
初豎約漸修
初通香味
遠公
二通餘三
色聲
二橫約頓修
若於
二辨治
已明
二辨利益
二入
三明依止
初正明三昧
三住
二引論正釋
初引論
瑜伽
二疏釋
準瑜
三結例
復之
三總結
又此
二識處
初總明離障
起一
二修行利益
二入
三依止三昧
後依
三無所有處
初總明離障
起一
二修行利益
次入
三依止三昧
後住
四非想非非想處
初釋名
超一
二釋文
初釋初句
初標章
超一
二顯治
云何
三會釋
經闕
二釋第三句
初略釋
即入
二廣釋
初釋非有想
瑜伽
二釋非無想
初對他釋
又言
二約自他
唯有
三辨優劣
此中
三指廣
然婆
四觀行
今更
○四厭果
初四無量即行方便果
初來意
佛子
二入意
然入
三建立
為對
四結名
此四
五出體
初總
若總
二別
若別
六釋文
初別顯慈行
初總釋慈義
文中
二明慈種類
初屬經
慈之
二料揀
初一
三釋文
初慈意
初正明
初四與樂
今初
二二治障
次二
三一句清淨
次三
四一句攝果
後一
二引證
初舉彼經文
故修
二束成諸果
然此
三結示勸修
修一
二法緣
次徧
三無緣
後二
二類顯餘三
住悲
二五神通即功用果
初辨定所屬
佛子
二明來意
前內
三釋總名
妙用
四列別名
文中
五釋別名
外色
六出體性
若語
七辨次第
餘處
八釋文
初神境
初總明
今初
二別顯
後別
二天耳
此菩
三他心
初釋總
此菩
二明別
初釋論立名
別中
二別釋初對
言有
三例明能所
即三
四會通論意
論今
三辨結
上之
四宿住
此菩
五天眼
此菩
三總結自在
此菩
○二地果
初調柔果
初調柔行體
初法
初練行緣
佛子
二能練行
悉以
三所練淨
初正明斷惑
見縛
二揀細異麤
後於
二喻
佛子
三合
初正合
菩薩
二別顯
初總
後此
二別
初善護心
初有
二如惡忍受
次以
三出二句因
次有
四離障所以
後三
二攝報果
初上勝身
菩薩
二上勝果
初自分
能以
二勝進
復作
三願智果
若以
二別地行相
此菩
三結說地相
佛子
○二重頌
初起厭行分
爾時
二頌厭分
初二護煩惱
菩薩
二三護小乘
厭離
三後七方便攝行
將求
三厭分及果
聞已
四果位
菩薩
五結說
一切
󳮧
四燄慧地
初來意
初依三學位
初引瑜伽釋
第四
二引智論釋
初對後辨來
又慧
二對前辨來
又前
二依其寄位
若依
二釋名
初約入地釋
二約地中釋
初引論正釋
二約
二以文成上
由住
三反成前義
若唯
四通釋妨難
初正通妨難
以此
二出多釋文
攝論
三約地滿釋
三約
三斷障
初舉唯識論
然所
二兼收本論
亦攝
三正明斷義
菩提
四別說二愚
由斯
四證如
由此
五成行
得此
六得果
由達
七釋文
初讚請分
初集經者敘
佛子
二正明讚請
初天王請
讚言
二上首請
勇猛
二正說分
初明地相
初依論科判
爾時
二約四道科
又此
三依三心明
又四
四依論釋文
初清淨對治修行增長因
初結前標後
初單釋門義
今初
二引論證成
故論
三雙釋明門
明為
四重舉論釋
故論
五疏家釋論
初正釋
言證
二引例
亦猶
三引證
故前
四釋所說法
言所
五通釋下句
便以
二徵列別名
初總別釋
何等
二染淨釋
二前
三能所釋
初五推能依至所依
三前
二五依所依立能依
初總標
後五
二別顯
初明染分依他
初三
二明淨分依他
初依論釋
後二
二按今經辨
今經
三通釋界字
又皆
三結行入位
菩薩
二清淨分
初正明
初按經解釋
佛子
二辨家義別
然如
三會二論釋
若瑜
