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

隋 闍那崛多譯1卷CBETA T0690少于一万字 29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我听到的是这样的: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爾時,長老阿難比丘在蘭若處獨坐思惟,作如是念:「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若能受持三歸依處,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得幾所功德?」
那时,长老阿难比丘独自坐在阿兰若处,陷入沉思,心中这样想:“那些善男子和善女人,如果能够接受并保持三归依,并且这样说:‘我现在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们能得到多少功德?”
生是念已,長老阿難日初出時於其住處,即從坐起齊整衣裳,安詳而出,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於向者在空閑處,如是思惟:『若善男子及善女人,能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得幾所功德?』我實未解,惟願如來分別演說,令諸眾生得正知見。」
清晨,长老阿难在日出时分从他的住处起身,整理好衣服,平静地走出,前往佛陀的住处。到达后,他向佛陀的脚顶礼,露出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对佛陀说:“世尊,我刚才在安静的地方这样思考:‘如果善男子和善女人能这样说:‘我现在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们能得到多少功德?’我实在不明白,希望如来能详细解释,让众生获得正确的见解。”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善男子真實智慧微妙能善思量,能問如來如斯之義。如汝思量,彼善男子及善女人若能清淨發如是心:『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得幾所功德者,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那时,世尊对阿难说:“善哉,善哉!你这位善男子具有真实的智慧和微妙的思量能力,能够向如来提出这样的问题。正如你所思量的,那些善男子和善女人如果能够清净地发起这样的心:‘我现在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们能得到多少功德呢?仔细听,仔细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详细解释。”
阿難白佛:「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阿难对佛说:“是的,世尊!我非常愿意听闻。”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此閻浮提地縱廣七千由旬,形如車葙南狹北廣,假使滿中須陀洹人,譬如竹葦、甘蔗、稻麻。如是一切須陀洹人,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滿一百年,持於世間一切所有娛樂之具,盡給施與,復以四事具足供養恭敬禮拜,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塔廟皆以香華、蘇油、燈燭,作倡伎樂,繒綵、幡蓋種種供養。於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那时,世尊对阿难说:“这个閻浮提大地,纵广七千由旬,形状像车箱,南边窄北边宽,假设其中充满了须陀洹人,就像竹葦、甘蔗、稻麻一样密集。所有这些须陀洹人,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一百年中,把世间所有的娱乐设施全部布施出去,并且用四事(衣服、饮食、卧具、湯藥)完全供养、恭敬礼拜,甚至在他们涅槃之后,收集他们的舍利建造七宝塔,每个塔庙都用香花、蘇油、灯烛,进行音乐、舞蹈、彩带、幡盖等种种供养。你认为如何?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得到的福报多不多?”
阿難白佛:「甚多。世尊!」
阿难对佛说:“非常多,世尊!”
佛言:「阿難!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於彼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说:“阿难!不如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以纯净的心,说出这样的话:‘我现在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的功德,与那些福德相比,百分之一都不到,千分之一都不到,百千万分之一都不到,甚至用算数和譬喻都无法相比。”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閻浮提。假使西瞿陀尼縱廣八千由旬,其地形狀猶如半月,皆悉滿中斯陀含人,譬如竹葦、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滿二百年,復以世間種種四事,供養如前,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亦以華香、燈燭、伎樂、繒蓋、幢幡種種供養。於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那时,世尊又告诉阿难:“暂且不提阎浮提。假设西瞿陀尼纵广八千由旬,地形形状像半月,全部充满了斯陀含人,就像竹葦、甘蔗、稻麻一样密集。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二百年中,再用世间种种四事供养他们,直到他们灭度之后,收集他们的舍利建造七宝塔,每一个宝塔,也用华香、灯烛、伎乐、繒盖、幢幡等种种供养。你认为如何?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得到的福报多不多?”
阿難白佛:「甚多。世尊!」
阿难对佛说:“非常多,世尊!”
