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毘奈耶經
(失)1卷CBETA T0898少于一万字 1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說毘奈耶經
爾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與無量菩薩及持呪仙、大賢梵王、地神等俱,說呪法。時執金剛從座而起,頂禮佛足而作是言:「我今樂說持呪律法,復願世尊諸大賢等各說其要,示現一切誦持呪輩。」復作是言:「唯願世尊聽我所說。」
那时,佛在王舍城的鷲峯山,与无数菩萨以及持咒仙人、大贤梵王、地神等一同,讲述咒法。这时,執金剛从座位上起身,向佛的脚顶礼,并说道:“我今天愿意讲述持咒的律法,也希望世尊和各位大贤能各自讲述要点,向所有诵持咒语的人展示。”然后又说:“恳请世尊允许我发言。”
佛告執金剛曰:「汝大威德內蘊慈悲,能發此言樂說妙法,必大利益。聽汝所說,我等眾會皆隨汝所說之法。」
佛对執金剛说:“你具有大威德和内在的慈悲,能说出这样愿意讲述妙法的话,必定会有很大的利益。允许你发言,我们所有人都会遵循你所说的法则。”
時執金剛言:「世尊!若有善男女人,誦呪法樂欲成驗者,此人第一必須精進所受持呪,須知供養佛塔尊像及本呪神,然隨其力分恒為供養無隔斷心,於三寶前發露懺悔要期乞願,以此功德迴向一切有情,願令離苦。
这时執金剛说:“世尊!如果有善良的男女,诵咒并希望其有效,这个人首先必须精进地修习所受持的咒语,要知道如何供养佛塔、尊像和本咒的神祇,并且根据自己的能力持续供养,不间断地发心。在三宝前坦诚忏悔,定期祈求愿望,将这些功德回向给所有有情众生,希望他们能远离痛苦。”
發此語已洗手合掌,於尊像前,茅草上[跍*月] 跪而坐,口言:『唯願十方諸佛菩薩持呪神等,哀愍念我(某甲) 。今欲樂其呪法神所成其靈驗,若我於此能成法者,願見成相,若不能成,復見不成之相。』作此願已至心念誦,所成法中,或根本呪或心等百八遍,即於座上便取眠寐。
说完这些话后,他洗净双手合掌,在佛像前,跪坐在茅草上,口中说道:“只愿十方的佛菩萨和持咒的神灵们,怜悯我(某甲)。现在我想要学习咒法,希望神灵能够显现其神秘效力。如果我能够掌握这个法门,希望让我看到成功的迹象;如果不能掌握,也希望让我看到失败的迹象。”许下这个愿望后,他诚心念诵,无论是基础咒语还是心咒,都念诵一百零八遍,然后便在座位上小睡。
夢中若供養佛法師僧善友父母,或見身著淨白衣莊飾身首,或見河海大山樓閣殿堂,或見諸人與繒絞,又乘象馬牛等,或得刀鉾鉞斧弓箭銅輪鉤索,或見他授與白淨衣服花鬘瓔珞,或見共國王大臣長者談說善言,或見端嚴女人手持幢蓋花瓶,或見戟叉自手執持,或昇師子高座自餘座等,或見身首出血,若見如此事相等事,當知我今能成此法。
在梦中如果供养佛法、师僧、善友、父母,或者看到自己穿着洁净的白衣装饰身体和头部,或者看到河流、海洋、大山、楼阁、殿堂,或者看到人们给予彩带,又骑乘大象、马、牛等,或者得到刀、矛、斧、弓箭、铜轮、钩索,或者看到别人给予我白色洁净的衣服、花环、璎珞,或者与国王、大臣、长者谈论善言,或者看到端庄的女人手持幢盖、花瓶,或者看到自己手持戟叉,或者登上狮子高座和其他座位,或者看到自己身体出血,如果看到这些事相,应当知道我今天能够成就这个法门。
