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曇分陀利經
失譯1卷CBETA T0265少于一万字 18 min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我听到如下所述: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四萬二千人俱。三慢陀[颱-台+犮] 陀、文殊師利菩薩等,八萬四千人;彌勒菩薩等,拔陀劫中千人。釋王等,與忉利諸天不可復計;梵王,與諸梵不可復計。阿闍世王,與閻浮提人王眾多不可復計。
佛陀在羅閱祇的耆闍崛山中,与四万二千位大比丘僧众一同。有三位慢陀颰陀、文殊师利菩萨等,共有八万四千人;弥勒菩萨等,在拔陀劫中有千人。释王等,与忉利天的诸天人数多得无法计算;梵王,与诸梵天的人数也无法计算。阿闍世王,与閻浮提的人王群众多得无法计算。
佛在四輩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中,說《薩曇分陀利》(漢言法華) ,佛說無央數偈。
佛陀在四众弟子中,包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讲述了《薩曇分陀利》(汉语称为法华经),佛陀说了无数的偈颂。
是時,七寶浮圖,涌從地出上至梵天。浮圖中央,有七寶大講堂,懸幢幡華蓋,名香清潔。姝好講堂中有金床,床上有坐佛,字抱休羅蘭(漢言大寶) ,歎釋迦文佛言:「善哉!善哉!我般泥洹已來,過恒邊沙劫、恒邊沙佛剎,止於空中。恒邊沙佛以過去,我歷爾所劫,初不還彼剎。我見釋迦文佛,精進求佛道,用人民故,布施無厭足,不惜手、不惜眼、不惜頭、不惜妻子象馬車乘、不惜珍寶,無有貪愛心。我故來出,欲供養釋迦文佛并度諸下劣,願釋迦文佛,坐我金床,更說《薩曇分陀利經》。
那时,七宝佛塔从地下涌出,升至梵天。佛塔中央,有一座七宝大讲堂,悬挂着幢幡和华盖,散发着清净的名香。美丽的讲堂内有一张金床,床上坐着一尊佛,名为抱休羅蘭(汉语称为大宝),赞叹释迦牟尼佛说:“善哉!善哉!自我涅槃以来,已过无数恒河沙劫、无数恒河沙佛土,停留在空中。无数恒河沙佛已经过去,我历经那些劫数,从未返回那些佛土。我见到释迦牟尼佛,精进地寻求佛道,为了众生,布施无厌足,不惜手、眼、头、妻子、象、马、车乘、珍宝,没有贪爱心。因此我出现,想要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救度所有下劣众生,愿释迦牟尼佛坐在我的金床上,再次讲述《薩曇分陀利经》。”
於是釋迦文佛,上講堂就於金床而坐,便說《薩曇分陀利經》,復說無央數偈言:
于是释迦牟尼佛,登上讲经的殿堂,坐在金色的座位上,开始讲述《妙法莲华经》,接着又讲述了无数的偈颂:
「聞樂寶佛, 知名字者, 不畏生死,
听闻樂寶佛的名字,知道这个名字的人,不再畏惧生死轮回。
不復勤苦; 聞藥王佛, 知字名者,
不再经历勤苦;听闻藥王佛的名字,知道这个名字的人。
不得愈病, 自識宿命。」
不会再生病,能够自己认识到宿命。
於是釋迦文佛,說無央數阿僧祇劫,復說無央數阿僧祇劫。
于是释迦牟尼佛,讲述了无数阿僧祇劫,又讲述了无数阿僧祇劫。
「我行菩薩道時,求索《薩曇分陀利經》布施與人,在所求索,飯食衣被七寶妻子,初無愛戀心。
“当我修行菩萨道时,我寻求《薩曇分陀利经》并慷慨布施给他人,在寻求过程中,我施舍食物、衣物、七宝、妻子和儿女,从未有过贪恋之心。
「我為有國王時,是世極長壽,我便立太子為王,棄國事,撾鼓搖鈴,自衒身言:『誰欲持我作奴者?我求索《薩曇分陀利經》,我欲行供養。』時,有一婆羅門語我言:『與我作奴來,我有《薩曇分陀利經》。』我便隨婆羅門去,一心作奴,汲水、掃地、採花菓,飲食婆羅門,千歲不懈息。」
“当我作为国王时,这个世界的寿命极长,我便立太子为王,放弃国家事务,击鼓摇铃,公开宣称:‘谁想要我做他的奴隶?我寻求《薩曇分陀利经》,我愿意进行供养。’那时,有一位婆罗门对我说:‘跟我来,做我的奴隶,我有《薩曇分陀利经》。’我便跟随婆罗门离去,一心做他的奴隶,汲水、扫地、采摘花果,供养婆罗门,千年来从未懈怠。”
佛於是說偈言:
于是佛陀便说偈语:
「撾鼓搖鈴願, 自衒言誰欲?
