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合論

唐 李通玄造論 志寧釐經合論120卷CBETA X0223大于一万字 17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論】第一此已上四十七眾若別列十普賢眾即五十七眾諸大眾海皆是大眾圍遶分從此初段中有三十行經分為三段一初有七行半經總列菩薩之數及陳同號普賢菩薩之名二從海月光大明菩薩已下至十佛世界微塵數於此一段文中有七行半經陳異名菩薩眾并都結已上諸菩薩數三從此諸菩薩已下至成就無量功德於中有十五行半經陳大眾本修行之因及歎大眾之德從初段中七行半經列同號普賢之內義分為三一釋菩薩名下之義二釋菩薩同號之意三舉眾所為因緣。
【論】首先,如果将上述四十七眾分别列出十位普賢菩薩,那么总共就有五十七眾,所有这些大眾海都是大眾圍遶着的。从这最初的段落开始,有三十行經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七行半,总体列出了菩薩的数量,并陈述了他们共同的名号——普賢菩薩;第二部分从海月光大明菩薩开始,一直到十佛世界的微塵數,在这一段中有七行半,陈述了不同名号的菩薩眾,并总结了上述所有菩薩的数量;第三部分从这些菩薩开始,一直到成就無量功德,其中有十五行半,陈述了大眾原本的修行原因以及赞叹大眾的德行。在最初的七行半經文中,列出了共同名号普賢的內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解释菩薩名号下的意义;第二,解释菩薩共同名号的意图;第三,提出眾所为的因緣。
一釋菩薩名者略釋普賢菩薩一號餘可准之行與理齊利生皆徧號之為普知根利俗稱之為賢菩之言覺薩言眾生善覺眾生號名菩薩廣云摩訶菩提薩埵也摩訶云大梵言摩訶薩此云大覺眾生謂常於生死海覺悟無盡眾生故已下九箇同號為普者普賢菩薩通號也明一一菩薩皆有此十種德行約德為名故為表德行圓滿始終具十一一菩薩隨行之號無盡故為行無盡行故但以其名下之義即彰自行餘准知之總以十波羅蜜為體。
首先解释菩萨的名称,简要阐述普贤菩萨的称号,其他菩萨的称号可以类推。普贤菩萨的行为与理念并行,利益众生,普遍被尊称为普。因其根器利锐,通晓世俗,所以被称为贤。菩萨之言,觉悟众生,称为觉者。广泛地说,摩诃菩提萨埵,摩诃意为大,梵语摩诃萨指大觉者,常在生死海中觉悟无尽众生,因此以下九个称号都与普贤菩萨相同,是普贤菩萨的通称。表明每位菩萨都具备这十种德行,以德行为名,因此称为表德。行为圆满,始终如一,具备十一德行。每位菩萨都随其行为被称为无尽,因此称为行无尽。以其名下的意义彰显自行修行,其他可以类推了解。总体上以十波罗蜜为体。
二釋同號之意者明此十普之義是一人之普一一菩薩具十普也一切菩薩總然下名別者明一一普賢能徧別故方知普義得成也總是十方諸佛同行之行更無故新如大王路發跡登之者即是無奈不行之何一念隨喜少分見性智慧現前總是不離佛正覺根本智故不離普賢行故如普賢行一念中少分善心總是向法流者故如下經云聞如來名號及所說法門聞而不信猶能畢竟至於金剛智地何況信修者也。
第二点解释了同名的含义,阐明这十种普遍的义理实际上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普遍性,每一位菩萨都具备这十种普遍的特质。所有菩萨虽然名字不同,但都体现了普遍的真理。每一位普贤菩萨都能普遍地分别体现,从而真正理解普遍的意义。总的来说,这是十方诸佛共同修行的道路,没有新旧之分。就像大王路一样,一旦踏上,就无法停止。一念随喜,即使是对佛性的一小部分理解,也是智慧的显现。总的来说,这都不离佛的正觉和根本智慧,也不离普贤的修行。正如普贤菩萨在一念之间,即使是微小的善心,也是向着法流的方向。正如经文所说,即使听到如来的名号和所说的法门,但不相信,也能最终达到金刚智慧的境界,更不用说那些信仰并修行的人了。
三舉眾所為因緣者明佛出興世所現依正二報大集普賢菩薩眾海意為令眾生見果生信修行故此是舉果勸修生信分如來是十方諸佛正覺根本智之果十普賢等是十方諸佛差別行果舉此二法中因果報得令眾生信樂修行趣入故如三轉法輪中一示相八相成道是二勸修以觀果知因勸人天等修學三證同云我與汝等同如是三乘一乘等證今此一乘中將此佛乘根本智果普賢徧法界行果勸令大心眾生生信修行此乃即是五位中十一地普賢等覺位門十方諸佛成佛竟亦行之不息如初發菩提心者行之不息今將此位以為信門若不如是以何為信入故佛果後普賢行純是利他初發心已後普賢行是自利利他行故今此初眾并佛所為如是舉果勸修令生信樂修行趣入故今之經大意為若此也將舊果勸初心向下海月光大明菩薩諸神天眾即明信已入證十住十地修行進趣漸漸增修因果也明立隨位當分之因果令後學者見其體樣信樂無疑趣入隨位各異故若不如是滯在一法智無增勝故已上一段且是初見佛成道見佛果五位菩薩集眾示現入法入即同佛所知與佛齊見若信他佛然初心菩薩未能然也未是自信自心自身是佛大智境界是佛法身是堪行普賢行者從第二會光明覺品已後一切處金色世界寶色世界即明自心法性是金色白淨無染名為所居世界不動智佛即是自心於無性理中無分別之智本來無動上首菩薩文殊師利明是自心無性之中善能簡擇妙分別慧覺首菩薩即是自心如是真信之首目首菩薩即是自心明見可信之心心境俱佛如海門國法普見自他俱佛故至文廣釋方明是身作佛是心作佛心外見佛不名信心已上大眾圍遶分中釋同號眾竟。
