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宋 施護譯25卷CBETA T0228大于一万字 2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甚深義品第十九之二
爾時,尊者舍利子作是念:「慈氏菩薩摩訶薩已得甚深智慧,於長夜中勤行般若波羅蜜多。」
那时候,尊者舍利子这样想:「慈氏菩萨摩诃萨已经获得了极深的智慧,在漫长的夜晚里,他勤奋地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爾時,世尊知舍利子心所念已,即告舍利子言:「汝今何故起如是念?汝於自法中有法可見,而取證阿羅漢果耶?」
那时候,世尊知道舍利子心里所想的,就对舍利子说:“你现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在自己的修行中有能看到的法门,然后证得阿罗汉果吗?”
舍利子言:「無法可見亦無所證。」
舍利子说:“没有法可以看见,也没有什么可以证明。”
佛言:「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行般若波羅蜜多,而無法可得授記,亦無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不應有法取甚深相。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驚不怖諸力具足,應作是念:『我於法無所得、無所證,是中如理修習相應。』若有如是行者,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佛说:“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虽然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但没有法可以得到预示成佛的记号,也没有法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不应该对深奥的法相有所执著。菩萨摩诃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会感到惊恐,力量充足,应该这样想:“我在法中没有所得、没有所证,这就是如理修行相应。”如果有这样修行的人,就是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惡獸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一切皆悉能捨,普為眾生作大利益。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若諸惡獸欲食噉我,我當施與,願我當得圓滿布施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無有諸惡蟲獸牛畜等類,一切眾生不相食噉。
再次说,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即使在恶兽困扰之中也不会产生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菩萨能够舍弃一切,广泛地为众生带来巨大的利益。在那个时候,菩萨应该这样想:“如果那些恶兽想要吃我,我愿意奉献自己,希望我能够完全实现布施的波罗蜜,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此努力精进,当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佛的世界将会清净,国土上将没有任何恶虫、野兽、牛畜等,所有的生物都不会相互捕食。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怨賊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一切所有乃至己身,皆悉能捨無所悋惜。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若諸怨賊來相劫取,一切所有隨彼所欲我悉施與,乃至於我奪命,我亦不生瞋恨怨惡,爾時不起身業、不發語業、不動意業,於是三業離諸過失,願我當得圓滿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無有一切怨賊及餘諸惡,而彼眾生不相劫奪。
再说,舍利子!如果菩萨摩诃萨在面对敌人和困难时不感到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菩萨能够舍弃一切所有,甚至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留恋。在那个时候,菩萨应该这样想:“如果敌人来抢夺我所有的东西,我会毫无保留地给他们,甚至如果他们要夺走我的生命,我也不会生出恨意和怨恨。在那个时候,我不会做出任何身体上的行为,不会说出任何话语,也不会有任何心里的动摇,我会远离所有的过错。我希望我能够完全遵守戒律的波罗蜜多,忍受辱的波罗蜜多,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他们这样努力精进,当他们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佛的世界会变得清净,这个国土上不会有任何的敌人和其他的恶,而所有的生物也不会相互抢夺。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無水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善為眾生說法除渴,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我應為眾生宣說法要,令諸眾生斷除渴愛心得清淨。設我此身為渴所逼趣命終者,我轉生於他世界中,亦復於彼一切眾生起大悲心作如是念:「此諸眾生薄福德故,還復生此無水難中。」我時為諸眾生說法除渴。如是堅固勤行精進,願我當得圓滿精進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眾生無所渴乏,彼諸眾生福德具足,自然而有八功德水適悅充足。
