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法藏因緣傳
元魏 吉迦夜共曇曜譯6卷CBETA T2058大于一万字 7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付法藏因緣傳卷第五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商那和修臨涅槃時。以法付囑憂波毱多。而作是言。昔婆伽婆以無上法。囑累尊者摩訶迦葉。欲令眾生執大明炬。永離諸苦得涅槃樂。迦葉次付吾師阿難。阿難轉復囑累於我。我欲滅度委付於汝。汝若於後欲涅槃者。摩突羅國有善男子。當出于世。名提多迦。久修願行辯才無盡。汝當於後度令出家。可以法眼悉囑累之。憂波毱言。唯然受教。逮至尊者。憂波毱多化緣將訖意欲涅槃。觀提多迦出世未也。思惟便知猶未出世。爾時尊者憂波毱多將比丘眾往詣其舍。漸漸轉少乃至單己。其父長者問言。大聖。豈無眷屬何以獨行。憂波毱多答曰。長者。我出家人無有給侍。
商那和修在临近涅槃时,将法传给了憂波毱多,并说道:“从前,婆伽婆将无上的法传给了尊者摩訶迦葉,希望众生能执持大明炬,永远离开各种苦难,获得涅槃之乐。迦葉随后将法传给了我的师父阿難,阿難又将法传给了我。我即将入涅槃,现在将法传给你。如果你将来想要入涅槃,摩突羅国将有一位善男子出世,名叫提多迦,他长期修行,具备无尽的辩才和愿行。你应当在他出世后引导他出家,并把法眼全部传给他。”憂波毱多回答说:“是的,我接受教诲。”直到憂波毱多的教化因缘将尽,他想要入涅槃,观察提多迦是否已经出世。经过思考,他知道提多迦还未出世。那时,尊者憂波毱多带领比丘们前往他的居所,人数逐渐减少,直到只剩下他一个人。他的父亲,一位长者,问道:“大圣,您没有随从,为何独自行走?”憂波毱多回答说:“长者,我们出家人没有侍从。”
若有人者當見垂惠。長者。復言。我樂居家不能為道。若後生子必相奉給。憂波毱言。善哉斯意。當守此心勿令變悔。而此長者數生諸子。年皆童稚輒便命終。最後生子名提多迦。顏貌璝瑋聰明黠慧。善能受學諸論經記。過去修行深種善本。憂波毱多往從索之。長者歡喜手自付與。將至僧坊度令出家。年滿二十為受具戒。初白之時斷見諦結得須陀洹。第一羯磨薄婬怒癡獲斯陀含。第二羯磨欲界結盡得阿那含。第三羯磨尋時斷除三界煩惱。建立梵行成阿羅漢。三明遠照六通具足。遊步隱顯自在無閡。憂波毱多而告之曰。慧日世尊慈悲普覆。欲濟眾生生死大苦。
如果有人应当得到恩惠,长者。他又说道,我乐于居家生活,不能修道。如果将来生了孩子,一定会好好供养。忧波毱说,很好,这个想法。应当保持这个心意,不要让它改变和后悔。而这位长者后来生了许多孩子,年纪都很小就去世了。最后生的孩子名叫提多迦,相貌俊美,聪明机智。他善于学习各种论著和经典。过去修行深厚,种下善根。忧波毱多次去向他索要。长者非常高兴,亲手将他交给忧波毱。带他到僧坊,让他出家。年满二十岁时,为他授具足戒。第一次受戒时,断除见惑,得到须陀洹果。第一次羯磨时,断除欲界的贪瞋痴,得到斯陀含果。第二次羯磨时,断除欲界的结使,得到阿那含果。第三次羯磨时,立刻断除三界的煩惱,建立梵行,成为阿罗汉。三明照耀远方,六通具足。自在地隐现,无障碍。忧波毱告诉他说,慧日世尊以慈悲普照,想要救度众生,解脱生死的大苦。
以無量劫所集之法。囑累尊者摩訶迦葉。作大明燈照諸癡闇。普令一切皆得修學。斷絕愛網出欲淤泥。迦葉次付阿難比丘。阿難滅後囑累吾師商那和修。商那和修以付於我。如是相續常轉法輪。灑甘露味療煩惱渴。然我今者所作已辦。涅槃時至滅度不遠。以此法寶持用付汝。汝可於後受持頂戴。勤加守護無令漏失。演法光明照愚癡闇。又提多迦。如來涅槃賢聖隱沒。所有一切深經寶藏。漸當衰損墜沒於地。世間昏冥流轉生死。所以者何。在昔吾師商那和修既滅度後。七萬七千本生諸經滿足。一萬阿毘曇藏凡有八萬清淨比尼。如斯等法皆悉隨減。一人涅槃眾法衰減。
