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劉宋 畺良耶舍譯1卷CBETA T1161少于一万字 2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譯
如是我聞:
我听到的是这样的:
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摩訶迦旃延,如是等眾所知識。復有菩薩摩訶薩一萬人俱,其名曰:妙(丹藏有德字) 臂菩薩、善音菩薩、寂音菩薩、寶德菩薩、慧德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如是等上首者也。
有一次,佛陀在毘耶離国的獼猴林中的青莲池精舍,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一起,其中包括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摩訶迦旃延等,都是大众所熟知的。还有一万位大菩萨,如妙臂菩萨、善音菩萨、寂音菩萨、宝德菩萨、慧德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都是其中的领袖。
復有十億菩薩摩訶薩從十方來,賢首菩薩、千(丹本作才字) 首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普賢菩薩、賢護菩薩、梵天菩薩、梵幢菩薩等。復有毘耶離諸離車子五百人俱,長者主月蓋、長者子寶積等皆悉集會。爾時世尊入普光三昧,身諸毛孔放雜色光,照獼猴林作七寶色。光出林上化成寶蓋,十方世界諸希有事悉現蓋中。爾時長者子寶積即從座起,詣阿難所白言:「大德!世尊今日入于三昧,舉身放光,必說妙法。
又有来自十方的十亿大菩萨,包括贤首菩萨、千首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贤护菩萨、梵天菩萨、梵幢菩萨等。还有毘耶離国的五百位离车子,以及长者主月盖、长者子宝积等都聚集在一起。那时,世尊进入普光三昧,身体的所有毛孔放出各种颜色的光,照亮了獼猴林,呈现出七宝的颜色。光从林中射出,化成宝盖,十方世界的各种稀有事物都在盖中显现。这时,长者子宝积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阿难那里,对他说:“大德!世尊今天进入三昧,全身放光,一定会讲述妙法。”
唯願大德宜知此時。」阿難答曰:「長者子!佛入三昧,吾不敢請。」說是語時,佛眼放光,照藥王、藥上二菩薩頂,住其頂上如金剛山,十方一切無量諸佛映現此山,是諸世尊亦放眼光,普照一切諸菩薩頂,在其頂上如琉璃山,十方世界諸得首楞嚴三昧菩薩摩訶薩映現此光山。此相現時,獼猴池中生寶蓮華,作白寶色,其色鮮白不可為譬。有諸化佛坐蓮華上,身相微妙,亦入三昧,各放眼光照藥王、藥上二菩薩頂,及照一切諸菩薩頂。爾時世尊從三昧起,熙怡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照滿月面。時佛面相倍更光顯,勝於常儀百千萬倍。
我恳请大德您了解这个时刻。”阿难回答说:“长者之子,佛陀已进入三昧定境,我不敢打扰。”说话间,佛陀的佛眼放出光芒,照耀在药王、药上两位菩萨的顶上,光芒停留在他们的顶上,如同金刚山一般。十方世界中无量的佛陀在这座山上显现,这些世尊也放出光芒,普遍照耀所有菩萨的顶上,如同琉璃山一般。在这座光山上,显现出十方世界中已得首楞严三昧的菩萨摩诃萨。这时,獼猴池中生出宝莲花,呈现出白色宝光,其颜色极为鲜白,无法用言语比喻。有许多化佛坐在莲花上,身相微妙,也进入三昧定境,各自放出眼光照在药王、药上的两位菩萨顶上,同时也照耀所有菩萨的顶上。那时,世尊从三昧定境中觉醒,面带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发出,照亮了满月的脸庞。这时,佛的面容更加明亮,胜过平常的光辉百千万倍。