佛言:「阿難!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於彼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億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说:“阿难!不如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以纯净的心,说出这样的话:‘我现在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的功德,与那些福德相比,百分之一也不及,千分之一也不及,亿分之一也不及,百千亿分之一也不及,甚至用算数和譬喻都无法相比。”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一閻浮提、一瞿陀尼。假使東弗婆提縱廣九千由旬,其地形狀猶如滿月,皆悉滿中阿那含人,譬如竹葦、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滿三百年,復以四事一切樂具,供養如前,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華香、伎樂、幡蓋,種種供養。於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那时,世尊又告诉阿难:“暂且不提一个阎浮提、一个瞿陀尼。假设东方的弗婆提纵广九千由旬,地形形状如同满月,全部充满了阿那含人,就像竹葦、甘蔗、稻麻一样密集。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三百年中,又以四种供养一切乐具,供养如前所述,甚至在他们灭度之后,收集他们的舍利建造七宝塔,每一个宝塔,都用花香、音乐、幡盖等种种供养。你意下如何?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得到的福报多不多?”
阿難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難!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於彼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億分不及一,百億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一閻浮提、一瞿陀尼、一弗婆提。假使北方欝單羅越,縱廣十千由旬,其地形狀四方端直,周匝齊整,滿中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具正解脫,正智得解脫,其心調伏,人中大龍,所作已辦,捨棄重擔,逮得自利,不受後有,梵行已立,身心無礙,達眾生意,得六神通、具八解脫,譬如竹葦、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滿四百年,復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樂具給足如前,乃至滅度之後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華香、伎樂、燈燭、繒蓋、幢幡,種種供養。於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難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難!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閻浮提、瞿陀尼、弗婆提、欝單羅越。假使遍四天下,滿中辟支佛獨覺,譬如竹葦、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滿十千年,復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樂具給足如前,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華香、伎樂、燈燭、繒蓋、幢幡,種種供養。於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難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難!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一四天下,一日月光所照之處。設復一千世界,所謂一千日月、一千四大海水、一千須彌山王、一千閻浮提、一千瞿陀尼、一千弗婆提、一千欝單羅越、一千四天王天、一千三十三天、一千夜摩天、一千珊兜率陀天、一千化自樂天、一千他化自在天、一千梵天,不相繫屬,各於千世界中得大自在。阿難!是名一小千世界。阿難!從一小千世界,一一數之滿一千已,是名中千世界。阿難!從中千世界,復一一數還滿一千,是名大千世界。阿難!如是合數總名三千大千世界。
假使滿三千大千世界中諸佛如來,譬如竹葦、甘蔗、稻麻,彼等諸佛、世尊、至真、等正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萬歲中,常以一切娛樂之具,衣服、飲食、床臥、湯藥,種種奉施,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華香、伎樂、繒蓋、幢幡、香燭、油燈,如是供養。
阿難白佛:「甚多。世尊!」
佛告阿難:「若復有人直能供養一佛世尊,滿二萬歲,四事具足供養恭敬,乃至滅度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華香、伎樂、幡蓋、香油、燈燭,一切奉施其福尚多,無量無邊不可稱數,何況滿三千大千世界諸佛如來!二萬歲中常以四事供養供給,乃至滅度,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各以華香、伎樂、幡蓋及香油燈,種種所須悉皆供養,實得無量無邊、不可算、不可數福德之聚。」
佛言:「阿難!猶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勝前福德,百倍、千倍、萬倍,不可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及。」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有人能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乃至一彈指頃能受十善,受已修行,以是因緣得無量無邊功德。
「阿難!若復有人能一日一夜,受八戒齋已,如說修行,所得功德勝前福德,千倍、萬倍、百千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阿難!若能受持五戒盡其形壽,如說修行,所得功德勝前福德,百倍、千倍、萬倍、千億萬倍,非算數、譬喻所能知及。
「阿難!若復有人受沙彌戒、沙彌尼戒,復勝於前百倍、千倍、萬倍、千億萬倍,非算數、譬喻所能知及。
「阿難!若復有人能受持式叉摩那戒,又復所得功德,勝前福德百倍、千倍、百千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何況受持比丘尼戒,依波羅提木叉如說修行!況復有人盡形受持大比丘戒,依波羅提木叉戒如說修行,不缺不犯無有穢濁,清淨梵行,得無量無邊功德,勝前百倍、千倍、萬倍、百千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爾時,長老阿難聞佛說此三歸依處,乃至盡壽護大比丘波羅提木叉,功德無量,歎未曾有,白佛言:「甚奇!世尊!是經微妙不可思議,明甚深義,功德廣大難可校量。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希有希有經』,汝當奉持。所以者何?是經中說希有之法,所演勝法一切世間難聞,故名希有。」
佛說是經已,長老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