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宋 施護譯25卷CBETA T0228大于一万字 24 h 白话文由 GPT-4 翻译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賢聖品第十五之二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為無量無數眾生故被精進鎧作大莊嚴,普令眾生得大涅盤,而眾生相了不可得。」
那时候,尊者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摩诃萨所做的事情非常困难,他们为了无数的众生,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达到大涅槃,但是众生的本性是无法被完全理解的。”
佛告須菩提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為無量無數眾生故被精進鎧作大莊嚴,普令眾生得大涅盤,而眾生相了不可得。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為色若解若縛故作大莊嚴,不為受、想、行、識若解若縛故作大莊嚴,不為聲聞地、緣覺地、佛地若解若縛故作大莊嚴。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不為莊嚴一切法故而作莊嚴,是名作大莊嚴。」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即菩薩摩訶薩作大莊嚴。而諸菩薩摩訶薩雖行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於三處而生取著。何等為三?所謂聲聞地、緣覺地、佛地。」
佛对须菩提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做的事情非常困难,他们为了无量无数的众生,精进不懈,做出了伟大的壮举,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大涅槃,但是众生的相貌却无法得知。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因为色相而解脱或束缚,所以做出了伟大的壮举,不因为受、想、行、识而解脱或束缚,所以做出了伟大的壮举,不因为声闻地、缘觉地、佛地而解脱或束缚,所以做出了伟大的壮举。为什么呢?因为菩萨摩诃萨不为了任何法相而做出壮举,这就是所谓的伟大壮举。”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果这样修行深远的般若波罗蜜多,那就是他们做出的伟大壮举。而所有的菩萨摩诃萨虽然修行这深远的般若波罗蜜多,但是他们不会在三个地方产生执著。什么是三个地方?就是声闻地、缘觉地、佛地。”
佛言:「須菩提!如汝所說,菩薩摩訶薩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大莊嚴。而諸菩薩摩訶薩雖行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於聲聞地、緣覺地、佛地而生取著者,須菩提!汝見何義作如是說?」
佛陀说:“须菩提!你说得对,菩萨摩诃萨如果行走在这条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道路上,就是在展现伟大的庄严。但是,即使所有的菩萨摩诃萨都在行走在这条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道路上,他们也不会在声闻地、缘觉地、佛地上产生任何的执著。须菩提!你认为这是什么意思呢?”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無有少法可得修習,無所修、無修者。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中無法可出生故,即無所修,如修虛空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不修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修無著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修無邊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即修無修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修無取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须菩提对佛祖说:“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是最高且深奥的,没有任何小法可以用来修行,没有什么可以修行,也没有修行者。为什么呢?因为在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中,没有任何法可以产生,所以没有什么可以修行。就像修行虚空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修行任何法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无执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无边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即修行无修行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无取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如是,如是!此般若波羅蜜多微妙甚深。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能修習者,當以此法而為試驗表示其相。若有菩薩摩訶薩,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生貪著無所希望,亦復不隨他所言論,其心清淨不起異信,聞說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驚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難、不悔不沒,心大歡喜清淨信解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於先佛所已曾得聞此甚深法,而復於中請問其義。由此因緣,今復得聞此甚深法,不驚不怖乃至心生歡喜信解。」
佛对尊者须菩提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般若波罗蜜多非常微妙且深奥。须菩提!所有的菩萨摩诃萨如果能修行这个法门,就应该用这个法门来检验他们的实际行为。如果有菩萨摩诃萨,在面对这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产生贪恋,没有任何期望,也不随从他人的言论,他的心清净,不产生异端的信仰,听到这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感到惊恐,不退缩,不迷失,不产生疑惑和困难,不感到后悔和沮丧,心中充满欢喜和清净的信念,那么就应该知道这个菩萨摩诃萨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上已经得到了不退转的成就,他在过去的佛陀那里已经听过这深奥的法门,并在其中询问了它的意义。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又能听到这深奥的法门,不感到惊恐,甚至心中充满欢喜和信念。”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驚怖已,應當云何觀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须菩提向佛祖说:“世尊!如果菩萨摩诃萨听到这个极深的般若波罗蜜多并且不感到恐惧,那么他应该如何理解这个极深的般若波罗蜜多呢?”