長者子寶積覩佛威相,歎未曾有,即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繞佛七匝,長跪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捨,白佛言:「世尊!如來今日放大光明,照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皆已雲集。我於佛法海中欲少諮問,唯願世尊為我說之。」佛告寶積:「恣汝所問。」爾時寶積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者雙目放光,如金剛山住藥王、藥上二菩薩頂,十方諸佛及諸菩薩映現光山。此二菩薩威德光明,猶如意珠倍更明顯,勝餘菩薩百千萬倍。
长者之子宝积见到佛陀的威严法相,感叹这是前所未有的景象。他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好衣服,偏袒右肩,绕佛行走七圈,然后长跪合掌,恭敬地瞻仰佛陀的尊颜,目光片刻不离。他对佛陀说:“世尊!如来今日放出广大的光明,照亮了十方的佛陀和诸位菩萨,他们都已如云般聚集。我有一些关于佛法的问题想要请教,恳请世尊为我解答。”佛陀告诉宝积:“你随意提问。”这时宝积对佛陀说:“世尊!如来现在双眼放出光芒,如同金刚山一般,停留在药王、药上两位菩萨的头顶,十方的佛陀和诸位菩萨都在光明山中显现。这两位菩萨的威德光明,如同如意珠一样,比其他菩萨明亮千万倍。”
佛滅度後正法滅時,若有眾生聞此二菩薩名者,得幾所福?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斷罪障業者,當云何觀藥王、藥上身相光明?」佛告寶積:「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是語時,五百長者子同時俱起為佛作禮,各以青蓮華供散佛上,願樂欲聞。時會大眾及諸菩薩,異口同音讚歎寶積,而唱是言:「善哉善哉!寶積!乃能為於未來世中盲瞑眾生,問於如來甘露妙藥灌頂之法。」說是語已咸皆默然。
佛陀涅槃后,正法衰亡时,如果有人听到这两位菩萨的名字,会得到多少福报?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想要消除罪障,应当如何观想药王、药上的身相和光明?”佛陀告诉宝积:“仔细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详细解释。”说这些话时,五百位长者之子同时起身,向佛陀行礼,各自用青莲花供养佛陀,并表示渴望听闻。当时在场的大众和诸位菩萨,异口同声地赞叹宝积,并说:“善哉善哉!宝积!你能为未来世中的迷茫众生,向如来询问甘露妙药灌顶之法。”说完这些话后,大家都沉默不语。
佛語寶積:「未來眾生具五因緣,得聞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何謂為五?一者慈心不殺,具佛禁戒,威儀不缺。二者孝養父母,行世十善。三者身心安寂,繫念不亂。四者聞方等經,心不驚疑,不沒不退。五者信佛不滅,於第一義心如流水念念不絕。」佛告寶積:「若有眾生具此五緣,生生之處常得聞此二菩薩名,及聞十方諸佛菩薩名,聞方等經心無疑慮。以得聞此二菩薩名威神力故,生生之處五百阿僧祇劫不墮惡道。」佛說是語,時藥王菩薩承佛威神即說呪曰:
佛陀对宝积说:“未来的众生,如果具备五个因缘,就能听到药王、药上两位菩萨的名字。哪五个呢?第一,心怀慈悲不杀生,严守佛的戒律,行为端正。第二,孝顺父母,奉行世间的十善。第三,身心平静,专注不乱。第四,听到方等经,心中不惊不疑,不迷茫不退转。第五,信仰佛陀不灭,对最高真理的信念如流水般持续不断。”佛陀告诉宝积:“如果有众生具备这五个因缘,他们在轮回的每一生中,都能听到这两位菩萨的名字,以及十方诸佛菩萨的名字,听到方等经心中没有疑虑。因为听到这两位菩萨名字的威神力,他们在轮回的每一生中,五百阿僧祇劫都不会堕入恶道。”佛陀说完这些话时,药王菩萨凭借佛陀的威神力,立即念诵了咒语。
「阿目佉(一) 摩訶目佉(二) 痤隷(三) 摩訶痤隷(四) 柁翅(五) 摩訶柁翅(六) 甞求利(七) 摩訶甞求利(八) 烏摩致(九) 摩訶烏摩致(十) 柁翅柁翅(十一) 摩訶柁翅(十二) 兜帝兜帝(十三) 摩訶兜帝(十四) 阿偷阿偷(十五) 摩訶阿偷(十六) 樓遮迦(十七) 摩訶樓遮迦(十八) 陀賒寐(十九) 摩訶陀賒寐(二十) 多兜多兜(二十一) 摩訶多兜(二十二) 迦留尼迦(二十三) 陀奢羅莎呵(二十四) 阿竹丘阿竹丘(二十五) 摩瞪祇(二十六) 波登雌(二十七) 遮挮(二十八) 遮樓迦挮(二十九) 佛馱遮犁(三十) 迦留尼迦(三十一) 莎呵」