第三点通过提出众生行为的因缘,阐释了佛陀降世所展现的依正二报,以及大集普贤菩萨海的意图,这是为了让众生看到果报,从而产生信心并修行。这是通过展示果报来鼓励修行,从而产生信心。如来是十方诸佛正觉和根本智慧的果报,而十种普贤等则是十方诸佛不同修行的果报。通过这两种法门,展示因果报应,使众生产生信仰和喜悦,从而修行并进入。正如在三转法轮中,首先展示八相成道的相,然后鼓励人天等修行学习,最后证明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三乘或一乘的证人。现在在这唯一的一乘中,将佛乘的根本智慧和普贤遍及法界的修行果报展示出来,鼓励那些有大心的众生产生信仰并修行。这就是五位中的第十一位普贤等觉位,十方诸佛成佛后也不停地修行。就像初发菩提心的人一样,他们的修行永不停息。现在将这个位置作为信仰之门,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说是信仰的入口呢?佛陀的果实之后,普贤的修行纯粹是利他的,而初发心之后的普贤修行则是自利利他的。因此,现在这个初众和佛陀所为的,就是这样通过展示果报来鼓励修行,使众生产生信仰和喜悦,从而修行并进入。现在的经文大意就是如此,用旧的果报来鼓励初心,向海月光大明菩萨和诸神天众展示,明确信仰已经进入,证明十住十地的修行,逐渐增加修行的因果。明确每个位置的因果,让后来的学习者看到他们的榜样,产生信仰和喜悦,无疑地进入,每个位置都不同。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停留在一个法门中,智慧就不会增加胜利。以上是初见佛陀成道,见佛果五位菩萨集众展示入法,就像佛陀所知道的一样,与佛陀有相同的见解。如果相信其他佛陀,初心菩萨可能无法做到,还没有自信,自己的心和身体就是佛,大智慧的境界就是法身,是值得修行的普贤行者。从第二会光明觉品以后,所有地方的金色世界和宝色世界都明确了,自心的法性是金色的,白净无染,这就是所居住的世界。不动智佛就是自心,在无性理中,无分别的智慧,本来就不动。上首菩萨文殊师利明确了,自心无性中,善于简择妙分别的智慧,慧觉首菩萨就是自心。这样真正的信仰之首,目首菩萨就是自心,明确看到可信的心,心境都是佛,如海门国法普见自他都是佛。直到文广释才明确,这个身体作佛,这个心作佛,心外见佛不叫信心。以上大众围绕分配中心解释同名众结束。
第二釋海月光等異名眾其意如何此七行半經其中義分為三一陳菩薩眾意二釋菩薩名號三結眾數。
第二段解释海月光等不同名称的菩萨,其含义是什么?这段七行半的经文,其含义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陈述菩萨众的意图,二是解释菩萨的名号,三是总结众生的数量。
一陳菩薩眾意者此十箇異名眾所以異名為表初發心住前同號意況如前段已釋竟此一段異名意趣為明以彼普賢行入俗利生隨其行異名亦還異為明以普徧別方名為普其眾意為明入俗利生教化眾生還令眾生得自身之法是故寄位在十住初心以明用彰十住初心一下頓乘古法不移古跡故無異舊道如大王路新舊同行以此以舊古法入俗利生開悟迷流還令學古以是義故還將佛果位內普賢異名之眾寄位成十住初心為彰後悟不移舊跡故又明前如來成正覺佛果及普賢行果古今諸佛所乘常道是明所信之門此入俗利生異名之眾即明所化眾生入道初心還同自法不移古跡故後有發心之士一一自心以定慧力照之可見不可以情信者堪為自非久種善根應當聞而不惑設使三乘根種六通菩薩尚自懷疑凡流之中一乘之性處凡流而信入如下經自有明文為三乘種性劣解佛隨根性且說此娑婆為穢土是五濁故淨土在他方或言此方是穢向上第四禪已上別有菩薩淨土或說佛果在僧祇之後方成未說淨穢含容塵含法界凡聖同居各無妨礙等教執權成實難信此法界一乘之門為學假詮假教假觀破麤現行無明繫著故行一分麤波羅蜜門得三種意生身見諸佛國土有自有他有淨有穢忻彼厭此兼修淨行修諸假真如觀及空觀等得一分神通報勝諸天神通亦勝忻厭心勝更亦不生惡國穢土為本願力有佛成道處暫來還去如說三乘教中多有此事未迴心者常當如是學權教者為根下劣故不聞此教聞亦不信如經下文自具說故如維摩經法華經為破彼故方始一分略說猶未具論是故學教者慎勿偏習一門諸部經文總各深思意趣大有一生學道為聞慧不妙不廣返謗真宗廣說云云且略而陳爾已上陳異名菩薩眾意趣竟。
