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梁 曼陀羅仙譯2卷CBETA T0232大于一万字 2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梁扶南國三藏曼陀羅仙譯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是大地六種震動?」佛告阿難:「我說福田無差別相,故現斯瑞。往昔諸佛亦於此處,作如是說福田之相,利益眾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
那时候,阿难从座位上站起来,露出右肩,右膝跪在地上,对佛陀说:“世尊,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大地产生六种震动?”佛陀回答阿难:“我讲述福田无差别的相貌,因此出现了这个吉祥的现象。过去的诸佛也在这个地方,讲述福田的特征,为了利益众生,使得整个世界产生六种震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是不可思議。何以故!所說法相,不可思議。」
舍利弗对佛祖说:“世尊!文殊师利的境界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所讲述的法则,是无法理解的。”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汝之所說實不可思議。」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不可思議不可說,思議亦不可說。如是思議不思議性俱不可說。一切聲相,非思議亦非不可思議。」
佛祖对文殊师利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如舍利弗所说,你所说的真是不可思议。”文殊师利对佛祖说:“世尊!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可思议的事情也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这样的可思议和不可思议的性质都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所有的声音现象,既不是不可思议的,也不是可思议的。”
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實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與定俱。」
佛问:“你进入了无法思议的三昧状态了吗?”文殊师利回答:“没有,世尊!我就是无法思议,我看不到有心能够思议的存在。怎么能说我进入了无法思议的三昧状态呢?我一开始发心想要进入这种定境,但现在思考,实际上没有心的形象可以进入三昧。就像人学射箭,久练习就会熟练,后来即使没有心,因为久练习的原因,箭发射都能命中目标。我也是这样,一开始学习无法思议的三昧,专心一意,如果久练习就能成就,再也没有心的想法,常常与定境相伴。”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更有勝妙寂滅定不?」文殊師利言:「若有不思議定者,汝可問言:『更有寂滅定不?』如我意解,不可思議定尚不可得,云何問有寂滅定乎?」
舍利弗对文殊师利说:“还有比妙寂灭定更胜的定吗?”文殊师利回答:“如果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定,你可以问我:“还有寂灭定吗?”按照我的理解,这种不可思议的定都还无法达到,怎么可能还会有寂灭定呢?”
舍利弗言:「不可思議定不可得耶?」
舍利弗问道:“这个无法想象的定位,是不是无法获得的呢?”
文殊師利言:「思議定者,是可得相;不可思議定者,不可得相。一切眾生實成就不思議定。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議定。是故一切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等無分別。」
文殊师利说:“可以思考的决定,是可以得到相应的表现;不能思考的决定,是不能得到相应的表现。所有的众生实际上都达到了不能思考的决定。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心的表现都不是心本身,所以被称为不能思考的决定。因此,所有众生的表现和不能思考的三昧的表现,都是没有区别的。”
佛讚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於諸佛久殖善根,淨修梵行,乃能演說甚深三昧。汝今安住如是般若波羅蜜中。」
佛对文殊师利赞扬说:“好极了,好极了!你在众多佛陀面前长期积累善行,精心修行梵行,才能够讲解深奥的三昧。你现在安稳地处在如此的般若波罗蜜中。”
文殊師利言:「若我住般若波羅蜜中,能作是說,即是有想,便住我想。若住有想、我想中者,般若波羅蜜便有處所。般若波羅蜜若住於無,亦是我想,亦名處所。離此二處,住無所住,如諸佛住,安處寂滅非思議境界。如是不思議,名般若波羅蜜住處。般若波羅蜜處,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作。般若波羅蜜即不思議,不思議即法界,法界即無相,無相即不思議,不思議即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法界。無二無別。無二無別即法界,法界即無相,無相即般若波羅蜜界。般若波羅蜜界即不思議界,不思議界即無生無滅界,無生無滅界即不思議界。」
文殊师利说:“如果我在般若波罗蜜中,能够做出这样的解释,那就是有所思考,就停留在我自己的思考中。如果停留在有所思考、我自己的思考中,那么般若波罗蜜就有了具体的位置。般若波罗蜜如果停留在无中,那也是我自己的思考,也被称为一个位置。离开这两个位置,停留在无所停留的状态,就像所有的佛一样,安静地处在寂灭的、无法思议的境界。这样的无法思议,就是般若波罗蜜的所在。般若波罗蜜的所在,所有的法都没有相,所有的法都没有作为。般若波罗蜜就是无法思议,无法思议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无法思议,无法思议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和法界,没有二者,没有区别。没有二者,没有区别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无相,无相就是般若波罗蜜的境界。般若波罗蜜的境界就是无法思议的境界,无法思议的境界就是无生无灭的境界,无生无灭的境界就是无法思议的境界。”