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說是呪已,白佛言:「世尊!如此神呪,過去八十億佛之所宣說,於今現在釋迦牟尼佛及未來賢劫千佛亦說是呪。佛滅度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此呪者、誦此呪者、持此呪者,淨諸業障,報障、煩惱障速得除滅,於現在身修諸三昧,念念之中見佛色身,終不忘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夜叉、若富單那、若羅剎、若鳩槃茶、若吉遮、若毘舍闍噉人精氣一切惡鬼能侵害者,無有是處。命欲終時,十方諸佛皆悉來迎,隨意往生他方淨國。」爾時世尊讚藥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說此呪。三世諸佛亦說此呪,我於此呪深生隨喜。
那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念完这个神咒后,对佛说:“世尊!这样的神咒,是过去八十亿佛所宣讲的,现在释迦牟尼佛和未来贤劫千佛也将宣讲这个咒语。佛陀涅槃后,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到这个咒语、念诵这个咒语、持守这个咒语,他们将净化所有业障、报障和烦恼障,迅速消除障碍,现世修行各种三昧,持续不断地见到佛的色身,始终不忘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论是夜叉、富单那、罗剎、鳩槃茶、吉遮、毘舍闍等食人精气的恶鬼,都不能侵害他们。当他们生命终结时,十方的佛陀都会来迎接他们,随意往生到其他清净的佛国。”那时,世尊称赞药王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说得真好。三世诸佛也说这个咒语,我对这咒语深感随喜。”
「難那牟(一) 浮(音孚) [口*致] 浮(二) 留浮丘留浮丘(三) 迦留尼迦(四) 蠡 牟蠡 牟迦留尼迦(五) 鞞挮鞞挮(六) 迦留尼迦(七) 阿毘挮他(八) 阿便他阿便他(九) 迦留尼迦(十) 珊遮羅莎呵(十一) 」
藥上菩薩說是呪已,白佛言:「世尊!我今於如來前說是降煩惱海灌頂陀羅尼。此陀羅尼呪,三世諸佛之所宣說。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此呪者、誦此呪者、持此呪者,得十功德利。
药上菩萨念完这个咒语后,对佛说:“世尊!我现在在如来面前念诵这个能降伏烦恼海、灌顶陀罗尼的咒语。这个陀罗尼咒语,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所宣说的。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到这个咒语、念诵这个咒语、持守这个咒语,将获得十种功德利益。
何等為十?一者此呪威神力故,殺生之罪疾得清淨;二者毀禁惡名皆悉除滅;三者人若非人不得其便;四者凡所誦念憶持不忘,猶如阿難;五者釋梵護世諸天所敬;六者國王大臣之所敬重;七者九十五種諸邪論師不能屈伏;八者心遊禪定不樂世樂;九者十方諸佛及諸菩薩之所護念,及諸聲聞皆來諮受;十者臨命終時淨除業障,十方諸佛放金色光皆來迎接,為說妙法,隨意往生清淨佛國。」藥上菩薩說是呪已,合掌恭敬頂禮佛足,却住一面。
这十种功德利益是什么呢?第一,因为这个咒语的威神力,杀生的罪过能迅速得到清净;第二,毁犯戒律的恶名都能完全消除;第三,无论是人还是非人都不能趁机伤害;第四,凡是念诵和记忆的教义都能保持不忘,就像阿难一样;第五,得到帝释和梵王等护世诸天的敬仰;第六,受到国王和大臣的敬重;第七,九十五类各种邪论的论师都不能使之屈服;第八,心神游于禅定之中,不贪恋世俗的快乐;第九,受到十方诸佛以及诸位菩萨的护念,连同诸位声闻也都来请教;第十,生命终结时清除业障,十方诸佛放出金色光芒都来迎接,为其讲述深奥的佛法,随意往生到清净的佛国。”药上菩萨念完这个咒语后,双手合十,恭敬地向佛的足部顶礼,然后退到一旁站立。
爾時世尊讚藥上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說此呪。十方三世諸佛亦說是呪,我今深心隨汝歡喜。」時二菩薩說是呪已,各脫寶瓔以供養佛。藥王菩薩所散瓔珞,如須彌山住佛右肩上;藥上菩薩所散瓔珞,如須彌山住佛左肩上。二山頂上有梵王宮,百千萬億諸梵天王恭敬合掌侍立。宮內有寶蓮華,如摩尼珠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在宮牆上忽然來下,合而為一如千葉金華,住宮牆內。