将无量劫所集聚的法门,托付给尊者摩诃迦叶,作为照亮愚痴黑暗的明灯,使所有众生都能修学佛法,断除爱欲之网,脱离欲望的泥沼。迦叶随后将这些教法传给阿难比丘。阿难涅槃后,将这些教法托付给我的师父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又将教法传给了我。这样代代相传,法轮常转,洒下甘露法雨,治愈烦恼之渴。如今,我已完成我的使命,涅槃的时刻即将到来,我将这些法宝交给你,你应当在未来接受并珍视它们,勤勉守护,不让它们流失。传播佛法的光明,照亮愚痴的黑暗。另外,提多迦,如来涅槃后,贤圣隐没,所有深奥的经文宝藏,将逐渐衰减,消失在世间。世间将陷入昏暗,众生继续在生死中流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师父商那和修涅槃之后,七万七千本生经文完整无缺,一万阿毗昙藏共有八万清净的比尼。这些法门都将随之减少。一旦一人达到涅槃,众多法门就会衰减。
況多賢聖俱皆滅度。淨妙勝法永無遺餘。是故我今慇懃付汝。汝當至心敬順我意。於諸眾生起大悲想。受持流布無令斷絕。提多迦言。敬受尊教我當擁護如斯正法。為未來世作不請友。於是次宣無上法味。其所化度甚大弘廣。緣訖涅槃人天悲感。即收舍利起七寶塔。燒香散華種種供養。昔提多迦臨滅度時。以法付囑最大弟子。名彌遮迦。多聞博達有大辯才。而告之曰。佛以正法付大迦葉。如是展轉乃至於我。我將涅槃用付於汝。汝當於後流布世眼彌遮迦言。善哉受教。於是宣流正法寶藏。令諸眾生開涅槃道化緣已竟臨當滅度。復以正法次付尊者佛陀難提。
何况众多贤圣都已经入涅槃,清净美妙的胜法将永远没有遗留。因此,我现在殷切地将法传给你,你应当以至诚之心敬顺我的意愿,对所有众生发起大悲之心,受持并传播这些教法,不要使它们中断。提多迦说:我敬受尊者的教诲,我将拥护这样的正法,为未来世成为不请自来的朋友。于是,他接着宣扬无上的法味,他所教化和救度的范围非常广大。因缘结束,入涅槃时,人天都感到悲伤。随即收集舍利,建造七宝塔,烧香散花,进行种种供养。过去提多迦临涅槃时,将法传给最大的弟子,名叫弥遮迦。弥遮迦博学多闻,具有大辩才。提多迦告诉他:佛陀将正法传给大迦叶,就这样代代相传直到我这里。我即将入涅槃,将法传给你。你应当在未来传播世眼。弥遮迦说:好的,我接受教诲。于是宣扬并传播正法宝藏,使众生开启涅槃之道,教化因缘已尽,临当涅槃。又将正法依次传给尊者佛陀难提。
令其流布勝甘露味。難提於後廣宣分別轉大法輪摧伏魔怨。然後付囑佛陀蜜多。其人德力甚深無量。善巧方便化諸眾生。令離惡見趣最勝道。以大智慧而自莊嚴。演清淨味摧滅異學。如是功德不可窮盡。我今隨順說其少分。有大國王總領天下。高才勇猛多聞博達。宗事異學信受邪見。於佛法僧恒懷輕毀。佛陀蜜多作是念言。吾師難提以法付我。我當云何敷演勝眼。令諸眾生普得饒益。復作是念。今此國王甚大邪見。我宜先往而調伏之。譬如伐樹。若傾其本。枝葉花莖豈得久立。作是念已。於十二年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經歷多時王都不問。過是已後忽便問之。
使佛法广泛传播,如同最胜的甘露之味。難提后来广泛宣扬教法,转动大法轮,摧伏魔怨,然后将法传给佛陀蜜多。佛陀蜜多德行与力量深广无边,他以善巧方便教化众生,使他们远离错误观点,走向最胜之道。他以大智慧自我庄严,阐述清净法味,摧毁异端邪说。这样的功德无法穷尽,我现在顺应地讲述一小部分。有一位伟大的国王统领天下,他才华横溢、勇猛、博学多闻,却尊崇异学,信受邪见,对佛法僧常怀轻视和毁谤。佛陀蜜多这样想:我的师父難提将法传给了我,我该如何展现胜眼,使众生普遍获得法益。他又想:现在这位国王有很大的邪见,我应该先去调伏他。就像伐树,如果倾倒了树根,枝叶花茎怎能长久站立。这样想后,他连续十二年亲自持赤幡走在国王前面。经过很长时间国王都没有过问,直到后来才突然询问他。
斯是何人在吾前行。尋便召命而問其意。答言大王。我是智人善能談論。欲於王前求一試驗。爾時大王。即便宣令國內所有諸婆羅門長者居士聰明博達善於言辭。悉可集吾正勝殿上。與一沙門共對議論。於是一切邪見外道。辯才深遠智慧博達。天文地理靡不綜練。含忿毒心競來雲集。時彼大王於正殿上。嚴辦供具羅布茵褥。燒香散花莊麗明淨。佛陀蜜多即昇法座。共諸外道建無方論。淺智之者一言即屈。其多聰辯再便辭盡。王見諸人理皆窮匱。躬與蜜多自共議論。始起言端亦尋摧屈。佛陀蜜多即作是念。我與王論不應顯勝。而語之言。此義深淺王自解了。