文殊師利言:「如來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如是修般若波羅蜜者則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相離,即是般若波羅蜜故。世尊!若知我相而不可著,無知無著是佛所知。不可思議無知無著,即佛所知。何以故?知體本性無所有相。云何能轉法界?若知本性無體無著者,即名無物。若無有物,是無處所,無依無住。無依無住即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是有為無為功德。若如是知,則無心想。無心想者,云何當知有為無為功德?無知即不思議,不思議者是佛所知,亦無取無不取,不見三世去來等相,不取生滅及諸起作,亦不斷不常。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思議智如虛空,無此無彼,不可比類,無好惡,無等等,無相無貌。
文殊师利说:“如来的境界和我的境界,实际上是不分彼此的。因此,修习般若波罗蜜的人就不会去追求菩提。为什么呢?因为菩提的状态是超脱一切相的,这本身就是般若波罗蜜的体现。世尊!如果知道‘我’的相是不可以执着的,那么无知无执就是佛所知。无法想象的无知无执,也是佛所知。为什么呢?因为知道本性的实质是没有任何特征的。怎么可能转变法界呢?如果知道本性没有实体也不执着,那就称为无物。如果没有物,就没有处所,没有依靠,没有栖息。没有依靠和栖息就没有生与灭,没有生与灭就体现了有为和无为的功德。如果这样知道,那就没有心念。没有心念的人,怎么能知道有为和无为的功德呢?无知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佛所知,也没有取也没有不取,不见三世的过去、现在、未来等相,不执着于生灭和各种行为,也不断也不常。这样知道的人就是具有正确的智慧。不可思议的智慧如同虚空,没有这个也没有那个,无法比较,没有好坏,没有等级,没有相貌。”
佛告文殊師利:「若如是知,名不退智。」文殊師利言:「無作智名不退智,猶如金鋌先加鎚打方知好惡。若不治打,無能知者。不退智相亦復如是。要行境界,不念不著,無起無作,具足不動,不生不滅,爾乃顯現。」
佛对文殊师利说:“如果你这样理解,那就叫做不退转的智慧。”文殊师利回答说:“这种不做作的智慧就是不退转的智慧,就像金子在被锤打之前,我们无法知道它的好坏。如果不锤打,就无法知道。不退转的智慧也是这样。必须在实际行动中,不去思考,不去执着,不起烦恼,不做作,保持不动摇,不生不灭,这样才能显现出来。”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言:「如諸如來自說己智,誰當能信?」文殊師利言:「如是智者,非涅槃法非生死法,是寂滅行,是無動行,不斷貪欲、瞋恚、愚癡,亦非不斷。何以故?無盡無滅,不離生死亦非不離,不修道非不修道。作是解者名為正信。」
当时,佛祖对文殊师利说:“如果所有如来自己描述自己的智慧,谁会相信呢?”文殊师利回答:“这样的智慧,既不是涅槃的法则,也不是生死的法则,它是寂灭的行为,是不动的行为,既不断绝贪欲、愤怒、愚昧,也不是不断绝。为什么呢?因为它无尽无灭,既不离开生死,也不是不离开,既不修行,也不是不修行。理解这个的人,被称为有正信。”
佛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深解斯義。」
佛对文殊师利说:“很好,很好!你说得对,深深理解了这个意义。”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於當來世,若說如是甚深正法,誰能信解如聞受行?」
佛告迦葉:「今此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聞此經者,如是人等,於未來世若聞是法,必能信解於甚深般若波羅蜜,乃能讀誦信解受持,亦為他人分別演說。譬如長者失摩尼寶,憂愁苦惱。後若還得,心甚歡喜。如是,迦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亦復如是,有信樂心。若不聞法則生苦惱,若得聞時,信解受持,常樂讀誦,甚大歡喜。當知此人,即是見佛,亦即親近供養諸佛。」
佛告迦葉:「譬如忉利天上波利質多羅樹,皰初出時,是中諸天見是樹已,皆大歡喜,此樹不久必當開敷。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聞般若波羅蜜,能生信解,亦復如是。此人不久亦當開敷一切佛法。於當來世,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般若波羅蜜,信受讀誦,心不悔沒。當知是人,已從此會聽受是經,亦能為人聚落城邑廣說流布。當知是人,佛所護念。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中,有能信樂,無疑惑者,是善男子、善女人,於過去諸佛久已修學,殖眾善根。譬如有人以手穿珠,忽遇無上真摩尼寶,心大歡喜。當知是人必已曾見。
「如是,迦葉!若善男子、善女人,修學餘法,忽然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能生歡喜,亦復如是。當知此人,已曾聞故。若有眾生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心能信受,生大歡喜。如是人等亦曾親近無數諸佛,從聞般若波羅蜜,已修學故。譬如有人,先所經見城邑聚落,後若聞人讚歎彼城,所有園苑種種池泉,華果林樹男女人民,皆可愛樂。是人聞已,即大歡喜,更勸令說,是城園苑眾好嚴飾,雜華池泉多諸甘果,種種珍妙一切愛樂。是人得聞,重甚歡喜。如是之人,皆曾見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聞般若波羅蜜,信心聽受,能生歡喜,樂聞不厭,而更勸說。當知此輩,已從文殊師利,曾聞如是般若波羅蜜故。」迦葉白佛言:「世尊!若將來世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信樂聽受。以是相故,當知此人亦於過去佛所曾聞修學。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佛說諸法,無作無相,第一寂滅。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如是諦了斯義,如聞如說,為諸如來之所讚歎。不違法相,是即佛說,亦是熾然般若波羅蜜相,亦名熾燃具足佛法,通達實相,不可思議。」
