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黑氏梵志經
吳 支謙譯1卷CBETA T0583少于一万字 16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說黑氏梵志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我听到如下所述:
一時,佛遊尼連江水邊,在彼一月,造十八變,化於迦葉兄弟三人及千弟子,轉遊行羅閱祇城,止頓一年,教授國民,為其講法。初成佛道竟二年已,乃到舍衛,興隆道化,開度天人、世間人民。
有一次,佛陀在尼连禅河边游历,在那里停留了一个月,展现了十八种神变,教化了迦叶兄弟三人和他们的千名弟子。之后,他继续游历至罗阅祇城,在那里停留了一年,教导当地居民,并为他们讲解佛法。成佛后的第二年,他到达了舍卫国,弘扬佛教,开导天人和世间的众生。
時香山有梵志,名曰迦羅,得備四禪,具足五通:徹視、洞聽、身能飛行、自察心念、知人來生。講說經義,感動釋梵及四天王、諸鬼神、龍并閻羅王,悉往聽之;言語雅妙,聲和猶梵,日日諮受不以為懈;音徹于遠,普來歸聽。
那时,在香山有一位名叫迦罗的梵志,他已修得四禅,具备五神通:能透彻地看、能清晰地听、身体能自由飞行、能自我觉察心念、能知晓他人的来生。他讲解经文,感动了帝释天、梵天和四天王,以及众多鬼��、龙和阎罗王,他们都前来听他讲法;他的言语优雅而美妙,声音和谐如同梵音,每日向他请教,从不懈怠;他的声音传得很远,吸引了众多生灵前来聆听。
時閻羅王坐聞經法,淚下如雨,舉目觀視,益用悲歎。
那时,阎罗王坐着听佛法,泪水如雨般落下,抬头四顾,更加感到悲伤和叹息。
于時梵志問閻羅王:「何為悲泣淚下如雨?」
那时梵志问阎罗王:“为何你如此悲伤,泪如雨下?”
閻羅答曰:「事當歸實,不可虛言。仁今說經便辭利口,義理甚妙猶如蓮華,若明月珠。而命欲盡,餘有七日,恐忽然過,就於後世。是以悲泣,不能自勝。又仁命過,墮地獄中,在我部界。今自相歸,一心受法,及當取卿拷掠五毒。熟思惟此,遂用增懷,不可為喻。」
閻羅回答说:“事情应该实事求是,不可说虚假的话。您现在讲解经文,言辞流利,义理非常精妙,就像莲花一样,又如明月珠。但是您的生命即将结束,只剩下七天,恐怕突然过去,就会进入后世。因此悲伤哭泣,不能自我控制。而且您生命结束后,会堕入地狱,在我的管辖范围内。现在真诚地归依,一心接受教法,并且将受到您拷打的五种毒苦。深思熟虑这些,于是更加忧虑,无法用比喻来形容。”
梵志愕然,心中沈吟,報閻羅王曰:「吾獲四禪,成五神通,獨步四域,超昇梵天,不以為礙。既無罪釁,何因當墮地獄閻界?」
梵志惊讶地沉思,回答閻羅王说:“我已获得四禅,成就五神通,独自行走四方,超越升入梵天,不认为有障碍。既然没有罪过,为什么会堕入地狱,进入您的领域?”
閻王曰:「仁臨壽終時,當值惡對,起瞋恚恨,意欲有所害,失本行義,故趣閻界。」
閻王说:“您在寿命将尽时,会遇到恶缘,生起瞋恚和怨恨,心中想要伤害他人,失去原本的修行义理,因此会趋向地狱界。”
梵志聞之,忽然悒懅,不知何計、設何方便得濟斯難?愁慼惘惘,心懷湯火,坐起不安,為長歎息。
梵志听到这些话后,突然感到忧郁和不安,不知道该如何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渡过这个难关?他心中充满了痛苦和迷茫,如同被沸水煎熬,坐立不安,长长地叹息。
釋梵四王諸神問曰:「何為不安長太息乎?」
帝释天和四天王等神祇问道:“为何你如此不安,长长地叹息呢?”