首先陈述菩萨众的意图,这十个不同名称的菩萨众之所以有不同的名称,是为了表达初发心住前的共同称号。正如前段已经解释过的,这段不同名称的含义是为了明确,通过普贤行入俗利生,随着他们的行为不同,名称也相应不同。这同样是为了明确,普遍地在不同方向上以普贤的名字命名,其众的意图是为了明确,通过入俗利生来教化众生,使众生获得自身的法则。因此,将这些菩萨众的位置寄托在十住初心上,以明确使用彰显十住初心的顿乘古法,不改变古法的轨迹。因此,没有改变旧的道路,就像大王路一样,新旧同行。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旧的古法入俗利生,开悟迷惑的众生,使他们学习古法。因此,基于这个意义,还将佛果位内的普贤不同名称的菩萨众寄托在十住初心上,以彰显后来的悟性不改变旧的轨迹。同时,也明确了前如来成正觉佛果和普贤行果,古今诸佛所乘的常道,这是明确所信仰的门。这些入俗利生的不同名称的众生,即明确了所教化的众生入道初心,仍然与自己的法则不改变古法的轨迹。因此,后来有发心的人,每个人都用定慧力来照亮自己的心,可以看到不可以用情感来相信的人,可以成为自己的非久种善根,应该听到而不迷惑。假设三乘根种的六通菩萨,仍然怀疑凡流中的一乘性质,处于凡流中而相信入如下经文,自然有明确的文献。对于三乘种性劣解的佛陀,根据根性,暂时说这个娑婆是穢土,是五浊的原因,净土在其他地方,或者说这个地方是穢土,向上是第四禪,已经有不同的菩萨净土,或者说佛果在僧祇之后才形成,没有说净土和穢土的包容,尘埃包含法界,凡圣同居,各自没有妨碍等教执权成实,难以相信这个法界一乘之门,为了学习假诠假教假观,打破粗糙的现行无明,固守故行一分粗糙的波罗蜜门,得到三种意生身,看到所有的佛国土,有自己有他有净土有穢土,欣赏那个厌恶这个,同时修炼净土行为,修炼所有的假真如观和空观等,得到一分神通,报告胜过诸天神通,也胜过欣赏厌恶的心,更不会生出恶国穢土,作为本愿力,有佛成道的地方,暂时来还去,如说三乘教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未迴心的人,应该像这样学习权教,为根下劣,所以不听这个教,听到也不相信,如经下文自己有详细的说明,所以如维摩经法华经,为了打破那个,才开始一分略说,还没有详细讨论,所以学习教的人,要小心不要偏习一门,各部经文都要深思其意趣,大有一生学道,为了听到智慧不妙不广,反而诽谤真宗,广泛地说等等,只是简单地陈述,以上陈述了不同名称的菩萨众的意趣。
二釋菩薩名者此十箇菩薩名一箇是隨十住位中一箇波羅蜜之通稱一一中具十為隨行成名故此十箇菩薩所行十箇波羅蜜各是五位中菩薩通行又隨五位行中十住具十十行具十十迴向具十十地具十十一地具十通為百數此明一波羅蜜中有十十中有百又十住中一一住中具十十住中具百五位總然通為五百箇波羅蜜門隨其行位名目感果各別通位總是此十箇菩薩之名號是也何故號曰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以法行無邊大悲廣利如海所有蒙益總令見性清涼號名月光既得清涼之後智無不照號曰大明一切世界大覺眾生故名摩訶菩提薩埵摩訶云大菩提此云覺也薩埵此云眾生為不捨眾生生死故廣云摩訶菩提薩埵也略云菩薩梵云摩訶此云大覺道眾生為自覺道不捨生死大覺悟眾生故又眾生生死是菩薩菩提故明法界一真無異相故此是檀波羅蜜為主餘九菩薩名號為伴明以法界行大施門廣濟如海利他得益為月光除煩惱熱得清涼故以此名號即是所行之行即此十箇菩薩之號是十住位中初發心住十波羅蜜之主伴萬行故此像下文十住品位內菩薩本所事佛下名號之為月十住位中十箇佛下名悉同號之為月倣此法也次戒波羅蜜中菩薩號雲音海光無垢藏菩薩摩訶薩者明性戒大悲音雨法音故號雲音性戒無染猶如大海不宿死屍故明法界無性以為戒體無法不淨如海廣大故光者明性戒之體心境俱真名之為光又以淨智常當照俗名之為光無垢者法性無染也藏者明法界性常令萬象無法不淨明一真故總別俱真無垢淨故故號雲音海光無垢藏故菩薩如前次忍波羅蜜中菩薩號功德寶髻智生者明法忍莊嚴其身故號名功德寶髻寶髻者首上之飾明菩薩發心忍為上首故寶嚴其頂也智生者以能忍故是智生也菩薩如前明忍為華鬘義故次精進波羅蜜中菩薩號功德自在王大光者明勤行饒益眾生招多功德所行萬行無不益他故自在如王大光者普照也以常於生死海中以智光明益生無倦故竝令開曉故號大光菩薩如前次禪波羅蜜中號善勇猛蓮華髻菩薩者明法勇為禪體從凡夫地起信心已入證之初明一念無思頓超諸想真智冥會故云勇猛也智能達俗處世無染故號蓮華