那时,世尊称赞药上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说得真好这个咒语。十方三世的诸佛也说这个咒语,我现在以深切的心情随你欢喜。”当时两位菩萨说完这个咒语后,各自脱下宝璎珞来供养佛。药王菩萨所散的璎珞,像须弥山一样停留在佛的右肩上;药上菩萨所散的璎珞,像须弥山一样停留在佛的左肩上。两座山顶上都有梵王宫,无数的梵天王恭敬地合掌站立侍候。宫内有宝莲花,像摩尼珠一样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在宫墙上忽然落下,合而为一,如同千叶金色莲花,停留在宫墙内。
有十方佛坐金華上,東方佛名須彌燈光明,東南方佛名寶藏莊嚴,南方佛名栴檀摩尼光,西南方佛名金海自在王,西方佛名大悲光明王,西北方佛名優鉢羅蓮華勝,北方佛名蓮華鬚莊嚴王,東北方佛名金剛堅強自在王,上方佛名殊勝月王,下方佛名日月光王。如是十方諸佛異口同音讚歎藥王、藥上二菩薩言:「汝等所說呪,十方三世諸佛之所宣說。我等往昔行菩薩道時,得聞此呪深心隨喜。以是隨喜善根因緣力故,即得超越五百九十六億劫生死之罪,於今現在得成為佛。若有眾生得聞汝等二菩薩名,及聞我等十方佛名,即得除滅百千萬劫生死之罪,何況受持讀誦禮拜供養。
爾時十方諸佛說是語已,如入禪定默然而坐。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汝等今者見是藥王、藥上二菩薩,寶瓔供養合掌住立在我前不?」是時大眾彌勒為首,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見。」佛告彌勒:「阿逸多!是藥王菩薩,久修梵行,諸願已滿,於未來世過算數劫,當得作佛,號淨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常安樂光,劫名勝滿。彼佛出時,其地金剛色,如白寶至金剛際。空中自然雨白寶華,團圓正等五十由旬遍滿其國。彼土眾生無身心病,天獻甘露不以為食,純服無上大乘法味。
彼佛壽命五百萬億阿僧祇劫,正法住世四百萬阿僧祇劫,像法住世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生彼國者皆悉住於陀羅尼門,念定不忘。」藥王菩薩得受記已,即從座起,踊身虛空作十八變,從上來下華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金花林列住空中。爾時世尊復告彌勒:「是藥上菩薩,次藥王後當得作佛,號曰淨藏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淨藏如來出現世時,此白寶地變為金色,金華金光充遍世界,其國眾生悉皆具足無生法忍。淨藏如來壽命六十二小劫,正法住世百二十小劫,像法住世五百六十小劫。」爾時藥上菩薩聞授記已,即入三昧化身為華,如瞻蔔林七寶莊嚴,化成華雲,以此華雲持供養佛。
「正遍知世尊, 無染釋師子,
十方無等侶, 慧光照一切,
普愍於一切, 出現於世間,
我今頭面禮, 大悲三念處。」
爾時藥上菩薩說是偈已,還復本座。佛告大眾:「佛滅度後,若有眾生繫念思惟觀藥王菩薩者,當作五想:一者繫念數息想;二者安定心想;三者不出息想;四者念實相想;五者安住三昧想。」佛告彌勒:「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修此五想者,於一念中即便得見藥王菩薩。是藥王菩薩身長十二由旬,隨應眾生或十八丈或現八尺,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如佛無異。頂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其一一珠有十四楞,一一楞間有十四華,以嚴天冠。其天冠內有十方佛及諸菩薩皆悉影現,如眾寶窴。眉間毫相白琉璃色,繞身七匝如白寶帳。
身諸毛孔流出光明,如摩尼珠數滿八萬四千。其一一珠宛轉右旋,如七寶城優鉢羅華,一一華上有一化佛,方身丈六如釋迦牟尼,一一如來有五百菩薩以為侍者。是藥王菩薩其兩脩臂如百寶色,手十指端雨諸七寶。若有眾生觀此菩薩十指端者,四百四病自然除滅,身諸煩惱皆悉不起。其兩足下雨金剛寶。一一珠化成雲臺,其雲臺中有化菩薩,無數諸天以為侍者。時化菩薩演說四諦苦空無常無我,亦說甚深諸菩薩行。此想成時,是名初觀藥王菩薩功德相貌。