二徵釋
初自住處畢竟智
何等
二三寶畢竟智
二同
三明真如智
下有
四分別說智
初依論料揀
四餘
二約義別明
初隨煩惱
謂初
二即煩惱染
第三
三明道分
初利他行
後三
二自利行
初正釋經文
後二
二以理會通
煩惱
三通釋妨難
菩提
四通約順理
然是
五更顯別理
又後
三總結
是為
三對治修行增長分
初護煩惱行
初釋名
自下
二顯同異
初大小乘通局異
二顯
二明法一心異
初立理總辨
若準
二引文證成
如分
三揀其差別
但心
四廣證大義
淨名
三顯體性
初通明體性
初假實出體
初標列
三明
二辨義
由信
二五蘊出體
初尅實出體
復束
二五類法體
五類
三相應出體
若取
三諸法出體
若取
二總指宗源
廣顯
四正釋文
初標章總示
四正
二總科類別
三十
三明其次第
初正明
此七
二會異釋
有時
三辨圓融
初約體以辨
然上
二諸教證明
若約
三況出入證
况入
四隨文別釋
初對治顛倒道即四念處
初總敘
初釋名
今初
二出體
體實
三辨相差別
初總列五名
雜集
二約當科釋
今初
四彰四所由
初對我
此身
二除障
要此
五辨其次第
初正明
此次
二解妨
若爾
六明倒通局
然此
七觀相同異
初正明異相
然現
二引證成立
初正證修相
大集
二別明破倒
初正立其理
然有
二廣引證成
勝鬘
三結成正義
既除
三別顯觀相
初引經標相
大品
二徵釋觀相
初徵
云何
二釋
初直就四境以明三觀
初別明身念
初約一多以辨三觀
應觀
二約性相以辨三觀
亦非
二例餘三念
身念
二雙就枯榮以辨三觀
初別明身念
初明榮枯即顯空假
初舉所治之病
云何
二明能治法樂
今觀
二辨中間即中道義
是以
二結例餘三
餘三
三結歎深廣
初正結四念
是則
二結上三觀
一切
三結歎例餘
只一
四顯通非局
今經
二釋文
初別觀身念
初以經論會通
佛子
二依文正釋
初所緣
今初
二修習
初總申標舉
次循
二別顯修儀
初別明勤意
次勤
二正釋修相
勤即
三重釋念知
又心
三修果
次言
四指廣
其不
二類顯餘三
初引瑜伽釋
如是
二引智論釋
初依論指同
智論
二問答所以
初問論問二答
初別明三念內外二義
答受
二總明三念內外二義
心雖
三指廣所依
後三
二斷諸懈怠道謂四正勤○
三引發神通道謂四神足○
四現觀方便道所謂五根○
五親近現觀道所謂五力○
六現觀自體道謂七覺分○
七現觀後起道謂八正道○
五總以喻彰
上之
二護小乘行○
四彼果分○
二明地果○
三重頌分○
○二斷諸懈怠道謂四正勤
初來意
復次
二出體
精進
三釋名
初正釋
初釋總名
故總
二釋別名
初止惡善行
前二
二明所緣
二善
三揀別相
前中
二辨異名
初正明
亦名
二別難
後二
三總釋
善是
四所斷
正修
五引證
故偷
三揀通局
初明局
然其
二明通
約大
四釋文
初釋初勤
就一
二例餘三
餘三
三示其果
若三
○二引發神通道謂四神足
初通料揀
初來意
第三
二釋名
神即
三所緣
神足
四出體
神足
五助伴
初標釋
欲勤
二出因
此四
二正釋文
初別明欲定
復次
二通顯餘三
修行
○四現觀方便道所謂五根
初總標舉
第四
二釋總名
增上
三示體性
五根
四釋別名
初通望名根
此五
二望後為名
前四
五釋文
初總科
復次
二顯相
今此
三通妨
然始
四示體
此中
五辨果
若依
○五親近現觀道所謂五力
初出體
復次
二釋名
初不為他伏
魔梵
二能伏於他
初暗引雜集釋
又能
二明引智論釋
智論
○六現觀自體道謂七覺分
