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 義淨譯1卷CBETA T0239少于一万字 1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聞:
我是这样听说的:
一時薄伽梵,在名稱大城,戰勝林施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薩眾。爾時,世尊於日初分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於先設座,加趺端坐,正念而住。時諸苾芻來詣佛所,頂禮雙足,右繞三匝,退坐一面。
从前,佛陀在一个叫做名称的大城市,他在战胜林的施孤独园里,和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以及众多的菩萨在一起。那时,佛陀在早晨,穿上衣服,拿着钵,进城乞食。他按顺序乞食完毕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完饭后,他收起衣服和钵,洗了脚,然后坐在事先准备好的座位上,双脚盘起,安静地坐着,保持正念。那时,所有的比丘都来到佛陀的面前,他们向佛陀顶礼,围绕他右转三圈,然后退到一边坐下。
爾時,具壽妙生,在大眾中,承佛神力,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利益,益諸菩薩;能以最勝付囑,囑諸菩薩。世尊!若有發趣菩薩乘者,云何應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那时候,名叫具壽妙生的人,在众人面前,借助佛的神力,从座位上站起来,露出右肩,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恭敬地对佛说:“难得!世尊!难得!如来应、正、等、觉,能以最好的方式利益菩萨;能以最好的方式嘱咐菩萨。世尊!如果有人想要追求菩萨的道路,他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应该如何修行?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心?”
佛告妙生:「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來以勝利益,益諸菩薩;以勝付囑,囑諸菩薩。』妙生!汝應諦聽,極善作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若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攝伏其心。」妙生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对妙生说:“很好,很好!就像你所说的那样:‘如来以最好的方式利益所有的菩萨,以最好的方式嘱托所有的菩萨。’妙生,你应该仔细听,全神贯注,我将为你详细解释。如果有人想要追求菩萨的道路,他应该这样生活,这样修行,这样控制自己的心。”妙生回答说:“是的,世尊!我愿意听。”
佛告妙生:「若有發趣菩薩乘者,當生如是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盡諸世界所有眾生,如是一切,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雖令如是無量眾生證圓寂已,而無有一眾生入圓寂者。何以故?妙生!若菩薩有眾生想者,則不名菩薩。所以者何?由有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故。
佛对妙生说:“如果有人想要发心修行菩萨道,他应该有这样的心愿:‘所有的生命,无论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无论有形有色或无形无色,有思想或无思想,既非有思想又非无思想,所有世界中的所有生命,我都要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得到解脱。’即使使无数的生命都得到了圆寂,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生命真的进入了圆寂。为什么呢?妙生!如果菩萨有把众生当作众生看待的想法,那他就不能称为菩萨。为什么呢?因为他还有我执、众生执、生命执、追求执。”
「復次,妙生!菩薩不住於事,應行布施。不住隨處,應行布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應行布施。妙生!菩薩如是布施,乃至相想,亦不應住。何以故?由不住施,福聚難量。
再次强调,妙生!菩萨在行善施舍的时候,不应该停留在物质事物上。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应该行善施舍。不应该停留在色、声、香、味、触、法这些感官世界的事物上,都应该行善施舍。妙生!菩萨就是这样行善施舍,甚至在思考的时候,也不应该停留。为什么呢?因为不停留在施舍上,福报就会积累得无法计量。
「妙生!於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知量不?」妙生言:「不爾,世尊!」「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十方虛空,可知量不?」妙生言:「不爾,世尊!」「妙生!菩薩行不住施,所得福聚不可知量,亦復如是。」
"妙生,你认为东方的虚空能被测量吗?"妙生回答:"不能,世尊。" "南方、西方、北方,四面八方,上下所有方向的虚空,能被测量吗?"妙生回答:"不能,世尊。" "妙生,菩萨行善不求回报,所得的福报是无法测量的,就像这虚空一样。"
「妙生!於汝意云何?可以具足勝相觀如來不?」妙生言:「不爾,世尊!不應以勝相觀於如來。何以故?如來說勝相,即非勝相。」
“妙生,你认为可以通过优秀的特征来完全理解如来(佛)吗?”妙生回答:“不可以,世尊!我们不应该通过优秀的特征来理解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优秀特征,实际上并不是优秀特征。”
「妙生!所有勝相,皆是虛妄。若無勝相,即非虛妄。是故應以勝相無相觀於如來。」妙生言:「世尊!頗有眾生,於當來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聞說是經,生實信不?」
"妙生啊!所有的优秀特质,都是虚幻的。如果没有优秀特质,那就不是虚幻的。因此,你应该用无优秀特质的观念来看待如来。"妙生问:"世尊!在未来的世界,也就是在佛法消失的五百年后,会有众生听到这部经文,然后产生真正的信仰吗?"
