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

隋 闍那崛多譯1卷CBETA T1017少于一万字 1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我听到的是这样的:
一時婆伽婆在毘耶離城大林精舍重閣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心得自在無復煩惱,盡諸有結,六通無礙,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人中象王,為諸天人八部所敬,皆是大阿羅漢等。又與菩薩摩訶薩無央數眾,具諸菩薩無量行願,諦住諸佛功德之法,智慧成就猶如大海,福德莊嚴猶若山王,身心自在隨類受身,為持如來方便密教,圍遶世尊恭敬禮拜種種供養,瞻仰聖容妙音讚歎,唯悕如來甘露勝法,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悉雲集。
有一次,世尊在毘耶離城的大林精舍重閣講堂,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众在一起,他们都是阿羅漢,心灵自由,不再有烦恼,已经断尽一切束缚,六种神通无碍,心灵和智慧都得到了彻底的解脱,如同人中的象王,受到天界和人间八部众生的尊敬,都是伟大的阿羅漢。同时,还有无数的菩薩摩訶薩,他们具备无量的行願,安住在诸佛的功德之法中,智慧成就如同大海般深邃,福德莊嚴如同山王般崇高,身心自在,能够根据众生的种类而受生,他们持有如来的方便密教,围绕在世尊周围,恭敬礼拜,进行各种供养,瞻仰圣容,以妙音赞叹,只期望如来的甘露胜法,这样的菩薩摩訶薩都聚集在一起。
爾時世尊如師子王,普觀大眾知其心已,端身正意審諦思惟,作如是念:「我之命行久已捨離,實無生死之法能遷滅者。但我事訖,住無所益,於此三月將入涅槃。如此勝法我今應說,不應祕藏令眾不聞。」作是念已,即告長老大目揵連:「汝隨我語,若干世界所有比丘,皆悉召命來集此會。」
那时,世尊如同无畏的领袖,普遍观察大众,了解他们的心意后,端正身体,心意纯正,深入思考并领悟真理,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的生命活动早已放下,实际上没有生死的法则能够改变。但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停留在此无益,在这三个月内我将入涅槃。如此殊胜的法门我现在应该讲述,不应隐藏,让大众无法听闻。”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便告诉长老舍利弗:“你按照我的话,召唤所有世界中的比丘,都来这里集合。”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頂受尊教,唱言:「如是。」即於此座現大神通,身昇虛空如大象王,至須彌頂。至山頂已,大音普告,其聲遍滿一千世界。當於是時,四萬比丘聞其音聲,即以神力來集此會,見佛世尊,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却坐一面。
那时,尊者舍利弗恭敬地接受了佛陀的教诲,回应道:“遵命。”随即在这个座位上展现了大神通,身体升入虚空,如同大象之王,到达须弥山顶。到达山顶后,以宏大的声音普遍宣告,声音遍及一千个世界。在那时,四万名比丘听到他的声音,立即运用神力来到这里集合,见到佛陀后,以头顶礼佛陀的足部,顺时针绕佛三圈,然后退坐到一旁。