初釋名
初總釋本名
第六
二別釋覺體
若依
二出體
覺支
三釋文
初總科
復次
二辨相
初總明
然七
二別釋
謂念
三會通
初明相攝
總收
二通妨難
雖是
四辨果
依位
五分位
又雖
六理觀
大乘
○七現觀後起道謂八正道
初辨意
復次
二釋名
離八
三出體
八正
四釋文
文中
五辨果
若能
六類攝
初正攝三學
然其
二對同揀異
定慧
七權實
若依
○二護小乘行
初總明
菩薩
二別釋
別中
○四彼果分
初離障果
初煩惱生遠離果
初標舉所離
初釋總句
佛子
二釋別句
初本
初正釋經文
別有
二釋論本字
而云
三出所斷障
此中
二起
二思
三行
三觀
四護
四治
五過
五著
二結成能離
後結
二業染生遠離果
初亡惡
此菩
二進善
若見
二成德果
初開章
第二
二辨所從
此之
三隨文釋
初於勝功德生增上心欲果
初牒前修因
佛子
二顯所得果
初總
如是
二別
下別
二彼說法尊中起報恩心果
初別明
此菩
二總結
此菩
三彼方便行中發勤精進果
初牒其得時
如是
二正顯進相
得不
四彼增上欲本心界滿足果
初總標釋
初標名
是菩
二出因
由精
三引文
初舉論
瑜伽
二疏釋
故知
二釋經文
文中
○二明地果
初調柔果
初調柔行
初練行緣
佛子
二能練行
初供佛
皆恭
二迴向
以此
三聽法
於彼
三所練淨
又更
二教智淨
如摩
三別地行相
此菩
四總結地相
佛子
二攝報果
初上勝身
菩薩
二上勝果
初自分
復作
二勝進
是菩
三願智果
若以
○三重頌分
初頌位行
初增長因
爾時
二頌清淨
始登
三修行增長
初護煩惱行
得是
二護小乘行
為度
四修行增長果
身見
二頌位果
此地
三顯名結說
如是
󳮧
五難勝地
初來意
初約寄位辨
初約地論
第五
二約他經
仁王
二約三學明
二前
三約出世間
三前
四約所得法
四前
二釋名
初引經
言難
二疏釋
初引當經
此從
二引攝論釋
攝大
三引諸論證
初引論
世親
二問答
上諸
四結前指同
然諸
三斷障
故此
四證如
由此
五成行
其所
六得果
此二
七釋文
初讚請
初供讚
初菩薩供讚
菩薩
二天王眾
自在
三皆天女
初一偈總標
天諸
二四偈半讚
初美感應
佛願
二讚具德
功德
三一偈結讚
如是
二請說
是時
二正說
初明位行
初依論科
第二
二疏釋
初即
三釋文
初勝慢對治
初治他地慢
初結前生後
初正釋
爾時
二問答
初問
此復
二答
此有
起正顯
初明三位
何等
二七順成
初通就七句以明二利
後七
二別明前六以顯自利
初約行
前中
二約位
若約
三結能入地
菩薩
二治自地慢
初標位
佛子
二總顯
以善
三別明
願力
二不住道行勝
初所知法中智清淨勝
初明四諦實法分別
佛子
二復就此中以明
初明其制立
後十
二正明開合
二明
三對實法辨
三對
四正釋本文
初正列十名
善知
二次第解釋
初依瑜伽
此菩
二依本論
二依
二利益眾生勤方便勝
初總起悲觀
初結前
佛子
二正觀過
初正明非真
如實
二對人彰過
後對
三起慈悲
菩薩
二別起悲觀
初明化生願
佛子
二明化他心
初明大悲觀
初如實觀苦
初總標二際
如實
二順觀二際
初正明前際
初顯緣集眾聚
知從
二顯二空無我
無我
二後顯後際
如前
三逆觀二際
虛妄
四結如實知
若有
二觀深重苦
初總標可愍
佛子
二可愍所由
初明深苦不知故為可愍
有無
二明重苦不知故為可愍
初牒前呵後
如是
二正明重苦
初正觀生苦
轉更
二觀老病死