这是谁走在我前面?随即召唤并询问他的意图。他回答说,大王,我是一个智者,善于辩论,希望在您面前进行一次测试。那时,大王便宣布命令,国内所有的婆罗门、长者、居士、聪明博学且善于言辞的人,都可以聚集在我的正胜殿上,与一位沙门进行辩论。于是,所有持有邪见的外道,辩才深远、智慧博大,精通天文地理,心怀愤怒和恶意,竞相聚集而来。那时,大王在正殿上,准备供具,铺设坐垫,烧香撒花,装饰得华丽明净。佛陀蜜多随即登上法座,与外道展开无拘无束的辩论。智慧浅薄的人一言即被驳倒,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再次辩论也言辞用尽。大王看到众人的理论都被驳倒,亲自与蜜多辩论。刚开始辩论,也很快被驳倒。佛陀蜜多随即这样想,我与王辩论不应明显取胜,于是对他说,这些道理的深浅,大王您自己理解领悟。
爾時彼王即知其屈。迴改邪心敬信正法。受三自歸為佛弟子。於自國土弘宣道化。時此國中有一尼乾。邪見熾盛毀謗正法。辯慧聰達善能數算。佛陀蜜多欲化彼故。往為弟子就受斯術。不久習學皆悉通了。彼尼乾子。出大惡聲罵辱於佛。佛陀蜜多語尼乾子。莫出斯言。令汝獲罪。此報必當墮大地獄。尼乾子言。汝豈能知如此之事。蜜多答曰。若不見信汝可算之。既算已後自當證知。時彼尼乾便自推算。尋見其身必墮地獄。即大恐怖深生憂悔。向於蜜多五體投地。白言仁者。我當云何得免斯咎。佛陀蜜多告曰。尼乾。如因地倒還扶而起。汝若歸佛此罪可滅。
那时,国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改变了自己的邪心,开始敬信正法,并接受了三自归,成为了佛的弟子。他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传播和宣扬佛法。当时国内有一个尼乾陀,他持有强烈的邪见,诋毁正法。他辩论技巧高超,聪明且擅长计算。佛陀蜜多为了教化他,前去成为他的弟子并学习他的技术。不久,佛陀蜜多就完全掌握了这些技术。那些尼乾陀的弟子们大肆辱骂佛陀。佛陀蜜多告诉尼乾陀的弟子们,不要说这样的话,否则你们会招致罪过,这样的报应必将导致你们堕入地狱。尼乾陀的弟子说,你怎么知道这样的事?蜜多回答说,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自己计算一下,计算之后你自然会知道。于是那个尼乾陀自己进行了推算,很快他发现自己必将堕入地狱。他感到极度恐惧,深深地感到忧虑和悔恨,向蜜多五体投地,说:仁者,我该如何避免这样的罪过?佛陀蜜多告诉他,尼乾陀,就像倒在地上的东西可以扶起来一样,如果你归依佛陀,这些罪过就可以消除。
爾時尼乾起大信心。以五百偈讚歎如來。改悔先罪甚自呵責。佛陀蜜多即告之曰。汝以此心善業緣故。命終必得生于天上尼乾復言。汝云何知我得生天。蜜多告曰。若不見信自算求實。時尼乾子即便下算。自見己身。罪滅生天。便大歡喜求哀出家。蜜多答言。今日宜可告汝眷屬。然後乃當相度出家。尼乾弟子凡五百人。即往其所而告之曰。我見勝理情甚愛樂。欲於佛法出家為道。汝等今可隨意所欲。更稟明師諮受勝法。時諸弟子咸白師言。本相宗仰如大雲蓋。師入勝道意樂相隨。時彼尼乾與五百人。至尊者所俱共出家。於是尊者佛陀蜜多。美聲流布遍閻浮提。
那时,尼乾发起了极大的信心,用五百偈语赞美佛陀,深深悔改过去的罪行,并自我责备。佛陀蜜多告诉他说:“你因这样的善心和善业,命终之后必定能生于天上。”尼乾又问:“你怎么知道我能生天?”蜜多回答:“如果你不信,可以自己计算求证。”尼乾的儿子立刻进行计算,亲眼见到自己罪业已消,将生于天界,于是非常欢喜,请求出家。蜜多回答:“今天你应该先告诉你的眷属,然后我们再考虑出家的事。”尼乾的弟子共有五百人,他前往他们那里告诉他们:“我见到了至高无上的真理,心中非常爱乐,想要在佛法中出家修行。你们现在可以随意选择,去寻求更明智的导师,学习更胜妙的法门。”所有弟子都对师父说:“我们本就深深敬仰您,如同大云覆盖,师父您进入胜道,我们愿意跟随。”于是,尼乾和五百人一同到尊者那里出家。因此,尊者佛陀蜜多的美名传遍了整个閻浮提。
其所教化無量眾生。緣盡捨命弟子悲感。收取舍利起塔供養。在昔尊者佛陀蜜多。化緣既訖將欲捨壽。告一弟子名脇比丘。汝當於後廣敷聖教。化諸眾生令得解脫。白言大師。敬承尊教。我當至心守護正法。彼脇比丘由昔業故。在母胎中六十餘年。既生之後鬚髮皓白。厭惡五欲不樂居家。往就尊者佛陀蜜多。稽首禮足求在道次。即度出家為說法要。譬如鮮淨白[疊*毛] 易受染色。