也髻者明此位菩薩表法中以蓮華冠頂明禪體處世即真不染寂亂故次般若波羅蜜中號普智雲日幢菩薩者明第六智慧如雲雨法雨故慧光破暗名之為日摧邪顯正號之為幢次方便波羅蜜中號大精進金剛菩薩者明第七住第七行第七迴向第七地五位中凡是第七位總修悲位故以其真理圓融染淨故名方便如下十地中第七地菩薩舉喻云譬如一國純淨一國純穢於此淨穢事難可了知如善財童子於第七住中見休捨優婆夷此云滿願為明此第七住位成就深厚大悲滿一切眾生願故又告善財言我有八萬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屬常居此園如是之意明每住位中第七方便波羅蜜成大悲位言八萬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屬者八萬四千一切諸塵勞門我皆同行常以生死為園林故如此菩薩即明是十住位中初發心住一住中十箇波羅蜜中第七波羅蜜故非是第七住中第七波羅蜜故十住之中有十箇第七方便波羅蜜當一一住中各各以方便圓其悲智萬行故餘波羅蜜亦同於十住中一一具十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總然各有十故此十箇菩薩名號且圓初發心住上第一住內十波羅蜜中第七方便門故且圓一住中悲智主伴十波羅蜜故明大悲堅固處生死而無疲倦名大精進壞他堅垢號曰金剛處俗同纏無虧中道號之曰者明處智悲中際如佛放受生光在輪者表智悲中際廣意在下文方明菩薩如前此是十住位中初發心住內第七方便波羅蜜且明一住中十波羅蜜主伴也治地住修行住如是十住各自具十波羅蜜主伴圓融一住具十十住具百五位例然通有五百乃至無盡次明第八願波羅蜜中菩薩名號名香光幢者大願弘芳號之為香智能隨願依根破惑故名為光入邪破障故號為幢如第八智住中多作外道邪師與邪同行破邪師道如八住中毗目多羅仙等是善財第八住中善知識也明智淨方能破邪故次第九力波羅蜜中菩薩名號大明德深美音菩薩者明力波羅蜜為大法師位善說法故故名大明德深美音也菩薩如前釋次第十智波羅蜜中菩薩名大福光智生菩薩者明此是智波羅蜜故此上十菩薩名明初發心住中以十波羅蜜用治初發心住中染淨成法身悲智門故計此修治法合一法今說諸波羅蜜各各修行不同明於一法上以十法修治慣習增明以成一故其法不離舊行也時亦不移舊時也故時無性故三世無去來故但於一法上具十箇波羅蜜行門體用但於一法上修行生熟處分一住二住但於一法上會悲智願行生熟智者淺深不同隨不同處分其地位差別故非是法異故以總別同異成壞六相義圓通可知。
本文详细解释了菩萨的名号及其修行的各个阶段。首先,提到了十位菩萨,每一位都与十住位中的一个波罗蜜相应,并且每个波罗蜜都包含了十种修行,形成了随行成名的体系。这些菩萨所修行的波罗蜜,是五位中菩萨通行的实践,并且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和十一地的修行相对应,总共形成了五百个波罗蜜门。每个波罗蜜门都有其特定的修行目标和成果,但总体上都是这十位菩萨的名号。特别地,有菩萨被称为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这个名号象征着法行无边、大悲利他,以及智慧的普照。这些菩萨为了不舍弃众生,致力于生死轮回中的觉悟,被称为摩诃菩提萨埵。文中还提到了檀波罗蜜,以及其他九位菩萨的名号,它们都是以大悲心和智慧为基础,通过不同的修行方法来实现利益众生的目标。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菩萨的修行过程中,如何通过不同的波罗蜜来破除邪见、增长智慧、以及实现悲智的融合。最后,文中强调了修行的圆融和通达,以及如何在三世中实现无去来的境界。
三都結眾數者經云如是等而為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者是。
三都结众数者,经云如是等而为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者是。
第三歎德者從此諸菩薩已下十五行半經是也經自具文不煩更釋。
第三部分赞美德行,从这些菩萨开始,接下来的十五行半经文都是。经文本身已经具备了内容,不需要再做更多的解释。
如是已上大眾之海總是普賢行滿常住世間安立法則成就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位次第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常為世間一切依護如上歎德中具明已下獲益中亦具明如獲益中總是作利生方便入法次第入則同佛所知與後學者作見道之樣迷即是凡悟即同佛知見皆是本來舊達竝是影響眾也已下神天亦同是此例皆是助佛揚化顯德令佛法化流行久住世間眾生獲益故。