佛告文殊師利:「我本行菩薩道時,修諸善根,欲住阿鞞跋致地,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眾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欲學一切佛法具足無礙,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學一切佛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相好威儀無量法式,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法式及諸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見諸佛、菩提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是等相無疑惑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諸法若生若滅、若垢若淨。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應作如是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法無過去、未來、現在等相,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法界性相無三世故。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無罣礙,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三轉十二行法輪,亦自證知而不取著,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慈心遍覆一切眾生而無限齊,亦不作念有眾生相,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於一切眾生不起諍論,亦復不取無諍論相,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是處非處、十力、無畏,住佛智慧得無礙辯,當學般若波羅蜜。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觀正法,無為無相,無得無利,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知者、無見者、無作者。不見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般若波羅蜜境界,非證非不證。不作戲論,無有分別。一切法無盡離盡,無凡夫法,無聲聞法,無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捨生死,不證涅槃。非思議非不思議,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云何當學般若波羅蜜?」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知諸法相,是名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若欲學菩提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及知一切諸佛名字,亦悉了達諸佛世界,無有障礙,當如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中學。」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般若波羅蜜?」佛言:「般若波羅蜜無邊無際,無名無相,非思量,無歸依,無洲渚,無犯無福,無晦無明,猶如法界,無有分齊,亦無限數,是名般若波羅蜜,亦名菩薩摩訶薩行處。非處非不行處,悉入一乘,名非行處。何以故?無念無作故。」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文殊師利!如般若波羅蜜所說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阿難所聞佛法,得念總持,辯才智慧於聲聞中雖為最勝,猶住量數,則有限礙。若得一行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決定無礙。晝夜常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若比阿難多聞辯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菩薩摩訶薩應作是念:『我當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無量名稱?』佛言:『菩薩摩訶薩當念一行三昧,常勤精進而不懈怠。』如是次第漸漸修學,則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作證,除謗正法不信,惡業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復次,文殊師利!譬如有人得摩尼珠,示其珠師。珠師答言:『此是無價真摩尼寶。』即求師言:『為我治磨,勿失光色。』珠師治已,隨其磨時,珠色光明映徹表裏。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學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無量名稱,隨修學時,知諸法相,明達無礙,功德增長,亦復如是。文殊師利!譬如日輪,光明遍滿,無有減相。若得一行三昧,悉能具足一切功德,無有缺少,亦復如是。照明佛法,如日輪光。
「文殊師利!我所說法,皆是一味離味,解脫味,寂滅味。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是一行三昧者,其所演說,亦是一味離味,解脫味、寂滅味,隨順正法,無錯謬相。文殊師利!若菩薩摩訶薩得是一行三昧,皆悉滿足助道之法,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不見法界有分別相及以一相,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不可思議。是菩提中,亦無得佛。如是知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驚怖亦不疑惑。如是忍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以如是因,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佛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何以故?不思議界,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如是說,不生懈怠。當知是人,已於先佛種諸善根。是故比丘、比丘尼,聞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生驚怖,即是從佛出家。若優婆塞、優婆夷,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心不驚怖,即是成就真歸依處。