佛言:「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觀般若波羅蜜多者,當隨一切智心觀。」
佛陀说:“须菩提!如果菩萨摩诃萨想要理解般若波罗蜜多,就应该用一切智慧的心去观察。”
須菩提言:「云何名為隨一切智心觀?」
须菩提问道:“这是怎么称呼为随顺一切智慧的心观察?”
佛言:「須菩提!若隨虛空觀,即隨一切智心觀。云何名為隨虛空觀?須菩提!隨虛空觀者即無所觀。由如是故,乃得名為隨一切智心觀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無量是一切智。須菩提!若無量即無色,無受、想、行、識,無得無證、無道法無道果,無智無識、無生無滅,無成無壞、無觀無所觀、無作無作者、無去無來、無方無趣、無住非無住,是即無量。若見是無量即墮無量數,若不見是無量,即如虛空無量,一切智亦無量。
佛陀说:“须菩提!如果按照虚空的方式观察,那就是按照一切智慧之心的方式观察。什么是按照虚空的方式观察呢?须菩提!按照虚空的方式观察就是没有具体的观察对象。因为这样,所以称之为按照一切智慧之心观察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智慧是无量的。须菩提!如果是无量的,就没有形态,没有感受、想法、行为、意识,没有获得、没有证悟、没有道法、没有道果,没有智慧、没有意识、没有生、没有灭,没有成就、没有破坏、没有观察、没有观察对象、没有行为、没有行为者、没有去、没有来、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停留、也不是没有停留,这就是无量。如果看到这种无量,就会陷入无量的数目,如果不看到这种无量,就像虚空一样无量,一切智慧也是无量的。
如是無量即無得無證,是故不可以色得,不可以受、想、行、識得,不可以布施波羅蜜多得,不可以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多得。此中云何?所謂色即是一切智,受、想、行、識即是一切智,布施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
因此,无量就意味着没有获得、没有证悟,所以不能通过形态获得,不能通过感受、想法、行为、意识获得,不能通过布施波罗蜜多获得,不能通过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获得。这里怎么理解呢?所谓的形态就是一切智慧,感受、想法、行为、意识就是一切智慧,布施波罗蜜多就是一切智慧,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也都是一切智慧。
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與色界天子眾俱,帝釋天王與欲界天子眾俱,來詣佛所。到已頭面各禮佛足,右繞三匝退住一面,各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邊際源底、難見難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以何義故安處道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說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耶?」
那时候,娑婆世界的主宰大梵天王和色界的天子们,以及帝释天王和欲界的天子们,都来到佛的所在地。他们到了之后,各自向佛低头敬礼,然后右转三圈后退到一旁,各自对佛说:“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是最高的、最深奥的,我们无法理解其深远的边界和源头,这是非常难以看见和理解的。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是如何在道场中安定,实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位,又是如何讲述这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的呢?”