不知
三總結過患
於生
二明大慈觀
初覩境興悲
初覩境
佛子
二興悲
我今
二廣願饒益
初牒前總明
佛子
二別顯救護
利益
三彼果勝
初攝功德勝
初三句攝聞勝
佛子
次二句攝戒勝
名為
三五句攝智勝
名為
二修行勝
初四自分
名為
二七勝進
名為
三教化眾生勝
初正明化生
初總明四攝
佛子
二別明四攝
示現
二結行成益
佛子
四隨順世間智勝
初總標多門
佛子
二別示其相
初聲明
所謂
二因明
圖書
三毉方明
又善
四工巧明
文筆
五內明
持成
三總結成益
及餘
二明位果
初調柔果
初調柔行
初法
佛子
二喻
佛子
三合
此地
二教智淨
佛子
三別地行相
此菩
四結說地相
佛子
二攝報果
菩薩
三願智果
若以
三重頌○
○三重頌
初頌位行
初頌勝慢對治
初頌十平等
爾時
二頌如道行
菩薩
二頌不住道行
初頌智清淨
了知
二頌勤方便勝
既觀
三後頌彼果勝
名為
二頌位果
智者
三頌結說
如是
󳮧
六現前地
初來意
初約寄位次第
第六
二約斷障次第
初正明
又四
二引證
故喻
二釋名
初引諸論釋
名現
二釋上論文
多修
三別約攝論
故攝
二斷障
初正釋本文
唯識
二以經就論
以觀
三明斷二愚
由斯
四證如
由斷
五成行
攝論
六得果
亦得
七釋文
初讚請分
初八頌半讚
初一菩薩供讚
菩薩
二諸天供讚
初一頌天眾
百千
二一頌天王
自在
三五頌半天女
初敘述
無量
二正讚
佛語
三結嘿
如是
二後半頌請
解脫
二正說分
初總申科判
第二
二對前相攝
亦初
三正依論釋
初對前料揀
初總標勝相
今且
二假問徵起
勝相
三釋顯勝相
謂第
二釋其分名
初舉所治
初正舉染淨
染淨
二解其妨難
又十
二辨能治
今以
三釋妨難
下觀
三正釋本文
初地行
初勝慢對治
初牒前標後
爾時
二徵列十心
初別釋
初辨總句
何等
二辨別句
別中
二料揀
初遣三會一
上之
二重明第九
初以不壞有無成俱非義以遣俱句
又此
二以不壞有無成俱句義遣俱非句
初標舉
又既
二顯相
則不
三結歎
斯乃
三結其行能
菩薩
四辨行分齊
初略釋經文
得明
二彰忍數類
仁王
三會釋經意
今四
四彰忍差別
初寄實不同
然約
二假問徵起
寄位
三辨其差別
初明通相
謂若
二釋別相
初總標
今不
二別釋
初空理淺深辨
一約
二就行辨
二就
三空有辨
三約
四約修辨
四約
二不住道行勝
初總明心境
初結前
佛子
二正顯
初辨能觀心
初正釋
後復
二彰次第
三悲
三義門料揀
初明二護
據論
二明二利
既三
三明不住
俱通
二標所觀境
後句
二別明觀相
初總標深廣
初標舉深旨
第二
二引論略開
龍樹
三融通無礙
然外
二舉經辨深
初總科經文文有十重以顯無盡
今經
二展轉開顯以辨難思
各有
三依論科釋
初依論立觀
初列於名
論三
二釋其相
初但
二會同大品
初一
四以涅槃證
故涅
五釋通妨難
前約
六融通顯勝
融此
二以論會經
初標舉論經
然論
二三觀開合
初一切智觀
初正明
初一
二所以
所以
二大悲觀
初正明
第一
二所以
此之
三一切相智觀
第三
三二利分別
初總
然其
二別
初總科
於中
二別辨
初五自利
初二通染淨
前五
二三唯觀染
後三
二次二利他
次二
三後二二利
後二
三正釋經文
初總示釋儀
已知
二指文分齊
經之
三依論科釋
初依論正科
今初
二總釋三意
此二
三正釋經文
初有支相續門
初相諦差別觀
初辨定無我即論名成
初總出文意
今初
二辨定所破
