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母子經

吳 支謙譯1卷CBETA T0555b少于一千字 8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五母子經
吳優婆塞支謙譯
昔者有阿羅漢在山中奉行道禁。有一小兒年始七歲,大好道,棄家去作沙門,隨師在山中,從師學法,精進不懈。年八歲便得四通:一者眼能徹視,二者耳能徹聽,三者能飛行變化,四者自知宿命所從來生。坐自思念,即見先世宿命所更,為五母作子。時即還自笑。
从前,有一位阿罗汉在山中修行,遵守佛教的戒律。有一个小孩,年仅七岁,非常向往修行之道,于是离家出走,成为一名沙门,跟随师父在山中学习佛法,勤奋不懈。到了八岁,他便获得了四种神通:一是眼睛能透视一切,二是耳朵能听透一切,三是能自由飞行和变化,四是能知晓自己前世的宿命。他静坐深思,便看到了自己前世作为五个母亲的孩子所经历的一切。于是他不禁笑了起来。
師問言:「若何以笑?我是山間無倡樂、歌舞,用何等故笑?」
师父问他:“你为什么笑呢?这山里没有音乐和舞蹈,你因何而笑?”
沙彌言:「我不敢笑師。自視我一身有五母,皆為我晝夜啼哭,感傷愁毒,常言念子,未曾忽忘。我自念一身愁毒五家,用是故笑耳,不敢笑師。
沙弥回答说:“我不敢嘲笑师父。我观察到自己这一身,曾是五个母亲的子女,她们都为我日夜哭泣,感到悲伤和痛苦,总是思念着我,从未忘记。我想到了自己一身给五个家庭带来的悲伤和痛苦,因此而笑,并非嘲笑师父。”
「我為第一母作子時,比隣有與我同時生者。我死後,同日生者出入行步,我母見之,便言:『我子在者,亦當出入行步!』如是即愁憂,感痛念我。
“当我作为第一位母亲的孩子时,邻居家有一个和我同时出生的人。我去世后,那个和我同日出生的人开始走路,我的母亲看到他,就会说:‘如果我的孩子还在,也应当会走路了!’就这样,她感到忧愁和痛苦,思念我。
「復為第二母作子,生不久復死。我母見人有乳養子者,便感痛念我,愁憂啼哭我。
“当我成为第二位母亲的孩子时,我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我的母亲看到别人抚养孩子,就会感到痛苦和思念我,因此忧愁和哭泣。”
「復為第三母作子,不久復死。我母臨飯,淚出念我言:『子在者,當與我共飯。為那棄我死去!』便愁憂念我。
“又成为第三位母亲的儿子,不久后又去世了。我母亲在吃饭时,泪水涌出,思念着我,说:‘如果儿子还在,他会和我一起吃饭。为什么就这样离我而去,死去了呢!’于是她因思念我而感到忧愁和悲伤。
「復為第四母作子,不久復死。我同時等輩娉娶者,母即復念我言:『子不死,今亦當復娶婦!』復啼哭愁感我。
“又成为第四位母亲的儿子,不久后又去世了。和我同龄的人结婚时,母亲就会想起我,说:‘如果儿子还活着,现在也应该娶妻了!’于是她再次哭泣,因思念我而感到悲伤和痛苦。
「復為第五今見在母作子,捨家學道。母日啼哭言:『我亡子不知所在、飢寒、生死,不復相見!』忼愾悲痛念我。
“又成为第五位现在的母亲的儿子,我离家出走去修行。母亲每天哭泣着说:‘我失去了儿子,不知道他在哪里、是否饥饿寒冷、生死未卜,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她因思念我而感到悲痛和愤怒。”
「今五母共會,各言亡子,相對啼哭。我念一人魂神,為五母作子,令五母啼哭念我。我用是故笑耳。
现在五位母亲聚集在一起,各自诉说着失去的儿子,相对而泣。我想起一个人的灵魂,成为五位母亲的儿子,让五位母亲因我而哭泣。因此我笑了。
「世間人不知有後世生,但言死耳。人作善自得其福,作惡自得其殃。人在世間喜怒自恣,無所畏惡。後苦痛不可言,入惡道中,悔無所及。
世间的人不知道有来世,只认为人死了就结束了。人行善会得到福报,作恶会得到灾祸。人们在世间随心所欲,无所畏惧。但死后的痛苦难以言说,一旦堕入恶道,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厭世間故,去父母求道。我視地獄、畜生、餓鬼、貧窮代其恐怖。我得師恩,受佛經戒,今以度脫。我念是五母不能得脫,反憂我故身。我所願者,皆已竟。世間人展轉相憂哭無休止時。身但作土耳,魂神空去,隨其施行,不能自斷,拔其根株,便可得脫,但日積惡,是癡所為。我今不復與生死同伍,如人不種,但當泥洹,泥洹快樂。」為師說是語,前作禮已,便飛去。
我厌倦了世间,所以离开父母去求道。我亲眼目睹地狱、畜生、饿鬼、贫穷等种种恐怖。我得到师父的恩惠,接受了佛陀的经戒,现在已经得到解脱。我想起这五位母亲无法得到解脱,反而为我的身体担忧。我的愿望都已经实现。世间人不停地相互忧虑哭泣,没有停止的时候。身体最终只是尘土,灵魂空去,随着自己的行为,无法自我了断,拔除根本,才能得到解脱,只是日积月累的恶行,都是愚痴所造成的。我现在不再与生死轮回为伍,就像人不播种,只应当追求涅槃,涅槃才是快乐。师父说完这些话,上前行礼后,便飞升而去。
五母子經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