梵志答曰:「吾命欲盡,餘有七日,且有惡對,來亂吾善心,緣是之故,恐歸惡趣。是以反側,不能自勝。」
梵志回答说:“我的生命即将结束,只剩下七天的时间,而且有恶势力将来扰乱我的善心,因���我担心会堕入恶道。所以,我辗转反侧,无法自我克制。”
時彼香山有諸善神,數詣佛所,諮受經典,謂於梵志:「佛興于世,仁不知乎?」
那时香山上有许多善神,他们经常前往佛陀那里,请教并学习经文,并对梵志说:“佛陀出现在世间,您不知道吗?”
梵志答曰:「身沈俗人,安能知之?」
梵志回答说:“我身陷世俗之中,怎能知道这些呢?”
其神復謂:「佛為一切三界之救,度諸未度,脫未脫,安未安,皆濟危厄,令至永寂、無為之道。何不詣佛?可脫憂患,長得恬怕,道德合同。」
梵志聞之,欣然踊躍,如冥覩明,兩手各取梧桐、合歡好色華樹,飛到佛所。未到之頃,佛告摩夷:「世尊大慈,修無極哀!未曾忘捨應當度者。」
佛時頌曰:
「潮水徑順崖, 未曾越故際,
儻有水神亂, 起犯於故流。
佛觀於本無, 察應當度者,
普使得免濟, 終無越失耶。」
於是梵志飛到佛所,住虛空中,正向歸佛。
佛告梵志謂黑氏曰:「放捨!放捨!」
梵志應諾:「如世尊教。」
即捨右手梧桐之樹,種佛右面。
復謂梵志:「放捨!放捨!」
梵志即捨左手所執合歡之樹,種佛左面。
佛復重告:「放捨!放捨!」
梵志白曰:「適有兩樹,捨佛左右,空手而立,當復何捨?」
佛告梵志:「佛不謂卿捨手中物。佛曰所捨,令捨其前,亦當捨後,復捨中間,使無處所,乃度生死眾患之難。」
佛於是頌曰:
「仁當捨其本, 亦當捨其末,
中間無處所, 乃度生死原。
內無有六入, 外衰不得前,
放置於六情, 乃成無為疾。」
黑氏梵志聞佛所說,心自念言:「不見吾我,則了心無。心者本無,應病與藥,鄙心開解。如盲得目,聾者得聽,真為普見,審一切智。今已值佛,德不可訾。」
尋即來下,稽首佛足,退住一面。佛應心本而分別說,顯示道場,演三脫門。於時輒住不退轉地,無一憂患,歎佛功德,而說頌曰:
「光明踰日月, 智慧猶大海,
大慈無極哀, 十方悉欣戴。
眾生流三界, 無數億萬載,
應病授法藥, 宣暢大辯才。
雖現入生死, 周旋無往來,
勸化令精進, 罪福無能代。
努力勤精進, 勿為欲所災,
降衰四魔除, 道成無罣礙。」
梵志白佛:「我迷已來,其日久矣!願見垂愍,得為沙門!」
佛即聽之。頭髮自墮,袈裟著身,威儀齊整,成為寂志。往詣閻王,而謂之曰:「卿本謂我餘命七日,當墮地獄。今為沙門,神通已具,諸漏已盡,度於四瀆,眾病永除,猶大圍屋。一時增壽七七日。諸苦已消,超外異術。自在住世,更無數劫。」
閻王答曰:「仁賴餘福得遇佛,時應病授法,滅婬、怒、癡,神通悉備,內外無疑。設不爾者,如鼠遭狸,如稻得災,為罪所牽;如魚鉤餌,墮地獄中,無有出期。今已永脫,相代歡喜。」說是語時,無央數人皆發道意。
佛說如是,比丘、菩薩、黑氏寂志、天、龍、鬼神、阿須倫、世間人,莫不悅豫,作禮而去。
佛說黑氏梵志經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