此是
三正釋文
初略釋經文
作是
二舉論經會
論經
三以論徵釋
初總申標舉
又論
二別申徵釋
初徵世間受生皆由著我
初依百論縱奪破
初徵
二依因明立量釋
此中
二徵若無此著則無生處
初正標舉
次反
二牒論釋
初依百論縱奪以釋
又復
二以因明立量重釋
此中
三舉經雙結反質以成
是以
三結成無我
二過
二明倒惑起緣則論
名答
初舉答難意
初答初難
第二
二答後難
第二
二總申科判
就文
三以義收束
今初
四正釋經文
初明倒惑順起染緣
初無明支
初科經文
復作
二略舉
無智
三通難釋成
然依
四正明其體
唯取
五以論釋經
希常
二行支
初三句行過
不正
二三句行體
次三
三一句結成
後句
三識支
初附經略釋
於諸
二引證廣釋
初舉他教
初引唯識論
初總明五種
即是
二別示五相
約為
三通其妨難
因位
四會釋經文
五不
二會彼集論
然唯
三會緣起經
初總舉彼文
緣起
二正辨所立
業種
三出彼難意
識種
二會今經
今經
三申今經
論云
四名色支
初釋總句
復起
二釋別句
初有是識生名色
所謂
二有是辨有支
初略申標舉
二為
二引論證成
故唯
三會通異釋
瑜伽
四結成正義
實則
五傍攝異門
若以
六依文正釋
初標
且約
二釋
初正明六文
初明業為田
一業
二辨識為種
二識
三無明闇覆
三無
四愛水為潤
四愛
五我慢溉灌
五我
六見網增長
初明體
六見
二出意
令無
二依論重明五六
初明我慢
次却
二明見網
次釋
三引文證成
初引前證成
如初
二辨名色義
初結前生後
然上
二立理正明
即是
三出稱名色所以
初正約隱顯
初明隱顯
今以
二出所以
欲顯
二明不相離
然名
五合辨餘支
初總指
名色
二出所以
然此
二正智逆觀結酬無我
此因
三就人結觀
菩薩
三明迷真起妄緣相次第○
二大悲隨順觀○
三一切相智觀○
二一心所攝門○
三自業助成門○
四不相捨離門
五三道不斷門○
六三際輪迴門○
七三苦集成門○
八因緣生滅門○
九生滅繫縛門○
十無所有盡門○
三總結十名○
三彼之勝果○
二位果○
三重頌分○
○三明迷真起妄緣相次第
初料揀
初標章正明
第三
二假設外徵
論云
三以經意答
故經
四徵二別相
然成
五答顯包含
初別明
略有
二總結
有斯
二釋文
初順觀十二支
十二
初無明支
初辨得名意
佛子
二別會論經
論經
三無明體性
別有
二行支
初正釋經
所作
二引論釋
而論
三疏釋論
此出
四舉古釋
遠公
三識支
初舉論
行依
二釋論
彼即
四名色支
初正釋經
與識
二引異釋
初引唯識
若言
二引瑜伽
瑜伽
三舉論釋
初舉論釋
論云
二出其所以
又云
五六處支
初正釋
名色
二解妨
前段
三結分位
俱舍
六觸支
根境
七受支
觸共
八愛支
於受
九取支
愛增
十有支
取所
十一生支
從業
十二老死支
初正釋文
蘊熟
二示體性
故上
三解妨難
初正明妨難
欲令
二以義重釋
然此
二逆觀
初隨文釋
初結成苦
死時
二結無我
無我
三結於空
無作
四結勝義
復作
二結成甚深
初總標
故瑜
二別釋
今初
三結會
初約真實智
由前
二約法住智
又無
○二大悲隨順觀
初標章
二約
二解釋
初總釋
論總
二別釋
下別
三釋觀
今菩
○三一切相智觀
初行門所攝
三約
二別顯二觀
謂初
三舉其二觀顯此之勝
相諦
四總結一門深廣之相
初成橫對三乘三智
然上
二唯局大乘三智
又初
三融三智成於一心
雖無
○二一心所攝門
初相諦差別觀