再次强调,舍利子!菩萨大菩萨即使在没有水的困境中也不会感到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菩萨擅长为众生讲解佛法以解除他们的渴望,所以菩萨在那个时候应该这样想:“我应该为众生宣讲佛法的要点,让所有的众生能够断除他们对渴望的执着,从而得到清净。即使我因为渴望而被迫走向生命的尽头,我也会转世到其他的世界,在那里我也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大悲心,并且这样想:‘这些众生因为福德不足,所以又再次陷入了没有水的困境。’那时,我会为所有的众生讲解佛法以解除他们的渴望。我会坚定地、勤奋地修行,希望我能够得到完全的精进波罗蜜多,接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当他通过勤奋的修行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佛的世界会变得清净,国土上的众生不再有任何的渴望,他们的福德会充足,自然而然地会有八种功德水满足他们的需求。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飢饉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被精進鎧身心清淨,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今此眾生受飢饉苦,深所悲愍。願我當得圓滿禪定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眾生無飢饉苦,隨意所欲一切皆得適悅快樂,譬如三十三天自在快樂,一切所欲隨心即現。『願我當來彼土眾生,亦得成就如是樂事,於一切時身心清淨,正命堅固不邪命活,心住寂靜離諸散亂。』
再次说,舍利子!如果菩萨摩诃萨在饥荒困难中也不会感到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菩萨身心清净,全身心投入到精进的修行中,他会在那个时候这样想:“现在这些众生正在承受饥荒的痛苦,我深深地同情他们。我希望我能够完全掌握禅定的波罗蜜多,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如此努力修行,当他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佛的世界会变得清净,国土上的众生不再有饥荒的痛苦,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得到满足和快乐,就像天上的三十三天神那样自在快乐,所有的愿望都能随心所欲地实现。“我希望我未来能够帮助那个世界的众生,也能让他们实现这样的快乐,让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身心清净,生活正直,不走歪路,心灵能够保持宁静,远离所有的混乱。”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疾疫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已能思惟觀察,是中無法可病。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今此眾生受諸病苦深所悲愍,願我當得圓滿智慧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眾生離諸病苦。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勤修眾行,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再次强调,舍利子!如果菩萨摩诃萨在疾病和困难中不感到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已经能够深思熟虑,明白在这其中没有什么是可以让他生病的。在那个时候,菩萨应该这样想:“现在这些众生正在承受各种病痛的痛苦,我深感同情,希望我能够获得圆满的智慧波罗蜜多,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此努力修行,当他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佛的世界将会清净,所有的众生都将远离病痛的苦难。舍利子!如果菩萨摩诃萨能够如此努力修行,他就能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不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生如是心:『久遠修習乃得成就。』又復於中不應驚怖。何以故?世界前際即是久遠前際,菩薩若心剎那相應,雖為久遠而非久遠。是故菩薩摩訶薩不應生難行想,不應起久遠念,又復於中不應退沒。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法及餘諸法,若見若聞不應驚怖。是諸菩薩摩訶薩,應當堅固發精進行,如所說學如所說行,即得般若波羅蜜多相應圓滿。」
再次强调,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在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过程中,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我需要经过长久的修行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应该感到恐惧。为什么呢?因为世界的起源就是久远的起源,如果菩萨的心能与瞬间相应,那么即使是久远的时间,也不再是久远。因此,菩萨摩诃萨不应该有难行的想法,不应该有长久的念头,也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退缩。再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在面对这些法则和其他所有的法则时,无论是看到还是听到,都不应该感到恐惧。这些菩萨摩诃萨,应该坚定地发起精进的行动,按照所说的去学习,按照所说的去行动,这样就能达到般若波罗蜜多的完美境界。
爾時,會中有一女人名昂誐襧嚩,從座而起,前詣佛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所聞法,我於是中不生驚怖,於未來世我亦當為一切眾生說如是法。」作是語已,即持金華散於佛上。佛神力故,其華自然住虛空中。
那时候,会中有一位名叫昂誐襧嚩的女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佛的面前,露出右肩,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恭敬地向佛顶礼并对佛说:“世尊!听了您的教法,我并没有感到恐惧,我也会在未来的世界为所有的众生传播这样的教法。”说完这些话后,她立刻把金色的花朵撒向佛。由于佛的神力,这些花朵自然地悬浮在空中。
爾時,世尊即放金色淨妙光明,普徧無量無邊一切剎土,乃至梵界廣大照耀,其光旋復繞佛三匝,還從世尊頂門而入。
那时候,佛陀释放出金色的纯净美好的光明,普照无量无边的所有世界,甚至连梵天的世界都被广泛照亮。这道光环绕佛陀转了三圈,然后又从佛陀的顶门返回。
爾時,尊者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放是光明?諸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若無因緣不放光明。」
佛言:「阿難!今此昂誐襧嚩女人終此身已,轉生當得男子之身,生於妙樂世界阿閦佛剎中,於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恭敬供養修持梵行,於彼沒已復生他方諸佛剎中。如是從一佛剎至一佛剎,世世所生不離諸佛,常得瞻禮親近供養。譬如轉輪聖王尊貴自在,從一宮殿至一宮殿,自生至終足不履地。今此女人亦復如是,從一佛剎至一佛剎不離諸佛,乃至於未來世星宿劫中當得成佛,號金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世間。」