爾時世尊以大悲力故威神力故,令尊者舍利弗感得生念。爾時長老舍利弗作如是念:「今正是時,我當以大神通之力,遍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比丘,若聲聞、若辟支佛、若大乘者,一切普集於此大會。」作是念已,即於此座現大神通,遍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比丘,若聲聞、若辟支佛、若大乘者,一切啟告來集大會。彼諸比丘及辟支佛、一切菩薩大眾,見佛世尊,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却坐一面。
那时,世尊因大悲力和威神力的缘故,使尊者舍利弗产生了生念。那时,长老舍利弗这样想:“现在正是时候,我应该用大神通的力量,遍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比丘,无论是声闻、辟支佛还是大乘修行者,全部聚集到这个大会中。”他这样想后,就在这个座位上显现大神通,遍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比丘,无论是声闻、辟支佛还是大乘修行者,全部通知他们来参加大会。那些比丘和辟支佛、所有菩萨大众,见到佛世尊后,都以头触地行礼,顺时针绕佛三圈,然后退坐到一旁。
爾時世尊即告諸菩薩摩訶薩,所謂不空見菩薩、文殊尸利童子菩薩、斷惡道障菩薩、斷一切憂意菩薩、一切行徹到菩薩、一切障斷菩薩、觀自在菩薩、香象菩薩、辯聚菩薩、慈氏菩薩如是等諸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隨我語,各詣十方恒河沙世界,所有菩薩摩訶薩眾,若一生、若不退、若無生法忍者,一切皆集於此大會。」
那时,世尊对诸位大菩萨说,包括不空见菩萨、文殊尸利童子菩萨、断恶道障菩萨、断一切忧意菩萨、一切行徹到菩萨、一切障断菩萨、观自在菩萨、香象菩萨、辩聚菩萨、慈氏菩萨等,对他们说:“善男子!你们随我的话,各自前往十方恒河沙数的世界,所有大菩萨众,无论是一生、不退转、还是无生法忍的菩萨,都聚集在这个大会中。”
爾時世尊作是告已,是時諸菩薩摩訶薩眾各各端心聽佛告勅,聽告勅已皆大歡喜,唱言:「善哉善哉!世尊!如是如是,今正是時。」彼諸菩薩摩訶薩眾既受教已,以大神通力、佛威神故,各至十方恒河沙世界,以佛威神普告一切諸菩薩眾。彼諸菩薩聞佛世尊大悲命告,皆各踊躍喜不自勝。時有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菩薩眾,皆是一生紹尊位者,來詣佛所。復有億百千諸菩薩眾,皆住於不退轉地;復有三十億百千諸菩薩眾,皆悉得於無生法忍;復有八億百千諸菩薩眾,一切皆住信行地中。彼諸菩薩摩訶薩眾相續而來,來已見佛,五體投地敬禮世尊,一心合掌遶百千匝,却坐一面。
那时,世尊说完这些话后,诸位大菩萨都聚精会神地聆听佛陀的教诲。听完教诲后,他们都感到非常欢喜,高声说:“善哉善哉!世尊!正是时候。”这些大菩萨们接受了教诲,凭借大神通力和佛陀的威神之力,各自前往十方恒河沙数的世界,以佛陀的威神之力普遍告知所有菩萨众。那些菩萨们听到世尊以大悲心发出的命令,都感到无比激动和欢喜。当时,有九十亿百千那由他数量的大菩萨众,都是即将成就尊位的一生菩萨,来到佛陀的所在地。还有亿百千数量的大菩萨众,都安住在不退转的境地;还有三十亿百千数量的大菩萨众,都获得了无生法忍;还有八亿百千数量的大菩萨众,都安住在信行的境地。这些大菩萨众陆续到来,到达后见到佛陀,五体投地恭敬礼拜世尊,一心合掌绕佛百千圈,然后退坐到一旁。