佛告妙生:「莫作是說:『頗有眾生,於當來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聞說是經,生實信不?』妙生!當來之世,有諸菩薩,具戒具德具慧,而彼菩薩,非於一佛承事供養,植諸善根;已於無量百千佛所,而行奉事,植諸善根。是人乃能於此經典生一信心。
佛对妙生说:“不要这样说:‘真的有众生,在未来的世界,五百年后,正法消失的时候,听到这部经文,会真心相信吗?’妙生!在未来的世界,有一些菩萨,他们具备戒德和智慧,这些菩萨并不只是在一位佛的面前供养和修行,积累善根;他们已经在无数的佛的面前行供养和修行,积累善根。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对这部经文产生真正的信心。”
「妙生!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彼諸菩薩當生當攝無量福聚。何以故?由彼菩薩,無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
妙生啊!如来全知全见这个人,他所有的菩萨都将产生并吸收无量的福报。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菩萨,他们没有我执、众生执、寿者执,也不再有求生之念。
「彼諸菩薩,非法想,非非法想,非想,非無想。何以故?若彼菩薩有法想,即有我執、有情執、壽者執、更求趣執。若有非法想,彼亦有我執、有情執、壽者執、更求趣執。妙生!是故菩薩,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密意宣說筏喻法門,諸有智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那些菩萨们,他们既不是在思考法,也不是在思考非法,既不是在思考,也不是在不思考。为什么呢?如果那些菩萨们在思考法,那他们就会有自我执着、有情感执着、有生命执着、有追求更多执着。如果他们在思考非法,他们也会有自我执着、有情感执着、有生命执着、有追求更多执着。妙生!因此,菩萨们不应该执着于法,也不应该执着于非法。正因为这个原因,如来以深奥的意义宣说了筏喻法门,所有有智慧的人,即使是法,也应该放下,更不用说非法了。
「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於無上菩提有所證不?復有少法是所說不?」妙生言:「如我解佛所說義,如來於無上菩提實無所證,亦無所說。何以故?佛所說法,不可取,不可說,彼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以諸聖者,皆是無為所顯現故。」
“妙生,你认为如何?如来在无上菩提中有所证悟吗?还有一些法是他所说的吗?”妙生回答:“根据我对佛陀所说的理解,如来在无上菩提中实际上没有所证悟的,也没有所说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所说的法,是不能被抓住的,不能被说出的,它既不是法,也不是非法。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圣者,都是通过无为的方式来显现的。”
「妙生!於汝意云何?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得福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此福聚者,則非是聚,是故如來說為福聚、福聚。」
「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能於此經乃至一四句頌,若自受持,為他演說,以是因緣所生福聚,極多於彼無量無數。何以故?妙生!由諸如來無上等覺,從此經出;諸佛世尊,從此經生。是故妙生!佛法者,如來說非佛法,是名佛法。
「妙生!於汝意云何?諸預流者頗作是念:『我得預流果。』不?」妙生言:「不爾,世尊!何以故?諸預流者,無法可預,故名預流。不預色、聲、香、味、觸、法,故名預流。世尊!若預流者作是念:『我得預流果。』者,則有我執,有情壽者更求趣執。」
「妙生!於汝意云何?諸一來者頗作是念:『我得一來果。』不?」妙生言:「不爾,世尊!何以故?由彼無有少法證一來性,故名一來。」
「妙生!於汝意云何?諸不還者頗作是念:『我得不還果。』不?」妙生言:「不爾,世尊!何以故?由彼無有少法證不還性,故名不還。」
「妙生!於汝意云何?諸阿羅漢頗作是念:『我得阿羅漢果。』不?」妙生言:「不爾,世尊!由彼無有少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果。』者,則有我執,有情壽者更求趣執。世尊!如來說我得無諍住中最為第一。世尊!我是阿羅漢離於欲染,而實未曾作如是念:『我是阿羅漢。』世尊!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者,如來即不說我妙生得無諍住,最為第一。以都無所住,是故說我得無諍住、得無諍住。」
「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頗有少法是可取不?」妙生言:「不爾,世尊!如來於然燈佛所,實無可取。」
「妙生!若有菩薩作如是語:『我當成就莊嚴國土。』者,此為妄語。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如來說非莊嚴,由此說為國土莊嚴。是故,妙生!菩薩不住於事,不住隨處,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應生不住事心,應生不住隨處心,應生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心。
「妙生!譬如有人,身如妙高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妙生言:「甚大,世尊!何以故?彼之大身,如來說為非身。以彼非有,說名為身。」
「妙生!於汝意云何?如弶伽河中所有沙數,復有如是沙等弶伽河,此諸河沙,寧為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河尚無數,況復其沙。」
「妙生!我今實言告汝。若復有人,以寶滿此河沙數量世界,奉施如來,得福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
「妙生!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一頌,并為他說,而此福聚,勝前福聚無量無邊。
「妙生!若國土中有此法門,為他解說,乃至四句伽他,當知此地,即是制底,一切天、人、阿蘇羅等,皆應右繞而為敬禮;何況盡能受持讀誦,當知是人則為最上第一希有。又此方所,即為有佛,及尊重弟子。
「妙生!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是如來所說不?」妙生言:「不爾,世尊!無有少法是如來所說。」
「妙生!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塵,是為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諸地塵,佛說非塵,故名地塵。此諸世界,佛說非界,故名世界。」
「妙生!於汝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觀如來不?」妙生言:「不爾,世尊!不應以三十二相觀於如來。何以故?三十二相,佛說非相,是故說為大丈夫相。」