敲击着鼓,摇动着铃,我发愿,自问谁有这样的欲望?
持我作奴者, 我欲行供養,
奴心善意行。」
佛言:「是時,王者,我身是也;時,婆羅門者,調達是。誰恩令我得滿六波羅蜜者、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是調達福恩。調達是我善師,善師恩令我得滿六波羅蜜、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皆是調達恩。調達却後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名提和羅耶(漢言天王佛) ,當得十種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天王佛國,名提和越(漢言天地國) 。天王佛當為人民說法,盡劫不懈止。第一說法,當度恒邊沙人得羅漢道,恒邊沙人辟支佛道,恒邊沙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天王佛壽二十劫,乃般泥洹後,法住二十劫。天王佛般泥洹後,不散舍利,起作一七寶塔,廣六十里,長八十里,一切閻浮人,悉往供養佛舍利。是時,無央數人得羅漢道,無央數人發辟支佛心,無央數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之經,信不誹謗,除滅過去當來罪,閉三惡道門,開三善道門,生天上常第一,生人中常第一,生十方佛前,自然七寶蓮華中化生。」
於是下方佛所從菩薩,名般若拘,自白其佛,早還本土。釋迦文佛謂:「般若拘!我有菩薩,字文殊師利,可與相見乃還本土。」
即時,文殊師利,從沙曷龍王池中涌出,坐大蓮華,華如車輪,其華千葉,從諸菩薩其數甚多。文殊師利下大蓮華,為二佛作禮,還與般若拘菩薩相問訊。
般若拘問文殊:「所入池中度云何數多少?」
文殊答曰:「其數甚多,無能計者;若當口說,非心所信,自當有證。」其池即時涌華從下而出,盡是池中一切所散。本發菩薩心者,其華在空中,但說摩訶衍事;本發聲聞者,其華在空中,但說斷生死事。文殊師利見華如是,以偈答般若拘菩薩言:「以仁者之意,自分別其數。」
般若拘菩薩復問文殊師利:「說何等法,所度乃爾?」
文殊答曰:「於是池中,但說《薩曇分陀利》。」
般若拘復問:「其法甚尊,無能及者,為有便可得佛者不?」
文殊答曰:「沙曷龍王有女年八歲,智慧甚大,意願不輕,便可得佛。」
般若拘菩薩謂文殊師利言:「我見仁者之師,求佛勤苦,積累功德,劫數甚多,不信此女便可得佛。」
池中有女即時涌出,遶佛三匝,叉手而白佛言:「佛相好端正,功德巍巍,為諸天所奉,為一切龍鬼神人民薩和薩所敬,所說法甚尊,今我立願,便欲得佛。」
舍利弗即謂女:「雖發是願,佛不可得,又汝女,行積功累,行未應菩薩。」
女自持一摩尼珠,其價當一大國,女疾過與佛,佛亦疾受。女謂舍利弗及般若拘菩薩:「我與佛珠為遲疾?」
答曰:「甚疾!」
女復言:「佛受我珠為遲疾?」
答曰:「甚疾!」
女言:「我與佛珠為遲,佛受我珠復遲,我今取佛疾。」於是,即時女身變為菩薩,眾會皆驚,即變為佛身,相種好皆具足。國土、弟子,如佛所為。
一切眾會,天龍、鬼神、無央數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三千大千國土,六反震動;三萬須陀洹,得阿惟越致。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