爾時長老舍利弗以佛力故,了了知見彼諸菩薩并及此土一切大眾皆悉來集毘舍離城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已,決定無疑,作如是念:「如來應供等正覺,應久知我心深思妙義。如是妙義我當問佛,令諸菩薩除滅疑心,得無礙智獲無上辯,得見恒河沙等無央數佛,聞諸佛法皆悉能持,明了憶念終不中忘,乃至無上正真等覺。我今為欲令諸菩薩一切大眾獲得四種清淨法故。何等為四?所謂眾生清淨故、法清淨故、辯才清淨故、佛土功德莊嚴清淨故。復欲令諸菩薩一切大眾得於四種心所樂作微妙之法故。何等為四?所謂身微妙故、口微妙故、意微妙故、方便善巧微妙故。
那时,长老舍利弗凭借佛的力量,清楚地知道和见到那些菩萨以及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大众都聚集在毘舍離城的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心中有了坚定无疑的想法:“如来应供等正觉,应该早已知道我心中深思的妙义。我应当向佛询问这些妙义,以便让所有菩萨消除疑心,获得无碍的智慧,获得无上的辩才,见到恒河沙数那样无数的佛,听闻诸佛的法都能完全记住,深刻记忆,直至达到无上正真等觉。我现在想要让所有菩萨和大众获得四种清净法。哪四种呢?就是众生清净、法清净、辩才清净、佛土功德庄严清净。我还想让所有菩萨和大众得到四种心所乐的微妙之法。哪四种呢?就是身体微妙、言说微妙、意念微妙、方便善巧微妙。”
復有四種陀羅尼,令諸菩薩一切大眾皆得入故。何等為四?所謂字入門陀羅尼門、一切眾生根行善巧入門陀羅尼門、業報善巧無作行入門陀羅尼門、甚深法忍入門陀羅尼門。如是等十二微妙法門,為欲令諸菩薩一切大眾皆悉得故。」作如是念:「此微妙義,我已心言思量簡擇。如我意者,今欲問佛。世尊慈悲矜哀一切,應聽我問。」作是念已,即白佛言:「唯願世尊大慈大悲聽我發問。
还有四种陀罗尼,能使所有菩萨和广大的修行者达到并理解佛道的境界。这四种陀罗尼是什么?分别是字入门陀罗尼门、一切众生根行善巧入门陀罗尼门、业报善巧无作行入门陀罗尼门、甚深法忍入门陀罗尼门。这些十二种微妙法门,都是为了使所有菩萨和广大的修行者都能完全理解。”他这样想:“这些深奥的意义,我已经在心里思考和衡量过了。按照我的想法,现在我想向佛陀请教。世尊对一切众生都充满慈悲和怜悯,应该允许我提问。”这样想过之后,他就向佛陀说:“愿世尊以大慈大悲之心,允许我提出问题。
爾時世尊以大慈悲故,不忽所願,默然聽許。爾時長老舍利弗即如前念,如是心言、如是思量、如是簡擇,具白佛言:「唯願世尊廣為眾說,令彼菩薩一切大眾因是義故,所有諸行皆得清淨。善哉世尊!唯願廣說。」爾時尊者舍利弗如是白已,身心正念悲喜交懷,默在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曾捨如渴思水,亦如飢蜂貪蜜不能自裁。彼諸菩薩一切大眾亦復如是。
那时,世尊出于大慈悲,没有忽视他们的祈愿,默默地允许了。长老舍利弗随即如前念,如此心念、如此思量、如此简择,向佛陈述道:“恳请世尊广泛地为大众讲解,使那些菩萨和所有大众因此义理,所有的行为都能得到清净。善哉,世尊!恳请广泛地讲解。”那时,尊者舍利弗如此陈述后,身心保持正念,悲喜交织,静静地在一旁瞻仰世尊的容颜,目光不曾离开,如同渴望饮水的人,也如同饥饿的蜜蜂贪恋蜜糖,无法自制。那些菩萨和所有大众也都是这样。
爾時世尊雖知一切大眾皆悉渴仰,為欲略示修行法故,告舍利弗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廣說。舍利弗!汝等當知,我今授汝入無邊門陀羅尼。汝及諸菩薩一切大眾,汝等若能於一切法不作取捨無所許可,復能於是陀羅尼初中後句一一堅持者,我當為汝分別廣說,令汝依行獲大利益自當證知。」爾時舍利弗及一切菩薩摩訶薩眾俱發聲言:「善哉世尊!願聞受持。如世尊勅,如是之行我能行之。善哉世尊!唯願說之。」佛言:「諦聽諦聽。」即說呪曰:
那时,世尊虽然知道所有大众都渴望得到教诲,但为了简要地指示修行的方法,告诉舍利弗说:“你们要仔细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详细讲解。舍利弗!你们应当知道,我现在传授你们进入无边门的陀罗尼。你和所有菩萨以及大众,如果你们能在一切法中不作取舍,没有任何许可,并且能在这些陀罗尼的初、中、后句中一一坚持,我将为你们详细讲解,使你们依此修行获得巨大的利益,自己就能证知。”那时,舍利弗和所有菩萨摩诃萨大众一起发声说:“善哉,世尊!我们愿意听闻并受持。如世尊所教,这样的修行我们能够实行。善哉,世尊!恳请讲解。”佛说:“仔细听,仔细听。”随即说出了咒语。
「阿嬭莫嬭(一) 阿企莫企(二) 娑蔓多慕企(三) 薩知耶囉米蘇米(四) 喻吉帝(五) 尼嚧吉帝(六) 尼盧吉帝百羅陛(七) 伊隷迷隷醯隷(八) 脚落弊(九) 脚洛波弟(十) 脚洛波細(十一) 娑隷(十二) 娑囉活帝(十三) 醯洛醯隷(十四) 醯隷醯隷隷(十五) 醯羅醯隷(十六) 真地之活帝(十七) 遮隷遮羅嬭(十八) 遮囉遮囉嬭(十九) 阿遮隷(二十) 安帝安多帝(二十一) 迦囉嬭阿囉嬭(二十二) 阿膻帝(二十三) 涅利莫地(二十四) 涅利槃利多泥(二十五) 涅模利脚帝(二十六) 膩轍利涅訶隷(二十七) 尼呵囉毘摩隷(二十八) 輸檀泥(二十九) 輸槃泥(三十) 尸洛輸但泥(三十一) 波囉脚利帝(三十二) 槃利嬭(三十三) 波囉脚利底題波泥(三十四) 婆婆毘婆槃泥(三十五) 阿僧祇阿米(三十六) 毘脯羅百陛(三十七) 僧脚利史嬭(三十八) 地[口*梨]地地[口*梨](三十九) 摩訶地地[口*梨]題波泥(四十) 婆槃泥摩訶槃泥(四十一) 迦梨吒泥摩訶迦唎吒泥(四十二) 耶舍簿帝(四十三) 遮隷阿遮隷(四十四) 莫遮隷(四十五) 娑蔓遮隷(四十六) 陀利拏膻地(四十七) 蘇私鬚帝(四十八) 阿僧伽尼訶隷(四十九) 尼訶囉毘摩隷(五十) 尼訶囉輸檀泥(五十一) 陀利茶薩地(五十二) 蘇米蘇磨槃帝(五十三) 私湯米(五十四) 私湯磨槃帝(五十五) 私多婆槃帝(五十六) 陀利茶私湯米(五十七) 私湯莫波囉鉢帝(五十八) 摩訶百囉陛(五十九) 娑蔓多百囉陛(六十) 毘布羅鶴囉睒寐(六十一) 娑蔓多慕企(六十二) 薩拔多囉奴伽帝(六十三) 阿那車耶遲(六十四) 百羅坻娑泥(六十五) 陀囉膩儞陀泥(六十六) 陀囉膩慕佉奴散地(六十七) 佛陀(六十八) 題熙啅帝(六十九) 膩陀那(七十) 瞿多利(七十一) 蘇婆呵(七十二)」
爾時世尊說是入無邊門陀羅尼已,為欲令諸菩薩一切大眾知修行利故,告舍利弗:「汝當知之,如是神呪,若諸菩薩摩訶薩欲修學者,當於諸法知非有為亦非無為,無想無得、無疑無捨,無有許可無發無趣。彼得如是思惟時,寂滅念心而得增長,明見一切諸法非作非非作、非合非非合、非生非滅、亦非過去未來現在、亦無滅想,不作一二、不作取捨、亦無始起,唯當念佛。
那时,世尊说完进入无边之门的陀罗尼后,为了让所有菩萨和大众了解修行的利益,告诉舍利弗:“你应当知道,这样的神咒,如果诸位菩萨摩诃萨想要修学,应当在诸法中认识到既非有为也非无为,无想无得、无疑无舍,没有认可没有发起没有趣向。当他们这样思考时,心念寂灭而增长,清晰地看到一切诸法既非造作也非非造作、既非合也非非合、既非生也非灭、也不是过去、未来、现在,也没有灭想,不作一也不作二、不作取也不作舍、也没有初始,只应当念诵佛号。
若念佛時,不作色念不作非色念、非相非非相、非好非非好、非戒非非戒、非定非非定、非慧非非慧、非解脫非不解脫、非解脫知見非不解脫知見,亦無出生、非家非姓亦無眷屬,非行非非行、非得亦非證,無有煩惱陰界諸入,然於煩惱陰界諸入亦無有盡,非智非識無法無說、非自淨非他淨非眾生淨、非自利非他利、非法非毘尼、非行淨非身淨非口淨非意淨、非前際淨非後際淨、非自作非他作。如是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攝一切諸法皆入念佛三昧中,知一切諸法平等一味得無所畏心,名為真實修行陀羅尼者,一切諸願皆得滿足,決定直趣佛菩提故。