他教化了无数众生。因缘结束时,他舍弃了生命,弟子们感到悲痛,收集他的舍利建造塔来供养。在过去,尊者佛陀蜜多教化众生的因缘已经结束,即将舍弃生命,告诉一个名叫脇比丘的弟子说,你应当在将来广泛传播圣教,教化众生使他们得到解脱。弟子回答说,大师,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我将全心全意地守护正法。脇比丘因为过去的业力,在母亲胎中待了六十多年。出生后,他的胡须和头发都白了,对五欲感到厌恶,不喜欢家庭生活,于是去见尊者佛陀蜜多,叩首并用头顶触碰佛陀的脚,请求出家。佛陀蜜多随即让他出家,并为他讲述法要,就像一块干净的白布容易染上颜色一样。
便於座上得羅漢道。三明照徹六通無礙。勤修苦行精進勇猛。未曾以脇至地而臥。時人即號為脇比丘。善說法要化諸眾生。所作已訖便入涅槃。收集舍利起塔供養。彼脇比丘垂當滅度。告一比丘名富那奢。長老當知。佛法微妙有大功德。是故諸聖頂戴奉持。我受付囑守護斯法。今欲涅槃用累於汝。汝宜至心擁護受持。時富那奢答曰。唯然。於是演暢微妙勝法。其所化度無量眾生。後於一時在閑林下。結跏趺坐寂然思惟。有一大士名曰馬鳴。智慧淵鑒超識絕倫。有所難問靡不摧伏。譬如猛風吹拔朽木。起大憍慢草芥群生。計實有我甚自貢高。聞有尊者名富那奢。
他便在座位上证得了阿罗汉果。具备三明和六种神通,无有障碍。他勤修苦行,精进勇猛,从未侧卧休息。当时人们称他为脇比丘。他善于说法要,教化众生。完成使命后,他便入涅槃。人们收集他的舍利,建造塔来供养。脇比丘即将入涅槃时,告诉一个名叫富那奢的比丘,长老应当知道,佛法深奥,具有大功德,因此所有圣人都顶戴奉持。我受付托守护这些法,现在要入涅槃,将这些法传给你。你应当全心全意地守护和受持这些法。富那奢回答说,是的。于是他广泛阐述深奥的胜法,教化了无数众生。后来有一天,他在闲静的林中,结跏趺坐,静静地思惟。有一位大士名叫马鸣,他的智慧深邃,超越常人,任何难题都难不倒他,就像猛风吹倒朽木一样。他生起极大的憍慢,轻视众生,执着于实有自我,非常自负。他听说有一位尊者名叫富那奢。
智慧深邃多聞博達。言諸法空無我無人。懷輕慢心往詣其所。而作是言。一切世間所有言論。我能毀壞如雹摧草。此言若虛而不誠實。要當斬舌以謝其屈。富那奢言。佛法之中凡有二諦。若就世諦假名為我。第一義諦皆悉空寂。如是推求我何可得。爾時馬鳴心未調伏。自恃機慧猶謂己勝。富那語曰。汝諦思惟無出虛語。我今與汝定為誰勝。於是馬鳴即作是念。世諦假名定為非實。第一義諦性復空寂。如斯二諦皆不可得。既無所有云何可壞。我於今者定不及彼。便欲斬舌以謝其屈。富那語言。我法仁慈不斬汝舌。宜當剃髮為吾弟子。爾時尊者度令出家。
他智慧深邃,学识广博,讲述一切事物都是空无自我、无人的。他怀着轻视之心前往马鸣所在之地,宣称:我能摧毁世间所有言论,就像冰雹摧毁草木一样。如果我说的不真实,我愿割舌以示惩罚。富那奢回答说,在佛法中存在两种真理:世俗真理中,以假名称呼我;而在至高无上的真理中,一切都是空寂的。如此推敲,我怎能找到?那时,马鸣心未被调伏,自负其机智,认为自己更胜一筹。富那对他说,你仔细思考,不要说虚妄之言,我现在与你定论谁胜谁负。于是马鸣心想,世俗真理中的假名确实不真实,至高无上的真理本性也是空寂的。这样的两种真理都是不可得的,既然无所有,又怎能被摧毁?我现在肯定不如他,便想割舌以示惩罚。富那说,我的教法仁慈,不会让你割舌,你应该剃发成为我的弟子。那时,尊者引导他出家。
心猶愧恨欲捨身命時富那奢得羅漢道。入定觀察知其心念。尊者有經先在闇室。尋令馬鳴往彼取之。白言大師。此室闇冥云何可往。告曰但去。當令汝見。爾時尊者即以神力。遙申右手徹入室內。五指放光其明照曜。室中所有皆悉顯現。爾時馬鳴心疑是幻。凡幻之法知之則滅。而此光明轉更熾盛。盡其技術欲滅此光。為之既疲了無異相。知師所為即便摧伏。勤修苦行更不退轉。如是尊者以善方便度諸眾生。所應作已入於涅槃。四眾感戀起塔供養。昔富那奢臨涅槃時。以法付囑弟子馬鳴。而告之曰。譬如闇室燃大明燈。所有諸物皆悉照了。法之明燈亦復如是。