以上所述,大海般的大众,总体上是普贤菩萨行满的常住世间,安立法则,成就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位次第,引导众生开示悟入,常为世间一切依护。如上赞美德行中已经详细说明了,获益中也详细说明了。总的来说,这是作为利生方便,进入法的次第,进入则同佛所知,与后来的学习者作为见道的榜样。迷即是凡夫,悟即同佛知见,都是本来旧达,并且是影响大众。以下神天也是此例,都是助佛宣扬教化,显现德行,使佛法化流行久住世间,使众生获益。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執金剛神所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須彌華光執金剛神清淨雲音執金剛神諸根美妙執金剛神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大樹雷音執金剛神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密勝目執金剛神蓮華光摩尼髻執金剛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往昔無量劫中恒發大願願常親近供養諸佛隨願所行已得圓滿到於彼岸積集無邊清淨福業於諸三昧所行之境悉已明達獲神通力隨如來住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處於眾會威光特達隨諸眾生所應現身而往調伏一切諸佛化形所在皆隨化往一切如來所住之處常勤守護。
【論】第二復有佛世界微塵數執金剛神此一段有十三行半經(二百二十六言)於中義意分之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列數并歎神德一舉眾數者初行是明神眾是道以性齊諸佛智同真理隨普賢行處世護持稱之為神護持正法故二隨行表法者為表十住位內第二治地住門主戒波羅蜜明戒為防護義故以法身為戒體稱真不壞號曰金剛前海月光大明菩薩為十住中初發心住於中意義如前段文已釋此一眾有十神明第二治地住法門主戒為防護義故號為執金剛神執者執持不犯名之為執其智應真號之為神三釋名配行者此之一眾神以戒波羅蜜為體十箇神名即是隨戒體上十箇波羅蜜名一箇神是一行第一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以性戒成檀感招妙色法空破惑故號那羅延是不壞義此位明以持性戒故得不壞身執者執持義金剛者不壞義也二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主性戒中戒波羅蜜為戒光無缺名號日輪見者應真名為速疾自他惑盡名之為幢心無異念名之為執性不可破號曰金剛稱真自在名之為神以智為神故三須彌華光執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忍波羅蜜為法忍高勝號曰須彌以忍嚴行人見皆悅號之為華觀之破慢號之為光忍心無失名之為執法性為忍猶如金剛智無思而知萬有號之為神四清淨雲音執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履俗恒真名為清淨演法無懈潤澤含識號曰雲音聞法破惑號之金剛智不為而知萬有稱之名神五諸根美妙執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禪波羅蜜為禪無思六根隨智而用故名諸根美妙也用而恒寂名之為執無思可破號曰金剛又無思之智能破自他惑故號金剛寂然智不動正慧隨用號之為神六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主慧能破闇故七大樹雷音主第七大悲門樹是覆蔭義明方便波羅蜜門覆蔭眾生故八師子王光明者主願波羅蜜起無功用智自在如師子王能破外道諸邪論故九蜜勝目者主力波羅蜜法力自在潛流同事或作外道邪師同事破所繫故此位是大法師位凡第九波羅蜜徧入五位中五百箇波羅蜜門皆第九為法師位十住第九為法王子住如善財童子善知識十住中第九住法師位中作勝熱婆羅門示入外道五熱炙身上刀山入火聚等此名密勝目密潛同事設教破愚故名密智目知根故名勝目十蓮華光摩尼髻執金剛神者主戒波羅蜜中智波羅蜜如善財童子第十灌頂住中善知識作童女名曰慈行得真不證處俗無汙名曰蓮華大智知根名之為光位昇灌頂名曰摩尼髻摩尼者此云離垢寶也此是第二治地住中十住十波羅蜜主伴十住主伴萬行號曰十箇執金剛神名皆以行位立名之故明十住中一住具十十住具百五位皆然一一次第以名義配當法合如然第四有佛剎已下七行經列數歎德二門如文可知。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身眾神所謂華髻莊嚴身眾神光照十方身眾神海音調伏身眾神淨華嚴髻身眾神無量威儀身眾神最上光嚴身眾神淨光香雲身眾神守護攝持身眾神普現攝取身眾神不動光明身眾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往昔成就大願供養承事一切諸佛。