一切善根無能伏者,以此陀羅尼力故。一切法藏、諸行相好、種姓資糧、善巧方便速得成辦,超過一切魔業境界。如是舍利弗!若菩薩真實得入此無邊陀羅尼門者,畢當得至不退轉地,速到無上正真等覺。何以故?當知此中即是決定一切諸佛、一切法諸功德藏故,復能出生一切眾生分別之行。雖復決定出生如是功德,然此陀羅尼窮其體相無得實者。
「莫疑於空法, 於佛莫作異,
復不動法界, 速獲陀羅尼。
應聽如是經, 決定陀羅尼,
彼得智具足, 成就佛菩提。
誦此陀羅尼, 菩薩無所畏,
十方一切佛, 說法能聽聞。
彼人證法理, 等於日光明,
達解無上法, 諦理辭莊嚴。
誦持此經故, 復得勝上法,
微妙陀羅尼, 一切現心門。
一切眾一劫, 各問一切疑,
除斷彼疑已, 而智無窮盡。
如是法王子, 臨近佛菩提,
受囑護法者, 愛樂此經故。
眾生皆愛念, 諸佛皆憐愍,
名聞滿世間, 誦持此呪故。
復持此呪故, 臨欲命終時,
八十億諸佛, 申手俱携接。
假令千億劫, 造惡皆應受,
誦持此經故, 一月皆清淨。
菩薩若億劫, 勤習餘功德,
誦持此經故, 一月盡超踰。
三界諸眾生, 一切盡為魔,
誦持此經故, 不能作障礙。
如是念意行, 有勝陀羅尼,
普來現彼門, 乃至得菩提。
如此經所說, 是呪無有疑,
一切智所說, 是中得菩提。
聞此總持故, 然燈授我記,
即時見諸佛, 其數是恒沙。
是諸佛說法, 皆悉能解知,
勤誦此經故, 一切速成就。
所得淨佛國, 諸大聲聞眾,
光相藏莊嚴, 因由此經得。
若不放逸者, 七日諦思惟,
八十億諸佛, 為說陀羅尼。
所能思莫思, 莫思亦不思,
不思思思已, 速獲陀羅尼。
如至大海中, 莫疑無財寶,
如得陀羅尼, 莫疑無樂報。
親近菩提者, 當應力精進,
若得寂定處, 當亦得菩提。」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舍利弗言:「我今復有四種修陀羅尼法,若諸菩薩能於是中具足修行者,決定當得入是入門陀羅尼。何等為四?所謂捨除貪欲斷嫉妬心、於一切眾生所、能捨一切施已不悔、日夜求法以法自娛。如是舍利弗!若菩薩能如是具足修行者,決定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如說頌曰:
「欲為臭穢魔所行, 亦是地獄之因緣,
既知罪業惡道本, 於他一切除嫉心。
名利恭敬親友捨, 愛目平視諸眾生,
形顏端正甚奇妙, 威光德大色從容。
一切有為諍訟本, 宜須捨離莫復存,
若能如是捨愛已, 得入如是入法門。
慇懃日夜求諸法, 專心正直樂菩提,
如是常能親近法, 心門畢現陀羅尼。」
爾時世尊說是頌已,復告舍利弗:「更有四法能具一切菩薩行故,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何等為四?所謂親近山林阿蘭若處,得深法忍,名聞利養一切恭敬、所愛之處一切捨離,乃至沒命終不中悔。舍利弗!如是之法能具菩薩所有諸行,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山林阿練若, 正行之所歎,
雖復住彼處, 慎不毀於他。
修忍不放逸, 常如救頭然,
不依於名利, 詐現諸異相。
值佛希有難, 捨家多苦本,
清淨身口意, 恭敬佛法僧,
不求於名利, 處處知止足,
如鳥飛虛空, 一切無所依,
如是之人者, 畢不空於果。
無信無戒行, 於法不思惟,
是人去菩提, 猶如天與地。
是故修行者, 故須捨名利,
如是真妙行, 賢聖之所讚。」