「第二觀者,心漸廣大,得見藥王菩薩具足身相。時藥王菩薩心如栴檀摩尼珠,開敷清淨,有百億光明。此諸光明繞身百匝,如百億寶山。其一一山有百億寶屈,一一屈中有十億化佛,身色相好皆悉莊嚴,是諸化佛異口同音皆共稱說藥王菩薩本行因緣。此相現時,念念之中見十方佛為諸行者隨宜說法。時藥王菩薩一一毛孔放百億摩尼珠光照諸行者,行者見已得淨六根,尋時即見十方世界五百萬億那由他佛及諸菩薩,為說除罪甘露妙藥服此藥已,即時皆得五百萬億旋陀羅尼門,因此藥王菩薩本願力故、緣念藥王菩薩自莊嚴故。
十方諸佛與諸菩薩,至行者前為說甚深六波羅蜜。是時行者因見諸佛故,即得百千萬億觀佛三昧海門。」佛告彌勒:「我滅度後,若天、若神、若龍,若比丘、比丘尼、若優婆塞、若優婆夷,若欲見藥王菩薩、欲念藥王菩薩者,當修二種清淨之行:一者發菩提心,具菩薩戒威儀不缺。以得具足菩薩戒故,十方世界諸菩薩伴,一時來集住其人前,藥王菩薩為其和上。藥王菩薩為於行者,即說百千萬億旋陀羅尼門。以得聞此陀羅尼故,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二者佛滅度後,一切凡夫具煩惱縛,若有欲見藥王菩薩,當修四法:一者慈心不殺不犯十惡,常念大乘心不忘失,勤修精進如救頭然。二者於師父母四事供養,蘇燈、油燈、須曼那華油燈及竹木火以為照明。復以蘇燈、油燈、須曼那華油燈及諸照明,以供養佛及法僧寶并說法者。三者深修禪定樂遠離行,常樂塚間、樹下、阿練若處,獨處閑靜勤修甚深十二頭陀。四者於身命財一切放捨不生戀著。行此法者,念念之中得見藥王菩薩為其說法,或於夢中見藥王菩薩授其法藥。
寤已尋自憶識過去無量百生千生宿命之事,心大歡喜,即應入塔觀像禮拜,於像前得觀佛三昧海,及見無量諸菩薩眾,唯見藥王菩薩為其說法。」佛告阿難:「佛滅度後,若有四眾能如是觀藥王菩薩者,能持藥王菩薩名者,除却八十萬劫生死之罪。若能稱是藥王菩薩名字,一心禮拜,不遇禍對,終不橫死。若有眾生於佛滅後,能如是觀者是名正觀,若異觀者名為邪觀。
佛告彌勒:「佛滅度後,若有四眾,云何觀是藥上菩薩清淨色身?若欲觀者,當修七法。何等為七?一者常樂持戒,終不親近聲聞緣覺。二者常修世間善法及出世善法。三者其心如地,不起憍慢,普慈一切。四者心無貪著,猶若金剛不可沮壞。五者住平等法,不捨威儀。六者常修毘婆舍那、修舍摩他,心無懈惓。七者於大解脫般若波羅蜜心不驚疑。」佛告彌勒:「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具此法者,疾得見藥上菩薩。是藥上菩薩身長十六由旬,如紫金色,身諸光明如閻浮檀那金色,於圓光中有十六億化佛方身八尺結加趺坐,坐寶蓮華。
一一化佛有十六菩薩以為侍者,各執白華隨光右旋。通身光內有十方世界諸佛菩薩及諸淨土皆於中現。頂上肉髻如釋迦毘楞迦摩尼寶珠,肉髻四面顯發金光,一一光中有四寶華具百寶色,一一華上化佛菩薩或顯或隱數不可知。是藥上菩薩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一一相中有五色光,一一好中有百千光。眉間毫相如閻浮檀那金色,百千白寶珠以為瓔珞,其一一珠放百寶光莊校金毫如頗梨幢,盛真金像世間珍妙諸莊嚴具悉於中現。若有四眾聞是藥上菩薩名者、持是藥上菩薩名者、稱是藥上菩薩名者、觀是藥上菩薩身者,是藥上菩薩放身光明攝受彼人。
此菩薩光,或為自在天像、或為梵天像、或為魔天像、或為帝釋像、或為四天王像、或為阿修羅像、或為乾闥婆像、或為緊那羅像、或為摩睺羅伽像、或為迦樓羅像、或為人非人像、或為龍像、或為帝王像、或為大臣像、或為長者像、或為居士像、或為沙門像、或為婆羅門像、或為仙人像、或為祖父母像、或為父母像、或為兄弟姊妹所愛妻子及諸親像、或為良醫像、或為善友像。爾時行者即於夢中見上諸像,隨現為說藥王藥上所說神呪,即得滅除如上所說劫數之罪。