当他心中充满愧疚和遗憾,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时,富那奢已经得到了阿罗汉的境界。他进入禅定,观察到他的心理状态。尊者有一部经书先前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便让马鸣去那里取经。马鸣说:“大师,这个房间非常黑暗,怎么能够进去呢?”尊者告诉他:“只管去,会让你看见的。”那时,尊者便运用神力,远远地伸出右手进入房间内,五个手指放出光芒,光明照耀,房间里的一切物品都清晰可见。那时,马鸣心中怀疑这是幻象。一般来说,幻象一旦被识破就会消失。然而,这光明却变得更加炽盛。他用尽了所有的技巧想要消灭这光,但最终筋疲力尽,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他意识到这是师父所为,便被折服,勤奋修行,不再退转。就这样,尊者用善巧方便度化众生,完成了他应做的事情,进入了涅槃。四众弟子对他充满眷恋,建造了塔来供养他。过去,富那奢在临近涅槃时,将法教托付给了弟子马鸣,并告诉他:“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点燃了明亮的灯,所有的物品都能被照亮。法的明灯也是这样。”
流布世間能滅癡闇。是故如來演斯正法。普令一切皆悉修行。諸賢聖人常加守護。共相委囑乃至於我。我以勝眼持用付汝。汝當於後至心受持。令未來世普得饒益。馬鳴敬諾當受尊教。於是頒宣深奧法藏。建大法幢摧滅邪見。於華氏城遊行教化。欲度彼城諸眾生故。作妙伎樂名賴吒啝羅。其音清雅哀婉調暢。宣說苦空無我之法。所謂有為如幻如化三界獄縛無一可樂。王位高顯勢力自在。無常既至誰得存者。如空中雲須臾散滅。是身虛偽猶如芭蕉。為怨為賊不可親近。如毒蛇篋誰當愛樂。是故諸佛常呵此身。如是廣說空無我義。令作樂者演暢斯音。
传播于世间能够消除愚昧的黑暗。因此,如来阐述了这正法,普遍使所有众生都能修行。各位贤圣之人常常加以保护和传承,直到传到我这里。我用超凡的洞察力来保持并交付给你,你应当在将来以至诚之心领受并保持它,使未来的世界普遍获得益处。马鸣恭敬地承诺接受尊者的教导。于是,他宣布深奥的法藏,建立大法幢,摧毁邪见。在华氏城中游行教化,想要度化那城中的众生。他创作了美妙的音乐名为赖吒和罗,其声音清晰、优雅、哀伤而和谐,宣扬苦、空、无我之法。即一切有为法如幻如化,三界如同牢狱,没有任何乐趣。即使地位显赫、势力强大,无常一旦到来,谁能存活?如同空中的云彩,转瞬即逝。这个身体虚伪,就像芭蕉一样,是敌人,是盗贼,不可亲近。如同装有毒蛇的箱子,谁会喜欢?因此,诸佛常常呵斥这个身体。他这样广泛地讲述空和无我之义,让喜欢音乐的人演奏这美妙的声音。
時諸伎人不能解了。曲調音節皆悉乖錯。爾時馬鳴。著白[疊*毛] 衣入眾伎中。自擊鍾鼓調和琴瑟。音節哀雅曲調成就。演宣諸法苦空無我。時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時開悟厭惡五欲出家為道。時華氏王恐其人民聞此樂音捨離家法國土空曠王業廢壞。即便宣令其土人民。自今勿復更作此樂。彼華氏城凡九億人。月支國王威德熾盛。名曰栴檀罽昵吒王。志氣雄猛勇健超世。所可討伐無不摧靡。
即嚴四兵向此國土。共相攻戰然後歸伏。即便從索九億金錢。時彼國王即以馬鳴及與佛鉢一慈心雞。各當三億。持用奉獻罽昵吒王。馬鳴菩薩智慧殊勝。佛鉢功德如來所持。雞有慈心不飲蟲水。悉能消滅一切怨敵。以斯緣故當九億錢。王大歡喜為納受之。即迴兵眾還歸本國。彼罽昵吒王有大功德。被弘誓鎧志願堅固。曾以埿團置於塔上。因立誓曰。若吾來世千佛數中得成正覺。令此泥團變為佛像。作是願已應時尋成。儀相奇特狀若圖畫。心大歡喜踊躍無量。王於後時在路遊行。見外道塔七寶莊嚴。便大歡喜謂如來塔。前禮稽首至心恭敬燒香散花說偈讚曰。
具足一切智 斷除欲惱障
眾仙最勝尊 名稱遍三界
解脫離諸有 哀愍群萌類
所說誠真諦 能傾邪論幢
是故我今者 頂禮應供尊
說是偈已應時寶塔分散崩落。王見驚怖而作是言。我於今者福將欲盡失王位乎。何故我適禮此寶塔而便頹毀。有人語言。王所禮者是外道塔。以其威德微末尠少。不堪受王福德人禮。是故爾耳即發塔下得尼乾屍。眾人歎曰。奇哉大王德力深厚。禮此邪塔。令其毀壞。王之功德比於梵天。又罽昵吒曾於一時。命剃鬚師教剃己鬚。時剃鬚師在王前立而作是言。我子端政智慧希有。唯願大王垂哀矜愍以女妻之。王大瞋恚而語之曰。汝是賤人種姓卑劣。云何我女妻汝子乎。即便驅逐令至餘處。而自默然不復敢語。後更召來言還如前。如是至三。王思惟曰。