或於夢中,若見彩畫尊容諸神形像凋落毀壞,或見父母憂愁悲泣,或見裸形外道,或見自身無衣,或見惡業人旃陀羅等牽挽,或見行污穢之處,或見大水涸竭,或見食時失度,或見身分手足垢穢臭氣,或見驚怖惶走,或見自拔頭髮,或見蛇蠍鼠狼等,或見落坑傷損,若見如是事相,當知彼人於此呪法有大障難,難可得成。
或者在梦中,如果看到彩绘的佛菩萨尊容的神像剥落毁坏,或者看到父母忧愁哭泣,或者看到裸形外道,或者看到自己没有衣服,或者看到恶业之人旃陀罗等拖拉,或者看到行走在污秽之处,或者看到大水干涸,或者看到在正食时间失去节制,或者看到身体分手、手足污垢、臭气,或者看到惊恐逃跑,或者看到自己拔头发,或者看到蛇、蝎、鼠、狼等,或者看到落入坑中受伤,如果看到这些事相,应当知道那人对于这个咒法有很大的障碍,难以成就。
「此善男子等必欲愛樂受持成驗者,勤加精進不得散亂,莫生疲怠之心,一一時中誦持不得廢闕,常懷慈心,遠離色欲修習淨行,洗浴清潔調和柔軟,善學方法須入呪壇,為求大果斷邪言一切戲論等語,憐愍孤弱貧窮老少,資助愛念猶如赤子,衣食知量,同行知識互相勸發,於三寶處深生敬信,聽聞正法如渴思漿,恒求智慧聽察善友。其所呪壇法則,皆須明解毘那夜迦起障難相辟除方法,亦須善學以火供養法,及獻非人食法,迎喚發遣諸手印呪法等。
这些善男子们如果真心想要热爱并受持佛法,以求得验证,就必须勤奋精进,不可心神散乱,不要产生懈怠之心。在每一个时刻中,都要持续诵持,不可间断,常怀慈悲之心,远离色欲,修习清净的行为。要保持身心的清洁和柔软,学习正确的方法,进入咒坛。为了追求大果,要断除邪言和一切无意义的戏论,怜悯那些孤独、弱小、贫穷和年老的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衣物和食物,知道适度。与同行善友互相鼓励,对三宝深生敬信,渴望听闻正法,如同渴求甘露。始终寻求智慧,观察善友。对于咒坛的法则,必须清楚了解如何克服毘那夜迦引起的障碍和困难,也必须善于学习火供法和供养非人的食物法,以及掌握各种手印和咒法。
又復須知居住之地,或山間面水壇岸,或好花園林本不枯乾之處,或一獨大樹下,或佛舍利塔中,或清淨僧伽藍內,皆悉得住。若有賊難、婬女寡婦、旃陀羅、惡獸毒蛇之處,及作皮鞾家,屠兒魁膾家,養駝驢猪狗雞鷹遊獵之家,亦不近塚間醫師外道家,如是等處,誦持呪者悉不應住。復應須觀所住之處,水無蟲蟻、飄落屍糞穢等物,青崖惡氣,亦不堪住。應須遠離方求勝處,沙石流泉澗 池滋茂,方可停居而作誦持。
还应该知道适宜居住的地方,可能是山间靠近水壇的岸边,或者是美丽的花园和永不干涸的树林,或者是独自在一棵大树下,或者是在佛舍利塔中,或者是在清净的僧伽藍内,这些地方都可以居住。如果遇到盗贼、淫女寡妇、旃陀羅、恶兽毒蛇的地方,以及制革工、屠夫、养驼驢猪狗鸡鹰和猎人的家,还有靠近墓地、医师、外道的家,这些地方,念诵咒语的人不应该居住。还应该观察居住的地方,水里没有虫蚁、飘落的尸体粪便等不洁之物,青色的悬崖和恶气,这些地方也不宜居住。应该远离这些地方,寻找胜地,有沙石、流动的泉水、涧池和茂盛的植被,才可以停下来居住并念诵咒语。