初推末歸本門
初略釋經文
初舉論文
初直舉論文
佛子
二疏釋論文
此明
三立觀所以
而論
二論釋經
論云
二廣開義門
初總且標舉
然此
二徵起略釋
云何
三開三為十
初依次第具列十門
廣開
二約五教次第分別
上之
二本末依持門
初標門分齊
第二
二假問徵起
緣相
三引論正答
論云
四疏引論意
俗為
五引他論證
中論
六依總開別
初列釋
此觀
二料揀
六中
三釋初門
初出論意
今此
二科經文
初總
如來
二徵
何以
三釋
初略彈古釋
後釋
二標示正義
今謂
三總顯包含
初約體攝二
是以
二約義攝五
初標列四名
二含
二指三在後
後三
三別釋剎那
初別釋
初釋剎那
此中
二釋餘三
此若
二總結
大小
三例釋同體
此文
三約時攝六
初廣釋五世
初正明
以此
二通妨
此依
二略列餘五
二依
二大悲隨順觀
初標其觀名
二約
二引論重釋
謂是
三引經對治
經明
四引例為釋
亦同
五會釋論文
言阿
六別釋求相
求義
三一切相智觀
三約
○三自業助成門
初依相諦差別觀
初總解二因
初標舉
佛子
二敘昔
遠公
三辨違
他因
四申今義
初別明
初正明
今謂
二引證
故大
二總結
三觀
二別釋此段
初以二乘釋他因義
今此
二別釋經文
初釋助成
初總釋經文
然生
二廣釋差別
初總顯具闕
於四
二別釋有無
初明因緣
初正明
初依實有
謂愛
二依不定
若說
三別結例
餘支
四會通
初會集論
而集
二會瑜伽
瑜伽
二料揀
上四
二辨餘二
初三位具二
無明
二二位具一
有望
三結餘皆無
餘支
三結例無妨
初舉論文
此中
二疏釋成
以其
四會通經意
初明經中但有增上
為緣
二總辨具四之義
又約
二釋自業
初指前文
其十
二舉論釋
初標示難故
論生
二正釋所以
然無
三結成迷悟
是以
四出論意釋
初舉論
論主
二疏釋
意明
五結彈古釋
不見
二大悲隨順觀
初總標都門
二約
二總釋四門
初舉論
論云
二釋論
初總
此有
二別
初性因
一性
二自在因
二即
三苦行因
四無因
四無
三結示
眾生
三別釋當門
此門
三一切相智觀
三約
○四不相捨離門
初相諦差別觀
初釋自因
初指前
第四
二引論
初標
又論
二釋
初順釋
謂離
二反釋
若唯
三結成正義
初標示
不即
二引證
初舉論文
故論
二疏釋論
初通相料揀
初句
二五重出意
初因滅不常
非斷
二不斷不常
又不
三明俱不斷
又以
四明俱不常
又亦
五不即不離
又以
二釋經文
初順
初正釋論文
佛子
二順釋論意
亦可
二逆
初依論
無明
二解釋
是故
二大悲隨順觀
二約
三一切相智觀
三約
○五三道不斷門
初相諦差別觀
初順
初約三世分別
初約強弱分別
佛子
二本末分別
從其
二約二世
若約
二逆
初明對治斷
前後
二明自體斷
後如
二大悲隨順觀
二約
三一切相智觀
初正明他論
三一
二釋天台之意
文體
○六三際輪迴門
初相諦差別觀
初標觀名
復次
二釋三際
初依唯識論
三際
二智論俱舍
二依
三依當經釋
三依
三釋文
初順
初明一往三世
已知
二流轉三世
初明流轉意
二流
二明護過
初過
已知
二護
初結前徵後
此上
二總標護義
若見
三出其所以
初泛明不受報業
然過
二舉今經明受報業
初正明所以
今無
二結酬外難
於己
四正明護過
[門@壬]
二逆
初釋經
無明
二結示
然十
二大悲隨順觀
初順顯有因
二約
二反質明有
若無
三結示文意
斯因
三一切相智觀
初標牒
三約
二疏釋論
初釋力無力
