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西晉 竺法護譯1卷CBETA T0567少于一万字 26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听闻如下:
一時,佛遊波羅奈鹿苑仙人所止處而轉法輪,與大比丘眾五百人,無數菩薩俱,諸異佛國各各來會。
有一次,佛陀在波羅奈的鹿野苑,仙人居住的地方转动法轮,与五百位大比丘和无数菩萨一起,来自不同佛国的众生也都聚集在此。
爾時世尊,晨旦整服,持鉢入城而福一切。賢者阿難侍如常儀,大聖則入波羅奈大城,普次街里向梵志門。
那时,世尊在清晨整理好法衣,持钵进入城市,为一切众生祈福。贤者阿难像往常一样随侍在侧,伟大的佛陀进入波羅奈城,依次经过街道,走向梵志的家门。
梵志有女名曰首意,遙見佛身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其心靜然諸根寂定,建上玄默第一澹泊,無有衰入恐懼永除。其意清淨而無垢穢如大淵澄,紫磨金色晃如寶山,若盛天樹華實繁茂,有三十二大人之相莊嚴其身,八十種好遍布其體。昱如大殿而有寶柱,如須彌山峻峙顯特,如月盛滿眾星中明,如日出光晃耀暉赫,無所不照。
梵志有一个女儿名叫首意,她远远地看见佛陀身形端正、非凡奇妙,威严而崇高。她的心平静下来,所有感官都达到了寂静和定静,建立了至高无上的玄默和淡泊,没有任何衰败和恐惧,永远消除了。她的心意纯净无垢,如同深邃的清水,她的身体如同紫磨金般闪耀,如同宝山一般。她如同盛开的天树,花果繁盛,拥有三十二种大人之相来装饰她的身体,八十种美好的特征遍布她的全身。她如同宏伟的殿堂,拥有宝柱,如同须彌山一般高耸而独特,如同满月在群星中明亮,如同日出时光芒四射,照耀四方,无所不至。
女見佛來住於門外,心懷踊躍迴入設座,還詣佛所,稽首佛足下,長跪白言:「善來!安住,願降聖尊屈神臨眄。」佛垂慈愍入館就座。
女子见到佛陀来到门外,内心激动,转身回到屋内布置座位,然后再次来到佛陀面前,恭敬地向佛陀的脚行礼,长跪着说道:“欢迎!请安住,愿您屈尊降临。”佛陀慈悲地进入屋内坐下。
首意悅豫,重稽首,而取小榻於佛前坐,進而啟曰:「唯,天中天!曾聞如來遊波羅奈仙士鹿苑,為沙門、梵志、梵天、龍神,諸魔世人群生之疇,轉無上輪興顯正法。」
首意感到非常高兴,恭敬地向佛陀行了稽首礼,然后取来一个小坐榻坐在佛前,上前问道:「尊敬的天中天!我曾听说如来在波羅奈仙人鹿苑中,为沙门、梵志、梵天、龙神以及众多魔界和世人,转动无上的法轮,弘扬正法。」
佛告梵女:「如是!如是!誠如所云,吾遊斯國轉無上輪,為諸未聞宣現正法,不以非法。」
佛陀告诉梵女:「正是这样!正如你所说,我在这个国家转动无上的法轮,为那些未曾听闻的人宣说正法,不宣扬非法。」
首意問佛:「何謂如來所轉法輪?」
首意问佛陀:「什么是如来所转动的法轮?」
世尊告女:「以十二事緣起之法而轉法輪。」
世尊告诉女子:“依据十二因缘法则来转动法轮。”
首意白佛:「重加大恩為我分別,廣說十二緣起之法,法輪所歸令識義趣。」
首意向佛陀表白:「请您以深厚的恩德为我详细解释,广泛阐述十二因缘的法则,让法轮的教义归结于我能认识到的义理和目的。」
佛言:「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散其義。」梵女首意,受教而聽。
佛陀说:「仔细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解释其含义。」梵女首意接受了教诲,聆听着。
佛告女曰:「若計有我便有終始,起於不起,從癡因緣則便有行,從行因緣則便有識,從識因緣則有名色,從名色因緣則有六入,從六入因緣則便更習,從更習因緣則便有痛,從痛因緣則便有愛,從愛因緣則便有受,從受因緣則便有有,從有因緣則便致生,從生因緣致老病死,懃苦愁惱,大患集會。
佛陀告诉女子:「如果执着于自我,就会有开始和结束,从无明因缘中产生行为,从行为因缘中产生意识,从意识因缘中产生名色,从名色因缘中产生六入,从六入因缘中产生更习,从更习因缘中产生痛苦,从痛苦因缘中产生爱,从爱因缘中产生取,从取因缘中产生有,从有因缘中导致生,从生因缘导致老病死,勤苦愁恼,大患集结。」
「如是,女!癡滅,識、行、名色,六入、更習,痛、愛、受、有、生老病死滅,懃苦愁惱大患盡除。汝欲知吾以是法故,於波羅奈仙士鹿苑,為諸沙門、梵志、梵天、龍神、諸魔世人而轉法輪,解十二因緣,若受奉行,因可得度。」
就是这样,女儿!当无明(愚痴)被灭除时,随之而来的识、行、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等苦痛也将随之消失,所有的勤奋、苦难、忧愁和烦恼都将被彻底消除。你要知道,我正是因为这个法理,在波羅奈的仙人鹿苑,为沙门、梵志、梵天、龙神、魔众和世人转动法轮,解释十二因缘,如果有人接受并奉行这些教法,就能得到解脱。
首意問佛:「唯,天中天,法寧有內、有外乎?」
告女曰:「不也!」
女又問曰:「法寧有住無明號乎?」
答曰:「不也!」