佛告梵王、帝釋、諸天子言:「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邊際源底、難見難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見是義故安處道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諸天子!如來雖得菩提,而無得者及無所得;雖說般若波羅蜜多,無能說者、無法可說。何以故?我法甚深非所演說,如虛空甚深故此法甚深,我甚深故此法甚深,一切法無來故此法甚深,一切法無去故此法甚深。」
佛祖对梵天、帝释天和众天神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般若波罗蜜多是最高的,最深奥的,无法找到其边界和源头,难以看见,难以理解。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就在这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中,因为看见了这个意义,所以安然无恙地处在道场,实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宣讲这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众天神啊!虽然如来已经得到了菩提,但没有得到者,也没有所得;虽然讲述般若波罗蜜多,但没有能讲的人,也没有可以讲的法。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法深奥难以言传,就像虚空一样深奥,所以这个法也深奥,我深奥所以这个法深奥,所有的法都没有来,所以这个法深奥,所有的法都没有去,所以这个法深奥。”
是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復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佛所說法世間諸行,難可得信、難可得解。何以故?世間行有著,佛說法無著,是故一切法離諸有著。」
真如品第十六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所說法,隨順一切法離諸障礙,而一切法了不可得,猶如虛空離障礙相。世尊!諸法如虛空故一切句不可得,諸法平等故二法不可得,諸法無生故生法不可得,諸法無滅故滅法不可得,諸法無相故取相不可得,諸法無處故一切處不可得。」
爾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俱白佛言:「世尊!長老須菩提隨如來生。何以故?長老須菩提諸所說法皆悉空故。」
是時,長老須菩提即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言:「汝等所言須菩提隨如來生者,當知隨如如行故如如無生,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如來真如不來不去故,須菩提真如亦不來不去;如來真如本來不生故,須菩提真如亦本來不生。何以故?如來真如即是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即是如來真如,一切法真如亦是須菩提真如,是諸真如無所生故。是故須菩提於是真如法中隨如來生,而彼真如即非真如。諸天子!如如來真如無住非無住,須菩提真如亦無住非無住。如如來真如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須菩提真如亦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
以須菩提真如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故,即如來真如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無障礙。以無障礙故,一切法亦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離諸障礙。何以故?以如來真如,以一切法真如,同一真如。是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彼無二真如即非真如非不真如,即彼非真如非不真如,是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來無作真如非無作真如,無所有真如非無所有真如,是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諸天子!如如來真如一切處常不斷不壞,須菩提真如亦一切處常不斷不壞,一切法真如亦一切處常不斷不壞。如來真如無相無動無所得,須菩提真如亦無相無動無所得,一切法真如亦無相無動無所得,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來真如不異一切法真如,須菩提真如不異一切法真如,彼一切法不異真如即非真如,彼非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如是真如無來無去無二無別,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如來真如非過去未來現在,須菩提真如亦非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法真如亦非過去未來現在,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諸天子!如來真如即不來不去不住真如,如來真如即過去真如不去,過去真如即如來真如不去,如來真如即未來真如不來,未來真如即如來真如不來,如來真如即現在真如不住,現在真如即如來真如不住,如來真如即過去未來現在真如,過去未來現在真如即如來真如。若如來真如,若過去未來現在真如,若須菩提真如,是諸真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一切法真如亦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諸天子!若如來真如,若菩薩地真如,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如,是諸真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了不可得,皆是名字所分別故。
須菩提復謂諸天子言:「汝等當知,須菩提隨如來生者,不隨色生,不隨受、想、行、識生,不隨須陀洹果生、不隨斯陀含果生、不隨阿那含果生、不隨阿羅漢果生、不隨緣覺果生、不隨佛果生。何以故?諸法無生非無所生,諸法無得非無所得。諸天子!以是義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須菩提說是真如法時,而此大地六種震動,有十八相,所謂:震、遍震、等遍震,動、遍動、等遍動,踊、遍踊、等遍踊,擊、遍擊、等遍擊,爆、遍爆、等遍爆,吼、遍吼、等遍吼。現如是等十八相已,即時大地還復如故。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真如法者,最上甚深微妙難解。」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如是,如是!真如法者,最上最勝甚深微妙難解難入。」
當佛讚是真如法時,會中有三百苾芻,不受諸法,證得漏盡心善解脫。五百苾芻尼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五千天子得無生法忍。六千菩薩不受諸法,證得漏盡心善解脫。
爾時,尊者舍利子,知彼六千菩薩證得漏盡心解脫已,即白佛言:「世尊!此諸菩薩修菩薩行,以何因緣,今此會中返得漏盡心解脫耶?」
佛言:「舍利子!汝今當知,此諸菩薩往昔曾於五百佛所親近供養,而各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法。雖復如是修諸行法,而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故,以是因緣返證此果。又,舍利子!有諸菩薩雖修空、無相、無願法門行菩薩道,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得聲聞果謂證實際。舍利子!譬如世間有彼飛鳥,其身長大,或一由旬至五由旬,翅羽未成飛不能遠,而欲從彼三十三天上投身下至閻浮提地。而彼飛鳥於其中道心生是念:『我今欲還三十三天上。』或作是念:『願我得至閻浮提地,身無損傷離諸苦惱。』