【論】第三是十住中修行住於中有六行半經(一百一十三言)義分為四一列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重結其數并歎神德一列數者如上初行是二寄位表法者此十箇身眾神寄位表十住中忍波羅蜜以法忍成就於生死中利生自在號曰為神下文歎德中成就大願供養承事一切諸佛明於往昔以調忍心承事一切眾生令其成佛為諸佛眾生體無有二故已成諸佛何須藉其供養以無量身無量眾供養承事於一切時中供養一切眾生令其成佛是調忍義是身眾義三釋名配行者此十箇神是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故明一一行徧一切行故第一所謂華髻莊嚴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明忍辱為華髻報得以嚴其頂上之飾故身眾者為忍位中行檀明以眾多身雲眾多嚴具徧周法界承事供養廣利眾生故神者智隨忍行自在故號之為神此十波羅蜜以忍為體二光照十方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戒波羅蜜此位中以法忍為戒體明忍戒圓明見者歡喜法忍戒光號之為光照十方身眾神如前釋三海音調伏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故明海音者聞諸善惡毀讚音聲廣多猶如海潮之音不生憂喜是調伏義是為能忍也又以自聲如海潮音知時教化眾生令無失時故四淨華嚴髻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以法忍進名之為淨也進行可觀名之為華因行招果用嚴頂髻明精進是長道之首故故以華嚴頂飾五無量威儀身眾神主忍波羅蜜中禪波羅蜜稱根現法名為無量動止常寂名為威儀明行住坐臥不離定體名曰威儀六最上光嚴身眾神主智慧照曜自他故明以定慧光明照燭心境以嚴法身七淨光香雲身眾神明第七大悲方便染淨不拘名為淨光慈悲含覆出言成法悅可眾心號曰香雲明法雨潤眾生故即明雨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也八守護攝持身眾神明智隨大願攝持一切眾生故八住八地但五位第八位中明無功之智功成即得十方諸佛手灌其頂是諸佛攝持義故九普現攝取身眾神明第九力波羅蜜法力自在法王之位普現諸教九十六種邪流及一切眾生悉同行故名普現攝取也即勝熱婆羅門等是十不動光明身眾神明第十智波羅蜜名不動光明亦為灌頂位名不動光也且明此忍位中十波羅蜜之一終四結數歎德如文可知已上十波羅蜜以忍為體此明善惡毀讚得不動智也。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足行神所謂寶印手足行神蓮華光足行神清淨華髻足行神攝諸善見足行神妙寶星幢足行神樂吐妙音足行神栴檀樹光足行神蓮華光明足行神微妙光明足行神積集妙華足行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過去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捨。
【論】第四段中有六行半經(一百一十一言)義分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數歎德一舉眾數者如初一行都列數是二寄位表法者此十箇足行神表十住位中生貴住主精進波羅蜜如下歎德中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捨是精進義為明以法性真如為行之體以此法行用嚴法身足行者表精勤義以眾行滿足故名足行神神者是隨行之智三釋名配行者一寶印手足行神主精進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明以法寶之智印行精勤之行引接眾生故手為引取之義二蓮華光足行神者明生貴住中精進波羅蜜中戒波羅蜜常居生死之海猶如蓮華無所染故見者發心名之為光足行是精進修行無疲勞義智自在故號之為神三清淨華髻足行神主精進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法忍無垢名為清