「外既清淨內亦貞明,忍貪欲意深須捨離,於諸瞋恚翻習慈忍,一切煩惱皆令降伏。每日三時入於塔中,或於空野作法之處,發露懺悔,於諸功德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願成佛心常不離口。前夜後夜精進思惟,讀誦大乘微妙經典,受持呪壇法則,令不廢忘。念大怒金剛王等誦呪,發大歡躍觀尊形像如對目前,心樂修學,至心觀照誦呪文字,令心眼見無常苦空無有堅實,不隨五欲境界。氣息調柔勿令傾側,審作軌儀,若欲行起,詳定舉足,誦呪文句字音體相,皆令分明。若正誦呪時,有謦欬者須忍,到頭到半或多或少,若其謦欬皆須從頭覆誦。
外在既然已经清净,内在也应保持贞明,忍耐贪欲之心,深刻理解必须舍弃贪欲,对于瞋恚要翻转习性,培养慈忍,使所有烦恼都被降伏。每天三次进入塔中,或在空旷的野外进行法事的地方,坦诚表白自己的过失并进行忏悔,对于各种功德产生随喜之心,将功德回向至无上正等正觉,愿成佛的心常不离口。在前夜和后夜要精进地思考和背诵,朗读并背诵大乘佛教深奥的经典,牢记咒语和坛城的规则,确保不会忘记。念诵大怒金刚王等咒语,心怀大欢喜,观想尊形像如同在眼前,内心喜悦于修学,专注地观察并念诵咒语的文字,使心眼能见到无常、苦、空、无有坚实,不随五欲的境界。调整呼吸使其柔和,不要倾斜,仔细遵循佛法的规范和仪则,如果欲行起,详细地确定举足的动作,念诵咒语的文句、字音和体相,都要清晰明了。如果在正确念诵咒语时,有人咳嗽,必须忍耐,从头到尾或或多或少,如果有人咳嗽,都需要从头重新念诵。
「世尊!若呪師等,能依是法修行,不久即得大威靈驗。所有一切毘那夜迦等,不能作障,皆悉遠避。若呪師等誦呪之時,言音不正字體遺漏,口乾生澁常足謦欬,使其中間斷續呪音,身不清潔,當爾之時即被毘那夜迦得便,諸天善神不為衛護,或復遇大患疾災難,法不成驗。如此非法,其呪師等不應作之。唯以一心,應茅草上結跏趺坐至誠誦呪,內懷慈悲,志心不令想念,我為一切眾生作此法事,一坐誦至身不疲困,任起行道供養讀經,讚禮世尊。如上所說一切時中,應皆悉如是。」
世尊!如果咒师们能够依据这个法门修行,不久就会获得巨大的威灵和靈驗。所有的毘那夜迦等障碍神,都不能制造障碍,都会远远避开。如果咒师们在念咒的时候,发音不准确、遗漏文字、口干舌燥、经常咳嗽,导致咒音中断,身体不洁净,那么在这个时候就会被毘那夜迦趁机而入,善神和天神不会来护卫,还可能遭遇大病和灾难,法术无法靈驗。这样的非法行为,咒师们不应该去做。应该一心一意,在茅草上结跏趺坐,虔诚地念咒,内心充满慈悲,专心致志,不让自己有任何杂念,为了一切众生而修行这个法门。一坐下来念咒,直到身体不觉得疲倦,然后起身行走、供养、读经、赞礼世尊。如上所述,在一切时中,都应该这样做。
爾時世尊讚言:「善哉善哉!汝執金剛!能說如是,護持讀誦呪者,示其所要微妙呪律。」
那时,世尊称赞说:“太好了,太好了!你持金刚!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保护和支持那些诵读咒语的人,展示他们所需的深奥咒语和戒律。”
時執金剛復作是言:「我今欲說供本呪神王等法。其持呪人先須依法浴身,不得散亂,思念本呪神等,即五體投地,頂禮發大信心:『我所求法,皆承大神威力加被。』讀誦其呪令心起想,向南結金剛羂索印或佛頂印,即大瞋怒心,以默誦大金剛羂索呪:
这时,持金刚又说道:“我现在想要讲述供养本咒神王等的方法。那些持咒的人首先需要按照法则沐浴身体,不能心神不宁,要思念本咒神等,然后五体投地,顶礼并发起大信心:‘我所求的法,都是依靠大神��威力加被。’诵读咒语时要让心中产生想法,面向南方结金刚羂索印或佛顶印,随即以大愤怒心,默诵大金刚羂索咒。”
』
「若結佛頂印即誦此呪:
』
「向南想法事已,次復想西。心念結金剛幡印,以瞋怒默誦呪,念言:『我今結西方界。』呪曰:
』
「次想北方,結金剛摧碎印。誦呪准前念:
』
「次想東方,結金剛峯印,准前誦呪,念言:『結東方界。』呪曰:
』
「作此法已,即成四方界。然須起坐,思念本呪延請呪神,手執香爐燒香供養,想我今依呼住大威神德,以身投地禮拜,思念本呪,取淨水灑散身上,安坐手著胸間,默誦掐珠,未困之間疲倦,任起以取香花供養,欲出門時一心誦呪,若有散亂,其時一切毘那夜迦鬼神等作念設計,令其呪師心亂使法不成,即以化作異色花異香,令其呪師心動愛樂,不應歡愛,呵而捨去,心常誦念本呪神等,行住坐臥不得廢忘。世尊!此人常被毘那夜迦隨身覓便,若不依法即作障難,依法順行無能得便,我等執金剛執持神杵,常為衛護早成法驗,非法不順我等捨離。諸魔毘那夜迦神等所持,或風入身,多懷瞋心起慳貪癡,若不治之乃至致死。若後生悔依法順行,亦能降伏諸魔惡鬼毘那夜迦等。
佛告:「如是如是,如汝所言,無有虛說,如此應順呪法成就。」
爾時觀自在菩薩,從座而起作如是言:「世尊!若復有人愛護身命,欲成證入法驗者,其呪師皆應斷除諸惡事業,不觀女色身首相好,若見露形,亦不顧視先惡緣處,不應思念,繫心一緣常念三寶大威神力,常住實相,世間有為之法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一心安住誦本呪法則,不令散亂,正觀質直勿攀妄想,及轉讀大乘甚深微妙經典,勤心供養佛法眾僧,及造俱胝塔像等形,令無空過。若能如是順行,此善男子不久即成大驗無有鬼神能作其障難。」
爾時大梵天王,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我常觀見誦持法門求成就者,何為氣力衰弱多饒眠睡,不喫飲食身首劣弱,懈怠懶惰被病所惱,多生瞋恚耽著色欲,於自觀處生非法想,貪無厭足常懷疑心,已獲微妙祕密之法,而不順行、廣求餘呪,互相談說問答是非。復作是言:『何人等輩持呪得驗?何呪能成?誰復願滿?何方何地誦持成驗?』世尊!何為如是之人空度時節?次復有人,苦求學行如是等呪法,暫時精進後生退心,毀佛淨戒為僧知事,我見思念惡業,不應行事而強自作,不應食者而復食之。世尊是一切眾聖之良緣,開人天路之導師,示正業因令得妙果,唯願憐愍饒益人天為我說之。
爾時世尊告梵天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大梵當知,若人欲求學持呪,未能深心發大菩提,於大乘中猶懷疑惑,受呪法本不從師受,文字句雜亂,常見聞讀誦微妙祕密者而無所知,不依時節誦呪作法,其呪法壇法元未明解。此人何等?喻從母胎生而無兩目,轉執即暗行於非法,呪中方法一不知解,以著無明顛倒我故,發愚癡言,謂稱其智明解諸法。大梵!若此呪師,作此呪法作是念時,有毘那夜迦名金剛奮迅,即隨此人為作留難,令身不安呪法不成。大梵!若其呪師洗浴身時,不依法則結印誦呪,不念本神不灑散水,有毘那夜迦名同須,便即被損害。