今此地下必有伏藏。故令斯人敢為此語。即便使人當下發掘。尋便大獲種種寶藏。王之智慧其事如是。又罽昵吒在於一時訪問群臣。諸國土中頗有智人可諮敬不。當於爾時有一比丘名達摩蜜多。智慧深遠功德具足。善能通達三昧定相。南天竺國有二比丘。心意柔和深樂善法。素聞尊者坐禪第一。即共相將往詣其所。於其住處有三重窟。爾時二人至下窟中。見一比丘著弊壞衣。形貌醜陋端坐竈前為僧然火。時二比丘問言。長老達摩蜜多為在何處。答言。今在最上窟中。汝等宜可急往見之。爾時二人進至上窟。見向比丘已於中坐。時一比丘語其伴曰。
此老比丘云何乃似向所見者。時伴比丘聰慧機悟。即語之曰。今此尊者尚能如是。流布名聞。豈不能至此處而坐。即前為禮稽首問曰。大德威名世間希有。何故自屈為僧燃火。達摩蜜多告比丘曰。子今當聽。我念生死受苦長遠。若使頭手可得燃者。吾當為僧而盡燃之。況餘身分及以燃火。何足為難。吾念往昔。五百世中常受狗身。飢窮羸乏唯曾再飽。乃於昔時值有一人。飲酒既醉嘔吐委地。我於爾時食而得足。又昔曾有夫妻二人。以器煮糜熟已出外。我見無人至其家內。入頭器中食糜得足。後欲出頭了不能得。於是夫妻從外還入。見食其糜深生瞋恚。
即以利刀用剪吾首。於五百世受斯狗身。雖二飽滿而失身命。以是思惟生死長久周遍五道受苦無量。故吾今者不憚勤勞。躬為眾僧而自燃火。時二比丘聞是語已。深觀生死無量過患。應時逮得須陀洹道。如是尊者達摩蜜多。知見高遠名稱流布。王諸群臣素聞其名。咸共白言。大王當知。罽賓山中有一比丘。名達摩蜜多。才慧超倫福德深厚。王宜往彼問訊供養。時罽昵吒即便嚴駕。前後圍遶往罽賓山。離彼住處五百餘里。王自念言。若彼比丘福德淵廣。乃能受吾恭敬禮拜。設薄福人終不堪也。達摩蜜多性好純素。著弊壞衣顏容憔悴。尊者弟子咸作是言。
罽膩吒王威名高遠。屈駕來此禮覲大師。宜自莊嚴著新淨服。無令為彼之所輕賤。達摩蜜多告弟子曰。如來昔日無有教勅。若見豪貴便自莊嚴。且出家人麁弊是常。既得其宜何所改易。爾時彼王即便前進。稽首恭敬問訊起居。達摩蜜多知其心念。即便咳唾使王承之。爾時膩吒長跪合掌受唾而棄。問言。我今堪王供不。王即摧伏倍生敬信。尊者告曰。王昔曾於勝道而來。今可還從本路而去。既聞是語受教歸國。爾時群臣咸生嫌忿。云何大王本訪勝人。既得見之都不諮啟。王告臣曰。汝豈能知若斯事耶。我於往昔積修福行。今得為王才慧超世。尊者令我還修本業。
已受訓誨更何問乎。王於後時至膩吒塔。前路見有五百乞人。同聲求哀稱施如我。王聞是已大施乞人。金銀琉璃象馬田宅。迴還造作種種施會。拯恤貧乏存慰孤老。正法治世仁育天下。時有一臣名曰天法。便作是念。云何大王見斯乞人。建立如是功德勝業。即問王言。今王何緣見此乞人廣為斯福。爾時大王告天法曰。乞人於我有深利益。以其身形及與語言欲見曉悟。我昔為王不修福因。是故今者飢寒窮困。身體憔悴受諸苦惱。王若不能乞匃貧乏。未來之生必當如我飢寒羸劣。彼乞人者其事若此。吾悟斯事是以為福。天法白言。王今不但位勝天下。
智慧亦能總御萬國。時安息王性甚頑暴。將統四兵伐罽昵吒。罽昵吒王亦即嚴誡。兩陣交戰刀劍繼起。罽昵吒王尋便獲勝。殺安息人凡有九億。問群臣曰。今我此罪可得滅不。諸臣答言。大王殺戮凡九億人。罪既深重云何可滅。時罽昵吒尋置大鑊。於七日中煮湯令沸。洄湧騰波熾熱焰盛。以一金環置斯湯內。顧問群臣。誰巧方便能得此環。時有一臣來應王命。便投冷水隨而取之。手無傷爛尋獲金環。王告臣曰。我所為罪如彼沸湯。悔必可滅猶冷水處。吾所殺人雖有九億。其罪重者唯二人半。我當殺時有兩賢信。臨被形戮稱南無佛。而我殺之斯罪深重。其一人者。
口言南無未知是佛。為富蘭那。我復殺之。故名半人。爾時有一羅漢比丘。見罽昵吒造斯惡業。欲令彼王恐怖悔過。即以神力示其地獄。所謂斫刺劍輪解形。悲叫哀號苦痛難忍。王見是已極大惶怖。心自念曰。我甚愚癡造此罪業。未來必受若斯之苦。若吾先知如是惡報。正使我身支節分解。終不起心加害怨賊。況於善人生一念惡。爾時馬鳴即語王言。王能至心聽我說法。隨順吾教頂戴受持。令王此罪不入地獄。罽昵吒言。善哉受教。於是馬鳴廣為彼王說清淨法。令其重罪漸得微薄。復有一醫名曰遮勒。善解方藥聰敏多聞。利智辯才慈和仁愛。