「文殊師利!若善男子、善女人,不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即是不修佛乘。譬如大地,一切藥木皆依地生長。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羅蜜而得增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相違背。」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此閻浮提城邑聚落,當於何處演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佛告文殊師利:「今此會中,若有人聞般若波羅蜜,皆發誓言:『於未來世,常得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從是信解,未來世中能聽是經。』當知此人不從餘小善根中來,所能堪受,聞已歡喜。文殊師利!若復有人,從汝聽是般若波羅蜜,應作是言:『此般若波羅蜜中,無聲聞、辟支佛法、佛法,亦無凡夫生滅等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問我言:『云何如來說般若波羅蜜?』我當答言:『一切諸法無諍論相,云何如來當說般若波羅蜜?』何以故?不見有法可與法諍論,亦無眾生心識能知。復次,世尊!我當更說究竟實際。何以故?一切法相同入實際,阿羅漢無別勝法。何以故?阿羅漢法、凡夫法,不一不異故。復次,世尊!如是說法,無有眾生已得涅槃,今得、當得。何以故?無有決定眾生相故。」
文殊師利言:「若人欲聞般若波羅蜜,我當作如是說。其有聽者,不念不著,無聞無得,當如幻人無所分別。如是說者,是真說法。是故聽者莫作二相,不捨諸見而修佛法,不取佛法,不捨凡夫法。何以故?佛及凡夫,二法相空,無取捨故。若人問我,當作是說,如是安慰,如是建立。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問,作如是住,心不退不沒,當如法相,隨順般若波羅蜜說。」
爾時世尊歎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見諸佛,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欲親近諸佛,如法供養,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言如來是我世尊,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言如來非我世尊,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成就一切三昧,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不成就一切三昧,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何以故?無作三昧無異相故,一切法無生無出故。若欲知一切法假名,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知一切眾生修菩提道,不求菩提相,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何以故?一切法皆菩提相故。若欲知一切眾生行非行相,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實際,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知一切如來神通變化,無相無礙亦無方所,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不墮惡趣,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四句偈,受持讀誦,為他解說,隨順實相。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當知決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住佛國。若聞如是般若波羅蜜,不驚不畏,心生信解。當知此輩,佛所印可,是佛所行大乘法印。若善男子、善女人,學此法印,超過惡趣,不入聲聞、辟支佛道,以超過故。」
爾時帝釋三十三天,以天妙華:優鉢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天曼陀羅華等,天栴檀香及餘末香,種種金寶,作天伎樂,為供養般若波羅蜜并諸如來及文殊師利,以散其上。作是供養已,願我常聞般若波羅蜜法印。釋提桓因復作是願,願閻浮提善男子、善女人,常使得聞是經決定佛法,皆令信解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一切諸天為作擁護。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當得決定諸佛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是受持,善男子、善女人,得大利益,功德無量。」
爾時以佛神力,一切大地六種震動。佛時微笑,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即是如來印般若波羅蜜相。」佛言:「文殊師利!如是,如是!說般若波羅蜜已皆現此瑞,為印般若波羅蜜故,使人受持,令無讚毀。何以故?無相法印不可讚毀。我今以是法印,令諸天魔不能得便。」
佛說是已,爾時諸大菩薩及四部眾,聞說般若波羅蜜,歡喜奉行。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 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