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神呪經
唐 菩提流志譯1卷CBETA T1180少于一万字 11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六字神呪經
南天竺國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唵婆髻馱那(上)莫
此文殊師利六字呪功能,我今欲說。若有持此呪欲成就者,或食乳糜、或食菜、或食菓食乳,應食此食。日別三時洗浴,謂入五更以後為初時,午時已後是第二時,黃昏已後至初夜為第三時。於此三時,各一度洗浴,各別著一具淨衣,是故亦須三具淨衣。誦呪令滿六十萬遍,此為最初承事供養文殊。又若欲受持成就者,先須畫文殊師利像。其畫像法,取好白氈勿令有毛髮,亦不得割斷纑縷。彩色不得用膠,應以香汁和畫。其文殊師利像,蓮華座上結跏趺坐,右手作說法手、左手於懷中仰著。其像身作童子形,黃金色,天衣作白色,遮臍已下,餘身皆露。
现在我来讲述文殊师利菩萨的六字真言的神奇功效。如果有人想要修持这个真言以求成就,无论是吃乳粥、蔬菜还是水果和乳制品,都应该吃这些食物。每天要分三个时段洗澡,即从五更之后开始算作第一个时段,午时之后是第二个时段,黄昏之后到初夜为第三个时段。在这三次时段中,各洗一次澡,并且每次洗澡后都要换上一套干净的衣物,因此需要准备三套干净的衣物。念诵真言满六十万遍,这是对文殊师利菩萨最初的事奉和供养。如果想要修持并成就,首先需要绘制文殊师利菩萨的画像。绘制画像的方法是,选用优质的白色毛毡,不能有毛发,也不能割断毛线。彩色颜料中不得使用胶,而应该用香汁调和。文殊师利菩萨的画像,坐在莲花座上结跏趺坐,右手作说法印,左手放在怀中仰掌。画像的身体呈现童子形态,肤色为黄金色,天衣为白色,遮住肚脐以下,其余身体都显露在外。
首戴天冠,身珮瓔珞臂印釧等,眾事莊嚴。左廂畫觀世音像,其身白銀色,瓔珞衣服莊嚴如常,坐蓮華上結跏趺坐,右手執白拂。右廂畫普賢菩薩像,其身金色,瓔珞莊嚴如常,亦坐蓮華座,右手執白拂。於文殊上空中兩邊,各作一首陀會天,手執華鬘,在空雲內唯現半身,手垂華鬘。於文殊像下右邊,畫受持呪者,右膝著地手執香爐。其文殊師利等所坐華下,遍畫作池水。其菩薩像兩邊,各畫在山峯。其畫師從起首欲畫之時,即日日受八戒,洒浴、著淨衣而畫,乃至畫了。若有舍利塔,即安文殊像在塔西面,像面向西。若無大塔,應以小塔安。
头戴非凡的宝冠,身上佩戴着瓔珞和臂印釧等装饰,周围环境装饰得十分华丽。在左侧画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其身体呈白银色,穿着瓔珞装饰的衣物,庄严如常,坐在莲花上,结跏趺坐,右手持着白拂。在右侧画着普贤菩萨的像,其身体呈金色,同样以瓔珞装饰,庄严如常,也坐在莲花座上,右手持着白拂。在文殊菩萨的上方两侧,各画有一位首陀会天,手持花环,在云层中只露出半身,手垂下花环。在文殊菩萨像的下方右侧,画着一位持咒者,右膝着地,手持香炉。在文殊菩萨等所坐的莲花下,遍画着池水。在菩萨像的两侧,各画有山峰。画师从开始画的时候,每天都要受持八戒,沐浴更衣,穿着清洁的衣物来作画,直到画作完成。如果有舍利塔,就将文殊菩萨的像安置在塔的西面,面向西方。如果没有大塔,应该用小塔来安置。
文殊像前,以面向西。設種種華、種種飲食果子等,三時供養。道場內然酥燈。其道場要須在寂靜處,唯令一人供給。若正在道場誦呪時,所須華香等彈指而索,不得出言。取沈水香截為長二指,都盧婆香油(蘇合香稀者是) 、無烟佉陀羅木炭。若無,以紫橿木替。又以沈香內前油中,於像前佉羅木炭火中燒,盡一夜。至明相出已,即見文殊師利,所有求願皆悉滿足,除婬欲事,自外悉皆不違所求。又法於像前,取旃檀截斷長二指,還晝夜燒供養。
在文殊菩萨像前,面朝西方。准备各种花、各种饮食和水果等,一天三次进行供养。在道场内点燃酥油灯。道场必须设在寂静的地方,只让一个人负责供养。如果在道场念咒时,需要的花和香等物品要通过弹指来索取,不得说话。取沉香切成两指长,用都盧婆香油(稀薄的蘇合香是),无烟的佉陀羅木炭。如果没有,可以用紫橿木代替。再将沉香放入油中,在文殊菩萨像前的佉羅木炭火中烧,持续一整夜。直到天亮时,就能见到文殊师利,所有的愿望都会得到满足,除了性欲之事,其他的都不会违背所求。还有另一种方法,在像前,取旃檀切成两指长,昼夜烧供。
是時文殊師利即現身,當為說法,所有身患皆悉除愈,得菩薩地自在。又法於像前,以瞿摩夷塗地,散眾名華,行者於塗地場內一邊坐,誦呪滿一百八遍。經一月,得聰明,持一切經論。又法日日隨心常誦莫忘,定受業報亦令消滅。又法若日別能誦滿一百八遍,臨命終時得見文殊師利,隨心所願皆得受生。文殊師利為利益眾生故,於諸功能中略說少許。
这时文殊师利就会现身,会为他说法,所有的疾病都会消除,得到菩萨地的自在。还有另一种方法,在像前,用瞿摩夷涂地,撒上各种名花,行者坐在涂地的场内一边,念咒满一百零八遍。经过一个月,会得到聪明才智,能掌握所有经论。还有另一种方法,要日日随心常念不忘,定受业报也会使之消灭。还有另一种方法,如果每天能念满一百零八遍,在临终时能见到文殊师利,随心所愿都能得到受生。文殊师利为���利益众生,在各种功能中简略地讲了一些。
六字神呪經
宋藏此函更有六字神呪王經,菩提流志譯者,丹藏則無。按《開元錄》才函中,有六字神呪經,菩提流志譯者,云與《陀羅尼集經》第六卷文殊師利菩薩呪法及呪五首經、六字陀羅尼等同本異譯。撿之,此經即是,更無六字神呪王經說呪十首,菩提流志譯者。今撿彼經,即是知函中失譯人名,今付梁錄者耳。宋藏見彼題中有六字神呪之名,遂濫同焉,重編於此才函之中。是一錯也。而又妄安流志之名何耶?故今除之云。
宋版藏经中这个部分还包含了《六字神咒王经》,是由菩提流志所翻译的,但在丹藏中并没有。根据《开元录》记载,在函中确实有《六字神咒经》,也是由菩提流志翻译的,并且提到这部经与《陀罗尼集经》第六卷中的文殊师利菩萨咒法以及五首咒经、六字陀罗尼等是同一版本但不同译本。经过核查,这部经文确实如此,并没有所谓的《六字神咒王经》中提到的十首咒语,也是由菩提流志翻译的。现在检查那部经文,可以知道函中遗漏了译者的名字,现在补录在梁录中。宋版藏经看到题目中有“六字神咒”的名字,就错误地将其混为一谈,重新编入这个函中。这是一个错误。而且错误地加上了流志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因此现在将其删除。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