若呪師但被毘那夜迦障損害者,氣力衰弱多饒眠睡作法想起疑惑心,懈怠不勤病苦所惱。何以故?但由呪師不專心故,多求無厭不修行故。大梵!若如是者,作何等法應能除滅?誦持呪者,方求明解呪法闍梨,建立壇法須入其中,四印法中學受一印。其阿闍梨與灌頂已,然後或經像前,以烏麻及蘇誦呪一百八遍用燒火中,即毘那夜迦皆悉除散。大梵!入壇受法有大勢力,若呪所持之法猶未具解,無菩提心不敬福田,不知毘那夜迦,輒作大法誦呪供養。
復有諸人自未入壇,未供養阿闍梨、未受印法,轉更教他此祕密法,作如是言:『其呪有如是神力等,如是鬼神當用此法縛治呼喚發遣。』及教造壇諸地印等,令其禁問,汝若如是即笑即哭,呪神復有如是使者。大梵!此輩諸人以無知故,作其教師雖讀文字,未解義理幽妙法門軌儀,發趣教說餘人作此法。如是之人,復有毘那夜迦名曰利吒橫羅之所執持,多生災難心不暫定。大梵!若有如是障難,應復須入蓮華法壇會中,於阿闍梨所受灌頂法,能如是者,毘那夜迦方得除遣。
大梵!於我法中,復有沙門之輩,未知呪法微妙軌範,於尊師所清淨尸羅,心懷輕慢互相非斥,在寺求尊自為貢高,或嫌佛教誹謗正法。大梵!當知如此人等,浪為輕慢我淨法,故即有毘那夜迦名曰能障之所執持,廣造諸惡而無厭患。若欲遣除,須造俱胝塔像,於尊師[跍*月] 跪,重受禁約要期,亦須入蓮花壇內得灌頂,以其所執者方可除滅,所求學問誦持法易成就。
爾時堅牢地神從地涌出,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呪師云何護淨身心?云何經行?以何得知應行不行?世尊!呪師以何時節須誦其呪?云何知正誦呪時?唯願如來慈悲為說。」
爾時佛告地神言:「汝今善聽呪師應行法則。若欲受持一切呪法,要須心深敬信生慇重,捨離邪心不善之法,乃至掉笑。諦思作念,應行四種淨行。何等為四?一謂身淨行,二口淨行,三意淨行,四水食淨行。身口意行是為內淨。外淨行者,若呪師浴身入水之時,先著浴衣思念此呪,揩摩身體。呪曰:
』
「然洗身首。以甎石揩脚足。即取土分作三分,以左手握取一分,誦此呪曰:
』
「心誦呪洗下身分;次取第二分,心誦呪用洗脚;洗手淨已,次取第三分誦呪,用洗頭已,誦前呪以水灑身上,更兩掌滿盛淨水,復誦前呪表本心言:『是水奉本呪神。』著新淨衣,隨其力分以取香花,供養諸佛如來一切賢聖,發露懺悔:『我今此身奉施三寶。』依如上說,以真信心作法誦呪,端坐一心至不疲倦,若困之時任意起行道乞求食飲,得食飲已用誦此呪,呪食然後分喫。呪曰:
』
「誦呪三遍已,先捻少許獻本呪神,然自足食。洗鉢淨口已,准前洗浴還入道場,供養懺悔讀誦經典,然坐誦呪至不疲困,身倦任起行道,至暮亦然。誦呪若困,行道供養諸佛菩薩,禮拜讚歎。若欲眠右脇而臥,觀身無常無我終是苦空不淨皮骨假合成就,誦念此呪而入睡眠。呪曰:
』
「若誦此呪,一切惡夢皆悉消滅,善神衛護早得法驗,如是淨行時節軌儀。」
爾時地神復白佛言:「世尊!呪師誦持法教之時,夢想云何得知法驗善惡之事?」
佛告地神言:「若呪師等,愛樂受持誦念呪法,日夜精進無懈退心,其人若眠寐,其於夢中,若見童男童女裝飾嚴好,或見父母兄弟姊妹形容,當知呪神迴視於我。若見前男女等執持香花飲食菓味等物,當知呪神親附於我。若見己身莊飾白淨衣服,當作是念呪神慈護於我,即須勤加精進。若夢見前男女等,執持高幢幡蓋瓔珞頭冠螺貝刀等,當知呪法成驗在近。若見沙門前男女等,供養三寶奉施行檀,或在花林伽藍塔中,當作是念:『我今已蒙呪神攝受。』若見登山昇高樓閣師子之座,欲踴虛空,當作是念:『我今法驗極近。』