「復次舍利弗!復有四法善能具足菩薩行故,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何等為四?所謂八種字門。若能善入此字義者,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何等為八?所謂跛字、邏字、莽字、惹字、迦字、陀字、捨字、乞灑(二合)字。是八字,跛者即是真如,一切法無我入故。邏者相好非相好,如來法身入故。莽者凡夫法賢聖法一如無二入故。惹者生老病死非生老病死無生無滅入故。迦者業報非業報入故。陀者陀羅尼法本空,無相無願法界入故。捨者定慧非定慧,一切法一如入故。乞灑(二合)者空一切法無盡不可破壞,本來寂靜涅槃法入故。
爾時世尊作如是言:「如此八字若得意者,能入如是陀羅尼法本。如是陀羅尼法本修多羅,當善書寫、受持讀誦,若半月若一月。復以此法本轉教餘人令生歡喜,勸勵修進助其威力,令使專志策勤不退。」作是說已告舍利弗言:「如是四法能成菩薩行故,得入陀羅尼門。」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當思八字意, 經及陀羅尼,
書寫持讀誦, 一月若半月。
復化諸眾生, 歡喜令策進,
彼人近菩提, 常得勝上覺。
現見一切佛, 住在於十方,
學行得增長, 是故應精勤。」
「舍利弗!復有四法能成菩薩諸福德故,於此陀羅尼中精勤不退。何等為四?所謂十方一切諸佛常當護念、無有一切諸魔惡業、能轉一切諸惡業障速令清淨、得無斷辯才。舍利弗!汝當知之,如是四法能成就諸菩薩福德故,於此陀羅尼中精心不退。」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十方一切佛憶念, 若魔魔業不得便,
能轉業障令清淨, 速獲無上勝辯才。」
「舍利弗!我念過去世時,廣大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復過是數,是時有佛號曰寶功德威宿劫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婆伽婆。爾時彼佛將入涅槃故,廣為大眾說是法本陀羅尼。時有大轉輪王名曰持火,七寶具足,人民安樂。時王有子名曰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陀羅尼法本。聞已歡喜,即於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此陀羅尼法本,未曾睡眠亦不偃側端坐一處,不貪財物、不貪王位、不樂自身,得值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佛,諸佛說法盡能聽聞,聞已能持。愛樂修習,厭離家法,剃除鬚髮而作沙門。
作已復於九萬歲中修習此入無邊入門陀羅尼皆善成熟。善成熟已,復以此偈廣為眾生分別顯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億百千那由他眾生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從是發心積功累德,皆悉住於不退轉地。舍利弗!汝且知之。當於是時有一長者名曰月相,彼有一子名無邊光,從彼比丘聞是入無邊門法本陀羅尼故,起隨喜心。由此隨喜善根因緣故,得值九十億佛、得勝上陀羅尼、得勝上起信法門,有所言說人皆奉用。復得勝上相續無斷辯才,超過一切諸菩薩眾。於彼一切如來所,經三劫中常皆供養,過三劫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汝今當知,莫生疑心而作礙想,爾時月相長者子豈異人乎?即彼然燈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也。爾時不思議勝功德比丘說法者,豈異人乎?即阿彌多婆耶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也。舍利弗!我及賢劫中一切菩薩,聞此法本皆生隨喜之心。我於爾時發增上隨喜心故,以此善根因緣,四百萬劫中所有煩惱,一切超過不能為礙。於九十億佛邊聽聞正法,得勝上陀羅尼、復得勝上起信法門、復得勝上相續無斷辯才。