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而彼飛鳥身量既大翅復未成,身必損傷或復至死。」
佛告舍利子言:「菩薩亦復如是。雖復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於兢沙伽沙數劫中廣修諸行,於施能捨、於戒能護、於忍能受、精進不懈、禪定寂靜,而復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大心大願,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必墮聲聞、緣覺之地。
「復次,舍利子!有諸菩薩,雖念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諸蘊善根,是菩薩取相念故,即不能知亦不能見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諸蘊善根。以不知不見故,聞說一切法空,是菩薩取音聲相而生信解,即以是取相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必墮聲聞、緣覺之地。何以故?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故。」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有諸菩薩,雖復長時廣修諸行,若或遠離彼善知識,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即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故諸菩薩若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應當修習此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
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若諸菩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應當親近彼善知識,即能修習此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以是義故,乃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俱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多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
爾時,世尊告梵王、帝釋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若諸無智起劣精進、生劣信解、無善巧方便、親近惡知識者,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復甚難。」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者,如我解佛所說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何以故?一切法空,無法可得、無能得者。佛所宣說諸法皆空,為有所斷,而所斷法是法亦空。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所得法、若所用法,若知若解,一切皆空無得無證。是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
佛告須菩提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所得故難得,無得者故難得,無分別故難得。」
爾時,尊者舍利子即謂尊者須菩提言:「如汝所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者,彼兢沙伽沙數求菩提者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何以故?汝說菩提不難得故。」
須菩提言:「尊者舍利子!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乃至一切法、一切法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舍利子!於汝意云何?若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退轉者,是法即有所住。以一切法無住,當有何法而可退轉?舍利子!真如可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舍利子!如是一切法實求不可得,即無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得退轉。」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尊者須菩提言:「如尊者所說義,即無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須菩提!若如是者,如佛所說,求三乘人應無差別耶?」
爾時,尊者滿慈子語尊者舍利子言:「汝當問尊者須菩提!如須菩提意,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是時,舍利子即如所說語尊者須菩提言:「汝須菩提!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須菩提言:「舍利子!汝於真如法中有一乘人而可見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又,舍利子!汝於真如法中有三乘人而可見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舍利子!真如法中有一相三相而可得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舍利子!汝今當知,真如法中,一菩薩法尚不可得,何況聲聞、緣覺之法而可得耶?是故無有少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驚不怖不退失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即能成就菩提。」
爾時,世尊讚尊者須菩提言:「善哉,善哉!須菩提!汝所樂說,皆是如來威神護念。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驚不怖不退失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即能成就菩提。」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驚怖退失者,當得成就何等菩提?」
佛言:「舍利子!當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云何住?云何修學?」
佛言:「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無毒心、慈心、利益心、善知識心、無障礙心、謙下心、無惱心、不害心,當生如是等心。又於一切眾生作父想、母想、諸親友想。又復長時廣修諸行,所謂於施能捨、於戒能護、於忍能受、精進無懈、禪定寂靜、智慧勝解。修如是等種種勝行,隨順緣生觀察諸法,不於諸法取斷滅相。如是了知諸法真實,即能過菩薩地具諸佛法,成熟無量無數有情,普令安住大涅盤界。菩薩摩訶薩若如是修學,即無障礙相,乃至一切法亦得無障礙。須菩提!是故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如是住,如是修學。如是學者,能為一切眾生作大依怙。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五