罽昵吒王素聞其名每常推覓。會遇遮勒自詣王宮。王聞醫至即作是言。我今善能調和身體。右脇而臥節量飲食。若斯之者何用醫為。遮勒語言。王能如此宜應出家。夫為王者縱情極欲任放身口。今王尚能斂攝防護。何貪斯位久居世間。王聞是已自知理屈。即召令入共相慰問。醫即語言。大王若能信受吾教隨順不逆。當令王身色力充足。飲食消化終無病患。王曰善哉。敬承來教。其後不久。所愛夫人自覺有娠。滿足十月生一男兒。先已命終從胎倒出。其母苦痛性命危惙。從後展轉生輒如是。爾時遮勒入手胎中。解其兒衣然後乃出。於是母人安隱全濟。醫言大王。
自今勿復幸此婦人。若近之者必當如本。罽昵吒王婬欲火盛。不自裁量更幸斯婦。後續生子如前苦毒。時遮勒醫始覺五欲過患根本。便作是念。罽昵吒王我躬教誨。不受吾言致斯眾苦。當知愛欲甚不可樂。敗德喪身莫不由之。壞好名聞污辱梵行。凡夫迷惑不能捨離。智者了之觀如怨賊。我今宜應捨斯惡法。隱居林藪坐閑念定。於是辭王出家學道。高才邈世淵明博達。演宣記論遊化世間。復有一臣名摩啅羅。智慧超倫才藝希世。白罽昵吒。大王若能隨順臣教。必當令王威伏四海。一切宗仰八表歸德。宜密臣言無令彰露。王曰甚善當如卿言。
爾時大臣廣集勇將嚴四種兵。所向皆伏如雹摧草。三海人民咸來臣屬。罽昵吒王所乘之馬。於路遊行足自摧屈。王語之言。我征三海悉已歸化。唯有北海未來降伏。若得之者不復相乘。吾事未辦如何便爾。爾時群臣聞王此語。咸共議曰。罽昵吒王貪虐無道。數出征伐勞役人民。不知厭足欲王四海。戍備邊遠親戚分離。若斯之苦何時寧息。宜可同心共屏除之。然後我等乃當快樂。因王病瘧以被鎮之。人坐其上須臾氣絕。由聽馬鳴說法緣故。生大海中作千頭魚。劍輪迴注斬截其首。續復尋生次第更斬。如是展轉乃至無量。須臾之間頭滿大海。時有羅漢為僧維那。
王即白言。今此劍輪聞犍椎音即便停止。於其中間苦痛小息。唯願大德垂哀矜愍。若鳴犍椎延令長久。羅漢愍念為長打之。過七日已受苦便畢。而此寺上因彼王故。次第相傳長打犍椎。至於今日猶故如本。如是馬鳴以大行願演甘露味。為罽昵吒王興大饒益。其所度脫無量億人。所應作已便捨命行。集其舍利起塔供養。馬鳴菩薩臨欲捨命。告一比丘名曰比羅。長老當知。佛法純淨能除煩惱垢。汝宜於後流布供養。比羅答言。善哉受教。從是已後廣宣正法。微妙功德而自莊嚴。巧說言辭智慧淵遠。外道邪論無不摧伏。於南天竺興大饒益。造無我論足一百偈。
此論至處莫不摧靡。譬如金剛所擬斯壞。臨當滅時便以法藏付一大士。名曰龍樹。然後捨命。龍樹於後廣為眾生流布勝眼。以妙功德用自莊嚴。天聰奇悟事不再問。建立法幢降伏異道。如是功德不可稱說。今當隨順顯其因緣。託生初在南天竺國出梵志種大豪貴家。始生之時在於樹下。由龍成道因號龍樹。少小聰哲才學超世。本童子時處在襁抱聞諸梵志誦四韋陀。其典淵博有四萬偈。偈各滿足三十二字。皆即照了達其句味。弱冠馳名擅步諸國。天文地理星緯圖讖。及餘道術無不綜練。有友三人天姿奇秀。相與議曰。天下理義開悟神明。開發幽旨增長智慧。
若斯之事吾等悉達。更以何方而自娛樂。復作是言。世間唯有追求好色。縱情極欲最是一生上妙快樂。然梵志道勢非自在。不為奇策斯樂難辦。宜可共求隱身之藥。事若得果此願必就。咸曰善哉。斯言為快。即至術家求隱身法。術師念曰。此四梵志才智高遠。生大憍慢草芥群生。今以術故屈辱就我。然此人輩研窮博達。所不知者唯此賤法。若授其方則永見棄。且與彼藥使不知之。藥盡必來師諮可久。即便各授青藥一丸。而告之曰。汝持此藥以水磨之用塗眼瞼。形當自隱。尋受師教各磨此藥。龍樹聞香即便識之。分數多少錙銖無失。還向其師具陳斯事。
此藥滿足有七十種。名字兩數皆如其方。師聞驚愕問其所由。龍樹答言。大師當知。一切諸藥自有氣分。因此知之何足為怪。師聞其言歎未曾有。即作是念。若此人者聞之猶難。況我親遇而惜斯術。即以其法具授四人。四人依方和合此藥自翳其身。遊行自在即共相將入王後宮。宮中美人皆被侵掠。百餘日後懷妊者眾。尋往白王庶免罪咎。王聞是已心甚不悅。此何不祥為怪乃爾。召諸智臣共謀斯事。時有一臣即白王言。凡此之事應有二種。一是鬼魅。二是方術。可以細土置諸門中。令人守衛斷往來者。若是方術。其跡自現。設是鬼魅。入必無跡。人可兵除。
鬼當呪滅。王用其計備法為之。見四人跡從門而入。時防衛者驟以聞王。王將勇士凡數百人。揮刀空中斬三人首。近王七尺刀所不至。龍樹斂身依王而立。於是始悟欲為苦本。敗德危身污辱梵行。即自誓曰。我若得脫免斯厄難。當詣沙門受出家法。既出入山至一佛塔。捨離欲愛出家為道。於九十日誦閻浮提所有經論皆悉通達。更求異典都無得處。遂向雪山見一比丘。以摩訶衍而授與之。讀誦愛樂恭敬供養。雖達實義未獲道證。辯才無盡善能言論。外道異學沙門義士。咸皆摧伏請為師範。即便自謂一切智人。心生憍慢甚大貢高。便欲往從瞿曇門入。