淨也忍招依果華嚴頂飾為忍為華鬘義故四攝諸善見足行神主精進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攝諸見者是精進義為常攝諸根不令起見即無見不善五妙寶星幢足行神主禪波羅蜜門以妙理為禪故名為妙寶寶者道也隨行知惑故名星幢為萬行為星不離禪體皆有光照隨根破惑知根了了名之為星此位以精進行為禪體以禪能現智智能知法還以善知法故名星也幢為定也六樂吐妙音足行神主慧波羅蜜樂吐妙音者謂以精進為慧體故常樂為人說法故七栴檀樹光足行神者主第七方便波羅蜜成大悲行故以香樹為名表慈悲覆蔭義故光者照燭眾生義八蓮華光明足行神主智隨大願隨所利生無所染故九微妙光足行神主力波羅蜜法王之位以微妙法光化眾生故十積集妙華足行神主智波羅蜜以智積集諸教猶貫華結鬘不令散失教化眾生已上十波羅蜜皆以精進波羅蜜以為體位位內自有同別義思之可見不可作一槩准之四結數歎德如文可知。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道場神所謂淨莊嚴幢道場神須彌寶光道場神雷音幢相道場神雨華妙眼道場神華纓光髻道場神雨寶莊嚴道場神勇猛香眼道場神金剛彩雲道場神蓮華光明道場神妙光照曜道場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過去值無量佛成就願力廣興供養。
【論】第五段有六行半經(一百一十三言)義分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法四結數歎德一舉眾數者如上初行是二寄位表法者此之一位表具足方便住中十波羅蜜以禪波羅蜜為體以道場是除蘊穢義明禪能治蘊義故如世間場也為明禪定淨六七識之取染顯般若能開妙慧簡擇理智體之本實故以禪波羅蜜以為場體般若波羅蜜以為人功以普賢萬行為運至法界普光明智殿為大都居以一切種種智為大藏此中十箇神一神為一波羅蜜為自益益之人行樣三釋名配法者一淨莊嚴幢道場神主具足方便住禪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故以法性定體為檀名為淨也以無虧定體萬行為莊嚴幢也幢名定體不動義以法性無性為所乘名之為道以無性之禪定能治所依之蘊名之為場神者是無依無性之中大智也以不思不為無形無質等周法界而知萬有者稱之為神二須彌寶光道場神以須彌是高顯義寶光是無垢義以戒光照俗見者發心故以禪定為戒出過情識是須彌義以定能無妄是無垢義以定能發慧寶光義三雷音幢相道場神主禪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明毀譽之音如雷法忍不動名幢相道場神如前釋十波羅蜜隨五位中各各自具道場儀故四雨華妙眼道場神主禪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明法身為定體依定體起萬行精進名為雨華是精進義定能起慧故稱妙眼以其法眼行華利生無懈是精進故五華纓光髻道場神主禪波羅蜜中禪波羅蜜以法界自體無動靜上而起行禪化諸亂意名為華纓以定能發慧故名之為光以行招果用嚴其頂以此為名又此十波羅蜜皆為頂法何以然者謂以十住初心一一度門至佛果故無初中後故以從佛果起勝進故六雨寶莊嚴道場神主慧波羅蜜慧能雨法寶故七勇猛香眼道場神主方便波羅蜜此位是慈悲位故常處生死名為勇猛慈眼視眾生名為香眼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而視眾生拔苦與樂故名香眼八金剛彩雲道場神明第八願波羅蜜以為願雲覆眾生故以此位是無功用智能破邪流號曰金剛彩雲明能同異道故九蓮華光明道場神主力波羅蜜是法王之位處世如蓮華說法為光明故十妙光照曜道場神主智波羅蜜以大智知根名為妙光知根破惑故名照耀已上十波羅蜜皆禪波羅蜜為體四結數歎德如文可知。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城神所謂寶峯光曜主城神妙嚴宮殿主城神清淨喜寶主城神離憂清淨主城神華燈眼主城神幢明現主城神盛福光明主城神清淨光明主城神香髻莊嚴主城神妙寶光明主城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無量不思議劫嚴淨如來所居宮殿。