覺已憶持終不忘失,繫念三昧,即於定中得見藥上菩薩淨妙色身,即為行者稱說過去五十三佛名,告言:『法子!過去有佛名曰普光次名普明,次名普靜,次名多摩羅跋栴檀香,次名栴檀光,次名摩尼幢,次名歡喜藏摩尼寶積,次名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次名摩尼幢燈光,次名慧炬照(十) ,次名海德光明,次名金剛牢強普散金光,次名大強精進勇猛,次名大悲光,次名慈力王,次名慈藏,次名栴檀窟莊嚴勝,次名賢善首,次名善意,次名廣莊嚴王(二十) ,次名金花光,次名寶蓋照空自在王,次名虛空寶花光,次名琉璃莊嚴王,次名普現色身光,次名不動智光,次名降伏諸魔王,次名才光明,次名智慧勝,次名彌勒仙光(三十) ,次名世靜光,次名善寂月音妙尊智王,次名龍種上智尊王,次名日月光,次名日月珠光,次名慧幡勝王,次名師子吼自在力王,次名妙音勝,次名常光幢,次名觀世燈(四十) ,次名慧威燈王,次名法勝王,次名須彌光,次名須曼那花光,次名優曇鉢羅花殊勝王,次名大慧力王,次名阿閦毘歡喜光,次名無量音聲王,次名才光次名金海光(五十) ,次名山海慧自在通王,次名大通光,次名一切法常滿王佛。』
「時藥上菩薩說是過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爾時行者即於定中,得見過去七佛。世尊毘婆尸佛而讚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說五十三佛,乃是過去久遠舊住娑婆世界成熟眾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得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若復有人能稱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皆悉清淨。以是諸佛本誓願故,於念念中即得除滅如上諸罪。』
尸棄如來、毘舍浮如來、拘留孫如來、拘那含牟尼如來、迦葉如來亦讚是五十三佛名,亦復讚歎善男子善女人能聞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稱名者、能敬禮者,除滅罪障如上所說。」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三佛名。聞已合掌心生歡喜,復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異口同音,稱諸佛名一心敬禮。以是敬禮諸佛因緣功德力故,即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花光佛為首,下至毘舍浮佛,於莊嚴劫得成為佛,過去千佛是也。
此中千佛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如來,於賢劫中次第成佛。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為首,下至須彌相,於星宿劫中當得成佛。」佛告寶積:「十方現在諸佛善德如來等,亦曾得聞是五十三佛名故,於十方面各皆成佛。若有眾生欲得除滅四重禁罪、欲得懺悔五逆十惡、欲得除滅無根謗法極重之罪,當勤誦上藥王、藥上二菩薩呪,亦當敬禮上十方佛,復當敬禮過去七佛,復當敬禮五十三佛;亦當敬禮賢劫千佛,復當敬禮三十五佛,然後遍禮十方無量一切諸佛,晝夜六時心想明利,猶如流水行懺悔法,然後繫念念藥王、藥上二菩薩清淨色身。
若有念是藥王、藥上二菩薩者,當知此人已於過去無量劫中於諸佛所種諸善根。以本善根力莊嚴故,於一念中得見東方無數諸佛。是時東方一切諸佛,即皆同入普現色身三昧,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皆悉同入普現色身三昧。即時十方一切諸佛,皆悉現身住行者前,為說甚深六波羅蜜。是時行者見諸佛已,心生歡喜,於諸佛前即得甚深觀佛三昧海,見無數佛。一一世尊異口同音授行者記,而作是言:『汝今念是二菩薩故,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是時行者聞授記已,身心歡喜即得三昧,此三昧名惟無莊嚴。因是三昧力故,倍更增進,普見十方無數諸佛。
時十方諸佛或為行者說檀波羅蜜、或為行者說尸波羅蜜、或為行者說羼提波羅蜜、或為行者說毘梨耶波羅蜜、或為行者說禪那波羅蜜、或為行者說般若波羅蜜、或為行者說方便波羅蜜、或為行者說願波羅蜜、或為行者說力波羅蜜、或為行者說智波羅蜜、或為行者說慈悲喜捨、或為行者說四念處、或為行者說四正勤、或為行者說四如意足、或為行者說五根、或為行者說五力、或為行者說七覺分、或為行者說八正道分、或為行者說苦聖諦、或為行者說集聖諦、或為行者說滅聖諦、或為行者說道聖諦、或為行者說六和敬法、或為行者說六念法,如是種種分別,廣說無量法門。