若見坐在山峯,或在師子座上,乘騎師子白象等,頭帶天冠,處中為尊,諸人欽敬,見此相已大法驗。地神當知,呪師等輩善知名相如是。若於夢見屠兒魁膾、旃陀羅、裸形外道尼犍子,孝子被髮,己身無衣,驚恐走怖,手執不淨,握持熟肉魚等,喫食胡麻滓,墮落深坑,象馬所成武,當知有毘那夜迦等名金剛瞋怒作其障難。若欲遣除,如上所說壇法印等作之,復誦此呪一百八遍,即成護身,得除障難自然見夢,見眾善相。
』
「復次地神!有毘那夜迦名勤勇者頂,若見呪師意欲精進成就呪法,遂被發生進退之心,延度時日令身不安,意望其山某處作法好,因此被惱即懶不勤。復向餘人問某處所,他或答言:『彼是好處,少有難事。』更增疑慮,兩心不定退失本心。何相知有此障難?若呪師等雖誦呪法,眠寐之中於其夢中,若見男子等身手割損,談說罪愆之語,或見塔廟神當彫落毀壞,或見嚴好之者而不得入,當知即是被毘那夜迦作其障難。忽若見此諸惡相時,不意發退縱逸身心,若欲遣除,塗壇供養,以好香花菓味飲食安於壇內,復取一新瓶滿盛水著於中心,用前洗浴呪呪香水瓶一千八遍,用此水沐浴身體,即成護身,方能除散毘那夜迦等。
「復次地神!有毘那夜迦,亦名金剛奮迅,令其呪師氣力衰弱,聞其呪聲則生厭患、頭痛,恒懷疑慮常隨本性,設有他勸反起瞋怒,貢高我慢縱逸自在,不存尊卑輕毀一切。若知此障難之相,當須受持大金剛輪印已,造壇應入,復用如來佛頂陀羅尼呪,呪如下說,呪香水百八遍用沐浴身,當得除滅毘那夜迦。如來佛頂呪曰:
』
「并誦六字心呪曰:
』
「此呪多誦最為第一,其毘那夜迦即當遠離。復有毘那夜迦名金剛[檎-离+土] ,令人失心迷亂本性,或使人於拔等之中應念者令生異念,曾往所作相現於前,狀似鬼魅之所執持,而無識性,誦呪多少則起異想。當爾之時,呪神遠離夢見惡徵。若欲淨除如是障難者,須發大願起菩薩心誓弘救物,一日一夜如法至心空腹持齋,并受淨戒,誦前佛頂呪不限遍數,以五色縷結其呪索,更呪七遍用繫左臂,若作此法方能得除惡毘那夜迦等。
「復次說壇法,呪師先須懺悔清淨,起菩提心簡覓好地,一日一夜不食持戒,以五色畫作其壇內,以香汁畫佛結跏趺坐,右邊畫覩音菩薩,腰髁鞔著虎皮,右手執寶仗,左手執澡鑵。左邊畫執金剛菩薩,兩手執拂。次下畫瞋怒熾焰藏,即是阿蜜栗多軍荼利。是下畫三焰戟叉,次畫斧鉤鎚杵棒羂索螺貝等諸地印具,周匝莊嚴。於觀世音菩薩下,應畫訶利多菩薩摩訶薩、瞿唎跛拏跋跢儞、摩訶稅吠儞等,各令成髮,天冠衣服軍持花拂,各一依本法。
畫獨髻羅剎女形,口中牙齒鉤出恐畏,以人髑髏作其頭冠,坐在石上以蛇絞絡,有其四手,右一手執鉞斧,次手執金剛杵,左一手持新斬首血泣流汗,次手執持一器內盛滿血,狀為阿修羅、毘那夜迦等。次下畫藍毘儞神,身服新剝象皮。壇四角各作一金剛杵。壇東門畫著大怖畏神,并畫一杵及暮陀羅闍吒。南門畫大金剛,手執鉞斧,震吼毘那夜迦,此即是金剛將神。西門畫蓮華,中髻陀唎那南杜底手執火炬。北門畫摩訶跋折羅施佉羅那喃那,此云大金剛峯侍者。宜畫訖已,隨其力分以辨諸具,依此奉行。
毘奈耶經終
靈雲校本末云:右奉騰寫秘密藏毘奈耶經一卷,伏希後來密徒欽若淨則沙界群類洽潤法澤。
貞享甲子初商二十四烏一校了
大日本國河州錦縣延命寺苾芻淨嚴識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