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

後漢 迦葉摩騰共法蘭譯1卷CBETA T0784少于一万字 32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悅之。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
很久以前,汉孝明皇帝在夜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他的身体是金色的,脖子上有阳光,飞在殿前,他内心感到非常高兴,非常喜欢。第二天,他问众臣:“这是什么神?”
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號曰佛,輕舉能飛,殆將其神也。」
有个通达事理的人名叫傅毅说:“我听说在天竺有个得道的人,被称为佛,他轻轻一跃就能飞起来,这几乎可以说是他的神通。”
於是上悟,即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在第十四石函中登起立塔寺,於是道法流布,處處修立佛寺。遠人伏化願為臣妾者,不可稱數,國內清寧,含識之類蒙恩受賴于今不絕也。
于是,他觉悟过来,立即派遣使者张骞和羽林军中的郎将秦景,以及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前往大月支国抄写取回佛经四十二章。他们在第十四个石函中立起了塔和寺庙,从此佛教的教法开始流传开来,各地都开始修建佛寺。有很多远方的人愿意归顺,甚至愿意成为他的臣妾,数量之多无法计算。国内安宁祥和,所有的生灵都因此受益,直到今天都还在受到他的恩惠。
佛言:「辭親出家為道,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為四真道行,進志清淨,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住壽命,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魂靈上十九天,於彼得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羅漢;愛欲斷者,譬如四支斷,不復用之。」
佛陀说:“离开亲人出家修道,被称为沙门,他们常常遵守二百五十条戒律,实行四圣谛的道行,致力于清净的修行,最终成为阿罗汉。阿罗汉是能够飞行变化,长寿,甚至能动摇天地的人;其次是阿那含,阿那含在生命结束后,其灵魂会升到十九天,在那里成为阿罗汉;再次是斯陀含,斯陀含在死后会再生一次,然后就能成为阿罗汉;然后是须陀洹,须陀洹在死后会再生七次,然后就能成为阿罗汉;对于那些断绝了贪欲的人,就像四肢被断,再也无法使用一样。”
佛言:「除鬚髮,為沙門,受道法,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弊者,愛與欲也。」
佛陀说:“剃掉头发,成为出家人,接受佛法,放弃世俗的财富,只靠乞讨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每天只吃一餐,晚上只在树下过夜,这样就足够了!使人变得愚昧和贫穷的,是对爱和欲望的执着。”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婬;口四者: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不信三尊,以邪為真。優婆塞行五事,不懈退,至十事,必得道也。」
佛陀说:“众生做十种事情可以为善,同样做十种事情也可以为恶。分别是身体的三种行为、口头的四种行为和心意的三种行为。身体的三种行为是:杀生、偷盗、淫欲;口头的四种行为是:两面三刀、恶言诽谤、说谎、花言巧语;心意的三种行为是:嫉妒、愤怒、愚痴,不信奉三宝,把邪见当作真理。优婆塞做五种事情,不懈怠,直到做到十种事情,就一定能得道。”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止其心,罪來歸身,猶水歸海,自成深廣矣;有惡知非,改過得善,罪日消滅,後會得道也。」
佛陀说:“人们有很多过错,但是如果不自我反省,立刻停止错误的行为,那么罪过就会累积在自己身上,就像水流入大海,自然形成深广的海洋。如果人们知道自己的错误,改正过错,做好事,那么罪过就会逐日消失,最后会得到真理。”
佛言:「人愚吾以為不善,吾以四等慈護濟之;重以惡來者,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氣,常在此也;害氣重殃,反在于彼。」
佛陀说:“有些人因为愚昧,误以为我做的是不好的事情,但我仍然用四等慈悲来保护和帮助他们;对于那些以恶意对待我的人,我会以更多的善意回应他们,因为福德的力量,总是存在于我这里;而那些恶意的力量,只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
有人聞佛道守大仁慈,以惡來,以善往,故來罵。佛默然不答,愍之癡冥狂愚使然。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實禮如之乎?」曰:「持歸。」「今子罵我,我亦不納,子自持歸,禍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追形,終無免離,慎為惡也。」
有人听说佛陀守护着伟大的仁慈,对于恶行不予回应,对于善行则回报,因此来对佛陀进行辱骂。佛陀默然不答,他怜悯这个人的愚昧无知和疯狂。当辱骂停止后,佛陀问道:“如果你礼物赠给别人,但是别人不接受,那么这个礼物应该怎么处理呢?”那人回答:“我会带回去。”佛陀说:“现在你辱骂我,我也不接受,你应该自己带回去,这就是你自找的祸。就像声音的回响,影子的追随,你无法逃脱,所以要谨慎行事。”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污天,還污己身;逆風坋人,塵不污彼,還坋于身。賢者不可毀,禍必滅己也。」
佛陀说:“坏人伤害善良的人,就像抬头向天空吐口水,口水并不会弄脏天空,反而会弄脏自己的身体;逆风扬尘,尘土并不会弄脏别人,反而会弄脏自己的身体。善良的人是无法被毁坏的,那些恶行必然会毁灭自己。”
佛言:「夫人為道務博愛,博哀施德莫大施。守志奉道,其福甚大;覩人施道,助之歡喜,亦得福報。」
佛陀说:“人们在修行道路上应该广泛地去爱人,广泛地去怜悯人,这种广泛的施舍和行善是最大的施舍。坚守自己的信念,奉行道理,这样的福报是非常大的;看到别人行善,帮助他们并为他们感到高兴,也能得到福报。”
質曰:「彼福不當減乎?」
他问:“那福报会减少吗?”