【論】第六正心住主般若波羅蜜為體十箇主城神為此般若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於中有六行半經(一百一十三言)義分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數歎德一舉眾數者如初行是二寄位表法者寄此神眾表正心住空觀成就明善守心城名正心住如善財童子十住之中第六善知識海幢比丘是也其在經行道側念止端居寂默出入息盡膝出阿修羅中出天身頂上出諸佛等以廣大身雲周徧法界教化眾生又如十住位中正心住位經云此菩薩聞十種法心定不動即明正心住善守護心城故以主城神寄表正心之住也三釋名配行者所謂寶峯光曜主城神主般若波羅蜜中檀波羅蜜明以無性妙慧廣施含生故號寶峯光曜如其山峯以至虗空相盡處故明以法空慧至相盡處故以無相妙慧廣施眾生名為照曜主者空慧自在名之為主城者空有自在不與涅槃生死合散故名之為城又以法慧施人不與情慾之漏合故名之為城二妙嚴宮殿主城神明以慧利含生以為戒體以妙慧為宮治人為殿萬行為嚴又以菩薩正慧為妙嚴大慈大悲為宮殿心無思慮為主城無相妙慧任理智而知名之為神此以慧利為主以戒為防護義防護一切眾生為城三清淨喜寶主城神主慧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明以法空慧而成忍故故名清淨喜以忍即喜故以法喜即名為寶故明能忍為寶也自此下四眾神准上排位配之經文廣大不可一一釋之略知法則然爾如主道場神主城神主地神等總是女神為明慈悲故而實體中非男非女但隨事示現。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地神所謂普德淨華主地神堅福莊嚴主地神妙華嚴樹主地神普散眾寶主地神淨目觀時主地神妙色勝眼主地神香毛發光主地神悅意音聲主地神妙華旋髻主地神金剛嚴體主地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往昔發深重願願常親近諸佛如來同修福業。
【論】第七主地神(有七行經一百一十七言)主第七不退住方便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故各以十箇神名配之此以法身為地體能生萬行以理智慈悲為神性無所退動故大悲如地養萬有故。
【經】復有無量主山神所謂寶峯開華主山神華林妙髻主山神高幢普照主山神離塵淨髻主山神光照十方主山神大力光明主山神威光普勝主山神微密光輪主山神普眼現見主山神金剛密眼主山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於諸法得清淨眼。
【論】第八主山神(有六行經九十八言)是童真住行願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山者不動義高勝義神者智體應真自在明第八住第八行第八迴向第八地總無功之智不動如山故以山神表之其中十箇神即是此位中十波羅蜜行亦名智能出世高勝如山。
【經】復有不可思議數主林神所謂布華如雲主林神擢幹舒光主林神生芽發曜主林神吉祥淨業主林神垂布藏主林神清淨光明主林神可意雷音主林神光香普徧主林神妙光迴照主林神華果光味主林神如是等而為上首不思議數皆有無量可愛光明。
【論】第九主林神(有六行經一百一言)是法王子住主力波羅蜜明說法如林廣多覆蔭故是法師位也。
【經】復有無量主藥神所謂吉祥主藥神栴檀林主藥神清淨光明主藥神名稱普聞主藥神毛孔光明主藥神普治清淨主藥神大發吼聲主藥神蔽日光幢主藥神明見十方主藥神益氣明目主藥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性皆離垢仁慈祐物。
【論】第十主藥神(有五行半經九十五言)明灌頂住主智波羅蜜於中十箇神主智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明智能知根與法藥故第四歎德如文可知。
已上從海月光大明菩薩至此主藥神表如來五位眾中十住之智門百波羅蜜竟十行之眾如下須知如此一部之典一切施設總是法門終不唐設一事一字總是五位之中信修悟入之法則故入法方便門戶此明佛果五位入法益生覆育之樣式故入之者創與智合名之為神亦以覆育眾生故為神祐物也以修行自在處如天亦以化利諸天故於十方三界示受天報亦以迴向門同修羅身入諸鬼趣亦表自在如王。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一
音切

(直岡切)

(以瞻切)

(計音)

(書涉切)

(之連切)

(徒干切)

(於盈切)

(以笑切)

(似專切)

(直角切)

(古案切)

(商居切)

(五佳切)

(戶頂切)

(呼口切)

(必祕切)

(常倫切)

(池革切)

(古詣切)

(子計切)

(分兩切)

(式之切)

(麥班切)

(巨眷切)

(郎段切)

(昨回切)

(昨奚切)

(以戎切)

(直連切)

(去危切)

(居委切)

(苦穴切)

(昨鹽切)

(古玩切)

(慈夜切)

(陀音)

(芋庶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