「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弶伽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一頌,并為他說,其福勝彼無量無數。」
爾時,妙生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我從生智以來,未曾得聞如是深經。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妙生:「是經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如是應持。何以故?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則非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若復有人,聞說是經生實想者,當知是人最上希有。世尊!此實想者,即非實想,是故如來說名實想、實想。世尊!我聞是經,心生信解,未為希有。若當來世,有聞是經,能受持者,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彼人無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所以者何?世尊!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即是非想。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離諸想故。」
「妙生!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第一希有。何以故?妙生!此最勝波羅蜜多,是如來所說諸波羅蜜多。如來說者,即是無邊佛所宣說,是故名為最勝波羅蜜多。
「妙生!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多,即非忍辱波羅蜜多。何以故?如我昔為羯陵伽王割截支體時,無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我無是想,亦非無想。所以者何?我有是想者,應生瞋恨。妙生!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我於爾時,無如是等想。是故應離諸想,發趣無上菩提之心,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都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應住法,不應住非法,應生其心。何以故?若有所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妙生!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此眾生想,即為非想;彼諸眾生,即非眾生。何以故?諸佛如來離諸想故。妙生!如來是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妙生!如來所證法及所說法,此即非實非妄。妙生!若菩薩心住於事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不住事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是故菩薩不住於事應行其施。
「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為他演說。如是之人,佛以智眼悉知悉見,當生當攝無量福聚。
「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弶伽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弶伽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弶伽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不生毀謗,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妙生!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他說,如來悉知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不可思議福業之聚,當知是人則為以肩荷負如來無上菩提。何以故?妙生!若樂小法者,則著我見、眾生見、壽者見、更求趣見,是人若能讀誦受持此經,無有是處。
「妙生!所在之處若有此經,當知此處則是制底,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所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香花供養其處。
「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典受持讀誦演說之時,或為人輕辱。何以故?妙生!當知是人於前世中造諸惡業,應墮惡道,由於現在得遭輕辱,此為善事,能盡惡業,速至菩提故。
「妙生!我憶過去過無數劫,在然燈佛先,得值八十四億那庾多佛,悉皆供養承事,無違背者。若復有人,於後五百歲正法滅時,能於此經受持讀誦,解其義趣,廣為他說,所得功德,以前功德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算分勢分比數分因分,乃至譬喻亦不能及。妙生!我若具說受持讀誦此經功德,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疑惑不信。妙生!當知是經不可思議,其受持者,應當希望不可思議所生福聚。」
復次,妙生白佛言:「世尊!若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佛告妙生:「若有發趣菩薩乘者,當生如是心:『我當度脫一切眾生,悉皆令入無餘涅槃。雖有如是無量眾生證於圓寂,而無有一眾生證圓寂者。』何以故?妙生!若菩薩有眾生想者,則不名菩薩。所以者何?妙生!實無有法可名發趣菩薩乘者。
「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頗有少法是所證不?」妙生言:「如來於然燈佛所,無法可證,而得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妙生!實無有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所證悟,得大菩提。若證法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摩納婆!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無所得故,然燈佛與我授記,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妙生!言如來者,即是實性真如之異名也。
「妙生!若言:『如來證得無上正等覺。』者,是為妄語。何以故?實無有法,如來證得無上正覺。妙生!如來所得正覺之法,此即非實非虛。是故佛說:『一切法者,即是佛法。』妙生!一切法、一切法者,如來說為非法,是故如來說一切法者,即是佛法。