謂此
二釋信入義
以斯
三釋化勝
化中
三結觀
如是
○七三苦集成門
初相諦差別觀
初釋觀
初正釋
第七
二通難
二乘
二釋經
初順
初依經正釋
復次
二引論廣釋
初正舉論
若準
二疏釋論
初會其壞苦
若約
二釋成老死無捨之言
若依
三釋上十一之言
以此
四釋少分全分
二若
二逆
無明
二大悲隨順觀
初總釋觀名
一約
二舉正折邪
初舉論
真解
二疏釋
此四
三顯妄舉真
故下
四別釋此門
今此
三一切相智觀
三約
○八因緣生滅門
初相諦差別觀
初釋觀
初釋名
第八
二指經
此門
三別釋
初標二章
釋此
二釋二章
理外
三別釋二章
初破邪
初計
初外道
然其
二小乘
二小
三大乘
三約
二破
所計
二顯理
初標
顯理
二釋
初約無生顯理深觀
初約展轉釋
先中
二約形奪釋
二約
二約生無生無碍以顯深觀
初事理無碍
二約
二事事無碍
此復
二釋經
初順觀
復次
二逆觀
無明
三例餘
餘亦
二大悲隨順觀
二約
三一切相智觀
初約真俗釋
三約
二結示通妨
故染
三引論明無始
論云
○九生滅繫縛門
初相諦差別觀
初順觀
初牒文徵起共義
又無
二舉論文解義
論云
三疏釋論文
初合釋前二
意謂
二別釋第三
若爾
二逆觀
次無
三類餘
三類
二大悲隨順觀
二約
三一切相智觀
三約
○十無所有盡門
初相諦差別觀
初順明
又無
二逆觀
初釋當經
次逆
二會二經
然論
三以類餘
餘亦
二大悲隨順觀
二約
三一切相智觀
三約
○三總結十名
初釋逆順
初直釋經文
佛子
二引文會釋
初引論有二逆順
然此
二引緣起經釋對法
故緣
二釋總名
初總標
言諸
二引論
餘如
三以義收束
初十出門意
然各
二收十為五
復收
三收五為二
故唯
四總相融通
初正融通
若從
二會佛性
即此
○三彼之果勝
初攝位
自下
二總科
依論
三正釋
初對治行勝及離障勝
初明對治勝
初牒前
初總釋
佛子
二別釋
亦可
二正顯
初空門
知無
二無相門
初明初句
初總釋本義
觀諸
二舉正顯非
謂若
三舉非顯修
若見
四結成修意
故修
二明餘二
二所
三無願門
如是
二明離障勝
菩薩
二修行勝
初總明修心
佛子
二別顯
初明修行
初發勇猛修
初智
初知
作是
二厭
後我
二悲
然為
二丈夫志修
佛子
二明修之勝
而恒
三三昧勝
初明空定
初舉十上首
初依論科釋
初正科
佛子
二解釋
初明觀所以
今初
二名不放逸
二不
三名得增上
三得
四名為因事
四因
二例涅槃辨
又此
二丈夫志修
佛子
二例顯餘二
如是
四不壞心勝
佛子
五自在勝
初正顯相
初總
佛子
二別
別中
二結分齊
佛子
○二位果
初調柔果
初調柔行
初法
初練行緣
佛子
二能練行
悉以
三所練淨
經於
二喻
譬如
三合
此地
二教智淨
譬如
三別地行相
此菩
四結說地名
佛子
二攝報果
菩薩
三願智果
若以
○三重頌
分三
初頌位行
初勝慢對治
爾時
二不住道勝
初總顯心境
觀察
二別顯觀相
初有支行列
以癡
二攝歸一心
了達
三自業差別
無明
四不相捨離
無明
五三道不斷
愚癡
六三苦聚集
癡至
七三際輪迴
無明
八生滅繫縛
無明
九因緣生滅
從因
十無所有盡
隨順
三總結十名
十種
三頌彼果勝
初對治勝
如是
二修行勝
大士
三三昧勝
空三
四通頌後二勝
般若
二頌位果
復以
三一結說
甚深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