復因此惟無三昧海莊嚴力故,廣為行者分別解說甚深十二因緣法。因是藥王藥上二菩薩威神力故,復見東方無量諸佛及諸菩薩身紫金色相好無比、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悉覩見一一如來身相眾好、廣說如觀佛三昧海。若有行者稱是藥王、藥上二菩薩名者、若有念是二菩薩者、若有持是二菩薩名者、若有觀是二菩薩身者、若誦是二菩薩所說陀羅尼神呪者,捨身來世得淨六根,恒得生於大菩薩家,面貌端嚴猶如帝釋無可惡相,身力強壯如那羅延威伏一切。其所生處恒得值遇諸佛菩薩聞甚深法,聞已歡喜,即得無量妙三昧門及陀羅尼。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但聞是二菩薩名,得福無量不可窮盡,何況具足如說修行。」爾時阿難聞佛世尊讚歎是二菩薩甚深智慧無量德行,即從座起繞佛七匝,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藥王、藥上二菩薩,過去世時修何道行、種何功德,今於此眾猶如梵幢佛所讚歎,亦為大眾之所稱譽?如來今者雙目放光,如摩尼珠現在其頂。此妙瑞相昔所未覩,唯願天尊為我解說此二菩薩往昔因緣。」爾時世尊告阿難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二菩薩往昔因緣。」佛告阿難:「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復倍是數,數不可說。
彼時有佛,號琉璃光照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正安隱,國名懸勝幡,生彼佛國眾生壽命八大劫。彼佛世尊出現世間經十六大劫,然後乃於蓮華講堂入般涅槃。佛涅槃後,正法住世滿八大劫,像法住世亦八大劫。於像法中有千比丘,發菩薩心求菩薩戒,普為眾生遊行教化。爾時眾中有一比丘名曰日藏,聰明多智,遊歷聚落村營城邑、僧房堂閣阿練若處及至論堂,為諸大眾廣讚大乘菩薩本緣,亦說如來無上清淨平等大慧。
爾時眾中有一長者名星宿光,聞說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歡喜即從座起,持呵梨勒果及諸雜藥至日藏所,白言:『大德!我聞仁者說甘露藥。如仁所說,服此藥者不老不死。』作此語已,頭面著地禮比丘足,復持此藥奉上比丘,白言:『仁者!今以此藥奉上仁者及大德僧。』爾時日藏即為呪願,受呵梨勒。長者聞法復聞呪願,心大歡喜,遍禮十方無量諸佛,於日藏前發弘誓願而作是言:『我聞仁者說佛慧藥,如仁所說真實不虛。今持雪山良藥奉上仁者并及眾僧,以此功德願我生生不求人天三界福報,正心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今至誠發無上道心,於未來世必當成佛。此願不虛,必如尊者所說佛慧。我得菩提清淨力時,雖未成佛,若有眾生聞我名者,願得除滅眾生三種病苦:一者眾生身中四百四病,但稱我名即得除愈。二者邪見愚癡及惡道苦願永不受,我作佛時生我國土諸眾生等,悉皆悟解平等大乘,更無異趣。三者閻浮提中及餘他方有三惡趣名,聞我名者永更不受三惡趣身;設墮惡趣,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禮拜繫念觀我身相者,願此眾生消除三障,如淨琉璃內外映徹,見佛色身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見佛清淨色身者,願此眾生於平等慧永不退失。』
發此願已,五體投地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諸佛已,持真珠華散日藏上,白言:『和上!因和上故得聞無上清淨佛慧。我聞是已,於和上前已發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願不虛必成佛者,令我所散妙真珠華化為華蓋住和上上。』作此語已,所散寶珠如寶蓮華,行列空中變成華蓋,其蓋有光金色具足。一切大眾覩見此事,異口同音讚歎大長者星宿光言:『善哉善哉!大長者!汝能於此大眾之中已能深發大弘誓願,乃現如此微妙瑞相。我等今者觀此瑞相,必得成佛無有疑也。』