爾時門神告龍樹曰。今汝智慧猶如蚊虻。比於如來非言能辯。無異螢火齊輝日月。以須彌山等葶藶子。我觀仁者非一切智。云何欲從此門而入。聞是語已赧然有愧。時有弟子白龍樹言。師恒自謂一切智人今來屈辱為佛弟子。弟子之法諮承於師。諮承不足非一切智。於時龍樹辭窮情屈。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塗無量。佛經雖妙句義未盡。我今宜可更敷演之開悟後學饒益眾生。作是念已便欲為之立師教誡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少不同欲除眾情示不受學。選擇良日便欲成建獨處靜室水精房中。大龍菩薩愍其若此。即以神力接入大海。至其宮殿開七寶函。
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量妙法授與龍樹。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深入體得實利。龍知心念而問之曰。汝今看經為遍未耶龍樹答言。汝經無量不可得盡。我所讀者足滿十倍過閻浮提。龍王語言。忉利天上釋提桓因所有經典。倍過此宮百千萬倍。諸處此比不可稱數。爾時龍樹既得諸經。豁然通達善解一相。深入無生二忍具足。龍知悟道還送出宮。時南天竺王甚邪見。承事外道毀謗正法。龍樹菩薩為化彼故。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經歷七年。王始怪問。汝是何人在吾前行。答曰。我是一切智人。王聞是已甚大驚愕而問之言。一切智人甚為希有。汝自言是何以取驗。
龍樹答曰王欲知者宜當見問。既說之後乃可證知。王聞是語便作是念。我為智主大論議師。問之能屈未足為奇。脫不如彼所損甚多。默然無言亦復非理。如是思惟良久不決。事既窮迫俛仰問之。諸天今者為何所作。答言大王。天今正與阿修羅戰。王既聞已譬如人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出。設非其言無以為證。欲納彼說事又難明。龍樹復言。此非虛論。王且待之須臾當驗。語訖空中刀劍飛下。長戟短兵相繼而落。王復語言。干戈矛矟雖為戰器。何必是天阿修羅也。龍樹答曰。雖若虛言當驗以實。作是語已修羅耳鼻從空而下。王始驚悟稽首為禮。恭敬尊重受其道化。
爾時殿。上萬婆羅門。見其神德歎未曾有。剃除鬚髮而就出家。時諸外道聞是事已悉來雲集含怒懷嫉求競言辯。於是龍樹以大智慧方便言辭。與諸外道廣共論議。其愚短者。一言便屈。小有聰慧。極至二日。辭理俱盡。皆悉摧伏。剃除鬚髮。就其出家。如是所度無量邪道。王家常送十車衣鉢。終竟一月皆悉都盡。如是展轉。乃至無數。廣開分別摩訶衍義。造優波提舍十有萬偈。莊嚴佛道。大慈方便如是等論。各五千偈。令摩訶衍光宣於世。造無畏論滿十萬偈。中論出於無畏部中。凡五百偈。其所敷演義味深邃。摧伏一切外道勝幢。時天竺國有婆羅門。
邪見熾盛善知呪術。欲以己能競名龍樹。白彼王言。唯願大王。垂哀聽我與此沙門諍捔道力。若彼勝我我當屬之。我若勝彼當見屬我。王言大德。汝甚愚癡。此菩薩者。明同日月智齊眾聖。汝今庸劣豈可為比。欲以藕絲懸須彌山。牛跡之水等量大海。我今觀仁亦復如是。幸自思惟無虧高德。婆羅門言。王為智人一切瞻仰。猶如日月莫不觀察。吾言虛實宜以理驗。大王云何逆見陵蔑。爾時彼王見其至意。嚴駕往請龍樹菩薩。清旦俱集正德殿上。時婆羅門即以呪力。化作大池廣長清淨。池中出生千葉蓮華。自坐其上語龍樹曰。汝處於地類同畜生。我居花上智慧清淨。
寧敢與吾抗言議論。爾時龍樹復以呪力化為白象。象有六牙金銀校絡。徐行詣池趣其花座。以鼻絞拔高舉擲地。時婆羅門傷背委困。即便摧伏歸命龍樹。我甚頑嚚犯逆大師。唯願愍哀聽吾悔過。龍樹慈矜度令出家。是時有一小乘法師。見其高明常懷忿嫉。龍樹菩薩所作已辦將去此土。問法師言。汝今樂我久住世不。答曰仁者。實不願也。即入閑室經日不現。弟子咸怪破戶看之。遂見其師蟬蛻而去。天竺諸國並為立廟。種種供養敬事如佛。
付法藏因緣傳卷第五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