爾時,尊者阿難作如是念:「今此女人當成佛時,於彼剎中所有眾會諸菩薩等,如諸佛會等無異不?」
爾時,世尊知彼阿難心所念已,告阿難言:「汝今當知,此昂誐襧嚩女人得成佛已,彼佛剎中所有菩薩、聲聞眾會其數甚多,無量無邊不可稱計,如諸佛會等無有異。又復,阿難!彼佛剎中,所有眾生安隱快樂,無諸惡獸盜賊飢饉諸惡病惱枯涸等難,於一切時離諸怖畏。阿難!是金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而能成就如是功德。」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此昂誐襧嚩女人最初於何佛世尊所,發菩提心種諸善根?」
佛言:「阿難!此昂誐襧嚩女人最初於彼燃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我於燃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持以五莖優鉢羅華而為供養。我時證得無生法忍,彼燃燈如來知我善根成熟,即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作是言:『善男子!汝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阿難!爾時此女在彼佛會,聞佛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時彼女人即持金華亦供養佛。華供養已,即作是念:『快哉!此善男子今得授記。願我當來得授記時,亦如此人今日無異。』阿難!是故當知,此昂誐襧嚩女人發菩提心而甚久遠。
阿難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今此女人久已修習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
佛言:「阿難!如是,如是!今此女人久已修習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是故我今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善巧方便品第二十之一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云何學空?云何入空三摩地?」
佛言:「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多,應觀色空,觀受、想、行、識空,應以不散亂心諦觀諸法空無所有,若一切法、若一切法性,悉不可見。雖復如是觀法性空,不應於中證空實際。」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不應證空者。世尊!菩薩住空三摩地,而復云何不證空耶?」
佛言:「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雖於一切相具足觀空,但修學空而不於中取空為證。彼菩薩如是觀時,應作是念:『我今但是學時,非是證時,是故不住三摩呬多,不深攝心繫於緣中。』彼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雖不證空,亦不退失菩提分法,亦不盡漏住寂滅心,是故菩薩摩訶薩雖行空三摩地解脫門而不證空,雖入無相三摩地解脫門亦不證無相、不住有相。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智慧甚深善根具足能作是念:『今是學時,非是證時。』是故雖復觀空而無所礙,雖住空三摩地亦不於中證空實際,以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
「須菩提!譬如有人色相端正最上勇猛,精進堅固富樂自在,自他語言有所義利,辯才無礙智慧明了,知時知方知處所向所行,通達善惡明解算數,一切伎術善能成就,勇健多力能敵他軍,乃至世間一切種事而悉曉了,人所愛樂瞻視親近尊重恭敬。此人以是緣故,一切所向皆得大利,心意調柔適悅快樂。是人一時有小因緣,與其父母妻子眷屬經過曠野極大怖畏險惡道中,彼有盜賊、非人等類。時諸眷屬皆悉驚怖毛竪戰掉,是人即時謂其父母諸眷屬言:『汝諸眷屬勿生驚怖,我有方便能令安樂過諸險難。』即化多人,執持種種鋒利器仗,衛護眷屬過是險難。
彼諸盜賊、非人等類,皆悉退散無所侵惱。彼諸眷屬過是難已,安樂吉祥到彼所向州城聚落。何以故?是人有智有慧最勝勇猛,大力成就堅固不退,彼盜賊等不能敵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悲愍利樂一切眾生,常行慈悲喜捨四無量行,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具善巧方便,以諸善根迴向一切智,雖修空、無相、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而不證實際。菩薩摩訶薩過諸煩惱及煩惱分,過諸惡魔及助魔者,過聲聞地及緣覺地,住三摩地亦不盡漏。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諸力具足精進堅固,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菩薩不捨一切眾生,普令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菩薩摩訶薩緣一切眾生入慈心三昧,復入最上無緣慈三昧,修習最上波羅蜜多。
「又,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雖行空三摩地解脫門,而於是中不證無相、不墮有相。須菩提!譬如飛鳥行於虛空而不墮地,雖行於空而不依空亦不住空。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行空學空、行無相學無相、行無作學無作,未具足佛法,終不墮空、無相、無作。須菩提!又如有人於射師所學彼射法,學已精熟而復巧妙,即時仰射虛空,初箭發已後箭即發,箭箭相注隨意久近是箭不墮。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為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根,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若未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根終不取證實際,乃至善根成已得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爾時乃證實際。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修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諦觀諸法甚深實相,雖復觀已而不取證。