「舍利弗!汝當知之,若諸菩薩欲得速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假使不能具足修行,應須聞此陀羅尼發隨喜心。何以故?由此聽聞隨喜善根因緣,能與不退轉地作其勝因,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藉此善根作其勝因緣故。何況書寫讀誦受持、如法修行廣為人說、讚歎勸勵令其修學,此諸功德聚唯除諸佛乃能知之,一切眾生無能稱說、計挍思量所能知者。」爾時世尊說是語已,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聞經心隨喜, 書寫并讀誦,
自持教人持, 是諸功德聚,
一切諸眾生, 不能測量者。
現見一切佛, 獲得希有信,
盡能知一切, 甚深修多羅,
速證妙菩提, 得見佛無減,
復得定神通, 妙色并資糧,
總持等無減, 乃至無上覺。
我憶過去世, 如是陀羅尼,
無邊爾時聞, 得見恒沙佛。
隨心所樂證, 成就然燈尊,
無邊前生時, 彌陀為說法,
我及賢劫眾, 往世皆隨喜。
欲速證菩提, 摧伏於諸魔,
百福相具足, 修此法不難。
書持念誦福, 即是真佛子,
假使諸世界, 其數等恒沙,
一切滿中寶, 持以供牟尼,
直以書持福, 能過是功德,
是經勢力故, 必得佛不難。」
「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於此入無邊陀羅尼精勤用意者,於彼雪山之中有八夜叉,日夜常來衛護此人,以其威力遍入彼人身諸毛孔。何等為八?其名曰:勇健夜叉、堅固夜叉、眾多力夜叉、那羅延力夜叉、實行夜叉、無能降伏夜叉、長牙鋒出夜叉、善臂夜叉,如是等,舍利弗!是諸菩薩若欲令彼八大夜叉來現身相者,當淨洗浴著好淨衣入經行道場,於一切眾生邊不起惡心,於此法本陀羅尼一心憶念者,彼八夜叉速現面門前,令是菩薩分明得見。復有八菩薩在欲界天中生,亦常護念彼行陀羅尼者。
何等為八?其名曰所謂:明徹天子、普照天子、智光天子、日光天子、勸請天子、一切願滿足天子、星宿王天子、寶意天子,如是等八天子常當護念。若行此陀羅尼者,要須精心用意如是。菩薩應發真實誓願,知恩報恩日夜求法,以法自娛修甚深法忍。如是菩薩應須行施分布於人,隨己所有以給於人,假令唯有此一物亦須施人。如是菩薩復須恭敬一切卑心下順,專心一意學甚深忍。諸菩薩等當應如是修行陀羅尼法本。」爾時世尊說是陀羅尼法本時,於其眾中有三十億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數等諸菩薩,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至不退轉地。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天人等眾,未發心者皆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長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斯經?我等大眾云何奉持?」佛告長老舍利弗言:「此經名為入無邊法本陀羅尼,如是受持此經。亦名一向出生菩薩,如是受持此經。亦名降伏一切魔怨,如是受持此經。亦名決定趣向一切智故,如是受持。」佛說此經已,長老舍利弗及諸聲聞、菩薩,大會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