「妙生!譬如丈夫,其身長大。」
妙生言:「世尊!如來說為大身者,即說為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妙生:「如是,如是!若菩薩作是語:『我當度眾生令寂滅。』者,則不名菩薩。妙生!頗有少法名菩薩不?」答言:「不爾,世尊!」
「妙生!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更求趣。』
「妙生!若有菩薩言:『我當成就佛土嚴勝、佛土嚴勝。』者,如來說為非是嚴勝,是故如來說為嚴勝。妙生!若有信解一切法無性、一切法無性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
「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妙生言:「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妙生!於汝意云何?如弶伽河中所有沙數,復有如是沙等弶伽河,隨諸河沙,有爾所世界,是為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
「妙生!此世界中所有眾生,種種性行,其心流轉,我悉了知。何以故?妙生!心陀羅尼者,如來說為無持,由無持故,心遂流轉。何以故?妙生!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妙生。於汝意云何?若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是人得福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
「妙生!若此福聚是福聚者,如來則不說為福聚、福聚。
「妙生!於汝意云何?可以色身圓滿觀如來不?」「不爾,世尊!不應以色身圓滿觀於如來。何以故?色身圓滿、色身圓滿者,如來說非圓滿,是故名為色身圓滿。」
「妙生!可以具相觀如來不?」「不爾,世尊!不應以具相觀於如來。何以故?諸具相者,如來說非具相,是故如來說名具相。」
「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作是念:『我說法。』耶?汝勿作是見。若言:『如來有所說法。』者,則為謗我。何以故?言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妙生白佛言:「世尊!於當來世,頗有眾生,聞說是經,生信心不?」
佛告妙生:「有生信者,彼非眾生,非非眾生。何以故?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妙生!於汝意云何?佛得無上正等覺時,頗有少法所證不?」妙生言:「實無有法是佛所證。」
佛告妙生:「如是,如是!此中無有少法可得,故名無上正等菩提。妙生!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故名無上正等菩提。以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更求趣性,其性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一切善法皆正覺了,故名無上正等正覺。妙生!善法者,如來說為非法,故名善法。
「妙生!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妙高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一四句頌,若自受持,及為他說。以前福聚比此福聚,假令分此以為百分,彼亦不能及一分,或千分億分算分勢分數分因分,乃至譬喻亦不能及一。
「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度眾生不?汝莫作是見:『如來度眾生。』何以故?曾無有一眾生是如來度者。若有眾生是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見、眾生見、壽者見、更求趣見。妙生!我等執者,如來說為非執,而諸愚夫妄為此執。妙生!愚夫眾生,如來說為非生,故名愚夫眾生。
「妙生!於汝意云何?應以具相觀如來不?」「不爾,世尊!不應以具相觀於如來。」
「妙生!若以具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不應以具相觀於如來,應以諸相非相觀於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起邪觀, 不能當見我。
應觀佛法性, 即導師法身,
法性非所識, 故彼不能了。
「妙生!『諸有發趣菩薩乘者,其所有法是斷滅不?』汝莫作是見。何以故?趣菩薩乘者,其法不失。
「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滿弶伽河沙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於無我理、不生法中,得忍解者,所生福聚,極多於彼無量無數。
「妙生!菩薩不應取其福聚。」妙生言:「菩薩豈不取福聚耶?」
佛告妙生:「是應正取,不應越取,是故說取。
「妙生!如有說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者,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妙生!都無去來,故名如來。
「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土地碎為墨塵。妙生!於汝意云何?是極微聚,寧為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聚性是實者,如來不說為極微聚極微聚。何以故?極微聚者,世尊說為非極微聚,故名極微聚。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說為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如來則有聚執。佛說聚執者,說為非聚執,是故說為聚執。」
「妙生!此聚執者,是世言論,然其體性,實無可說,但是愚夫異生之所妄執。
「妙生!如有說云:『佛說我見、眾生見、壽者見、更求趣見。』者,是為正說為不正耶?」妙生言:「不爾,世尊!何以故?若有我見如來說者,即是非見,故名我見。」
「妙生!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解。如是解者,乃至法想亦無所住。何以故?妙生!法想、法想者,如來說為非想,故名法想、法想。
「妙生!若有人以滿無量無數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能於此經,乃至受持讀誦四句伽他,令其通利,廣為他人正說其義,以是因緣所生福聚,極多於彼無量無數。云何正說?無法可說,是名正說。」
爾時,世尊說伽他曰:
「一切有為法, 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 應作如是觀。」
爾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具壽妙生,及諸菩薩摩訶薩、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