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最上甚難,雖行空學空入空三摩地,而不於中證空實際。世尊!甚為希有,甚為希有!」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雖行空學空入空三摩地,而不於中證空實際,斯為甚難最上甚難,斯為希有最上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彼菩薩發如是最勝大願:『我應度一切眾生,不捨一切眾生。』菩薩發是願已,即入空三摩地解脫門、無相三摩地解脫門、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菩薩雖入是諸解脫門,而不於中取證實際。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能作是念:『我不捨一切眾生。』未具足佛法,終不於中證空實際。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欲入甚深空性者,所謂應入空三摩地解脫門、無相三摩地解脫門、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菩薩若欲入是諸三摩地解脫門者,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著眾生相起有所得見。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為眾生宣說法要斷除是相。』即入空三摩地解脫門、無相三摩地解脫門、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菩薩以如是心及先方便力故,不於諸三摩地中取證實際,亦不減失慈悲喜捨諸三昧法。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轉復增益所有善法,諸根通利,諸力覺道亦悉增益。
「復次,須菩提!又菩薩摩訶薩若欲入空三摩地解脫門者,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而生我相著有所得,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為眾生宣說法要斷除我相。』即入空三摩地解脫門。菩薩以如是心及先方便力故,不證實際,亦不減失慈悲喜捨諸三昧法。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轉復增益所有善法,諸根通利,諸力覺道亦悉增益。
「復次,須菩提!又菩薩摩訶薩若欲入無相三摩地解脫門者,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著諸有相生取相想,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為眾生宣說法要斷除有相。』即入無相三摩地解脫門。菩薩以如是心及先方便力故,不證實際,亦不減失慈悲喜捨諸三昧法。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轉復增益所有善法,諸根通利,諸力覺道亦悉增益。
「復次,須菩提!又菩薩摩訶薩若欲入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者,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著常想、樂想、我想、淨想,起如是等諸顛倒想,是所作相。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為眾生宣說法要,所謂是無常非常、是苦非樂、是無我非我、是不淨非淨。如是當令斷除常想、樂想、我想、淨想,離所作相。』即入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菩薩以如是心,及先方便力故,不證實際,亦不減失慈悲喜捨諸三昧法。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轉復增益所有善法,諸根通利,諸力覺道亦悉增益。
「又,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著諸有相,所謂先行有所得、今行有所得,先行常想、今行常想,先行顛倒行、今行顛倒行,先行和合想、今行和合想,先行不實想、今行不實想,先起邪見、今起邪見,先作諸過失行、今作諸過失行。如是一切眾生,於一切時、一切處作如是行。我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具足善巧方便,如是勤行精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當為眾生說如是法,令諸眾生得入諸法甚深實相,所謂空、無相、無願、無作、無起、無生、無性。』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心,具足如是智慧,返墮起作法住三界者,無有是處。
「又,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修相應行者,應問餘菩薩言:『若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云何學空?當云何生心?即得入空不證空,入無相、無願、無作、無起、無生、無性,不證無相乃至無性,而能修習般若波羅蜜多耶?』若菩薩作是言:『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但應念空,念無相、無願、無作、無起、無生、無性。』如是答者,是即捨離一切眾生,未能具足善巧方便。當知是菩薩未於先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未住不退轉地。何以故?是菩薩不能宣說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不共相,不能於其所問法中正示正答。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應云何知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佛言:「須菩提!當知彼不退轉菩薩摩訶薩者,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若聞若不聞,隨有所問,皆能於中正示正答。具是相者,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多行菩提少能正答。」
佛言:「須菩提!少有住不退轉者,是故不能正答。須菩提!若有已住不退轉者,彼能正答。當知是菩薩善根明淨具足方便,不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而能動壞。是菩薩能善觀察一切法如夢,而於是中不證實際。須菩提!當知此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相。」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