佛言:「猶若炬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佛陀说:“就像是火把,有数千百人,每个人都拿着火把来,取走火把上的火,用来烹饪食物、驱赶黑暗;那火把的火依然如故,福报也是如此。”
佛言:「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飯須陀洹百萬不如飯一斯陀含,飯斯陀含千萬不如飯一阿那含,飯阿那含一億不如飯一阿羅漢,飯阿羅漢十億不如飯辟支佛一人,飯辟支佛百億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親,教親千億不如飯一佛——學願求佛,欲濟眾生也。飯善人福最深重,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也。」
佛言:「天下有五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制命不死難、得覩佛經難、生值佛世難。」
有沙門問佛:「以何緣得道?奈何知宿命?」
佛言:「道無形,知之無益,要當守志行;譬如磨鏡,垢去明存,即自見形,斷欲守空,即見道真,知宿命矣。」
佛言:「何者為善?唯行道善。何者最大?志與道合大。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為人尊。何者最明?心垢除、惡行滅,內清淨無瑕;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未見之萌,得無不知、無不見、無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乎。」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譬如濁水,以五彩投其中,致力攪之,眾人共臨水上,無能覩其影者;愛欲交錯,心中為濁,故不見道;水澄穢除,清淨無垢,即自見形。猛火著釜下,中水踊躍,以布覆上,眾生照臨,亦無覩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涌沸在內,五蓋覆外,終不見道;要心垢盡,乃知魂靈所從來,生死所趣向,諸佛國土、道德所在耳。」
佛言:「夫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猶在,學道見諦,愚癡都滅,得無不見。」
佛言:「吾何念念道?吾何行行道?吾何言言道?吾念諦道,不忽須臾也。」
佛言:「覩天地念非常,覩山川念非常,覩万物形體豐熾念非常;執心如此,得道疾矣。」
佛言:「一日行,常念道、行道,遂得信根,其福無量。」
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為無,吾我者寄生,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佛言:「人隨情欲求華名,譬如燒香,眾人聞其香,然香以熏自燒;愚者貪流俗之名譽,不守道真,華名危己之禍,其悔在後時。」
佛言:「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佛言:「人繫於妻子、寶宅之患,甚於牢獄、桎梏、鋃鐺。牢獄有原赦,妻子情欲雖有虎口之禍,己猶甘心投焉,其罪無赦。」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假其二,普天之民,無能為道者。」
佛言:「愛欲之於人,猶執炬火逆風而行。愚者不釋炬,必有燒手之患。貪婬、恚怒、愚癡之毒,處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禍者,必有危殃,猶愚貪執炬,自燒其手也。」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以試佛意、觀佛道。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以可斯俗,難動六通。去!吾不用爾。」天神踰敬佛,因問道意;佛為解釋,即得須陀洹。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左觸岸,亦不右觸岸;不為人所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其入海矣。人為道,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誑,精進無疑,吾保其得道矣。」
佛告沙門:「慎無信汝意,意終不可信。慎無與色會,與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道,乃可信汝意耳。」
佛告諸沙門:「慎無視女人,若見無視。慎無與言,若與言者,勅心正行,曰:『吾為沙門,處于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泥所污。老者以為母,長者以為姊,少者為妹,幼者子,敬之以禮。』意殊當諦惟觀,自頭至足自視內,彼身何有,唯盛惡露諸不淨種,以釋其意矣。」
佛言:「人為道去情欲,當如草見火,火來已却。道人見愛欲,必當遠之。」
佛言:「人有患婬,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陰。佛謂之曰:『若斷陰不如斷心,心為功曹,若止功曹,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斯須即死?』」佛言:「世俗倒見,如斯癡人。」
有婬童女與彼男誓,至期不來而自悔曰:「欲吾知爾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爾,即爾而不生。」佛行道聞之,謂沙門曰:「記之!此迦葉佛偈,流在俗間。」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憂即無畏。」
佛言:「人為道,譬如一人與萬人戰,被鉀、操兵、出門欲戰,意怯膽弱乃自退走,或半道還,或格鬪而死,或得大勝還國高遷。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銳進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欲滅惡盡,必得道矣。」
有沙門夜誦經甚悲,意有悔疑,欲生思歸。佛呼沙門問之:「汝處于家將何修為?」
對曰:「恒彈琴。」佛言:「絃緩何如?」曰:「不鳴矣。」「絃急何如?」曰:「聲絕矣。」「急緩得中何如?」「諸音普悲。」佛告沙門:「學道猶然,執心調適,道可得矣。」
佛言:「夫人為道,猶所鍛鐵漸深,棄去垢,成器必好。學道以漸深,去心垢,精進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惱,意惱即行退,行退即修罪。」
佛言:「人為道亦苦,不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無量。心惱積罪,生死不息,其苦難說。」
佛言:「夫人離三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情完具難;六情已具,生中國難;既處中國,值奉佛道難;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難,生菩薩家難;既生菩薩家,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難。」
佛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在數日間。」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在飯食間。」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之間。」佛言:「善哉!子可謂為道者矣。」
佛言:「弟子去,離吾數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在吾左側,意在邪,終不得道。其實在行,近而不行,何益萬分耶!」
佛言:「人為道,猶若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其義皆快,行者得道矣。」
佛言:「人為道,能拔愛欲之根,譬如摘懸珠,一一摘之,會有盡時。惡盡,得道也。」
佛言:「諸沙門行道,當如牛負,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趣欲離泥,以自蘇息。沙門視情欲,甚於彼泥,直心念道可免眾苦。」
佛言:「吾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金玉之寶如礫石,視[疊*毛]素之好如弊帛。」
四十二章經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