爾時星宿光長者有弟名電光明,見兄長者發菩提心,身心隨喜,白言:『大兄!我今家中大有醍醐及諸良藥,願兄聽我普施一切,不限眾僧。』其兄報言:『聽隨汝意。』爾時電光長者白其兄言:『我今亦復隨從大兄,欲發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兄答言:『若欲發心,汝今應禮十方諸佛,於大和上日藏比丘前宜發甚深無上道意。』弟白兄言:『我今以此醍醐良藥以施一切,復以妙華上十方佛。迴此功德,願如大兄所發誓願等無有異。若我所願誠實不虛,令我所散上妙蓮華住虛空中猶如華樹。』時會大眾見電光長者所散蓮華列住空中,其一一華如菩提樹列住空中華果具足。爾時大眾異口同音亦皆讚歎電光長者而作是言:『汝今瑞應,如兄長者等無有異,於未來世必得成佛無有疑也。』
佛告阿難:「汝今當知,時大長者以呵梨勒雪山勝藥以施眾僧,眾僧服已得聞妙法,以藥力故除二種病:一者四大增損,二者煩惱瞋恚。因此藥故,時諸大眾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唱是言:『我等於未來世悉當成佛。』時諸大眾各相謂言:『我等今者因此大士施二種藥,得發無上法王之心,當王三千大千世界。為報恩故當為立號,因行立名故名藥王。』」佛告阿難:「汝今當知,此藥王菩薩聞諸大眾為立號時,敬禮大眾而作是言:『大德眾僧為我立號名曰藥王,我今應當依名定實。若我所施迴向佛道必得成就,願我兩手雨一切藥,摩洗眾生除一切病。若有眾生聞我名者、禮拜我者、觀我身相者,當令此等皆服甚深妙陀羅尼無閡法藥,當令此等現在身上除去諸惡、無願不從。我成佛時,願諸眾生具大乘行。』作是語時,於虛空中雨七寶蓋覆藥王上。
「『大士妙善願, 施藥濟一切,
未來當成佛, 號名曰淨眼。
廣度諸天人, 慈心無邊際,
慧眼照一切, 未來當成佛。』
「爾時藥王聞此偈已身心歡喜,即入三昧,其三昧名曰惟無莊嚴。三昧力故,見佛無數,淨除業障,即得超越九百萬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爾時眾中為立號者,今此藥王菩薩摩訶薩是。」佛告阿難:「汝今當時。知弟長者藥施人者,因藥施故,世人稱讚此長者藥,用施眾僧及施一切,服此藥者得上氣力、得妙上藥,亦聞上妙大乘法藥。爾時世人因行立名,名曰藥上。爾時藥上菩薩聞諸世人稱讚己德名曰藥上,因發誓願:『今此世間一切大眾為我立號名曰藥上。願我後世得成十種清淨力時,以上法藥普施一切。願諸眾生聞我名者,煩惱盛火速得消滅。若有眾生禮拜我者、稱我名者、觀我身相者,當令此等得服上妙不死解脫甘露上藥。』
「『善哉勝大士, 顯發弘誓願,
必度苦眾生, 心無有疑慮。
未來當成佛, 號名曰淨藏,
救護諸世間, 沒於苦海者。』」
佛告阿難:「汝今好當諦聽佛語,慎勿忘失。此藥王、藥上二菩薩者,乃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世尊灌頂法子。若有眾生聞此二菩薩名者,永度苦海不墮生死,恒得值遇諸佛菩薩,何況具足如說修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二菩薩所說神呪,若觀此二菩薩身相者,於現在世必得見藥王藥上及見於我賢劫千佛,於未來世見無數佛,一一世尊為其說法,生淨佛土,其心堅固,終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阿難即從座起,為佛作禮繞佛七匝,白佛言:「世尊!當云何名此經?云何奉持之?」佛告阿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此法之要名滅諸罪障,亦名懺悔惡業神呪,亦名治煩惱病甘露妙藥,亦名觀藥王藥上清淨色身。」佛告阿難:「此法之要,有如是等殊勝妙名。我滅度後,若有比丘及比丘尼聞此經者,至心隨喜,經須臾間四重惡業皆悉清淨。若有優婆塞優婆夷聞此經者,至心隨喜,經須臾間若犯五戒、破八支齋疾得清淨。若國王、大臣、剎利居士、毘舍、首陀、婆羅門等,及餘一切聞此經者,經須臾間至心隨喜,五逆十惡悉得清淨。」佛告阿難:「此藥王、藥上本行因緣,是閻浮提人病之良藥。」爾時世尊說是語已,默然而住如入三昧。
爾時長者子寶積及尊者阿難、無數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以歡喜故,長者眾中五千人得無生法忍,他方來諸菩薩等有十千人住首楞嚴三昧,舍利弗弟子五百比丘不受諸漏成阿羅漢,天龍八部其數無量皆發無上正真道意。爾時諸比丘、比丘尼及諸大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作禮而退。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