女又問曰:「寧有興明、有除滅乎?」
答曰:「不也!」
女又問曰:「其明達者寧有形貌乎?」答曰:「不也!」
女又問曰:「以何因緣而致是身?以無有癡何從致生?興心慢意因成其行,何謂因緣而得合成?」又曰:「唯,大聖!如樹無根,何因忽生莖節枝葉華實?如是,世尊!計其無明無有形像,假使因緣從無哲起而致憍慢,何謂無哲之原而致於行?何從致是眾惱集會?」
佛告女:「欲知諸相,本悉清淨,亦復如是。諸法之法,法不知法,愚冥凡夫不聞罪福而造凶危,因從凶危則有終始,因終始則有苦樂。計曉於彼,亦無作罪,亦無福者,亦復無有進退終始,亦復無有遭苦遇樂。」
佛告首意:「汝欲知之,譬如幻士化作所化,其化人者,亦不想念言:『我是化。』彼之幻士,或以實為虛,或以虛為實,悉是欺詐愚偽之法。計斯幻士及所化人,有所化者亦無所化,彼亦空虛誑惑迷妄癡騃之法。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豈復有內而有外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幻無住豈有我名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豈有到後世復來者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其幻者豈有所起有所滅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豈有所有有形像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豈有見聞有幻無幻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其女白佛言:「我曾聞之,其幻化者,無有見聞有幻無幻。」
世尊又問:「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假使無身,豈能令幻化發起諸術乎?」
女答曰:「唯,天中天!其幻化者,實為如此真無所有。」
佛復言:「如是!如是!女!其無明者無內無外,計其法者亦無所有,亦無字也,其無明者不至後世,亦無還返,其無明者亦無有起,亦無有滅,其無明者亦無形像。適興無明緣致眾行,名色、六入、更習、痛、愛、受、有、生老病死,勤苦愁惱大患集會。」
時女首意白佛言:「甚為可奇!至未曾有!世尊所興而不可及。所以者何?佛、天中天!於虛空中而轉法輪,不可思議所轉法輪,不可稱限無量法輪,無獲法輪,無形法輪,無生法輪,滅度法輪。」
世尊告曰:「如是!如是!誠如所云,吾所轉輪為轉空輪,所轉法輪不可思議,所轉法輪不可稱限,其可轉輪無量無獲,無形無生,為滅度也。」
時首意女歡喜踊躍,善心生焉,則以栴檀搗香及諸華香,供養散佛:「唯然世尊!以是德本,誓致擁護,而善救攝。降伏諸根,御制愛欲,逮轉法輪,轉空無輪,無思議輪,不可稱限。無量無獲,無形無生,滅度之輪。」
佛尋欣欲,五色青黃赤白綠光從口而出,其大光明普照十方無數佛國,悉皆覆蔽日月之明,還來繞身至于三匝,從頂上入。
賢者阿難曉了七法:一曰、知義;二曰、解法;三曰、曉時;四曰、了節;五曰、明眾;六曰、練己;七曰、採識人本;即從坐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下右膝叉手白佛:「今大聖欣欲,為何感應,願說其意?唯,天中天!多所愍傷,多所安隱,哀念諸天世間人民,分別說之。」
佛告阿難:「爾見梵女首意,以末栴檀、華香、搗香,供養散佛乎?其心誓願逮轉法輪。」
對曰:「已見。」
佛言:「是女以斯德本護己安人,多所救攝,壽終之後當轉女身,至八十四億劫,不歸惡趣,供養六萬諸佛世尊,出家為道,志于沙門,聽受經法。受經法已,即時諷誦,將御如來現在正法,佛滅度後供養舍利,勸化無數無量眾生,不可計會,使立無上正真之道,最於後世窮竟劫已,於三千大千,即當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劫名寶明,佛號寶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其佛當壽具足一劫,為難計量群黎之疇,勸發道教而逆長益,後至無餘於泥洹界而取滅度。」
阿難白佛:「其首意女,為於何佛植眾德本?」
佛告阿難:「斯女往昔惟衛佛時,以女人身初發道意,取寶珠瓔用散佛上。至於今世復會吾前,志願無上正真之道。亦於式佛、如來正覺發歡喜心,加懷篤信脫衣上佛,以家之信離家為道,而作沙門具滿千歲,淨修梵行,數數講問深奧妙法。於隨葉如來正覺時,以十五日供養世尊及諸弟子,充滿周備,亦復志願無上正真之道。於拘樓如來正覺時,心樂善學攬攝章句,以諸真珠名香供散佛上,其心亦願誓成正覺。於拘那含牟尼佛正覺時,以香塗塔盡其形壽,供養衣服飲食醫藥床座,於二日供養世尊聖眾。見迦葉佛供養奉事,不捨道意。今供養吾,當轉女身,然後得佛道度脫眾生。
佛說如是,莫不歡喜。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